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术后患者监护中的应用
因素 。发生血管危象 的原 因包括 血管 本 身条件 、 管清 创 吻 血
合及术后护理 、 血液 粘稠性增 高 、 心理反 应及情绪 变化等 。术 后 合理应用抗感染 、 痉挛 、 抗 抗血 栓形 成药 物 , 细心 观察 和护 理 , 时发现 、 及 及早处理 , 经保 守治疗无效 时及 时手术探 查 , 以
3 讨 论
张力低 、 瘪陷 、 皱纹 加深 , 毛细血 管返 流速度 减低 或不充盈 , 指
端侧方小切 口放血 不活跃 或不 出血 , 明 出现 动脉危 象 。判 表 断是血管痉挛还是血 栓形成 , 内注射 或静 脉滴 注罂粟 碱 3 肌 O
~
6m , 0 g 观察 3 m n 如血运改善则为血管痉挛 , 0 i, 否则考 虑为血
维普资讯
齐鲁 护理 杂 志 20 07年第 l 3卷第 2期
边 隔离 , 保持室 内清 洁 , 温保持 在 2 2 ℃( 度低 可 引起 室 2~ 6 温 血管痉挛 , 温度高则加速组织耗 氧代谢 ) 局 部用 6 , 0~10 带 0W 反射罩 的烤灯在距再植 体 3 4 c O一 0 m处持续照射 7~1 d 4。
静脉回流的因素 : 除 过紧 的敷料 , 持 引流通 畅 , 拆 保 清除 皮瓣
下血肿 , 抬高患肢 。② 防止和清 除血 管 内栓塞 : 静脉滴 注低分
子右旋糖酐及肌 内 注射罂 粟碱并 , 将再 植 指皮肤 切 开数处 放 血 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 0 5 每 . h滴肝 素 3~ 5滴于切 开处 , 防 止血 液凝 固 , 要时 加用 尿激 酶溶栓 治疗 。如 观察 3 mn无 必 0i 好转 , 应立 即手术探查 。
到略低于心脏 l。 5 的位置 , 证足够压力供血 。② 抗凝药物 的 保
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
视诱发电位
Cz
右眼
AVERAGING
O'z A1 O1 Oz O2
70 cm
刺激.:棋盘格 大小:视角 频率.:最大. 2 Hz 暗室
O'1-Cz O'z-Cz O'2-Cz
N145 N75
P100
100
200 ms
• 反应从视网膜到视皮层的整个视觉通路的传导 功能。这条通路的解剖结构包括:视网膜→视 神经→视交叉→视放射→视觉皮层。
• VEP在检查视交叉前视神经传导障碍时最有价 值,但VEP的异常并没有特异性,例如,肿瘤 压迫视神经、缺血改变或脱髓鞘疾病都可引起 P100波潜伏期延长。
检测方法:
常用方法为棋盘格翻转VEP
正常VEP波性辨认及正常值
波形命名:N75、P100、N145 波形辨认及正常值:由三相复合波组成 异 常 : 波 形 消 失 ; 潜 伏 期 > M + 3 SD
(117.6ms) ;波幅降低;潜伏期和波幅均异常 N145
N75
P100 12
VEP异常的临床意义:
(1)波形消失:尤其是双眼波形消失,可能出现技 术问题、注意力不集中或势力极差。若排除, 说明视觉传导通路病变。单眼波形消失,提示 病变侧视交叉前部病变。
刺激强度:主观听阈+60dB 短声(click);频率:1030c/s 刺激方式:单耳,对侧白噪音掩盖;每侧重复2次 记录电极:Cz,参考:乳突或耳垂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VI VII
IV V III II
I
刺激
V
IV III II I
解析无创颅内压检测技术在神经外科临床的应用
解析无创颅内压检测技术在神经外科临床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监测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中、重型颅脑损伤(不伴有视通道损伤)的27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例),采用无创颅内压进行监测,另将同期收治的15例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做脑室外引流术并给与传统的颅内压监测。
结果:治疗组患者入院时监测,3例颅内压在80~180mmh o的患者,7例颅内压在180~350mmh o的患者,2例颅内压大于350mmh o的患者。
监测后发现颅内压升高,进行头颅ct检查,发现颅内病变加重。
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监测,4例颅内压在80~180mmh o的患者,10例颅内压在180~350mmh o的患者,1例颅内压大于350mmh o的患者。
监测发现颅内压过高,进行头颅ct检查,发现颅内病变加重。
对两组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无创颅内压监测相对传统颅内压监测而言,具有安全、无创、简便、有效等优点。
关键词:无创颅内压检测技术;神经外科;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323-02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叫做颅内压(icp),也叫脑压。
颅腔狭小、颅内炎症、颅骨出现异常增生、脑水肿、脑出血、颅内肿瘤、脑寄生虫以及颅内血管疾病等都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
颅内压检测常用在神经外科,能够监测病情以及为诊断治疗提供价值。
传统的颅内压监测是有创的,需要将探头通过颅骨钻孔安置在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脑实质内或脑室内进行监测颅内压力,要求的技术条件高,操作复杂,监测有可能中断,有可能发生并发症(如颅内感染、出血,脑实质损伤等)。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即无创颅内压检测技术)克服了传统颅内压监测技术的弊端,达到了安全、无创、有效、操作简便以及可在床边监测等效果,最大程度的减小了风险。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中、重型颅脑损伤(不伴有视通道损伤)的27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例),采用无创颅内压进行监测,包括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和脑挫裂伤及脑实质血肿各4、5、3例。
早产儿视觉诱发电位特点与临床应用
早产儿视觉诱发电位特点与临床应用夏艳艳;孙慧红;李惠玲;王俊英;马建荣;张巍【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波形及潜伏期的发育规律,获得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的VEP潜伏期参考数据,评价其对早产儿远期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VikingⅣ诱发电位仪,对纠正胎龄近37周的91例早产儿及55例足月儿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同期对91例早产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检测.并对早产儿进行远期追踪.结果 91例早产儿纠正胎龄至近足月时,82例VEP波形已发育成熟,9例未引出或单侧未引出.纠正胎龄近足月早产儿N75、P100、N145潜伏期仍较足月儿长,P均<0.05.