实验 人体心音听诊与血压测定
实验6 人体心音听诊与人体血压测量
人体心音听诊与人体血压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听诊器与血压计,及其的工作原理与使用要求;2.了解心脏输血原理。
二.实验原理心音:第一心音:当心室内压超过心房内压引起房室瓣关闭时发生。
特点是低频高幅,此时,心室收缩期开始。
第二心音:在心室收缩期末期,心室内压低于主动脉压和肺动脉压,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
关闭时引起了高频低幅的第二心音。
除了瓣膜及其邻近结构的振动外,血液快速流动时产生的湍流和大血管的位移对心音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第二心音中经常可以听见两种成分,一种主要由主动脉瓣关闭引起,另一种主要与肺动脉瓣关闭有关,通常称之为心音的分离现象。
吸气时较明显,听诊容易区分;呼气时这种分离现象消失。
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第三心音产生于心室的快速充盈期,是一种低频、低振幅的心音。
是由于血液快速、被动流入心室造成的。
通常在儿童期和青春期可以听到第三心音。
若成年人听到第三心音,一般标志着心脏功能的异常。
第四心音产生在心房收缩期,是心房收缩时血液流动造成的,与第三心音一样,一般只有在心脏功能异常的患者中可以听到第四心音。
在人体,通常用压脉带和听诊法间接测定动脉血压,这种测量方法的主要依据是:当压脉带内压大于舒张压但小于收缩压时,血液会以湍流形式通过上臂测量点的肱动脉。
而当压脉带内压与收缩压相等时,通过听诊器可以听到第一听音;而当压脉带内压与舒张压相等时,可以听到最后一个听音。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室舒张末期达到最低点,这时的动脉血压称为舒张压。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心室内血压升高,最终将血液泵入主动脉,使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并达到最大值,这时的动脉血压称为收缩压。
听诊器:是一种医学仪器,用以聆听身体内的声音,例如:心脏、呼吸及肠胃等等。
听诊器由法国医生雷纳克于1816年创造,于1819年公布。
听诊器是医生检查病人、诊断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听诊器主要由铜、橡胶管、弹簧片和听头等材料组成。
听诊器更分“单用听诊器”、“双用听诊器”、“三用听诊器”、“立式听诊器”和“多用听诊器”等多种,用于在不同环境听诊不同状况的病人。
正常人体功能实验项目(心音听诊和血压测量)
正常⼈体功能实验项⽬(⼼⾳听诊和⾎压测量)实验项⽬三⼈体⼼⾳听诊【实验原理与⽬的】了解正常⼼⾳的产⽣机制和特点,初步掌握听诊⽅法,识别第⼀⼼⾳(S1)与第⼆⼼⾳(S2),为临床⼼⾳听诊打好基础。
⼼⾳是由于⼼肌收缩、瓣膜关闭、⾎流冲击⾎管壁以及形成的涡流所引起机械震动⽽产⽣的声⾳。
将听诊器置于受试者胸壁⼼前区位置,可直接听到⼼⾳。
在每⼀个⼼动周期中,通常可听到两个⼼⾳,即S1和S2。
S1表⽰收缩期开始,其⾳调低、持续时间较长,在⼼尖部听得最清楚,它的产⽣主要是由于房室瓣关闭;S2标志舒张期开始,其⾳调⾼、持续时间较短,在⼼底部听得较清楚,它的产⽣主要是由于半⽉瓣关闭。
【实验对象】⼈体(学⽣⾃愿者)。
【实验器材和药品】听诊器。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确定听诊部位图1-2 ⼈体⼼⾳听诊部位1.受试者解开上⾐,⾯向亮处静坐在检查者对⾯。
2.参照图1-2,认清⼼⾳听诊部位。
(1)⼆尖瓣听诊区:左锁⾻中线内侧第五肋间处(⼼尖搏动处);(2)三尖瓣听诊区:胸⾻右缘第四肋间处或胸⾻尖突下;(3)主动脉瓣听诊区:胸⾻右缘第⼆肋间处(主动脉瓣第⼀听诊区)或胸⾻左缘第三、四肋间(主动脉瓣第⼆听诊区);(4)肺动脉瓣听诊区:胸⾻左缘第⼆肋间处。
(⼆)⼼⾳听诊1.检查者戴好听诊器,以右⼿拇指、⾷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的胸件,置于受试者胸壁⽪肤上,按⼆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听诊区顺序依次听诊。
2.在每个听诊区,区分S1和S2。
根据⼼⾳的性质(⾳调⾼低、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的长短来仔细区别S1和S2(图1-3)。
若难以区别时,可在听⼼⾳的同时,⽤⼿触诊颈动脉搏动,与搏动同时出现的⼼⾳为S1。
3.⽐较不同听诊部位两个⼼⾳的声⾳强弱。
图1-3 ⼈体⼼⾳的产⽣和特点【注意事项】1.听诊时环境应保持安静,如果呼吸⾳影响听诊时,可嘱咐受试者暂停呼吸。
2.正确使⽤听诊器,听诊器⽿件⽅向应与外⽿道⼀致(向前)。
听诊器的胸件要不紧不松地紧贴胸壁⽪肤,不要隔着⾐服听诊。
《机能实验学》人体血压、心音(专科)
【注意事项】
5、可连续测2次,但必须间隔3~5min。重复 测定前,必须使袖带内的压力降到零位。 6、如血压超出正常范围,应让受试者休息 10min后再测。 7、注意正确使用血压计,开始充气时打开水 银柱根部的开关,使用完毕应将水银柱中 的水银进入贮糟后再关上开关,以免水银 溢出。袖带及橡皮球要放平整后再关上血 压计的盖子,以免压断水银柱。
实验 内容
实验11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
实验12
心音听诊
P89
