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考试要点

合集下载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复习要点总结地理学是人类社会重要的学科之一,可以分为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两大分支。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基础部分,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现象。

对于报考山东省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同学来说,复习要点的总结将有助于他们整理知识,更好地备战考试。

一、地球的形状和尺度1. 地球的形状地球在空间上被视为一个椭球体,但实际上地球的形状更接近于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即地球的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不相等。

2. 地球的尺度地球的尺度包括地球的直径、赤道周长和地球的表面积等,这些尺度对于地理学研究和定量分析非常重要。

二、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时空格局1. 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以西东方向自西向东自转,自转周期为约23小时56分钟4秒,这一运动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地理时区的存在。

2. 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约365.24日,这一运动导致了地球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倾斜度和地理时空格局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面之间存在倾角,即倾斜度。

地球的倾斜度导致了不同季节的存在,进而影响了地理时空格局的形成。

三、地球的大气环境1.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其他稀有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占比最大。

大气按照高度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电离层等几个不同的层次。

2. 大气运动和循环大气具有大规模的循环运动,如海洋和大陆与大气的相互作用产生的风、水汽的变化、气候系统等。

3. 大气的变化与气候类型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不同,主要受到地球纬度、地形、风向、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四、地球的水环境1. 地表水和地下水地球的水环境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存在于河流、湖泊、湿地和冰川等地形,而地下水则存在于地下水层之中。

2. 水文循环地球的水循环是指水从地表蒸发后升到大气中形成云,再通过降水回到地面的过程。

3. 水资源和水利建设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水利建设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措施。

综合自然地理考试重点

综合自然地理考试重点

综合自然地理1、自然地理系统: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自然综合体,我们称之为自然地理系统。

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1)研究自然地理系统的总体规律,探讨系统结构与功能及结构形成规律,物质交换、能量循环,并寻求控制和调节途径。

(2)分析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和空间分异规律,根据地域分异规律的不同尺度及从属关系,划分出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进行多种等级的地域系统和类型系统研究,即综合自然区划、土地类型、土地评价研究。

(3)研究各级自然综合体的综合特征,参与经济建设的自然条件评价,探讨合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和途径。

(4)揭示人类生活与自然系统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关系,谋求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

3、现代地理主要特征:(1)强化学科系统化、理论化、模式化(2)加强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3)注重应用研究4、新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主要工作内容:综合考察、综合自然区划、土地资源研究、基本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实际应用研究5、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特征: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系统的层次有序性、自然地理系统的开放性、自然地理系统的稳定性与变动性。

6、水循环:指在自然地理系统中,水圈的内部及其与外部圈层之间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

7、生物循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即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间物质往返流动的过程。

8、地域分异: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按一定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叫地域分异。

9、地域分异因素:导致地域分异差异的各种原因及因素,称为地域分异因素。

10、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具体表现:热力分带性、海陆分异、地表起伏分异。

11、大陆地域分异规律具体表现: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巨大构造体系造成的分异。

12、三维地带性:是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三维合并,即任何一个地带都可以同时沿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分异,其空间分异是三维的,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同处于一个三维空间当中,是三位一体的,即一个地带所具有的带谱是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共同作用的产物。

地理高考复习自然地理要点梳理

地理高考复习自然地理要点梳理

地理高考复习自然地理要点梳理自然地理是地理学中的一门重要领域,它关注着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在地理高考中,自然地理所占比重较大,因此对于自然地理的要点进行梳理与复习,对于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自然地理的主要要点展开,为高考考生提供复习备考的参考。

一、地球与地理基础概念1. 地球的构造与内部特征2. 地球的外部特征与地表形态3.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二、地球的气候与气象1. 气候与气候因素2. 气候类型与分布3.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4. 气象要素与天气形成5. 气象学的应用与气候预测三、地球的水文与水资源1. 地球的水圈与水循环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4. 水污染与水环境治理四、地球的岩石与地质1. 地壳的组成与结构2. 岩石的类型与分类3. 地震与地壳运动4. 灾害性地质现象与防灾减灾五、地球的生态与生物资源1.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2. 生态平衡与人类活动的影响3. 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4.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六、地球的陆地与海洋资源1. 陆地资源与分布特点2. 农业资源与农业发展3. 矿产资源与矿产开发七、地球的人口与城市1. 人口与人口分布2.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3. 城市与城市化4.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以上是地理高考复习自然地理要点的梳理,通过对这些要点的理解与掌握,可以使考生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自然地理相关的题目。

然而,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地理知识本身,还应注意归纳总结,整理笔记,理清思路,加强练习,提高对地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希望本文所提供的要点能够对考生们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地理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1.什么是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学科,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地球表层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3个分科:1.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称为综合地理学2.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3.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要素的学科统称部门地理学,例如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分人文地理学。

