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亚洲季风气候特征
![亚洲季风气候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cc81ad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f.png)
亚洲季风气候特征亚洲季风气候是指在亚洲大陆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气候类型,主要受到季风风系的影响。
亚洲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是亚洲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之一。
本文将从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形成原因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季风风系: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季风风系密切相关。
季风风系是指由于大陆和海洋之间温度差异引起的周期性气流变化。
夏季,亚洲大陆上空温度升高,形成低压,海洋上空温度相对较低,形成高压,空气从海洋向大陆吹,带来潮湿的气流;冬季,情况相反,空气从大陆向海洋吹,带来干燥的气流。
2. 地形因素:亚洲大陆地势复杂,山脉、高原等地形对季风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等地形障碍了季风气流的传播,使得季风气候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3. 大洋因素:亚洲周边环绕着太平洋、印度洋等大洋,这些大洋对季风气候的形成起着调节作用。
海洋的温度变化会影响季风风系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影响季风气候的表现。
二、特征亚洲季风气候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亚洲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季节性明显。
2. 降水丰富:夏季季风带来了大量降水,使得亚洲季风气候地区夏季多雨,冬季较干燥。
3. 温度变化大:亚洲季风气候地区温度变化较大,夏季炎热高温,冬季寒冷严寒,昼夜温差大。
4. 气候分区明显:亚洲季风气候地区气候分区明显,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气候特点,如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三、影响因素亚洲季风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大陆和海洋的温度差异:大陆和海洋的温度差异是季风风系形成的基础,直接影响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发展。
2. 地形因素:地形对季风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山脉、高原等地形障碍了季风气流的传播,影响季风气候的分布和特点。
3. 大洋因素:周边大洋的温度变化会影响季风风系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影响季风气候的表现。
亚洲气候分布知识点总结
![亚洲气候分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68f9d3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3.png)
亚洲气候分布知识点总结1. 亚洲气候的总体特点亚洲地广人稀,地形多样,气候类型也很多。
总的来说,亚洲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东亚、南亚和部分中亚地区,其特点是明显的季风变化,夏季多雨,冬季干燥。
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西亚和中亚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温差大,降水少。
此外,亚洲还有高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沙漠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
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等地,由于高原地处于高海拔,气温低,日照强烈,降水少。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西南亚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潮湿。
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以及中国的新疆地区,年降水量极少,气温高,昼夜温差大。
2. 亚洲气候分布的影响因素亚洲气候分布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地形、纬度、海洋和大陆性气候等。
首先,地形是决定亚洲气候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亚洲地形多样,有高山、高原、平原、盆地等地貌。
高山地区气温低,降水量大,形成高原气候;盆地地区则由于地形封闭,气温易升高,降水少,形成干旱气候。
其次,纬度也是影响亚洲气候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纬度的增加,温度逐渐下降,降水量也会有所变化。
亚洲北部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寒冷,而亚洲南部的东南亚地区气候炎热湿润。
此外,海洋和大陆性气候也对亚洲气候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内陆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而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海洋对气候有调节作用,使得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
3. 亚洲气候的变化和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亚洲地区的气候也在发生变化。
一方面,气温不断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暴雨、干旱、台风等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发生。
另一方面,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亚洲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由于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亚洲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制定了一系列减排措施和气候适应政策,力求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亚洲的气候特征
![亚洲的气候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479cc5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f.png)
亚洲的气候特征亚洲的气候特征属于复杂多样,其中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亚洲辽阔的地域,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热量带,加上亚洲各地地形复杂、距海距离远近不同,从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
亚洲的气候特征:亚洲的气候特征的复杂性,包括多样复杂的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状况。
亚洲气候类型多样,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苔原和冰原气候、高山高寒气候等气候都有分布。
亚洲缺少两种气候类型:一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因为在北纬40°至60°的亚洲西部并不沿海,所以没有分布温带海洋性气候。
另一种是热带草原气候,因为亚洲在分布热带草原气候的纬度范围内很少有陆地分布,所以就没有热带草原气候分布。
