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官渡之战》有感
官渡之战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官渡之战读书笔记篇一:《官渡之战》读后感《官渡之战》读后感袁绍知道曹操拉拢孙权对付自己,就率领七十万兵马去讨伐曹操,曹操只率领七万人马去迎敌。
曹操兵少粮少,就想速战速决,结果第一次交战就大败,曹操之后率兵守在官渡。
曹操派人到许昌催粮,结果被许攸抓住了。
许攸知道曹军粮草没了,就献计让袁绍趁机去攻打曹操,必胜。
结果袁绍知道学友曾跟曹操有感情,就不信任他,许攸见袁绍不信他,就投奔了曹操。
许攸给曹操献计,烧毁袁绍的粮草,袁军不战自乱,全无斗志四处逃乱,袁绍发誓要跟曹操决一雌雄,曹操采取十面埋伏的计谋,兵分十路,杀得袁绍大败而逃。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
袁绍七十万人马怎么会败给曹操的七万人马?许攸抓住曹操的使者,本来是攻打曹操的良机,但是袁绍不相信许攸,从而失去了好机会。
曹操相信了许攸的计谋,反败为胜。
该相信别人的时候要相信别人,但是袁绍这时候即使后悔,已经晚了,因为事情已经过去了。
我以后做事不光想前面该怎么做,也要想想做完一件事的后果是怎么样。
篇二:官渡之战的读后感《官渡之战》读后感/r/n袁绍知道曹操拉拢孙权对付自己,就率领七十万兵马去讨伐曹操,曹操只率领七万人马去迎敌。
/r/n曹操兵少粮少,就想速战速决,结果第一次交战就大败,曹操之后率兵守在官渡。
曹操派人到许昌催粮,结果被许攸抓住了。
许攸知道曹军粮草没了,就献计让袁绍趁机去攻打曹操,必胜。
结果袁绍知道学友曾跟曹操有感情,就不信任他,许攸见袁绍不信他,就投奔了曹操。
许攸给曹操献计,烧毁袁绍的粮草,袁军不战自乱,全无斗志四处逃乱,袁绍发誓要跟曹操决一雌雄,曹操采取十面埋伏的计谋,兵分十路,杀得袁绍大败而逃。
/r/n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
袁绍七十万人马怎么会败给曹操的七万人马?许攸抓住曹操的使者,本来是攻打曹操的良机,但是袁绍不相信许攸,从而失去了好机会。
曹操相信了许攸的计谋,反败为胜。
经典名著《三国演义》读书收获感悟5篇
经典名著《三国演义》读书收获感悟5篇经典名著《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篇1《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三分归一统所发生的故事。
书中有不计其数的人物,主要描写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周瑜等。
他们各有千秋,胸怀韬略。
就这样演绎了诸侯割据纷争战乱的时代。
在这部小说里,“空城计”和“官渡之战”使我受益匪浅。
在我看“空城计”时,我不禁为诸葛亮捏了一把冷汗: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包围西城。
但孔明却使用了空城计,把城池四门大开,自己在城楼上深情自若的弹琴,结果,司马懿以为有伏兵,只好下令全军撤退。
诸葛亮凭借自己聪明才智和他大智大勇胆量上演了一场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十五万大军。
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后来我又看“官渡之战”不由得为曹操担心,曹军八万精兵VS 袁绍七十五万兵马,几乎毫无胜算,但是曹操通过谋略烧了袁绍的粮草,许攸为袁绍献计,袁绍自以为是,不纳忠言。
最终导致粮草被烧,军队大败,自己死在仓亭。
袁绍输给自己自以为是,刚愎自用,不采纳别人计谋。
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虚心接受别人建议和忠告,不能目空一切,否则受伤的是自己。
“滾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又是一个浪淘英雄的很快时代,多少英雄豪杰,为了自己国家和民族奉献了一生。
所以我要努力读书,努力学习,为祖国贡献自己力量,在此我祝愿我们的祖国永远和平不有战争。
经典名著《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篇2《三国演义》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书中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
书中,作者通过讲述三国时期吴国、魏国和蜀国的明争暗斗,给世人展现出一个战火纷飞的场景、生动的展示了许多历史故事。
在书中,作者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把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让我看得耳目一新。
其中,有些人物也给我带来了一些道理。
曹操。
在书中,曹操虽然是个_诈、多疑、任性的反面人物。
读《三国演义》之《官渡之战》有感_高中作文
读《三国演义》之《官渡之战》有感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读《三国演义》之《官渡之战》有感,感谢您的阅读!想必大家都看过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吧,它可是我最喜爱的书之一。