3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3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2.自然地理学的任务:1.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2.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其变化发展规律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区分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 4.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5.研究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3.地球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在椭圆的焦点之一上。

每年1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近,约为14710*10^4km,地球的这个位置称为近日点。

7月初离太阳最远,距离约为15210*10^4km。

4.地球的形状约为一个旋转椭球体。

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为(6378140+-5)米,极半径为(6356755+-5)米,总面积为 5.1*10^8km2,总体积为10833*10^8km3,总质量为6.588*10^27g。

5.一年:地球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太阳运动,其周期为一年。

恒星年:365d6h9m9.5s,为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所需的时间。

回归年:365d5h48m46s,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平均时间。

6.1月3日最接近太阳,此位置为近日点,7月4日为远日点,此位置为远日点。

7.地球绕地轴旋转称为地球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即为自转周期,叫做一日。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一、概念题1、环境——是相对主体而言的。

那些围绕着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2、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3、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

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4、外圈(或大气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集聚在地球周围所形成的包层,自上而下分为散逸层(扩散层)、电离层(暖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6、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交错重叠、互相渗透的复杂综合体。

7、不连续面——地震学家把对地球深处地震波传波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方。

8、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

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9、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0、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1、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二、填空题1、自然地理环境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

许多自然地理学家对这个新物质体系,曾使用不同术语来表达。

如:地理壳、地理圈;景观壳、景观圈;表成地圈、生命发生圈、地球表层、自然地理面等。

2、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概括为四大类:固态的岩石、液态的水、气态的空气和活质有机体。

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组成成分。

这四类物质成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普遍存在于自然地理环境中,并各以自己为主体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四个基本地圈: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生物圈。

3、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和土壤,是自然地理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概念。

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四种基本组成成分在能量的支配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自然地理动态的物质体系。

中国海洋大学自然地理学考试要点

中国海洋大学自然地理学考试要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名词解释1.大气环流:是指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运行的总称。

是形成各种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因素。

由于纬度高低、海陆分布及地表状态所受太阳热量不均和地球转动的不同影响,形成各种类型的环流。

大型的有行星风系、季风等;小型的有海陆风、山谷风等。

2.季风: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而且方向的变化至少在120°以上。

3.局地环流:行星风系、季风风系都是在大范围气压场控制下的大气环流。

由于局部环境影响,如地形起伏、地表受热不均等等引起的小范围气流,称局地环流。

局地环流虽然不能改变大范围气流的总趋势,但对小范围的气候却有很大的影响。

4.大气湿度:表示大气湿润程度的物理量,称大气湿度。

水汽压e:水汽是大气的组成部分,具有压力,称为水汽压。

当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时,水汽压也相应增大;反之,水汽压减小。

因此,水汽压可以用来表示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绝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通常以g/m3 表示),称为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f:大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时水汽含量的比数,即实际水汽压e 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E 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饱和差d: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的差值,称为饱和差(或湿度差)。

单位为毫米或毫巴。

d=E-e饱和差愈大,说明空气中水汽含量愈少,空气愈干燥;饱和差愈小,空气中水汽含量愈多,空气愈潮湿。

露点温度td: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气温下降到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空气经常处于未饱和状态,所以露点温度经常低于气温。

5.对流雨: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造成不稳定的对流运动,气块强烈上升,气温急剧下降,水汽迅速达到饱和而产生对流雨。

这类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并伴随雷电现象,所以又称热雷雨。

其形成的条件是:空气湿度很高,热力对流运动强烈。

从全球范围来说,赤道带全年以对流雨为主。

824《自然地理学》

824《自然地理学》

824天然地理学考试内容范围天然地理学是地理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推荐各部门天然地理学和综合天然地理学两方面的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理。

要求控制天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控制各天然地理要素的形成过程、基本特征、类型和分布,并控制天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控制综合天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了解天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考试范围详细如下:绪论主要是认识天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了解天然地理学的任务。

第一章地球。

主要是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控制地球形状和大小及其地理意义,控制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控制地理坐标。

了解地球内外圈层结构,了解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第二章地壳。

了解地壳的组成物质,了解元素、矿物和岩石之间的关系,认识三大岩类基本特征,控制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认识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控制地质构造及其在地貌上的表现。

认识大地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尤其是板块构造说。

了解火山与地震。

认识地质年代及地壳演变史。

第三章大气和蔼候。

是重点也是难点。

了解大气的组成和热能,认识大气水分和降水,控制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控制气候的形成、气候带、气候类型和分布,认识气候变化及其缘故。

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控制地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了解海洋起源与海水理化性质,认识海水的运动,控制洋流运动模式及其成因。

