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历史,带你了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关口
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的“天下十大名关”,都在设在哪些地方
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的“天下十大名关”,都在设在哪些地方文:计白当黑在东汉许慎的《说文》中,认为“关,以木横持门户也。
”而关的引申词义,是指地势险要和交通要道上的防御设施。
人们为了守卫一方平安,在九州大地建了很多的关,其中著名的“十大名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剑门关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剑门山。
因其扼守入蜀咽喉,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西汉张载在《剑阁铭》赞道:“惟蜀之门,作固作镇。
是曰剑阁,壁立千仞。
穷地之险,极路之峻。
” 唐朝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描述“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蜀道文化。
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意欲伐蜀,假称给蜀王送五只金牛和五名美女。
蜀王闻之大喜,组织人力劈剑门,修栈道,称为“金牛道”。
公元前316年,秦国司马错经此道,吞蜀国。
三国时期,诸葛亮出金牛伐魏,途经剑门山,见群峰险峻,山势陡峭,于是命人在峪谷隘口砌石为关,派兵据守。
公元263年,蜀国姜维指挥三万蜀军退守剑门关,挡住了十万魏军的进攻。
娘子关娘子关又称“苇泽关”,位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东北,因唐朝平阳公主派兵驻守于此而得名。
娘子关地处绵山山麓,依山傍水,高据险要,控制着“太行八陉”的第五陉——井陉,石太铁路和晋冀公路均从此经过,是联结晋冀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有“三晋门户”和“天下第九关”的称号。
唐朝大历年间,承天军在此戍守。
明朝在此设立“承天镇”,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修娘子关,由守备负责守关。
清朝,由“固关营”驻守。
1937年10月,日军沿正太铁路(现石太铁路)向西侵入,意图叩关入晋。
数万中国军队在娘子关与日军激战,阻敌西进,最终力战不敌,娘子关门户大开,不久,太原失陷。
居庸关在太行山脉军都山坐落着一座著名关城“居庸关”。
它东靠燕山,西依太行,据守着“太行八陉”第八陉“军都陉”,是进入北京的西北门户。
关城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关名为“南口”,北关称之“居庸关”。
历史十大名关介绍
历史十大名关介绍
历史十大名关包括:山海关、武胜关、友谊关、嘉峪关、雁门关、紫荆关、楚雄关、卢沟桥、剑门关以及潼关。
-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东大街1号,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 武胜关,位于河南信阳市与湖北广水市的交界处,其中武胜关是其中一大关口。
- 友谊关是我国十大名关之一。
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
-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
-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 紫荆关曾是历代兵家战略要地。
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 楚雄关在甘肃和青海交界处,为古“丝绸之路”的通道。
- 卢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
-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河东街64号附近。
该地不仅地势险
要,而且风景优美。
- 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提到潼关,就不得不提潼关八景。
这些名关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战略地点,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
中国古代重要关塞一览
中国古代重要关塞一览BY:Lin鉴于关塞之凌乱,故稍加整理(大而概之、不全)。
内容:十大名关+内三关+关中四关+拾零(标红字体为关塞的位置)一、十大名关(排名不分先后)+内三关1.剑门关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位于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大剑山、小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是我国最著名的天然关隘,享有“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蜀之门户”之美誉。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在此修筑栈道30里,设关守卫,称“剑阁”。
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赞誉更让剑门关名扬海内。
2.武胜关位于鸡公山风景区内的豫鄂两省交界处,为我国历史九大名关之一,春秋时期称直辕、澧山,秦统一中国后改为武阳关,南宋时期易名武胜关。
河南鸡公山地处中国九大名关之一的武胜关关口,被人们称为“青分豫楚、襟扼三江”的一块儿宝地。
千百年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中国古代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重要隘口。
中国十大关之一,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区南35公里,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
南锁鄂州,北屏中原,扼控南北交通咽喉。
武胜关古称大隧隘道(一说直辕隘道)。
南朝齐称武阳关。
唐称礼山关,后复称武阳关。
清始称武胜关。
与东之九里关,西之平靖关,合称义阳(今信阳)三关。
武胜关地处险□,附近山峦交错,群峰环结,关城以山为障,凿山成隘,古以“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形容其险。
历来为南北抗衡之地,行师必由之道。
南北朝时期,梁、魏为取得关隘要道的控制权,曾在三关相持,反复争夺数十年。
南宋开庆元年(1259),忽必烈率军渡淮河,攻大胜关,宋军凭关据守,攻不得克,后因戍兵弃关南逃,方越关南下直取武昌(今湖北鄂州),逼南宋求和,结“鄂州之盟”。
今有京广铁路经此。
3.友谊关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