从气候类型的角度来看,亚洲是世界七大洲中季风气候最显著的。
亚洲的气候的形成:亚洲东部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和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巨大,形成了显著的季风现象,加上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使得亚洲拥有所有三种季风气候,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其中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
亚洲气候的另一个特性是大陆性气候显著,特别是亚洲的中亚地区,包括我国的新疆等地,一方面由于距海遥远,来自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另一方面由于地形封闭,高达的山地阻挡了水汽的深入,使得亚洲中部地区形成了冬冷夏热,年降水量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大洲。
亚洲的气候特征知识点:特点地带性完整,类型多样,缺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2)季风气候典型,范围广。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3)大陆性显著,干旱范围广。
成因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侧向着海洋,西侧为欧洲陆地,南侧为印度洋,北侧为北冰洋。
大陆轮廓,面积:轮廓完整,面积庞大(4400万平方千米),使沿海与内陆间的地面状况,海陆位置的差异呈经向地带性分布,中部(土兰平原)常年受大陆性气团的控制,气候寒冷、干燥。
高中地理亚洲地形气候特点亚洲的自然环境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
![高中地理亚洲地形气候特点亚洲的自然环境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492e1dde581b6bd97e19ea99.png)
亚洲的自然环境•亚洲:亚洲(Asia)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洲。
其绝大部分土地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传统上被定义为非洲-亚欧大陆的一部分。
跨越经纬度十分广,东西时差达11小时。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基本特征是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型,气候类型复杂。
在地理上习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长期以来,亚洲一直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
目前有大约42亿人居住在亚洲,占世界人口比例超过60%。
•亚洲地形特点:1.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2.平均海拔高,居世界大洲中第二位;3.大陆中间多为高山,四周多平原(中高四低);4.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也导致河流呈放射状发展。
亚洲气候特点:1.南北跨的纬度多,热量条件相差大;2.东西跨的经度多,降水条件差异大;3.地形复杂,地形类形多样,海拔高差大。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影响的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部,北亚,中亚,西亚和东亚的一些内陆国家。
•亚洲的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以及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面积达4400万平方千米。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4.亚洲之最:(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3)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澜沧江)、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亚洲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形成原因.doc
![亚洲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形成原因.doc](https://img.taocdn.com/s3/m/5fed2b962f60ddccdb38a077.png)
亚洲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亚洲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形成原因》的内容,具体内容:亚洲位于太平洋西侧,所跨经纬度较大,气候类型丰富,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其他气候类型都在本区有所分布,下面是亚洲各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
一、热带雨林气候成因: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终...亚洲位于太平洋西侧,所跨经纬度较大,气候类型丰富,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其他气候类型都在本区有所分布,下面是亚洲各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
一、热带雨林气候成因: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多对流雨。
分布:马来半岛南部,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菲律宾群岛南部。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二、热带沙漠气候成因: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特点:高温少雨分布:阿拉伯半岛,印度河平原三、热带季风气候成因:⑴ 西南季风成因: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向右的地砖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南风。
由于经过印度洋空气湿润,带来大量降水。
⑵ 东北季风的成因:冬季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
海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相对较低,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故该地冬季盛行东北风,来自亚欧大陆较干燥,形成干季。
特点:夏半年盛行西南季风,高温多雨。
冬季盛行东北风,温和少雨。
故全年高温,但干湿季分明。
在季风条件下,多洪涝和干旱。
分布: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斯里兰卡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我国海南岛,西双版纳。
四、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成因: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
海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相对较低,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特点:夏季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冬季盛行西北风,低温少雨。
多洪涝和干旱。
分布: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包括巴颜喀拉山和冈底斯山以南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台湾岛。
亚洲的所有气候
![亚洲的所有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74bcb3f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4.png)
