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设计
探究学案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案标题《探究XXX主题学案设计》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XXX主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XXX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XXX主题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
- 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2. 教学难点:- 学生对XXX主题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 探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 提出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预习准备- 学生根据学案内容,查阅资料,了解探究主题的相关知识。
-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确保学生具备探究活动的基本条件。
3. 探究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明确各组成员的职责。
- 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 学生记录探究过程,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 汇报交流- 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分享经验。
-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总结探究活动的收获。
5. 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探究活动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6. 课后作业- 布置与探究主题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自身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合作、交流能力。
2. 探究成果:- 学生对探究主题的掌握程度。
-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 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
-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 探究活动设计合理,达到预期效果。
学案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假如没有灰尘》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学会“忽而、面临、来源、分裂”等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及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图片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灰尘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灰尘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灰尘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认识并学会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填表,总结灰尘的特点、作用和说明方法。
三、小组合作探究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灰尘对人类有哪些危害?有哪些好处?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现象,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课文《假如没有灰尘》,了解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二、拓展延伸1.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既有好处也有坏处?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作业布置1. 学生以《假如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注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2. 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假如没有灰尘》一、灰尘的特点:忽而、面临、来源、分裂、飘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庞然大物、古往今来、气象万千二、灰尘的作用:有利、有害三、灰尘与人类的关系:两面性---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案”与“学案”设计
“学案”与“学案”设计一、“学案”和“学案”的特点通过对有关“学案”概念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对于学案的定义分为以下三类:1.“学材”说“学材”说认为学案是教师制定的一种引导学生学习的导学材料,如贾如鹏、傅海伦在2004年7月的《教育科学研究》中指出:“学案,是教师在充查了解学情、大纲、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从学习者的为学生设计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
”①2.“案例”说“案例”说认为学案是由教师为学生学习而设计的学习案例,如王颖(2008)认为,“学案是教师为开启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能力而设计的由学生直接参与、教师引导下完成的一系列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②3.“方案”说“方案”说认为学案是教师为了指导学生完成学习而设计的学习方案。
如严建农(2005)指出,“学案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深入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习方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设计编制出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案。
”③张晓彤认为“学案是教师在研读大量书籍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④学案是教师指导在学生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应该有以下五个特点:(1)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学案的特色,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思考,也可为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兴趣,设计一系列可读性强,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包括与所教内容密切相关的发展史,著名专家的科研业绩,现代科学的热门话题等。
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对探索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解剖,讨论探索,不仅能通过解题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化学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学案导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基本技能。
2. 教学难点: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技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探究(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形成共识。
4. 展示交流(1)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2)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5.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总结反思(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出自己的疑问。
(2)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四、作业布置1. 完成学案中的作业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教学重难点是否突破?3.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提高?4.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5. 教学效果如何?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3.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4.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通过以上学案导学设计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使教学更加高效、有序。
优秀教案学案设计模板范文初中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学会生字“绿意”、“萌动”、“细雨”、“柳絮”等,正确读写并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春天的信息》、PPT课件、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春天有什么感受?你们在春天里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3. 引出课题:《春天的信息》。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新词,并查阅工具书理解其意思。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三、合作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并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
