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理解教育核心概念

合集下载

国际理解教育实践心得

国际理解教育实践心得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理解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我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方法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意识和全球责任感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通过教育,使学生在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

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1.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使他们认识到世界是一个整体,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2.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3. 培养学生的全球责任感,使他们关注全球性问题,如环境保护、贫困、疾病等,并积极参与解决这些问题。

4.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交流,为将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奠定基础。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方法在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有效的方法:1. 课堂教学法:通过引入国际新闻、案例、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性问题。

2. 跨文化体验法: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参观外国文化展览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3. 项目式学习法:让学生围绕某一国际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讨论、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5. 信息技术辅助法:利用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三、国际理解教育的价值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国际理解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理解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是一个整体,培养他们的全球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2.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学习不同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将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奠定基础。

国际理解教育概论汇总

国际理解教育概论汇总

国际理解教育概论(一)国际理解教育的涵义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种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

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1][1]。

(二)国际理解教育由来与发展国际理解教育在交织着冲突、发展、困惑、忧虑和希望的社会背景下产生。

经历如下发展阶段:前国际理解教育时期——谋求和平的希望40年代的倡导50年代的初步实施60年代的进一步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1974-1994)——“和平文化的创立”70年代中期的转折80、90年代的发展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1994——至今)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第44届大会,提出全新的教育哲学:“和平、人权、民主”。

与之相辅相成的各项决定与宣言,包括Delors Report中提出的“四个学会”。

前国际理解教育时期20世纪40年代的倡导“国际教育理解”的萌芽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其内涵也在不断地变化。

1945年,联合国组织在美国的旧金山诞生。

一年以后基于对教育在实现和平的的重要作用,联合国在英国伦敦成立了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简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首次大会上,其组织法中指出:“既然战争是起于人的思想的,所以必须在人们的思想中树立起保卫和平的信念。

”1947年,教科文为了使各国对国际理解教育的途径、内容、方法等方面有统一认识,在巴黎郊区召开了一次国际研讨会。

把国际理解的核心观念确定为:理解国际重大问题;尊重联合国和国际关系;消除国际冲突的根源;发展对他国的友好印象。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分析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分析

小学教学计·英语2022/04一、引言2016年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际理解”被纳入核心素养体系,成为每一个青少年必备的修养。

国际理解教育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

目前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自身普遍缺乏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解,不能充分发掘教科书中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常会忽视文化意识与国际理解的培养。

本文结合小学英语教科书的内容分析,试图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中蕴含的国际理解教育内容。

本文以Collins,Czarra和Smith三大领域(国际议题、国际联结、国际文化)为基本框架,结合课程标准二级语言知识(共11个话题)目标,分析《新标准英语》教材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内容。

内容分析框架如下表:依据上述分析框架和《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二级语言知识(共11个话题)的学习要求,我们对三大主题下的次主题各内容进行描述,具体观察内容包括语篇(对话、短文、歌曲)、插图等内容。

例如,种族与人权主题中的内容集中体现在教科书的插图中,因此出现一次有色人种的图片记作1次;生态与环境主题中主要体现二年级上册Module9,二年级下册Module1和五年级下册Module4整个单元,因此共记作3次。

为增加内容编码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笔者邀请一线学科专家和一线教师进行评分者效度验证,向其说明内容分析框架的三大主题及各主题下的次主题,随机抽取两个年级的教科书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三者的分析结果,对个别不一致的地方做进一步调整,最终形成了《新标准英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分析框架。

二、教科书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呈现数量分析1.教科书中“国际文化”主题的内容数量较多教科书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覆盖三大主题,其中体现“国际文化”主题的内容最多,内容累计191频次,占三大主题的80.59%,超过全部内容的二分之一;“国际议题”主题次之,内容累计24频次,占三大主题的10.13%;“国际联结”主题分量最轻,内容累计22频次,仅占三大主题的9.28%。

国际理解教育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拓展中小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国际意识,提升国际素养,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一、提高认识“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儿童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

“国际理解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而且要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不同文化的兼容并蓄,用文化的力量来丰富自己的情感,来强大自己的内心。

