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合集下载

我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

我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执笔:张通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脑血管病规范化康复方案的研究”(2006BAI01A14)参与单位:1.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市 100068;2.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市 100730;3.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 100050;4.北京宣武医院,北京市 100053;5.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市 100853;6.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市 100034;7.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市 100029;8.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 200080;9.上海中山医院,上海市 200032;10.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南京市 210029;11.四川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四川成都市 610041;12.广州中山大学附一院,广东广州市 510080;13.广州中山大学附二院,广东广州市 510120;14.广州中山大学附三院,广东广州市 510630;15.浙江大学附属一院,浙江杭州市 310003;16.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杭州市 310014;17.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黑龙江哈尔滨市 150001;18.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石家庄市 050051;19.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长春市 130021前言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

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

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2]。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速脑卒中的康复进程,降低潜在的护理费用,节约社会资源[3]。

中国现代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完整版)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

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

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规范的康复流程和康复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参考2012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3]的主要内容,面向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按照简单实用性的原则,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

证据水平(A、B、C、D)和推荐强度(4级)参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4]。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脑卒中患者一般入住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救治。

脑卒中康复管理应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除常规的脑卒中抢救治疗外,还应该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康复。

脑卒中早期康复管理团队需要以神经内科医生或神经康复医生为治疗组组长,由肢体康复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康复护士等成员参加,共同完成脑卒中的早期抢救治疗和康复任务[2]。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脑卒中有效的组织化医疗和康复管理模式,注重早期康复是其特点,受到各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普遍推荐。

卒中单元模式包括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 stroke unit)、综合卒中单元、卒中康复单元(rehabilitation stroke unit)等,系统评价已证实卒中单元至少能降低20%的脑卒中患者致死率和残疾率[5]。

我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我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试行草案)一、中国脑卒中康复现状与未来概述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

中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人约一百五十万,其中70%~80%的卒中病人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

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

患者功能的改善又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潜在的长期护理所需的高额费用,节约社会资源。

中国脑卒中康复的现状中国现代康复医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等原因,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康复治疗体系不健全和康复治疗方法的不规范和普及程度差等方面,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效果。

国外研究证明,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水平和康复质量。

近十年来,国家在康复医学科建设和康复医疗体系建设有了较大投入,国家九五、十五关于脑卒中康复的研究课题的完成,为脑卒中康复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基础,大大推进了我国脑卒中康复医学的发展。

脑卒中康复的特殊性脑卒中的康复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是一个集体协同的工作模式,既包括公众健康教育、脑卒中的三级预防,又包括急慢性期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的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

脑卒中康复与其他临床医学相比有其特殊性,表现在脑卒中康复发展历史较短,但康复理论、康复学说众多,各种学说都有其理论基础,既相互包容,又各有特点,另外脑卒中康复评价和治疗方法多样性。

总体来说,脑卒中的康复具有很大的经验性和直觉性,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师和治疗师的经验和治疗技术的熟练程度,这与循证医学的哲学思想有些相矛盾。

循证医学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制定应遵循和应用科学证据,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将自己的临床治疗经验、专业知识与当前最佳的干预证据结合起来,将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治疗措施用于自己的病人。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1. 前言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

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

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2]。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速脑卒中的康复进程,降低潜在的护理费用,节约社会资源[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神经科学的发展,国内外脑卒中康复领域专家对脑卒中的康复机制、医学管理和康复理念、康复治疗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不少新成果。

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选择针对脑卒中的评价方法和康复手段。

苏格兰、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相继出版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用于指导本地区的脑卒中康复治疗[6-7]。

制订康复指南最重要的目的是为康复治疗的实施和评价提供一个科学的证据基础,规范脑卒中康复的治疗行为,帮助医疗机构按照循证医学支持的治疗方案进行操作,提高康复疗效,使患者获得最大限度的功能改善和最大限度的自理能力,并且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临床实践指南能够确定新技术和研究的效果,并合理分配治疗资源。

在实践基础上,随着更多数据和评价结果的收集,将会出现新的证据。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最新进展的循证医学,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证据水平(A、B、 C、D)以及推荐级別(I、Ⅱ、Ⅲ、Ⅳ)。

