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
在区域性经济发展中,经济总量增长与结构演进相互关联和互动。
经济总量的增长为结构调整、转换、升级提供了经济基础,结构演进则增强了资源配置能力,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率,实现经济总量的更快增长。
工业与农业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工农业的增长和结构合理与否,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促进和延缓作用。
工农业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可带来人类的不同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形成乡村或城市等不同的聚落形态。
本章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三、四章”经济地理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区域,以案例的形式,提供基本的思维方法、原理,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通过区域的认识,还能促使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习到有用的地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区域经济发展在不同的区域表现为不同的发展前景。
区域经济发展包括区域农业发展和区域工业化,它们都是在充分考虑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共同因素下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经济体。
本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区域农业发展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布局和方向。
我国有许多农业生产基地,不同的地区,其生产情况、面临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尽相同。
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是我国农业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区域,发展条件优越,以东北地区为例,不仅可以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我国工业基地既有面临困境的老工业基地——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也有经久不衰的沪宁杭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也有改革开放后以新兴工业和轻工业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工业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而从发展的方向来看,各地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更可以找寻发展的有利条件,具有更广泛的借鉴意义。
赤峰二中高二地理教案:四章一节教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东北地区为例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是和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由生产优势的农业.农业发展原则—-因地制宜一、地理条件1、气候条件: 地形、土壤、地形等因素中,气候是最以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大部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年降水量300毫米~1000毫米,且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遭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地形:三大地形单元—- 高原-—畜牧业平原——种植业为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山地、丘陵——林牧业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黑土-—松嫩平原东部、北部和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松嫩平原中西部沼泽土—三江平原褐土-—辽河平原肥力高低:黑土﹥黑钙土﹥沼泽土3、社会、经济条件:东北地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形成了:农牧兴工农业又为某些工业部门提供了原料工促农牧交通条件:对外联系方便——拉动了外向型农业的发展便于粮食的外运人口: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农业经营规模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利于机械化推广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二、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此外,广大农区——舍饲养畜业发展迅速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20世纪50年代前: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的大部分地区还是未开垦的荒地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相继建立了一大批国营农场,经营规模大,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实现机械化生产.东北地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2、地区专业化生产: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约占忠播种面积的65℅,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四、东北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的问题:东北地区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一、课标要求和课标解读二、本节教材教学思路分析分析地理条件(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农业布局的特点---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区),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本节的教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主题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背景(地理条件、资源优势);主题二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特点(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区域内部布局特点);主题三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存在问题、农业主要发展方向)。
三、学情分析学生基本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了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对案例学习的方法已了解。
但学生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仍不足,在学完东北地区,用同样的方法去分析其他区域时,但具体某一区域的地理背景知识比较模糊,这仍然是初中地理知识与高中教材的糅合问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及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新课引入:采用歌曲“松花江上”或“小品”,感性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
学习主题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背景通过读东北地区位置、气候、地形、土壤、交通、工业分布等图,确定东北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具体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得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最主要优势是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然后从质和量两方面去分析。
知识结构:1、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的内在联系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长季节等。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得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
2、地形---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3、工业、交通、人口等对东北农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农业发展条件的评价,强调东北地区的突出优势,黑土地及森林资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
该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二、地理条件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地理条件分析⑴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季。
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质学案(共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质学案(共9页)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学完本节你应该能够:1、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会评价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东北农业布局的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课前预习]1、分类列举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因素。
自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科技2、说出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区域优势自然条件优越(水热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市场广阔、交通便捷、机械化、科技化水平高、地广人稀3、归纳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4、阅读教材P61内容及图4.3,简述东北不同地形区主要农业发展方向。
(方法指导:在图中标第 2 页第 3 页[典型案例1]评价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读课本,思考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体现:种植农作物品种有限,一年只能一熟,春种秋收,春秋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和收成;漫长的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问题。
2、读下图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9年12月1日~2019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分析图示气温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6分)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2分);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2分);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2分)。
第 4 页3、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钱开始垦荒,日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 地区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自主学习』一、地理条件01 021.范围: A □ 黑龙江、 B 吉林、 C □ 辽宁三省和 D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03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04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 (1) 天气08 09 10(2) 地形: E □ 高原、 F □ 平原、 G □ 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11 12(3) 土壤:□ 黑土、□ 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优秀,□13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 自我研究 ] 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劣势,可是也能够以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为何?提示劣势主要表现为: (1) 很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件种不可以栽种,仅能栽种一些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而且只好一年一熟。