二、具体措施基于我校多年来双语教育的实践经验和发展优势,我们将“国际理解教育”这一理念作为“我们从这里走向世界”的一个突破口,引领学校走向更高品质的发展。

1.优化文化环境,创设国际氛围我校精心营造双语文化氛围:清晨,在悦耳的双语乐曲声中走进美丽的校园;午间,每天英语半小时,教师们通过英语课介绍英语知识和国外的风土人情;课后,学校的双语活动室,有英语课本剧排练、英语美文朗诵、双语图书阅读。

去年,学校还开辟了“多彩英语角”,在这样丰富多彩的双语氛围里,师生们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国际文化氛围。

2.加强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素养(1)全员校本培训。

进行校园日常英语教学用语培训,特别强化如科学、音乐、体育等学科的英语专业用语;开放教师的课堂,供全校教师观摩学习。

(2)学科研修培训。

选派优秀英语教师参加学历提升,岗位培训,到外校参观学习,提升教学水平。

3.开设兴趣社团,加深国际理解学校开国际理解设兴趣社团,让学生从多渠道认识国际,定期通过小报、表演等形式展示,加深学生对国际的认知,把异国的民俗风情带回学校,使全校师生都受到熏陶和感染。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深刻理解和践行“尊重、包容、和平、公正、合作”等国际理解教育核心价值理念。

我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研究进展

我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研究进展

我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研究进展作者:姜星海邬晓娟来源:《中国教师》2013年第04期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国际教育的重大主题而被确立下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化已深入到各国经济领域,国际理解教育倡导的国际意识和理念也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

20世纪80至90年代以来,在美国、韩国、日本等许多国家都相继开始实施国际理解教育,以作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教育改革措施。

在我国,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与世界的联系也更加紧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求培养“面向世界”的人才,新课程标准中,部分学科也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国际意识”“理解与尊重世界各国文化”等等,国际理解素质成为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种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

”[1]194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国际理解的核心概念确定为:理解国际重大问题;尊重联合国和国际关系;消除国际冲突的根源;发展对他国的友好印象。

在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提出不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53年指导15个国家的33所中学成立了第一批合作学校,并开始了教育实践活动,同时还编写了国际理解教育指南、实施教师培训等,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宣传。

至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关于教育促进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及教育与人权和基本自由相联系的建议》[2],成为国际理解教育内涵和范围进一步深入及扩大的转折点。

该建议明确界定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即使青年一代获得关于世界和世界人民的知识;使青年一代养成同情与博爱的态度,能够没有偏见地欣赏与吸收别国的文化,学习外国语;使青年一代以理解与合作的精神看待与处理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使青年树立尊重人权,正确的道德、社会责任感,尊重他人,为大众谋福利等观念。

国际理解教育学校实施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学校实施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学校实施方案国际理解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意识。

为了有效地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方案,以确保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首先,学校应该明确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

国际理解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尊重、包容和欣赏不同文化的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将这些核心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校园文化建设等。

其次,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

国际理解教育需要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现状。

学校可以通过与国外学校的交流合作、国际学生交换项目以及国际课程的引进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国际交流机会,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另外,学校还应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教师是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实施者,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培养效果。

因此,学校需要通过组织国际交流和培训、引进国际教育资源、加强外语教学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国际化素养和教学水平。

此外,学校还应该注重国际理解教育成果的评估和反馈。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的国际理解教育评估,了解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学生参与国际竞赛、国际交流项目的成果展示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理解教育。

最后,学校需要将国际理解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国际理解教育,将其纳入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保障,确保国际理解教育的顺利实施。

总之,国际理解教育是当今时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学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落地实施。

只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未来的国际交往和合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国际理解教育一种不可逆的潮流

国际理解教育一种不可逆的潮流

封面故事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Studying Abroad Magazine 国际理解教育
一种不可逆的潮流
策划_本刊编辑部
国际理解教育,即中小学依据国家教育政策文件,参考国际相关文件和经验做法,为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和交流能力、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而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的各类相关教育教学活动。

这是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实施指南(试行)》对“国际理解教育”所下的定义。

194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成立后的第一次大会上提出“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此后,国际理解教育的地位与作用逐渐得到各国的认同。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更是成为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我国亦非常重视国际理解教育的积极作用。

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再到《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近年来,“国际理解教育”一词多次出现在我国中小学教育相关文件中。

与此同时,各地纷纷出台国际理解教育实施计划,中小学相关实践也出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研究作为支撑,我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才能持续、深入地发展,成为困扰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重要问题。

