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_星月夜_的艺术特色_梁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
文森特・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是“现代主义”绘画的先驱,他在绘画形式方面的探索和开创对于其后的“立体派”“野兽派”“表现派”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大多热情奔放,有着强烈的个性色彩。其中《星月夜》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星月夜》(又译:《星夜》)属于绘画史上并不多见的“夜景油画”类作品,画面中所绘的“星月夜”并非真实的夜景,而是画家记忆和想象的综合创造。笔者认为,《星月夜》的“创造”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作品在绘画形式方面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下面笔者就从绘画本体出发,探讨《星月夜》在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一、运动、粗犷的线条
线条作为画家创造形象和表达感情的造型语言,在绘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梵高在线条使用上,既承袭了印象派思想,又受到了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并对二者进行了创新,将印象派的“色点”发展为“色彩的线条”,将“浮世绘”中静态的线条发展为动态的线条。正如画家本人所说:“线条往往能直接表达出艺术家的情感,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作品《星月夜》中线条运动性的表现尤为突出,整幅画面几乎都是无数弯曲长线与破碎短线的交互运用,创造出了一种强烈的运动感。蒋跃《绘画形式语言研究》中指出:“画面的形式结构线为斜线时,它所起到的用途就是表现强烈的运动感和眩晕感。斜线的角度越大,运动感也就越强。”以此种理论看梵高的《星月夜》我们不难发现,画面中的所有线条都是倾斜的。以大量倾斜的短线描绘远山和房屋,以无数流动的曲线表现星月,两者交相辉映,使画面效果翻腾飞舞。
除运动外,粗犷也是梵高线条表现的重要特色。粗犷是就线条的力度而言的。具体来说,粗犷代表线条的直接、简洁和力度。《星月夜》中,线条表现首先是直
接的,画家在创作之际似乎并没有“深思熟虑”,而是凭借自身对“星月夜”的记忆和想象一挥而就;其次,线条勾画十分简洁,只要稍加观察不难发现,画面中的线条尽管不计其数,但粗细却基本一致,丝毫不见精雕细刻的痕迹;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即线条表现的力度感。画面上的每一条线都清晰可辨,历历在目。其实,不止是《星月夜》,梵高几乎所有作品中的线条都是粗犷有力的。笔者认为,这与画家的性格存在莫大关联。现实生活中的梵高是个情感非常热烈的人,就是因为他这份“过度”的热情引起了教会的不安,也使梵高丢掉了传教士的职务。失业后的梵高生活窘迫,四处遭人冷眼,也只好将满腔的热情投注在绘画创作中。可以说,梵高画作中的每一条线都是画家强烈感情的表达,所以不会给人“弱柳扶风、似有似无”的感觉。
二、狂欢的色彩
后世的研究者一般将梵高与塞尚、高更并列称为“后印象派”。“印象派”发现了补色的对比关系,注重环境色的统治作用,这样就造成了画面色彩的“照片化”效果。梵高不满于“印象派”对色彩的客观性(或说“科学性”)运用,他强调色彩是艺术家主观感受的表达。梵高曾在给高更的信中说到:“我并不力求精确地再现我眼前的一切,我自如而随意地使用色彩是为了有力地表现我自己。”由此可见,“主观性”是梵高色彩运用的基本理念,将这一理念运用于绘画实践,就构成了画面色彩的“狂欢”效果。这一特点在他的作品《星月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如下:
1.彰显色彩的情感性。梵高在悉心关照物象色彩、从自然中获取色彩信息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了物象色彩之中。外在的色彩信息激励内在的情感,情感又强化物象本身的色彩。在内外色彩因素的互动之中,形成了梵高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星月夜》中,整个画面的色彩一望之下就给人一种激情澎湃的感觉。可想
梵高《星月夜》的艺术特色
梁 峰
摘要:梵高是19世纪欧洲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重视心灵表现,其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对现代艺术,尤其是表现主义艺术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以《星月夜》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其在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艺术特点,希望能够为大众更准确地解读梵高的绘画作品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关键词:梵高;星月夜;艺术特色
美术研究
DOI:10.15947/ki.dwt.2014.02.097
・19・