四、巩固练习1. 学生仿写课文中的句子,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描述自己眼中的春天。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六、作业布置1. 预习下一课《夏天的夜晚》。
2. 搜集有关春天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学案设计:一、预习提示1. 阅读课文《春天的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2. 查阅工具书,认识并学会生字、新词。
3. 思考: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二、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
学案设计 (2)
学案设计1. 引言学案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为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的一种教学设计工具。
设计一个有效的学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步骤以及一些注意事项,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
2. 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学案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2.1 以学生为中心学案设计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先前知识、学习风格和兴趣等因素。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
2.2 渐进式教学学案设计应尽量采用渐进式教学方法,即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再逐步拓展知识面和提高学习要求,达到循序渐进、循证渐进的教学效果。
2.3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学案设计应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工具,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践、合作学习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4 灵活性和个性化学案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个性化。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现场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步骤,以及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3. 学案设计的步骤学案设计的步骤主要包括:分析教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评价学习效果等。
3.1 分析教材在设计学案之前,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仔细分析。
包括:教材内容的结构和难度、关键概念和技能等。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并确定学习重点和难点。
3.2 确定学习目标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教师需要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具备可衡量性,即能够清晰地描述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学习目标可以分为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主要目标通常与教材的核心内容相关,而次要目标则是对主要目标的拓展和延伸。
3.3 设计教学活动在确定学习目标之后,教师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学生学案设计规范
学生学案设计规范学生学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一个好的学案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
本文将从学案设计的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多个角度,分析并总结学生学案设计的规范。
一、确定学案设计目标学案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
学案设计者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将学习目标分解为可测量和可达成的小目标。
学案设计目标要与教学大纲和教材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和探究。
二、合理安排学案内容学案的内容要与学习目标一致并有针对性。
学案设计者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明确重点和难点,避免教学过多或过少。
学案内容应该包括知识的输入、讲解和练习,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三、灵活运用学案形式学案形式可以是文字、图表、案例等多种形式。
学案设计者应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学案形式。
文字形式适用于知识点的讲解和总结,图表形式适用于数据分析和图形表达,案例形式适用于问题解决和实践操作。
四、精心设计学案结构学案结构应该清晰、有序。
学案设计者可以采用“导入-基础讲解-案例训练-总结反思”等常见结构,或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特定的结构。
无论采用何种结构,都应该注意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以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消化。
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案设计者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在学案的设计中,可以设置问题、展开讨论、开展小组合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
同时,学案中应该合理反馈学生的表现,及时纠正错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动力。
六、强调学案的实用性学案设计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应用。
学案中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输入和讲解,还要有实践操作和应用练习。
学案设计者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学案设计)
课题:第3单元编辑和修饰工作表§3.2 格式化工作表§3.2.1 格式化单元格学案设计:冯志明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在工作表中格式化单元格常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掌握格式化单元格的操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验感悟,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工作表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学习重点】Excel中格式化单元格常用的命令和方法。
【学习难点】保护工作表(或工作薄)的操作方法及其重要性。
【学习过程】一、复述回顾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复述回顾以下内容(要求:第一题组员给组长讲,第二题组长给组员讲,互相补充纠正)。
1、在Word中,我们学习过哪些常用的格式化单元格的方法?2、简要叙述上节课学习的编辑工作表的方法并进行温习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复述回顾,唤醒旧知引出新知,一来可以降低学生对新知的陌生感,打消学生学习时的畏难情绪,二来用于降低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本第42页内容,经过实践体验后总结并回答以下问题,二人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导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
三、实践探究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以下任务,实践探究旧知新的用法,通过对比学习掌握新知(大组长检查并指导组员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探究,以对比的方式加以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发现旧知新的用法,在丰富实践经验的同时达到知识的正向迁移。
四、合作交流先由二人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四人小组进行交流分享,感悟并总结操作经验使其转化为技能(由大组长或组内推选代表阐述本组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气氛走向高潮。
五、展示点拨通过学生示范操作或教师演示讲解,解决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存在的共性问题。
学案模板_精品文档
学案模板简介学案(Lesson Plan)是教师为教授一堂课程而设计的教学计划,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内容。
学案的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学案模板,帮助教师快速、有效地设计学案。