当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应该如何去认识国际理解教育的价值?如何去调整教育内容以适应时代要求?面对国际理解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难题,应该如何破局?围绕相关问题,本刊从理论及实践层面展开了探索,希望能够为开辟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之路贡献力量。

7。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PDF.pdf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PDF.pdf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稿)前言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其宗旨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的意识。

一、课程简介“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 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的。

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

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

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英语学科特色。

二、背景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

因此,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越发突显,亦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国家课程进行了必要补充。

国内外较多地区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均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国内许多学校大胆实践,研发该课程,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稿)前言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其宗旨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的意识。

一、课程简介“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 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的。

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

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

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英语学科特色。

二、背景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

因此,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越发突显,亦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国家课程进行了必要补充。

国内外较多地区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均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国内许多学校大胆实践,研发该课程,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基于比较视野下的国际理解教育特色课程模式建构

基于比较视野下的国际理解教育特色课程模式建构

基于比较视野下的国际理解教育特色课程模式建构关键词:比较视野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模式建构一、核心概念界定《辞海》中说,“比较”就是辨别事物的相同属性异同或高低,也指用来比较性状和程度的差别。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或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可以用比较的思维方法广泛而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全过程。

只有在比较中,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因此,我们将“比较视野”理解为:以全球化视野为出发点,比较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异同,在对比中尊重和认同本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同时理解不同民族、地域、国家的文化,树立全球意识,培养国际视野。

“以跨文化比较研究为支点来审视一切落入人类认识视域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并且以探讨教育发展规律、推动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实践活动就是一种比较教育。

中国哲学崇尚“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如何践行这一哲学思想?我们认为,重要在于实行中西文化的理解。

在比较学习的过程中,互相了解双方文化,包容双方文化中的差异,最终实现中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二、我国国际理解教育研究背景经过梳理我国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课程的实践,我们发现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占多数,一些学校围绕专门课程、主题活动课程、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等方面进行了国际理解课程方式的实施。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不管是侧重学科渗透还是校本课程,国内外在实际开展国际理解课程教育中都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大多数学校实施学科渗透时都从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入手,进行国际理解学科的课例设计,但是这种只是单纯的在科目中增加对他国文化的认识,缺乏对比,难以使国际理解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难以使学生真正达到具备既有家国情怀,又有世界眼光的目的。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1.研究目标(1)建构比较视野下的国际理解特色课程体系。

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必定是要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前言1947年“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Understanding)概念被首次提出后,全球很多国家都在根据本国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和实际情况进行诠释,我国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在这新形势背景下,小学阶段国际理解教育如何开展成为新的命题。

一、“双减”背景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要求“双减”政策的时代意义非凡,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小学阶段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减负增质,如何培养国际少年成为学校新考题。

为落实“双减”政策,加强小学阶段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小学国际教育应符合以下两点要求:1.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有特色基于时代背景,学校办学特色,学生特点形成有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理念。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我国国际理解教育,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坚持扎根中国大地。

学校应立足于思维导向、前沿导向、研究导向,结合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教育全球智力背景下的本土化表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1.创新发展实践形式发展国际理解教育需要理念转化为实践,践行理念,创新发展。

国际理解教育的知识领域广博,知识内容浩瀚,难以成体系学习;学生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学习,有别于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应侧重于对国际理解知识的探究、体验基础的“了解”学习,对国际知识的对比分析以及在自我认知的思维、感悟下的交流,促进“理解”学习。

由此,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是推动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效路径之一。

二、小学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设计原则1.落实“双减”,提质增效设计活动“双减”政策要求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国际理解、

国际理解、

语文教学中的国际理解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儿童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

它是在全球化、入世、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机遇与挑战面前,贯彻“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为“世界的中国”培养能在世界范围内交往、竞争、创新的中国人所作的努力。

世界各国基于各自国情,分别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

到底什么是国际理解,如何把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渗透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呢?为此我听了很多专家的讲座,看了很多关于国际理解的文章,有了些许的感悟:其实国际理解教育旨在谋求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它有两个基本着眼点:共存与共生。

即:在全球化背景下,增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通过积极的合作,对关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全球性重大问题达成共识,强调的是养成人们共存和共生的意识。