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尤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
友谊关位于广西凭祥市西南端,322国道终端穿过友谊关拱城门,与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国家一类口岸,距凭祥市区18公里。
中国十大著名关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雄关要塞守卫中华
中国十大著名关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雄关要塞守卫中华中国地区的地形西高东低,地势东倾,多山区而少平原。
根据地势形态,古时中国地区可以分为长江以南、中华平原、江汉平原、四川盆地、关中地区、内蒙古草原、东北地区和西凉荒漠。
图片:中国地形示意图而先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占据了中华平原、关中平原、江汉平原、四川盆地,河套地区、燕幽地带。
而周边荒凉地带则被其他民族占据,例如匈奴、突厥等生活在内蒙古高原及以北,女真等生活在东北地区。
因为汉族占据了最肥沃的土地,于是汉族形成了农耕社会,形成稳定的定居生活方式。
而周边少数民族由于土地贫瘠,只能逐水草而居,形成游牧民族。
图片:古代西晋与少数民族范围示意图游牧社会非常不稳定,资源匮乏,文化发展限制因素多。
相反农耕文明可以自给自足,因为社会稳定,使得文明进化速度更快。
但是稳定的农耕文明攻击性弱,战斗力差。
而不稳定的游牧文明侵略性强,战斗力强悍。
如此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便形成了天然的对立。
图片:游牧民族烧杀抢掠农耕社会易于形成人口集中的大城市。
而大城市也必然集中更多的生活物资和生产工具等资源。
而这正是游牧民族所缺乏的。
当两个民族相互对立时,游牧民族无法换取生产生活必需品。
故而攻打城池抢掠资源便成了游牧民族的一种常见行为。
图片:明朝时期地图但是中原的政权不可能放任被城池损毁,资源被抢。
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便成为中原王朝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纵观整个中华五千年历史,几乎有一大半都是在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例如秦朝与匈奴的战争,盛唐与突厥的战争,宋朝抵御辽金,明朝抵抗满清。
图片:蒙古南侵而抵御游牧民族进攻最为有效的防御便是据险防守。
如此,险要的关隘便逐渐形成。
汉族政权在国度选择上都非常注重防御安全。
重要城市决不允许无险可守。
因此古代中国的大城市附近都有险要之地,也都有重要的关隘。
例如守卫长安的函谷关,守卫北京的山海关,守卫太原的雁门关。
图片:明末山海关之战示意图除此之外,由于中华核心地区分为中原平原、关中平原、江汉平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以南几个模块。
中国古代30个著名关隘
中国古代30个著名关隘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拥有过很多著名的关隘,还在这些关隘中留下了一幕幕多彩的、波澜壮阔的篇章。
下面咱们就系统的把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关”逐一的梳理出来,看看都有哪些:1、函谷关。
因其位于历史上中原地区与关中平原的交通要道上,发生过很多有名的战争和故事,所以此关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关隘,战国和秦代时的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市西,东有崤关,西有潼关,有路如槽,深险如函,故名函谷。
《战国策・秦策》称:“秦西有崤函之固,车不得方轨,骑不能并行。
”汉武帝时将秦关移到新安县东北,是为汉代函谷关。
2、潼关。
和函谷关一样,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关隘,战国秦汉以来一直为兵家必争之地。
潼关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潼关县,因近潼水而得名,古代名为桃林塞,为关中的东大门。
潼关在历史上的影响比函谷关深远,其重要性在于延续时间长,历经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至民国都得到不断整修。
而历史上发生在潼关的战争更是难以计数。
三门峡水库修成后,潼关城砖被拆除,仅剩土垣。
3、大散关,位于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为历史上控扼秦蜀交通陈仓故道上的咽喉之地。
早在蜀汉时期,大散关多次为蜀军占据,宋代宋金之间也不断在大散关附近征战。
今川陕公路、宝成铁路由此经过,关下立“古大散关”碑。
宋代陆游有“楼船夜雪瓜洲,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流传至今。
4、武关,位于陕西丹凤县东20公里商山谷中,与潼关、萧关、大散关合称秦之四塞。
早在战国时武关就是从东南出人关中的重要险口,历史上从战国经汉唐明清都有在此关附近征战的记载,刘邦、黄巢、李自成都在此留下了足迹。
5、玉门关,汉武帝所置通往西域的重要关联署,因从西域输人和阗玉石由此道经过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东南离教煌80公里。
现玉门关古城堡已被沙漠环绕。
在汉玉门关东20公里,有大方盘城,为汉晋时期的军需仓库。
唐代玉门关东迁今瓜州县双塔堡,但遗迹已经难以辨认。
玉门关为汉唐西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险,汉代为都尉治地,军事征战和商旅往返不断,历史上留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愿将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等名句。
中国十三大著名关隘
中国十三大名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行走在历史上有名的雄关险隘,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狼烟滚滚、旌旗猎猎、号角声声、马蹄阵阵的壮观场面------十三大名关之一:居庸关居庸关是位于北京昌平县北,距北京市区约50公里的一座关隘,关城建筑在一条长达15公里的深谷中,为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是古代北京西北的屏障,长城沿途的险要关口,旧称军都关。
关隘两旁高山屹立,翠嶂重迭,山峦间花木葱茏,犹如碧波翠浪,因有“居庸迭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
这里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在居庸关的中心位置,有一座建于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的全用汉白玉砌成的“云台”,雕刻异常精美。
现存“云台”高9.5米,东西长26.84米,南北长17.57米。
台顶四周设有石护栏和用以排除积水的龙头。
台座中间,南北向开一券门,其券洞为半五角形折角拱券,中可通马车。
券洞及券面雕有卷吐花、迦楼罗(金翅鸟)、大龙神等造像,洞内两壁刻四大天王造像和《陀罗尼经咒》、《造塔功德记》。
而这部经文和表记则是以梵、藏、汉、西夏、维吾尔、八思巴六种文字题刻。