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教学年级:•教学科目:•教学时间:•教学地点:二、教学目标在本节课学完后,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目标1•目标2•目标3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内容1–子内容1.1–子内容1.22.内容2–子内容2.1–子内容2.23.内容3–子内容3.1–子内容3.2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策略1:详细描述策略1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
•策略2:详细描述策略2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
•策略3:详细描述策略3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将包括以下方面:1.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情况:通过观察和互动,评估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和理解情况。
2.学生的作业表现: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教学效果评估:通过教师的课堂反思和学生的反馈,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在本节课中,将需要以下教学资源:•资源1•资源2•资源3七、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时间:•内容:•资源:八、课后作业本节课的课后作业如下:1.作业12.作业23.作业3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资源的使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优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一个简单的学案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编写完整、详细的学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案设计通用模版
课时 安排 反向质疑
课时 同向生成
指
随堂笔记
导
重点摘记 成果记录 知识生成
过
程
1
作 业 教 学 后 记
学生把写好的作文进一步修改将其誊写在作文本上
组长查阅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重点研读,品味语言 当堂反馈 讲读课 资料准备 积累字词
自我感悟
2
阳泉市实验中学
编写时间:20Biblioteka 年 月 日 课 题三 维 目 标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学案设计
学期第
授课 时间 授课 班级
次作文
设计者 教授者
《》
教学 重、难点 教学资源 及手段
教材相关知识与资料
课堂元素
定向自学
自学指导 内容: 学法: 时间:
相向互动
互动策略 内容: 形式: 时间:
导向展示
学案设计教案模板范文高中
一、课程名称:_______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概念、原理、方法等。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综合运用、创新思维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相关内容,准备相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 按照教学目标,系统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练习-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小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5.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强调重点、难点。
-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6. 课后作业- 布置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学内容是否准确,是否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是否存在问题。
【教学案例】课程名称: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学案设计教案模板范文高中
一、课题名称:《红楼梦》阅读指导二、教学目标:1. 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1. 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红楼梦》相关资料、PPT课件。
2. 学生准备:《红楼梦》原著、笔记本、笔。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背景、主题等基本信息。
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红楼梦》的感受和收获。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红楼梦》原著,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关键词汇、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每组选取一个人物或情节进行深入分析,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展示1. 各组代表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
2. 教师点评各组的展示,总结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红楼梦》的文学价值。
2. 学生分享阅读《红楼梦》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七、作业布置:1. 阅读名著《红楼梦》,完成读书笔记。
2. 选择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或情节,撰写一篇读后感。
八、板书设计:《红楼梦》阅读指导一、作者、背景、主题二、人物形象三、故事情节四、阅读方法五、作业布置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
在合作探究环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案设计教案模板范文高中
一、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授课年级与班级:高中年级 X 班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文学流派。
(2)掌握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
(3)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文学流派。
(2)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2.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整理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和艺术特色。
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文学流派。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
2.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尝试分析一篇古代文学作品。
三、课堂讨论1. 教师出示一篇古代文学作品,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
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阅读教材中的古代文学作品,撰写一篇读书笔记。
优秀教案学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例如:《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授课年级及班级:(例如:高二年级1班)三、授课时间:(例如:2023年11月5日星期一第2节课)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文学流派。
- 掌握重要文学家的生平事迹、作品风格及代表作。
- 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阅读、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 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
五、教学重难点:1. 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文学流派。
- 重要文学家的生平事迹、作品风格及代表作。
2. 难点:- 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 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相关文献资料。
- 教学视频、图片等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 预习相关课文,了解作家作品背景。
- 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堂讨论准备。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文学史时间轴,引导学生回顾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2. 自主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预习内容,总结每位重要文学家的生平事迹、作品风格及代表作。
3. 合作探究:-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4.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古代文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5. 布置作业:- 阅读指定篇目的文学作品,撰写读书笔记。
-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古代文学某一时期或流派的特色。
八、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教学过程是否顺畅?3. 学生参与度如何?4.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5. 课后如何改进教学?九、学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文学流派。