里面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情节,精彩纷呈的故事,还有许多历史典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历时九个月,是汉末群雄混战和三国形成两个阶段中具有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二大战。
曹操用荀攸之计不救颜良围住的白马先到延津,假装袭击袁绍,使袁绍调兵救援。
袁绍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阻击曹操。
曹操见袁绍中计,就派主力袭击白马,颜良猝不及防,被大将关羽斩杀。
袁绍因损失爱将暴跳如雷,让全军渡河追击,曹操发现袁军纪律不严,就利用这个缺点,在地上堆满战利品,袁军果然中计,曹操接着亲帅大军,大破袁军,并斩杀大将文丑。
后来,曹操和袁绍打攻防战时,袁绍的谋士许攸离开袁绍,加入曹军,并透露袁军粮草全堆集在乌巢,于是曹操在夜晚火烧乌巢,使袁军补给断绝,袁绍只好逃跑,通过这次战役,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而袁绍精兵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
通过这场战役,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善于调兵遣将,富于谋略的人。
因为在白马被围攻时,他不先救白马,而是采用谋士荀攸的“声东击西”的方法,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使袁兵分散,再用主力兵去解白马之围,斩杀颜良,又用计杀死文丑,火烧乌巢,最终取得胜利。
同时曹操还是一个善于用人的人,他广交天下名士,用人方面知人善用,不计前嫌。
最好的例子就是曹操收留了杀死他的勇将典韦的贾诩,让他为自己效力。
而在官渡之战中,众谋士都对许攸投降一事表示怀疑,只有曹操力排众议,相信许攸,从而火烧乌巢粮仓,取得了战役获胜的转折点。
大家想一想,刘备才几员大将啊?除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虎上将,就没其他可以独挡一面,能在前线领兵作战的将领。
而曹操手下战将千员,慕名而来的更是不计其数。
袁绍虽然兵力强大,但不善于用人,刚愎自用,当田丰、许攸劝他勿与曹操开战时,他不但不听,还将田丰投入大牢,将许攸赶了出去,兵败后不仅未悔改,回来后还斩杀了谋士田丰,使下面群臣人人自危,再也不敢进言。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范本3篇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范本3篇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范本3篇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范本1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翻开了古典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其中的一篇“赤壁之战”。
这篇文章选自罗贯中的着名小说《三国演义》,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孙,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孙权与刘备联合,率军在赤壁与其相抗。
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再使蒋干去送诈降书。
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只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曹操呀,你为什么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你的八十万大军还敌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吗?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吗?是军队士气不振吗?想你曾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势如破竹。
也许是你轻易信人,先是中了周瑜的连环计,再是信了蒋干的诈降书。
曹操啊,曹操,任你生性多疑,也逃不过周瑜的连环计;也许因为你们是远来之师,一路跋涉,筋疲力尽,周瑜完全是以逸待劳;也许是你们人生地不熟,而周瑜拥有长江天险,才会前牵着你们的鼻子走;也许是你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也许是你们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别看在陆地是精锐之师,所向披靡,无战不胜,可一到像长江这样的大江、大河之上,就成了一群乌合之众了;也许是孔明太聪明,东风有意周郎便呀,也许。
