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合集下载

东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各章思考题

东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各章思考题

各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2. 为什么微生物能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明星”?3. 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4.微生物有哪些特点?第二章病毒1、解释下列名词:病毒粒子、前噬菌体、溶源性。

病毒粒子:成熟的病毒感染单位,病毒复制的最后阶段,在宿主脂肪体细胞、血细胞和上皮细胞的核内复制,形成多边形和多角形的包含体,裸露或被囊膜包裹前噬菌体:整合在宿主基因组上的温和噬菌体的核酸溶源性:温和噬菌体DNA具有整合入宿主菌染色质DNA中的特性,成为与宿主菌共生的原噬菌体,能随宿主菌的染色质同步复制而传给子代,这种特性称为溶源性。

2、什么是病毒?病毒有哪些不同于其他微生物之处?(作业1)3、简述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及其结构。

4、试用图示说明下列名词之间的关系:病毒粒子、核芯、衣壳、被膜。

(作业2)5、病毒有哪几种对称类型?每种对称类型病毒的形态是什么?试各举一例。

6、试以T系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的增殖过程。

7、病毒是一种致病因子,也是一种具有遗传成分特点的因子,病毒的这种特性有什么生物学意义?(作业3)第三章原核微生物1、试根据细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2、细菌、粘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在繁殖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3、根据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解释为什么革兰氏染色后G+呈紫色,G-呈红色?4、比较细菌和放线细群体培养特征的异同。

5、以产甲烷菌为例,总古细菌的特点及其与细菌的不同之处。

第四章真核微生物1、微生物由于个体微小一般都是以其群体形式进行研究或利用,这必然就要涉及到对微生物的培养。

能否找到一种培养基,使所有的微生物都能良好地生长?为什么?2、试结合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内容,谈谈在选择、配制和使用培养基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

你们在实验中是如何做的?有何体会?3、试比较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的基本特点。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思考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思考题

1在干热灭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答:灭菌前:[1]电热干燥箱中玻璃器皿不要放置地过于紧密,否则会灭菌不够彻底[2]开始灭菌,设定温度为160℃,当干燥箱中温度达到160℃时,灭菌1~2h[3]注意干热灭菌过程严防恒温调节的自动控制失灵而造成安全事故,灭菌时人不能离开灭菌后:[4]不要立即打开电热干燥箱,否则会因为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玻璃器皿的破裂,灭菌结束后应先关闭电源,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拿出。

2为什么干热灭菌比湿热灭菌所需要的温度更高,时间要长?答:高压蒸汽灭菌时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目的的。

干热灭菌也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目的的。

细胞内蛋白质凝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菌体受热时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蛋白质凝固就越快,反之含水量少,凝固慢。

因此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更高,时间更长.3.高压蒸汽灭菌开始之前为什么要将灭菌锅的冷空气排净尽?灭菌完毕后什么情况下才可以打开锅盖取灭菌物品?答:排除灭菌器内原有的冷空气原因是:高压锅内存在冷空气时,虽压强达到规定数目,但实际温度却不足,会影响灭菌效果.灭菌完毕后,要等到压强降下来后,将气门慢慢打开,放气.排完气体后,开盖,取灭菌物品.4、在使用高压蒸汽锅灭菌时,怎样杜绝一切不安全的因素?答:(1)在灭菌前一定要检查灭菌锅中是否有水,若没有水或水不够要及时加水(最好是去离子水)否则灭菌锅可能会烧干而引起炸裂事故。

(2)灭菌结束后,注意压力一定要降到0,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

否则就会因为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造成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污染,甚至灼烧操作者。

(3)灭菌时,旁边一定要有人观察灭菌锅是否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5.灭菌在微生物学实验操作中有何重要意义?答:防止培养基被污染;防止杂菌影响实验结果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也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光率和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2.列表比较低倍镜、高倍镜及油镜各方面的差异。

【高中生物】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

(生物科技行业)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思虑题及答案现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思虑题及参照答案一、名词讲解1.孟德尔定律孟德尔定律是指孟德尔第必然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即分别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别定律是指:遗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出现,而在产生配子时相互分别,并独立地分配到不同样的性细胞中;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各种配子的数量相等,而且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两对或更多对遗传因子的组合是随机的。

2.连锁和连锁群连锁是指:来自同一亲本的两个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有保留原来组合的倾向,这是由于这两个基因处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缘故,这类现象称为连锁。