了解海平面变化。

了解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

控制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控制河流及其水情要素,控制流域特征对河流的影响,控制河流的分段,控制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控制径流计量单位,认识径流的变化,控制特征径流,控制河流的补给形式及其特点,控制流域的水量平衡,认识河流的分类。

控制河流域地理环境的关系。

控制湖泊的成因和类型,了解回水的性质,认识湖泊的水文特征,控制沼泽的成因及水文特征,认识沼泽的分类。

了解地下水的理化性质,认识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和硬度,控制岩石的水理性质。

控制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控制地下水的分类。

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绪论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的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地理学“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自然地理环境,人为自然地理环境。

部门自然地理学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自然地理要素: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和动物界。

第一章地球光年: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即一个光年,作为量度天体距离的单位。

小行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3星轨道之间绕太阳运动的众多小天体的总称。

彗星:定义: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太阳运动的一类质量很小的天体,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

组成部分:彗核、彗发、彗云和彗尾。

日食: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月影落在地表,月影中的人看到太阳部分或全部被月光遮住。

月食: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恰好或接近一条直线,地影落在月球上,处于地影区的人们看到月亮全部或部分失去光辉。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受到太阳磁场和稠密气体对流区扰动的影响而处于剧烈运动当中。

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太阳结构:1. 内部气体:核反应区、对流区、辐射区。

2. 外部气体:光球、色球、日冕。

类地行星:【体积小,密度大】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木行星:【体积大,密度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的运动的共同特征: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3.所有的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也较接近;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日益凸显。

为了评估学生对现代自然地理学的掌握程度,考试成为一种常见的评估方式。

本文将以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为题,围绕考试内容展开论述。

一、地球的构造和板块运动地球的构造和板块运动是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基础,也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这部分内容中,学生需要掌握地球内部结构的各个部分,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并理解地壳是由若干个板块组成的。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板块运动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如地震和火山活动等。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板块运动对地理格局、地貌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影响。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将其灵活运用于解决问题。

二、气候与气象气候与气象是现代自然地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气候与气象的定义以及二者的区别。

在气候方面,学生需要理解气候的形成原因、要素和分类,并能够解释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气象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天气现象的基本概念、要素和观测方法,能够读懂天气图和气象预报,并能够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三、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与水循环是现代自然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水循环的过程和调节机制。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情况,并能够分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在考试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与水资源相关的案例分析题,需要能够应用相关理论和知识进行解答。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现代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理念和研究方向。

学生需要了解环境保护的目标和原则,掌握环境问题的现状和根源,并能够分析环境问题的影响和解决方法。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并能够分析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关系。

考试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论述题,需要能够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撑和实证例证。

自然地理学考试重点

自然地理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1,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

2,潮流:海水受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发生潮位升降的同时,还发生周期性的流动。

3,大气湿度:大气从海洋、湖泊、河流及潮湿土壤的蒸发或植物的蒸腾作用中获得水分。

水分进入大气后通过分子扩散和气流传递而散布于大气中,使之具有不同的潮湿程度。

大气的湿度状况是决定云、雾、降水等天气现象的重要因素。

由于测量方法和实际应用不同,常采用多个湿度参量表示水汽含量:1.水汽压和饱和水汽压2.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3.露点温度。

4,什么是地球圈层分化?原始地球是一个接近匀质的物体,主要由碳、氧、镁、硅、铁、镍等元素组成的各种物质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而后,放射性元素辐射的能量在地球内部的积累,使那里的温度升高,因而物质具有可塑性,加上重力的作用,物质便发生分异,逐渐形成性质不同的圈层。

5,土壤: 土壤是发育于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疏松表层。

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生物与非生物混合体,也是一个能从物质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剖析的自然体。

6,海洋资源:主要是指与海水本身有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例如溶解于海水的化学元素,海洋生物,海底矿藏,海水运动产生的能量及储存在海水中的热能等。

7,地壳: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界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在大陆上平均厚度为三十五千米,大洋下平均厚度5km. 9,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在一定地形和时间条件下,由气候和生物对母质作用而不断演化和发育的自然实体,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可将土壤剖面理解为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10,矿物: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11,何为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指大气中引起天气变化的各种尺度的运动系统。

综合自然地理学考试

综合自然地理学考试

综合自然地理学考试要点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岩土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所构成的地表自然社会综合体,是人类圈与地相互作用的复合物质系统,是地球圈层结构中的特定部分,与周围的地球圈层其他部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关系,是一个开放的复杂次级巨系统。

耗散结构:指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借助于外界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维持的一种空间或时间的有序结构,随着外界的输入而不断地变化,并能进行自行组织,导致体系本身的熵减少。

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划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地带性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带性因素作用下随纬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非地带性因素制约下发生变化的规律。

干湿度地带性:指广阔大陆的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以周边海岸带为起点,越向大陆腹地而越干旱的多向辐合模式。