曹操呀,你的败给现代人留下了不少疑问,至今仍有许多人在争论,你的败到底是必然的,还是天意呢?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范本2自从读了《三国演义》后,使我受益匪浅,明白了《三国演义》里的各种计谋,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等等。
《三国演义》主要讲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各路英雄好汉一齐除了官宦,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消灭宦官后,为了分出胜负,构成了三国鼎力的局面,有蜀国、魏国、吴国。
他们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之后又招兵买马,东山再起,最终,魏国打了胜仗,建立了晋国。
2023读《三国演义》有感(合集15篇)
2023读《三国演义》有感(合集15篇)读《三国演义》有感1寒假时,我又一次捧起了《三国演义》。
这一次,我不再是大致浏览,对细致的描写浮光掠影,满心沉浸在惊心动魄的打斗情节中,而是用心地重温它,在细细地品读中,我还真发现了潜藏在文字背后的美。
它的美,藏在一个个的故事中,似乎拥有无穷的力量,让我热血沸腾,浑身都是正能量。
《桃园结义》让我懂得结交朋友应该重情重义;《三顾茅庐》告诉我要想得到别人的信任,得到别人的帮助必须真心诚意地相待,不能拒人千里、妄自尊大;《草船借箭》使我知道再困难的事情,只要动动脑子,总是会有办法的……我最喜欢的还是《赤壁之战》。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建安十三年,当时,曹操豪情满怀,挥师南下,想要发挥80万大军的巨大威力,一举夺取江南,吞并中原。
面对强敌,孙权、刘备并不气馁,他们采取了抱团取暖的方式,组成了联军,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长江赤壁一带,以火攻大破曹军,奠立三国鼎立时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看了这个故事,我心潮澎湃:面对如此团结的孙刘联军,狂妄的曹操怎能不败呢?因为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啊!这一点,在我们班今年的秋季运动会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为了能在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我们全班上下,团结一心,拧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
比赛前,班主任俞老师为了想一个好口号,一个好花样,一有空就坐在办公桌前思考,就连走路时她的嘴也不停叨念着想出来的口号。
在课堂上,她教我们喊口号,一遍又一遍地示范,一个又一个地纠正。
体育老师王老师在体育课上教我们跳兔子舞,一会儿给我们做示范;一会儿给我们纠正动作;一会儿给我们讲动作要领……她在烈日下东奔西跑,她流的汗水比我们还多!运动员们更是憋足了劲儿,抓紧一切机会练,练,练……到运动会,运动员们一心想着为班级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用最好的状态来比赛。
看台上,有的人当啦啦队,为自己的运动员加油;有的不停地写报道稿;还有的研究各个班级强劲对手在什么时候出场……家长们也为班级出一份力,他们把矿泉水一箱又一箱地搬到班级所在方阵,协助班主任管理纪律。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15篇)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15篇)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1在今年的八月份,根据读书社老师的要求,我和妈妈一起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在这个过程中,妈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对阅读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让我感受到“读书之乐”。
特别是对《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名著产生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
初次读这本《三国演义》时,看到刘关张结为异姓兄弟,并且讨伐黄巾军时,那场面,仿佛身临其境,浴血奋杀的情境让我义愤填膺,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这种“读书之乐”这种诱惑让我不得不往下看,看得让我被这些英雄豪气深深渲染,看到赵云救阿斗的时候,那威武雄壮的身姿无可匹敌,一人抵挡千军万马,那舞着枪,挥着剑的形象,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直至做梦也能梦见他。
英雄当然也不只他一个,还有众人皆知的传奇智者——诸葛亮。
