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教案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 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理 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第1课时教案)

第二节:东南亚(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位置、范围、主要国家,掌握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二、能力目标1、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航线图,试分析总结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2、学会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归纳某一气候类型的特点,通过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德育目标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1、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到近些年来人们出国旅游的热点路线之一“新马泰”旅游。

同学们知道“新马泰”是哪些国家吗?这些国家在亚洲的哪个区域?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东南亚旅游一趟,去了解一下该地区。

[讲授新课]一、地理位置课件展示:图7.19“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和图7.20“东南亚的地形”。

1、找出东南亚大致的纬度范围?纬度位置:10°S~23.5°N,决定了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

2、指图让学生描述东南亚的海陆位置:印度洋、太平洋、亚洲、大洋洲、中国、印度,分别位于东南亚的什么方位?海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置。

——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

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

3、课件出示图7.21“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看图后请同学简单描述马六甲海峡的位置?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连接了哪些地区?思考日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与东亚、东南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东南亚1

东南亚1
比较内容
东亚
东南亚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
热带季风
主要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向及其源地
冬季
偏北、西北风;亚洲大陆的内部;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夏季
偏南、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气温
,最低月气温在0°C以上
寒冷,最低月气温在0°C以下





以上几讲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了世界的自然、人文特征,以下几讲我们来具体了解世界的各个区域和主要国家。我们复习东南亚。
一、东南亚的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范围
中南半岛:有6个国家,沿海国——缅、泰、柬、越、马,老挝是惟一内陆国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群岛(我国习惯称南洋群岛)6个国家和地区,印尼在东南亚面积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首都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城市,东帝汶2002年5月独立
印尼、菲律宾、文莱、新加坡、东帝汶、马来西亚
(2)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在马亚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本区的咽喉,载重通过能力25万吨
(3)地形
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上游河段切割作用显著,下游河段泥沙沉积,形成平原,湄公河平原本区最大平原。
提问:中南半岛与我国西南地区山水相连,有哪些河流是相连的,流经哪些国家和城市,这些河流上、中、下游的河谷特征是如何形成的?
马来群岛: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
(4)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马亚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为对流雨

七年级地理下册7_2东南亚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11

七年级地理下册7_2东南亚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11

《东南亚》导学案(第1课时)教师寄语:认真做事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把事做好。

【学习目标】一、了解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二、对照把握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点;明白得气候对本地农业生产的阻碍。

学习重点:了解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学习难点:对照把握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点;明白得气候对本地农业生产的阻碍。

教学进程:【自主完成】(一)位置、范围认真阅读讲义,自主完成以下内容:一、在上图中填注:赤道、北回归线、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马六甲海峡、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二、东南亚位于亚洲,包括和两大部份。

3、东南亚处在洲与洲、洋和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是沟通两大洋的便利海上通道。

(二)地形、河流一、对照“东南亚地形图”,找出中南半岛上的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大河,在图顶用红笔描出,判定它们的流向和注入海洋。

2、归纳总结:中南半岛的地形是北南,地形呈山河、散布的特点。

3、马来群岛是地形,多,山岭、平原。

有“火山国”之称的国家是。

(三)气候与农业1、东南亚要紧位于在30°N至10°S之间,因此大部份地域属于带。

由于降水的不同,在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别离形成了和两种气候类型。

二、在中南半岛上11月——次年5月盛行风、降水偏少,为旱季;6月——10月盛行风、降水很多,为雨季。

农作物一样在季播种、季收成。

在马来群岛上,终年温雨,农作物能够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成。

3、别离用箭头“↙”和“↗”在上图中画出中南半岛盛行的两种风向。

【师生互动】1、运用以前学过的板块理论知识,分析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缘故。

2、比较中南半岛马来群岛地形特征气候类型及特征河流特征【构建知识网络】位置:位于亚洲东南部,洲与洲、与之间的“十字路口”咽喉要道地形特点:、。

东南亚中南半岛气候与农业: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农作物在季播种,季收成河流特点:流程,上游,下游多。

7.1东南亚(1)