随访至纠正胎龄6个月时.5例早产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运动、语言发育落后及肌张力异常,其中3例为VEP未正常引出者;纠正胎龄1岁时均发育正常,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VEP评价近期早产儿预后的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93.0%,均高于ABR的40.0%及89.5%.结论早产儿纠正胎龄至近足月时VEP波形已可正常引出,异常者应密切关注其预后.早产儿纠正胎龄接近足月时VEP检测对其预后评价优于ABR.【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0(028)008【总页数】4页(P784-787)【关键词】视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早产儿;随访【作者】夏艳艳;孙慧红;李惠玲;王俊英;马建荣;张巍【作者单位】北京海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10002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10002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10002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10002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10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是指对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包括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给予相宜的刺激,在该系统和脑的相应部位产生的可以检出的生物电反应,反映了神经系统功能的完备性。
测量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测量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大脑皮质诱发电位(Cortical Evoked Potentials,CEP)是一种记录和分析大脑皮质反应的电生理技术。
它通过刺激外部或内部刺激源,如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等刺激,记录大脑对刺激产生的电位变化。
该技术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用于疾病诊断、手术监测和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等领域。
测量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s,VEP)、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AEP)、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等。
这些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首先是视觉诱发电位(VEP)。
VEP是记录和分析大脑对视觉刺激产生的电位变化。
通过让受测者观看特定图像或接受光刺激,测量和分析大脑对刺激的反应。
VEP广泛应用于癫痫、视觉障碍、脑损伤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其次是听觉诱发电位(AEP)。
AEP用于记录和分析大脑对听觉刺激的电位变化。
通过让受测者接受声音刺激,并记录和分析大脑对刺激的反应。
AEP被广泛应用于听觉系统疾病的早期检测、听力损失的评估以及中枢性耳聋的诊断。
第三是体感诱发电位(SEP)。
SEP用于记录和分析大脑对触觉和体感刺激的电位变化。
通过对受测者进行触摸、电刺激或热刺激,记录和分析大脑对刺激的反应。
SEP在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和感觉异常等领域的诊断和研究中有重要应用。
最后是运动诱发电位(MEP)。
MEP用于记录和分析大脑对动作刺激的电位变化。
通过对受测者进行运动刺激或经颅磁刺激,记录和分析大脑对刺激的反应。
MEP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脑卒中和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康复评估。
测量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方法需要使用特定的设备,如EEG设备(Electroencephalography)和其他刺激装置。
神经功能监护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利 用 本 体 感 觉 诱 发 电位 (S P 在 中 央 区 位 相 倒 置 的特 性 , SE ) 在
手 术 中 辨 别感 觉 和 运 动 皮 质 功能 区边 界 是 可 靠 、 用 的【。 实 1 4 1
24 直 接 皮 层 电刺 激 ( C S 脑 功 能 组 织 可 能 位 于 肿 瘤 内 . DE) 或 邻 近 被 肿 瘤 侵 袭 的脑 组 织 内 , 且肿 瘤 组 织 的 占位 效 应 常 而
常 情 况 下 , 流 强 度 以 2mA开 始 。 I 电 以 逐 渐 递 增 , 次 mA 每 刺 激 时 间 为 4s2次 刺 激之 间至 少 传 递 1 图 片 。任 意 位 置 , 张 不 要 连 续 刺 激 2次 以避 免 发 生 癫 痫 。 如 果 患 者 出现 命 名 错 误 , 数 中断 , 认 为 被刺 激 的 区域 是语 言 中枢 , 标 签 标 记 计 则 用 该 区域 , 续 检 查 下 一 个 区 域 。术 中 暴 露 整 个 皮 质 的 每 个 皮 继 质 区 ( ix m) 要进 行 测 试 ( 般 3次 ) 有 研究 认 为 , 5m 5r 均 n a 一 。 测 试 过 程 需 要 标 记 出 所 有 的 语 言 区 。 以 作 为 切 除 的 功 能 边 界 , 瘤 切 除 与 皮 质 下 刺 激 交 替 进 行 , 激 方 法 和 语 言 障 碍 肿 刺
推 移 邻 近 的 功 能 组 织 , 正 常 解 剖 关 系 发 生 变 化 , 中无 法 使 术 判 断 功 能 组 织 , 制 了胶 质 瘤 的切 除程 度 。 Ma hzk等【研 限 j ra c ’ 5 1 究 认 为术 中 皮 质 电 刺 激 可 定 位 并 保 留 肿 瘤 内 或 邻 近 的 功 能
【doc】颅内压监测中闪光视觉诱发电位N2波特点分析及N2波潜伏期最佳测量..