水平地带性:是纬度地带性与干湿度地带性的总称,是相对于垂直地带性而言的。

纬度地带性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大致按纬线方向东西延伸呈带状分布,而按纬度方向有规律南北更替的变化。

垂直地带性: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大致沿山地等高线方向延伸,沿垂直方向随地势高度发生带状更替的规律。

带段性:指一定的非地带性区域单位内的地带性分异。

综合自然区划:以地域分异规律为基础,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根据区域单位的发生发展与联系建立区划单位等级系统的地域系统法。

土地分级:是根据复杂程度的相对一致性进行土地个体的划分与合并。

土地分类:是以某一分级土地单位的若干个体对象进行的类型抽象。

土地评价:是根据具体的生产目的,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及生产性能进行评定的过程。

土地结构:土地各自然属性以及各种土地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要点一选择题部分1沉积岩层的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2.沉积岩的结构:砾状砂状粉砂状泥状晶质结构生物构架结构碎屑与非碎屑结构3岩浆岩的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杏仁状构造4.不整合侵入体:岩株岩榴岩脉5矿物的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弹性6矿物的光学性质:透明度颜色条痕7七大主要造岩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8岩石的水理性质:容水性给水性持水性透水性9沟谷流水地貌典型代表:冲出锥10冲积平原的组成:广阔的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和冲积---洪积平原。

1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12地质构造: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13雅丹地貌→风蚀地貌14地质年代单位系统:宙代纪世期15大气的分层: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16全球降水带的分类:赤道多雨带南北纬15°—30°少雨带中纬多雨带高纬少雨带17流水地貌类型:坡面流水地貌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准平原山麓面18冰蚀地貌典型代表:U型谷冰斗峡湾刀脊角峰19重力地貌:倒石堆20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21海陆风:滨海地区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晚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22白贝罗风压定律: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在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右,高压在左。

23干洁大气:除水汽,液体,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24台风→热带气旋25年轻的河流→上落型或折线形老年河流→平滑下凹曲线型26地壳中的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27地球的内部构造→地壳地幔地核28地球的外部构造→大气圈水圈生物圈29构造运动的主要形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30日食现象:月亮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若三者处于同一直线时,月亮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亮的黑影正好落在地球上。

31降水的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32水汽凝结的条件: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有凝结核33地理环境主要的和稳定的能量供给是太阳辐射34等温线的稀疏表示含义:等温线越密表示温度梯度越大35海蚀柱→海蚀地貌二填空题部分1完整的气候系统的组成:大气圈海洋冰冻圈陆面生物圈2河流的分段: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3补给形式:降水补给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湖泊与沼泽水补给人工补给4大气对太阳辐射作用:吸收反射散射5洋流的分类:摩擦流重力--气压梯度流潮流6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7径流形成和集流过程:停蓄阶段漫流阶段河槽集流阶段8 地下水的分类: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埋藏条件分)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按储存空隙的种类)9基本地貌类型:山地与平原10海的分类→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11冰川的分类→山岳冰川大陆冰川高原冰川山麓冰川12岩石的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13成土因素学说:土壤是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五大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14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15锋面的分类: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16山地的分类:山岭、谷地、山间盆地17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作用18潮流的分类:回转流、往复流(按潮流流向变化分类)半日潮全日潮混合潮(按潮汐的周期变化分类)19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20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大洋中脊带东非裂谷带21,根据锋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的替代状况,锋可以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22由行星风系可以推论出的三种洋流模式:亚热带环流、亚极地环流、赤道环流23地下水的两种运动形式:层流运动、紊流运动24山地的分类:山岭、谷地、山间盆地三名词解释1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的科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考点

综合自然地理学考点

综合自然地理学考点一.名词解释(打星号的是度娘货)1. *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覆被之间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覆被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表示。

2.垂直地带性:是随地势高低的变化沿垂直方呈水平环带状的现象。

3.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现象各组成部分及整个的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陆地、海洋的地域分异规律;狭义—仅指陆地的地域分异规律。

4.省性:是指地带性条件下的非地带性。

它具有不同的等级规模,高一级省性是热量带范围内的省性。

5.带段性:是指非地带性区域单位内的地带性分异。

具有不同的规模。

6.三维地带性:包含两层意义,一是三维分异,即任何一个地带可以同时沿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分异,其空间分异是三维的,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同处于一个三维空间中。

二是三维一体,即一个地带所处的带谱,是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和垂直带性共同作用的产物。

7.自然区划:地域分异规律作用的结果。

自然条件空间地理分布,具有逐渐过渡的性质,在差异中存在着过渡性,在过渡性中仍可以找到一些自然条件差异性较小,相似性较大的区域,把相似的划分为一区,把差异的划分为另一区。