7.1东南亚(1)
教学难点
“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
教学法指导
讨论、交流、互动
教具准备
地图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教师一段东南亚的旅游片。看完后教师提问:谁知道这条旅游路线所到的国家?这几个国家在哪个地区?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南亚。
一、自主学习阶段:先看课本后独立完成黑板上板书的自学提纲里的问题(题目如下)
先行考察队:阅读教材P.34图2-1
1海陆位置:东、西、西南分别与哪个洲相临?
2纬度位置:大致在N至S之间
3东南亚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两部分?
地形考察:阅读教材P.34图2-1
1中南半岛北部和南部地形各什么?
2马来群岛地势特征是什么?
河流考察:通过阅读教材P.34图2-1,分析河流分布情况
找出下列中南半岛主要河流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东南亚教案第一课时
主备人
蔡丽
执教者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授课时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地处亚洲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3)了解东南亚的山河分布特点。
教学
要点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山河分布特点
交通考察:根据本区地理特点,大家旅游选用什么交通工具呢?
飞机:理由汽车:理由
轮船:理由火车:理由
东南亚中心有一条重要的马六甲海峡。介于半岛和岛之间。马六甲海峡沟通洋和洋,并连接哪两个洲?
二、在科代表的带领下,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讨论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和新发现的疑难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5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5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东南亚》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东南亚》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资源、人口、国家、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旨在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南亚作为一个具体的地理区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东南亚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资源、人口、国家、宗教、文化等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东南亚地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资源、人口、国家、宗教、文化等基本情况。

2.难点:东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特点及其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提高学生对地理空间的认识。

2.图片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东南亚的风景、人文、民俗等特色,增强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直观感受。

3.视频教学法:通过视频介绍东南亚的气候、资源、国家等情况,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东南亚。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东南亚国家,分析其宗教、文化特点及其对地区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5.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南亚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相关案例分析资料。

3.准备课堂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观察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激发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好奇心。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XJ)第七章 了解地区 第1节《东南亚》第2课时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XJ)第七章 了解地区 第1节《东南亚》第2课时

湘教版地理七下第七单元第2节《东南亚》第2课时教案1. 富饶的物产有哪些?出示图片,提问:你见过这些吗?2. 请说一说,东南亚富饶的物产有哪些类型?出示东南亚物产图:提示学生:阅读图例。

【追问】(1)哪些国家的热带经济生产量较大?拓展材料:橡胶树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

1876年,西方殖民者把橡胶树引种到东南亚,营建了许多橡胶种植园。

由于东南亚的气候、土壤条件十分适宣橡胶树的生长,更重要的是有大量麻价的劳动力,加上集中种植和科华管理,使东南亚橡校产量很快超过了南美洲。

目前,东南亚的橡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4,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都是橡胶生产大国。

(2)请找出东南亚主要的稻米生产国。

(3)找出中南半岛水稻的主要产区,说出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类型。

议一议东南亚地区种植水稻具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温馨提示] 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是需要大量的水分。

此外,平坦的地形也有利于水稻种植和农田管理。

出示资料图:补充:人文条件——劳动力:东南亚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经验:种植历史悠久。

1.东南亚的国家有哪些?出示东南亚国家分布图:(1)读图,找出东南亚有哪些国家?他们的首都是哪些城市?补充—群岛国家: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新加坡;文莱——斯里巴加湾市;菲律宾——马尼拉;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东帝汶——帝力(2)找出东南亚哪些国家是内陆国?哪个国家是面积最大的?哪些国家是与我国相邻的?2.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什么?它流经哪些国家?注入哪个海洋?补充:湄公河是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有”亚洲多瑙河”之称。

3. 填写下列各国首都以及流经那里的河流名称。

4. 观察中南半岛城市分布的特点,并举例说出河流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总人数达2 000万以上。

出示图片:提问:你知道东南亚的华人、华侨来自我国哪些省份呢?补充:他们之中许多人是“下南洋”谋生而定居于此。

东南亚教案初中

东南亚教案初中

东南亚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国家。

2. 掌握东南亚的地形、气候和农业特点。

3. 了解东南亚人口分布特征,以及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作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 东南亚的地形。

3. 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教学难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我们国家与哪个国家接壤?2. 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3. 展示地图: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国家。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

纬度位置大约在10S—25N之间。

2. 讲解东南亚的地形: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与我国山水相连。

南部是狭长的马来半岛。

马来群岛有大小岛屿两万多个,我们习惯上叫它南洋群岛。

3. 讲解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航道。

四、课堂活动1.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国家和地理位置。

2.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3. 让学生了解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作出的贡献。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课堂活动,使学生了解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特点以及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作出的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使他们在探究东南亚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等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初中东南亚教案第一课时

初中东南亚教案第一课时

初中东南亚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联系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地理位置。