颅内压监测中闪光视觉诱发电位N2波特点分析及N2波潜伏期最佳测量方式的选择文章编号:1003—2754(2004)01—0054—03 JApoplexyandNervousDiseases?Februry!.!:颅内压监测中闪光视觉诱发电位N2波特点分析及N2波潜伏期最佳测量方式的选择李春辉,陆兵勋.摘要:目的分析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N波的波形特点,探讨Nz 波潜伏期在颅内压监测中最佳测量方式.方法观察4O例患者,10min内连续3次fVEP记录.分析所得240幅fVEP波,总结Nz波的波形特点,比较在同一测试者10min内连续3次fVEP记录后.4种N波潜伏期测量方法中Nz波潜伏期在同一测试者中稳定性.结果fVEP的N波变异性较大.可以为单一波,也可以为复合波.在同一测试者.10min内连续3次测量也可得出不同的波形,N波的波幅与颅内压无关,N:波较宽,其波形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前后均有较深的P波.颅内压越高N波潜伏期越长.N:波潜伏期的4种测量方法在同一患者10min 内3次连续测量中,中点潜伏期在变化差值最小.结论fvEP的N波波形变异较大.建议在颅内压监测中选用N:波的中点潜伏期作为颅内压监测的指标.关键词;闪光视觉诱发电位;N:波;潜伏期;颅内压监测中圈分类号:R741.044文献标识码:AThecharictureofN2wavesandtheelectionoflatencyinmonitoringintracrani alpressureLIChun—hui,Bing—XUn.(DepartmentofNeurology.NanFangHospita1.GuangZhou51 0515?China)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isThecharictureofN2wavesandselectthebest measurementoflatencyas flparameterinmonitoringintraeranialpressure(ICP).MethodsFlashvisuale vokedpotentials(VEP)wererecordedduring40patientsforthreetimesinthesametime.Wesummarizedth echaracter,thevariationandthelatenciesofN,waves.Wecomparedthedifferenceof4measurementinlatenc yofN2waveinthesamepationforthesametime.ResultsWefoundthatN,waveiSunconstantandit’samplitudei SunrelativetOICP.InadditionwealsofoundthatitiswiderthanN1waveandhasfldeepP2inthefrontofitandfl deepP3inthepostofit.our reasearchimpliedthatthepeaklatencyofN.iSunstable.andtheIntermediuml atencyhavetheminimumvariationinallof4measurements.ConclusionTheN,waveiSmutableeventhoughforthesamepeopleinthesametime. wesuggestweshouldchoosetheintermediumlatencyasparametersformonit oringICP.Keywords:Flashvisualevokedpotentials;N2wave;Latency;Monitoringint racranialpressure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是一种有效的颅内压监测方法,它避免了腰椎穿刺,开颅等有创方式所产生的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给临床工作带来了便利.fVEP对颅内压的判定是以N.波的潜伏期为标准的.由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波形,波幅变异较大,N.波的识别往往很困难,在颅内压监测中如何正确识别N.波及N.波潜伏期的选择是关系到颅内压监测精确性最关键的因素.已知N.波潜伏期有4种:起始潜伏期,峰潜伏期,中点潜伏期,延长线潜伏期.目前多以峰潜伏期作为颅内压监测的指标.本研究通过分析40例被测试者,在10min内连续3次fVEP监测,观察其N.波的波形,波幅特点,比较4种潜伏期测量方法在3次连续测量中数据的稳定性,旨在归纳Nz波的波形特点,探讨在颅内压监测中N.波潜伏期的最佳测量方法.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20~75岁.所有患者均行腰椎穿刺检查,颅内压在正常范围内者15例,颅内压增高患者25例.其中昏迷者9例,昏迷者中颅内压增高者6例,颅内压正常者3例.1.2仪器与方法应用NIP一200型无创颅内压监测仪(海威康公司),光源为黄色氖光,闪光刺激频率1.0Hz,闪光脉冲宽度2ms,闪光次数70次(1次/s).被测试者均无视神经疾病,白内障,失明和眼底出血.被测者平卧,双眼闭合.记录电极分别置o, o.,参考电极置于Fz.10rain内连续3次fVEP测试, 总结N.波的变化特点,测量N.波的起始潜伏期,峰潜伏期,中点潜伏期,交点潜伏期.比较N.波4种潜伏期在3次测量中变化情况.1.3统计学处理计数N.波单一波及复合波数量,N.波潜伏期用±s表示,分别测量4种方式所得的潜伏期值.以第1次测得的N.波潜伏期值为基准,以第2,第3次测得的N.波潜伏期值与第1次值之间的差值作为变量比较同一患者3次测量之间的N.波潜伏期变化.数据用Spss10.0软件包处理. 2结果2.1fVEP的N.波波形变化较大观察40例收稿日期:2003—04—25;修订日期:2003一10—16作者单位:(1.沈阳军区总医院综合一科,辽宁沈阳110015;2.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510515)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2月第21卷第1期测试者的240幅图形发现N波波形变化较大,单一波137幅,复合波103幅,单一波较复合波略多,同一受试者连续3次测量中N波可以在单一波和复合波之间变换(见表1).2.2IVEPN波中点潜伏期最稳定在fVEPN波的4种潜伏期测量方法中起始潜伏期为99.00±22.78ms,峰潜伏期136.89±26.07ms,中点潜伏期138.44±24.47ms,交点潜伏期127.59±11.76ms(103例).4种潜伏期测量方法在连续3次测量中,中点潜伏期最稳定,峰潜伏期变异最大,方差分析F一5.11,Pd0.01(见表2).表1N波波形特点表24种测量方式潜伏期变异性比较组别例数变量最小值(ms)变量最大值(ms)均值(ms)3讨论3.1IVEP可以用于颅内压监测选择稳定的fVEPN.波潜伏期测量方法有利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fVEP与模式视觉诱发电位(prVEP)不同,它是指由弥散的非模式的光源刺激诱发出的视觉诱发电位,由一连串的阳性和阴性波组成[1],波形成分包括P,N,P.,N.,P.,N.波.由于fVEP波形成分较多,不同个体之间在波形上有较大变异,给fVEP的波形识别带来了很大困难,因而fVEP的临床应用逐渐被prVEP取代.但由于fVEP具有对患者配合要求低, 对视觉传导路损害不敏感等特点,目前多作为prVEP的补充或视觉通路上相关手术的术中监测. 1981年Y ork等[2发现严重颅脑外伤和脑积水患者fVEP的N.波潜伏期延长,并认为这种潜伏期的延长同颅内压增高有关,1984年[3他又进一步提出在脑积水和脑水肿患者中fVEP的N.波潜伏期同颅内压之间存在线性相关.这种关系在颅内压大于300mmH.O时更为精确.此后fVEP在严重颅脑外伤,脑积水等疾病监测中得到一定应用.2001年De—sch[4认为在行脑室分流术的患者中定期监测IVEP, 通过观察N.波潜伏期可以早于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发现颅内压增高,为脑室分流术的患者临床提供帮助.在国内2002年张丹等[5]对脑出血患者IVEP检查发现N波与脑出血患者预后明显相关,较重的脑出血患者当中N波潜伏期延长,也认为这种改变与颅内压增高有关.Guthkelch[6发现脑积水患儿IVEP的潜伏期延迟,经分流后潜伏期缩短,他认为潜伏期的延长是由于颅内压增高使脑灌注压降低, 枕叶皮层缺氧,导致fVEP潜伏期延长所致.这一观点也被认为是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应用于颅内压检测的理论基础.