见表1。

表1 推荐级别和证据水平标准推荐级别Ⅰ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如不能做随机对照试验的情况)Ⅱ级基于B级证据或专家共识Ⅲ级基于C级证据或专家共识Ⅳ级基于D级证据或专家共识治疗措施的证据水平A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多个随机对照试验、一个样本量足够大的随机对照试验(高质量)B 级至少一个较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C级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D级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诊断措施的证据水平A级采用金标准和盲法评价的多个或一个样本量足够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高质量)B级采用金标准和盲法评价的至少一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较高质量)C级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D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注:该表内容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8]。

中 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中 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脑卒中,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幸运的是,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早期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早期阶段,身体和心理都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

这个时候,及时、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关键。

早期康复治疗的目标,主要是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受损的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能够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

那么,什么样的康复治疗才算是早期呢?一般来说,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进展的 48 小时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了。

当然,具体的时间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由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早期康复治疗的内容丰富多样。

首先是运动功能的康复。

对于肢体偏瘫的患者,康复治疗师会通过各种手法和训练,帮助患者活动关节、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

比如,会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床上翻身、坐起、站立等动作,逐渐过渡到行走。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训练的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除了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的恢复也不能忽视。

有些患者在脑卒中后会出现感觉减退或异常,比如对温度、疼痛的感知不灵敏。

康复治疗师会通过各种刺激方法,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感觉功能。

认知和语言功能的康复同样重要。

脑卒中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困难等问题。

针对这些情况,康复治疗师会设计专门的训练课程,如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语言训练等,帮助患者提高认知和语言能力。

心理康复也是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突然患病的打击,往往会让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心理治疗师会通过心理疏导、支持性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时,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康复治疗方案应该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出现不适或病情变化,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指南

脑卒中康复指南

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
四.痉挛的防治
推荐意见:
①痉挛治疗应该是阶梯式的,开始采用保守的疗法,逐渐过渡到侵入式疗法(Ⅰ级推荐,B级证据)。 ②治疗痉挛首选无创的治疗方法,如抗痉挛肢位的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痉挛肌肉的牵拉和伸展、 夹板疗法等治疗方法(Ⅱ级推荐,B级证据)。 ③运动功能训练疗效不好,特别是全身性肌肉痉挛的患者,建议使用口服抗痉挛药物如巴氯芬、替 扎尼定等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 ④对局部肌肉痉挛影响功能和护理的患者,建议使用 A 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以缓解痉挛(Ⅰ 级推荐,A级证据)。 ⑤对以下肢为主的难治性肌肉痉挛的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试用鞘内注射巴氯芬(Ⅱ级 推荐,B 级证据),或者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脊髓背根入口区破坏等(Ⅲ级推荐, C级证据)。
吞咽障碍的康复
二.系统评价:
推荐意见:
① 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床旁评价应该由掌握吞咽障碍治疗技能的专业人员进行 (Ⅰ级推荐)。
② VFSS(电视透视下吞咽能力检查)和 FEES(纤维光学内镜吞咽评估)都是评估吞 咽障碍的有效方法。在不同的医疗中心、针对不同的患者群体时,临床医生 应该权衡利弊,谨慎选择(Ⅱ级推荐,B级证据)。
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
六.强制性运动疗法
推荐意见:
① 符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基本标准的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脑卒中患者,推荐使用标准 的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每天 6 小时,每周训练 5天,连续两周(Ⅰ级推荐,A 级证据)。
② 符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最低标准(患侧腕伸展达到 10 °,每个手指伸展达到 10 °, 没有感觉和认知功能的缺损)的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脑卒中患者,可使用标准的强 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或改良的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方案。两种方案主要在强制训 练持续时间和限制健手使用时间方面有差异(Ⅱ级推荐,B 级证据)。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1、前言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

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

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就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2]。

现代康复理论与实践证明,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速脑卒中的康复进程,降低潜在的护理费用,节约社会资源[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神经科学的发展,国内外脑卒中康复领域专家对脑卒中的康复机制、医学管理与康复理念、康复治疗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不少新成果。

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选择针对脑卒中的评价方法与康复手段。

苏格兰、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相继出版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用于指导本地区的脑卒中康复治疗[6-7]。

制订康复指南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康复治疗的实施与评价提供一个科学的证据基础,规范脑卒中康复的治疗行为,帮助医疗机构按照循证医学支持的治疗方案进行操作,提高康复疗效,使患者获得最大限度的功能改善与最大限度的自理能力,并且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临床实践指南能够确定新技术与研究的效果,并合理分配治疗资源。