亚洲的所有气候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也是一片多元文化的大陆,分布着各种不同的历史和气候。
气
候是由温度和风向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决定的。
因为亚洲大陆的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在这片
大陆上有各种各样的气候。
总的来说,亚洲的气候被分为寒带气候、温带气候、热带气候
以及亚热带气候,每种都有其特点。
首先,寒带气候季节性环流,温度波动大,雨量较少,夏季温度低,冬季温度更低。
东北
和西北亚洲分布着大部分的寒带气候地区,例如俄罗斯,中国和韩国等国家。
温带气候包括温暖的冬季和凉爽的夏季,是亚洲东部和中部中普遍的气候,如中国的长江
流域、日本和印度等。
它们的夏季很热,但是冬季是寒冷的,夹杂着一些暴雪天气。
热带气候分布在亚洲的西南部分,如印度马、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
这些地区常年
炎热,高温可达40 度以上,有雨季和干季。
除夕夜期间,一些地区会出现龙卷风或暴雨。
另一种气候是亚热带气候,它分布在日本、朝鲜、韩国、中国、泰国和印度等国家或地区。
这些地区有着湿润的夏季以及温暖的冬季。
这些地区的温度很热,但风温很宜人。
总的来说,亚洲的气候非常广泛和多样,其分布也是如此复杂多样。
寒带气候、温带气候、热带气候以及亚热带气候都有分布在亚洲,每种都有它独特的特点。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31926d6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2.png)
生态环境恶化
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如 森林退化、水资源短缺等。
人类健康问题
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健康产生负 面影响,如热浪、洪水等导致的 疾病传播。
02
亚洲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Chapter
高原山地气候区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亚洲最大的高原,海拔高 、气温低,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 候。高原上的气候变化复杂,有时会 出现“一山有四季”的现象。
印度半岛
印度半岛位于南亚,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半岛北部为高原地形,气候寒冷干 燥;南部为德干高原,气候温暖湿润;西部沿海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
03
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与特点
Chapter
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地理位置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上,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北临北冰洋,西面与欧洲相连。这种特殊的地理位 置使得亚洲容易受到不同方向的气候影响。
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原因
纬度位置
洋流
亚洲位于北纬10°到北纬60°之间,涵 盖了寒温热三带,因此具有多种气候 类型。
亚洲周围环绕着太平洋、印度洋和北 冰洋,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不可忽视。
复杂的地形地貌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山脉、河流切割 、湖泊众多,这些地形地貌特征对气 候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海洋性气候的分布与汇处,如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等。这些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导致季风 气候的形成。
季风气候的分布与特点
分布
亚洲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 、东南亚等地区。
特点
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 受海洋气流影响,降水较多;冬季受 大陆气流影响,降水较少。此外,季 风气候还具有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 特点。
大陆性气候的分布与特点
亚洲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成因
![亚洲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f10c607681c758f5f71f6770.png)
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亚洲是位于地球上最大陆块一亚欧大陆的东部,与面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紧密邻接,以及高空行星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遂形成亚洲特有的季风环流系统。
亚洲的气候特点1、气候复杂多样2、大陆性气候分布广3、季风气候显著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
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
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
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
以上湿润季风区与内陆干旱区之间,以及北亚的大部分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亚洲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很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2/3,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一带,1月平均气温低达-50℃以下,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低达-71℃,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区。
夏季普遍增温,最热月平均气温除北冰洋沿岸在10℃以下外,其余地区均在10~15℃之间。
20℃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50%。
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亚洲是位于地球上最大陆块一亚欧大陆的东部,与面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紧密邻接,以及高空行星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遂形成亚洲特有的季风环流系统。
冬夏海陆热力差异,引起海陆大气活动中心(即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使季风风向发生有规律的季节转换。
亚洲濒临印度洋和太平洋,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北部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寒冷干燥的偏北风,也就是冬季风;夏季,亚洲的内陆升温快,气压低,太洋升温慢,气压高,于是湿热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也就是夏季风。
亚洲季风气候特征
![亚洲季风气候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8469d4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14.png)
亚洲季风气候特征亚洲是一个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大陆,其中季风气候是其主要气候类型之一。