券顶正面雕以曼陀罗纹五撰,两侧斜面雕造形生动的尘佛10尊,而佛与佛之间则饰以小佛像,以实其间,其数量有千尊之多。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的山海关区,与首都北京相距300余公里,又称之为“榆关”或“渝关”,为我国明代万里长城东部的重要关隘。
万里长城沿燕山山脉蜿蜒绵亘而下,绕经角山,与大海相接,气势磅礴,自古以来即成为险要关隘,因城楼题额“天下第一关”而又名“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筑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
山海关城位于山、海之间约8公里的夹道之间,由七座城堡、十大关隘和万里长城上众多的敌台、墩台组建而成,将山、海、关融成一体。
关城为四方形,设四门:东门镇远,西门迎思,南门望洋,北门威远。
门上均筑城楼,城楼雄踞关上,巍然矗立,环城一条宽17米,深8米的护城河,城的中心位置筑有钟鼓楼。
十大名关记忆口诀
十大名关记忆口诀一、引言名关是指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关隘。
这些关隘不仅是历史上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的重要一环。
由于这些关隘的存在,历史上的许多战争和政治事件都与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学习和掌握这些名关的历史和地理位置,不仅是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途径,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地理知识、历史素养和文化水平。
为了便于大家记忆这些名关,以下列出了“十大名关记忆口诀”。
二、十大名关记忆口诀1. 山海关:东北之门,长城第一关。
2. 峡口:岷山陕地,南北通衢。
3. 潼关:秦岭天险,武关门户。
4. 函谷关:商周名关,险阻非常。
5. 襄阳:使南北通途,水陆交通。
6. 江陵关:峡江重要口,三国鼎盛。
7. 彝陵关:汉武西南,蜀汉交通。
8. 江州:长江第一,三国争夺。
9. 瓠关:陇右要塞,西北重地。
10. 襄平口:辽东要道,烽火连天。
三、每个名关的介绍1. 山海关:山海关位于辽宁省北部,东跨渤海、西濒长城,是长城的第一关。
这里是明朝时期边防重镇,也是抗击外敌的重要军事据点。
2. 峡口:峡口是岷山陕地南北通衢的重要关口,位于陕西紫阳县和宁强县之间,与洛阳相连。
历史上,峡口是盘踞在岷山南麓的民族英雄张骞出使西域之路的必经之地。
3. 潼关:潼关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黄河南岸,秦岭北麓。
潼关古城是武关的门户,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古城遗址。
4. 函谷关:函谷关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关口,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阳区境内。
这里是商周时期的名关,在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5. 襄阳:襄阳位于湖北省中游地区,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襄阳是南北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商贾之所。
6. 江陵关:江陵关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西北部,紧邻长江。
江陵关是古代三国时期南征北战的重要战略关口。
7. 彝陵关:彝陵关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境内,是一道峡谷,是中国古代交通要道之一。
这里是历史上川陕交通要道的必经之地。
8. 江州:江州是指四川省江津市,位于长江上游盆地中。
十大历史名关都在哪里
十大历史名关都在哪里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岛东北15公里处,因地处山海之间而復心名。
山海关是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冲,是万里长城起点的第一道雄关,相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
武胜关,位于河南省与湖北省交界的大别山脉的鸡公山下,它与平靖关、九里关合称“义阳三关”,是历代兵家必争要地,有“关中之关”的美誉。
友谊关,位于广西凭祥市西南18公里处,原名镇南关,附近山势险峻,关处山谷深处,为西南边防重镇。
嘉峪关,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的西端的重要关隘,它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古称其为“天下雄关”。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县城西北的雁门山腰,历朝历代都是拱卫京都、屏护中原的兵家重地。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紫荆岭上,是内长城的重要隘口之一。
因位于居庸关和倒马关之间,明代时合称它们为“内三关”,是由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区的要口。
娘子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与河北省的交界处,是出入山西省的咽喉之地。
唐朝初年,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曾率兵镇守于此地,因而待名“娘子关”。
居庸关,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始建于秦朝,是长城险要关口之一,活庸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毛主席亲笔题词的“不到长城非好汉”便坐落于此。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北30公里处。
山处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
平型关,是内长城的一个关口,在雁门关之东,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解放前属繁峙县管辖,解放后划为灵丘的一部分,成为了灵丘同繁峙的分界线,并把岭北原属繁峙县的东跑池等几个村也划归灵丘县的平型岭。
中国古代重要关隘一览
独松关:在今浙江省安吉县南独松岭上,为南宋时所筑。此关东西为高山,狭谷串通南北,是古代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通往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咽喉要地。1275年,元军即从此关攻破临安,灭亡南宋王朝。
仙霞关:古代关隘名。在浙江省江山县保安乡南。878年,黄巢起义军转战浙东时所辟就。此关位于佩霞岭上,山高谷深,层峦叠嶂。为古代衢(今浙江省衢县)、建(今福建省建瓯县)两州间之咽喉。明朝末年,朱聿键在福州称帝,企图依托仙霞之险与清廷相抗衡,后因清兵破关而失败。