同一染色体上相互连锁的基因称为连锁群,连锁群的数量等于单倍染色体的数量。

3.引起突变引起突变是利用物理的或化学因素办理微生物集体,促使少量个体细胞的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在基因内部碱基配对发生差错,引起微生物的遗传性状发生突变。

引起突变其实不是新的突变,而是经过不同样的方式提高突变频率。

4.转变转变是指:同源或异源的游离DNA 分子(质粒和染色体DNA )被自然或人工感觉态细胞摄取,并获得表达的水平方向的基因转移过程。

依照感觉态成立的方式,转变可分为自然遗传转变和人工转变。

5.平易噬菌体当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细胞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连续生长,这类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平易噬菌体。

6.宽泛性转导噬菌体可误包供体菌中的任何基因(包括质粒),并使受体菌获得各种性状的转导称为宽泛性转导。

宽泛性转导可分为两种:完好宽泛转导和流产宽泛转导。

7.F 因子F因子是一种核外质粒,决定着细菌的性别,即含有控制性菌毛合成的遗传信息,故称为致育因子或性质粒。

F 因子可整合到宿主染色体基因组上去而称为附加体,且能够正常或异常零散而成为各种菌株。

8.溶源化溶源化是指:以平易噬菌体感染非溶源性细菌细胞,并在附着位点的某一特定部位将噬菌体附加到细菌染色体上以成立溶源现象。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思考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思考题

第一章病毒1.病毒是一类怎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答: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的超微小微生物。

2.病毒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答: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和组成、核酸的类型、复制的模式、有无被膜等进行分类。

根据专性宿主分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根据核酸分类:DNA病毒(除细小病毒组的成员是单链DNA外,其余所有病毒都是双链DNA)和RNA病毒(除呼肠孤病毒组的成员是双链RNA外,其余所有的病毒都是单链RNA)。

3.病毒具有怎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答:病毒的化学组成:蛋白质和核酸,个体大的病毒如痘病毒,除含蛋白质和核酸外,还含类脂质和多糖。

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共同构成核衣壳。

4.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吸附→侵入→复制与聚集→释放5.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答: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叫毒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叫温和噬菌体。

6.什么叫溶原细胞(菌)?什么叫原噬菌体?答: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被称作溶原细胞。

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7.解释Escherichia coli K12(λ)中各词的含义。

答:Escherichia是大肠杆菌的属名,coli是它的种名,K12是大肠杆菌的株名,括号内的λ为溶原性噬菌体。

8.病毒在固体培养基上有怎样的培养特征?答: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许多个菌落,当接种稀释适度的噬菌体悬液后引起点性感染,在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感染过程,宿主细菌菌落就一个个地被裂解成一个个空斑,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四种。

2.病毒的繁殖过程包括、、、。

3. 各种微生物有一些共同特点,包括、、、。

4. 细菌的呼吸类型分为、、。

5. 细菌营养物质吸收和运输的四种途径分别是、、、。

6. 列举几种微生物所需的生长因子:、、、、。

7. 细菌连续培养有和两种。

绝大多数污(废)水生物处理方法均采用。

8. 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及。

9.菌种保藏方法有、、、、 5种。

10.生态系统有四个基本组成:,,及。

11.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和。

12.病毒的化学组成有、。

少数个体大的病毒,还含有、。

13.微生物按照细胞结构的有或无可划分为以及;按照细胞核膜、细胞器及有丝分裂等的有无,可划分为和。

14.细胞质的化学组成有,,,,和。

15.细菌表面带电荷。

16.原生动物可划分为四类:,,和。

17.酵母菌有和两种类型,其中前者是将糖转化为和的一类酵母菌。

18.各种辅酶和辅基中,作为电子传递体系的组成成分的有,,,它们各自的功能是,,。

19.污(废)水生物处理中,好氧活性污泥要求碳氮磷比为BOD5:N:P=,厌氧消化污泥中的厌氧微生物群体为BOD5:N:P=。

20.细菌衰亡的原因包括和。

21.细菌的营养类型有、、、。

22.根据细菌对温度的最适生长需求,可将细菌分为4类:、、、。

23.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有、、、。

24.好氧活性污泥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是。

25.核糖体的功能是,鞭毛的功能是。

二、名词解释1. 病毒(Virus):2. 菌胶团:3. 芽孢:4. 荚膜:5. 新陈代谢:6. 选择性培养基:7. 发酵:8. 光能异养:9. 细菌生长曲线:10. 氨基酸的等电点:11. 溶源性:12. 细胞质:13. 气生菌丝14. 硝化作用15. 水体富营养化16. BIP指数17. 原核微生物:18. 灭菌19. 生态平衡:20. 自养型微生物:21. 溶原细胞22. 原生质体23. 生长曲线24. 生态系统25. 菌落26. 自净容量27. 土壤生物修复28. MLSS三、简答题1.阐述革兰氏染色的机理。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第一章病毒1.病毒是一类怎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答: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的超微小微生物。