“国际理解教育”是指促进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的教育。

其核心理念是对他者的尊重,对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的理解,悦纳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存在,养成对不同文化、不同情感的理解尊重和宽容态度。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学习与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

主要表现为:以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索各学科中的有关知识,也就是从国际理解教育课中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到各门相关学科知识中寻求答案。

这些问题不同于单纯的学科问题,而是围绕国际理解这一主题体现出综合性、基础性、选择性。

该课程所追求的不是教给学生一些问题的答案,而是教会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养成关注人类命运、关心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公民”的素质和态度。

国际理解教育六大理念

国际理解教育六大理念

国际理解教育六大理念
国际理解教育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教育模式,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
文化和背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全球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以下
是国际理解教育的六个核心理念:
1. 历史意识:通过探索历史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
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这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出更加开放、包容和宽广的
世界观,更好地理解当今全球化社会的基本动态。

2. 多元文化意识:学生需要展开多样化的视角和跨文化交际技能来认
识和理解不同文化,并以此加深对自己的认同和国家/地区的文化认同。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应对多元化的全球社会与世界各地人民的接触。

3. 全球意识:全球意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性的问题和挑战,
并敏锐感知各种不同文化的现实情况。

学生发展全球意识可以帮助学
生了解并加入全球性的合作与沟通,以解决全球性的问题。

4. 社区参与: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和为社区问题出谋划策,学生可以更
好地感知社区问题,发现社会责任,提高社会意识,提高其全球意识。

5. 生态意识:通过动态探索和获取生态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
理解各种环境问题和挑战,如全球变化、气候变化和自然资源管理等
问题。

这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出更为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在全球范围内
推动可持续发展。

6. 语言学习:语言能力再国际理解教育中非常重要。

它不仅是掌握不同文化知识的关键,也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条件。

学生需要系统性地学习一门或多门外语,以小组讨论、主题阅读及写作的方式介入跨新文化交际活动中去,从而能够通过更好的语言技能与其他国家的同龄人进行学习、交流以及了解不同文化。

探索国际理解教育,提升综合核心素养——以浙江省杭州市南肖埠小学校为例

探索国际理解教育,提升综合核心素养——以浙江省杭州市南肖埠小学校为例

探索国际理解教育,提升综合核心素养——以浙江省杭州市南肖埠小学校为例发布时间:2022-05-24T06:31:10.82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58期作者:林霞[导读] 在全球化时代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如何着眼于国际化,主动探索国际理解教育,成为当代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主题之一。

浙江省杭州市南肖埠小学310020摘要:在全球化时代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如何着眼于国际化,主动探索国际理解教育,成为当代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主题之一。

杭州市南肖埠小学校在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课程创生、空间突围、云梯搭建“三大”路径,通过开发实施多层多类课程,营造国际教育理解特色环境,驱动教师自主发展等策略,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与文化理解。

由此,形成了在中小学实施国际教育的新样态、新思路与新局面。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创生实施路径行动策略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在二战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最初是为了促进国家间的理解、维护国际社会和平,后来被各类区域性国际组织、各民族国家所关注,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也拓展为培养全球素养的未来公民。

杭州市南肖埠小学立于时代之需,着眼于国际化城市建设趋势,主动构建“丝路春雨”特色课程,通过课程创生、空间突围、“云梯”搭建三大路径,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

一、承袭百年历史,公议“一带一路”南肖埠小学坐落于新老城区衔接点上,入可传承“精致和谐”的传统地域文化,出可拥抱“大气开放”的当代杭州胸怀。

南肖埠小学的国际象棋课程发轫于1995年,最初以双休日兴趣班的形式进行,随后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国际象棋特色兴起之后,学校将棋理之中的核心理念“走好每一步”作为校训并引申出“成就每个人”的办学宗旨,生发出培养“其乐少年”的目标,构建起更为完善的学校文化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教学建议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教学建议

