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视功能异常解析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的诊断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的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0e398d6d15abe23482f4d74.png)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的诊断很多验光师问,查了很多的功能方面的检查,但不知道怎么通过这些检查结果判断是什么样的视功能问题,发现了又怎么处理?我们平时通过调节、集合等的视觉功能检查,如调节反应、正负相对性调节、调节灵活度、ACA、集合近点、正负融像性集合等,检查出的双眼双眼视觉功能异常都属于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
注意:如果是通过遮盖试验检查时发现属于显性斜视的,常常需要到眼科医生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甚至需要手术常见的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集合不足集合过度散开不足散开过度单纯外隐斜单纯内隐斜融像性运动障碍其中:集合过度、散开过度属于高AC/A值型双眼视异常;集合不足、散开不足属于低AC/A 值型双眼视异常;单纯外隐斜、单纯内隐斜、融像性运动障碍属于正常AC/A值型双眼视异常。
我们就是通过上述调节、集合等的视觉功能检查结果来判断患者是属于哪种类型的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类型。
不同的异常常常有一些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下表:在诊断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相关的视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判断是否正常。
视功能检查(如调节反应、正负相对性调节、调节灵活度、ACA、集合近点、正负融像性集合等)使用的都是视觉心理物理学的方法进行的,没有完全统一的正常值标准。
以下是我总结的主流正常值标准。
大家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参考。
功能测量的正常值参考立体视(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检查图或立体视测量板;要注明是使用什么工具测量的)正常值:成人≤60'(不同的检查设备标准不同)色觉检查正常值:全部能读出。
如发现有不能读出的,查阅色觉检查图谱中的答案,给出相应诊断。
(写明检查用的工具:如俞自萍色盲检查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推进法测量调节幅度正常参考值:18-年龄/3负镜片法测量调节幅度正常参考值:比推进法测量结果小2D可以和推进法的检查结果比较。
一般测量调节幅度首选推进法。
负/正相对调节NRA/PRA正常值:NRA +1.75至+2.25 ;PRA -1.75至-3.00调节滞后/调节超前(BCC)正常值:+0.25~+0.75D(非老视眼);+0.50D(平均)调节灵活度正常值:隐斜测量正常参考值:远距隐斜:1±2△外隐斜近距隐斜:3±3△外隐斜计算性、梯度性AC/A:正常值:3/1~5/1 ;4/1~6/1辐辏近点(NPC)正常参考值:破裂点3± 4cm 、恢复点5±5cm。
简述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处理原则。
![简述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处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edf6a0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8.png)
简述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处理原则。
双眼视功能异常是指两只眼睛无法协调工作,导致视觉受损或产生其他问题的情况。
这种异常视功能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眼球运动不协调、眼睛的屈光度不平衡等。
针对双眼视功能异常,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处理原则来改善患者的视觉问题。
对于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处理,我们应该进行全面的视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
这包括检查视力、眼球运动、眼球屈光度等方面。
通过全面的检查可以确定视觉问题的具体原因,为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指导。
针对不同的视功能异常,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比如对于眼球运动不协调引起的视觉问题,可以通过眼球运动训练来加强眼球的协调性;对于眼球屈光度不平衡引起的视觉问题,可以通过配戴适当的眼镜或隐形眼镜来纠正屈光度差异。
对于一些严重的双眼视功能异常,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比如对于斜视患者,可以通过斜视手术来纠正眼球的位置,从而改善视觉问题。