诸葛亮七擒孟获,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他的故事,七擒,当我看到了才知道,原来是其次抓住了蛮王孟获,每次看到孟获被捕,我就乐的前仰后合,上气不接下气,这也上我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宽厚大度,使我更加佩服他。
至于“奸雄”曹操,我并不怎么喜欢他,但他的一件事却让我记得很清楚,就是——割须弃袍。
平时高傲的不可一世的曹操,今天怎么割须弃袍了?原来他是为了保命而割须弃袍的。
当时曹操自己单枪匹马被马超追杀,马超对士兵们喊:“前面有胡须的是曹操,杀了他,赏金万两!”话音未落,曹操便割了自己心爱的胡须。
马超见了,又大喊到:“前面穿黄袍的是曹操,杀了他,赏金万两!”曹操接着又弃了自己心爱的袍子。
看这段是看的我“咯咯”直笑。
读书给了我很多快乐,也增长了我不少知识。
妈妈经常教导我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现在看来,果真不假!通过这次的活动,也让我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所以,在以后学习间隙,我也会坚持阅读对自己有用的书籍!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2今年暑假,我又在图书馆中借阅了一本书——三国演义!这本书讲述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的战争,最终晋国夺取天下的故事。
读《官渡之战》有感
读《官渡之战》有感读《官渡之战》有感范文1000字读《官渡之战》有感篇1想必大家都看过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吧,它可是我最喜爱的书之一。
里面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情节,精彩纷呈的故事,还有许多历史典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历时九个月,是汉末群雄混战和三国形成两个阶段中具有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二大战。
曹操用荀攸之计不救颜良围住的白马先到延津,假装袭击袁绍,使袁绍调兵救援。
袁绍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阻击曹操。
曹操见袁绍中计,就派主力袭击白马,颜良猝不及防,被大将关羽斩杀。
袁绍因损失爱将暴跳如雷,让全军渡河追击,曹操发现袁军纪律不严,就利用这个缺点,在地上堆满战利品,袁军果然中计,曹操接着亲帅大军,大破袁军,并斩杀大将文丑。
后来,曹操和袁绍打攻防战时,袁绍的谋士许攸离开袁绍,加入曹军,并透露袁军粮草全堆集在乌巢,于是曹操在夜晚火烧乌巢,使袁军补给断绝,袁绍只好逃跑,通过这次战役,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而袁绍精兵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
通过这场战役,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善于调兵遣将,富于谋略的人。
因为在白马被围攻时,他不先救白马,而是采用谋士荀攸的“声东击西”的方法,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使袁兵分散,再用主力兵去解白马之围,斩杀颜良,又用计杀死文丑,火烧乌巢,最终取得胜利。
同时曹操还是一个善于用人的人,他广交天下名士,用人方面知人善用,不计前嫌。
最好的例子就是曹操收留了杀死他的勇将典韦的贾诩,让他为自己效力。
而在官渡之战中,众谋士都对许攸投降一事表示怀疑,只有曹操力排众议,相信许攸,从而火烧乌巢粮仓,取得了战役获胜的转折点。
大家想一想,刘备才几员大将啊?除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虎上将,就没其他可以独挡一面,能在前线领兵作战的将领。
而曹操手下战将千员,慕名而来的更是不计其数。
袁绍虽然兵力强大,但不善于用人,刚愎自用,当田丰、许攸劝他勿与曹操开战时,他不但不听,还将田丰投入大牢,将许攸赶了出去,兵败后不仅未悔改,回来后还斩杀了谋士田丰,使下面群臣人人自危,再也不敢进言。
官渡之战阅读理解
《官渡之战阅读理解》
嘿,咱今天来聊聊官渡之战。
这官渡之战啊,那可是历史上一场超级有名的大战呢。
咱先说说这官渡之战是咋回事儿。
那时候啊,天下大乱,各路英雄都想争个老大。
曹操和袁绍这两位大佬呢,就杠上了。
他们在官渡这个地方摆开了阵势,准备大干一场。
曹操这个人呢,聪明又勇敢。
他虽然兵力没有袁绍多,但是他有脑子啊。
他知道怎么用兵,怎么找敌人的弱点。
袁绍呢,虽然人多势众,但是他有点自大,不太会动脑筋。
这官渡之战打得那叫一个激烈啊。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曹操这边呢,士兵们都很勇敢,拼命抵抗袁绍的进攻。
袁绍那边呢,人多力量大,不停地往前冲。
但是曹操有个好办法。
他派了一支奇兵,绕到袁绍的后方,把袁绍的粮草给烧了。
这一下可不得了啦,袁绍的军队没了吃的,一下子就乱了套。
曹操趁机发起进攻,把袁绍打得落花流水。
咱从官渡之战里能学到啥呢?首先啊,不能小瞧对手。
曹操虽然兵力少,但是他没有小瞧袁绍,认真准备战争。
咱在生活中也不能小瞧别人,说不定人家就有啥厉害的本事呢。