在实践基础上,随着更多数据与评价结果的收集,将会出现新的证据。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最新进展的循证医学,推荐临床评价与治疗的共识性意见、证据水平(A、B、 C、D)以及推荐级別(I、Ⅱ、Ⅲ、Ⅳ)。

见表1。

表1 推荐级别与证据水平标准推荐级别Ⅰ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如不能做随机对照试验的情况)Ⅱ级基于B级证据或专家共识Ⅲ级基于C级证据或专家共识Ⅳ级基于D级证据或专家共识治疗措施的证据水平A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多个随机对照试验、一个样本量足够大的随机对照试验(高质量)B级至少一个较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C级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D级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诊断措施的证据水平A级采用金标准与盲法评价的多个或一个样本量足够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高质量)B级采用金标准与盲法评价的至少一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较高质量)C级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D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注:该表内容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8]。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课件ppt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课件ppt

三.脑卒中的功能障碍和康复治疗
1.运动功能障碍 1)康复治疗开始时间 2)康复治疗强度 3)肌力训练 4)痉挛的防治 5)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 6)强制性运动疗法 7)减重步行训练
? 早期治疗是关键,措施 包括被动扩大关节活动 度,促进关节主动运动, 联合应用抗痉挛药物治 疗。
A:非药物治疗
B:口服药物
二.脑卒中康复的管理
? (一).脑卒中后康复治疗机构
? (二).脑卒中康复的流程
? 1.一级康复 ? 2.二级康复 ? 3.三级康复
多于发病后14天内开始。此阶段多为 卧床期,主要进行良肢位摆放,关节 被动活动,早期床边坐位保持和坐位 平衡训练。如果患者能够痊愈,或者 出院后只需康复指导即可在家或社区 进行康复训练;如果日常生活大部分 需要他人帮助,建议转至康复科或康 复中心继续进行康复治疗。
行的康复治疗; 3.三级康复:指在家或社区的继续康复治疗。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二.脑卒中康复的管理
? 卒中单元:是脑卒中患者的组织化医疗管理 模式,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 方式,强调早期康复治疗。除脑卒中常规治 疗外,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 认知训练、语言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的 康复。
1.运动功能障碍 1)康复治疗开始时间 2)康复治疗强度 3)肌力训练 4)痉挛的防治 5)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 6)强制性运动疗法 7)减重步行训练
? 痉挛是速度依赖的紧张性 牵张反射过度活跃的表现, 是脑卒中后患者一个最重 要的损害。
? 痉挛可以导致肌肉短缩、 姿势异常、疼痛和关节挛 缩。

2022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2022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2022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试行草案)一、中国脑卒中康复现状与未来概述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

中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人约一百五十万,其中70%~80%的卒中病人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

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

患者功能的改善又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潜在的长期护理所需的高额费用,节约社会资源。

中国脑卒中康复的现状中国现代康复医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等原因,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康复治疗体系不健全和康复治疗方法的不规范和普及程度差等方面,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效果。

国外研究证明,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水平和康复质量。

近十年来,国家在康复医学科建设和康复医疗体系建设有了较大投入,国家九五、十五关于脑卒中康复的研究课题的完成,为脑卒中康复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基础,大大推进了我国脑卒中康复医学的发展。

脑卒中康复的特殊性脑卒中的康复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是一个集体协同的工作模式,既包括公众健康教育、脑卒中的三级预防,又包括急慢性期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的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

脑卒中康复与其他临床医学相比有其特殊性,表现在脑卒中康复发展历史较短,但康复理论、康复学说众多,各种学说都有其理论基础,既相互包容,又各有特点,另外脑卒中康复评价和治疗方法多样性。

总体来说,脑卒中的康复具有很大的经验性和直觉性,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师和治疗师的经验和治疗技术的熟练程度,这与循证医学的哲学思想有些相矛盾。