强调真正的文化对话
文化对话既是国际理解的表现,也是国际理 解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它是一种文化上的 接触、了解、沟通、理解的发生过程,体现 为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作为理解异族文 化的重要条件,掌握外语是非常重要的,它 有助于推动文化间的交流。
强调基本价值观的动态建构
具体而言,在教学目标上,改变只强调知识的传授 和记忆;在教学组织上,改变只强调学生单向的、 被动的接受知识;在学习评价上,改变偏重对知识 的理解与运用。做到在课堂允许或鼓励学生提出不 同的答案,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在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促进能力的发展,也 就是说,使知识“活”起来。通过把“知识”放在 问题中,放到现实中,放到一定的情境中,使之有 效应用,指向、探索并解决一个问题。在这个动态 发展的过程中,构建基本价值观。
陶西平语——
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尤其是现 在的中国。这主要是基于当今的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国家的发展目标——建设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主流的哲学理念——和 谐等三个方面的需要。在这个基础上看国际 理解教育,它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全球化时代
课程定位
开展并推进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意义, 在于提升广大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国 际化意识,增强国际交流与交往能力, 提高国际化素养,做到对生态环境的呵 护、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地球生命的尊重, 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建设现代化 强国的需要。
“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内涵
弘扬民族精神 全球的胸怀与视野 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关系 对和平、公正、开发、环境等重大国际问题 的观点与态度
真正理解
着力推进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实施建议
温江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陈之斌

关于开展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指导意见

关于开展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指导意见

关于开展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指导意见淄教发〔2012〕14号为贯彻落实《淄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开阔中小学生国际视野,提升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意义1.开展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是民族复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不同国家、地区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竞争愈加激烈。

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对我国的发展不断提出新挑战。

现代教育应服务于民族复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战略,培养在国际交流、合作与竞争中具备战略眼光和广阔视野,熟悉国际规则,能够赢得竞争优势的人才。

开展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将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奠定重要基础。

2.开展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是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

教育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小学素质教育需要引入国际理解教育理念与内涵。

通过开展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国际视野、国际理解能力和素养,推进教育队伍现代化建设。

通过开展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使中小学生在对中国文化认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客观认识与理解,促进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开展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是推进我市教育改革开放和教育公平的创新举措。

加快我市教育的改革开放,不仅需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更要理解孕育先进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国家的文化背景,从而真正吸纳国际优质教育成果为我所用。

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平等的国际教育资源和发展平台,具有优质教育的普及性和普惠性,将会改变我市教育国际交流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促进我市教育公平。

4.开展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是我市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内容。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快速发展,要求参与者不断开阔国际视野,了解国际新形势,熟悉国际新规则,提升国际交流、合作与竞争能力。

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

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

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作者:杨丽来源:《天津教育·上》2022年第04期《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突出英语教学的人文价值,体现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在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核心素养培养上有独特的优势。

英语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语言能力是关键,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而且通过创设语言情境、挖掘文化内涵,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异域文化,学会接纳、尊重和关心文化差异,使语言知识与文化意识融合,达到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英语教师如何把握学科优势,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笔者提出几点拙见。

一、研究国际理解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策略探索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信仰和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宽容;加强相互合作,以便认识和处理全球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能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他人,将相互依赖的事实变成有意识的团结互助。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了课程对国家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进一步明确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

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语言知识积累,提高语言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国际理解。

小学是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最关键的阶段,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无论在知识、技能,还是在情感态度培养上都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及的优势。

这既是落实《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又是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

二、提升教师语言能力,为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保障国际理解教育离不开地道的语言表达,教师的教育思想和对语言知识的驾驭与贯通能力直接影响到国际理解教育的水平。

国际理解的概念

国际理解的概念

国际理解的概念国际理解的概念及相关内容概念:•国际理解是指对不同国家、文化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它是通过知识、经验和主动交流来增进对其他文化和国家的了解。

•国际理解是建立在包容性、多样性和相互合作的基础上的。

相关内容:1.文化多样性:–国际理解的概念是建立在承认不同文化的存在和价值的基础上的。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习俗。

–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的差异是国际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识交流:–国际理解需要通过学习和获取知识来扩大对其他国家和文化的了解。

–学习其他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们的文化。

–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电影、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等方式,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3.主动交流:–国际理解需要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来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

–可以参加国际会议、文化交流活动、交换学生项目等来促进跨文化的交流。

–通过与他人对话、分享经验和观点,可以互相学习和了解对方的文化和背景。

4.包容与合作:–国际理解的目标是建立包容性和共赢的国际关系。

–需要尊重和接纳其他国家的文化和观点,避免偏见和偏见的存在。

–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解决全球性的问题和挑战,促进和平与发展。

5.教育与跨文化交流:–教育是培养国际理解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加入国际内容、推广交流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往能力。