其次呢,要会动脑筋。
曹操就是靠他的聪明才智,想出了烧粮草这个好办法。
咱遇到问题也得动动脑子,不能光靠蛮力。
最后啊,要勇敢。
曹操的士兵们都很勇敢,不怕死。
咱在生活中也得勇敢面对困难,不能一遇到事儿就退缩。
总之啊,官渡之战是一场很有意义的战争。
咱通过阅读理解这场战争,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呢。
读官渡之战有感
读官渡之战有感官渡之战,那可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啊!曹操和袁绍,这两位大佬在官渡这个地方展开了一场决定命运的较量。
你想想,就好比两个超级厉害的武林高手,站在山顶上准备一决高下,那场面得有多刺激!袁绍呢,那可是兵强马壮啊,手底下的人马多得跟蚂蚁似的。
他就好像一个拥有巨大宝藏的财主,觉得自己稳赢。
可曹操呢,人家虽然兵力没那么多,但脑子好用啊!就像一个机灵的小猴子,总能找到巧妙的办法。
战争一开始,袁绍这边是气势汹汹啊,那架势,仿佛一下子就能把曹操给吞了。
可曹操是谁呀,他多狡猾呀!他不跟袁绍硬拼,而是玩起了战术。
就像下象棋一样,一步步地布局,等着袁绍掉进他的陷阱。
袁绍手底下有那么多能人志士,可他却不会用,这不就好比拿着一把宝剑却不知道怎么挥舞嘛!而曹操呢,把自己手下的人用得那叫一个恰到好处,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作用。
这就好像一支训练有素的球队,配合默契,进攻防守都有条不紊。
官渡之战中有很多精彩的瞬间。
比如说曹操奇袭乌巢,这一招可真是太绝了!就好像在对手不注意的时候,突然给了他一拳,打得袁绍晕头转向。
还有曹操在战场上的决断,那真叫一个果断,该冲的时候绝不退缩,该守的时候稳如泰山。
这场战争对于曹操来说,那可是意义重大啊!要是输了,可能就没有后来的曹魏天下了。
但他就是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硬是在这场看似不可能赢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想想吗?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有时候可能觉得自己就像曹操面对袁绍那样,实力悬殊。
但官渡之战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智慧,有勇气,有决心,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我们不能光看眼前的困难,要学会像曹操一样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想想看,如果曹操当初因为袁绍强大就退缩了,那历史会变成什么样呢?我们也一样,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啊!要敢于挑战,敢于拼搏,说不定我们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官渡之战”的胜利呢!官渡之战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能低头,要勇往直前。
官渡之战读书笔记
官渡之战读书笔记说起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那可真是一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大战役。
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 200 年,是曹操和袁绍两大势力的一次关键对决。
那时候,袁绍兵强马壮,兵力众多,简直是威风凛凛,不可一世。
而曹操呢,相对来说兵力就薄弱得多啦,大家都觉得曹操这一仗不好打,甚至觉得他可能要吃大亏。
我在读关于官渡之战的记载时,就仿佛能看到那战场上的硝烟弥漫,能听到士兵们的喊杀声。
袁绍的军队,那真是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边。
他们的盔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旗帜飘扬,威风极了。
可曹操这边呢,士兵们的脸上虽然也带着坚定,但能明显感觉到他们的紧张和压力。
曹操这边有个很关键的人物,那就是荀彧。
荀彧给曹操出了好多主意,让曹操坚定了抵抗袁绍的决心。
荀彧就跟曹操说:“咱虽然人少,但是咱有智谋啊,袁绍那边看着强大,其实内部矛盾一堆,咱们找准机会就能打败他们。
”曹操听了荀彧的话,心里就有底多了。
再说这战场上的细节,那叫一个精彩。
有一次,袁绍派了大将颜良来攻打曹操。
颜良这人气势汹汹,曹军这边一开始还真有点抵挡不住。
就在这关键时刻,曹操派出了关羽。
关羽那可是勇猛无比,只见他骑着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就像一阵风一样冲进了袁军的阵营。
颜良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被关羽一刀给斩于马下。
这一下,袁军大乱,曹军趁机发起进攻,打了个大胜仗。
还有一次,袁绍弄了好多粮草囤在乌巢。
曹操知道这个消息后,当机立断,决定亲自带着一队精兵去偷袭乌巢。
这一路上,那可真是危险重重。
曹操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进,生怕被袁绍的军队发现。