【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人体动脉血压
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验原理】
提问:
﹡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的概念 ﹡血压的正常值
【实验原理】
人体动脉血压测定的最常用方法是 袖带间接测压法,它是利用袖带在 外加压压迫动脉,使动脉血流发生 涡流而产生血管音,通过听诊器听 取血管音来测量血压。血液在血管 内流动时通常没有声音,若在血管 外施加压力使血管受压变狭窄血液 通过时形成涡流则可产生声音。
心音听诊部位示意图
胸骨右缘 第二肋间 主动脉瓣听诊区 三尖瓣听诊区 胸骨右缘第四 肋间或剑突下 胸骨左缘 第二肋间 肺动脉瓣听诊区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二尖听诊区 左第五肋间锁 骨中线稍内侧 (心尖部) 胸 骨 左 缘 第 三 肋 间
听诊顺序: 二尖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 肺动脉瓣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
实验用品的整理、值日。 ★ 不写实验报告,做作业。
【作业】
1、说明人体动脉血压袖带间接测定法的
测定原理。 2、第一心音、第二心音是如何产生的?
怎样区分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听
心音有何临床意义?
实验一 人体心音听诊及动脉血压的测定
7、测量动脉血压重复上一操作,同时 注意检压计之水银柱和声音变化。在徐 徐放气减压时,第一次听到血管音的水 银柱高度即代表收缩压。在血管音突然 由强变弱时的水银柱高度即代表舒张压, 记下测定数值后,将压脉带内的空气放 尽,使压力降至零。
8、测量的血压记录下来之后,血压测 量即告完成。收起全部血压测量设备。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记得向右倾斜 45度再关闭水银阀门。
实验十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血压测量的原理 和方法。 2.观察在正常情况下,某些因 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依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 当袖袋中压力稍低于收缩压时所听到的声音, 就是血液通过被压扁而变狭窄的血管形成湍 流时所发出的声音,即第一次听到血管音的 水银柱高度即代表收缩压。 当袖袋中的压力继续降低,血管完全恢复其 原来的形状,湍流消失,因此血流音也随之 急剧减弱,这时水银柱高度时室内须保持安静,以利听诊。 2.戴听诊器时,务使耳具的弯曲方向与 外耳道一致,即接耳的弯曲端向前 3.压脉带裹绕要松紧适宜,并与心脏同 一水平。 4.重复测压时,须将压脉带内空气放 尽,使压力降至零位,而后再加压测量。
5、在肘窝部找到动脉搏动处,左手持 听诊器的置于其上。注意:不可用力下 压。
6、听取血管音变化右手持打气球,向压脉带 打气加压,此时注意倾听声音变化,在声音 消失后再加压30mmHg,然后扭开打气球之 螺丝,缓慢放气(切勿过快),此时可听到 血管音的一系列变化,声音从无到有,由低 而高,而后突然变低,最后完全消失。然后 扭紧打气球螺丝继续打气加压,反复听取声 音变化2—3次。
血流完全阻断
只有心室收缩时血流通过狭窄血管
人体心音听诊、心电图描记及肱动脉血压测定
姓名*** 系年级********* 学号***********科目动物生理学实验同组者***、*** 日期*********** 人体心音听诊、心电图描记及肱动脉血压测定【实验目的】1. 学习心音听诊的方法,识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
2. 学习心电图的记录方法和心电图波形的测量方法。
3. 了解人体正常心电图各波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4. 学习人体血压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心音是由心脏瓣膜关闭和心肌收缩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一般来说,用听诊器在胸壁前听诊,在每一心动周期可以听到两个心音。
第一心音:音调较低(音频为25~40次/s)而历时较长(0.12s),声音较响,是由房室瓣关闭和心肌收缩振动所产生的。
由于房室瓣的关闭与心室收缩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的标志,其响度和性质变化,常可以反映心室肌收缩强、弱和房室瓣膜的机能状态。
第二心音:声调较高(音频为50次/s)而历时较短(0.08s),较清脆,主要是由半月瓣关闭产生振动造成的。
由于半月瓣关闭与心室舒张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张的标志,其响度常可反映动脉压的高低。
临床常用的心音听诊区见图:与心音完全不同,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GG)是记录的心脏电变化。
心脏在收缩之前,首先发生电位变化。
心电变化首先由心脏的起搏点——窦房结开始,经传导系统至心室,最后到达心肌,引起肌肉的收缩。
心脏兴奋活动的综合性电位变化可以通过体液传播到人体的表面,经体表电极引导并放大而成的波形为心电图。