–通过旅行、留学等方式,亲身体验和观察其他国家和文化,增进国际理解。

以上是关于“国际理解的概念”及其相关内容的简要介绍。

国际理解是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相互了解和合作的重要概念,它需要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并贯穿于教育、交流和合作的各个层面。

通过多元化的知识、积极的交流和包容性的态度,我们可以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和互利的国际社会。

6.语言学习和翻译:–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沟通。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价值观、习俗和思维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37届大会上,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 平当选为新一届大会主席。
问题
古希腊文化 春秋战国
文化交流状况?
一、什么是EIU:原因、发起与国 际理解教育的内在逻辑
1.EIU产生之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 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奥匈帝国皇 太子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塞尔维亚一 个秘密组织成员,17岁的普林西普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斐迪南 夫妇毙命,普林西普被捕。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地点:主战场为欧洲,波及全世界 时间:1914年8月 参战方:同盟国、协约国 结果:协约国获胜 参战方兵力:6500万左右 伤亡情况:死亡1000万左右 受伤2000万左右 造成损失:1700亿美元
标志※雅典城邦守护神雅典娜的帕提 农神庙
雅典娜 (英文Athena 希腊 文Αθηνά),掌管智慧与 正义战争的女神。乌云和 雷电的主宰者,丰产女神, 和平劳动的庇护者,女战 神。她教会人们驯养牛马、 制造车船;她赐予世人犁 和耙、纺锤和织布机,因 此被认为是妇女劳动,尤 其是织布技术的保护者。 她有一个别名叫厄耳伽涅, 意思是女工。她又是科学 的庇护者、智慧的来源。
我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以理解、 和平、共生(LivingTogether)为价值理念, 促进人们消解冲突,致力于世界和平的国际教 育活动。 主导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价值理念:理解、和平、共生 本质:教育活动 目的:促进世界和平
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研究院将国际理 解教育的内容归纳为“在知识领域,包 括和平、人权、发展、环境、国际理解 和不同文化理解、对国际机构的了解; 在态度领域,包括自我尊重、对他人的 尊重、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对正义、 和平的责任意识、开放的心态、同情的 态度、共同体意识等;在技能领域,则 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能力、想象能力、自我主张能力、 解决矛盾的能力、参与意识、沟通交往 能力。”
APCEIU的解释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概念: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EIU) Named interchangeably as glob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eace education or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various contexts, EIU is a holistic and multi-dimensional education initiative to promote Culture of Peace. It advocates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dignity, social and economic equity,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and peaceful and just reconciliation of conflicts. Asia-Pacific Centre of Educatiding(APCEIU)
建立联合国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根据雅尔塔会议
协定,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英、美、 苏、法为首的同盟国在1945年10月24日发起成 立了联合国,中、美、苏、英、法则成为了安理 会常任理事国。1948年以来,安理会共授权进 行了60余项维和行动。另外,联合国还先后组 织制定了从不扩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等 数百个国际条约。
3.EIU内在逻辑
思想里有了和平观念就能实现世界和平?
冲突与战争的逻辑:与自然,与他人、民族、 国家
黄岩岛实际上不是一个点,而是一片方圆十来公里 的区域。其中大部分为礁,只有百十来块在涨潮时 也能露出水面的岛石。有说法称,黄岩岛最早被中 国人发现,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1279年进行“四海 测验”时在南海的测量点就是黄岩岛。上世纪90年 代,菲律宾开始频繁对黄岩岛提出主权要求,并多 次与中国渔船发生冲突。有报道称,该海域甚至发 生过菲军舰追击并撞沉中国渔船,甚至向中国渔船 开火的恶性事件。 《环球时报》记者此前采访南海渔业争端时, 一名海南渔民曾经透露,中国渔民在黄岩岛海域作 业时,如看到菲方在礁石上建人工建筑,往往会出 于爱国心自发予以清除。
B
有的研究者从教育宗旨和目的角度认为 “国际理解教育就是以各国普遍关注的 ‘人权、和平和民主’为宗旨,以促进国 际理解为目标,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措施、 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品性和能力的人,促使 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发 展。”
C
有的研究者则从奥林匹克运动的角度把国际理解 教育界定为“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多元文化主义 落实到具体的奥林匹克教育之中就是国际理解教 育,其核心点是对别国文化的理解,实质是以宽 容、尊重的态度与别国沟通和共同行动,侧重点 是自己理解他人,自己能够被他人所理解。”[ 茹秀英]还有一些地方教材编写组在教材编写时 把国际理解教育定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二 战结束后,总结历史教训而提出的教育理念及组 织开展的教育活动。
