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固定化技术研究进展_薄涛
固定化细胞技术概要
二、固定化细胞载体
无机载体:如多孔玻璃、氧化铝、活性炭、石英砂、硅胶、硅藻土、多孔陶 瓷、高岭土、沸石等。 多糖类: 如纤维素、交联葡萄糖、DEAE-纤维素、几丁质、鹿 角菜胶和琼脂等。
(研究重点)
常 用 载 体
有机载体:
如胶原-纤维蛋白、胶朊和明胶等。 蛋白质类: 水凝胶:如聚丙烯酰胺。 如醋酸纤维素、聚氯乙烯和聚丙烯腈共聚物等。 空心纤维: 酚醛树脂类和微生物丸等
国内外没有关于固定化细胞方法的统一分类标准,但总体上可分为吸 附法、包埋法、共价结合法、交联法四大类。
1、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微生物和载体之间形成静电、粘附力和表面张力等作用 将微生物细胞吸附,使细胞固定在载体表面和内部形成生物膜的方法。吸 附法又分为物理吸附法和离子吸附法2种。吸附法操作简单、载体可以反 复利用、对细胞活性影响小,但固定的微生物细胞数量有限且易脱落。
固定化细胞技术
目
录
一 二
三 四
固定化细胞技术概述
固定化细胞载体 固定化细胞的制备方法 固定化细胞的反应特性
一、固定化细胞技术概述 固定化细胞是指固定在水不溶性载体上,在一定的空间范围进行生 命活动的细胞。它是用于获得细胞的酶和代谢产物的一种方法,起源于 20世纪70年代,是在固定化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由于固定 化细胞能进行正常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所以又称固定化活细胞或
(5)在反应器内长时间运转过程中,固定化系统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 和化学稳定性; (6)用于制备固定化细胞的载体对细胞来说是惰性的,不损伤细胞; (7)固定化系统使底物、产物和其他代谢产物能够自由扩散,因为产物 和其他代谢产物常常能抑制细胞的酶反应,更需要能够尽快扩散,以消 除抑制作用; (8)单位体积的固定化系统拥有尽可能多的细胞,以更好地起到生物催 化作用。
细胞固定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No 1 .
Jn a
文 章 编 号 :1 7— 6 6 2 0 0 — 0 4 0 6 19 4 ( 0 7) 10 2 — 3
细胞 固定 化 技 术 的研 究 进 展
崔建涛 ,李建新 ,王育红 , 艾志录
( 南 农 业 大 学 食 品科 学 技 术 学 院 ,河 南 郑 州 河 400) 50 2
Ke r s mmo i z t n c l;c r e ; b oe co y wod . "i b l ai ; el a r r ir a tr i o i
了吸 附法 、包埋法 、共 价结 合法 、交联 法 、多孑 物质 L 包 络法 、超 过滤 法 、多种 固定化 方法 的联用 等 7种制 生物 细胞 固定化 技 术是指 利用 化学 或物 理 的手段 备 固定化 细 胞 的方法 ;成 庆利 等 人同 据有 无 外 加载 根 将 微生物 自然 固定 或定 位 于限定 的空 间 区域 内 ,保持 体 ,将 细胞 固定化分为有载体 固定化 和无 载体 固定
Ab t c : I h a e , t emeh d f mmo i z d c l r n d c d,me n i h s a t n te p p r h to so r i b l e el a e i ̄o u e i s a whl t e i e mmo iz t n c rira d t e bo e b l ai a r n h ir — i o e
a tra e o e ve d. c o v r iwe Thea lc t n f r go d o mm o iie el e n l y e as ncu d i hi ril . r pp iai o e r un fi o blz d c lstch oog a o i lde n t sa t e r l c
共固定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胞共 同定化技术很好地控制 了多种微生物之 间的配 比量 , 使 发酵能长期稳定 的进行 , 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避免了各菌种 量随发酵的进行而发生改变造成产品质量波动的特点 。
共固定化是将不 同的酶与酶 , 胞与细胞 或细胞与酶 同 细 时固定于 同一载体 内形成共固定化系统的一种技术 , 合了 综 混合 发酵和 固定化技术的优点。这种系统稳定 , 可将几种不 同功 能的酶 , 细胞和细胞器在 同一系统 内进行协同作用 。 1 共固定化 的优 点 共 固定化能使各组分之间互补催化活性 , 可以平衡两个
王克明以苹 果为原料 , 采用红 曲霉菌 , 葡萄酒 酵母 , 产酯
酵母,嗜酸乳酸菌以一定比例混合固定发酵生产苹果汁饮
料 。结果 表明最佳发酵条件 : 多菌种接种量 比( 红曲霉 : 葡萄 酒 酵母 : 产香酵母 : 嗜酸乳酸菌 ) 3 : 1固定化离子 充填 为 :2 ; 2: 量为 1%, 5 发酵 温度 为 2%, 0 发酵 时间为 9h 6。它们 相互协
维普资讯
闰跃 文 , 红 萍 ★ 侯
( 西农 业 大 学 食 品 科 学 与 工程 学 院 , 谷 0 0 0 ) 山 太 3 8 1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共固定化技术的优点及共固定化的形式、 方法和常用栽体材料, 并对其应用现状作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 : 共固定化技术 ; 固定化方 法 ; 载体 近年来 , 固定化技 术应用和研究 的 日益 广泛 , 固定化 对 细胞 和固定化酶的发酵 机理的研究也 逐步深入 。多种微 生
经过氧化氢作用释放氧提供给细胞利用。 解决了固定菌体进 行发酵时, 由于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小, 凝胶对氧传递的阻碍
作用 , 导致供氧效 果的下降。
2 共 固定化的形式
聚乙烯醇固定化微生物新方法的研究
聚乙烯醇固定化微生物新方法的研究在当前生物技术领域中,聚乙烯醇(PVA)固定化微生物的研究备受关注。
PVA是一种无毒、生物相容性高的合成聚合物,在生物医学、环境保护和食品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利用载体将微生物细胞固定化在其上,以提高微生物的稳定性和耐受性,从而增强微生物的活性和应用效果。
将PVA与微生物结合固定化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意义。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一种新的PVA固定化微生物方法备受关注,即利用纳米技术制备PVA纳米纤维,将微生物固定化在纳米纤维上。
这一方法不仅拓展了PVA固定化微生物的载体形式,还进一步提高了微生物的固定效果和应用效果。