但迄今为止对N波的识别以及N波潜伏期的判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一连串的阳性,阴性波中识别出N:波是进行无创颅内压测定的关键,在识别出N波以后,对在N波上某一点作为特定点来代表潜伏期也是一个需要规范化的问题, 这一点要求在同一患者重复测量时保持最小的变异,这样才能够确保颅内压监测数值准确.3.2峰潜伏期稳定性差,建议选择N波的中点潜伏期作为颅内压监测的标准潜伏期潜伏期:是指从刺激起始点到所测试的诱发电位反映波上某一特定点之间的时间距离.一般以ms表示.N潜伏期有4种取法[7]:起始潜伏期,指从刺激的起始点到波的起始点的时间;峰潜伏期,指从刺激的起始点到波峰的时间;中点潜伏期,指从刺激开始到波的中点的时间;交点潜伏期,指从刺激开始到波的上升与下降支的延长线的交点作为潜伏期(复合波).在颅内压监测中一般多选择峰潜伏期作为参考值,其优点是便于定位.但我们认为潜伏期的测量关系到颅内压测量的精确性,因而潜伏期的测量点应该在同一患者的连续测量中数值最稳定,而不是最方便测量. 通过对40例患者连续3次fVEP测试发现,在同一患者,同一时间内的连续测量中,起始潜伏期3次测量之间差值为10.61±1.19ms,峰潜伏期13.92±1.56ms,中点潜伏期8.13±0.91ms,交点潜伏期9.95±2.00ms.4种潜伏期测量方法中峰潜伏期在同一患者的3次连续测量中潜伏期变化差值最大, 中点潜伏期变化差值最小,显然用一个变异很大的参考值作为颅内压测量的标准会得出一个变化很大的颅内压值.因而我们认为在无创颅内压监测中不宜选用峰潜伏期,而应该选择差值变化最小的中点潜伏期作为fVEP颅内压监测时的标准潜伏期.3.3总结出N波变化特点,为准确定位N波提供依据我们统计出4O例无创颅内压监测患者的240幅IVEP图像,总结N波的特点如下:(1)N波是继N波之后的第2个负相波,但有时N波前会出现一个潜伏期较短的负相的N’波(N’潜伏期< 40ms).(2)N.波可以是单一波也可以是双峰的复合波,单一波和复合波的出现与颅内压无关,可能与形成N波的多个相关部位本身的病变有关,N.波的波形可以不对称.(3)Nz波波距明显较N波宽,波幅较N波高,但有时会低于后面的N.波,N.波前的P.波和其后的P.波波幅较深.这是N.波与其他方向相同的波在形态上较为明显的差异.(4)在40例患者中N.波起始点的位置(即P.波的波谷)99.00土22.78ms,最短者74.6ms,最长者184.6ms,当颅内压增高时向后延迟.波峰136.89土26.07ms,最短者95.28ms,最长者223.87ms.(5)在癫痫发作期N.波波幅较低,识别较难.(6)当有严重颅内压增高时N.波可以消失,颅内压增高患者出现N.波的消失多提示预后不良,但要与白内障,眼底出血,外伤性视神经离断性损伤鉴别.[参考文献][1]潘映辐.临床诱发电位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423.JApoplexyandNervousDiseases,February2004,V o1.21,No.1 [2]Y orkDH,PulliamMw,RosenfeldJG,eta1.Relationshipbe—tweenvisualevokedpotentialsandintracranialpressure[J].J Neurosurg,1981,55:909.[3]Y orkD,LeganM,PennerS,eta1.Furtherstudieswithanonin—vasivemethodofintracranialpressureestimation[J].Neuro—surgery,1984,14:456.[4]DeschI.W.Longitudinalstabilityofvisualevokedpotentialsin childrenandadolescentswithhydrocephalus[J].DevMedChild,2001,43:113.[5]张丹,彭国光,董为伟.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判断[J].中国临床康复,2002,6 (9):1278—1279.[6]GuthkelchAN,SclabassiRJ,HirschRP,eta1.VisualevokedIX)- tentialsinhydrocephalus:relationshiptoheadsize,shunting,and mentaldevelopment[J].Neurosurgery,1984,14:283.[7]潘映辐.临床诱发电位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50.文章编号:1003—2754(2004)01—0056—01中图分类号:R743.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张海鸥,吴军,陈准菁,王春安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0Bs)是基底动脉尖端血循环障碍致中脑,丘脑,颞叶,枕叶及小脑多部位不同程度的梗死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状.起病凶猛,抢救治疗难度大,致残率及死亡率高[1],应引起临床重视.现将我院自1999~2003年收治的8例TOP,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例,全部男性,年龄32~67岁,平均58.6岁.1.2临床表现急性起病,数小时~1周达高峰.首发症状:头晕,恶心,呕吐7例,肢体轻瘫1例.症状:复视8例,瞳孔缩小或不规则8例,眼球分离斜视8例,眼震8例, Horner征6例,眼睑下垂3例,面瘫5例,咽反射消失,构音障碍8例,肢瘫(单侧或双侧)0~IV级不等8例,双或单侧病理反射阳性8例,共济障碍8例,意识障碍6例,应激性溃疡7 例,心律失常3例,其中1例翻身时出现突发心律失常,呼吸骤停.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例,高脂血症4例,房颤3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糖尿病5例,心肌梗死1例.1.3影像学检查头部MRI示脑干及大脑不同部位长T.长Tz异常改变,中脑8例,脑桥3例,双侧丘脑5例,单侧丘脑3例,双枕叶4例,单侧枕叶2例,双侧颞叶内侧2例, 双侧小脑5例,一侧小脑3例.1例头部MRA示基底动脉主干上部包括双侧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未显影.1,4治疗与转归8例患者住院13~126天,平均52天,急性期治疗以脱水,降颅压,脑保护及改善脑循环治疗为主.用降纤酶2例,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康复治疗.转归:出院时不同程度眼球分离斜视6例,构音障碍6例,肢瘫5例, 共济障碍6例,在院植物状态1例,死亡1例.2讨论2.1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l临床特点TOBS是1980年Caplan首次提出,由于有了头部MRI检测手段,目前已被临床医师所认识.TOBS是指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范围内5条血管的交叉部位,即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及基底动脉主干顶端形成的一个干字型部分.由各种原因引起该区域内血管闭塞致中脑,小脑,双侧丘脑,枕叶及颞叶梗死即构成T0Bs[2].本组8例患者症状,体征如上述,涉及的部位多且复杂,但认真总结分析,仍有一定的规律特点. (1)急性起病,病情进展快,来势凶猛.(2)以头晕,呕吐,复视等为基底动脉早期缺血表现,少数出现基底动脉系统TlA.(3)脑干(特别是中脑),小脑出现症状,体征明显,而且严重.