居庸关 :古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取“徒居庸徒”之意而得名。三国时称西关。北齐时改为纳款关。唐代设有居庸、蓟门、军都等关。辽以后都称此关为居庸关。此关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所争夺。841年,幽州(今北京)发生兵乱,雄武军节度使张仲武因扼住居庸,断乱军粮草,使乱军陷于困境,得以收复幽州。
西固城 位于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今城垣残存,断续相接,呈正方形。城内为西固区商业文化中心。
骆驼城 位于甘肃省高台县。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汉代城堡之一。
乌鞘岭 汉明长城双线 位于甘肃省天祝县。乌鞘岭为祁连山系有名的大山之一。
汉长城位于明长城东部,始筑于汉元狩三年(前120),为夯土板筑,因长期自然风化基本被毁,沿线烽燧墩绝大部分成为馒头状。
虎牢关古代关名。又称武牢关、成皋关、古崤关、汜水关。在今河南省荥阳县汜不镇。因传闻周穆王曾将进献的猛虎圈养于此而名虎牢。此关,地处东西咽喉,由岭夹峙,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时因其地险而设关。以后每逢战乱,多争此关。唐初李世民与窦建德也曾在此一决雌雄。
义阳三关:在今河南省信阳市南。南北朝时对义阳郡南三关的总称。这三关指:武胜关(在今河南省罗山县南)、平靖关(在今河南省信阳县和湖北省应山县交界处)、黄岘关(在今河南省信阳县南)。三关历来为南北交通要道,地势险要,是古代南北抗衡的军事关隘。唐朝中叶,淮西割据势力因据三关诸险而屡次作乱。宋朝南渡后,也因三关势力单薄,致使寿春、合肥等地多遭袭击。
中国十大名关
中国十大名关
1、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
2、潼关,西进长安东去洛阳的必经之路,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港口镇。
3、嘉峪关,长城西端的重要关隘,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甘肃省嘉峪关市峪泉镇。
4、居庸关,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
5、友谊关,原名镇南关,是通往越南的口岸,广西崇左市凭祥市。
6、雁门关,被誉为“中华第一关”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山西省忻州市代县。
7、紫荆关,内长城的重要隘口之一,与居庸关和倒马关合称它们为“内三关”,,河北省保定市易县。
8、剑门关,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镇。
9、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曾率兵镇守于此地,因而得名“娘子关”。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镇。
10、武胜关,是湖北省与河南信阳的交界处,是古义阳三关之一,古代大别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重要隘口。
中国古代重要关隘一览
中国古代重要关隘一览居庸关:古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名。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内。
取“徒居庸徒”之意而得名。
三国时称西关。
北齐时改为纳款关。
唐代设有居庸、蓟门、军都等关。
辽以后都称此关为居庸关。
此关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所争夺。
841年,幽州(今北京)发生兵乱,雄武军节度使张仲武因扼住居庸,断乱军粮草,使乱军陷于困境,得以收复幽州。
玉门关:古代关隘名。
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
此关北依天山余脉,南接阿尔金山,为中国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
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后所置。
前108年,汉将赵破奴破车师国,前104年,李广利两伐大宛国均由此关出师。
嘉峪关:古代关名。
在今甘肃省嘉峪关市西。
此关南屏祁连山,西北靠嘉峪山,两山夹峙,北大河横贯其间,为古代肃州(今甘肃省洒泉市)西北门户和河西走廊西端之咽喉。
明正德年间,即倚此关抵御吐鲁番东侵。
仙人关:古代关隘名。
在今甘肃省徽县东南。
此关西临喜陵江,南接略阳北界,北有虞关紧接铁山栈道,是关中、天水进入汉中的要地,也是由陕入川的重要咽喉。
1134年,宋将吴玠军在此据险坚守,大败金兵,使金军南下的企图破灭。
阳关:古代关名。
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因居玉门关之南而得名,与玉门关同为西汉通往西域的交通门户。
宋代以后,随着中西陆路交通的逐渐减少,关址渐废。
天井关:古代关名。
又称太行关。
在今山西省晋城县南部太行山顶。
因关南有三所深不可测井泉而得名。
这里适当太行南北要冲,形势险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战国时,秦与韩、魏相争上党,多交战于此。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冯异得过此关,连拔上党两城。
雁门关:古代关名。
又称西陉关。
在今山西省代县城西北雁门山腰。
与附近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
因“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蜚雁出于其间”而得名。
关附近峰峦叠嶂,峭壑阴森,异常险要,为历代镇守重地。
现关城为明洪武七年所建,为当时的军事重镇。
唐会昌二年(842年),回纥侵犯唐朝,唐河东节度使刘沔进屯雁门,尔后向大同出击,打退了回纥兵。
中国名关
中国名关1.居庸关:居庸关在北京市昌平县境内,为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是古代北京西北的屏障,旧称军都关。
关隘两旁高山屹立,翠嶂重迭,山峦问花木葱茏,犹如碧波翠浪,因有“居庸迭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
这里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2.山海关: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的山海关区,为我国明代万里长城东部的重要关隘。
它建于明洪武十四(公元1381年)年,因城楼题额“天下第一关”而又名“天下第一关”。
城楼雄踞关上,巍然矗立,自古为交通要冲。
3.娘子关:娘子关在山西省平定县东部,初建于唐朝初年,现存关城为明代中期所筑。
关口有关门两座,关内为居民区,它当山西、河北两省要冲,地势险要。
4.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径关,在山西省代县城西北20公里处的雁门山腰,与宁武关和偏关合称三关。
现存关城为明初所建,是长城要口之一,古人称为“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祟第一关”。
5.平型关:平型关位于山西省繁峙县东北边境,是长城要口之一,现存关城为明代中期所筑。