PVA纳米纤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更好地提供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所需的条件,从而提高固定化效果。
固定化微生物的研究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生物药物的生产、农业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PVA固定化微生物的新方法,有望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提供新的途径和可能性。
这一研究也需要深入探讨PVA固定化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活性和反应效果,以便更好地指导相关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总结来说,聚乙烯醇固定化微生物新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有望为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和产业化应用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深化对PVA固定化微生物新方法的理解,并积极探索其在环境、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在文章撰写中,非常重要的是深度和广度的讨论。
面对这个主题,我们不仅要全面介绍相关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前景,还需要探讨PVA固定化微生物的原理和机制、固定效果和应用效果等深层次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还可以结合具体的研究案例和应用实例,进行案例分析和总结。
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聚乙烯醇固定化微生物新方法的研究,并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在写作过程中,我个人对于这个主题的理解是相当重要的。
白腐真菌固定化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广东化源自工 6 5第 3 卷 总第 2 2 8 2 期
Ⅵ、w.d h m . m , gce c v o
白腐 真 菌 固定化 技 术 及 其研 究进 展
范 荣 桂 ,刘 博 ,王 权 程 ,董 双双 ,李 叶 叶 ,王 君
( 宁工 程技 术 大学 环境 科 学与 工程 学 院,辽 宁 阜 新 1 3 0 ) 辽 20 0
[ 要】 摘 文章阐述了白腐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降解机理及在难降解污染物处理中的优势, 提出了自腐真菌生物技术在实际应用 中所需解决的 问 ,讨论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及其影响因索,对臼腐真菌固定化技术的优势进行 了分毛 ,综合评述了自 题 } } = 腐真菌固定化技术中载体材料特性、
固定 化 时间及 固 定方法 研 究的新 进 展 。
Ke w o d : h t—o n i b o e r d t n; i o i z dt c n lg y r s w i r tu g; id ga ai e f o mm b l e e h o o y: w a t wae e t e t i se trt am n r
染料 、 工等 行业 的难 降解 有机 废水 具有 毒性 大 , 分复 杂 , 兵 成 化学 耗氧 量 高 ,对环 境 危害 较大 的特 点…: 白腐真 菌依 靠其 胞 外 酶 的催 化氧 化作 用_ ,不断 有 学者将 其 应用 于 这类 废水 ,挖 掘 其 2 J 在 处 理难 降解 污 染物 方 面的 巨大 潜 能1。微 生物 固定化 技术 在 废 3 l 水处 理 中有 稳定 性强 、 菌体 可循 环利 用 等独 特优 点 l, 因此 ,固 定化 白腐 真菌培 养 及 降解技 术在 破解 难 降解有 机 污染 物 降解领 域 中的难 题成 为研 究 的热 点 。 J
包埋法固定化细胞技术的研究进展
等通过加入 01 的方法来降低制备
研究结果表明, 在 K’1 浓度为 !$> "8 , K’1 珠体的难度, 01 为 !> $"8 ,所用的氯化钙的浓度为 +8 ,固定 + G 5I 后,制备的 K’1 珠体效果较好。李峰
. !5 /
等也采用添加 $8 的 01 来包埋细
氯化钙的浓度为 $8 , 获得的小珠 胞, 所用的 K’1 浓度为 !%8 , 直径为 &22,包埋固定的小珠具有较高的细菌活性,较好的强 度及传质性能。钟娅玲 . !# / 对 01 的添加量对 K’1 珠体的影响进 行研究,发现随着 01 添加量的增加,载体孔容增加,比表面积 增大, 但其载体机械强度大幅度下降, 但当 01 浓度为 !8 时, 可 在保证载体在长期耐机械搅拌的同时增加载体表面积,增加孔 容, 改善传质效果。由于 01 不适宜含有磷酸盐缓冲液的反应体 系, 为此, 童群义 . $% / 等采用 K’1 4 卡拉胶混合载体进行实验, 研 究发现在 K’1 浓度为 !%8 , 卡拉胶浓度为 %> "8 , 成型剂的 LA 值为 B> + , 包埋菌体量为 %> "J E J, 固定时间为 &BI 时, 固定化细 胞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较高的酶活力。陈敏 . $! / 用 K’1 加少 量的活性炭进行固定化研究,发现有助于颗粒成型,改善通透 性,增加固定化颗粒的孔隙,达到吸附和包埋的双重效果。黄 霞
. !" /
等以 K’1—无纺布混合载体包埋固定化优势菌种用于降
解吡啶, 喹啉, 异喹啉, 结果表明, 经固定化细胞处理 5I 后, 三种 有机物的去除率均达 #%8 以上。取得较好效果。桥本奖 . $& / 等人 在 K’1—硼酸法固定化过程中引入海绵状多孔性载体,减少了 微生物活性损失。角立野夫 . $+ / 等则在 K’1—硼酸聚合反应过程 中引入丙烯酰胺聚合反应, 使之在 K’1 凝胶颗粒内部及表面形 成聚丙烯酰胺网状结构,有效的改善了 K’1 凝胶的水溶膨胀 性。 MN( 4 <I;?J CI;? . $" / 等在 K’1 与硼酸交联后与磷酸进行酯 化以固定凝胶球。 !> & !> &> ! 聚丙烯酰胺包埋法 方法 先配制一定浓度的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稀酰胺 6 :O0 7 的溶 液, 与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混合均匀, 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过硫 酸铵 6 1K0 7 和四甲基乙二胺 6 PQ9QR 7 , 混合后让其静置聚合, 将 凝胶块用手术刀切块, 获得所需形状的固定化细胞胶粒。 !> &> $ 研究与发展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制备的固定化细胞机械强度高,可通过