2.病毒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答: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和组成、核酸的类型、复制的模式、有无被膜等进行分类。

根据专性宿主分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根据核酸分类:DNA病毒(除细小病毒组的成员是单链DNA外,其余所有病毒都是双链DNA)和RNA病毒(除呼肠孤病毒组的成员是双链RNA外,其余所有的病毒都是单链RNA)。

3.病毒具有怎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答:病毒的化学组成:蛋白质和核酸,个体大的病毒如痘病毒,除含蛋白质和核酸外,还含类脂质和多糖。

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共同构成核衣壳。

4.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吸附→侵入→复制与聚集→释放5.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答: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叫毒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叫温和噬菌体。

6.什么叫溶原细胞(菌)?什么叫原噬菌体?答: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被称作溶原细胞。

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7.解释Escherichia coli K12(λ)中各词的含义。

答:Escherichia是大肠杆菌的属名,coli是它的种名,K12是大肠杆菌的株名,括号内的λ为溶原性噬菌体。

8.病毒在固体培养基上有怎样的培养特征?答: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许多个菌落,当接种稀释适度的噬菌体悬液后引起点性感染,在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感染过程,宿主细菌菌落就一个个地被裂解成一个个空斑,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

环境微生物思考题2

环境微生物思考题2

细菌荚膜:是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在细胞表面形成的一层松散透明、粘度大、粘液或胶质状的物质。

磷壁酸:是G+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化学成分,包括甘油型与核糖醇型两类。

鞭毛:是指着生在运动微生物表面的1-数根细长、波纹或毛发状的丝状结构。

光合细菌:形态与普通细菌类似,大多数具端生鞭毛,由于含有色素,所以菌体分别呈现红、紫、褐和绿色。

病原微生物:能使人、禽畜和植物致病的微生物。

厚垣孢子:是菌丝顶端或中间的部分细胞壁加厚,细胞质浓缩而成。

菌毛:细菌表面着生的许多比鞭毛短、细且直的丝状结构。

性毛:比菌毛长,每个细胞仅有1-数根。

芽孢:指某些细菌在生长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卵圆形,球形或柠檬状的真菌。

病毒:是超显微的、非细胞结构的、只含有一种核酸、仅在活体细胞中寄生的一类微生物。

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既能以原噬菌体形式存在,不裂解宿主细胞,又能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繁殖,裂解宿主细胞的噬菌体。

营养物质:微生物从外界环境获得的用以合成细胞物质、提供能量和调节代谢的物质。

微生物营养:微生物从外界环境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碳源:生长因子:培养基:是由人工方法培配制而成的,适合于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并与代谢物发生显色反应。

新陈代谢:简称代谢:泛指发生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总和。

合成代谢:指细胞利用小分子物质合成复杂大分子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消耗能量。

分解代谢:指细胞将大分子物质降解成小分子物质,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能量。

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在厌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成信工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和思考题

成信工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和思考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和思考题绪论1.何谓微生物?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2.何谓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二者有何区别?3.微生物有何特点?4.简述本学科的发展简史。

第一章1.什么是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2.细菌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化学组成和生理功能?3.革兰氏染色的主要过程和机理。

4.什么是菌胶团?菌胶团的功能有哪些?5.为什么细菌表面带负电荷?6.放线菌由哪几种菌丝构成?各种菌丝的功能?7.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8.鞘细菌、滑动细菌、蓝细菌的形态及营养方式。