古道穿城而过,向来为晋北交通要道,历史上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就发生在这里。
6.宁武关:宁武关在山西省宁武县,为内长城重要关隘。
关城筑于明代中期,是诸山汇集之要塞,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今关城已记。
7.紫荆关: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40公里的紫荆岭上,是内长城的重要关隘。
关城依山面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8.武胜关:武胜关在河南省信阳地区南部,古称直辕,与平靖关、九里关合称“义阳(信阳古名)三关”,为大别山隘口之一。
今存部分古代建筑。
友谊关:友谊关又称为大南关、界首关、睦南关,位于广西省凭祥市西南,始建于明代初期,后有增建,为中国通往越南的交通要口之一。
10.嘉峪关: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隅、嘉峪山东南麓,为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
关城始建于明代初期,有“天下第一雄关”之誉。
现关城内外遗存部分多为清代所建。
嘉峪关依山而筑,居高凭险,自古为东西交通要冲。
72道关口讲解
72道关口讲解中国古代著名关口及重要关口说明,希望有所帮助。
一、七十二关口嘉峪关、山海关、居庸关、玉门关、井陉关、娘子关、雁门关、偏头关、平型关、古北口、喜峰口、榆林塞、黄崖关、瓦桥关、虎山长城、鸦鹘关、牛庄城、分水关、宁远城、阳关。
平定堡城、清阳关、新安关、镇远关、锦州城、马水口、倒马关、九门口、老龙头、董家口、刘家口、马兰关、新开口、插箭岭关、金山岭、独石口、张家口、马市口、羊房堡关、水口关。
紫荆关、宣化城、三屯营、三道关、大毛山关、义院口、界岭口、重峪口、徐流口、冷口关、白洋峪关。
青山关、铁门关、潘家口、龙井关、洪山口、上关、常峪口、狼窝沟口、新河口、白石口关、浮图峪关、乌龙沟关、飞狐口、寡妇楼、司马台、慕田峪关、沿河城、将军关、白马关、鹿皮关。
河防口、莲花池关、黄花城关、撞道口关、九孔楼、四海冶口、居延塞故城、鸡鹿塞、高阙塞、大同城、杀虎口、威鲁堡口、金锁关、黄泽关、黄榆关、北楼口、宁武关、利民堡口、得胜口。
镇宏堡口、平远堡、新平堡口、保平堡口、桦门堡、瓦窑口堡、镇宁堡口、镇口堡、守口堡口、镇边堡。
镇川堡、宏赐堡口、镇羌堡口、拒墙堡口、拒门堡口、助马堡口、破鲁堡口、保安堡口、宁鲁堡口、破虎堡口、残虎堡口、马堡口、云石堡口、少家堡口、大河堡口、败虎堡口、迎恩堡口。
阻虎堡口、将军会堡、丫角山、老营堡、红门口、老牛湾堡、阳方口、白草关口、广武城、北楼口、狼牙口、龙泉关、固关、鹤度岭口、马岭关、支锅岭口、峻极关、吴旗秦长城。
二、中国古代20个重要的关隘1、居庸关——居庸关又名军都关,在北京市昌平县境内,为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是古代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
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为古代兵家的必争之地。
2、山海关——山海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的山海关区,是明代万里长城东部的重要关隘。
3、娘子关——娘子关又叫苇泽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部,是山西、河北两省的要冲,地势险要。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关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关“关”是古代在交通险要或边境出入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我国最著名的有十大名关都有哪些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推荐一些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关简介,希望大家有用哦。
中国历史上的名关之1、山海关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山海关区,又称之为“榆关”或“渝关”,为我国明代万里长城东部的重要关隘。
因城楼题额“天下第一关”而又名“天下第一关”。
离山海关城南4公里处,是今天万里长城遗址之首,因龙头在此深入大海,所以得名“老龙头”。
中国历史上的名关之2、居庸关居庸关是位于北京昌平县北,为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是古代北京西北的屏障,长城沿途的险要关口,旧称军都关。
关隘两旁高山屹立,翠嶂重迭,山峦间花木葱茏,犹如碧波翠浪,因有“居庸迭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
这里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在居庸关的中心位置,有一座建于元至正五年的全用汉白玉砌成的“云台”,雕刻异常精美。
两侧斜面雕造形生动的尘佛10尊,而佛与佛之间则饰以小佛像,以实其间,其数量有千尊之多。
造像表情生动,雕工精美,实为元代雕刻中的稀有之物。
中国历史上的名关之3、娘子关娘子关,位于平定县城,雄踞于晋冀两省的交界处,为三晋东面的门户和交通的咽喉,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所重视,素有天险之称,是大行山上一个著名的关隘。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率娘子军在这里驻防,因而取名娘子关。
娘子关瀑布旁,有“暴突泉”,还有许多小“暴突泉”陪衬,一泉泉如煮沸的开水,突突喷吐上冒,浪花飞溅,日夜不息,给娘子关风光增色不少。
中国历史上的名关之4、雁门关巍巍恒山,沿代县北境逶迤绵延。
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
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
著名的雁门古塞就建筑在峻拔的雁门山脊。
雁门山,古称勾注山。
又名西径关,在山西省代县城西北20公里处的雁门山腰,与宁武关和偏关合称三关。
现存关城为明初所建,是长城要口之一,古人称为“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祟第一关”。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几个重要关塞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几个重要关塞关中四关是东潼关,西大散关,南武关,北萧关。
居其四关之中的地域统称关中。
关中四大关塞——东潼关、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重要关塞,见证了过往血雨腥风、金戈铁马的岁月。
最著名的当属潼关了!潼关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迩。
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马超刺槐、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风陵晓渡、谯楼晚照、秦岭云屏等潼关八景,引人入胜。