改性丝素抗凝血材料研究进展及抗凝血原理
改性丝素抗凝血材料研究进展及抗凝血原理成国涛;周婵;侯春春;徐水【摘要】Silk fibroin, as a good natural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with desirable mechanical prop- erties and biocompatibility,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kinds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of silk fibroin--based anticoagulant materials represents an active emerging research fiel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silk fibroin--based anticoagulant materials and summarizes its progress, with the focus placed on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sulfating fibroin. It analyzes the anticoagulant effect and anticoagulant principle of modified silk fibroins and discusses the prospect of their development.%丝素蛋白是一种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生物医学材料,丝素蛋白抗凝血材料的研究就是其中较为活跃的新兴领域。
文章综述了改性丝素抗凝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硫酸化丝素的制备方法,并分析了改性丝素的抗凝血效果及抗凝血原理,对改性丝素抗凝血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名称】《蚕学通讯》【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6页(P14-19)【关键词】丝素;抗凝血;硫酸化丝素【作者】成国涛;周婵;侯春春;徐水【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重庆北碚400716;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重庆北碚400716;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重庆北碚400716;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重庆北碚4007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49血液在正常情况下自己会自动从流动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态,正是依赖于血液这一性质,动物体才不会因为小小的出血而丧生。
藻类固定化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以 下条件 : ) 藻类 无毒 ; ) 光性 和 透气 性 良好 ; ) (对 1 (透 2 ( 3 传质性能 良好 , 括 营养 盐及 毒 物 ; ) 包 ( 性质稳 定 , 易 4 不 被生物分解 并 能 耐 受 由 于藻 细 胞 生长 分 裂 引起 的破 裂;) 高, (强度 5 寿命长 ; ) (价格低廉 。 6
( v )多孔硅胶 和聚氨基 甲酸 乙脂 等。常见 的几 种 固 PA 、 定化细胞载 体 的性能 见表 15。 目前 应用最 多的 载体 】 E
缚, 对微生物 活性 影响 小 , 颗粒 强度 高 , 合大 多数 藻 用 最广 泛 的藻 】
着关键的作用 , 想 的 固定化 藻 细胞 的载 体应该 满 足 理
藻类固定化技术是在细胞 固定 化技术 基础 上发 展
起来的一项新型 的生物技 术。所谓 细胞 的 固定 化技术
是指利用物理 和化学手 段将 游 离微 生 物 ( 胞 ) 细 或酶 , 定位于 限定 的空 间区域并使其 保持 活性 和可 以反复 使
胞 J与此相 对应 , , 海藻酸钙 固定 的小球 藻从凝 胶释 放
发现 对痕量铅 有很 好的吸附作用 。 国内学者 在这 方 面的 研究 要 晚一些 , 规模 相对 较
小, 研究方 向主要集 中在 小球藻对 金属离 子的吸 附上。
出来 , 形成 小 的细胞 L 。固定 藻类 在载 体 中的 分布 是 8 J
则是 海藻 酸钠 (A 和聚乙烯醇 (v ) s) PA。
表 1 几种 固定化载体 的性 能比较
注: ①基 质为葡萄糖
②效统蒋是 襞 嚣鲁 有系=酉 筹 ‰
2 固定化对藻 类的 影响
× O 0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_万晓涛
专题4酶的研究及应用课题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固定化技术的常用方法2、理解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制备过程3、知道固定化酶的实例(二)过程与方法1、固定化细胞技术2、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固定化技术的发展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同时领会研究的科学方法二、课题重点与难点1.课题重点: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2.课题难点: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三、课题背景分析课题背景简单介绍了从酶到固定化酶、再到固定化细胞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
在教学中,可以参考课题背景提供的素材,联系生产实践和学生已有的认识,引导学生认同上述观点,并进而认识到:科学知识既来源于科学实验,也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知识的学习应该与生产实践相联系;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所发现的问题能够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生物技术实践活动中,经常涉及技术原理和实践意义等内容,实验教学中要重视这些认知成分。