季风气候是指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导致季节性风向变化,进而引起气候季节性变化的一种气候类型。
亚洲季风气候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季风风向和季节性变化亚洲季风气候的特点之一是风向的季节性变化。
在冬季,亚洲大陆上的大气高压系统会形成,从而形成了从内陆向海洋吹向的干燥的北风。
这被称为冬季季风。
而在夏季,由于太阳辐射的增加,亚洲大陆上的大气低压系统形成,从而形成了从海洋向内陆吹向的潮湿的南风。
这被称为夏季季风。
季风风向的变化导致了亚洲季风气候的季节性变化。
2. 降水分布和季节性变化亚洲季风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降水的季节性变化。
在冬季,由于冷空气的影响,亚洲大陆上的降水较少。
而在夏季,由于季风的影响,亚洲大陆上的降水量显著增加。
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夏季季风带来的降水量非常丰富,形成了独特的热带雨林气候。
3. 温度变化和季节性差异亚洲季风气候的温度变化也是其特征之一。
在冬季,由于冷空气的影响,亚洲大陆上的温度较低。
而在夏季,由于季风的影响,亚洲大陆上的温度显著升高。
尤其是在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地区,夏季的高温和湿度使得这些地区成为世界上最炎热的地区之一。
4. 影响亚洲季风气候的因素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地形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亚洲大陆的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和海洋等。
这些地形特征会影响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此外,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温变化也会对亚洲季风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太平洋海温升高,进而影响亚洲季风的强度和分布。
总结起来,亚洲季风气候的特征主要包括季风风向和季节性变化、降水分布和季节性变化、温度变化和季节性差异以及受到地形和海温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亚洲季风气候的特征对于我们理解亚洲的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亚洲季风气候也是亚洲大陆上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
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 有哪些特征
![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 有哪些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89b06c5a0116c175f0e488c.png)
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特征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那幺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什幺,又有哪些特征呢,下面高三汪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1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
原因。
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其位置有关。
从东亚来讲,处在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北部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寒冷干燥的偏北风,也就是冬季风;夏季,亚洲的内陆升温快,气压低,太洋升温慢,气压高,于是湿热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也就是夏季风。
冬季风风力强劲,影响范围较大,受其影响,东亚大部分地区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风盛行时,东亚的降水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东部沿海地区高温多雨。
概括来说,有季风控制下的气候就是季风气候,它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
因为海洋的比热容,比陆地的大,所以夏天时,陆地比海洋更热,产生热力环流(大气的基本运动方式),风就从海洋上吹过来(近地面)。
冬天陆地更冷,所以风从陆地上吹向海洋,从而就形成了季风,而吹这种风的地区形成了季风气候。
1季风气候都有什幺特点季风气候分为温带季风和热带季风。
亚洲大陆的南部和东部,是季风气候最显着的地区,由低纬向高纬,依次分布着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的南部;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中。
商务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 知识拓展:亚洲主要气候表现和形成原因
![商务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 知识拓展:亚洲主要气候表现和形成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e57d37bc59eef8c75fbfb3bb.png)
亚洲主要气候表现和形成原因冬季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亚洲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很低,形成高气压中心;相反,太平洋上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气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偏北风,即冬季风。
夏季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亚洲内陆气温升高很快,气压降低;太平洋上气温升高较慢,气压高,于是暖湿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即夏季风。
雨季:每年降水较为集中的时期称雨季。
一般雨季前后都有较为明显的干燥期。
乞拉朋齐:位于印度东北部的山区小镇。
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面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常形成大量地形雨。
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之一。
中亚的河湖与当地气候有什么关系?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也多为内流湖。
如中亚西濒世界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其中部有咸海等。
主要因为中亚深居内陆,年降水量稀少,境内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
一、亚洲季风漫谈由于海陆分布及其热力差异的影响,使盛行风随季节而变化的风,称为季风。
它会使天气发生明显的变化。
由于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且面临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热力差异非常明显。
亚洲大陆及其邻近海洋的海陆分布形势,以及高空行星风系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形成了亚洲特有的季风气候。
亚洲季风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起俄罗斯远东滨海区,经日本、朝鲜、中国105°E以东地区,至东南亚、南亚等。
根据季风所在位置可分为东亚季风、东南亚季风、南亚季风。
(一)季风的形成1.海陆热力差异是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冬季,大陆上是高压冷源,海洋上是低压热源,使得气压分布、热量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季节变化。