循证医学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制定应遵循和应用科学证据,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将自己的临床治疗经验、专业知识与当前最佳的干预证据结合起来,将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治疗措施用于自己的病人。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脑卒中早期如出现大便失禁, 多数在2周后消失;便秘和 肠梗阻的发生比大便失禁更 常见,大便软化剂和适当的缓 泻药有一定效果.
三.脑卒中的功能障碍和康复治疗
1.运动功能障碍 2.感觉功能障碍 3.认知障碍 4.情绪障碍 5.言语和语言障碍 6.吞咽障碍 7.排泄障碍
8.心肺功能障碍
加强监测 适度训练
二.脑卒中康复的管理
一.脑卒中后康复治疗机构 1.医院及康复中心:卒中单元的康复治疗较普通病房的
常规康复明显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推荐意见:所有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都应进入卒中 单元并进行正规治疗;
2.社区康复机构:三级康复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运动 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和更少的并发 症. 推荐意见: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在家或社区内进行康 复治疗,同样具有康复疗效.
A:非药物治疗
如果不进行运动治疗,单 纯应用抗痉挛药物,只能 暂时降低肌张力,而不能 改善肢体功能.
肢体摆放、被动伸展和 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缓 解痉挛,而且每天应该进 行数次训练.
三.脑卒中的功能障碍和康复治疗
Hale Waihona Puke 1.运动功能障碍 1康复治疗开始时间 2康复治疗强度 3肌力训练 4痉挛的防治 5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 6强制性运动疗法 7减重步行训练
行的康复治疗; 3.三级康复:指在家或社区的继续康复治疗.
二.脑卒中康复的管理
卒中单元:是脑卒中患者的组织化医疗管理 模式,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 方式,强调早期康复治疗.除脑卒中常规治疗 外,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认 知训练、语言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心 理治疗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的康 复.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 卒中后以持续情感低 落、兴趣减退为主要 特征的心境障碍.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

中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人约二百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病人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

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2-4]。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5-7]。

中国现代康复医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等原因,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康复治疗体系不健全和康复治疗方法的不规范和普及程度差等方面,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效果。

国外研究证明,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水平和康复质量[8-10]。

脑卒中康复指南最重要的目的是为康复治疗的实施和评价提供一个科学的证据基础,可以规范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更有效的发挥康复疗效。

制订符合我国具体特色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能够改变目前我国脑卒中康复的无序状态,对指导和规范我国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提高治疗水平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对发展我国脑卒中康复事业,尽快与国际接轨,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利于脑卒中康复的临床规范化管理。

证据水平和推荐强度见表1:表1推荐强度和证据水平标准1 脑卒中康复的管理脑卒中康复的管理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既包括公众健康教育、脑卒中的三级预防,又包括急慢性期的抢救和康复治疗[11]。

1.1 脑卒中的康复体系1.1.1 三级康复网目前国内适合推广应用脑卒中三级康复治疗体系[5-7]。

“一级康复”是指患者早期在医院急诊室或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二级康复”是指患者在康复病房或康复中心进行的康复治疗;“三级康复”是指在社区或在家中的继续康复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执笔:张通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脑血管病规范化康复方案的研究”(2006BAI01A14)参与单位:1.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市 100068;2.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市 100730;3.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 100050;4.北京宣武医院,北京市 100053;5.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市 100853;6.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市 100034;7.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市 100029;8.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 200080;9.上海中山医院,上海市 200032;10.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南京市 210029;11.四川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四川成都市 610041;12.广州中山大学附一院,广东广州市 510080;13.广州中山大学附二院,广东广州市 510120;14.广州中山大学附三院,广东广州市 510630;15.浙江大学附属一院,浙江杭州市 310003;16.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杭州市 310014;17.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黑龙江哈尔滨市 150001;18.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石家庄市 050051;19.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长春市 130021前言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

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

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2]。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速脑卒中的康复进程,降低潜在的护理费用,节约社会资源[3]。

中国现代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心理疏导治疗
针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支持,提高患者自 信心和应对能力。
家属心理辅导
对家属进行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家属更好地应 对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05
康复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与并发 症预防
注意事项
早期康复
全面评估
脑卒中后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以促进神 经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
在康复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包括身体状况、认知功能、情感状态等, 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家庭与社区康复的结合与未来发展
家庭与社区康复的结合
家庭和社区是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应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有效的康复 支持网络。
未来发展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家庭和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面,推动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普及 化和规范化。同时,应加强科研和临床研究,为康复治疗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依据和方法。
03
康复评定与制定康复计划
康复评定方法与内容
01
02
03
临床检查
通过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 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感 觉系统等方面的功能状况 。
神经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了解脑卒 中病灶的位置、大小及对 周围组织的损害程度。
神经电生理检查
如脑电图、肌电图等,评 估神经传导功能和肌肉功 能状态。
制定康复计划的原则和步骤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引言 • 脑卒中康复治疗概述 • 康复评定与制定康复计划 • 康复治疗方法与技术 • 康复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与并发
症预防 • 家庭康复与社区康复的推广与
应用
01
引言
指南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试行草案)一、中国脑卒中康复现状与未来概述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