对于一些屈光度不平衡严重的患者,也可以考虑进行屈光手术,通过改变角膜的形状来纠正屈光度差异。
除了治疗手段,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措施来改善双眼视功能异常。
比如对于一些轻度的视觉问题,可以通过眼保健操和眼球按摩来加强眼肌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对于一些近视患者,可以通过定期眼部放松和远离电子屏幕来减轻眼睛的疲劳。
对于长期存在双眼视功能异常的患者,还可以考虑进行视觉康复训练。
视觉康复训练是一种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来加强视觉系统的功能的方法。
通过视觉康复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双眼视功能的正常水平,提高视觉质量。
对于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处理,我们还应该注重预防和健康教育。
通过加强对眼睛保健的宣传和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眼健康意识,减少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发生。
同时,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和眼健康检查也是预防双眼视功能异常的重要措施。
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处理原则包括全面的视觉检查、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辅助措施的应用、视觉康复训练和预防与健康教育。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原则,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双眼视功能异常,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
第二节 双眼视异常的分类与临床表现
![第二节 双眼视异常的分类与临床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587efbc3b9f3f90f76c61b91.png)
第二节双眼视异常的分类与临床表现一、双眼视异常的分类双眼视觉异常在临床上主要分两大类: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和调节功能异常。
(一)集合人们希望能看清外界的物体,能在任何注视方向、任何距离维持双眼视,双眼必须具备高度准确及完全协调的机制。
当一物体自远处向近处移近时,为了维持双眼视网膜黄斑部的物象位置不变,双眼必须同时内聚,这样才能让物象又回到黄斑部,保持看到的物体时清晰的,单一的;同样当物体自近处看远时双眼必须同时外转才行,此种现象便是集合与开赛的反应。
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病情比较隐匿,外观不容易被发现,但是在临床上的症状多样化,例如集合功能的异常、双眼融像能力的异常均会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视物疲劳、重影、眼眶疼痛、头痛、阅读时自体跳跃以及复视等现象,所以发现与重视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的患者并且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和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用眼不适症状。
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大体上分为:集合不足、集合过度、三开不足、散开过度、融像性聚散功能失常,在临床上前四者较常见,将着重对前四种情况进行讲解。
(二)调节调节的目的是为调整眼屈光力以看清外物。
调节功能异常主要包括调节过度、调节不足、调节灵敏度降低等,虽然各种障碍有其各自的特点但是也有交叉之处。
调节功能异常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其他双眼视觉异常同时存在。
另外由于调节和集合的关系错综复杂,一种能共的不足或过度,将会影响到另一种功能,故在选择具体治疗方案前,必须仔细详细的查明病因,以给予相应的训练方案。
二、双眼视异常的临床表现(一)集合不足集合石双眼视觉不可缺少的一种异向的运动功能,为调整两眼视线夹角以对准外物,达到双眼同时视,以获得最佳立体式。
集合不足时比较常见的双眼视觉功能异常,反映的是近距离阅读需求与实际用眼之间的不协调。
集合不足的顾客症状可以是非常轻微也可以非常强烈一般易发生于在学生或用眼比较多的人群。
大多说集合不足的患者可能同时伴有调节功能的障碍。
异常双眼视的与处理
![异常双眼视的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edc3cc133b3567ec102d8add.png)
体征:1.调节幅度降低,比年龄相关最小调节幅度低2D以上 2.调节滞后:MEM结果>+075D) 3.单眼节灵敏度下降,-2.00D镜片通过困难 4.正相对调节(PRA)降低 5.近处(40cm)BO模糊值可能偏低
处理:1.屈光矫正:即使很低度数的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 2.视觉训练:调节训练、推进训练 3.近距离附加:正镜附加解决症状
近眼位:3△exo