自1969年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将氨基酰化酶固定化用于拆分氨基酶以来,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得到迅猛地发展,已广泛应用于氨基酸的拆分和提纯、葡萄糖和果糖的生产、诊断和分析试剂的制造、消除环境污染、特定的化学反应等等。
教学中,不仅应遵循人类对固定化技术的研究历程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固定化技术的意义,而且要重视用典型实例(高果糖浆的生产)的剖析来引导学生认识固定化技术的应用价值。
以下为人类对固定化技术的认识历程。
四、基础知识分析与教学【导学诱思】1.高果糖浆的生产需要使用,它能将葡萄糖转化成果糖。
这种酶的好,可以持续发挥作用。
但是,酶溶解于葡萄糖溶液后,就无法从糖浆中回收,造成很大的浪费。
2.使用固定化酶技术,将这种酶固定在一种上,再将这些酶颗粒装到一个反应柱内,柱子底端装上分布着许多小孔的。
酶颗粒无法通过筛板的小孔,而反应溶液却可以自由出入。
生产过程中,将葡萄糖溶液从反应柱的上端注入,使葡萄糖溶液流过反应柱,与接触,转化成果糖,从反应柱的下端流出。
细胞固定化方法
细胞固定化方法嘿,咱今儿就来唠唠细胞固定化方法!你知道吗,这细胞固定化就好比给细胞找个安稳的家,让它们能乖乖待在那儿发挥作用。
咱先说说吸附法。
这就好像细胞被一种魔力吸住了一样,能附着在载体表面。
就像小朋友喜欢抱住自己喜欢的玩具不撒手,细胞也能紧紧地贴在载体上呢。
这种方法简单又方便,不需要太复杂的操作。
还有包埋法,这就像是给细胞穿上了一层保护衣,把它们包裹在一个小空间里。
就像给珍贵的东西包上一层保鲜膜,让它能安全地待着。
包埋法能让细胞有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更好地干活儿。
交联法呢,就像是给细胞之间拉起了一道道结实的绳子,把它们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想象一下,好多细胞手牵手、肩并肩,共同面对各种挑战,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咱再想想,要是没有这些细胞固定化方法,那会咋样?细胞就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可发挥不出啥大作用呀!有了这些方法,细胞就能在特定的位置上,好好地干它们该干的事儿。
在实际应用中,咱得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这就跟咱穿衣服一样,不同的场合要穿不同的衣服。
比如在一些需要细胞稳定发挥作用的地方,包埋法可能就更合适;要是想让细胞快速附着,那吸附法也许是个好选择。
细胞固定化方法可不是随便玩玩的,这可是有大学问呢!咱得认真对待,仔细研究,才能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就像养花儿一样,得精心呵护,花儿才能开得鲜艳美丽。
你说,这细胞固定化方法是不是很神奇呀?它们能让小小的细胞发挥出大大的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多好处呢!咱可得好好利用这些方法,让它们为我们服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精彩!你是不是也对这些方法充满了好奇呢?那就赶紧去了解了解吧!。
固定化酶研究进展
固定化酶研究进展固定化酶是将自由酶固定在一种载体上,以提高酶的活性、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的一种技术。
近年来,固定化酶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下面将介绍固定化酶研究的三个重要方面:载体选择、固定化方法和应用研究。
一、载体选择固定化酶的载体选择是固定化酶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常见的载体包括无机载体、有机载体和生物载体。
无机载体一般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如硅胶、氧化铝等。
有机载体一般由生物高分子材料制成,如聚合物、淀粉等。
生物载体是指利用活细胞或细胞壁来固定酶,如酵母细胞、细菌等。
近年来,有机载体和生物载体在固定化酶研究中受到了广泛关注。
有机载体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化学特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和活性。
生物载体可以提供更多的酶固定位点,提高酶的载体负载量和活性稳定性。
二、固定化方法固定化酶的固定化方法是固定化酶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常见的固定化方法包括物理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和共价结合法等。
物理吸附法是将酶和载体通过吸附力相互结合,常用的吸附剂包括硅胶、氧化铝和活性炭等。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固定化的酶活性较低。
交联法是通过交联剂将酶和载体固定在一起,常见的交联剂包括聚乙二醇、聚乳酸等。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固定化酶的稳定性和活性。
包埋法是将酶固定在凝胶中,通常使用明胶、凝胶等作为包埋材料。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
共价结合法是将酶和载体通过共价键相连,常见的方法包括胺基化、羧化和酯化等。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酶的载体负载量和稳定性。
三、应用研究固定化酶的应用研究是固定化酶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固定化酶广泛应用于生物催化、制药工业、食品工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例如,固定化酶可用于催化反应、代谢物检测和制药工艺中。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固定化酶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例如,固定化酶可应用于生物燃料电池、生物传感器和医学诊断等新兴领域。
总之,固定化酶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载体选择、固定化方法和应用研究是固定化酶研究的三个重要方面。
细胞固定化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1 2・ 2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胞, 所以交联法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实际中常与