气压和热量的分布特点是:在北半球形成一个个高低气压系统或冷暖中心,呈带状分布,且高低气压的分界线大致都是以海岸线为界,而气压中心形成以后,又反过来影响冷热源的分布。
海陆热力差异主要表现在:海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透射率不同,海陆的热容量不同,传热方式和热量分配方式不同。
亚洲气候类型特征是什么
![亚洲气候类型特征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94cb6f06b14e852458fb57ee.png)
亚洲气候类型特征是什么1、亚洲的气候类型、地形、水文特征一、亚洲的气候类型: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其气候基本特征是大陆性气候明显,季风性气候典型,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北部沿海地区属寒带苔原气候。
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
东部靠太平洋的中纬度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向南过渡到亚热带森林气候。
亚洲地形东南亚和南亚属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赤道附近多属热带雨林气候。
中亚和西亚大部分地区属沙漠和草原气候。
西亚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西伯利亚东部的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达摄氏-71度,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
自北到南为温带、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这三种季风气候。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1、南北跨的纬度多,热量条件相差大;2、东西跨的经度多,降水条件差异大;3、地形复杂,地形类形多样,海拔高差大。
亚洲的岛屿主要集中在东南海面。
约有几万个大小岛屿,总面积为320万平方公里,其中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大岛有6个(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几内亚岛、苏拉威西岛、爪哇岛和本州岛)。
亚洲是世界上大江大河汇集最多的大陆,长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条之多,其中4000公里以上的有5条(长江、黄河、湄公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和黑龙江)。
河流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二、亚洲的地形: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大陆海岸线长69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大洲。
多半岛和岛屿。
半岛总面积约1000多万平方千米,是半岛面积最大的大洲,阿拉伯半岛为世界最大的半岛。
岛屿总面积约27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北美洲居世界第二位。
加里曼丹岛为世界第三大岛。
亚洲东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则濒临印度洋,西面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面隔亚丁湾、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面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九种亚洲气候
![九种亚洲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3ffd7a69561252d380eb6e1d.png)
1、热带雨林气候:又称“赤道多雨气候” 赤道南北两侧常年高温、潮湿和多雨的气候类型。
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
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C之间,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非洲的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亚洲的印度半岛西南沿海、孟加拉湾沿岸、马来半岛南部、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伊里安岛,大洋洲的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澳大利亚的东北部部分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
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
亚洲各气候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亚洲各气候的特点及形成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79aad6fb04a1b0717fd5dd49.png)
亚洲各气候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1、热带雨林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原因:全年高温,处于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上升气流,暖温气流在赤道附近聚集形成降雨。
2、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原因:与巨大的海陆热力差距和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
3、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
特点:全年炎热干燥。
原因:在副高带或信风带控制下,干旱少雨常年。
西南季风难以到达那里。
所以,形成了南亚热带沙漠气候。
4、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因为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形成亚热带气候,又由于地处沿海一带,夏季受海风影响,吹东南风,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影响,吹西北风,这二者轮流控制,季节性交替,形成了季风。
5、温带季风气候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冷夏热,雨热同期。
原因: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蒙古西伯利亚地区)西北季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南季风,高温多雨。
6、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点: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大陆性强。
原因: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
因为受大陆气团的控制,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
7、高原山地气候
特点: ①大气压力按指数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②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③降水量和降水日数随山地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④风速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大;④气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
原因:。
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特征
![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11e262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7.png)