2. 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特点。

3. 掌握东南亚的地形和主要城市。

4. 了解东南亚的风景和旅游资源。

教学重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 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特点。

3. 东南亚的地形和主要城市。

教学难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杨紫琼的照片,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她的家乡在哪里?2. 引导学生回答出杨紫琼的家乡是马来西亚。

3.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马来西亚所在的地方,即东南亚。

二、自主学习1. 请学生翻到教材第11页,阅读“东南亚的位置”部分。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指出它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

2. 讲解东南亚的气候特点,指出它地处热带,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

3. 讲解东南亚的农业特点,指出它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4. 讲解东南亚的地形特点,分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5. 讲解东南亚的主要城市,如曼谷、吉隆坡、雅加达等。

四、课堂互动1.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东南亚的问题,如东南亚的国家数量、主要农产品等。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绘制一张东南亚地图,标注出主要国家和城市。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东南亚旅游的短文,介绍东南亚的风景和旅游资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互动和课后作业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农业特点、地形和主要城市。

通过课堂讲解和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节__东南亚1

第二节__东南亚1

中南半岛 菲 律 宾 群 岛 马 来 群 岛
赤道(0°)
马 来 半 岛
10°S
读图,总结热带 雨林气候的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全年各月 降水量都在200mm以上,月平均气温25摄氏度左右, 从以上数据可以总结热带雨林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 雨。
读图,总结热带季 风气候的特点。
热带季风气候:以曼谷为例,曼谷5—10月月降水量 在150mm以上,而11—4月则在100mm以下,分雨季和旱 季,月平均气温25摄氏度左右,从以上数据可以总结热带 季风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夏季5—10月,降 水季节分配不均。
东南亚
亚洲 太平洋
印度洋
大洋洲
课程标准
1.东南亚的国家和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 地理位置——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 2.东南亚的地形、气候和农业。 3.东南亚人口与城市分布的特征。 4.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中 国
一: 东南亚的范围
两大部分。
1.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鱼尾狮雕像端立在新加坡河口。它高8米,狮子口 不分昼夜地向大海喷水,仿佛在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这 个国家的历史。
越南的下龙湾
下龙湾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八大自然奇观
之一也是世界49大自然遗产之一。 下龙湾是越南北方广 宁省的一个海湾,位于北部湾的西部,离河内165千米。 传说古代有一群白龙从远方飞来,被这里的绮丽风光所吸 引,从天上下来留在海湾里。白龙翻腾激浪,化作千姿百
太平 ①________________ 洋; 苏门答腊 ③________________ 岛;
安达曼 ②________________ 海; 中南 ④________________ 半岛;

各具特色的地区 第1课 东南亚

各具特色的地区   第1课 东南亚

【课题】七下第七单元各具特色的地区第1课东南亚(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的地势及地形特点。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并说出其东方“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特点(重点)。

2.运用地图说明马六甲海峡处于咽喉要道(重点)。

3.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范围及其主要国家和首都(重点)。

4.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南亚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势及地形特点(难点)。

5.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难点)【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观察法、归纳、总结法。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理助学。

缅甸仰光大金塔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柬埔寨吴哥窟1、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看照片的感受。

2、这三幅照片体现东南亚“佛光塔影、的区域特色。

(学生回答)笔连起来,观察连线的形状。

东南亚是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字母国家首都字母国家首都AGB泰国HC万象I帝力D越南JE金边K文莱同学们,我们山东青岛需要从波斯湾沿岸运石油,假如你是船长,你能找出这批石油运输的最短航线吗,说说需要经过哪个海峡,同学们发现没有,经过东南亚的船只,几乎都要通过一个地方,那是什么地方呢?大家请注意一下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及通过的主要航线学生讨论回答:日本每年从非洲和中东地区进口的90%的石油、大量原料和出口商品都由此输送,因此马六甲海峡又被视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学生读图后回答问题并填表:中南半岛地形、河流与城市分布河流国家河内红河越南金边湄公河柬埔寨万象湄公河老挝曼谷昭披耶河泰国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当堂达标】1.东南亚惟一的内陆国是( )A.泰国B.老挝C.印度尼西亚D.缅甸2.东南亚与中国陆界相邻国家的首都分别是( )A.仰光、曼谷、万象B.河内、金边、曼谷C.河内、万象、仰光D.万象、金边、河内3.关于马六甲海峡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马来半岛和爪哇岛之间B.是欧洲、非洲东行到东南亚、东亚,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C.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D.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4.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 )久伊洛瓦底江B.红河C。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东南亚1》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东南亚1》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3、说出东南亚主要气候类型,及它们的特点、成
因。
【小组讨论】:东南亚各地理要素之间都存在哪些
联系?
教学过程
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
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过渡:在黑板画出马六甲海峡的大致轮廓,让学生
读图说出它的构成,引入重要的交通枢纽——马六甲海
峡的学习。
读图(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两道思维
择与设计
2、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
力。
3、通过利用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分析地
形特征、位置特点、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
观察、分析能力。
学生活动一:(预计用时 20 分钟)
教师:检查预习反馈,给出问题,学生回答。
1、说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城
市。
2、说出马六甲海峡和克拉地峡位置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东南亚 1》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东南亚 1》