加-1.00D眼位:2△eso
集合近点: 4cm
远用:BI X / 8 / 3
BO X/ 20 / 10
近用:BI 8 / 17 / 10
BO 10/ 21/10
调节不能持久
症状:1.视疲劳,长时间工作后感觉疲劳欲睡觉 2.视远、视近均模糊,尤以近物明显,注意力无法集中 3.头痛、牵拉感,眼肌紧张,阅读字体有移动感 4.眼干、畏光、流泪等症状 5.头痛、颈部僵硬、全身乏力 6.不能长时间视近物 7.希望避免近距离工作
裸眼视力(远、近): OD 1.0
OS 1.0
主觉验光:
OD +0.25=1.0
OS -0.25*90=1.0
调节幅度(移近) OD 13D
OS 13D
BCC: +0.50
Flpper: OD 0cpm(±) OS 0cpm(±)
OU 0cpm(±)
NRA: +1.25
PRA : -1.50
远眼位: 正位
近眼位:2△eso 集合近点: 4cm 远用:BI X / 6 / 3 近用:BI 4 / 16 / 8
加-1.00D眼位:5△eso
BO 10 / 20 / 9 BO 18 / 25 /16
调节灵活度不良 症状:与近距离工作有关 1.视物模糊:特别是从视近物到视远物或从视远物到视近物明显 2.稍作近距离阅读和工作后即感眼胀、头痛 3.阅读困难,疲劳、嗜睡 4.阅读注意力下降 5.眼眶周围有牵拉感 6.所阅读字体移动 7.希望尽可能避免近距离工作
异常双眼视的分析与处理
![异常双眼视的分析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16a77616763231126edb1182.png)
散开不足 症状 : 看远重影、模糊、头痛,驾驶障碍等 体征:1.看远时内隐斜度数大于看近8~10△ 2.远处负融像性储备减弱 3.AC/A≤3 处理:1.屈光矫正:远视,首先考虑矫正 2.视觉训练:远处散开能力 3.棱镜处方:远用眼镜三棱镜缓解(1:1法则) BO立体镜 同视机
散开过度
症状:1.复视、 2.广场恐怖症、 3.不喜欢参加群体活动 体征:1.看远时外隐斜度数大于看近10~15△ 2.远处正融像性储备减弱 3.AC/A大于7 处理: 1.视觉训练: 2.远距离负镜附加:(近视诱导) 3.棱镜处方:远棱镜缓解 注:20~35岁适合负镜附加
例2
患者22岁,电脑操作人员,工作一天后,眼疲劳,驾车视物模糊, 早上无此症状,无明显疾病
裸眼视力(远、近): OD 1.0 OS 1.0 主觉验光: OD -0.25=1.0 OS -0.25*90=1.0 调节幅度(移近) OD 10D OS 10D BCC: -0.25 Flpper: OD 2cpm(+) OS 0cpm(+) OU 0cpm(+) NRA: +1.50 PRA : -2.50 远眼位: 正位 近眼位:2△eso 加-1.00D眼位:5△eso 集合近点: 4cm 远用:BI X / 6 / 3 BO 10 / 20 / 9 近用:BI 4 / 16 / 8 BO 18 / 25 /16
调节过度
症状:1.视物模糊、视力不稳定
2.稍作近距离阅读和工作后即感眼胀、头痛 3.畏光光、对光敏感、从视近转为视远时聚焦困难 体征:1.调节幅度:正常 2.调节超前:BCC结果<+0.25D 3.单眼调节灵敏度下降,+2.00D镜片通过因难 4.负相对调节(NRA)降低 5.内隐斜还是外隐斜呢? (以上同时发生才为过度) 处理:1.屈光矫正:即使很低度数的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 2.视觉训练:调节放松训练 3.药物治疗
双眼视功能异常解析
![双眼视功能异常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35a000998fcc22bdd10d04.png)
调节灵敏度降低的诊断与处理集合缺乏的诊断和处理散开缺乏的诊断与处理〔一〕病因散开功能不全是由前述集散功能不平衡所引起。
散开功能不全是由器官的病灶所引起。
散开功能不全一般是功能性的,临床并不多见。
其特点为AC/A低,散开时三棱镜度明显减退,视远目的时表现为明显的内隐斜,例如近处3△内隐斜,远处10△内隐斜,严重者可表现出显性偏斜形成间歇性同侧复视。
这种复视的特点是间隔越远,复像间隔越大。
交融性分开缺乏的病人在晚上驾车时,容易产生视疲劳病症。
〔二〕临床表现看远重影、模糊、头痛、驾驶障碍等〔三〕诊断看远时内隐斜大于看近8-10△远处的负融像性辐辏〔NRV〕降低远处集散灵敏度降低,使用BI明显PRA减弱计算性AC/A≦3:1隐斜BI BO 加正镜至模糊加负镜至模糊6米9EXO X/5/3 26/32/2440厘米2EXO 15/20/12 16/24/133EXO〔四〕处理原那么1. 屈光矫正2. 视觉训练:效果不太明显虽然用缓解三棱镜使其基底向外用会使此功能缺乏永久化并促使肌无力,但这可能是消除散开功能缺乏视疲劳病症的唯一方法。
假如是集合过度继发性散开功能缺乏,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出现显性内斜视。
〔一〕病因发生原因并不是很清楚,眼屈光不正可能起到一定作用,继发于集合功能不全者相当普遍,也可能越近处交融性集合痉挛的结果。
〔二〕临床表现复视、广场恐惧症不喜欢参加群体活动散开过度是看远时两眼视轴过度散开,但看近时为正位眼,常伴有高的AC/A,散开功能过度者除具有一般视疲劳病症外,可间歇出现穿插性复视,形成视觉干扰,使患者具有典型的广场恐惧症和不喜欢参加群体活动的特点。
〔三〕诊断看远外隐斜大于看近10-15△远处正融像性辐辏〔PRV〕根本正常远处集散灵敏度下降,BO明显双眼调节灵敏度+2.00片困难〔-2.00D也困难〕NRA降低计算性AC/A高,梯度性AC/A正常诊断主要根据眼处于休息状时成为明显的外隐斜,在接近于近点时那么无外隐斜成为正位。
双眼视异常的分析和矫治(上)
![双眼视异常的分析和矫治(上)](https://img.taocdn.com/s3/m/cbe3ec0803d8ce2f00662371.png)
2 1 3 调 节 维 持 不 良 ..