而知,梵高在作画时内心的情感肯定是热烈的、焦灼的、不安的。
2.运用高纯度色彩。色彩是表现画家感情最有力的手段。为了“有力地表现自己”,梵高用色绚烂明丽,纯度比较高。所谓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度。一般来说,黄色、紫色、红色等属于高纯度色,尤以红色的纯度最高。《星月夜》中,主要的色彩是黄色和蓝色。但细看之下不难发现,原本应该是蓝色的“夜空”,画家为了提高色彩的纯度,在蓝色中添加了紫色。除“夜空”外,梵高对高纯度色彩的钟爱在对“月”的描绘中表现得也分为突出,在已经纯度很高的黄色中又添加了纯度更高的红色,使“月”如火焰一般,似乎要将“夜空”点燃。
3.强化色彩的对抗。色彩的对抗,就是将两种(或以上)不同审美特质的色彩同时使用在一幅画作中,使画面中的色彩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具体到梵高作品《星月夜》,就是强化了蓝色和黄色的对抗效果。黄色,一方面代表太阳的颜色,给人以跳跃、扩张和前进的感觉;另一方面,黄色在西方文化中也寓意着暴躁、不安。同时,在形态上,黄色意味着饱满与成熟。而蓝色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它常给人以静穆、沉稳的感觉,还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丝神秘感。可见,黄色和蓝色在审美倾向上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但梵高的画作中随处可见金与蓝的对抗。可以说,梵高的一生就是金与蓝不断摩擦、撞击的一生。一方面,画家热情、激动,满怀着对生命和艺术的无比热爱;另一方面,他也会在内心深处渴望平静和恬淡。这种矛盾的心理深深地反映在了《星月夜》这幅作品中:深蓝色的夜空中遍布明亮的金色漩涡,将巨大的喧哗放置在巨大的宁静之中,画家心中的亢奋、激动和对抗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房龙在《西方美术简史》中将这幅画称为“一篇激情的汪洋”。
4.保持色彩的层次感和秩序性。笔者用“狂欢”形容《星月夜》的设色,主要是表达画家创作时的内心激动之情,并不是表示色彩的杂乱无章。恰恰相反,梵高的画作是非常讲究色彩的层次感和秩序性的。以《星月夜》为例,其画面由蓝色和黄色两个系统交织构成。蓝色系统是从山脉开始的,山脉是深蓝色的,山脉上方的天空则略浅了一些,到画面居中的蓝色又浅了一些,形成了微妙的色彩渐变;黄色也是如此,画面中纯度最高的黄色是月亮,稍弱的是树顶端的星,其他的星则依次递减。蓝、黄二色相间交汇于两片星云中,使两种具有相反审美倾向的色彩互为彼此、水乳交融。
三、严密的构图
除线条和色彩外,《星月夜》在构图上亦极具特色。概而言之,画作的构图设计十分严密,而这种严密性具体体现在经纬线的运用和画面色块的分割两个方面。
1.经纬线的运用。在《星月夜》中,星云与山脉的走向,月与星、房子与灌木的排列,都是沿着纬线方向,而树木和房屋的尖顶则无疑起到了经线的作用。这样经线和纬线的交织构图便使画面严密稳定且灵活多变——星与月、房子与灌木都是从左向右逐渐降低,而星云则显现上升趋势。另外,画面中央“太极图”形状的星云层又具备其自身的平衡感——平稳与灵动的相互呼应使画面浑然一体,没有丝毫破绽。
2.画面色块分割。《星月夜》中天空和山脉是画面的主要构成元素。作品中使用大面积的冷色,给人以凝重、深邃的感觉。月亮和群星则是画面的亮点,这几个小面积的高明度区域使画面的布局呈现出了跳跃状态。几颗星的外貌看似相同,实则各异,仔细观察,它们的大小、状态各具特色。山脉上方和太极状的星云则是中等面积的色块,穿插其中,起到了协调的作用,成为大小色块联系的纽带。稳定画面的柏树,是一个直冲向上的大三角形色块,由于考虑到了它的孤立,在它的不远处,也就是画面横向的二分之一处,画家画了一个尖顶房屋,与它遥相呼应。起初也许这所房屋是不存在的,正是在考虑了画面的完整性之后梵高才将其绘制上的,使画面结构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结论
综上所述,如果放弃对画作表达意象的无休止争论,单纯从绘画形式角度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星月夜》是梵高绘画技巧达到成熟的标志,作品既有对《向日葵》成功因素的继承,又有新的发展和进步。另外,必须指明的是,《星月夜》是描绘夜景的作品,稍具常识的人都知道,夜景绘画在美术史上其实并不多见,原因是它对画家“功力”的要求较高。因此,《星月夜》不但为后世的表现派、野兽派绘画提供了诸多可供借鉴的技法,同时也在夜景油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绍举.《再读印象主义——由梵・高的<向日葵>所引起的思考》.美与时代(中),2011(02).
[2]刘曼丽,安娜.《情感・造型・色彩——由<星月夜>解读凡・高》.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3]刘慧婷.《论<星月夜>的单纯形式美表达》.齐鲁艺苑,2008(02).
[4]姜列思.《用现代人文价值观审视梵高作品》.美苑,2013(04).
[5]王洁.《在绘画艺术反叛的背后——看印象派到后印象派艺术语言的演变》.艺术百家,2011(S1).
[6]赵巍.《梵高绘画的艺术意蕴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1(04).
(梁峰,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美术专业教学)
美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