有关学案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有关学案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设计学案时,可以遵循以下思路和方法:
1.明确学案的目标:确定学习目标是设计学案的第一步。
需要明确学生应该学到什么内容,以及期望他们在学完后能够达到什么样的能力或理解水平。
2.考虑学生的先验知识和能力水平:在设计学案时,需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便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策略。
可以通过预习或诊断测试来了解学生的先前知识。
3.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根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
学习内容可以包括教材、参考资料、案例研究等。
学习任务可以包括讨论、实验、解决问题等。
4.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任务,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可以包括讲授、探究、合作学习等,以便帮助学生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
5.设计评估方法:设计学案时,需要考虑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以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如考试、作业、项目等,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
6.调整和改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学案。
根据学生的反馈,了解学习效果,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在设计学案时,可以借鉴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测量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同时,也可以参考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学案的质量和效果。
学案设计的格式要求
学案设计的格式要求1.文档格式要求如下:课题题目(设计应用课时)栏目小标题正文2.学案栏目:【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
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理念,针对本节的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
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
不能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应用“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明确语言给出学习目标。
【温故知新以及创设情境】(1)功能:首先设置的题目重在诊断和新知有联系的旧知学生掌握的情况,目的是发现问题后进行补偿教学,为新知的学习扫清障碍,其次有利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形式:可以以问题即思考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其他具体形式出现,比如填空题等。
1-2分钟能完成。
【我能自学】学生自学教材,以填空的形式呈现主要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填写。
【我能参与】体现教学过程的主要线索:①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
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
②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
③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①学生自学式。
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设计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
②师生共研式。
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
学案在此部分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自己得出结论。
③教师讲授式。
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讲解的方式,但教师的讲并不是满堂灌,而应该配以启发、点拨,诱导。
【知识总结】①当堂形成知识网络,及时复习,力避遗忘。
学案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数控加工机械基础《轴的分类及应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轴的概念。
- 掌握轴的分类。
- 能正确选择轴的实际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任务教学过程掌握轴的分类与选择轴的实际应用。
- 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学习。
3. 情感与价值目标:- 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增加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轴的分类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
2. 难点:区分不同类型轴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手机等现代化通讯客户端。
2. 学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制的学案。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 学生:微信扫描二维码或识别二维码,回答问题。
2. 老师:汇总学生答题,了解学生对轴的基本认识。
(二)导入1. 提问: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职业梦想,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2. 展示轴的图片,提问:你知道图片显示的物品是什么东西?它用在哪里?(三)新课讲解1. 讲解轴的概念、分类及实际应用。
2. 结合实例,分析不同类型轴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引导学生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学习,如查阅资料、观看教学视频等。
(四)任务驱动1. 分组讨论:针对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轴类型。
2. 学生汇报: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轴的分类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六、课后作业:1. 完成学案中的练习题。
2. 查阅资料,了解轴在实际应用中的更多案例。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任务驱动、信息化手段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轴的分类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八、学案内容:一、学习目标1. 了解轴的概念。
2. 掌握轴的分类。
3. 能正确选择轴的实际应用。
学案导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了解相关知识的发展历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基本技能和关键步骤。
2. 教学难点: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以及实际操作中的问题解决。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教学案例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学生分享预习心得,提出疑问。
2. 知识讲解- 教师详细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基本原理。
- 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3. 实践操作- 教师演示实验操作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问题。
4. 案例分析- 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经验,分享成果。
5.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6. 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提问质量、实验操作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学改进: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为学案导学设计教案模板的具体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设计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潍坊一中李宗彪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描述核糖体的形态结构和成分。
2.简述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过程。
3.能够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的现象和结果进行推理和判断。
4.简述蛋白质分选、运输。
5.学会用实验资料探究结论的方法。
二、预习内容1.蛋白质的合成阅读课本P32蛋白质的合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有关核糖体的问题:(1)蛋白质的合成场所________________ ,核糖体的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核糖体在细胞中的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核糖体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糖体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蛋白质的合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进行________ 的复杂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的。