a.表 现 近 距 离 工 作 初 期 视 力 正 常 , 随 着 用 眼
叉 性 复 视 ,眼 痛 头 痛 。回避 近 距 离 工 作 。
b.检 测 远 距 离 眼 位 正 常 , 近 距 离 高 度 外 隐性 ( >
时 间 延 长 ,近 视 力 逐 渐 模 糊 。
定 帮助 。
2. 2. 散 开 不 足 2. 3
调 节 功 能 检 测 指 标 归 纳 如 表 2 。 2. 2非 斜 视 聚 散 功 能 异 常 2. . 聚 散 功 能 异 常 的 类 型 21 a.集 合 不 足 ;
b.集 合 过 度 ; c .散 开 不 足 ;
a.表 现
斜 视 ,近 距 离 正 相 对 集 合 降 低 ,集 合 近 点 远 移 1c ) O m ,AC/A 比 率 低 常 。调 节 检 测 正 常 。 C .矫 治
b.检 查
调 节 幅 度 、调 节 灵 活 度 、调 节 反 应 和 相
对 调 节 初 始 检 查 均 正 常 ,阅 读 工 作 1 mi 上 ,调 节 n以 5 幅 度 和 调 节 灵 活 度 下 降 ,正 相 对 调 节 低 常 ,调 节 滞 后 增高。 C .矫 治 给 予 正 性 近 附 加 的 同 时 进 行 调 节 功 能 训
练。
集 合 功能 训练 是首 选和 有效 方法 , 有
效 率 超 过 9 % , 效 的 指 标 是 正 向 相 对 性 集 合 量 增 加 0 有
和 集 合 近 点 距 离 缩 短 ,达 到 正 常 或 接 近 正 常 范 围 。部
分 集 合 功 能 训 练 效 果 不 显 著 者 可 考 虑 近 距 离 工 作 采 用
双眼视异常的 标准值 分组分析法
![双眼视异常的 标准值 分组分析法](https://img.taocdn.com/s3/m/e7cfd191f524ccbff021840a.png)
双眼视异常的标准值分组分析法双眼视异常的标准值分组分析法2010-08-0116:36一、Morgan分析法MeredithMorgan在1940年创立Morgan标准值分析法,Morgan对未经选择的800名非老视者的临床测试资料作统计学分析,制定了一套标准值(表4-1)。
Morgan平均值与其他研究报道相似,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Morgan还计算出每一种测试与其他一种测试的相关系数,由此分辨各种测试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关系数的幅度和符号,他将每一种测试归到三组测试中的一组,将这三组分别标记以A、B、C(见表4-2),根据图表分析研究,就不难理解它们是怎样被分组的,例如,A组的测试均在双眼单视清晰区的左侧或顶部;B组在右侧或底部;C组测量值则与隐斜线的坡度和隐斜线上的点有关。
Morgan认为无哪个单一测结果是重要的,只有一组结果才能确定诊断方向。
大部分人均落在三种类型中的一种:(1)A组和B组检测结果均正常;(2)A组结果低,B组值高,为调节疲劳;(3)A组值高,B组值低,为辐辏问题。
Morgan建议,当个体出现症状并A组值低时,治疗的选择为附加正镜、BO棱镜或视觉训练;当出现视觉疲劳并伴有B组值低时,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为使用附加负镜、BI棱镜或视觉训练。
Morgan还进一步提出,到底选用哪一种方法,还取决于C组的测试结果、患者的年龄以及专业经验判断。
根据与标准进行比较的临床分析方法,被称为"标准值分析"。
所以,Morgan分析系统被认为是标准值分析方法的一种。
但是Morgan强调,将孤立的一个测试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要特别小心,同一个体各种测试结果也要进行相互比较。
Morgan分析法的优点:注重一组检测结果,单一检测结果不正常并不表示有问题。
Morgan强调所谓正常值是统计学数据,并不一定适用于个体。
与图形分析法和其他分析法相比,它具有灵活性和易用性。
Morgan分析法的缺点:在1940年创立后尚未经过修正升级,并未包括近来眼视光学的重要检测方法,如调节灵活性、融像灵活性、注视视差、MEM检影法和眼运动等检测结果。
常见双眼视功能异常临床分析与处理
![常见双眼视功能异常临床分析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012f3c6bf78a6529657d5331.png)