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官方要隘,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南障秦岭,北阻黄河,东连函谷,西拱华山,形势险要,为长安的东大门。
《山海关志》载:“畿内之险,唯潼关与山海为首。
”潼关建关后,最初以黄河由北向南冲击关山而取名“冲关”,后因关西有潼水更名为“潼关”。
据介绍,古潼关城门外横额书“第一关”,里额书“金陡关”,均为清乾隆皇帝御笔。
关隘当险而立,山峰夹道,仅容单车,行走五里,视力所及,一线青天。
唐代诗人杜甫有“丈人视要处,窄路容单车。
艰难奋长戢,万古用一夫”的诗句,以赞其险。
大散关即大散关。
在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
当秦岭咽喉,扼川、陕间交通,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始于西汉,废弃于明代。
西周时期,这一带为散国所在地,陈仓故道亦由此经过。
现在关址处立有“秦岭”石碑一通。
在散关岭上的古散关关门遗址东面,立有“古大散关遗址”石碑一块。
在今川陕公路19.5公里处的路北悬崖上,镌刻有“古大散关”4个大字。
大散关亦称散关,关中四关之一,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名散关。
这里山势险峻,层峦叠嶂,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秦岭西端与陇山分界处为嘉陵江上游低谷地带,是秦岭西部往来的一条重要通道。
大散关即在此通道的北端依险而立,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西约50里处。
中国古代重要关塞一览
中国古代重要关塞一览BY:Lin鉴于关塞之凌乱,故稍加整理(大而概之、不全)。
内容:十大名关+内三关+关中四关+拾零(标红字体为关塞的位置)一、十大名关(排名不分先后)+内三关1.剑门关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位于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大剑山、小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是我国最著名的天然关隘,享有“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蜀之门户”之美誉。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在此修筑栈道30里,设关守卫,称“剑阁”。
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赞誉更让剑门关名扬海内。
2.武胜关位于鸡公山风景区内的豫鄂两省交界处,为我国历史九大名关之一,春秋时期称直辕、澧山,秦统一中国后改为武阳关,南宋时期易名武胜关。
河南鸡公山地处中国九大名关之一的武胜关关口,被人们称为“青分豫楚、襟扼三江”的一块儿宝地。
千百年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中国古代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重要隘口。
中国十大关之一,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区南35公里,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
南锁鄂州,北屏中原,扼控南北交通咽喉。
武胜关古称大隧隘道(一说直辕隘道)。
南朝齐称武阳关。
唐称礼山关,后复称武阳关。
清始称武胜关。
与东之九里关,西之平靖关,合称义阳(今信阳)三关。
武胜关地处险□,附近山峦交错,群峰环结,关城以山为障,凿山成隘,古以“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形容其险。
历来为南北抗衡之地,行师必由之道。
南北朝时期,梁、魏为取得关隘要道的控制权,曾在三关相持,反复争夺数十年。
南宋开庆元年(1259),忽必烈率军渡淮河,攻大胜关,宋军凭关据守,攻不得克,后因戍兵弃关南逃,方越关南下直取武昌(今湖北鄂州),逼南宋求和,结“鄂州之盟”。
今有京广铁路经此。
3.友谊关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
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尤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
友谊关位于广西凭祥市西南端,322国道终端穿过友谊关拱城门,与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国家一类口岸,距凭祥市区18公里。
中国十大长城关口
中国十大长城关口中国十大长城关口一、嘉峪关嘉峪关,又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东经98°17′、北纬39°47′,甘肃嘉峪关市向西五公里处。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和第一重关,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现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
1961年,嘉峪关关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二、山海关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十五公里,是明长城东北关隘之一,有“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
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山海关城周长约四公里,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十四米,厚七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
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瑞莲阁公园、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长城军事防御体系。
"天下第一关箭楼”,又称“镇东楼”,是山海关城的东门。
城楼建筑面积198平方米。
其建筑为歇山单檐顶,四角饰以形态各异的脊兽,北、东、南三面共有68孔箭窗。
在箭楼之上,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天下第一关”巨匾,楼内外一共三块匾,一楼内悬挂的为原匾。
1961年3月4日,万里长城山海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居庸关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
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
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居庸关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玉门关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元鼎或元封中(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