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教材分析
1、学习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学习难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读“东南亚”图,能说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
2、读“东南亚地形”图,能识记马六甲海峡的位生的地理思维 和全球大局意识。
最后,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后,展示一组关于东南亚 的风景名胜放松一下。
本节课是区域地理的第三节课,所以还是特别注重 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引,通过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 对比分析,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从这 个环节看是成功的,学生充分的理解了各个地理要素之 课例研究综 间是存在着各种联系的,并且进行了充分的展示。思维 述 提升环节的两个问题视野比较大,虽然同学们也都能基 本解决,有的甚至和当前的政府决策一致,也具有了一 定的思维能力,但以后还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达 到更好。

7.2东南亚(1) 精品教案(七年级人教版下册)

7.2东南亚(1) 精品教案(七年级人教版下册)
1.教法:利用图片、视频资料、诗歌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课堂设置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帮助其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把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之中,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益处!
生对地理的相关基础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对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还很缺乏;另外,一些学生还没有养成图文结合的习惯,比如能记住地名,但不能在地图上标注,本节课要注意强调这方面的训练。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6.承接过渡: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有5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7.学生朗读:阅读材料“外籍华人与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区别(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祖先在解放前由中国的广东、福建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的历史。
(1)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萨尔温江在我国境内称为怒江。
(2)这些河流之间的黄颜色表示山脉和高原。
(3)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的特点是:南北纵列,山河相间。请同学回顾复述老一辈革命家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诗略)。
4.提出问题:继续读图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思考:



展示多媒体课件,通过读图、质疑、小组讨论学习、开展竞赛活动等方式,来学习东南亚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地理初中东南亚教案模板

地理初中东南亚教案模板

地理初中东南亚教案模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2. 掌握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邻国。

3. 理解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4. 了解东南亚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2. 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邻国。

3. 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4. 东南亚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2. 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邻国。

教学准备:1. 教材《东南亚》相关内容。

2. 世界地图、东南亚地形图、东南亚政区图。

3. 东南亚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东南亚所在位置,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东南亚位于哪个方位吗?它包括哪些国家?”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东南亚》。

环节二:新课教学1. 地理位置教师出示东南亚地形图、政区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哪个部分?(2)东南亚包括哪些国家?(3)东南亚与哪些大洋和洲际相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2. 主要国家及其邻国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邻国,并回答以下问题:(1)东南亚的主要国家有哪些?(2)这些国家与中国相邻的是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环节三: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东南亚在我国地理位置、气候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环节一: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你们能回忆一下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本节课内容。

环节二:新课教学1. 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并回答以下问题:(1)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特点是什么?(2)这些气候特点对农业有哪些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东南亚1

东南亚1

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设计人:吴凤华审稿人:张琳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东南亚地区农业生产与热带气候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活动,能够从地图中找出东南亚地区的有关信息,达到了解课本知识的目的。

德育目标1.通过读图获取信息,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认识一个地区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地理道理。

教学重点1.东南亚位置的重要性。

2.热带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教学难点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指导自学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日本的有关地理知识,我们看看世界地图,在中国和日本的南部,还有亚洲的一大片区域,这是什么区域?(学生答:东南亚。

)对,这片广大的区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东南亚地区。

二、定向导学(多媒体展示)1.读图7.9,说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它包括哪两大部分?2.读图7.20和图7.21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太平洋、印度洋、大洋洲、中国、印度,说出它们位于东南亚的方位。

(2)找出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

3.读图7.21,说说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4.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5.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6读图7.24,说出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三、互动展示环节说明:按目前班级组列坐序不变,先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依据导学案自学,五分钟后由老师引导,让学生与前后左右的同学相互探讨自己的答案,取长补短。