9.水华(赤潮)是怎样形成的?10.什么是菌落?细菌、放线菌的菌落有什么区别?第二章1.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2.霉菌的形态和结构?3.比较霉菌和放线菌有哪些异同?4.影响藻类生长的因素有哪些?5.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水处理中有哪些常见的种类?6.酵母菌、霉菌、落类、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在污染物治理中的作用?第三章1.什么是病毒?病毒有哪些特点?2.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3.噬菌体的增殖过程?4.什么是烈性噬菌体?什么是温和性噬菌体?5.裂解量的含义,怎样通过一步生长曲线计算裂解量?6.影响病毒存活的因素有哪些?第四章1.微生物需要哪些营养物质?这些类营养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的作用是什么?2.微生物运输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哪几种?3.微生物有哪几种营养类型,它们的划分依据是什么?4.什么是培养基?配制培养基应遵循哪些原则?5.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分为哪几种培养基?第五章1.简述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关系。

2.什么是酶?酶有哪些特点?3.酶分为哪几类?什么是全酶、辅酶和酶基?4.转移氢的辅酶有哪几类?5.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6.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曲线对废水的生化处理有什么指导意义?7.化能异养型微生物产能代谢的方式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8.分析葡萄糖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能量的产生。

9.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10.硝酸盐呼吸、硫酸盐呼吸、碳酸盐呼吸的底物和产物分别是什么?11.硝化细菌和硫细菌获得能量的方式?12.糖类、脂类、蛋白质有氧代谢的途径。

课后习题答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课后习题答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课后习题答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绪论1、何谓原核微生物?它包含什么微生物?答: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发育不全,只有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界限,叫拟核或者似核。

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体系,如间体核光合作用层片及其他内折。

也不进行有丝分裂。

原核微生物包含古菌(即古细菌)、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与螺旋体。

2、何谓真核微生物?它包含什么微生物?答:真核微生物由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由核仁核染色质。

由核膜将细胞核与细胞质分开,使两者由明显的界限。

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与叶绿体等。

进行有丝分裂。

真核微生物包含除蓝藻以外的藻类、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等。

3、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答:各类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

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株”不是分类单位。

4、生物的分界共有几种分法,他们是如何划分的?答:1969年魏泰克提出生物五界分类系统,后被Margulis修改成为普遍同意的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包含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原生生物界(包含蓝藻以外的藻类及原生动物)、真菌界(包含酵母菌与霉菌)、动物界与植物界。

我国王大教授提出六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与植物界。

7、微生物有什么特点?答:(一)个体极小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0.2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

(二)分布广,种类繁多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与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与数量庞大。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题库及答案-重点考试资料(各校通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题库及答案-重点考试资料(各校通用)

环境工程卫生物(重点复习题库-含答案)封面目录01部分名词解释(分章节含答案) (3)02部分选择题(85道含答案) (13)03部分判断题(40道含答案) (34)04部分填空题(60道含答案) (35)05部分简答题部分(15道含答案) (38)01部分名词解释(分章节含答案)01绪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微生物是是一类形态微小,结构简单,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2.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只是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限,称为拟核或似核,也没有细胞器,不进行有丝分裂。

3.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有明显的界限.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进行有丝分裂。

4.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讲述微生物的形态、细胞结构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呼吸、物质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等的基础知识;讲述栖息在水体、土壤、空气、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有机固体废物生物处理,以及废气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及其生态;饮用水卫生细菌学;自然环境物质循环与转化;水体和土壤的自净作用,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等环境工程净化的原理。

二、简答题:1.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包括: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属于真核生物的酵母菌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2.微生物的特点;○1个体极小;○2分布广,种类繁多;○3繁殖快;○4易变异。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一、名词解释: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寄生的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

2.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

3.溶原性:病毒感染细菌后,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中,在宿主内进行复制并且引起细菌细胞的裂解。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题精选全文完整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题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题一、辨别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点青霉属真核生物,采用二分裂法繁殖。

╳2、大肠杆菌的学名是Saccharomyce scerevisiae,其中Saccharomyce是属名,scerevisiae是种名。

╳3、反硝化细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同时导致pH下降。

╳4、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证明了核酸是一切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5、甘油可同时作为部分微生物生长的碳源和能源。

√6、硫酸盐还原菌是化能自养型细菌,以二氧化碳作为电子受体进行的无氧呼吸。

╳7、沙眼衣原体最早是由我国科学家科汤飞凡分离纯化出来的。

√8、裸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有鞭毛,无细胞壁结构的真核微生物。

√9、纤维素酶和脂肪酶均属水解酶类。

√10、链霉菌的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属70S型核糖体。

√11、酵母菌和青霉都属真核生物,采用二分裂法繁殖。

╳12、枯草芽孢杆菌的学名是Saccharomyce scerevisiae,其中Saccharomyce是属名,scerevisiae是种名。

╳13、硝化作用能在无氧条件下能够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同时导致pH下降。

╳14、科赫的曲颈瓶实验证明了核酸是一切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5、山梨醇可同时作为部分微生物生长的碳源和能源。