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综合性电位变化的发生、传导和消失过程。
正常心电图包括P、QRS和T三组波形,它们代表心脏活不同的生理意义。
其中P波:心房去极化;QRS波群:心室去极化;T波:心室复极化;P-R间期:兴奋由心房至心室之间的传导时间。
P波:0.08-0.11 s ,<0.22 mvQRS波群:0.06-0.08 s,<0.10sT波:不低于R波的1/10,0.1-0.8mv与QRS波群主波同方向,时间0.05-0.25s T波倒置(心肌缺血)P-R间期:P波起始点至QRS起始点,0.12-0.20s延长(房室传导阻滞)P-R段:P波终点至QRS起点S-T段:升<0.1mv, 降<0.05mv,升高或降低(心肌有损伤,缺血)导联方式:标准肢体导联:Ⅰ左臂右臂Ⅱ左腿右臂Ⅲ左腿左臂单极肢体加压导联:aVR 右臂F+L+5000欧电阻aVL 左臂R+F+5000欧电阻aVF 左腿R+L+5000欧电阻单极胸导联:测量电极参考电极(负极)V1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R+L+F+5000欧电阻V2 胸骨右缘第四肋间R+L+F+5000欧电阻V3 V2-V4连线中间R+L+F+5000欧电阻V4 左胸乳头下方第五肋下缘V5 第五肋下缘水平延长线与左腋窝前缘垂线交点V6 第五肋下缘水平延长线与左腋窝中央垂线交点额切面心电图六轴系统心电向量轴(主心电轴)Ⅰ和Ⅲ导联的主波都向上,心电轴在0°~90°之间,表示电轴不偏;如Ⅰ导联的主波向上,Ⅲ导联的主波向下,为电轴左偏;如Ⅰ导联的主波向下,Ⅲ导联的主波向上,则为电轴右偏。
人体血压测量和心音听诊ok
➢ 5.测定收缩压和舒张压:右手持打气球,向袖带打气 加压至水银柱升到180mmHg,然后扭开螺旋阀,缓慢放 气,当突然听到第一声血管音时,水银柱的刻度代表 收缩压,继续缓慢放气,血管音突然变低或消失,水 银柱的刻度代表舒张压。
性质
音调低 响度强 时间长(0.1s)
音调高 响度相对弱 时间短(0.08s)
最佳听诊部位 临床意义
二尖瓣听诊区
主、肺动脉瓣听 诊区
标志心室收缩期的 标志心室舒张期
开始
的开始
心音听诊区及顺序
Aortic area Tricuspid area
Pulmonary area
The second Aortic area Mitral area
心音听诊 (p355) 人体血压测量 (p356)
【实验目的】
1、掌握第一和第二心音产生原因 2、熟悉各心音听诊位置 3、掌握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原理】
心音的产生:心脏瓣膜的启闭及血液撞 击心室壁引起的振动
第一心音
主要产生机理 房室瓣突然关闭
第二心音
大动脉的扩张及 产生的涡流和动 脉瓣突然关闭
二尖瓣听诊区—主动脉听诊区—肺动脉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
【听诊内容】 心率 心律 心音
【注意事项】
实验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以利听诊
听诊器耳件应与外耳道方向一致
尽量避免听诊器的胸件或橡皮管与其他物体摩 擦,橡皮管不得交叉、扭结,以免发生摩擦音 影响听诊。
【间接测定人体动脉血压的原理】
【间接测定人体动脉血压的原理】
【动脉血压测量】
➢ 1.受试者脱去一侧衣袖,静坐5min。
➢ 2.松开血压计橡皮球的螺旋阀,将袖带内的空气完全 放出,再将螺旋阀扭紧。
人体解剖生理学 实验五 ABO血型鉴定、心音听诊、血压测量
3. 用标准的血清鉴定ABO血型时,根据凝集 反应的结果可推测血型。(“+”表示有凝 集反应,“-”表示无凝集反应)
被测者 标准血清
甲 + -
乙 + +
丙 - - O型
丁 - + A型
A型 B型 推测的血清
B型
AB型
二、实验过程
1.配制红细胞悬液 ⑴. 消毒 受检者的指尖 ⑵. 捏紧指尖,用消毒过的 采血针 迅速 刺破皮肤 ⑶. 待血流出后将1滴血,滴入盛有 1毫升浓度为 0.9﹪ 的 生理盐水 的 小瓶 中,摇匀,即成为红细胞悬液
3.根据观察到的 凝集 现象推测受检者的血型
【实验结果】 记录受检者红细胞凝集情况,根 据ABO血型鉴定表(下表),判断受检 者的血型。
ABO血型鉴定表 抗A分型试剂侧
+ — + —
抗B分型试剂侧
— + + —
血型 A B AB O
“+”表示红细胞凝集,“-”表示红细胞未凝集 表示红细胞凝集,“
注意事项
6.测量动脉血压重复上一操作,同时注意 测量动脉血压重复上一操作, 检压计之水银柱和声音变化。 检压计之水银柱和声音变化。在徐徐放气 减压时, 减压时,第一次听到血管音的水银柱高度 即代表收缩压 收缩压。 即代表收缩压。在血管音突然由强变弱时 的水银柱高度即代表舒张压 舒张压, 的水银柱高度即代表舒张压,记下测定数 值后,将压脉带内的空气放尽, 值后,将压脉带内的空气放尽,使压力降 至零。 至零。
实验器材
血压计、听诊器。 血压计、听诊器。
方法与步骤
1.受试者脱左臂衣袖,静坐5min。 受试者脱左臂衣袖,静坐5min。 2.松开打气球上的螺丝,将压脉带内的 松开打气球上的螺丝, 空气完全放出,再将螺丝扭紧。 空气完全放出,再将螺丝扭紧。 3.将压脉带裹于左上臂,其下缘应在肘 将压脉带裹于左上臂, 关节上约2cm处 松紧应适宜。 关节上约2cm处,松紧应适宜。受试者手掌 向上平放于台上, 向上平放于台上,压脉带应与心脏同一水 平
生物实验报告-人体心音听诊
人体心音听诊、人体血压测量以及影响因素;人体体表形态解剖实习一、实验目的1.讲解“水银血压计”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