最后由学生自主展示和老师抽检两种形式以检查同学们的自学效果,在每答完一题后由其它同学对该答案进行评议。

学生展示提纲如下:1.读图7.9,说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它包括哪两大部分?答: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它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2.读图7.20和图7.21完成下列要求。

东南亚1

东南亚1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3—2014年度上学期初一地理导学案六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编制人:冷沅瑾复核人:使用时间:2013.3.29 编号:7【学习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2、能够说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3、能够说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能够了解人类衣、食、住、行与野生动植物的关系。

【思维导航】1、通过读图及文字观察分析东南亚的位置、范围2、通过读图总结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3、通过阅读分析材料来归纳东南亚的气候特征。

4、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人类衣、食、住、行与野生动植物的关系。

【畅游世界】任选亚洲的一个国家,介绍一下风土人情。

【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1、东南亚位于(),包括()和()大部分。

2、东南亚地处()与()、()与()之间的“”。

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3、马六甲海峡位于()和()之间。

是()与()与()、()各港口的必经之地。

4、马六甲海峡是连接()与()的重要海上通道。

热带生产与农业生产5、东南亚大部分位于(),主要是()和()。

这两种气候都具有()和()的特征。

6、东南亚人喜爱吃()。

东南亚气候(),(),(),这种自然和人文决定了()成为了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

7、东南亚是世界上()、()、()和()最大产地。

【合作学习尝试探究】为了我们以后去东南亚旅行做好准备,决定组建考察队,咱们考察队分成6个队。

每个小队的任务不同,分到任务的小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利用搜集的资料认真做好考察!填好表格。

【巩固知识尝试练习】请同学们根据大家本节课总结的知识点,完成下列问题。

一、选择题1东南亚是由哪两个岛组成的()A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岛 B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C马来群岛和中南半岛 D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2、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咽喉要道,它是下面哪一个著名的海峡()A直布罗陀海峡 B台湾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英吉利海峡4、2013年元旦,山东一个经贸团赴东南亚采购货物,下列产品最有可能出现在订货单中的是()A棕榈油 B稻米、苹果 C牛奶、小麦 D黄麻、梨子二、填图题【课后反思】温馨提示:(不要吝惜你的墨水,把这节课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7.2东南亚第1课时(分层作业本)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地理同步教学设计(粤人版)

7.2东南亚第1课时(分层作业本)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地理同步教学设计(粤人版)
4. 实践能力:通过查阅资料和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探究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人地关系:通过学习东南亚的物产资源和旅游胜地,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 重点:
-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 鼓励学生参加与东南亚相关的竞赛、研讨会等活动,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内容逻辑关系
①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 知识点: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 板书设计:亚洲东南部地图,标注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② 气候特点
- 知识点:东南亚主要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湿热是其主要气候特点。
- 解析:此题考查对东南亚旅游胜地的了解,通过案例分析形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5. 综合题:
- 请结合地图,说明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 答案: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是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 解析:此题考查对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性的理解,通过结合地图形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 答案:东南亚的物产资源丰富,包括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以及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 解析:此题考查对东南亚物产资源的了解,通过简述形式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4. 案例分析题:
- 以泰国为例,分析东南亚的旅游胜地特点。
- 答案:泰国的旅游胜地特点包括美丽的海滩、丰富的水上活动、古老的寺庙和独特的文化等。
7.2 东南亚 第1课时(分层作业本)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地理同步教学设计(粤人版)

7.2东南亚(第1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7.2东南亚(第1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蒙阴四中教师教案
课题
东南亚1
课型
新授课
编号
06
主备人
(首次备课时间)
3.6
二次备课时间
3.7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教学难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教材分析与
教法设想
用图片导入新课,多展示东南亚风土人情的资料,引起学生兴趣。
教学准备
1、东南亚地图;
2、自制CAI课件
教学环节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备注


情境Biblioteka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
(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提问]:它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
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板书]: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总结]: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纬度位置大约在10ºS—25ºN之间。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就是指这里。
[板书]: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而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则可以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通道。

初中地理东南亚气候教案

初中地理东南亚气候教案

初中地理东南亚气候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掌握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3. 能够分析东南亚气候对农业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2. 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3. 东南亚气候对农业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2. 东南亚气候对农业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地图;2. 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亚洲的地理位置,强调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2. 提问:你们知道东南亚有哪些国家吗?二、讲解东南亚地理位置(10分钟)1. 在地图上指出东南亚的位置,解释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2. 引导学生观察东南亚与中国的地理位置关系,包括陆上相邻的国家和濒临南海的国家。