8.双列系统:双列等级系统是把各级地带性单位和非地带性单位并列的等级系统,其理论基础是以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为两种互不从属的规律作为前提。

双列系统中的地带性单位是以表现地带性规律为主的单位,非地带性单位则是以表现非地带性规律为主的单位。

9.单列系统:地带性分异因素和非地带性分异因素同时作用于地表自然界,区划单位应是同时反映出这两种分异因素的共同作用的完全综合体。

10.土地分级:土地分级是根据土地特性划分大小不同等级,但由于各级综合体特性划分大小不同等级是相对的。

等级的划分也是受一定的应用目的、特定的制图比例尺限制的。

11.土地分类:对每一级土地单位的类型划分。

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同一等级的土地单位,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

自然地理学答题技巧

自然地理学答题技巧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现象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答题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自然地理学的考试或作业:
1. 理解问题:首先仔细阅读问题,确保你理解了问题的要求。

弄清楚问题中的关键词和限定条件。

2. 概念理解: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例如地球的结构、板块运动、气候形成机制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并给出准确的答案。

3. 图表分析:对于涉及图表、地图或数据的问题,要仔细观察和分析相关信息。

注意图表上的标注、单位、比例尺等,从中获取有用的数据或趋势。

4. 关联知识:自然地理学的不同概念和现象之间常常存在关联,当遇到问题时,尝试将其与已知的知识相联系,找出可能的关系和解决方案。

5. 实例举证: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引用实际的例子来支持你的观点。

通过具体的案例,可以更好地说明问题和解释原理。

6. 结构清晰:在写答案时,尽量采用清晰的结构,将问题拆解成几
个小问题,逐一回答。

可以使用段落分隔或标点符号进行分割,确保逻辑清晰。

7. 练习题库:多做自然地理学的练习题,尤其是涉及不同概念和类型的题目。

这样可以熟悉题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解题能力。

8. 复习总结:在学习自然地理学时,建议进行系统性的复习总结。

整理笔记、制作思维导图或概念表,有助于加深记忆和理解。

以上是一些自然地理学答题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记住,在应对考试或作业时,除了掌握知识,理解问题并运用合适的解题方法也至关重要。

自然地理学考试重点

自然地理学考试重点

3、P189洋流的成因和分类:按照成因,洋流可分为摩擦流、重力-气压梯度流和潮流三类。

4、P202河流概念: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这就是河流。

5、P203河流的纵横断面:河流纵断面沿河流轴线的河底高程或水面高程的变化。

6、P205水位河流中某一标准基面或测站基面上的水面高度,叫做水位。

7、P205河流各站的水位过程线上,上下游站在同一次涨落水期间位相相同的水位,叫相应水位。

可以用纵轴表示上游站水位,以横轴表示下游站水位,绘制出两个测站的相应水位曲线。

8、P20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过水断面的水量,叫做流量(m3/s)。

9、水位流量关系曲线:10、流量过程线11、P211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径流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可以划分为几个特征阶段:(1)停蓄阶段(2)漫流阶段(3)河槽集流阶段12、P215洪水三要素:洪峰流量Q洪水总量W和洪水过程线。

13、P216河流补给的形式:降水、冰川积雪融水、地下水、湖泊和沼泽都可以构成河流的水源。

14、岩石的水理性质:P232岩石与水作用时,表现出不同的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透水性等,这就是岩石的水理性质。

15、地下水的运动:P234形式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层流运动,一是紊流运动。

16、线性渗透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岩石的水量与岩石的渗透系数、水头降低高度和岩石断面积是正比,与渗透距离成反比,从而建立了达西公式:Q=KAh/lQ为单位时间内透过岩石的水量,K为渗透系数,A薇岩石断面面积,h为水头降低值。

15、地下水安埋藏条件的分类:P236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类。

此外按其储藏缝隙的种类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16、冰川类型:按照形态、规模及所处地形分为山岳冰川、大陆冰川、高原冰川和山麓冰川。