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特征亚洲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气候。
其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季风系统的影响都对亚洲的气候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本文旨在归纳和总结亚洲气候的特征。
1. 高温与低温气候区亚洲是一个广袤的大陆,从北纬50°的寒冷西伯利亚到赤道附近的炎热与湿润的热带地区,涵盖了广泛的纬度范围。
因此,亚洲可分为高温与低温气候区。
在亚洲的高纬度地区,如西伯利亚和蒙古,冬季非常寒冷,夏季凉爽。
这是由于高纬度地区与极地冷空气的接触,使得该地区的气温明显低于其他地区。
相反,亚洲的热带地区,如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年平均气温高达 25-30°C,且湿度高,常年有大量降水。
2. 季风与降水分布亚洲的气候也受到季风系统的影响。
季风是由于亚洲大陆和周围海洋之间的温度差异造成的。
一年四季,季风风向和强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不同地区的降水量。
东亚地区的季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夏季,西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从海洋吹向东亚,为该地区带来大量的降水。
相反,冬季季风的方向发生改变,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吹向大陆,导致该地区几乎没有降水。
3. 高原与山脉的影响亚洲还拥有一些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和广阔的高原,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这些地形特征对亚洲气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高山地区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这就是为什么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峰终年积雪覆盖的原因。
此外,这些山脉还会阻挡季风带来的湿空气流入内陆地区,造成背风面的干旱。
4. 沙尘与干旱区亚洲还有一些干旱地区和沙尘暴频发地区,如蒙古和中亚。
这些地区主要位于内陆,远离海洋的影响。
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降水量稀少,蒸发大。
这使得该地区土地干燥,植被稀少。
沙尘暴则是由于强风将干燥的土壤扬起形成的,对当地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5. 长江和恒河等重要河流的影响亚洲还拥有一些重要的河流系统,如长江、恒河和黄河。
这些河流影响着亚洲地区的降水格局和区域气候。
以中国长江为例,长江流域常年降水丰富,使得该地区气候湿润,并支持着该地区的农业生产。
亚洲气候特征是什么
![亚洲气候特征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98f0d9b8561252d380eb6eee.png)
亚洲气候特征是什么1、亚洲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亚洲的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
与亚洲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有关2、亚洲气候的三大特点是什么亚洲气候的特点是: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故答案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3、亚洲的气候特点是什么?亚洲的气候特点是:(1)季风气候显著;(2)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3)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亚洲东部和南部(南亚和东南亚)有大面积分布的季风气候,从南向北依次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的内陆地区(包括我国西北地区、蒙古国、中亚地区和西亚部分地区)距离海洋遥远,加之地形阻挡,来自海洋上的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洲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外,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都有分布。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与亚洲面积广大、跨纬度广、地形复杂、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有关。
4、亚洲气候特点是什么?亚洲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气候典型,气候带俱全和气候类型复杂等突出特征。
大陆性气候强烈,亚洲是世界大陆性气候最强烈的大洲。
主要表现在冬季寒冷、夏季暖热,春温高于秋温,气温年较差大。
冬季1月平均气温有2/3地区在0℃以下,大陆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奥依米亚康为北半球的寒极,1月均温在-45~-50℃,绝对最低气温-71℃。
夏季7月均温多在20℃以上,西南亚干荒漠区均温在35℃以上,绝对最高气温达55℃。
年较差很大,寒极地区达60℃以上,绝对年较差高达101℃。
此外,广大地域降水量年内季节分配不均也是大陆性强烈的反映。
季风气候典型,亚洲季风气候以范围广、类型多、强度大而著称。
季风气候的范围,北起俄罗斯远东南部,经日本群岛、朝鲜半岛及中国东部地区,直至东南亚和南亚。
季风气候类型包括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每一类型又可分出大陆性和海洋性两种季风气候。
亚洲季风气候特征
![亚洲季风气候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1dff6b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9.png)
亚洲季风气候特征亚洲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及其周边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特殊的气候特征。
本文将全面探讨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特征、影响及其生态和人文环境等方面。
1. 季风的形成原因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地理位置、气流运动和地形特征有着密切关系。
主要因素包括:1.1 地理位置亚洲是世界上最大且最大的大陆,其中央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差异大,导致气温和降水量存在显著差异。
这种地理位置使得亚洲的季风系统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有着不同的表现。
1.2 温差变化夏季,印度洋与大陆之间的温差显著,海洋表面温度比陆地高,形成低气压区域,从而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湿润空气。
冷空气则在冬季流向南方,形成稳定的高气压。
温度导致了气压和气流的变化,使得湿润的海洋空气与干燥的陆地空气交替循环。
1.3 地形因素喜马拉雅山脉以及青藏高原等高地对季风的影响尤为显著,山脉使得由印度洋吹来的湿润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在迎风坡降水量增加,而背风坡则形成干旱地区,从而影响整个区域的降水分布。
2. 季风气候特征亚洲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其中两个季节的表现最为突出,即夏季和冬季。
它们在降水、温度以及其他气象要素上都表现出明显差异。
2.1 夏季湿润夏季是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一般来说,从6月到9月,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会受到强烈的季风影响,这段时间的大部分降水也源于此。
降水:夏季降水量非常丰富,有些地区甚至可达到每年3000毫米以上。