(4)幕上幕下症状同时出现,涉及多部位可双侧或左右交叉同时受累,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5)早期易继发应激性溃疡,顽固性呃逆及中枢性高热.上述症状,体征特点与其解剖部位密切相关,致残率及死亡率均高,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尽早进行头部MRI检查,以便明确诊断.2.2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影像学特征本组8例均行头部MRI检查,脑干均有梗死病灶,中脑8例,脑桥3例,其中3 例中脑和脑桥同时受累;小脑,丘脑,枕叶,颞叶内侧可双侧或单侧受累.脑干,双侧小脑,丘脑及颞枕叶同时受累只有1 例,该例头部MRA证实基底动脉尖端闭塞,双侧小脑上动脉及双侧大脑后动脉均未显影;其它7例均有中脑,丘脑,小脑单侧或双侧同时受损.总之,本病有幕上(丘脑,颞叶,枕叶)幕下(中脑,小脑)同时受损或多部位左右交叉性同时受损等特点,以中脑,小脑,丘脑受损为核心部位,是TOBS头部MRI特征性改变.总之,T0BS是以基底动脉尖端血管闭塞为主的一组脑血管病,l临床表现及头部MRI改变均以中脑,小脑,丘脑等部位损伤为核心,可单侧也可双侧同时受累.即以基底动脉供血分布区域内幕上幕下,双侧或左右交叉性出现的多部位同时联合受损为特点.L参考文献][1]李继梅,张春玲,康智敏,等.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附15例报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18(5):314—315.[2]孙钦建,张涛,张秀清,等.基底动脉尖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14(2):121—122.收稿日期:2003—04—07;修订日期:2003—08—18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内科,广东深圳518036)。
南方医院论文——无创颅压监测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监测颅内压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研究么宪伟,陆兵勋,李艳丽,潘速跃,李春晖,李强,王占军,凌亚兴[1],赵德强(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 510515)【摘要】目的研究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各波潜伏期与颅内压的关系,评价fVEP 无创检测颅内压的可行性;采用fVEP监测高颅压患者颅内压水平,并以此指导治疗,探讨fVEP无创监测颅内压的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采用fVEP检测22名健康人和88例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患者,腰椎穿刺在fVEP完成后立即进行,分析fVEP各波潜伏期与腰穿所测颅压值的相关性;对147例临床诊断的高颅压患者,分别于静脉滴注甘露醇前,及滴注后(每隔10分钟,共6次)进行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
结果fVEP的N1、P2、N2、P3、N3波潜伏期与颅内压值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9、0.546、0.651、0.538及0.433,以N2波的r值最大,fVEP所测颅压值与腰穿值差异无显著性,两者相关系数为0.963;不同病理机制疾病对甘露醇的降压反应不一致,可能与血脑屏障是否完整有关,另外甘露醇连续应用8次以上,降压效果明显减退。
结论:fVEP可以较准确地判定颅内压值,并在指导颅高压的临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颅内压监测;无创Clinical research on noninvasive monitoring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by 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Key words】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latency;monitoring intracranial pressure;noninvasive中图分类号:R741.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颅内压增高是神经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高颅压导致的各种脑疝往往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临床医生能够准确地了解并监测患者颅内压值,对于病情判断、指导治疗、抢救生命以及预后都是非常重要的。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与护理
【 摘要】 目的 总结神 经外科 8 例无创颅 内压监测 的应 用与护理。方法 0 对 8 例颅脑 外伤 的患者进 行 闪光视 觉 0
诱发 电位 ( v P 无创颅 内压(c ) FE) IP 监测 。结果
【 关键词】 无创颅 内 压监测 ; 神经外科 ; 护理
正常情况下 , 腔容 积与 颅 内容 物 的体 积相 适应 , 腔 内 颅 颅 保持 比较恒定 的压力 , 称为颅 内压 ( t c na rst ,C ) ir r ipe t IP 。成 n a a l sr e 人正常 的颅 内压为 7 ~2 0m lH 0 如超 过 20mlH 0, 表 0 0 i 2, l 0 i 2 则 l 示颅 内压增高[ 。颅 内压增 高是颅 内疾病 或颅 内继发 性病 变 的一种反映 , 内高 压是神 经外 科 的危重症 , 不能及 时发 现 颅 如 并采取有效 的治疗护 理措施 , 导致 脑疝形 成 , 可 在短时 间 内危 及患者 生命 , 因此 颅 内压监 测 是颅 脑疾 病 治疗 的重 要前 提 之
光, 闪光刺 激频 率 12 z 闪亮脉冲 宽度 4i , .5H , s发光 亮度 为 2 n 0
00c/ ̄, 0 dn 刺激 闪烁次数 3 。测量 的 2波的潜伏 期 , 0次 选择 2 波 中点潜伏期为标准 , 即从刺激开始到波 中点 的时 间。
12 2 基本原理 :v P可反 映从视 网膜到 枕叶皮 质视觉 .. FE
1 1 一般资料 : . 本组 8 例均 为颅脑外 伤的患者 , 5 例 , 0 男 3
女 2例, 7 年龄 5~7 。其 中脑 肿瘤 8例 , 6岁 高血 压 脑 出血 2 8
视觉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应用
P-ERG相关病例
• 黄斑疾病
− P-ERG对黄斑功能异常比较敏感。全视野ERG 无法检 出黄斑疾病时,P-ERG 往往能够检测出;黄斑功能保 留而周边视网膜弥漫性变性时,全视野ERG异常,而 P-ERG 正常。 − 黄斑病变P50振幅明显降低,重症者甚至没有波形。 − 大多数黄斑病变,P-ERG的振幅下降与视力下降之间 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 视网膜受到光的刺激时,从角膜电极上记录 到的视网膜的神经元和非神经元细胞的电反 应的总和,它代表了从光感受器到无长突细 胞的视网膜各层细胞电活动的总和。 • 与感受器细胞相邻的色素上皮层的改变也会 影响到ERG。 • 主要用于各种视网膜疾病、黄斑疾病的辅助 诊断,以及手术预后。