到了乌巢,曹军就像一群猛虎一样冲了进去,放火烧了袁绍的粮草。
袁绍的军队没了粮草,一下子就乱了阵脚。
这场战役里,曹操的智慧和果断真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能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不害怕,不退缩,反而想出各种办法来应对袁绍的进攻。
而且他还特别会用人,能让手下的将领和谋士都死心塌地地跟着他。
官渡之战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啦,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
这一战,让曹操的势力大大增强,为他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官渡之战读书笔记
官渡之战读书笔记说起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那可真是一场惊心动魄、充满智谋与勇气的大战役。
当时,袁绍和曹操这两位大佬在北方争雄。
袁绍那可是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手底下的将士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而曹操这边呢,实力相对就弱了些。
但曹操这人有胆有识,脑子转得快。
袁绍一开始那叫一个趾高气扬,觉得自己稳赢。
他带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就朝着曹操的地盘杀过来。
那场面,光是想想都觉得震撼,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
曹操这边呢,他心里清楚,不能和袁绍硬拼,得想点巧妙的法子。
他先是派了一些小部队去骚扰袁绍的后方,让袁绍的粮草运输不那么顺畅。
这一招可真够损的,袁绍的大军没了粮草,那还怎么打仗?有一次,袁绍派了大将颜良来攻打曹操。
颜良这人武艺高强,在战场上那是威风凛凛,曹操这边的将士们一开始都有点害怕。
但曹操不慌不忙,他观察了战场的局势,发现颜良的军队虽然勇猛,但阵型有点松散。
于是,曹操派了张辽和关羽这两员猛将去冲击颜良的阵营。
关羽那可是勇猛无比,骑着他的赤兔马,像一阵风一样就冲进了敌阵。
颜良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
这一下,袁绍的军队顿时乱了阵脚,曹操趁机发起进攻,打了个大胜仗。
说到这,我就想起当时战场上的混乱场景。
士兵们的喊叫声、兵器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让人的心脏都跟着砰砰直跳。
关羽斩杀颜良的那一刻,时间仿佛都静止了,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曹操这边虽然打了个胜仗,但形势依然严峻。
袁绍的大军还是源源不断地涌来,曹操的压力越来越大。
这时候,曹操的谋士荀彧给他出了个主意,说要坚守阵地,等待时机。
曹操听了荀彧的话,咬着牙坚持着。
袁绍那边呢,内部出现了问题。
他的几个谋士互相勾心斗角,意见不统一。
有个叫许攸的谋士,本来给袁绍出了不少好主意,可袁绍不听,还把他给骂了一顿。
许攸一气之下,竟然跑到曹操这边来了。
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高兴得连鞋都没穿就跑出去迎接。
许攸告诉曹操,袁绍的粮草都囤积在乌巢,防备松懈,可以去偷袭。
语文三国演义读后感
语文三国演义读后感《读〈三国演义〉有感》读《三国演义》就像走进了一个英雄辈出、权谋纷争的大舞台。
这可不是一场简单的戏,而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里面的人物个个鲜活,故事段段精彩。
刘备这人啊,就像一棵坚韧不拔的老树。
他一开始啥都没有,就凭着自己姓刘,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四处拉人入伙。
你看他多不容易,到处漂泊,今天投靠这个,明天投靠那个。
可他就是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就像老树扎根在石头缝里,拼命地汲取养分。
他遇到了关羽和张飞,这哥仨那感情,真比亲兄弟还亲。
桃园结义的时候,估计他们心里想的就是同生共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这就好比咱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业或者一起为了某个梦想努力,这种感觉多棒啊。
刘备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一大批人,诸葛亮不就是被他三顾茅庐给请出来的嘛。
诸葛亮那可是智慧的化身啊,他就像一个超级智囊,刘备有了他,就像老树有了阳光雨露,一下子就有了生机。
再说说曹操,这人争议可大了。
有人说他是奸雄,有人说他是英雄。
在我看来啊,他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同时又是一头勇猛的狮子。
他很聪明,懂得利用人心,“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招玩得可溜了。