古代著名关口(5篇)
古代著名关口(5篇)第一篇:古代著名关口六大雄关山海关山海关: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是明长城东端的起点。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徐达在此筑城设关,因其背负燕山,西临渤海,故名山海关。
山海关地处辽西走廊,控制着出入关的咽喉要道,有“两京锁钥无双地”、天下第一关之美称。
雁门关雁门关:位于今山西省代县西北20公里的勾注山上,因两峰夹峙,其形如门,如飞雁出其间,故得此名。
该地东西山岩峭峻,中路盘旋崎岖,地势极为险要。
宋代雁门关成为宋军抵抗辽军南下的军事重镇。
宋初名将杨继业、杨延昭父子曾长期驻扎于此。
明代雁门关、宁武关、偏关合称为“三关”,归属九边重镇之一的太原,战略地位十分显赫。
潼关潼关: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10公里,是古代洛阳、长安间的重要关口。
它北濒黄河,南倚华山,既是出入关中平原的通道,又是长安东面的屏障,还控制着陕、晋之间最重要的黄河渡口———风陵渡,由于地位重要,被古人誉为“潼关固则全秦固”。
襄阳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位于汉水中游,是连接鄂、豫、川、陕4省的枢纽地带。
三国时,曹、孙、刘三大军事集团为争夺襄阳进行多次战争。
宋元对峙中,宋军坚守襄阳数十年。
元军不得前进半步。
最后由于宋军将领吕文焕开城投降,这才使得元军得以长驱直入,南宋王朝灭亡。
徐州徐州:古称彭城,中国古代中原东部的军事重镇,位于江苏省西北部,邻近河南、山东,安徽诸剩它地处黄淮平原,东近黄海,西连中原,北倚鲁南山区,南屏江淮水泽,陆路辐辏,水路畅通,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据有关资料统计,自春秋战国以来,发生在徐州及其附近的战争就达150次之多。
南北朝时期,徐州更是南北争夺的重点,有“南国重镇,北门锁钥”之称。
“彭城之得失,辄关南北之盛衰。
”汉中汉中:位于今川、陕、鄂诸省的交界处,是四川的北大门。
三国蜀、魏交兵,蜀军占领汉中之地,进可作攻魏的跳板,退可为据守四川的屏障,成为蜀汉政权能够长期偏居一隅的有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眸历史,带你了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关口一、居庸叠翠-居庸关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
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在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区境内。
居庸关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
汉代沿称居庸关,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
居庸关形势险要,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山、常山,实天下之险。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
现存的关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军徐达督建的。
为北京西北的门户。
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
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叠,花木郁茂,山鸟争鸣。
绮丽的风景,有'居庸叠翠'之称,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现存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系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规划创建,明景泰初年(公元1450-1454年)及其后又屡经缮治。
城垣东达翠屏山脊,西驶金柜山巅,周长4000余米,南北月城及城楼、敌楼等配套设施齐备。
关城内外还有衙署、庙宇、儒学等各种相关建筑设施。
关隘所建石门如台,其下穿以梯形园劵道。
雕饰繁缛。
门道两笔浮雕四天王像及各族文字经文咒语等。
门上相传原立甁式塔三座,今已不存,为我国建筑中之精品。
二、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与“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
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
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
1961年3月4日,万里长城-山海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山海关位于明长城东端,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
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
关城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冀辽在此分界。
山海关长城历经洪武、成化、嘉庆、万历、天启、崇祯六朝修筑,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前后用二百六十三年时间,建成了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
山海关古城是明万里长城上的重要的军事城防体系,东门镇东楼气势雄伟,因地处要隘,形势险要,又是万里长城东起第一关,故称“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在其左右两侧分别建有靖边楼、牧营楼、镇东楼、临闾楼和威远堂,五座敌楼,一字排开,均匀分布在一千多米长得长城线上,称为“五虎镇东”;城中心建有钟鼓楼,关城街巷呈棋盘式布局,城外四瓮城拱卫,形成重城并护之势;外层筑有罗城、翼城、卫城、哨城等,展示出中国古代严密的城防建筑风格。
瓮城是长城建筑中最珍贵的城,虽规模不大,却有重要作用。
一是如遇敌人侵扰,可将关门作为二道防线,制敌于“瓮中之鳖”;二是从建筑上看,城外瓮城回护,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坚固雄伟,体现长城防御工程的特色。
天下第一关为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是关内关外的分界线,是明朝京师——北京的重要屏障。
是以展现明代重要关口和平原长城为主的历史遗迹人文景区。
山海关为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明宣德年间曾在此特设兵部分司署,为明兵部的唯一分设机构,具有独特的军事与政治价值。
自其设立至明朝覆灭,二百多年间,共有90位兵部分司主事于此。
山海关距离北京大约只有280千米,而且两地之间的地形以利于骑兵冲杀的平原为主。
正因为山海关的特殊地理位置,关乎明王朝京师的安全,所以,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山海关逐渐赢得了“天下第一关”的称号。