五、地貌1、基本地貌P250分为山地和平原。

2、风化作用P253定义:地标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自然地理考试要点

自然地理考试要点

自然地理考试要点一、名词解释1、河流的阶地(名词解释)河流阶地:由于地壳上升,下切形成阶地。

河流阶地可分为不同类型。

根据阶地结构和形态特征划分的阶地类型(1)侵蚀阶地:它是由基岩组成,在阶地面上没有或只有零散冲积物,所以又称基岩阶地。

侵蚀阶地发育在构造抬升的山区河谷中,因为这里水流流速较大,侵蚀作用较强,河床中的沉物很薄,有时甚至基岩裸露。

阶地形成后,阶地面上冲积物很难保存。

因侵蚀阶地上没有冲积物,在野外往往很难辨认是阶地还是由于岩性不同而引起差别侵所致,断层和滑坡形成阶梯状地形,它们都是假阶地。

区别假阶地和侵蚀阶地的方法是沿河较长距离的调查,如在谷坡上普遍分布的阶梯状地形又不是由岩性、断层和滑坡形成的,可认为是侵蚀阶地。

(2)基座阶地:基座阶地是由两层不同物质组成,上层为河流冲积物,下层为基岩或其他成因类型的沉积物。

基座阶地往往是由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侵蚀切割的深度超过冲积物的厚度。

(3)堆积阶地:堆积阶地由冲积物组成,在河流下游最常见。

根据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深不同,又可分为上叠阶地和内叠阶地两种。

上叠阶地是形成阶地时河流下切深度前一周期下切深度小,没有切穿冲积物,河谷底部仍保留有一定厚度的早期冲积物。

内叠阶是在形成阶地时的下切侵蚀深度正好达到阶地前一周期的谷底。

2、雅丹地貌、风风蚀景观、风蚀残丘(名词解释)风蚀地貌1、风棱石与石窝风棱石:戈壁砾石迎风面长期风蚀后被磨光磨平后在瞬时大风中发生滚动,新的迎风面再次磨光磨平,两个或多个迎风面间就形成棱,即形成风棱石。

石窝:在陡峭的岩壁上,经风蚀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洞穴和凹坑。

大的深达10-25cm,口径达20 cm。

由的分散,有的群集,使岩壁呈蜂窝状外貌。

2、风蚀蘑菇和风蚀柱风蚀蘑菇:孤立突起的岩石,或水平节理和裂隙发育的岩石,特别是下部岩性软于上部的岩石,受到长期的风蚀,易形成顶部大、基部小的形似蘑菇的岩石,称风蚀蘑菇。

自然地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自然地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自然地理学原理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太阳常数:当地球处于日地平均距离处,在大气圈热成层顶,与辐射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太阳辐射。

天文辐射:到达大气圈上界的太阳辐射由地球的天文位置所决定,所以称之为天文辐射。

天文季节:根据地球环绕太阳公转的位置划分的季节。

自然天气季节:根据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型式划分的季节。

饱和水气压:水汽饱和空气的水汽压。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即地面通过与大气的长波辐射交换而实际损失的能量。

净辐射:地面收入的总辐射能量和支出的总辐射能量的差额。

风:大气再水平方向上的运动。

气压梯度力:作用在单位质量空气上的净压力,分为垂直和水平分量。

海陆风:由海陆间热力性质不同产生的局地环流。

大洋环流: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现象。

埃克曼输送:当螺线中所有单个水层的运动叠加后,水的净输送方向与风向呈直角,这种水的净位移称为埃克曼输送。

温盐环流:由于海水温度和盐分差异形成的深海环流称为温盐环流。

密跃层:大洋表层与深层之间的过渡带厚度大致为1km,约占海洋体积的18%,以密度随深度的加深而急剧增大为特征,这个密度急剧增大的层称为密跃层。

雾:当大量的细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中,使能见度小于 1km 时,称为雾。

绝热垂直减温率: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

水汽的水平通量:垂直于风向平面内一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水汽量(ρqv)。

入渗:在自然状态下,大气降水从地面进入土壤的过程。

田间持水量:重力水排出后,留下的可供植物利用的土壤含水量。

径流:在地面和地下运动着的水流。

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A )的水流体积,单位是 13·s m 。

含水层:能显著地透过地下水流并饱含水的岩层。

隔水层:使地下水不易透过或含水量极少的岩层。

饱气带:地下自由水面(潜水面)以上的岩石或土壤层。

潜水:埋藏于饱水带,处于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含水层中,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又称为浅层地下水。

中国海洋大学自然地理学考试要点

中国海洋大学自然地理学考试要点

中国海洋大学自然地理学考试要点一、名词解释1.大气环流:是指大气圈内空气作别同规模运行的总称。

是形成各种天气和蔼候的要紧因素。

由于纬度高低、海陆分布及地表状态所受太阳热量别均和地球转动的别同妨碍,形成各种类型的环流。

大型的有行星风系、季风等;小型的有海陆风、山谷风等。

2.季风: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风向别仅有季节改变,而且方向的变化至少在120°以上。

3.局地环流:行星风系、季风风系基本上在大范围气压场操纵下的大气环流。

由于局部环境妨碍,如地形起伏、地表受热别均等等引起的小范围气流,称局地环流。

局地环流尽管别能改变大范围气流的总趋势,但对小范围的气候却有非常大的妨碍。

4.大气湿度:表示大气湿润程度的物理量,称大气湿度。

水汽压e:水汽是大气的组成部分,具有压力,称为水汽压。

当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时,水汽压也相应增大;反之,水汽压减小。

所以,水汽压能够用来表示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绝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通常以g/m3 表示),称为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f:大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时水汽含量的比数,即实际水汽压e 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E 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饱和差d: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的差值,称为饱和差(或湿度差)。