Impact of vergence CPOE 3rd ed pgs 193-196
Binocular Accommodative Facility Testing
Patient wearing Polaroid glasses with + flippers
Vectogram #9
Test (+2.00)
BAF - Kids Age 6-7 Age 8-12
BAF - Adults
Expected Finding Standard Dev
3 CPM 5 CPM Use Amp scaled
+ 2.5 CPM + 2.5 CPM testing
2020/11/3
14
Accommodative Facility
Accommodative Anomalies
"NOT ENOUGH”
“UNSURE”
"TOO MUCH"
Insufficiency
Low Amplitude High Lag Facility: Poor – OD, OS, OU
Infacility
MEM & FCC Normal to low NRA/PRA reduced Facility: poor -/+ OD, OS, OU
Test (+2.00) MAF - Kids
Age 6-7 Age 8-12 MAF - Adults Age 13-30 > 30
Expected Finding CPM=cycles/minute 6 CPM 7 CPM
Standard Dev
双眼视异常临床分析图形分析法
![双眼视异常临床分析图形分析法](https://img.taocdn.com/s3/m/834810ddc8d376eeaeaa319b.png)
一、概念的复习
调节(Accommodation):为了看清近
距离目标,眼通过增加晶体曲率,从而增 加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的物体在视网膜 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为看清近距离目标 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调节的分类
1 反射性调节:由于模糊像引起的调节。 2 辐辏性调节:由于眼球汇聚引起的调节。 3 张力性调节:在无任何视觉刺激情况下由于 睫状肌张力引起的调节。 4 近感知性调节:由于心理感知观察视标或器 械在眼近处引起的调节。
图形分析法缺点:
对双眼视数据标记不全 不能分析大部分与调节有关的双眼视异常 过于依赖一些准则 繁琐,费时
谢谢!
聚散(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调整两眼视线夹角对准外物,以达双眼单 视,获得最佳立体视。 分类:1 张力性聚散 2 调节性聚散 3 近感知性聚散 4 融像性聚散
AC/A:
调节与集合一起出现,当出现一定的集合 量时,不同个体会出现不同量的调节,用 调节性集合(单位:△)和每单位调节 (单位:D)比率表示,即AC/A 。
6、Percival准则:
评价水平位均衡标准之一 不考虑隐斜量 要求需求线经过双眼单视清晰区中间1/3与 调节刺激在0到3D间所组成的舒适区 Percival准则的图形表达
公式:P=1/3G-2/3L:
P:所需棱镜 G:水平量侧界限宽度中较大的一侧 L:水平量侧界限宽度中较小的一侧 当其<=0时,表示符合P法则,不需处理 当其>0时,表示需要该棱镜值以符合P法则, 棱镜底朝向双眼单视清晰区水平界限宽度 较宽的一方
异常双眼视的分析与处理课件
![异常双眼视的分析与处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ac687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4.png)
03
04
视力评估
根据视力检查结果,判断视力 是否达到正常标准。
眼位评估
根据眼位检查结果,判断是否 存在斜视或眼球震颤等问题。
屈光评估
根据屈光检查结果,判断是否 需要配镜或进行其他矫正措施
。
立体视觉评估
根据立体视觉检查结果,判断 双眼视功能是否正常。
检测与评估的重要性
01
02
03
早期发现异常
通过定期的眼部检查,可 以早期发现异常双眼视问 题,避免视力进一步恶化 。