而“天下第一关”中所谓的“第一”,不仅指山海关地处万里长城最东端,更表明了它扼守辽西走廊,护卫华北平原的重要地理价值。
三、娘子关现存关城建于明代,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
东门为一般砖券城门,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堡,似为检阅兵士和瞭望敌情之用。
天然屏障。
另有承天寨、老君洞、妒女祠、烽火台、点将台、洗脸盆、避暑楼等十多处景点,传说为唐代平阳公主驻防时所建。
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今名。
娘子关历史悠久,据记载,隋开皇时曾在此设置苇泽县。
唐高祖的三女儿、唐太宗的姐姐--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在此设防、驻守,故名娘子关。
山西省博物馆。
娘子关为战国时期中山国所建长城的关口之一,唐朝设立承天军戍守处,唐大历年间(767—779)修建“承天军城”。
宋代建“承天寨”。
娘子关之名最早见于金朝的元好问的《游承天悬泉》诗句中“娘子关头更奇崛”之句。
明代为“承天镇”。
由于明朝时期因边患频仍,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修城堡,专设守备把守,今为当时原貌。
清代增建“固关营”,分设把总驻守。
因关城处于万里长城内边的“内三关长城”南端,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
娘子关同井陉关隔山相对,同为军事重地,扼太行山井陉口,为山西和河北之间为数不多的通道之一,不论是要保障山西,还是要保障河北的安全,娘子关都起着重要作用。
现今石太铁路和晋冀公路均从此关口经过,为交通要道。
四、中华第一关-雁门关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001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014年雁门关风景区荣获“中国最佳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称号。
此外还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山西十大旅游品牌”等称号。
雁门关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恒山沿代县北境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
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
雁门关坐落于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位于山西北部的代县城北约20公里的雁门山上。
“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自秦汉以来,山西北部就是北朝各国统治的中心,成为民族大融合的前沿地带。
雁门关及其所在的代县是古代塞北少数民族入侵内地的通道,所以,雁门关自古就是边防战略要地。
自公元前4世纪至20世纪,发生在这里的战事,据不完全的统计就有140多次,可见它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
雁门关北通大同,南达太原,进可主辽阔草原,退可守千里关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雁门关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国古代关隘规模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
上古称北陵、西隃,战国列称九塞之首,南北朝列称北庭三关,明代列称山西内三关。
历称勾注塞、西陉关,向以关山雄固,北塞门户著名,是中国长城文化、关隘文化之瑰宝。
《雁门关志》载:“勾注山,古称陉岭,岭西为西陉关,岭东为东陉关,两关石头边墙联为一体,历代珠联璧合互为倚防。
雁门关明代前址西陉关,东陉关倚防;明代后址东陉关,西陉关倚防”。
古雁门关北口为白草口,南口为太和岭口;明雁门关北口为广武口,南口为南口。
雁门关东西两翼分别延伸至繁峙、原平,设隘口十八。
雁门关整体布防概括为“两关四口十八隘”。
雁门关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古时塞外北方民族入侵内部的渠道,所以,自古为边防戍守要地。
雁门山是山西吕梁山脉北支云中山向晋东北延伸的部分,东与恒山相接,略呈东西走向横亘于晋北大同盆地与晋中忻代盆地之间,海拔15O0米以上,构成南北之巨防。
而它又是断块山,峭拔险峻,难以攀越,这更增强了山北山南的隔离性,以致山北地区在历史上长期为汉族统治势力所不及,而为北方诸民族所占据。
雁门关北通晋北重镇大同,远至蒙古高原,南通晋中重镇太原,可转达古代政治中心区中原和关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五、四镇咽喉-潼关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
《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
”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
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第一关”的美誉,乾隆皇帝游历帝国大好河山,行至于此,也不免感慨潼关之险峻,并于城楼外横额上留下“第一关”的鎏金御书。
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
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
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
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
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
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
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诗句。
登上潼关,不禁令人凭吊这座古战场。
211年曹操与马超激战潼关,曹操以沙筑墙用水浇灌,一夜冰冻成垒,马超兵败西逃。
756年唐将哥舒翰统兵20万镇守潼关,玄宗听信杨国忠谗言,迫使哥舒翰出关作战,结果被反军安禄山打败。
安禄山占据潼关西进,唐玄宗仓皇西逃。
880年黄巢起义军由洛阳进发潼关,唐将田令孜率兵10万镇守潼关,未料起义军由禁沟潜入,夺取潼关,直捣长安。
元朝末年,朱元璋攻破潼关,从而安定陕甘。
解放战争时期,陈庚、谢富治兵团在潼关一带打败国民党军,开辟了豫、陕、鄂根据地。
迄今,潼关许多村庄以“军”、“营”为名。
六、川陕咽喉-大散关大散关(Sanguan Pass)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
中国关中四关之一。
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
秦汉时期(前206年),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
三国时期,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