(2) 简单遇到低温冻害的影响,影响农作物生产。
(3) 长冬没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口的御寒问题。
优势主要表现为: (1) 冬天时间长,有益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饶。
(2) 冬天的积雪在春天消融,可缓解春旱,还能够改良土壤墒情。
(3) 冬天气温低,可减少病虫害。
二、农业布局特色1.东北农业生产地区区分依照:□ 01天气、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02及农业□ 生产方式的不一样。
2.三大农业生产地区主要散布区:平原地区,包含03A □松嫩平原、B 三江平原、(1)耕种农C 辽河平原业区主要农作物:□04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2) 林业和特产区:散布在05 06D □大兴安岭、E 小兴安岭、F □长白山。
(3) 07畜牧业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主要散布区。
[ 自我研究 ] 东北地区西部高原畜牧业和农区舍饲养畜业的主要差异是什么?提示 形成的主导要素:西部高原畜牧业——广阔的天然草原牧场;舍饲养畜业——市场、饲料。
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
必修3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教学建议一、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主要掌握了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和区域差异对比分析方法;通过第二章的学习,学生主要掌握了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通过第三章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评价区域自然资源的方法。
这三章内容可以说是并列的关系,而第四章与前三章是递进关系,前三章的内容是为第四章的内容作铺垫,讲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讲区域生态建设和区域的能源开发,目的是为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掌握的各分析方法,也在第四章中可以综合利用。
二、四大版本的内容选择区域选择有所侧重,同一区域侧重点有所不同。
1、中国的东北地区人教版:分析地理条件(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农业布局的特点---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区),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山东版:分析自然环境,进而强调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开发)、农业生产与布局(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农业布局)、农业与区可持续发展(黑土的开发,林业的发展,湿地的保护)中图版:东北农业生产条件和布局特点(自然资源优势、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珠江三角洲人教版:强调对外开放---国际国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地理条件(良好的区位优势,全国最大的侨乡),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问题与对策(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湘教版: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以材料阅读为主,通过活动的形式进行认识)山东版:强调经济发展快和城市化水平高的特点,提出问题与对策(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人地矛盾加剧,重复建设突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优化产业结构,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地理③必修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精选文档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材分析东北地区概况:东北区位于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东、北、西与朝鲜、俄罗斯、蒙古接壤,隔日本海和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南濒渤海,与华北地区连接。
东北区平原辽阔,土地肥沃,并有富饶的森林和矿产资源,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商品粮、大豆、木材生产基地和重工业基地。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 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 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 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乡土情感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1.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 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突破方法图文材料的分析和归纳。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情景设置法、分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点拨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完成预习任务。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屏幕展示“北大荒”和“北大仓”播放“松花江上”。
昔日北大荒,而如今却变成了粮仓,昔日的荒地今日的粮仓,东北是如何实现区域内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点带面来探讨一下一个区域如何利用当地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布局该区域农业的一般方法。
新课教学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公开课教案-《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教学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环境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说出东北地区的范围以及不同地理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通过学习东北地区农业的分析方法,能够对其它区域进行分析,进行知识、能力的迁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东北地区的位置、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提高读图析图,图文转换的能力。
(2)通过与其他小组合作分析其他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提高讨论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因地制宜的地理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观念,培养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地理条件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1.各种图表的阅读与分析,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2.通过东北地区农业案例的分析,得出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方法,并能够迁移应用到其他地区中去。
教学方法启发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估计用时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东北地区自然环境》,根据视频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比较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农业生产部门齐全,农业比较发达。
不仅如此,东北地区还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也是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在我国农业区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那么本节课,我们就以东北地区为例,来研究一下区域农业的发展。
3分钟板书 4.1.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分钟回顾提问及方法总结我们回顾一下必修二的知识:影响一个地区发展区域农业或者说进行区位选择的因素都有哪些?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及工业、交通、人口等社会经济条件。
2分钟根据这些地理条件的综合特征,找出优势,就能够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质学案(共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质学案(共4页)【课题】区域农业开展——以我国西南地域为例【课程规范】以某区域为例,剖析该区域农业消费条件、规划特点。
【学习目的】1.初步了解,完成区域农业的可继续开展应该综合思索哪些要素。
2.经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散布图,了解西南地域农业开展的利害要素。
3.经过对比和剖析,了解西南地域农业规划特点。
【课前案】【温故知新】说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要素有哪些?【预习导航】预习教材P60页前三自然段内容及图4.1和4.3,说出西南地域的位置、范围、位置。
【课中案】【协作探求一】要求:结合相关图文资料,先独立思索,再小组协作,最后小组代表将学习效果写到相应的小黑板上。
限时:5分钟。
在长时间的农业消费进程中,西南地域的松嫩平原已成为与美国中央大平原相媲美的我国〝玉米带〞,同时其林业与畜牧业产品也在我国农产品中占有相当大份额,西南地域因其共同的天文条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消费基地和畜牧业消费基地。
1、西南地域开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有哪些?2、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域相比,热量条件对西南地域的农业消费有哪些不利影响?3、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区相比,热量条件是西南地域的优势,但是热量条件也有它有利的一面,请剖析举例说明。
现沿甲--乙得出以下地形剖面图和相关气候资料图4、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5、剖析说明,适宜A、B、C三个地域开展的主要农业部门。
【协作探求二】资料:阅读教材62-64页农业规划特点的相关知识,找出下表的相关内容。
要求:先独立思索,再小组协作,汇报学习效果。
农业消费区域主要散布地域主要产品类型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我的收获】【牛刀小试】黑龙江省黑河市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限,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
该地域地广人稀,每个休息力平均有近2.67公顷耕地。
这里曾是种稻禁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禁区不只可以种稻,还可以继续取得高产、稳产。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课例研究综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
述
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 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4 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 局特点和发展前景,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5 培养学生勤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6 培养学生科学统筹、按客观办事的科学态度。
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 教学目标
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学生学习能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点有了一定的认知,
力分析 但是对地图的解析能力还是比较薄弱
1.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选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干湿地区”、
2.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
是什么?