其他方法 联合 使用 。 渗 透 交联 法 是先 采用 某 种试剂 ( 多为表 面 活 性 剂 ) 理细 胞 , 处 提高 细胞 的通 透性 , 进行 交联 再 固定化 , 以保 证酶 的活性破 坏较小 , 可 又减小 了传 质阻力 。 这样 既提高 了 固定化 细胞的稳 定 l 又提 生, 高了 固定化细 胞的表 观酶活性 。
种载体之中。 根据载体材料和方法的不同, 包埋法 可分为凝胶包埋法和半透膜包埋法两种 。即将细 胞包埋在 凝胶等 物质 内部 的微孔 中或 由各种高 分 子聚合物制成的小球内。 包埋法操作简单 , 条件温 和, 对细 胞活性影 响小 , 作的 固定化 细胞球 强度 制 高, 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方法。 是 肖 美燕等[] 1对包埋法固定化技术的特点、 0 常
或微生物细胞固定在合适的不溶性载体上的一种 技术 , 有关这一技术在一些具体应用领域 的研究
综述也有报道[ ]其中杨文英等[还对固定化细 。。 矗 ] 胞的形态学及生理学特征、 理化环境及生物膜的
动 力 学 等 特 性 作 了 简 要 评 述 。Gu y— Aan li Jne[综述 了 固定化 对 微生物 细 胞 生理特 性方 u tr] 面的影 响 , 这对 提高微 生物的 生物催化 活性 , 促进 固定化 微生物 的实际 应用具有 重要意 义 。固定 化
1 细胞 固定化方法的分类及应用
从理论上讲 , 任何一种限制细胞 自由流动的 技术 , 都可以用于细胞的固定化。 前制备固定化 目 细胞 的 方法 有 吸 附法 、 价 结合 法 、 共 交联 法 、 埋 包 法、 絮凝 法 、 多孔 物 质包 络法 、 超过 滤 法 以及 多种 固定化方法的联用等, 中以吸附法和包埋法的 其 应用较 为普遍 。
光催化剂载体及其固定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载体 的主要作用是将 TO 固定 , i 可防止催化剂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0 7 13 、 5 92 2 ) 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 目(0 L 1 、 J8 A1 ) 山东省博
21 年 1 月 01 1
刘子全等: 光催化剂载体及其 固定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载法 简单 易行 。
摘
要: 负载型光催化剂是将光催化剂 负载 固定 于载体上 而得 到的一种 复合型光催化 材料。在参考 近年来 国
内外光催化领域研究 的基础上 , 负载型光催 化剂 的载 体的作 用 、 对 选择 的一般 原则 、 常用 载体 的类型 等进行 了概 述 。从负载型光催化剂的负载 固定 的形式入手 , 重点综述 了近年来光 催化剂 的负载 固定化方 法 的研 究进展 , 同时
无 机 盐 工 业
6
第4 3卷 第 1 1期
21 0 1年 1 1月
I N0RGANI CHEMI C CAL NDUS SI TRY
光 催 化 剂 载 体 及 其 固定 化 方 法 的研 究进 展 术
刘子全 , 付义 , 姜 马 霞 , 瑞 翠 , 润乾 柳 蒋
( 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 院, 烟 山东烟台 2 40 ) 6 0 5
的流失并对其 回收利用 , 从而克服了悬浮体系的缺 点。而且通过在载体表面覆盖了一层 TO , i,增加 了
TO 的 比表 面积 , i 从而 提 高了 TO 的利用 率 。此外 , i 适 当的载体 可与 TO 发 生相 互 作 用 , 利 于 电子 和 i 有 空 穴 的分离并 增 加对 反 应 物 的 吸附 , 而 提高 TO 从 i 的光催 化活性 。用 载体 将 催 化 剂 固定 后 , 便 于对 也 催 化剂 进行 表面 修饰 并 制 成 各种 形 状 的反 应器 。 因此 , 良好 的光 催 化 剂 载体 应 具 有 以下 特 点 : 于 易 固 一 分 离 ; 不 影 响 TO 催 化 活 性 的 前 提 下 与 液 在 i TO 颗粒 间具 有较 强 的结 合作 用 ; i, 比表面 积 大 ; 被 对 降解 物有 较强 吸附性 ; 良好 的透 光性 ; 有利 于 固液传 质 ; 学惰 性等 。 化
固定化细胞技术的研究进展
四川食品与发酵S ic h u a n Fo od a n d F e rm e n ta t io n固定化细胞技术的研究进展张磊,张烨,侯红萍(山西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摘要:本文介绍了固定化细胞的制备方法,综述了在固定化载体、影响固定化的因素的研究和发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细胞;固定化;载体中图分类号:TS20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892(2006)01-0005-03Devel opments I n Cells I m mobilizati on TechniqueZ HANG Lei,ZHANG Ye,HOU Hong-p ing(College of Food Science,Shanxi Agricultural U niversity,Taigu Shanxi 030801)Abstract:I n the paper,the p reparati on methods of i m mobilized cells are intr oduced,mean while the i m2 mobilizati on carrier and the fact ors which have effects on i m mobilized are ouervie wed.The app licati onf oregr ound of i m mobilized cells technol ogy are als o included in this article.Key words:Cell;i m mobilizati on;carrier 固定化细胞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生物技术。
所谓固定化细胞技术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手段将游离细胞定位于限定的空间区域,并使其保持催化活性、反复使用的方法。
细胞固定化PPT
复合载体材料
高分子载体和无机载体各有优缺点,为 了得到更好的固定化载体,满足工业生 产的需要,常将其二者结合互补可形成复 合载体。它具备了有机高分子良好的生 物相容性和无机材料较高的稳定性和机 械强度等优点。
宋慧一等采用2种不同的方法针对海藻酸 钙凝胶在多价阴离子或高浓度电解质容 易不稳定,钙离子易脱落,凝胶变软等 进行改性。
(2)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载体材料
合成高分子载体,常见的有聚乙烯亚胺( PEI),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酰胺等 ,这些材料机械强度高,但不易成型、传 质性能不好,在包埋细胞的过程中会降低 细胞的活性。