√16、铁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细菌,以二氧化碳作为电子受体进行的无氧呼吸。

╳17、立克次氏体最早是由我国科学家科汤飞凡分离纯化出来的。

╳18、绿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有鞭毛,无细胞壁结构的真核微生物。

√19、淀粉酶和胃蛋白酶均属异构酶类。

√20、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属70S型核糖体类型。

√21.放线菌属真核微生物,采用二分裂法进行繁殖。

╳22.厌氧氨氧化菌为异养菌,可在缺氧条件下以氨为电子供体,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产生N2。

╳23.氨氧化微生物包括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能在无氧条件下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

环境工程复习思考题含答案

环境工程复习思考题含答案

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思考题第一讲绪论1、了解环境问题与环境问题的分类?环境污染的概念。

环境问题:由于自然或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化,从而带来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的结果。

分类: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由自然因素自身的失衡和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涝、干旱、台风等次生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主要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成为当今世界环境科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环境污染: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土壤和动植物有影响并达到致害的结果,破坏了生物界的生态系统,这就是环境污染2、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是哪些?各由什么原因造成的?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的气温发生逆转,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和煤烟粉尘)2、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蓝色“光化学烟雾”汽车太多,300~400万辆汽车尾气(NO X ,SO2,HC化合物等与光反应)造成的污染。

)3、多诺拉烟雾事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诺拉小镇,出现逆温,大部分地区持续有雾由二氧化硫和烟尘所致。

)4、伦敦烟雾事件(SO2、烟尘、Fe2O3综合的硫酸烟雾)5、疯狂的猫-日本水俣病事件(鱼身体内含有汞(甲基汞)-氮肥厂排放的废水)6、痛痛病事件(骨痛病事件)(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7、四日事件(二氧化硫、金属粉尘的废气)8、米糠油事件(日本九州爱知县一带在生产米糠油过程中,由于生产失误,米糠油中混人了多氯联苯)3、充分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这些环境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详见P31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成为当今世界环境科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我们来了解一下。

选择题1.碳源和能源来自同一有机物的是(D)A、光能自养型B、化能自养型C、光能异养型D、化能异养型2.以下有关氮源的描述错误的是:(C)A.氮源是提供微生物细胞组分中氮素的来源B.氮源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C.氮气是固氮微生物的唯一氮源D.氮源是少数微生物的能源物质3.硝化细菌属于(C)型的微生物A、光能自养B、光能异养C、化能自养D、化能异养4.以下不属于细菌内含物的是:(C)A、异染粒B、PHBC、核糖体D、硫粒5.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B)A、荚膜B、细胞壁C、芽孢D、鞭毛6.在普通培养基里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用以区别微生物的是(A)。

A、鉴别培养基B、选择培养基C、补充培养基D、天然培养基7.噬菌体是侵染(B)的病毒A、植物B、细菌C、动物D、动物和植物8.放线菌具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产物功能的菌丝是(A)A、基内菌丝B、气生菌丝C、孢子丝D、孢子9.能够利用利用现成有机物中碳源和能源生长的细菌叫(D)型细菌、A、光能自养B、化能自养C、光能异养D、化能异养10.反硝化作用(A)A、是将硝酸根还原为氮气的过程B、是反硝细菌和硝化细菌共同完成的C、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可发生D、可在废水处理的曝气池阶段发生11.能够利用光能并以CO2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的细菌叫(A)型细菌A、光能自养B、化能自养C、光能异养D、化能异养12.地衣是微生物间的(B)A、竞争关系B、共生关系C、互生关系D、寄生关系13.供氧不足时产生有机酸的主要原因AA、微生物发酵B、微生物有氧呼吸C、微生物无氧呼吸D、细菌死亡14.测定水样中活细菌数的方法BA、计数器直接计数法B、平板菌落计数法C、染色涂片计数法D、比浊法15.催化反应的酶属于BA、氧化还原酶类B、转移酶类C、裂解酶类D、合成酶类填空题1.霉菌产生的无性孢子有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坦孢子和节孢子。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问题详解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问题详解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绪论1、何谓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答: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发育不全,只有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界限,叫拟核或似核。

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膜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体系,如间体核光合作用层片及其他折。