2.听诊器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
3.学生相互测试血压,以及影响血压的简单因子。
注意听4.诊器放置的位置;注意体位与运动对血压的影响。
5.学生相互听诊,辨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
注意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分别最响(最大振幅)的位置;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音调差别。
6.学生自我(触摸)头面部、上肢与首部的体表形态结构。
(躯干与下肢讲述)7.二、实验原理1、水银血压计,无需校准,是绝对值。
非水银血压计,尤其是“电子血压计”,均需要以水银压力计、使用前校准。
2、水银血压计测量原理:水银池与柱,与袖套相通;充气后挤压“肱动脉”,血流声开始出现,收缩压,肱动脉血管开始流过血液,是心脏给出的最大压力(收缩压);血流声逐渐消失,舒张压,袖套气囊对肱动脉侧壁压力等于血液对血管侧壁压力(舒张压)。
3、第一心音,二尖瓣关闭,音频低(音调低),响度高(音量大);第二心音,主动脉弓起始、三个半月瓣关闭,音频高(音调高),响度小(音量小)。
三、动物与器材听诊器、水银血压计四、方法与步骤1、伸平左臂轻放在桌上,套上血压计的袖带,将听诊器放在袖带下肱动脉处,扎好袖带2、旋上放气旋钮,打气至压力上升至90mmhg左右,听清声音后继续打气至声音消失。
3、拧松旋钮放气,当袖带刚低于心脏收缩压,及动脉压的高峰大于袖带压时,血液以高速穿过部分阻塞的动脉产生湍流和震动,听到第一声,血压计度数相当于收缩压。
4、记下度数后继续放气直到声音消失,此时压力相当于舒张压,记下度数。
5、五、实验结果收缩压:112舒张压:72六、实验结论以水银血压计及听诊器通过向血管加压封闭血流可以以声音及水银柱高度判断出血压值。
七、问题解答1、测量时声音产生原因第一心音由二尖瓣关闭产生,第二心音由三尖瓣关闭产生。
2、房室瓣命名及作用右房室瓣即三尖瓣,位于右心房右心室之间,左房室瓣即二尖瓣,位于左心房左心室之间。
实验七 人体心音听诊及血压测量
心 音 听 诊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心音听诊方法及听诊器的主要结 构和使用方法;
2、熟悉心脏听诊区部位; 3、初步学会分辨第一心音及第二心音。
二、实验原理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由于瓣膜的关闭及血液的流动所产生的振动形成了心音。心音的音响可传至胸 壁,故用听诊器在胸前壁上能听到心音。
三、实验对象:人。
*血压计的种类:电子血压计、弹簧表式血压计(压力计)、水银血压计(压力计)。
电子血压计
水银血压计
水银柱
轴
带
橡
皮
管
球 橡
皮
阀门
原理:通过医生用听诊器来听血液通过狭窄的血管管道而形成涡流 时发出响声的原理设计的。
操作流程
测量血压前应注意的事项 *对仪器
检
查
玻
璃
有
管
无
有
漏
无
气
有
破
无
损 有
漏 汞校
零
四、实验器材 • 听诊器
五、实验步骤
1. 确定听诊部位 受检者坐在检查者对面,解开上衣。仔细观察(或用手触诊)受检者心尖搏动的位置与范围
。找准心音听诊部位(见下图)。
心音听诊图
• 二尖瓣区:心尖部,左锁骨中线内侧第五 肋间处。
• 三尖瓣区:胸骨体下端近剑突稍偏左或剑 突下。
• 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隙。胸骨 左缘第三、四肋间隙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 区。
心音
音调 音响 持续时间 发生机制 意义
S1 较低 较响 较长 房室瓣关闭和射血 标志心室收缩开始
S2 较高 较弱 较短 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关闭 标志心室舒张开始
S1
S2
人体血压的产生
实验项目:心音听诊+血压测定
肺动脉瓣 听诊区
S1
S2
S1
S2
S1
S2
S1
S2
音调比较 持续时间 安静时HR: 测心率 (HR安静 或活动 运动后HR: 次/分)
讨论:分析心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的原因
1、二尖瓣狭窄 2、二尖瓣关闭不全 3、主动脉瓣狭窄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5、肺气肿肺动脉高压 结论应包含: 1、心功能哪些评价指标发生变化?(主要从搏出量、心 室舒张末期充盈量等指标考虑) 2、心腔压力变化如何?(左右房室压力升高或降低) 3、血流方向有无异常?血流量(速度)有无改变?
2017医疗美容技术 《正常人体功能》 实验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教研室 黄拥军
实验项目 正常人体心音听诊
一、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 的区别
心音 S1 标志 成因调较低 反映心肌收缩力 持续时间长 强弱及房室瓣功 能状态
S2
心室舒 心室舒张, 张开始 半月瓣关闭 及血液冲击 主动脉根部
心 的 体 表 投 影
心尖的体表投影点: 位于左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 1~2cm处(或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
实验报告:正常人体心音听诊
1、实验目标: 5、实验结果: 2、实验用品: 3、实验对象:4、实验方法及步骤:
听诊区 心音 结果 项目
二尖瓣 听诊区
三尖瓣 听诊区
主动脉瓣 听诊区
音调较高 反映动脉压的高 持续时间短 低及半月瓣功能 状态
第一、二心音的区别
特点
心音 音调 S1 低 持续时 最响部 间 位 较长 心尖部 主要因 房室瓣 关闭所 致 心底部 主要因 半月瓣 关闭所 致 心室收缩期开始的标志
产生机 制
实验 人体心音听诊与血压测定
实验13 人体心音听诊与血压测定心音听诊【目的要求】学习心音听诊的方法,识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
【基本原理】心音是由心脏瓣膜关闭和心肌收缩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用听诊器在胸壁前听诊,在每一心动周期内可以听到两个心音。
第一心音:音调较低(音频为25~40次/s),而历时较长(0.142s),声音较弱,是由房室瓣关闭和心室肌收缩振动所产生的。
由于房室瓣的关闭与心室收缩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的标志,其响度和性质变化,常可反映心室肌收缩强弱和房室瓣膜的机能状态。
第二心音:声调较高(音频为50次/s)而历时较短(0.08s),较清脆,主要是由半月瓣关闭产生振动造成的。
由于半月瓣关闭与心室舒张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张的标志,其响度常可反映动脉压的高低。
【实验器材】听诊器或心音放大器【方法与步骤】1. 受试者安静端坐,胸部裸露。
2. 检查者带好听诊器,注意听诊器的耳具应与外耳道开口方向一致(向前)。
以右手的食指、拇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胸具紧贴与胸部皮肤上,依次由左房室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右房室瓣听诊区,仔细听取心音,注意区分两心音。
如难以区分两心音,可同时触诊心尖搏动或颈动脉脉搏,此时出现的心音为第一心音。
【注意事项】1. 实验室内保持安静,以利听诊。
2. 听诊器耳具应与外耳道方向一致。
橡皮管不得交叉、扭结,切勿与它物摩擦,以免发生摩擦音影响听诊。
3. 如呼吸音影响听诊,可令受试者暂停呼吸片刻。
【思考题】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有何临床意义?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目的与要求】1 学习并掌握间接测定人体血压的原理和方法2 观察某些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3 学习用生物统计学简易处理方法处理数据【基本原理】通常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没有声音,但当外加压力使血管变窄形成血液涡流时,则可发生声音。
因此,可以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动脉血压。
测定人体动脉血压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血压计间接测量。
人体心音听诊和心电图描记及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概要
人体心音听诊和心电图描记及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心音听诊的方法,识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2、学习并掌握间接测量人体血压的原理和方法;3、学习心电图的记录方法和心电图波形的测量方法;4、了解人体正常心电图各波的波形及其心理意义。
二:实验原理1、心音听诊心音:心脏在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肌纤维收缩、各瓣膜启闭、血流加速或减速对心脏和大动脉根部管壁的加压和减压作用以及形成的血液涡流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振动,可通过周围组织传导到胸壁,即为心音。
用听诊器在胸壁前听诊,在每一心动周期内可以听到两个心音。
第一心音:音调较低(音频为25~40c/s)而历时较长(0.12s),声音较响,是由房室瓣关闭和心室肌收缩振动所产生的。
由于房室瓣的关闭与心室收缩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的标志,其响度和性质变化,常可反映心室肌收缩强、弱和房室瓣膜的机能状态。
第二心音:声调较高(音频为50c/ s)而历时较短(0.08s),较清脆,主要是由半月膜关闭产生振动造成的。
由于半月膜关闭与心室舒张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二音是心室舒张的标志,其响度常可反映动脉压的高低。
心音听诊口诀:(正常心音)第一心音低而长,心尖部位最响亮。
一二之间间隔短,心尖搏动同时相。
第二心音高而短,心底部位最响亮。
二一之间间隔长,心尖搏动反时相。
2、人体动脉血压测定动脉血压动脉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为动脉血压,动脉血压一般是指主动脉压。