吴东亮[19]等以Span-60和Tween-20为复 合分散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 交联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烯丙 基缩水甘油醚为功能性单体,采用反相 悬浮聚合技术成功制备了含环氧基团的 聚合物载体,大大减少了载体后处理过 程中所需的时间和溶剂用量。
利用植物细胞固定化培养进行生物转化
载体
应用
研究 进展
载体
有机高分子载体 材料
无机载体
天然高分子载体 材料
人工合成有机高 分子载体材料
机高分子载体材料具有以下优点: 一般对生物无毒性,传质性能较好,具有 生物相容性,能够大量分离提纯,其结构 、物理、化学和免疫原性已经研究地比较 深入,可被制备成各种各样的形式,特别 在微球制备方面,能够进行药物控制释放 和定位靶向给药。 常见的天然有机高分子载体材料有琼脂、 明胶、角叉莱胶、海藻酸钠、海藻酸钙、 壳聚糖等
黄鹏 王超群 刘百川 陈立嘉
固定化酶技术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固定化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固定化酶技术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技术,在生命科学、生物医学、食品科学、化学化工及环境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新型载体材料的合成是今后固定化酶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主要介绍了固定化酶的载体,固定化技术以及在不同行业的应用,主要介绍了在污水处理和医疗行业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固定化载体污水医疗应用酶是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具有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无污染、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在制药、食品、环保、酿造、能源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在实际应用中,酶也存在许多不足,如大多数的酶在高温、强酸、强碱和重金属离子等外界因素影响下,都容易变性失活,不够稳定;与底物和产物混在一起,反应结束后,即使酶仍有很高的活力,也难于回收利用,这种一次性使用酶的方式,不仅使生产成本提高,而且难于连续化生产;并且分离纯化困难,也会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等。
固定化酶技术(Immobilized enzyme technology)克服了酶的上述不足。
酶的固定化是指采用有机或无机固体材料作为载体,将酶包埋起来或束缚、限制于载体的表面和微孔中,使其仍具有催化活性,并可回收及重复使用的酶化学方法与技术。
1.传统酶固定化技术传统酶的固定化方法可分为吸附法、共价偶联法、交联法和包埋法等4 种。
吸附法是指通过载体表面和酶表面间的次级键相互作用而达到酶固定化的方法,根据吸附剂的特点又可分为物理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
该法具有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及吸附剂可反复使用等优点,但也存在吸附力弱,易在不适pH、高盐浓度、高底物浓度及高温条件下解吸脱落的缺点。
共价偶联法是将酶的活性非必须侧链基团与载体的功能基通过共价键结合,故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有利于酶的连续使用,是目前应用和研究最为活跃的一类酶固定化方法,但共价偶联反应容易使酶变性而失活。
交联法是利用双功能或多功能基团试剂在酶分子之间交联架桥固定化酶的方法,其更易使酶失活。
包埋法包括网格包埋、微囊型包埋和脂质体包埋等,包埋法中因酶本身不参与化学结合反应,故可获得较高的酶活力回收,其缺点是不适用于高分子量底物的传质和用于柱反应系统,且常有扩散限制等问题。
固定化细胞技术研究和进展
胞的最大比生长 ⟡ 倍。 μm 降解了 2 等 B o k h a m y
1 3
利用固定化混合微生物体系降解蒽醌 -2 -
磺酸钠( ) , 并与游离微生物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 当 S A S
- 1 稀释率 0 时,固定化细胞体系与游离细胞体系 S 的 . 0 0 5 h A S - 1 最大降解率分别为 8 和5 ·L-1 ·h 。 9 9 m g
- 1 - 1 ·L , 出水酚浓度小于 0 ·L , 与悬浮生物法( 如活性 m g . 5 m g
污泥法) 相比, 酚的容积负荷可提高 1 倍以上, 污泥发生量可减 少9 0 %。 孙艳等
1 1
对一种耐酚菌种及其固定化细胞降解含酚废水
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固定化细胞的降解效果明显 高于游离细胞。 芳香族类化合物的降解 4 . 1 . 2 等 S h r e v e
1 5
以P 无纺布混合载体包埋固定化优势菌种 V A-
用于降解吡啶、 异吡啶和喹啉, 结果表明, 种难降解有机物经 3
1 2 2
王新等 固定化细胞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年4 月 2 0 0 1
固定化细胞处理 8 后, 降解率均在 9 h 0 %以上。 杀虫剂废水的研究 4 . 2固定化细胞处理农药、 陈敏等
WA N G X i n ≹L IP e i j u n ≹G O N GZ o n g q i a n g ≹Z HA N G Ha i r o n g ⟡ I n s t i t u t eo f A p p l i e dE c o l o g y ≹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yo f S c i e n c e s ≹ S h e n y a n g1 1 0 0 1 5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p r e s e n t p a p e r s u mma r i z e s t h ei mmo b i l i z e dc e l l s t e c h n o l o g yi n c l u d i n gi mmo b i l i z e dp r e p a r a t i o n s ≹ c a r r i e r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a p p l i c a t i o nf o r e g r o u n do f t h ei mmo b i l i z e dt e c h n o l o g yo no r g a n i cw a s t ew a t e r ≹ a s w e l l a s c o m me n t s o nt h ep r e s e n t l ye x i s t i n gp r o b l e ms . K e y w o r d s i mmo b i l i z e dc e l l t e c h n o l o g y c a r r i e r o r g a n i cc o mp o u n d 类。一般来说大致可以分成吸附法、 共价结合法、 交联法和包