中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人约一百五十万,其中70%~80%的卒中病人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

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

患者功能的改善又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潜在的长期护理所需的高额费用,节约社会资源。

中国脑卒中康复的现状中国现代康复医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等原因,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康复治疗体系不健全和康复治疗方法的不规范和普及程度差等方面,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效果。

国外研究证明,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水平和康复质量。

近十年来,国家在康复医学科建设和康复医疗体系建设有了较大投入,国家九五、十五关于脑卒中康复的研究课题的完成,为脑卒中康复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基础,大大推进了我国脑卒中康复医学的发展。

脑卒中康复的特殊性脑卒中的康复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是一个集体协同的工作模式,既包括公众健康教育、脑卒中的三级预防,又包括急慢性期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的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

脑卒中康复与其他临床医学相比有其特殊性,表现在脑卒中康复发展历史较短,但康复理论、康复学说众多,各种学说都有其理论基础,既相互包容,又各有特点,另外脑卒中康复评价和治疗方法多样性。

总体来说,脑卒中的康复具有很大的经验性和直觉性,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师和治疗师的经验和治疗技术的熟练程度,这与循证医学的哲学思想有些相矛盾。

循证医学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制定应遵循和应用科学证据,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将自己的临床治疗经验、专业知识与当前最佳的干预证据结合起来,将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治疗措施用于自己的病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十一五课题组全国脑防办张通赵军前言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国外研究证明,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水平和康复质量。

跟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康复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康复治疗体系不健全和康复治疗方法的不规范和普及程度差等方面。

脑卒中康复指南为康复治疗的实施和评价提供一个科学的证据基础,可以规范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更有效的发挥康复疗效。

改变目前我国脑卒中康复的无序状态,对指导和规范我国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提高治疗水平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对发展我国脑卒中康复事业。

说明:推荐强度:Ⅰ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如不能做随机对照试验的情况);Ⅱ级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Ⅲ级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Ⅳ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治疗措施的证据水平:A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B级至少1个较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C级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D级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和专家意见。

诊断措施的证据水平:A级多个或一个样本量足够的采用了金标准、盲法评价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高质量);B级至少一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了金标准和盲法评价(较高质量);C级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D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和专家意见。

一、脑卒中康复的管理(一)脑卒中的康复体系1、三级康复网(Ⅰ级推荐,A级证据)2、急性期康复(Ⅰ级推荐,D级证据)卒中单元(Ⅰ级推荐,A级证据)3、专门康复机构的康复①医院康复科康复(Ⅰ级推荐,A级证据)②专门的康复医院或中心(Ⅰ级推荐,D级证据4、社区康复社区康复具有与医院康复相似的疗效,费用低等优点,发展社区康复是十分必要的。

(Ⅰ级证据,A级推荐)(二)脑卒中康复的流程1、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流程①建议在发病/入院24小时内应用(NIHSS)评价卒中的缺损情况。

(Ⅰ级推荐,A级证据)②建议入院后立即启动脑卒中2级预防,并预防并发症。

(Ⅰ级推荐,A级证据)为保障获得最好的效果,患者都应当接受有经验的、多学科的康复小组的治疗,其治疗方案应当持续到患者出院后门诊治疗或社区康复2 评定和检查①建议临床人员应用标准有效的量表来评价患者卒中相关的障碍和功能情况。

(II级推荐,B级证据)②建议应由来自康复小组的专业临床人员进行正式的评价,评价可能的疗效,决定适当的护理水平,并制订治疗方案。

(Ⅲ级推荐,C 级证据)③建议评价结果和预期结果都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照顾者,获取家庭支持。

(Ⅲ级推荐,C 级证据)二、功能障碍和康复(一)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1、康复治疗开始时间建议尽可能早、病情稳定48h后(I级推荐,A级证据)2、康复治疗强度①条件允许情况下,适当增加训练强度是有益的,如上肢功能训练。

(Ⅱ级推荐,B级证据)②康复训练强度要考虑到病人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

(IV级推荐,D级证据)3、肌力训练建议遵循如下方法:①适当的渐进式抗阻训练进行肌力强化;(Ⅱ级推荐,B级证据)②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常规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③功能电刺激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4、痉挛的防治①典型的阶梯式治疗方法。