视觉电生理检查的分类
b
a
明适应3.0 闪烁光反应
• 即30Hz闪烁光反应,反应外周视锥细胞功 能。 • 正弦波,正波P1 振幅约170μv。 • 主要观察P1 波振幅的异常程度。
P1
N1
全视野ERG相关病例
• • • • • • • •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先天性静止性夜盲 视锥细胞营养不良 黄斑疾病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色素变性
全部测试区视网膜反应 振幅密度极重度降低。
视网膜脱离
原始阵列图形、2D、3D 和象限图均显示与视网膜 脱离相符区域反应振幅密 度降低,反应延迟。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颅内压监测研究进展☆
颅内压监测研究进展☆佚名【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19(045)004【总页数】4页(P242-245)【关键词】颅内压;监测;进展【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颅内压(ICP)监测是神经监护的重要内容,对适合指征的急诊患者,植入颅内压探头,并行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可以尽快的评估患者颅内情况,以指导下一步治疗,这对患者的临床预后起着积极作用。
然而,许多研究表明,目前基于平均ICP的监测方法不能可靠地反映大脑对颅内压的自我代偿调节能力,也就是顺应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颅内压监测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目前,大量研究者希望通过获取、分析连续的ICP波形数据和多模态监测来解决这一不足,并持续发展和完善ICP的监测方法。
本文对此作一概述。
1 颅内压及其影响因素Monro-Kellie学说指出,在正常条件下,颅内体积保持恒定,颅内压取决于颅内容物的含量。
颅内容物主要包括脑组织(80%)、血液(10%)及脑脊液(10%)。
由于脑组织不可压缩,增加的颅内体积(如肿瘤,血肿,脑水肿)就需要通过减少其他内容物的体积来代偿。
正常成人的颅内压为7~15 mmHg,儿童为3~7 mmHg,婴儿为1.5~6 mmHg。
这一颅内压的范围,并不是恒定的,颅内压会因个体、年龄等因素的不同而呈现个体化[2]。
ICP在其生理界限内的代偿能力对于减少颅内压升高至关重要,ICP升高会导致脑缺血、缺氧乃至脑疝。
在生理条件下,脑顺应性好的机体,即使颅内压升高,通过机体自我代偿,机体也不会觉得异常。
然而,正常颅压的病人,如顺应性差,颅内体积的微小变化都将导致ICP的巨大波动,患者仍会感到不适。
故而,仅仅依靠固定的ICP平均值,无法准确评估不同的个体[2]。
1927年,ADSON和LILLIE第一次使用基于脑室外引流(EVD)的流体测压系统进行了ICP监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
从那时起,ICP监测逐渐应用于临床,指征不断扩大,其形式主要分为有创和无创监测两种。
【doc】神经外科手术中脑电监测的应用
神经外科手术中脑电监测的应用112?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5年第12卷第2期JMEP.June2005,V o1.12,No.2 神经外科手术中脑电监测的应用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谭郁玲脑电活动是客观反映脑机能变化的客观指标,脑电活动有自发脑电和诱发脑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自发脑电及诱发脑电的提取及处理有很大的发展,如自发脑电的提取已发展有动态脑电,数字化脑电,图像与脑电信号同步的数字化视频脑电,功能与形态结合的功能定位脑电.如视,听,体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诱发电位等的提取均有专门的仪器,它们不仅用于科学研究近十余年已用于临床,尤其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对促进功能神经外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要求的提高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促进了此项检测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并在城市大医院里开展,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术中监测要求参与手术和监测的医生,不仅要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术而且对整个手术过程要了解,尤其是脑电监测医生要熟悉手术中各种因素,尤其是麻醉,药物,手术创伤对患者刺激所引起的变化,及时获取合格的信息,正确解释术中脑电变化的原因,对异常变化能及时发现提示手术医生找出原因采取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及神经功能不受损害.目前常用的监测有皮层及深部脑电监测,各种诱发电位的监测,其中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S),运动诱发电位(MEP),视觉诱发电位(VEPS),脊髓诱发电位(SSEPS),三又神经诱发电位(TEP),肌电图(MEG),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S),微电极记录的单细胞放电的监测.一,皮层及深部脑电监测主要用于癫痫外科治疗的监测,由于癫痫是由于神经细胞超同步放电导致的脑功能障碍,其异常放电在脑电图上显示出癫痫波(棘波,棘慢邮政编码100088讲座?波,尖波,尖慢波,节律性慢波)因此在癫痫外科治疗中是必不可少的监测指标,但在不同的手术方式中其监测的内容和方法稍有差异.1,脑皮层致痫灶切除术此种手术是用于部分发作的患者,此类癫痫患者的发作是由于大脑皮层的某一部位有一个局限性的癫痫灶,监测的目的是找到癫痫源的部位及癫痫波扩散的范围,因此类患者都是顽固性癫痫服用大量的抗癫痫药,为确保手术中准确找到癫痫灶的部位,术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减少抗癫痫药的用量,手术当天的术前用药不给巴比妥类的药,以免影响术中癫痫波的识别,手术中的麻醉以对脑波影nI~4,的麻醉剂为好,我们的经验是最好用笑气为主,辅助低浓度异氟醚吸人,手术当天,麻醉前后做脑电,在非手术侧放置头皮电极做对比,脑电监测用数字化视频脑电做全程监测,打开硬脑膜后在暴露区采用网状或条状的皮层电极在较广的范围记录皮层脑电,根据记录结果确定癫痫灶的中心及范围以指导医生切除,切后在残端再次记录皮层脑电,如有棘波则边切边记直至棘波消失,如果棘波在功能区则可采用软膜横切或热灼等手术方式处理.2,前颞叶切除术此种手术适于复杂部分发作型的癫痫,术中监测在颞区,额区凡能记录的皮层均放置多极硅胶片电极记录皮层脑电,寻找癫痫波的范围及癫痫源灶的部位,必要时插入深部电极记录海马,杏仁核等深部电位,在医生做完前颞叶切除后,再次记录残端及周围皮层的脑电,如果还有棘波放电则需再次切除或热灼直至棘波消失为止.术后可使80~90%患者癫痫发作消失或发作减少,症状减轻.3,选择性杏仁核,海马损毁术此种手术适于复杂部分发作伴有攻击行为的患者,采用立体定向仪找到杏仁核和海马部位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5年第12卷第2期JMEP.June2005,V o1.12,No.2?113? 