由于在大动脉中血压降落很小,故通常将在上臂测得的肱动脉压代表主动脉压。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时主动脉血压上升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熟悉血压计构造袖带式血压计由检压计、袖带和气囊三部分组成。
检压计是一个标有0-300mmHg的玻璃管。
上端通大气,下端和水银储槽相通。
袖带是一个外着布套的长方形橡皮囊,通过橡皮管分别与检压计水银储槽和橡皮球相连。
听心音测血压实训报告
一、实验背景血压是人体循环系统中重要的生理指标,它反映了心脏泵血能力和血管的弹性状态。
血压的测量对于诊断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听心音测血压是一种传统的血压测量方法,通过听诊器听取心脏的跳动声音,结合血压计读取血压值。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听心音测血压的方法,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听心音测血压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提高听诊技巧,正确识别心脏的跳动声音。
3. 掌握血压计的使用方法,准确测量血压值。
4. 培养临床思维,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能力。
三、实验对象与器材实验对象:某班级同学实验器材:听诊器、血压计、袖带、水银柱血压计、记录本四、实验原理听心音测血压的原理是通过听诊器听取心脏的跳动声音,根据心跳声的变化来判断心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当心脏收缩时,血液冲击动脉壁,产生振动,通过听诊器可以听到“砰砰”声,即收缩音;当心脏舒张时,动脉壁回弹,血液流动减慢,听到的声音变弱,即舒张音。
五、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实验器材准备齐全,检查器材是否完好。
2. 测量血压前,让被测者保持安静,取坐位或仰卧位,放松身心。
3. 将袖带缠绕在受试者的上臂,袖带下缘距离肘横纹2-3cm,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
4. 打开血压计,将听诊器放在受试者的肘窝部,肱二头肌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搏动处。
5. 轻轻按压听诊器,使听诊器紧贴皮肤。
6. 旋转血压计的充气旋钮,开始充气。
在充气过程中,注意听取心脏的跳动声音。
7. 当听到第一个清晰的心跳声时,记录此时的水银柱高度,即为收缩压。
8. 继续充气,直至心跳声消失,然后缓慢放气,直至再次听到心跳声。
9. 当心跳声再次出现时,记录此时的水银柱高度,即为舒张压。
10. 重复测量2-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血压值。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本次实验共测量了10名同学的血压,结果显示,受试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在正常范围内。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听心音测血压的方法,提高了听诊技巧,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
心音听诊血压测定
心音听诊血压测定实验十三心音听诊Heart Sound Auscultation[实验目的]掌握心音听诊方法、正常心音的特点及其产生原理,为临床心音听诊奠定基础。
[实验原理]心脏泵血过程中,由于瓣膜关闭和血流冲击等因素而产生心音。
将听诊器置于胸前壁可听到两次音调不同的心音,分别称为第一心音(S1)和第二心音(S2)。
S1标志着心缩期开始,S2标志着心舒期开始。
4套瓣膜各有特定的听诊部位,当某心瓣膜病变而产生杂音时,则在该瓣膜听诊区听得最清楚。
[实验对象]人。
[实验材料]听诊器。
[实验步骤]1. 受试者解开上衣,裸露前胸,取坐位或卧位。
检查者坐在受试者对面或站在受试者卧床的右侧。
2. 检查者将听诊器耳件塞人外耳道,使耳件的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向前弯曲。
用右手拇、食、中指持听诊器胸件,紧贴受试者心尖搏动处,听取心音,并仔细区分S1或S2。
3. 在左房室瓣听诊区听取心音后,再按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及右房室瓣听诊区的顺序听心音。
4. 瓣膜听诊区(图2-9)(1)左房室瓣听诊区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稍内侧部(心尖部)。
(2)右房室瓣听诊区第4肋间胸骨上或右缘处。
(3)主动脉瓣听诊区第2肋间胸骨右缘处。
(4)肺动脉瓣听诊区第2肋间胸骨左缘处。
5. S1和S2的鉴别法(1)按心音的性质S1音调低,持续时图2-9 心脏瓣膜听诊部位间长;S2音调高,持续时间较短。
(2)按两次心音的间隔时间S1与S2间隔时间较短,S1与下一次S1之间的间隔时间较长。
(3)与心尖搏动同时听到的心音为S1,与桡动脉搏动同时听到的心音为S2。
[注意事项]1. 保持室内环境安静。
2. 听诊器胸件按于听诊部位,不宜过重或过轻。