也不进行有丝分裂。

原核微生物包括古菌(即古细菌)、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2、何谓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答:真核微生物由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由核仁核染色质。

由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由明显的界限。

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等。

进行有丝分裂。

真核微生物包括除蓝藻以外的藻类、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等。

3、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答: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

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株”不是分类单位。

4、生物的分界共有几种分法,他们是如何划分的?答:1969年魏泰克提出生物五界分类系统,后被Margulis修改成为普遍接受的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原生生物界(包括蓝藻以外的藻类及原生动物)、真菌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动物界和植物界。

我国王大教授提出六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和植物界。

5、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举例说明。

答: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

这个种的名称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属名和种名都用斜体字表示,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

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小写。

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 何谓微生物?根据细胞结构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2. 原核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特征,包括哪些类群?3. 真核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特征,包括哪些类群?4. 微生物分类的意义、分类依据、分类单位是什么?5. 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举例说明。

6. 微生物有哪些特点?第二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1. 何谓病毒?它有什么特点?2. 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3. 病毒大小的测量单位是什么?4. 病毒具有怎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5. 病毒的繁殖方式是怎样的?以大肠杆菌T系偶数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的繁殖过程。

6. 什么叫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原细胞(菌)、原噬菌体?7. 噬菌体在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各有怎样的培养特征?何谓噬菌斑?8. 破坏病毒的物理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破坏病毒的?9. 破坏病毒的蛋白质衣壳、核酸和脂质被膜的化学物质有哪些?10. 噬菌体如何应用于环境保护?第三章原核微生物1. 微生物学家将所有生物分为哪三域?2. 环境保护和环境工程领域研究古菌的意义?3.细菌的个体形态有哪几种?各举一种细菌为代表。

4. 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以及表示方法是什么?5.细菌有哪些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6. 何谓细胞壁?它有哪些生理功能?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化学组成上有什么差异?7.何谓细胞膜?它有哪些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有哪些生理功能?8. 何谓细胞质?细胞质内含物有哪些?各具有什么功能?9. 何谓荚膜、粘液层和菌胶团?荚膜具有哪些功能?10.何谓芽孢和鞭毛,细菌的繁殖方式是什么?11.何谓细菌菌落?一般从哪些方面观察菌落特征?12.可用什么培养技术判断细菌的呼吸类型和能否运动?如何判断?13.细菌的染色原理是什么?染色方法分为哪两类?何谓简单染色和复合染色?简单染色有哪些步骤?14.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关键步骤、所用主要染料以及染色结果的判断。

微生物工程思考题参考答案

微生物工程思考题参考答案

微⽣物⼯程思考题参考答案微⽣物⼯程思考题参考答案Ricky & Bullet 2017.11、举出⼏例微⽣物⼤规模表达的产品, 及其产⽣菌的特点?A.蛋⽩酶表达产物⼀般分泌⾄胞外,能利⽤廉价的氮源,⽣长温度较⾼,⽣长速度快,纯化、分离及分析快速;安全性⾼,得到FDA的批准的菌种。

B.单细胞蛋⽩⽣长迅速,营养要求不⾼,易培养,能利⽤廉价的培养基或⽣产废物。

适合⼤规模⼯业化⽣产,产量⾼,质量好。

安全性⾼,得到FDA的批准的菌种。

C. 不饱和脂肪酸⽣长温度较低,安全性⾼,能利⽤廉价的碳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D.抗⽣素⽣产性能稳定,产量⾼,不产⾊素,,能利⽤廉价原料F. 氨基酸代谢途径⽐较清楚,代谢途径⽐较简单2、⾃然界分离微⽣物的⼀般操作步骤?样品的采取→预处理→培养→菌落的选择→初筛→复筛→性能的鉴定→菌种保藏3、从环境中分离⽬的微⽣物时,为何⼀定要进⾏富集培养?⾃然界中⽬的微⽣物含量很少,⾮⽬的微⽣物种类繁多,进⾏富集培养,使⽬的微⽣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地⽣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环境下的优势种,使筛选变得可能。

4、菌种选育分⼦改造的⽬的?防⽌菌种退化; 解决⽣产实际问题;提⾼⽣产能⼒; 提⾼产品质量; 开发新产品5、什么叫⾃然选育?⾃然选育在⼯艺⽣产中的意义?⾃然选育就是不经⼈⼯处理,利⽤微⽣物的⾃然突变进⾏菌种选育的过程。