学生活动:读图 4.5
学生思考:1.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
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高?
2.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
水量丰富?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
是什么?
(3)社会经济条件
学生活动:阅读 P62
思考: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
些?(良好的工业基础、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承上启下:我们综合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来看一
下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域差异:
思考: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该如何布局?
课件展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布局东北农业土地利
用类型图
总结:填表: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资料专题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地理条件1.范围: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1)气候:(2)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温馨提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对气候带来影响的地理位置主要指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较高,最北端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较高纬度决定了该地区气温较低;海陆位置上,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侧临近海洋,决定了该地区季风气候,距离海洋远近,决定了该地区降水量多少。
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可用下图表示:二、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1)耕作农业区:A松嫩平原——玉米、大豆、春小麦、水稻、甜菜。
B三江平原——水稻、春小麦、大豆。
C辽河平原——冬小麦、棉花、苹果。
(2)林业和特产区: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
(3)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
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2)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
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
在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的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四、农业发展方向1.出现问题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具体表现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等。
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2
一、课标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二、教学目标和策略•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了解怎样进行工业的区位选择。
4.在分析问题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过程与方法联系本地实际,以广州钢铁厂为例进行案例教学,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工业区位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工业的区位问题学会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思考工业问题,使学生初步懂得衡量工业区位合理性的标准是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引入]创设情景,“今天我们到广钢进行社会实践,请注意观察,结合你生活中的感受,把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记录下来。
”[展示]“广钢”组图,让学生感受钢铁工业生产的过程[学生活动]总结出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并与图对照,得到“工业的投入与产出要素” “工业生产过程主要是在工厂里进行的”。
[学生活动]“如果由你来安排一个工厂的地点,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呢?”(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假如你是投资者?•假如你是政府官员?•假如你是厂区附近的居民?我们先来看一则新闻:资料:进军南沙欲建千万吨级钢厂广钢有望2010年前搬迁《2004-10-28 南方日报》目前正在南沙兴建镀锌板生产线的日本JFE,有意与合作方广州钢铁集团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在南沙实施包括镀锌板生产线、100万吨不锈钢、定位500万甚至是1000万吨的钢厂等内容的全流程钢铁企业和“一条龙”项目。
有关人士表示,如果这个庞大的项目最终能获国家批准建设,南沙临海钢铁基地将成为拉动广州经济网站发展的强劲动力,而广钢集团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南沙利用深水海港,发展临海钢铁基地优势明显,不但可以采用大量进口矿石,还可装备大型现代化设备。
按相关规划,南沙钢铁基地有望在2010年完成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习要求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
3、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的建设,4、能够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知识梳理以东北为例,围绕“地理条件——农业布局——专业化生产——发展方向”的线索,阐述了区域农业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可基本满足一年一熟农作物生产需要,地形完整、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分异显著农业布局:东北地区分为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三大农业生产地域。
耕作农业区内,玉米、小麦、大豆等农作物集中分布。
专业化生产: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之工业基础、交通条件好,开发晚,人口密度较低等,东北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商品粮基地建设。
比较两个粮食高产区——东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比较两个大农业生产区域——东北地区和美国中部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建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话区域。
平原区农业: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发展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发展。
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山区农业发展方向:保护好天然林的基础上,实现“立体开发”。
例题解析例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B、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冬季温凉。
C、东北地区的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包括平原和山地两种类型D、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不利于农业生产答案 A解析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省的全部和内蒙古的东部,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以东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特征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大兴安岭以西高原地区为非季风区。
东北地区的大地形单元有平原(东北平原)、山地(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高原(内蒙古高原东部)。