[思考题]1. 心音听诊区是否在各瓣膜解剖的相应位置?2. 怎样区别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实验十四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Measurement of Artrial Blood Pressure in Human Body [实验目的]了解间接测定动脉血压的原理,掌握人体动脉血压测定方法、正常值及其生理波动。
血压、心音和感官实验
视野测定
观察视野仪的结构和熟悉它的使用方法。 1. 观察视野仪的结构和熟悉它的使用方法。
将视野仪对着充足的光线放好。 2. 将视野仪对着充足的光线放好。令受试者把下颌放在托 颌架上,使其受试眼眼眶下缘靠在眼眶托上。 颌架上,使其受试眼眼眶下缘靠在眼眶托上。调整托颌架的 高度,使眼恰与弧架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高度,使眼恰与弧架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先将弧架 摆在水平位置。遮住另一眼,令受试眼注视弧架的中心点。 摆在水平位置。遮住另一眼,令受试眼注视弧架的中心点。 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慢慢移动弧架上的白色视标架, 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慢慢移动弧架上的白色视标架,随时讯 问受试者是否看到视标,当受试者回答看到时, 问受试者是否看到视标,当受试者回答看到时,就将视标移 回一些,然后再向前移,重复试一次。待得出一致结果后, 回一些,然后再向前移,重复试一次。待得出一致结果后, 就将受试者刚能看到视标时视标所在的点划在视野图纸的相 应经纬度上。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弧架对侧刚能看见视标之点, 应经纬度上。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弧架对侧刚能看见视标之点, 划在视野图纸的相应经纬度上。 划在视野图纸的相应经纬度上。 将弧架转动45℃ 45℃角 重复上述操作步骤。如此继续, 3. 将弧架转动45℃角,重复上述操作步骤。如此继续,八 个方向,在视野图纸上得出八个点。 个方向,在视野图纸上得出八个点。将此八个点依次连接起 就得出白色视野的范围。 来,就得出白色视野的范围。 按照相同的操作方法,测定红、黄或蓝、 4. 按照相同的操作方法,测定红、黄或蓝、绿每各色视觉 的视野。 的视野。 依同样的方法,测定另一眼的视野。 5. 依同样的方法,测定另一眼的视野。
人体动脉血压测定
Korotkoff听诊法 听诊法
Korotkoff听诊法 听诊法
第五章人体机能学实验
第五章人体机能学实验第五章人体机能学实验实验5. 1 人体心音听诊和血压测定【实验目的】学习心音(heart sound)听取方法,了解正常心音的产生原理和特点,为临床听诊心音奠定基础; 学习测定人体动脉血压(blood pressure)的原理和方法,正确测定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与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实验原理】心音是瓣膜关闭及心肌收缩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将听诊器置于受试者心前区的胸壁上,直接听取心音。
在每一个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中,通常可听到两个心音,即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第一心音发生在心缩期的开始,音调低,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在心尖搏动处听得最清楚;第二心音发生在心舒期的开始,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在心底部听得清楚。
动脉血压是指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测量人体动脉血压采用间接测量法,其原理是使用血压计的袖带在动脉外施加压力,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血压,这种方法是俄国学者Kopotkob首创,故称Kopotkob氏听诊法。
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没有声音,如果血流经过狭窄处形成漩涡,则发出声音。
当缠于上臂的袖带内的压力超过收缩压时,则完全阻断了肱动脉内的血流,此时听不到声音也触不到挠动脉脉搏。
当袖带内压力比肱动脉的收缩压稍低的瞬间,血液只能在血压达到收缩压时,才能通过被压而变窄的肱动脉,形成漩涡,发出声音,可在肱动脉远端听到,此时也可触到挠动脉脉搏。
此时袖带内压力读数即为收缩压。
当袖带内压力愈接近舒张压时,通过的血量越多,并且血流持续时间愈长,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强而清晰。
当袖带内压力降至等于或稍低于舒张压瞬间,血管内血流便由断续变为连续,声音突然由强变弱或消失,脉搏也随之恢复正常,此时袖带内压力即为舒张压。
【实验对象】人体【实验器材】听诊器、血压计。
【实验方法与步骤】1.心音听诊(1) 确定听诊部位:①受试者解开上衣,面向亮处静坐,检查者坐在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3 人体心音听诊与血压测定
心音听诊
【目的要求】