这些降水对于农业尤其重要,因为它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温度:夏天带来的不仅是雨水,还有较高的温度。
尤其是在印度和其他南亚国家,日间高温可以达到40摄氏度以上,而夜间虽有一定缓解,但依然保持较高水平。
2.2 冬季干燥与夏季湿润相对的是冬季干燥,可以说是亚洲季风气候最为鲜明的特征之一。
在12月至次年2月,这一时期大部分地区将处于干燥状态。
降水:西北信风主导了这个时期,相对湿度大幅下降,降水量显著少于夏季,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严重干旱现象。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_亚洲主要气候表现和形成原因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_亚洲主要气候表现和形成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83be3f3c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1.png)
亚洲主要气候表现和形成原因冬季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亚洲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很低,形成高气压中心;相反,太平洋上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气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偏北风,即冬季风。
夏季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亚洲内陆气温升高很快,气压降低;太平洋上气温升高较慢,气压高,于是暖湿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即夏季风。
雨季:每年降水较为集中的时期称雨季。
一般雨季前后都有较为明显的干燥期。
乞拉朋齐:位于印度东北部的山区小镇。
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面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常形成大量地形雨。
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之一。
中亚的河湖与当地气候有什么关系?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也多为内流湖。
如中亚西濒世界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其中部有咸海等。
主要因为中亚深居内陆,年降水量稀少,境内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
一、亚洲季风漫谈由于海陆分布及其热力差异的影响,使盛行风随季节而变化的风,称为季风。
它会使天气发生明显的变化。
由于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且面临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热力差异非常明显。
亚洲大陆及其邻近海洋的海陆分布形势,以及高空行星风系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形成了亚洲特有的季风气候。
亚洲季风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起俄罗斯远东滨海区,经日本、朝鲜、中国105°E以东地区,至东南亚、南亚等。
根据季风所在位置可分为东亚季风、东南亚季风、南亚季风。
(一)季风的形成1.海陆热力差异是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冬季,大陆上是高压冷源,海洋上是低压热源,使得气压分布、热量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季节变化。
气压和热量的分布特点是:在北半球形成一个个高低气压系统或冷暖中心,呈带状分布,且高低气压的分界线大致都是以海岸线为界,而气压中心形成以后,又反过来影响冷热源的分布。
海陆热力差异主要表现在:海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透射率不同,海陆的热容量不同,传热方式和热量分配方式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亚洲气候特点和原因?2 .特点:(1)地带性完整,类型多样(10种)。
缺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3. (2)季风气候典型,范围广。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4. (3)大陆性显著,干旱范围广。
5. 成因:(1)地理位置:6. A.纬度位置:1o17 / N~77o43/ N7. B.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侧向着海洋,西侧为欧洲陆地,南侧为印度洋,北侧为北冰洋。
8. (2 )大陆轮廓,面积:9. 轮廓完整,面积庞大(4400万平方千米),使沿海与内陆间的地面状况,海陆位置的差异呈经向地带性分布,中部(土兰平原)常年受大陆性气团的控制,气候寒冷、干燥。
10 . (3)地形:II. A.帕米尔一青藏高原为中心,山脉向三面延伸(山脉起屏障作用)12 .西亚:东西向山地,阻挡南部气流深入内陆。
13 .东亚:南北走向,阻挡东部气流深入内陆。
14 . B.青藏高原一一使西风带分支(南、北)在青藏高原东侧汇合,汇合点以西为“死水区”,死水区以东风力强。
15 . (4)洋流:16 .黑潮暖流(大陆东部海洋)、亲潮寒流(在日本群岛北部)、印度洋上季风漂流(给中南半岛带来丰沛的雨量)。
17 . (5)大气环流:18 .影响亚洲的气压活动中心:19 .冬季:蒙古高压(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20 .夏季: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
21.影响亚洲的气团有:Pc (极地大陆性气团)、Pm (极地海洋气团)、Tc (热带大陆性气团)、Tm(热带海洋气团)、Ac (冰洋大陆性气团)、Am (冰洋海洋气团)、E (赤道气团)。
22 . 非洲气候特点和原因?23 .特点:(1)气温高,有热带大陆之称;24 . (2)有广大面积的干旱少雨区;25. ( 3)气候类型南北对称。
26. 成因:27. (1)地理位置:28. A. 纬度位置:37021 / N~34o51 / S29. B.海陆位置:西侧一一大西洋,北侧一一地中海,东侧一一大部分地区为印度洋,南侧一一隔海与南极洲相望,东北部与亚洲相连。
30. ( 2)地形:大陆内部为高原台地,起伏平缓,对气流不起阻碍作用,地形没有破坏气候的纬度变化,所以气候类呈南北对称分布。
31. (3)洋流:索马里洋流,实为寒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为离岸流,呈寒流性质。
32. (4)大气环流:受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33. 欧洲气候特点和原因?34. 特点:(1 )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35. (2)海洋性显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36. 成因:(1)地理位置:37. A.纬度位置:36oN ~71oN,包括亚热带、温带、亚寒带。
38. B.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面临大西洋,使其与行星风带相配合,使其可面迎西风环流。
39. (2)大陆面积和轮廓:1000万平方千米。
1/3是岛屿半岛。
40. A.面积不大,各地距海洋不远;41 . B.南宽北窄,温带区域较大,寒带狭小;42. C.海岸线曲折,大陆较破碎,有较多海湾深入大陆。
43. ( 3)地形:以平原为主,高原、山地分布少。
向西开口的槽状地形(东一一乌拉尔山,北一一斯堪的纳维亚山,南一一阿尔卑斯山系),有利于西风进入内陆,使其深受海洋性气流影响。
44. (4)洋流:北大西洋暖流45. ( 5)大气环流:46. 三个气压系统:47. A.亚速尔高压(处在热带海洋上) B、冰岛低压C、蒙古高压48. 北美洲气候特点和原因?49. 特点:(1 )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
气温:冬寒夏热,年较差大。
降水:量较适中,集中于夏季。
50. (2)类型多样,但不典型(共有11种)。
缺热带雨林气候。
51. (3)气候类型分布的结构性独特(中部气候类型按经向变化,西部沿海按纬度变化)。
52. 成因:(1)地理位置:53. A.纬度位置:7oN~72oN北回归线经过其南部,北极圈经过其北部,赤道不经过北美洲,无热带雨林气候。