详细描述
斜视的常见类型包括内斜视、外斜视和垂直斜视。斜视的原因可能包括眼部肌肉发育不全 、眼部外伤、神经病变等。斜视可能导致立体视觉丧失、视力下降等问题,影响日常生活 和工作。
处理建议
对于斜视的治疗,一般采取手术和配镜矫正的方法。手术方法包括眼外肌后徙术、眼外肌 缩短术等,以调整眼部肌肉力量,矫正斜视。配镜矫正主要适用于屈光不正引起的斜视, 通过配戴合适的眼镜来矫正视力,改善斜视状况。
训练矫正
视觉训练
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提高双眼 的视觉功能和协调能力。
电脑视觉训练
使用电脑软件进行视觉训练,针对 不同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
手术联合训练
在手术矫正的基础上,进行视觉训 练以进一步改善双眼视功能。
04
案例分析
案例一:斜视的双眼视异常
总结词
斜视是一种常见的双眼视异常,表现为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导致视觉功能受损。
对于屈光参差的处理,一般采取配镜 或手术的方法。配镜矫正主要适用于 轻中度屈光参差,通过配戴合适的眼 镜或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提高视觉 质量。对于重度屈光参差,可能需要 采取手术方法,如角膜移植术、晶状 体置换术等,以改善视力状况。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https://img.taocdn.com/s3/m/119fd4e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8.png)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是指双眼在正常的位置,但视觉功能
有异常。
这种视觉异常包括双眼视觉不合作、双眼视觉模
糊或双眼视觉变形等情况。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包括屈光不正、眼球运动障碍、神经传导异常等。
常见的非斜视性双眼视
异常包括远视、近视、散光、弱视和眼位不正等。
远视是指眼球在放松状态下看近物模糊,但看远处物体清晰。
近视则是指眼球在放松状态下看远处物体模糊,但看
近处物体清晰。
散光则是指光线在眼球的折射过程中发生
偏折,造成视觉畸变。
弱视是指由于双眼视觉发展不均衡或者视觉传导通路出现
异常等原因,造成某只眼睛的视觉功能较弱。
眼位不正是
指眼球在静止状态下的位置异常,可能是交叉眼、斜视或
眼球偏位等。
治疗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的方法包括眼镜矫正、角膜塑形镜、视觉训练等。
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建议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并咨询眼科专家的意见。
双眼视觉异常分析ppt课件
![双眼视觉异常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7b734f58fafab069dc0283.png)
五:看眼位是否影响了调节
集合不足—可引起调节超前; 集合过度—可引起调节滞后;
当调节和集合是相反矛盾时, 这个矛盾的主要源是集合。 调节不足—集合不足;调节 过度—集合过度; 当调节和集合是相联动时, 这个矛盾的主要源是调节。
六:看调节异常是原发还是集合异常导致
单眼Flipper 单眼问题—调节问题
四:看AC/A值
3—5之间,是正常的 基本型外隐斜/基本型内隐斜/融像运动功能障碍
大于7,考虑是集合过度/散开过度/ADD处方。
小于3,考虑是集合不足,视觉训练是首选。
计算性AC/A
AC/A=PD+d(H近-H远)
PD:瞳距 梯度性AC/A d:近注视距离
AC/A=(H1-H2)/D
H1第一次眼位 内斜+值 H2第二次眼位 D屈光度变化量 外斜-值