单位为毫米或毫巴。

d=E-e饱和差愈大,讲明空气中水汽含量愈少,空气愈干燥;饱和差愈小,空气中水汽含量愈多,空气愈潮湿。

露点温度td:当空气中水汽含量别变、气压一定时,气温下落到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空气经常处于未饱和状态,因此露点温度经常低于气温。

5.对流雨: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造成别稳定的对流运动,气块强烈上升,气温急剧下落,水汽迅速达到饱和而产生对流雨。

这类落水多以暴雨形式浮现,并伴随雷电现象,因此又称热雷雨。

其形成的条件是:空气湿度非常高,热力对流运动强烈。

从全球范围来讲,赤道带全年以对流雨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学教学要点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20分)1、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门科学,包括只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环境,和长期受到人类直接影响而使原有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人为环境。

2、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的一个特殊圈层,它是在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和生物能作用下形成的。

3、天然环境:只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环境。

如森林和原始森林。

4、人为环境:是长期受到人类直接影响而使原有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人为环境。

如城市环境、农田环境。

5、海陆起伏曲线:6、辐射平衡:P.687、天气与气候:P.10408、降雨量:9、锋与锋面:P.99(关键是两侧气团气象要素的差异)10、河流、水系和流域(P.150):11、喀斯特地貌(P.207)12、黄土与黄土地貌(P.225):13、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P.35514、纬向地带性:15、经向地带性:16、垂直地带性:17、自然区划:18、土地适宜性和土地限制性:(P.380)二、需了解的内容(考试方式为填空,1空1分,30分)1、地理环境包括:()、()、()三个方面。

2、自然地理学分为()和(),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即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来研究。

3、地球的起伏与其巨大的半径相比极其微小,可看作为标准的(),其赤道半径()于两级半径,可能原因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4、地球的形状使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有规律地变化,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度地区向两级逐渐(),从而造成地球上()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如气候、土壤、植被等的地带性分布。

5、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否则,地表温度将比现在低得多,温差也将大得多,地表的(生物圈)可能将不复存在。

6、地球构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这些圈层可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两部分,其中内部圈层由()、()和()三层组成;外部圈层由()、()和()三层组成。

7、组成岩石圈的岩石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又可分为()、(),前者是指形成与地下,后者是指岩浆()而形成。

8、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有()运动和()运动。

在构造作用下岩石发生变形可形成()和()两类构造。

9、在引潮力的作用下,地球发生潮汐变形。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海洋中,也存在于()和()。

8、大气循环的原动力是(太阳辐射能量),高低纬度间因获得的热量不等而产生的(压力差)驱使大气不断运动,从而输送着物质与能量。

9、大气圈具有垂直分层性,最低层为(),大气对流强盛,其上为(),气流稳定。

10、天气和气候都包括()、()、()、()、()、()等气象要素。

P.10411、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由于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由高到低与纬度带平行、呈带状分布,这是形成气候带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太阳辐射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通常将地球表面划分为()、()、()、()、()、()、()7个纬度气候带。

(注意南北对称)P.107、108(图)12、在风化作用初期,以()风化为主,随后进行()风化。

11、在地球发展的最初阶段,地球上本没有任何生命现象。

只是在(二氧化碳)和(氧气)出现之后,地球上物质进一步演化,才导致了生命的出现。

12、影响气候分异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因子三类。

地理因子主要包括(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

P11213、海水的运动方式有(潮汐与潮流)、()、()和()。

P13914、一条河流常常可以根据其地理-地质特征分为河源、()、()、()和(河口)五段,上游河床坡降大,流水地质作用以下蚀为主,下游河床坡降小,流水地质作用以()为主,形成宽缓河谷。

15、陆地水可分为地表水和(),其中地表水主要分布于()、()、沼泽和冰川雪山区。

16、陆地地貌依据其形态可分为山地和()两类,山地是山岭、山间谷地和()的总称,山地依据其绝对高度可划分为()、()、()和()。

17、地貌对其它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热量分布)、(降水量分布)、(生物界)、(地域分异)和(土壤类型分化)。

18、地貌按成因可划分为(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冰川地貌)、(风沙地貌和黄土地貌)和(海岸地貌)等。

19、地貌是在内外动力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内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与(地震);外动力主要通过(大气)、(水)、(生物)等地球外部圈层作用,主要有(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

20、(构造运动)是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如形成(陆地)与(海底)地貌,巨大的高原、盆地与平原多与地块的整体(升降运动)有关。

21、土壤形成是各种自然环境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影响因素有(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等。