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例2、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大且集中连片,适宜大规模机械耕作B、宜农荒地多,耕地后备资源充足C、土壤肥沃,自然生产力高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答案 D解析本题四个选项都是商品粮基地形成的有利条件,但一个地区能否形成商品粮基地的关键看粮食产量和人口的对比关系。
东北地区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这是它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同步探究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东北地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有南到北的顺序的是()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B、森林类型:暖温带常绿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C、作物:春小麦、冬小麦、甜菜D、土壤:沼泽土、黑土、黑钙土、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据此回答:2、下列关于东北气候条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不受低温冷害的影响B、东北的气候可以种植喜凉的作物,如甜菜C、东北的无霜期从南部的250天至北部的150天D、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是因为土壤肥沃而形成3、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叙述,错误的是()A、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一些工业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B、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与周边国家相比,东北地区的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有助于推动该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C、开发较晚,人口密度小,使得东北地区的农业经营规模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D、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
据此,完成下列4-5题4、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区粮食作物的分布叙述中,正确的是()A、耕作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到北逐渐减少C、玉米由南到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5、关于林区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C、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6、下列商品粮基地中,粮食商品率最高的是()A、松嫩平原B、辽河平原C、三江平原D、华北平原7、右表是2001年我国a、b两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省区分别是()C、湖北、海南D、河南、新疆8、下列关于东北农业基地今后发展方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平原地区农业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B、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养畜牧业C、山区要大力发展林业,加快森林的砍伐速度,以满足国家的需要。
D、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重点是:林木、人参、养鹿、中草药材等。
二、综合题9、读下面一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右图是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示意图垦区土地总面积为540.5万㎞2.。
单位:万㎞2材料2: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黑龙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江人均耕地面积(㎞2)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4916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2)(1)、黑龙江垦区土地垦殖指数是(2)、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特征是(3)、黑龙江的人均谷物产量是,江苏的人均谷物产量是。
请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4)、东北平原土地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可能的原因是什么?(5)、东北今后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是()A、利用后备耕地资源的优势,扩大耕地面积B、加大科技投入,发挥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机械化水平,在提高单产的前提下,有计划适度的扩大耕地面积D、充分利用沼泽、滩涂、湖泊等湿地资源拓展提高10、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示意图(1)、东北地区畜牧业分布广泛。
但和全国一样,农区畜牧业在畜牧业总产值中占绝对优势。
请问,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2)、图示这种发展模式的好处有哪些?(3)、结合国外大牧场放牧业的经验,谈谈你对我国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建议一、单项选择题1、A (东北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的原因,温度带自南向北依次是暖温带(积温>3400℃)、中温带(积温1600℃~3400℃)、寒温带(积温<1600℃=,森林依次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农作物南部可种植冬小麦,2、B (由于纬度位置偏高、低温冻害的影响明显,无霜期从南向北为180~80天左右,大米的质量与水稻的生长期有关,,气候可种植喜凉作物)3、C (开发较晚、人口密度小,使得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倍多,经营规模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D (粮食作物中,玉米分布最普遍,由南到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到北逐渐增多)5、D (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一大林区;长白山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6、C7、B (有甜菜种植的是新疆和黑龙江,而河南位于北方,旱地多,小麦的种植面积应该大,而且,甘蔗是南方的作物,广西属于南方省份,水稻的主要种植地在南方,但由于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现已扩大到北纬50°的黑龙江沿岸)8、C (森林资源以保育为核心,森林的砍伐是合理轮伐)二、综合题9、(1)、37%(2)、土地类型多样,耕地面积大,荒地多(3)、1523.96㎏/人 434.49㎏/人主要原因是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大型国有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水平高,粮食总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4)、首先:长江三角洲的复种指数高。
其次:东北地区虽土地资源丰富,质量好,但历史上农业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扩大耕地面积,耕作粗放,农田基本建设差,投入低,再加上春旱、秋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因此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普遍低而不稳。
而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水网地带,地势低平,田块破碎,人口稠密,稻作历史悠久,田间管理经验丰富,故粮食单产高(5)、B C拓展提高10、(1)①、克服天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干,造成的食物来源不均的问题,栏棚可使牲畜免于寒冻。
②、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充分利用资源。
③、还能防止环境污染。
(2)①、有效地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②、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③、中西部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发挥。
(3)①、人工播种优质草种,改良畜种,②、将草场划片管理,轮流放牧,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场沙化,③、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