Worth 4 dot (正常4个灯 5个复视力 2/3个抑制) 立体视检查(正常60〃,大于此值融像和眼底营养) 远距水平隐斜检查(正常值1△BO~3△BI) 近距水平隐斜检查 NRA检查(正常值: +1.75~+2.50, NRA低常见于:调节超前、调节过度; NRA高常见于验光过矫状态) BCC检查(+0.25~+0.75 小于正常值调节超前,大于正常值调节滞后) PRA检查(PRA低常见于:调节滞后、调节不足) AC/A 检查(正常值 3~5 △ /D 小于正常值常见于不足、大于正常值常见于 过度) FLIPPER调节灵活度检查 (单眼异常:调节功能异常;单眼正常双眼异常:集合功能异常) AMP调节幅度检查(低于相应年龄的最小调节幅度常见于调节不足) NPC集合近点(集合近点过远常见于集合不足;过近常见于集合过度)
双眼视觉异常的临床分析
![双眼视觉异常的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0194ea680203d8cf2f244c.png)
正相对调 节减低 ,则提示调节不足 。
关 键词 :视 觉异常 ;调节 ;聚散
治疗方法 : (1)首 先进行 屈光矫正 ,如是远 视患
者则 需要全 部矫正 ; (2)对 于一部分人 群 ,可 以加正
1调节不足
镜近用 附加镜 ,可显著改善症状 ,若调节 幅度 和调节灵 活度 的追加检测提 示调 节功能递减性 改变 ,必 须在给予
灵活度下降 ,正镜片速度 漫;调节超前偏 高 ;NRA正常 时 的调节 反应异常 ,调节 反应的潜伏期与速 度的异常 。
或偏 低 ;高度外斜 。
表现为 看近处后 出现短 时 【生近距和远距 的模糊 不清 ,看
案例 :患者 9岁 ,男孩 ,无明显全身疾病及药史 ,主 书 时阅读困难 ,容易产 生疲劳感 ,注意力下 降 ,出现 眼
视 困难 ,时常出现 视觉疲劳 、视近 模糊 ,重症者 出现视
近复视 ,眼部 疼痛 ,还可 引起 头痛 、眉 弓部发痒 、头晕
调 节灵 活度是指调节刺 激在不 同水平变化 时人 眼所
怕光和外斜 。
作 出的调节 反应速度 , ̄,llN量人 眼调节变化 的灵敏度 。
在检测 中通 常出现以下情况 :调 节幅度正常 ;调 节 调节灵活度 的降低主要表现 为患者对调节刺激 不断变化
全身乏力等 。
2018.5.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1 27
2调节过度
胺 ,进行放 松调节 解除 睫状 肌痉 挛 ; (3)视觉给 予散 开功能训练 。
调节过度是一种 非 自主的肌强 直 ,多 由过度使 用调
节所 引起 。其 症状 表现为近工作 距离缩短 ,阵发 性近注 3调节灵AC/A :5.5/1
临床 上由于各种原 因导致集合功 能异 常、调节功能
调节不足引起的双眼视功能异常如何处理
![调节不足引起的双眼视功能异常如何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2387b5e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7.png)
调节不足引起的双眼视功能异常如何处理1、什么是调节不足调节不足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双眼视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AMP (调节幅度)低于患者年龄相应的正常值(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如果测得数值比正常调节力低2D或以上,则考虑为调节不足。
那么问题来了,老视患者是真正的调节不足吗?大家可以谨慎思考!2、调节不足的症状和体征症状:患者症状的出现与近距离的阅读和工作有关,会出现视觉疲劳、视远视近均会出现模糊,尤其视近明显、严重时可以导致头痛、眼眶周围有牵拉感,眼干、畏光、流泪等症状。
体征:1、AMP下降2、调节灵活度,负镜通过困难3、PRA(正相对调节)低于正常4、对调节刺激的反应下降5、BCC(调节反应)高于正常值6、可能伴随内隐性出现。
由于调节力不足、患者动用更多的调节刺激补偿调节的不足,结果导致调节性集合的增加,甚至可出现内隐斜。
7、也可能是假性集合不足。
由于调节不足、调节性集合降低,患者可出现外隐斜,由于调节幅度下降、调节性集合下降使集合近点远移。
3、调节不足的解决方案1、矫正屈光不正,即使度数很低的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2、视觉训练:调节训练,Brock线训练3、附加阅读镜,使用正镜附加,对于一些病变导致的调节不足或调节麻痹患者,需要长期正镜附加(青少年慎重,不能附加)。