⾃然选育在⼯业⽣产上的意义:⾃然选育可以有效地⽤于⾼性能突变株的分离。

然选育虽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保证稳产⾼产的重要措施。

6、什么是诱变育种?常⽤的诱变剂有哪些?诱变育种是指⽤物理、化学因素诱导植物的遗传特性发⽣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们某种要求的单株,进⽽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法。

诱变剂有两⼤类:物理诱变剂和化学诱变剂。

常⽤的物理诱变剂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如Co60等)、等离⼦、快中⼦、α射线、β射线、超声波等。

常⽤的化学诱变剂有碱基类似物、烷化剂、羟胺、吖定类化合物等。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docx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docx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各自包括哪些主要类群?2.微生物的分类对于认识和研究微生物有何意义?3.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举例说明双名法的主要规则。

4.微生物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在生产实际中研究和应用微生物有何意义?第二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1.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与一般生物相比有什么特点?2.病毒在形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它对寄主的要求有什么特点?3.以大肠杆菌T系列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的增殖过程。

4.毒性噬菌体和溶原性噬菌体有什么区别?以此为例来说明病毒与寄主之间的关系。

5.病毒的培养有什么特殊要求?如何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判断病毒的存在与否?6.破坏病毒的物理和化学因素有哪些?如何利用这些因素来杀灭病毒?第三章原核微生物1.细菌的个体形态有哪几种?各举一种细菌为代表。

2.细菌有哪些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它们各自有什么生理功能?3.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组成上有什么差异?为什么它们会在革兰氏染色中表现出不同的结果?4.细胞膜的组成和特点是什么?它与细胞膜的功能有什么联系?5.在什么情况下能形成细菌的菌落?它具有哪些特征?6.在一般情况下,细菌细胞表面带的是何种电荷?为什么?它有什么实际意义?7.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机制。

8.放线菌的菌丝体有什么特点?分哪几类?9.放线菌与细菌有什么不同?其菌丝分哪几种?各有什么功能?10.蓝细菌有什么特点?蓝细菌在生产实际中有什么意义?第四章真核微生物1.原生动物有什么特点?它有哪些细胞器和营养方式?2.原生动物的胞囊在什么条件下会形成?它有什么特点和功能?3.原生动物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如何起指示作用?4.藻类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它可以分为哪几个门?5.真菌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它与细菌和藻类有什么区别?6.请将酵母菌细胞与细菌细胞做一个全面的比较。

7.霉菌的菌丝与放线菌的菌丝有何异同?如何在显微镜下进行区分?8.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有什么区别?9.霉菌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什么实际意义?举例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2010.6)
绪论
1.名词概念:微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2.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及学科地位。

3.微生物的分类、命名及鉴定。

4.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所包括的微生物类群。

5.微生物的特点。

6.如何认识微生物与人类的相互关系。

第一章:
1.名词概念:病毒、类病毒、朊病毒、噬菌体的溶原性、噬菌斑。

2.病毒的形态、化学组成及结构。

3.病毒的繁殖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4.病毒的培养方法。

5.各种环境因素对病毒存活的影响。

6.病毒与人类的生活。

第二章:
1.名词概念:古菌、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细胞壁、细胞质膜、芽孢、细胞质、内含物、革兰氏染色、蓝细菌、放线菌。

2.古菌在形态、结构、代谢、呼吸类型等方面有哪些特点(与真细菌相比)。

3.古菌的分类类群。

4.古菌在环境工程微生物中重要地位与作用。

5.细菌的形态特征及由此产生的细菌类群。

6.细菌细胞共有结构及特殊结构。

7.细菌细胞壁的生理功能。

8.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细胞壁化学组成、结构差异。

9.细胞质膜的功能。

10.细胞质内含物的种类及它们的化学组成、功能。

11.细菌荚膜、粘液层和衣鞘的化学组成、功能。

12.细菌芽孢的形成及特点。

13.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及在细菌分类鉴定、生理特征认定等方面的作用。

14.革兰氏染色方法及产生两种不同染色结果的机制。

15.细菌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污水生物处理的关系。

16.蓝细菌的生态、生理及分类特点。

17.放线菌的形态、大小与结构。

18.放线菌的主要类群。

第三章:
1.名词概念: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藻类。

真菌、酵母菌、霉菌。

2.原生动物的细胞结构及功能。

3.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

4.原生动物的主要类群及特点。

5.微型后生动物的主要类群及特点。

6.藻类的一般特征。

7.藻类的主要类群及特征。

8.酵母菌细胞结构特点。

9.酵母菌的繁殖及培养特征。

10.霉菌细胞结构特点。

11.霉菌的繁殖及培养特征。

第四章:
1.名词概念:酶、酶活性中心、新陈代谢、营养、碳源、能源、氮源、生长因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加富培养基、能量代谢、发酵、好氧呼吸、无氧呼吸。