(Ⅰ级推荐,B级证据)②推荐痉挛和挛缩应通过抗痉挛肢位、关节活动度训练、伸展、夹板疗法或手术纠正等方法治疗。

(Ⅱ级推荐,B级证据)③痉挛导致的疼痛、皮肤不卫生或者功能下降时,特别是全身性肌肉痉挛的病人,建议使用口服巴氯芬、替扎尼定、丹曲林等药物治疗。

替扎尼定可应用于慢性期的卒中病人。

(Ⅱ级推荐,B级证据)④在卒中的恢复期,不推荐使用安定或其它苯二氮卓类药物。

(Ⅱ级推荐,B级证据)⑤对局部肌肉痉挛者,建议使用肉毒毒素治疗。

(Ⅰ级推荐,A级证据)⑥可以试用鞘内注射巴氯芬(Ⅱ级推荐B级证据)或手术方法,例如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Ⅲ级推荐, C级证据)5、康复训练方法①各种方法无明显优劣之分,PT治疗师可以根据各自掌握的理论体系实施康复治疗。

(I级推荐,A级证据)②综合应用多种理论和技术来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II级推荐,B级证据)③推荐以具体任务为方向的训练手段提高实际的功能和能力。

(II级推荐,B级证据)④功能电刺激和常规训练相结合可以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II级推荐,B级证据)6、强制性运动疗法①符合CIMT基本标准的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3月,推荐使用标准的CIMT治疗。

(I级推荐,A级证据)②在符合CIMT治疗原则的前提下,可以使用改良的CIMT治疗方案。

(Ⅱ级推荐,B级证据)7、减重步行训练①推荐减重步行训练用于脑卒中3个月后轻到中度步行障碍的病人,作为传统治疗的一个辅助方法。

(I级推荐,A级证据)②脑卒中早期病情稳定,步行能力轻到中度障碍的病人,在严密观察的情况下,可以试用减重步行训练作为传统治疗的一个辅助方法。

(III级推荐,C级证据)。

8、运动再学习方案有条件的机构可以在脑卒中早期阶段应用运动再学习方案来促进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I级推荐,A级证据)(二)感觉障碍的康复①感觉障碍患者可采用特定感觉训练和感觉关联性训练以提高其触觉和肌肉运动知觉等感觉能力。

(Ⅲ级证据,D级推荐)②采用经皮电刺激联合常规治疗可能提高感觉障碍患者的感觉能力。

(Ⅲ级证据,D级推荐(三)认知障碍的康复①推荐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

(Ⅱ级推荐,B级证据)②康复小组进行早期认知功能筛查十分必要。

更加详细的评价将确定损害的类型,并且指导康复小组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康复方法。

(I级推荐,D级证据)③推荐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知康复训练,来全面提高认知功能。

(I级推荐,D级证据)④推荐应用多奈哌齐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来可改善认知功能和整个脑功能。

(I级推荐,A 级证据)(四)卒中后情绪障碍的康复①所有患者均应注意其卒中后情绪障碍。

(I级推荐,D级证据)②目前不推荐常规使用药物防止卒中后抑郁。

(Ⅱ级推荐,B级证据)③出现卒中后抑郁或情绪不稳的患者的病人可以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抗抑郁治疗或心理治疗。

(I级推荐,A级证据)(五)言语和语言障碍1、失语①对卒中失语患者的干预措施可包括:对语音和语义障碍进行治疗。

(II级推荐,C级证据)强制性疗法(II级推荐,B级证据)。

②由SLP对所有存在长期交流障碍的卒中患者进行评价, 治疗其遗留的交流困难。

(Ⅰ级推荐,A级证据)③卒中后失语的患者可考虑参加小组治疗,并推荐由SLP教授康复小组和家属/陪护一些技巧,以增强失语患者的交流能力(II级推荐,C级证据)。

④对失语症患者不推荐使用吡拉西坦(Ⅰ级推荐,A级证据),美金刚胺可促进失语的恢复,同时采用强制疗法效果更佳(II级推荐,B级证据)。

2、构音障碍①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生物反馈和扩音器提高语音和改变强度,使用腭托代偿腭咽闭合不全,使用诸如降低语速、用力发音、手势语等方法(Ⅳ级推荐,D级证据)。