4、案例分享男性患者,16岁,学生,主诉看书20分钟左右出现视物模糊,不舒适,特别是最近学习压力重,无其他用药和明显全身性疾病,来门店检查视力。
视光检查结果如下:裸眼视力(远用):OD:0.8 OS:0.7裸眼视力(近用):OD:1.0 OS:1.0集合近点:125px主觉验光:OD:-0.75 (1.0) OS:-1.00 (1.0)远用水平眼位:1exo近用水平眼位:3eso近用水平眼位(加-1.00D镜片):10exoAC/A:7/1NRA:+2.50BCC:+1.25PRA:-1.00调节幅度: OD/OS 6D调节灵敏度:OD:0p,正镜片模糊像消除困难;OS:0p,负镜片模糊像无法消除,双眼调节灵敏度正镜片模糊像消除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节不足的诊断与处理
调节灵敏度降低的诊断与处理
集合不足的诊断和处理
(一)原因
①解剖因素
②延迟发育
③视觉的干扰
④全身疾病或虚弱
⑤精神因素
⑥内直肌麻痹或减弱散开功能过度所形成。
散开不足的诊断与处理
(一)病因
散开功能不全是由前述集散功能不平衡所引起。
散开功能不全是由器官的病灶所引起。
散开功能不全一般是功能性的,临床并不多见。
其特点为AC/A低,散开时三棱镜度明显减退,视远目标时表现为明显的内隐斜,例如近处3△内隐斜,远处10△内隐斜,严重者可表现出显性偏斜形成间歇性同侧复视。
这种复视的特点是距离越远,复像距离越大。
融合性分开不足的病人在晚上驾车时,容易产生视疲劳症状。
(二)临床表现
看远重影、模糊、头痛、驾驶障碍等
(三)诊断
集合过度的诊断与处理
(一)依发生原因分为三类
①集合过度合并调节过度
②原发型的集合过度
③继发性集合功能过度
(二)症状
①复视,②眼部紧张感、疲劳感、牵拉感,③晚上额头部疼痛,④聚焦过度的感觉,⑤视远、视近均可出现模糊,⑥避免近距离工作,⑦阅读喜欢将书放近,⑧喜欢闭眼。
轻度患者表现为读写和近距工作困难,复视、眼部紧张、疲劳感、眼眶周围有牵拉感,阅读时候喜欢将书本放
散开过度的诊断与处理
(一)病因
发生原因并不是很清楚,眼屈光不正可能起到一定作用,继发于集合功能不全者相当普遍,也可能越近处融合性集合痉挛的结果。
(二)临床表现
复视、广场恐惧症
不喜欢参加群体活动
散开过度是看远时两眼视轴过度散开,但看近时为正位眼,常伴有高的AC/A,散开功能过度者除具有一般视疲劳症状外,可间歇出现交叉性复视,形成视觉干扰,使患者具有典型的广场恐怖症和不喜欢参加群体活动的特点。
基本外隐斜的诊断与处理
(一)临床表现:
长期抱怨视疲劳,看远、近模糊,复视
(二)体征诊断
看远、近外隐斜度基本相等
NPC降低
远近正融像性辐辏PRV均下降
远近集散灵敏度均下降,BO明显
NRA下降
基本内隐斜的诊断与处理
(一)临床表现
①长期抱怨近点视疲劳,视远可重影,视近症状明显
②看远、近偶尔模糊,复视
(二)体征诊断
看远、近内隐斜度基本相等
NPC降低
远近负融像性辐辏NRV均下降
远近集散灵敏度均下降,使BI明显
融像性聚散系统功能异常
的诊断与处理
(一)病因
常见的原因是双眼功能异常,也与患者的心理障碍有很大的关系,最近很多这方面的报道。
(二)临床表现
①常见于学龄前青少年,成年人,屈光不正长期未矫正者
②视远、近视物模糊
功能性眼球运动异常
的诊断与处理
阅读时重要的眼球运动成分:注视运动;扫视运动占10%,每次扫8~9个字距;返回运动占10~20%。
(一)主诉症状
常见于3-5岁儿童
定位功能差
频繁反复阅读某行字体
阅读时过度的头部运动
阅读时有跳字、调句现象
从白色书写板上抄到纸上有困难
假性汇聚不足的诊断与处理
(一)临床表现
阅读和近距离工作时眼部不适头疼
复视,视力模糊及疲劳
(二)体征诊断
视近高度外隐斜
AC/A值因调节反应差显得较低
NPC减退,正附加提高NPC
调节幅度低,调节滞后,正相对集合低
(三)处理原则
视觉训练:以调节训练为主,双面镜/视力卡;字母表;给予正镜附加。
弱视治疗新思路
青少年近视12周家庭训练方案
三个月的家庭视觉训练,每天训练一次,每次10分钟。
青少年近视12周训练室训练方案
三个月的视觉训练室训练,每周训练1-2次,每次训练
30-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