共固定化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双蛋白/双酶在线竞争性吸附/共固定化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题目:双蛋白/双酶在线竞争性吸附/共固定化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双蛋白是细胞外基质(ECM)中的主要成分,具有丰富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
它们在组织修复和再生、生物机械特性和信号传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双蛋白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另一方面,酶在生物化学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例如,生产、医药和食品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酶。
因此,研究如何高效地固定酶以实现稳定的酶催化反应是重要的。
在这两个领域,竞争性吸附和共固定化被广泛用于双蛋白和酶的分离、纯化和固定化。
竞争性吸附是通过在一组具有不同亲和力的亲和树脂上选择性地分离目标分子。
共固定化可以同时固定多种生物分子,以实现更高的酶催化效率和更好的环境稳定性。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双蛋白和酶的在线竞争性吸附和共固定化技术,探索固定这些生物分子的最佳方法,并应用于生物医学、工业生产和食品领域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开发在线竞争性吸附/共固定化实验方法通过比较不同亲和树脂(如离子交换树脂和凝胶渗透树脂)的性能和双蛋白和酶的吸附能力,开发出竞争性吸附和共固定化实验方法。
实验过程中,使用适当的缓冲液pH和浓度来控制生物分子的吸附。
2. 研究双蛋白与酶共固定化技术采用不同的化学方法,比较双蛋白和酶的共固定化效率和稳定性。
使用微观结构分析方法,例如ATR-FTIR和荧光光谱,对共固定化后的双蛋白和酶的结构进行表征。
3. 测试竞争性吸附/共固定化新方法通过应用竞争性吸附/共固定化技术,测试不同生物分子的混合物,包括双蛋白和酶的混合物,从而确定新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考虑到不同催化反应的特性和需要,选择最佳的竞争性吸附/共固定化方法。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预计本研究可以:1. 开发出新的竞争性吸附和共固定化方法以固定双蛋白和酶,从而实现更高的催化效率和稳定性。
2. 探索共固定化技术的微观结构性质并测试该技术的可行性,并确定最佳操作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别为 2.5 g 和 300 U/g; 固定化酶重复使用 10 次后,残 葡萄糖异构酶用于制备乳果糖, 间歇操作 6 批次后酶活
余活力仍能保持最初活力的 83.47 %; 共固定化酶的半 衰期可达 205.1 d;pH 为 4.0~4.5、温度为 37 ℃时,其活
力仍然保持在初始活力的 75 %以上。 Raquel L. C. Giordano(2008)等[16]先以二氧化硅为载
单一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有时很难实现对某一底 物的作用, 而共固定技术则可以发挥酶和细胞的协同作 用。 李雪雁(2008)[8]利用凹凸棒土的强吸附作用,先将乳
酶重复使用 6 次,酶活力仍保持 50 %以上。 顾 旭 炯 等 (2006)[14]以 糖 化 酶 和 α-淀 粉 酶 为 双 酶 体
系,硅藻土为载体,用吸附法同时固定了这两种酶,得到的
高明侠 等 (2008)[13]以 海 藻 酸 钠 为 载 体 、戊 二 醛 为 交 联剂共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 研究其水解芝 麻粕蛋白的最佳优化条件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当海藻酸 钠为 3 g/dL、戊二醛 25 g/L、氯化钙 0.2 g/dL 时,酶活力回 收率最高为 51.28 %。 用此共固定化酶水解芝麻粕蛋白 的最佳条件为固液比 l∶25,pH 6.0,温度 60 ℃,时间 7 h, 加酶量 5 g/dL,氨基氮含量最高为 20.65 mg/g,共固定化
Vmax= 1.500 mg/mL·min,其稳定性良好。 刘芳等(2008)[15]研究了明胶-戊二醛法在共固定化乳
糖酶和葡萄糖异构酶中的应用,并与开孔明胶法、卡拉胶
聚 糖 为 吸 附 剂 , 将 淀 粉 葡 萄 糖 苷 酶 和 运 动 发 酵 单 胞 菌 包埋法进行了比较。 进一步研究 pH、明胶质量浓度、前交
4 展望
采用共固定化技术连续糖化发酵具有投资少、 耗能 低、反应时间短、可以连续自动化生产等优点,很大程度 上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更适于工业化的生产。 近 几年, 多酶共固定技术已引起国内外酶工程专家的极大 兴趣,并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 目前,虽然由于种种原因 使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不是很广泛, 但随着酶工程技 术的不断发展,共固定化技术也将进一步完善,并应用于 工业化生产。今后,对新的理想载体材料的不断研究开发 是固定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信共固定化技术的应用前 景将更加广阔,更加美好。
王 克 明 (2008)[2]以 苦 瓜 为 原 料 , 采 用 固 定 化 多 元 混 菌 发酵技术生产苦瓜醋酸饮料,研究结果表明,根霉∶酿酒酵
明,其最适工艺条件为:酒精发酵阶段 ,接 种 量 15 %,发 酵温度 30 ℃,自然 pH;醋酸发酵阶段,接种量 10 %,底物 浓度 5 %,温度 30 ℃,摇床转速 180 r/min,装液量 80 mL (250 mL 三角瓶)。 采用多菌种共固定化技术酿造苹果醋 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酿酒科技 2010 年第 7 期(总第 193 期)·LIQUOR-MAKING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No.7(Tol.193)