冲突的逻辑:
利益需求(客观)→观念欲望(主观)→ 行为、冲突 是消除利益需求:老子道家? 不行!
还是仅靠经济政治、规则:
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下列原则“联合国组织基于 所有会员国主权平等;各会员国应忠实履行它们依宪章规定所承担 的义务;各会员国应该以和平方法解决它们的国际争端;各会员国 不得对别国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联合国对任何国家采取防止或强 制性行动时,各国不得对该国提供协助;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 面,联合国应要求非会员国遵循上述原则;联合国除执行决议外, 不得干涉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项。
国际理解教育核心概念
北京教育学院人文学院社科系 尚九宾
shangjiubin2008@
主要内容
本讲主要是厘清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逻辑;
梳理一下目前研究现状,同时和大家讨论
一下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概念体系。
导引:国际理解教育定义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简写为EIU 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以理解、和平、共生 (LivingTogether)为价值理念,促进人 们消解冲突,致力于世界和平的国际教育 活动。
与消费方式。”
目标非内容
有的研究者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情意 行四个角度做了梳理,认为“国际理 解教育的目标可以分解为四个层次: 一是国际理解知识;二是国际理解技 能;三是国际理解态度;四是国际理 解行为。在这四个目标层次里,其中 最重要的就是使大学生形成国际理解 态度与实践国际理解行为。”
四、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概念
WTO: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该组 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 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其基本原则是通 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 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不够!
EIU逻辑:人类冲突与战争可以通过教育、观 念得到消解 国际理解教育的宗旨是建立全球的和平文化, 进而化解冲突与战争。因此,国际理解教 育的逻辑: 国际理解理念——教育——文化观念——行 为 观念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就像为了德育开 设思想品德课程。但是不开则是万万不能。 根本!同样是补充完善!
教科文组织法
本组织法之各签约国政府兹代表其人民宣告: 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 卫和平之屏障; 人类自有史以来,对彼此习俗和生活缺乏了解始终 为世界各民族间猜疑与互不信任之普遍原因,而此 种猜疑与互不信任又往往使彼此间之分歧最终爆发 为战争; 现已告结束之此次大规模恐怖战争之所以发生,既 因人类尊严、平等与相互尊重等民主原则之遭摒弃, 亦因人类与种族之不平等主义得以取而代之,借无 知与偏见而散布; 文化之广泛传播以及为争取正义、自由与和平对人 类进行之教育为维护人类尊严不可缺少之举措,亦 为一切国家关切互助之精神,必须履行之神圣义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 地点:西欧、东欧、东亚、东南亚、北非、北 美、近东、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 时间: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 参战方:同盟国,轴心国及其仆从国 参战方兵力:17亿人(占当时世界人口的 80%) 伤亡情况:6100万人以上(同盟国) 1200万人以上(轴心国) 主要指挥官:丘吉尔,斯大林,罗斯福等出现 主要科技:原子弹开始标志:结果:同盟国获 胜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 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 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 1919年4月28日,各国在巴黎和会上通过了《国际联盟盟 约》,它被列入同年6月28日通过的《凡尔赛条约》的第一 部分。 国际联盟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盟约规定 通过集体安全、裁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措施,以保障会 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并规定对违背者实行经济制裁。 国际联盟自成立时起便由英、法等少数大国所控制,并成为 大国手中的工具。面对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同盟 的形成和对外扩张,由英、法控制的国联竟以牺牲中小国家 的领土和主权为代价,推行绥靖政策,使国联陷于瘫痪。第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联名存实亡。


理念层面:理解、和平、共生 (一)通过教育消解冲突、避免战争,促进世界和平是国际理解 教育的核心。
二、EIU概念的多种理解
国内多种解释
A 有的研究者认为“国际理解教育是指世界各国在 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 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 背景的、不同种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和不同区 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 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 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 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 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 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