2.酶的组成形式(如何组成的)。

3.酶蛋白的四级结构。

4.酶活性中心的组成及功能。

5.酶的不同类型及其主要功能。

6.酶的催化特性包括哪些方面。

7.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或酶活力)的因素。

8.阐述微生物化学组成与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辩证关系。

9.阐述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和能源以及由此衍生的不同的营养类型的微生物。

10.阐述微生物生长所需的N源以及以此区分的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11.无机盐对微生物的生理功能以及主要的元素对微生物的生理作用。

12.生长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13.培养基的种类及其特点。

14.能量载体ATP及其产生方式。

15.微生物(异养微生物)生物氧化方式(以葡萄糖为代表)的代谢过程及产能特点。

16.异养微生物的合成代谢特点。

17.自养微生物的合成代谢特点。

第五章:
1.名词概念:微生物生长、分批培养、生长曲线、连续培养、恒化连续培养、恒浊连续培养、种群、群落、世代时间。

2.细菌在分批培养中所展现的群体生长特征的描述及特点分析。

3.细菌生长曲线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4.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方法。

5.微生物的生存主要受哪些因子的影响,它们如何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存活。

6.紫外辐射对微生物的影响。

7.极端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

8.抗生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9.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0.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

第六章:
1.名词概念:转化、转导。

2.说明DNA被认定为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如何用实验证明的。

3.定向培育和驯化在环境工程微生物中的重要意义。

4.遗传育种的主要方法,如何通过遗传育种得到环境工程中可应用的高效降解菌。

第七章:
1.名词概念:生物修复、水体自净、水体富营养化、土壤生物修复、总大肠菌群。

2.阐述微生物在土壤、水体、空气中的分布特点。

3.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

4.生物修复的主要方法。

5.生物修复的强化与生物强化。

6.污染土壤如何进行生物修复。

7.水体中的微生物来源。

8.水体自净过程及其机理。

第八章:
1.名词概念: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脱氨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固N作用、硫化作用。

2.阐述CO2在碳循环中的中心地位。

3.阐述生物多聚物的生物分解(降解)与环境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内在关系。

4.阐述微生物参与的氮循环过程及参与过程的各类群微生物。

5.微生物参与那些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及它们的类群。

第九章:
1.名词概念:活性污泥、生物膜、甲烷发酵。

2.好氧活性污泥的组成和性质。

3.好氧活性污泥的存在状态。

4.好氧活性污泥净化污水的作用机理。

5.菌胶团在污水处理的净化过程中的作用。

6.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7.好氧活性污泥的培养方法。

8.好氧生物膜的微生物种群组合及其功能。

9.好氧生物膜的净化作用机理。

10.好氧生物膜的培养方法。

11.好氧生物膜法的构筑物。

12.厌氧消化(甲烷发酵)四阶段理论说明。

第十章:
1.名词概念:污水脱N,污水除磷。

2.污水处理中脱N除P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意义。

3.污水处理中脱N的机理及主要工艺。

4.污水处理中脱P的机理及主要工艺。

5.水(饮用水)消毒的主要方法。

6.微污染水源水的污染物及生物预处理方法。

第十一章:
1.名词概念:堆肥法、堆肥化、堆肥。

2.阐述好氧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

3.堆肥的主要工艺。

4.废气处理的基本方法。

第十二章:
1.名词概念: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
2.介绍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综合思考题
1.举例说明如何把微生物学的最新理论、成果移植应用到环境工程微生物。

2.阐述如何把微生物在生态环境中的生态功能变成一种净化过程,变成一种环境工程的处理方式。

3.设计出一套实验方法说明如何从污染环境中分离筛选高效降解菌,如何不断提高其降解能力,如何研究其最适的降解条件。

4.阐述如何把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到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工程)中。

5.如何针对特定污水(如高浓度有机废水)把不同的处理工艺集合到一个处理系统。

6.如何为外源高效降解菌提供良好条件,发挥生物强化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