77
共固定化技术研究进展
薄 涛,侯红萍
(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摘 要: 对近几年来共固定化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细胞与细胞、细胞与酶以及酶与酶共固定化 3 个
性可达最高。 侯 红 萍 、 闫 跃 文 (2009) [11] 以 聚 乙 烯 醇 和 海 藻 酸 钠
体将葡糖淀粉酶固定, 而后用果胶为载体将葡糖淀粉酶 与酿酒酵母共固定, 并以木薯淀粉液化液为原料进行同
为 包 埋 材 料 ,以 硅 藻 土 为 吸 附 剂 ,采 用 吸 附-包 埋 结 合 步水解发酵(SSF)。 结果表明,初始总糖浓度为 166.0 g/L,
49.40 g/L) 中 协 同 反 应 48 h , 生 成 的 乳 酸 质 量 浓 度 为 温度 30 ℃、起始 pH 为 5.0、糖化发酵时间为 7 d,在此条
41.71 g/L。 在反复分批协同反应工艺中,共固定化细胞性 件下发酵,酒度达 11 %vol。
能稳定,可重复利用 12 批以上。 潘 辉 等 (2006)[6]以 PVA 为 主 要 包 埋 材 料,将 活 性 污
细胞与酶同时共固定于同一载体内形成共固定化系统的
吴 敏 等 (2007)[3]将 微 囊 藻 毒 素 降 解 菌 S3 和 椭 圆 小
一种技术, 这种系统稳定, 可将几种不同功能的酶, 细胞 球藻 L1 共固定化后,对微囊藻毒素(MC-LR)进行降解。
和细胞器在同一系统内进行协同作用, 能使各பைடு நூலகம்分之间 结果表明, 共固定化 藻 菌 体 系 比 单 独 固 定 化 菌 MC-LR
糖酶吸附,再用壳聚糖包埋乳糖酶与酿酒酵母细胞,对乳 最适的共固定化条件为硅藻土(g)∶糖化酶(U) ∶淀粉(U)=1∶
糖进行转化。 实验结果表明,凹凸棒土与壳聚糖的比例为 100∶160,pH 值 4.5~5.0,温度 5~15 ℃,缓冲液为柠檬酸
5∶1,加酶量为 300 U/g 凹 凸 棒 土,室 温 吸 附 4 h;pH 值 和 缓冲液。 共固定化酶的性质为:最适 pH 值为 5.0;最适温
温度分别为 6.0 和 32 ℃, 以 20 %的 乳 清 (乳 糖 含 量 为 度为 55 ℃;米氏常数 Km=16.830 mg/mL;最大反应速率
13.42 %)为底物发酵 30 h 时,酒精浓度达 8.3 %vol,乳糖 转化率达 93.2 %。
Bandaru VVR(2006)[9]等以海藻酸钙为包埋材料,壳
方面,并对共固定化技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微生物; 共固定化; 连续发酵;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Q814;TQ920;Q9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286(2010)07-0077-03
Research Progress in Co-immobilization Technology
互补催化活性, 可以平衡两个不同细胞或酶之间相应的 有更好的降解效果, 可促进降解菌 S3 的生长。 且对毒素
酶活性获得高产率或用该系统处理某种成分, 或得到某 的降解能力较稳定, 受环境温度和变化的影响较小, 重复
种有效成分。 混合发酵往往采用生长条件相近的菌种,差 使用仍可维持较高的降解活性。
异性较大,则很难实现同步生长,共固定化技术可以避开
MTCC92 共固定化, 以浓度为 150 g/L 的西米淀粉为原 联中戊二醛的体积分数和二次交联的时间对明胶-戊二
料进行发酵,得到最大酒精浓度为 55.3 g/L。 最佳发酵温 醛法共固定乳糖酶和葡萄糖异构酶的影响。 结果表明,共
度为 32.4 ℃,pH4.92,发酵时间 17.24 h。 王梦琴等 (2009)[10]以 海 藻 酸 铝 为 载 体 ,用 包 埋 法 共
法 共 固 定 化 糖 化 酶 和 酵 母 菌 。 结 果 表 明 , 聚 乙 烯 醇 和 酒精生产率为 8.3 g/L·h, 底物的理论转化率为 91 %;在
薄 涛,侯红萍·共固定化技术研究进展
79
连续发酵过程中添加浓度为 163.0 g/L 的总糖,在相同条 件下,酒精生产率为 5.9 g/L·h,底物转化率为 97 %,酒精 理论产率为 81 %。
2 细胞与酶共固定化
3 酶与酶共固定化
将具有协同作用的酶共同固定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各 酶的作用。 苏二正等(2006)[12]比较了海藻酸钠和壳聚糖 两种载体及不同固定化方法对单宁酶和 β-葡萄糖苷酶 的共固定化效果,结果表明,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交 联-包埋-交联固定化方法的效果最佳。 对共固定化条件 进行了优化,可使单宁酶和 β-葡萄糖苷酶的活力回收率 分别达 67.3 %和 46.0 %。
78
酿酒科技 2010 年第 7 期(总第 193 期)·LIQUOR-MAKING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No.7(Tol.193)
能将葡萄糖迅速转化成乳酸。 共固定化细胞的最适作用 海藻酸钠的最佳配比是 9∶1,硅藻土为吸附剂,添加量
温度为 48 ℃, 在纤 维 素 水 解 液 (总 还 原 糖 质 量 浓 度 为 为 0.6 g/20 mL;其最佳发酵条件是底物浓度 25 %、发酵
BO Tao and HOU Hong-pi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Shanxi 030801,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progresss in co-immobilization technology in resent years was reviewed in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co-immobilization of different cells, co-immobilization of different enzymes and different cells, and co-immobilization of different enzymes. In addition, co-immobilization technology was also predicted. Key words: microbe; co-immobilization; continuous fermentation; research progress
固定化的最佳条件为:pH8.6,明胶浓度 27 % (w/w) ,前交 联戊二醛体积分数 0.15 %和二次交联时间 10 min。 在此
固定酵母菌和糖化酶, 探讨了此双酶体系的储存稳定性 条件下共固定化,乳糖酶的活力回收率为 30.85 % ,葡萄
和操作稳定性,结果表明,酵母菌和糖化酶的最佳加入量 糖异构酶的活力回收率为 83.48 %。 共固定化乳糖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