22、地域分异的两个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性,即(纬度地带性)与(非纬度地带性),简称为(地带性)与(非地带性)规律。

气候由赤道向南、北两级的规律性变化为(地带性)分异,由平原到山地、高原的规律性变化为(非地带性)分异。

“当盎然的春色铺满南疆的大地,遥远的北国依然是银装素裹”诗句描述的是我国气候的()分异规律。

23、人们通常根据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把地球表面分成(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等几个热量带,叫(纬度气候带)。

24、纬向地带性是(地带性分异)规律在地球表面的具体表现,它表现为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纬向)延伸,按(纬度有低到高)发生有规律的排列,而产生南北向的分化。

P26025、经向地带性是(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在地表的具体表现。

它表现为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径向)方向延伸,按(纬向)由海向陆有规律的东西向分化。

26、垂直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垂直)方向延伸,(土壤类型)发生垂直更替的规律。

P26127、“朝同一源出,暮隔千里情;风雨各自异,波澜相背惊。

”,“初生潺潺不暂停,岭头长泻别离情;南随去马通巴栈,北逐归人达渭城。

”诗句描述的是自然地理()。

21、土地的适宜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土地)对某种(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

土地的限制性是指某种或某些(不利因素)对(土地利用方式)和生产潜力的抑制程度。

23、所谓区划,就是(自然区)的划分。

广义的自然区划包括(部门区划)和(综合区划)。

前者是对某一自然地理成分的区划,后者着眼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结构,对自然综合体进行区域划分。

24、区划的一般原则:(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空间连续性)原则。

区划的基本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

25、人口剧增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压力,首先表现为人类对(资源)消耗量的急增,其次是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26、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组成,主要包括()、()以及()等等,其中以()和()为最重要,它们共同支配着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物质运动。

27、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包括()、()、()、()和()。

28、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外部因素可分为:()、()、()。

29、一定区域辐射能的输入与输出的差额称为(积热)。

30、在引潮力的作用下,地球发生潮汐变形。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海洋中,也存在于()和()。

31、地球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运动)的作用。

328、从自然地理学的观点来看,具有显著地理意义的地球内能应该包括(热能)和(动能)。

33、大气循环的原动力是()。

高低纬度间因获得的()不等而产生的()驱使大气不断运动,从而输送着物质与能量。

34、在风化作用初期,以()风化为主,随后进行()风化。

35、在原始水圈中,刚形成的海洋()很少,()很低。

36、水热系数是确定地面()和()相对数值的参数,它表示地面()和()总的特征,因而它的数值大小也就影响自然地理过程的动态变化及自然综合体的水平结构。

37、纬向地带性是()规律在地球表面的具体表现,它表现为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延伸,按()发生有规律的排列,而产生南北向的分化。

38、经向地带性是()规律在地表的具体表现。

它表现为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方向延伸,按()由海向陆有规律的东西向分化。

39、垂直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方向延伸,()发生垂直更替的规律。

40、区划的一般原则:()原则,()原则,()原则。

区划的基本原则:()原则,()原则。

41、综合自然区划的方法有:();();();();();()等。

42、. 综合自然区划的地带性单位分别是:();();()()。

43、综合自然区划的非地带性单位分别是:();();();()。

44、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主要是通过人类的(合理的)和(不合理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45、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能导致(物种灭绝)、(大气污染)、(气候变迁)、(水土流水)、(土地荒漠化)、(土地盐渍化)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46、地理环境可分为()、()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47、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的一个特殊圈层,它是在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和()能作用下形成的,人类出现后,又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环境。

48、大气循环的原动力是太阳辐射,高低纬度间因获得的热量不等而产生的()驱使大气不断运动,从而输送着物质与能量。

49、大气圈具有垂直分层性,最低层为(),大气对流强盛,其上为(),气流稳定。

50、在风化作用初期,以()风化为主,随后进行()风化。

51、在地球发展的最初阶段,地球上本没有任何生命现象。

只是在()和()出现之后,地球上物质进一步演化,才导致了生命的出现。

52、海水的运动方式有()、()、洋面流和水团运动。

53、一条河流常常可以根据其地理-地质特征分为河源、()、()、()和河口五段,上游河床坡降大,流水地质作用以下蚀为主,下游河床坡降小,流水地质作用以()为主,形成宽缓河谷。

54、陆地水可分为地表水和(),其中地表水主要分布于()、()、沼泽和冰川雪山区。

55、陆地地貌依据其形态可分为山地和()两类,山地是山岭、山间谷地和山间盆地的总称,山地依据其绝对高度可划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和()。

三、多项选择或判断题(每题0.5分,10题)多项选择:1、大气圈具有一定的质量和厚度,由于散逸到宇宙空间的物质有限,才使大气圈物质基本上保持稳定,这主要是由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