三、讲解东南亚气候特点(10分钟)1. 介绍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2. 解释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原因,如赤道穿过东南亚中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等;3. 举例说明不同气候类型在东南亚的分布情况,如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等。

四、分析东南亚气候对农业和经济的影响(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如热带雨林气候有利于热带作物的生长,热带季风气候有利于水稻的生长等;2. 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气候对经济的影响,如热带雨林气候有利于热带水果的种植,热带季风气候有利于水稻的种植等;3. 举例说明东南亚一些国家如何利用气候优势发展经济,如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等。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提问:你们认为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业和经济有哪些影响?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分析,使学生了解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掌握了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并能够分析东南亚气候对农业和经济的影响。

11课时_第7章第1节东南亚(共40课时)

11课时_第7章第1节东南亚(共40课时)

三、课堂练习: 得: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大体在: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失: B.秦岭——淮河一线 C.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改: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2.下列各线与秦岭——淮河线大体一致的是: ①1 月 0℃等温线;②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③400 毫米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准备
主备教案(通案) 一、东南亚的居民 1. 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在我们了解了东南亚位置、 气候、 地形特点后, 请同学们综合分析、 评价一下东南亚自然环境。 教师小结:东南亚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历史上农业发展得最早,养 育了大量人口,因此成为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期,我国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居民“下南洋”谋生,并定居下 来,这种自然环境对其经济和居民都有影响,下面我们就共同研究东 南亚居民及经济状况。 (小结后板书:一、东南亚的居民) 2.展示《世界人口、人种分布图》。 提问:人口的分布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东南亚人口主要分布在哪 里?结合东南亚自然环境特点分析人口分布原因。 (学生归纳,教师修改、补充后板书: 东南亚人口分布不均: 大河沿岸平原 交通便利, 农业发达, 自然条件 优越因此 河口三角洲 各大岛沿海平原 为人口稠密区 热带雨林地区 广大山区 过于湿热, 因此为人口 稀少区
主备教案(通案) 3.展示“东南亚主要物产分布图”。 提问: ①东南亚突出的矿产资源有哪几种?其中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的 是什么? ②锡矿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国家?其中产量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③石油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国家? (小结后板书: 3.矿产: 锡------马来西亚 石油----印尼、马来西亚、文莱) 4.提问:东南亚出口的物产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初级产品) 5.讨论:东南亚经济发展特点及形成原因?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处 于怎样的地位?东南亚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亚教案1
初一地理李源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明确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认识“十字路口”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形特征,认识国家、河流、城市的分布与地形河流的关系。

3.欣赏东南亚的风情。

二、教学重点:“十字路口”位置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分析城市分布与地形河流的关系。

四、教学具器材:电脑,教材,课件,视频。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一些图片,著名的旅游景点,让同学们猜一猜对应的地理区域——东南亚。

我们这节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我们先来学习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二)讲授新课:
学习一个地方还是先了解它的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包括三个方面:1.半球位置;2纬度位置;3.海陆位置。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1)从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东南亚的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纬度位置:东南亚位于23.5°N---10°S之间,主要位于热带地区;海陆位置:亚洲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部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南亚处于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是世界航海和航空的重要枢纽。

(2)说道“十字路口”我们都知道是比较繁忙的地区,交通位置比较重要。

亚洲、非洲、欧洲以及大洋洲之间的交通运输必经过东南亚,其中必经过一个海峡就是马六甲海峡,他也是“十字路口”的咽喉。

位置十分重要。

2.东南亚的范围
(1)从地图中我们可知东南亚由两部分组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其中中南半岛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

(3)东南亚政区
泰国(曼谷);缅甸(内比都);菲律宾(马尼拉);越南(河内);老挝(万象);马来西亚(吉隆坡);柬埔寨(金边);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3.东南亚地形和河流
我们从两部分来学习东南亚的地形和河流:
(1)中南半岛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多自北向南流(受地形影响,北部高南部低)。

主要的河流: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河、湄南河、湄公河、红河。

思考:读教材中的图片为什么主要的城市分布在沿海地区?
因为沿海地区地形平坦,且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和便利的交通;古代
时,河流还为城市提供防卫功能。

(2)马来群岛地形:平原少,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其中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国”。

(3)为什么东南亚火山地震较多?
东南亚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接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三)课堂小结
(四)练习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