54. B.海陆位置:处在三大洋之间,西为太平洋,东为大西洋,北为北冰洋。
55. (2)大陆面积和轮廓:万平方千米。
56. 北宽南窄(尤其在30oN以南更加窄,收缩为地峡带)57. (3)地形:58. A.西为科迪勒拉山系,使北美气候形成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不同气压系统。
59. 太平洋沿岸:北为夏威夷高压,南为阿留申低压60. 大西洋沿岸:北为冰岛低压,南为亚速尔高压61. B.中部平原:南北纵向,利于南北气团的流动,使气候多变性明显。
锋面上的气旋活动频繁,尤其在冬季,天气变化非常大,使美国灾害天气多。
62. 美国中西部,因地形平坦,北部寒冷气流向南侵,与南部的暖湿流相汇,易形成龙卷风。
63. (4)洋流:64. A.太平洋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40° N以南),阿拉斯加暖流65. (40° N 以北)66. B.大西洋沿岸:墨西哥湾暖流(35° N以南),拉布拉多寒流67. (40° N 以北)68. C.西格陵兰暖流(向北流),东格陵兰寒流(向南流)69. (5)大气环流:70. 副高受地形分割国东西两部分,分为太平洋沿岸和大西洋沿岸两个活动中心系统。
71. A.太平洋沿岸:气候带按纬向地带性变化分布,风带的南北移动,使风向有冬、夏季的变化。
72. B.落基山以东:活动中心:冰岛低压(冬季强,夏季弱,位置偏南)73. 亚速尔高压(冬季弱,夏季强,位置偏北)74. 落基山东侧冬季易受焚风影响。
75. C.西印度群岛和中美地峡:受地形影响较大,常年盛行东北风。
76. 5.南美洲气候特点和原因?77. 特点:(1 )温暖湿润的大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78. (2)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79. (3)气候类型结构具有独特性(东西分异明显,与北美相似)80. 成因:(1)位置:81 . A. 纬度位置:56° S~12° No82. B.海陆位置:西为太平洋,东为大西洋,北为加勒比海,西北与中美地峡相连。
83. (2)大陆轮廓:84. A.北宽南窄,在40 S以南收缩为半岛,热带区域所占经重较大,大部分在10 N~30 S范围内。
85. B.海岸线平直(比非洲曲折),沿海缺少海湾,半岛很少,深入大陆的海湾只有西北部的马拉开波湾。
86. (3)地形:87. A.安第斯山脉分布在南美西部贯穿南北,阻挡东西气流(包括东北、东南信风),起到屏障的作用。
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有明显差异。
88. B.咼原和平原分布在东部,地势低,使气流可直入大陆。
89. (4)大气环流:90. A.大陆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半永久性的副热带咼压中心。
91. B.北部: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
92. C.南部常年受西风环流影响。
93. (5)洋流:东为巴西暖流,西为秘鲁寒流。
94. 澳大利亚气候特点和原因?95. 特点:(1)气候的分布呈开口向西的半环形分布。
96. (2)干旱面积大97. (3)降水量呈半环状分布98. (4)普遍暖热99. 成因:100. (1 )纬度位置和大陆轮廓:101. A.大陆轮廓:南北窄,东西宽。
102 . B.海陆位置:西为印度洋,东为太平洋。
103. (2)地形:山地在东部沿海,中、西部缺少高大山地,使其不受大地形的屏障作用影响,气候带呈纬向分布。
东部的在分水岭对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有屏障作用,使气流不能向西深入内陆,同时使山地的东坡降水较多。
104 . ( 3)洋流:东部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部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减温减湿。
105 . (4)大气环流:106 . A.高穿过大陆中部,使气压带控制大陆的范围增大,因副高下沉气流控制,使澳大利亚气候干燥炎热。
107 . B.东南信风来自南太平洋,气流暖湿。
108 .南极洲气候特点和原因?109. 特点:严寒的冰原气候,风速很大,全年均温<0oG110. 成因:纬度高,地势高。
111. 为什么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表现?112 .原因: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显著所致。
113 .表现:东亚: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雨热同期;南亚:夏季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有明显的干湿季。
114 .为什么亚洲有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其他洲没有?115 .仅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的原因:南亚地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北季风,夏季时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季风,风从印度洋吹往南亚地区,带来降水。
而其他大洲的该纬度地区,均处于信风带的上风向地区,海陆面积较小,故不能形成热带季风。
116 .仅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的原因:亚洲处于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能延伸到较高纬度,而其它大洲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较小。
故只有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
117 .世界各地的季风气候风向如何变化?118 .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
南半球的季风气候:夏季吹偏北风,冬季吹偏南风。
119 .塔尔沙漠的成因?120 .塔尔沙漠的形成与夏季风有关:121 . (1)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
122 . (2)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
123 .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一直延伸到海边的原因?124 .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以及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
西侧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东侧为红海,但因水体较小,因此气候较干燥,降水稀少。
125 .撒哈拉沙漠的成因?126 . (1)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
127 . (2)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压,气压在此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岸气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
128. (3 )红海为狭窄水体,东北为阿拉伯沙漠区,东北信风吹来干燥气流,处于副热带海区,高温高盐,大气稳定。
14. 纳米布沙漠的成因?15.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南信风的影响,空气干燥;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
15•阿塔卡马沙漠的成因和向北延伸到赤道的原因?16•因寒流经过沿岸,使近地面成为冷源,因此在近海面出现了大气逆温现象,导致大气不能够不断地上升,形成热带沿海多雾性荒漠区。
17•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18•本区域身居内陆,既受不到大陆东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的影响,又无法受到大陆西岸三圈环流中西风的影响,故降水稀少,形成了温带内陆荒漠区。
17•纳米布沙漠没有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1 )受南非高原地形的阻挡,干热气流不可以影响到东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