学习心音听诊的方法,识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
【基本原理】
心音是由心脏瓣膜关闭和心肌收缩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用听诊器在胸壁前听诊,在每一心动周期内可以听到两个心音。
第一心音:音调较低(音频为25~40次/s),而历时较长(0.142s),声音较弱,是由房室瓣关闭和心室肌收缩振动所产生的。
由于房室瓣的关闭与心室收缩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的标志,其响度和性质变化,常可反映心室肌收缩强弱和房室瓣膜的机能状态。
第二心音:声调较高(音频为50次/s)而历时较短(0.08s),较清脆,主要是由半月瓣关闭产生振动造成的。
由于半月瓣关闭与心室舒张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张的标志,其响度常可反映动脉压的高低。
【实验器材】
听诊器或心音放大器
【方法与步骤】
1. 受试者安静端坐,胸部裸露。
2. 检查者带好听诊器,注意听诊器的耳具应与外耳道开口方向一致(向前)。
以右手的食指、拇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胸具紧贴与胸部皮肤上,依次由左房室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右房室瓣听诊区,仔细听取心音,注意区分两心音。
如难以区分两心音,可同时触诊心尖搏动或颈动脉脉搏,此时出现的心音为第一心音。
【注意事项】
1. 实验室内保持安静,以利听诊。
2. 听诊器耳具应与外耳道方向一致。
橡皮管不得交叉、扭结,切勿与它物摩擦,
以免发生摩擦音影响听诊。
3. 如呼吸音影响听诊,可令受试者暂停呼吸片刻。
【思考题】
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有何临床意义?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与要求】
1 学习并掌握间接测定人体血压的原理和方法
2 观察某些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3 学习用生物统计学简易处理方法处理数据
【基本原理】
通常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没有声音,但当外加压力使血管变窄形成血液涡流时,则可发生声音。
因此,可以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动脉血压。
测定人体动脉血压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血压计间接测量。
测压时,用压脉带在上臂或手腕加压,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的收缩压时,动脉血流完全被阻断,此时在动脉处听不到声音。
当外加压力等于或稍低于动脉内的收缩压时而高于舒张压时,则在心脏收缩时,动脉内有少量血流通过,而心室舒张时而无血流通过。
血流连续通过血管时,会发出声音。
故恰好可以完全阻断血流的最小外加压力相当于收缩压。
当外加压的等于或小于舒张压时,血管内血流连续通过,所发出的音调会突然降低或声音消失。
在心室舒张时有少许血液通过的最大管外压力相当于舒张压。
在正常情况下,人或哺乳动物的血压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
但是血压的稳定性是动态的,是在不断连续的变化而不是静止不变的。
人体的体位、运动、呼吸、温度以及大脑的思维活动的等因素对血压均有一定的影响。
【实验器材】
血压计,听诊器,冰水
【方法与步骤】
1 受试者取坐位,心脏与血压计零点同一水平。
静坐5分钟,待肢体放松,呼吸平稳与情绪稳定。
2 松开打气球上的螺丝,将压脉带内的空气排空后再将螺丝旋紧。
3 受试者脱左臂衣袖,将压脉带裹于左上臂距肘窝3cm上方处,压脉带应与心脏同一水平,使其松紧适度,手掌向上放在实验台上。
4 在压脉带下方,肘窝上方找到动脉搏动处,将听诊器的胸具置于动脉上。
5 听取血管音变化。
向压脉带充气加压,同时注意倾听声音变化,在声音消失后再加压30mmHg,然后稍稍扭松打气球上的螺丝,缓慢放气,仔细倾听听诊器内血管音的一系列变化;声音先是由无到有,次之由低到高,而后突然变低,最后完全消失。
如此反复进行2-3次。
6 测量正常动脉的血压
重复上一操作,同时注意检压计读数。
但徐徐放气时,第一次听到的血管音即代表收缩压;最后声音消失之前的血管音代表舒张压。
记下血压读数,放空压脉带,使压力降低为零,重复测压2-3次,记录测压均值。
7 实验观察
(1) 受使者加深呼吸加快呼吸频率对血压的影响
记录正常的血压后,令受使者加快加深呼吸1min测压
(2)情绪对血压的影响
待血压恢复正常后,令受使者回忆起最气愤的往事1分钟测量
(3) 肢体运动对血压的影响
让受使者作原地蹲起运动,1分钟内完成50-60次,共做1-2分钟,运动后立即坐下测压,并将变化最大的血压值记录下来
(4) 冰水刺激对血压的影响
受使者取坐位,测量正常血压,然后让受使者的手浸入并冰水中1分钟测压
8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纪录填入表
9 以大组为单位,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求出P值,说明实验前后血压的变化由无显著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