探究活动:根据豚鼠胰腺蛋白的分泌过程,分析讨论以下问题:(1)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依次经过哪些结构?(2)各部分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作用?(阅读课本完成)__________________将不同的氨基酸按照特定的顺序连接成肽链,________________都能对新生肽链进行修饰。
蛋白质的修饰主要是指为新生肽链添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对其_______________等,这些修饰对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成为_________________ 有着重要意义。
2.蛋白质的分选和运输阅读课本,弄清蛋白质的分选和运输的概念。
(1)蛋白质的分选:蛋白质合成后,_________________决定它们的去向和最终定位。
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影响了蛋白质的去向。
(2)蛋白质的运输:通过连续的__________________运送蛋白质到达____________的过程。
蛋白质只有被准确的运输到相应的部位才能执行特定的功能。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通过一定的机制进入到_________________ 中,经过初步的修饰加工后被运送到___________,再经其进一步加工修饰成为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由_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__将不同的蛋白质分开,各自以_________的形式运送到相应的部位。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则主要通过各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运送到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我检测1.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通常核糖体不分布于( )A.原核细胞中 B.真核细胞中 C.叶绿体中 D.高尔基体中2.下列不参与对新生肽链进行修饰的结构是( )A.内质网 B.高尔基体 C.线粒体 D.细胞质基质3.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其运输的方向是( )A.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 B.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C.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D.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4.蛋白质合成后,通常情况下分选信号位于( )A.核糖体中 B.内质网中 C.高尔基体中 D.氨基酸序列中5.核糖体将不同的氨基酸按照____________的顺序连接成_______________。
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只能是蛋白质的__________形式,还必须经过必要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才能成为成熟而有功能的蛋白质。
四、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预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描述核糖体的形态结构和成分。
2.简述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过程。
3.能够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的现象和结果进行推理和判断。
4.简述蛋白质的分选、运输。
5.学会用实验资料探究结论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1.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过程。
2.蛋白质的分选和运输。
三、学习难点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过程。
四、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点1.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思考1. 细胞内含有RNA的细胞器有哪些?思考2. 蛋白质合成过程用到了哪些细胞器?各自的功能是什么?思考3.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哪一类的可以运用同位素示踪法来研究?并请举例说明。
例1. 下列物质中,不在核糖体(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上合成的是()A.麦芽糖酶 B.核糖核酸 C.胰岛素D.载体蛋白例2.抗体是参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一种免疫球蛋白,是由人体内的浆细胞合成分泌的。
根据图回答问题:(1)抗体的合成场所是[ ] __________,对其进行加工和包装的场所是[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2)⑤是由[②]_________上产生的具膜囊泡,当它移至细胞膜处,通过_________方式将抗体分泌出细胞。
(3)上述过程说明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________和_______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探究点2. 成熟的蛋白质思考1. 成熟蛋白质所具有的特点有哪些?在此如何理解结构决定功能?举例。
思考2. 有活性的胰岛素是如何形成的?分子量如何计算?例3. 假设右图为某蛋白质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该蛋白质中共含有条肽链,个肽键。
(2)理论上分析,该蛋白质至少有个-COOH,至少有个-NH2。
(3)在氨基酸形成该蛋白质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
(图中两条肽链靠4个二硫键连接)探究点3. 蛋白质的运输过程思考:什么是分泌蛋白?什么是生物膜系统?与内膜系统有何区别?活动:同学们对常见的蛋白质进行举例,分析讨论不同的蛋白质是如何运输到各自相应的部位的?例4.关于动物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与去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能量B.合成的蛋白质都运到细胞外C.合成的蛋白质都不能进入细胞核内D.合成的蛋白质都用于细胞膜蛋白的更新五、归纳总结,当堂检测1.有一种“十五肽”的化学式为C x H y N z O d S e(z>15,d>16)。
已知其彻底水解后得到下列几种氨基酸: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水解可得e个半胱氨酸 B.水解可得(d-16)/2个天门冬氨酸C.水解可得z-15个赖氨酸 D.水解时消耗15个水分子2.某蛋白质由51个氨基酸、两条链构成,结构图中—S—S—为两个—SH形成。
其结构模式图如下:⑴该蛋白质分子形成过程中形成了个水分子和个肽键;形成过程中消耗掉的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还有游离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⑵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R基,在形成此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最多含有种不同的R基。
⑶如果形成该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该蛋白质的分子质量是,控制该蛋白质分子合成的基因至少含有碱基对。
课后延伸学案1.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对于生物体而言,蛋白质的“生老病死”至关重要。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研究发现: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泛素激活酶E1将泛素分子激活,然后由E1将泛素交给泛素结合酶E2,最后在泛素连接酶E3的指引下将泛素转移到靶蛋白上。
这一过程不断重复,靶蛋白就被绑上一批泛素分子。
被泛素标记的靶蛋白很快被送往细胞内一种称为蛋白质酶体的结构中进行降解。
整个过程可表示如下图解。
请分析回答:(1)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
依上述材料可推测出蛋白质的一项具体功能是 。
(2)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需能量主要来自 物质。
(3)蛋白酶体所含的酶最可能是 。
(4)细胞内E l 、E 2、E 3在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其原因是 。
2. 下面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图(图2),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该蛋白质中含有两条肽链49个肽键B .图2中含有的R 基是①②④⑥⑧C .从图2可推知该蛋白质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D .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mRNA 中至少含有51个密码子⑨ ⑧ ⑥ ⑦ ⑤ COOHCOOH NH2 C =OCH 2CH 2 CH 3H H OH O O H H O NH 2—C —C —N —C —C —N —C —C —N —C —C —④ ②③ ①参考答案:课前预习学案:1. D 2.D 3.C 4.D 5.特定肽链初级加工包装课内探究学案:例1.B 例2.(1)[4]核糖体 [3]内质网 [2]高尔基体(2)高尔基体胞吐(3)结构功能例3.(1)2 180 (2)2 2 (3)3248 例4.A归纳总结、当堂检测:1.C 2.(1)49 49 49 49 2 2 (2)20 (3)4212 153 课后延伸拓展:1.(1)催化作用 (2)糖类 (3)蛋白酶(或蛋白质降解酶) (4)它们虽都是蛋白质,但其分子结构不同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