后,插人深部多极电极记录脑电,找到棘波放电部位后再进行毁损,毁损后再次记录脑电至棘波放电消失.在毁损前可做电刺激观察患者的反应,同时帮助确定癫痫灶的部位,此类手术李龄报告100例,85%解除癫痫.4,大脑半球切除术此种手术实际上是大脑半球皮层切除术,术前需在健侧头皮放置电极作为对照监测整个手术过程,半球切除前在暴露的整个皮层区记录皮层脑电,以了解棘波放电情况,半球切除后记录皮层下,视丘各部的电活动,此种手术的疗效Engel报告88例,术后癫痫发作消失者占77.3%,改善者占18.2%,无改变者占4.5%,杨炯达报告43例,随访1~8年,癫痫完全控制39例占91%,其中一半病人术后一年停止服药,一半病人药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基本控制4人占9%.5,胼胝体切开术的监测此种手术适用于全面发作性的顽固性癫痫术前在非手术侧按国际标准10/20系统放置电极做监测,麻醉前,后及手术全过程均监测,开颅后在暴露的脑皮层区记录皮层电位,并根据棘波出现的部位做选择性胼胝体切开术,棘波出现在额区时,切开胼胝体的前5节段,棘波在额后,颞区者切开的部位在体部(5~8节段),棘波在顶枕部者切开部位在后部(9~11节段),可以根据脑波监测的结果边测边切,这样既保证了手术效果,又能避免胼胝体全切导致的裂脑综合征的发生,此手术的疗效在197例追踪结果发作消失者仅占5%,发作减少症状减轻者占71%,无改善者占23.9%,部分发作的患者可在棘波放电频繁的部位做棘波病灶切除加胼胝体切开,以提高控制癫痫发作的效果.6,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此手术主要适于癫痫灶位于功能区的患者术前同样在健侧头皮放电极监测便以对照,息侧分别在切前,切后做皮层脑电监测棘波放电情况. (--)脑血管吻合术中脑功能的监测在做脑血管吻合手术,颈内动脉血栓剥离手术,栓塞术等时均可用脑电对脑供血情况进行监测,如有异常及早提示医生进行处理,以避免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质量.二,诱发电位监测诱发电位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的特点是刺激与反应之间有锁时关系,波型恒定, 有相对特异投射区.目前用于手术监测的有: (一)体感诱发电位(SEPS)监测用于术中监测的SEP主要以短潜伏期成份(SLSEP)作为观测指标,常用在以下手术:1,脑干及毗邻部位手术中的应用脑干是运动,感觉的通道,因此凡是病变累及到内侧丘系者SEP均可出现相应的改变,主要表现为N,一N加峰间潜伏期(IPC)延长,N:.波的消失,反之N,~N:.的IPL的改善或N:.恢复也与临床病情好转相一致,witzmann等人曾对97例病人进行监测,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损伤的18例病人中,中枢传导时间(CCT)时间明显延长者13例,N∞消失5例,他认为N:.消失是神经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持续的CCT时间延长(N~N加IPL)或两侧间CCT差>2ms常提示术后偏瘫,特别是伴有波幅下降时.乔慧报告41例脑干肿瘤的SLSEP监测发现术中N~T的变化与术后症状的发展呈正相关(P<0.01,r= 0.44)N加PL的变化与术后症状的发展有关(P<0.05,r=0.38)N20PL,仅次于N13~N20术后N3~N加CCT如果进行性恢复则预后较好,反之则预后较差,N加消失时间不超过40min患者无偏瘫,N∞持续缺失时应考虑损伤较重,提示术后可能偏瘫,SEP监测有利于降低手术致残率,减少术后并发症.2,脊髓,脊柱手术中的应用SEP是脊髓深感觉通路所产生的电位,主要反映后索的机能状态,James等人通过应用双极硬脊膜下电极监测术野两端的脊髓传导电位监测脊髓功能获得良好效果.3,后颅凹及颅底手术时利用SEP监测面神经,三叉神经的功能即时发现手术操作对神经的牵拉,损伤,为避免神经受损提供保障,提高手术质量.(--)BAEP的监测BAEP是反映听觉通路在脑干段的电位,由于其各波的来源比较清楚,因而用它作为评价脑干受损的客观指标,BAEP各波来源,I波听神经,Ⅱ波耳蜗核,Ⅲ波桥脑上橄榄核,Ⅳ波外侧丘系,V波听放射,I,Ⅲ,V波检出率为100%,因此凡是累及听觉通路的BAEP的I,Ⅲ,V波均会有相应的改变.-ll4?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5年第12卷第2期JMEP.June2005,V o1.12,No.2 1,脑干手术中的BAEP监测lumenta通过对114例颅内手术(主要是中线和颅底手术)BAEP监测结果的分析提出BA—EP变化,主要是I~V波IPL延长和Ⅲ,V波波幅下降,前者是脑干功能障碍敏感而重要的指标,后者则可以对脑干功能减退做出结论性诊断.当ⅢV波波幅分别小于0.08V和0.09V时提示脑干功能受损,这一变化持续120分钟以上者,死亡的可能性很大,他将BAEP变化分成四个级别:一级正常,二级I~VIPL延长大于4.07ms,三级Ⅲ波波幅小于0.08V或V波波幅小于0.09p,V,四级BAEP诸波消失,在一级组记录中有2例死亡,这一假阴性结果说明如果损伤不累及听觉通路BAEP则不表现异常,二组中手术结束时延长的I~VIPL逐渐向术前水平恢复则提示预后良好,四级提示预后差.perter等人将术中变化分成三个类型第一种表现为Ⅲ,V 波潜伏期延长超过0.1ms,术后表现为听觉和脑干功能正常或听力轻度下降,第二种表现为手术侧I波以后各波突然消失,术后该侧听力严重减退甚至失聪,第三种是手术对侧I波以后各波消失,这是脑干移位的征象.该型仅一例,因严重的脑干损伤一直昏迷,最后死亡.乔慧报告106例桥小脑角手术中电生理监测主要包括面神经, 三叉神经及健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结果面神经保留96例(9l%),面神经功能I,Ⅱ级57例(54%),Ⅲ,Ⅳ级42例(40%),V,Ⅵ级7例(6%),术中健侧BAEP变化最明显的是Ⅲ~V, I~llIIPL延长是主要的指标.其术中变化值在1.0ms和1.2ms之内,如切完肿瘤后迅速恢复者,说明脑干功能变化仅仅是手术牵拉所致术后情况良好.术中肌电图监测可以提示颅神经的位置和走行,为手术避免神经损伤提供依据. Fischer(1992年)对378例CPA手术中154例监护结果,监护组听力保存高于未监护组,两组有显着性差异,尤其是肿瘤在2cm以上者,术中监护很有价值,IV波波幅下降50%,其中任一消失者术后多有听力障碍,术前波形消失术后出现预示听力得到保存.(三)视觉诱发电位(VEP)术中监测VEP是诱发电位中最难判读的一种类型,在术中监测时又以闪光刺激代替模式翻转刺激,这就使VEP的判读更加困难,一方面因为闪光刺激的强度不稳定,另一方面,在麻醉状态下,病人的瞳孔大小和眼球注视方向不易控制,使视网膜不易获得稳定而均匀的成像刺激,此外VEP中P..成份属长潜伏期易受麻醉药物,麻醉水平,血压水平,低温缺氧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使VEP 在术中监测应用受到限制,术中VEP监测可以帮助手术医生辨认卷入肿瘤的视神经,术中牵拉视神经和在视神经附近操作时VEP均会有改变,解除对视神经的压迫,可以使VEP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VEP的改善预示病人术后视力会得到相应的改善.(四)运动诱发电位(MEP),肌电图(EMG)及面神经,三叉神经的监测MEP是通过对运动皮层的刺激,在锥体束或骨骼肌上记录电反应,在手术时利用MEP帮助确定运动区.在脑干腹侧的病变,斜坡病变和颅底肿瘤手术中,监测锥体束的功能,对防止或减少锥体束损伤有重要作用,帮助医生辨认面神经,三叉神经等.王贵怀(2003年)报告46例不同原因所致肢体痉挛性瘫痪时行功能性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时用电刺激和肌电图作客观指标,取得良好效果.