②采用增强和代偿性交流系统对严重构音障碍患者的功能活动可能有益(Ⅳ级推荐,D级证据)。

(六)吞咽障碍①标准的临床床旁评价应该由掌握吞咽障碍治疗技能的专业人员进行(II级推荐,B级证据),应在一周内完成。

(III级推荐, D级证据)。

②所有病人在入院后应尽早接受营养和水分的评估。

(II级推荐,B级证据)。

③饮水试验应作为卒中患者误吸危险的筛选方法中的一部分(B级证据,II级推荐)。

④有阳性临床检查的患者使用电视荧光镜吞咽检查(VFSS)。

(II级推荐,B级证据)⑤所有病人应在吞咽评估之后方可给予食物改变和代偿性方法的建议(III级推荐, C级证据)。

⑥不能经口维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者,应考虑肠内营养。

需长期胃肠营养者(>4周)给予PEG喂养。

(Ⅳ级推荐, D级证据)。

⑦对吞咽障碍的患者可采用代偿方法,如调整体位、治疗性手法、食物调整和流质饮食等以保证安全的吞咽运动(Ⅳ级推荐, D级证据)。

⑧经有经验临床医师的慎重考虑,可以应用“Shaker”疗法、热触觉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等,并且要使用公认的参数。

(II级推荐, B级证据)(七)排泄障碍①急性卒中病人评价膀胱功能。

(II级推荐,B级证据②在48小时内拔除弗雷氏尿管以避免增加尿道感染的危险性;如果仍在使用,推荐使用银合金涂层导尿管。

(Ⅱ级推荐,A级证据),应尽早拔除。

(II级推荐,B级证据)③推荐为尿便失禁的病人制定和执行的膀胱、肠道训练计划。

(III级推荐, C级证据)(八)心肺功能障碍①一旦患者下肢肌群具备足够的力量,康复训练应包括增强心血管适应性方面的训练。

(Ⅱ级推荐,A级证据)②对卒中后呼吸睡眠暂停的患者推荐使用CPAP作为一线治疗方法(Ⅱ级推荐,A级证据),对不愿意使用CPAP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口部装置或者调整体位。

(III级推荐, C级证据)。

三、脑卒中后继发障碍的康复(一)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①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患者DVT/PE的发生(I级推荐,A级证据)。

②对有高度DVT/PE危险的特定患者以下干预方法可权衡利弊后谨慎应用:使用预防剂量的肝素或低分子肝素(Ⅱ级推荐,B级证据)和使用长及大腿的弹力袜(I级推荐,A级证据)。

③建议所有患者一旦可能即可开始活动(Ⅳ级推荐,C级证据)。

(二)骨质疏松①脑卒中患者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有很大帮助。

(I级推荐,A级证据)②预防及治疗建议用α- 羟基维生素与钙制剂、四烯甲萘醌、异丙黄酮、羟乙基膦酸钠(II 级推荐,B级证据)。

③为预防因跌倒而造成的骨折,建议采取调整环境等防止跌倒的策略(II级推荐,B级证据)。

(三)中枢性疼痛①使用0到10分量表法评价疼痛。

(III级推荐, C级证据)②推荐进行全方位的疼痛管理,包括:可能的病因、疼痛的位置、性质、量、持续时间和强度;以及疼痛的加重或缓解因素。

(II级推荐,B级证据)③小剂量的中枢性镇痛药,阿米替林、卡马西平、吗啡等及抗痉挛药可能对神经性疼痛有帮助。

(II级推荐,B级证据)(四)肩痛①预防卒中后肩痛采取以下措施:电刺激,以改善肩侧方旋转(II级推荐,B级证据);肩良好姿势保持,软瘫期患者可使用肩吊带(III级推荐, C级证据)②推荐避免高过头的滑轮样动作,这会导致不可控制的外展;治疗模式包括冰热刺激、软组织按摩和运动(Ⅳ级推荐,D级证据)。

③训练通过牵拉和运动技术改善ROM,对于存在上肢痉挛的肩痛患者,A-性肉毒毒素应用可减轻肩痛。

(II级推荐,B级证据)(五)肩关节半脱位①对于严重肌无力、有发展为肩关节半脱位危险的患者,联合应用电刺激优于较单应用传统治疗;(II级推荐,A级证据)②对于已经发生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需使用牢固的支撑装置防止恶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