三,单细胞电位监测治疗帕金森和运动障碍疾病近年来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引导微电极记录皮层下不同神经核团的单细胞放电如目前认为丘脑的腹中间核(vim),苍白球腹后外侧部(PVP)以及丘脑底核(STN)是治疗帕金森理想的靶点,利用微电极寻找到与震颤和运动障碍有关的异常单细胞放电后再毁损这样大大提高了疗效,同时也避免了定位不准造成的并发症.总之术中电生理监测是提高手术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监测手段,但每一种监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使用价值,应根据手术目的和方式来选择监测方法,术中SEP与BAEP的联合监测更有利于机能判定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四,科研(一)皮层机能定位研究(二)皮层胼胝体相关定位研究(三)癫痫棘波放电的电镜观察(2005—05一o9收稿)。
《急进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交通筑养路职工颅内压调查及脑水肿劳动保护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急进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交通筑养路职工颅内压调查及脑水肿劳动保护对策研究》研究报告高原脑水肿(High at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是一种高原特发病,国内以往多称为高山(原)昏迷、脑性高山病、急性高原病脑病和高原脑缺氧综合征等。
其特点为发病急,临床表现以严重头痛、呕吐、共济失调、进行性意识障碍为特征。
病理改变主要有脑组织缺血或缺氧性损伤,脑循环障碍,因而发生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高原脑水肿(HACE)是急性高原病中的危重型,是人进入高原或急进至更高海拔地区后,由于高原缺氧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多发生在海拔3000m以上地区,如不及时有效救治,病死率极高【1】。
高原脑水肿属于继发性病理过程,主要系高海拔、低氧使体内环境发生改变,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脑的微循环与细胞代谢障碍。
三、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一)、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项目通过对急进高原筑养路工人无创颅内压检测,研究颅内压变化趋势与高原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提出高原脑水肿高危人群筛查和预警方法,系统制定交通职工高原脑水肿劳动保护对策。
(二)、具体实施内容本课题采用MICP-1A型无创颅内压监测仪,闪光眼罩,所产生的光源为荧光,闪光刺激频率1.0Hz,闪光脉冲宽度2ms,闪光次数50次(1次/s),枕部电极和额部电极,计算机控制系统,打印输出系统。
原理:视觉通路自视网膜起始,经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而至枕叶的视觉中枢。
四、研究结果和分析(一)、数据处理本研究所得资料经整理、汇总,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
(二)、结果1、急进3000m地区资料分析:(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本组包括由西宁地区在24小时内急进到饮马峡组助养路职工共计100人,年龄27.11±5.27岁,男性73%、女性27%;由西宁地区在24小时内急进到刚察县组部队官兵共计52人,年龄23.25±3.66岁,均为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开展依据
• 应用于颅内压监测的原理 :
•
是指由弥散的非模式的闪光刺激视网膜后所引
起的枕叶皮质的电位变化。它反映了从视网膜到枕叶
皮质视通路的完整性。
•
视觉通路位于脑底部, 行程较长, 所以颅内发生
病变时常常会引起视神经功能障碍。从视网膜光刺激
• ×( )
正常 脑出血
适应症及禁忌症
• 适应症:用于颅内高压的诊断及监护,适用于 多种颅内、外疾病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患者的重 症监护。
• 禁忌症:严重白内障、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 缩、义眼等。
临床应用前景
• 指导脱水剂的使用:通过动态监测颅内压,比较甘露 醇应用前后的颅内压变化,可以制定出甘露醇的最适 用量及时机,提高降颅压的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并 发症。
闪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 监测的临床应用
重症医学科 邓晰明
研究 背 景
• 颅内高压症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及时、准确判断患 者颅内压的改变, 采取合理的治疗手段, 是改善患者预 后的重要保障
• 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存在创伤大、易感染等不足之处 ,限制了临床广泛使用
• 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也给临床 工作带来了便利
到大脑枕叶视觉电位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颅
内的病理生理变化
颅内压增高对视觉通路产生机械压迫, 循环发生 障碍, 神经元及纤维代谢障碍, 神经电信号传导阻滞,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波峰潜伏期延长, 波幅下降, 波宽加 大, 当脑疝形成时则更加明显。
通过建立特定波的潜伏期与颅内压之间的回归方 程, 理论上可推算颅内压力变化。
汇报完毕! 谢谢!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
• 颅内压监测的可行性研究 :
• 年,等发现严重颅脑损伤的脑积水患者闪光视觉诱发 电位的波潜伏期延长,并认为这种潜伏期的延长同颅 内压增高有关;
• 年他又进一步提出在脑积水和脑水肿患者中闪光视觉 诱发电位的波潜伏期同颅内压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
• 通过光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来推算。
• 脑疝预警的功能:一般颅内压高达~ 持续 就可发生 脑疝。对于有颅内高压症状的患者,动态监测颅内压 值,判断其趋势,尽量在脑疝形成之前进行手术等处 理。
• 对颅内血肿扩大的早期预警作用
本项目的优点及开展的意义
• 无创、简便、可靠、可操作性强 • 对于重症颅脑疾病的病情评估、临床治疗、预后判断
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 作为一项新技术填补了我院在该领域的空白 • 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