他手下兵多将广,地盘也大。
他的性格很复杂,一方面他能礼贤下士,像对待郭嘉那样,对有才能的人那是相当尊重;另一方面他又多疑,因为多疑杀了不少人。
这就像咱们生活中的一些人,有很多优点,但是也有让人难以忍受的缺点。
他在战场上也很勇猛,赤壁之战之前,他是一路凯歌,那气势就像洪水猛兽一样,想要席卷天下。
可是赤壁之战一败,就像狐狸被猎人设下的陷阱给困住了,勇猛的狮子也有了软肋。
孙权呢,他就像一个守着大宅子的公子哥。
他继承了父兄的基业,有长江天险做屏障。
他手下的将领也都很厉害,周瑜、鲁肃这些人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孙权很会用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周瑜发挥,什么时候该听鲁肃的建议。
他守着江东这块地盘,小心翼翼地经营着。
就像一个人守着自己的祖业,不敢有丝毫懈怠。
不过他有时候也缺乏一些进取的勇气,老是想着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好。
三国演义第4回读后感6篇
三国演义第4回读后感6篇三国演义第4回读后感20字6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多少年来,人们却忘不了公元220至280年,中国曾有三分鼎立的局面。
曹操,刘备,孙权,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就此打开。
首先翻开书的这一页,这一页记录着公元200年的一场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战胜袁绍。
可为什么袁绍的兵70万却打不过只有7万兵的曹操?因为袁绍这人没有计谋,生性多疑,不听取自己谋士的建议,于是谋士们心生怨恨,有的投奔曹操,有的气急了自杀去了。
相反曹操听取自己的谋士荀彧,程昱,郭嘉的意见,一样样的照着去办,并且善于用兵,所以战胜了袁绍。
这就是兵胜不在寡的著名例子。
还有这样一个例子,发生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
那时刘备输给曹操,兵败逃亡,诸葛亮建议刘备联合江南的孙权,共同消灭曹操,刘备非常同意这个观点。
于是与孙权组成了孙刘联军,孙权的大都督周瑜和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一起商议,准备采用火攻的形式,结果把曹操杀得落荒而逃,唐朝诗人杜牧有一首怀古诗以说这个事“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可是三国鼎立的局面才几年,司马炎的晋朝就推翻了1三国。
当年的建立终究化为尘土,尤其是刘备的儿子刘禅投降时,蜀汉的政治彻底糟蹋,“昭烈经营良不易,一朝功业顿成灰。
”多么悲哀。
晋朝的统一使三国的局面正式结束。
真有感呀。
#__在我很小时,就读了注音版《三国演义》这本书。
我很喜欢这本书,每次读我都不会感到厌烦。
三国讲的是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故事。
书中有刘备、张飞、关羽、曹操、赵云等人物,我最佩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了。
有一次,蜀国大军出去征粮了,城中只有诸葛亮和几个文官。
这时,魏国大军向蜀国进攻。
诸葛亮毫不慌张,他命令文官扮成百姓在打扫街道;自己坐到城楼上悠闲地弹琴。
魏国大军以为城里有埋伏,赶紧退了回去,就这样诸葛亮用一座空城阻挡了魏国的大军。
读到这时,我心里总会暗暗佩服诸葛亮的临危不惧和神机妙算。
读《三国演义》之官渡之战有感
读《三国演义》之官渡之战有感三国时期,诸侯割据,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只有大一统才能结束这种不安定的局面。
纵观三国人物,真正有智谋又有实力解决这种分裂局面的只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而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局面的重要战役就是官渡之战,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曹操兵少,贵在速战;袁绍,粮草充足,兵多将广,将士数量差不多是曹操的五倍。
所以,袁绍没有把曹操放在眼里。
曹操虽兵少,但兵士以一挡百,三军用命;袁绍虽将广,但军心涣散,各怀鬼胎。
而且最大的败笔是袁绍不听谋士之言,居然派喜欢喝酒的淳于琼守乌巢之粮。
淳于琼自视甚高,眼中只有喝酒,根本没有把守护粮草的事情放在心上。
而许攸得不到袁绍的重用,一气之下投靠了曹操,毕竟他和曹操曾是就旧相识。
许攸的到来,曹操激动地连鞋都没顾得上穿就出帐迎接,许攸感动之余献计:派兵五千突袭乌巢屯粮之所,粮草不济,袁军必败!曹操采用许攸之计,派兵假扮袁绍部下蒋奇的部队,赚开了乌巢大寨之门,冲杀而入,淳于琼部队没有丝毫准备,混乱间死伤众多,粮草也被一把大火烧得精光。
乌巢一役之后,袁军内乱四起,很快曹操就消灭了袁绍主力部队,不仅得到了谋士许攸,猛将张郃和高览,还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官渡之战告诉我们,在敌强我弱之时未必会败,调动一切有利资源,统筹规划,果敢执行,有信心,有勇气就有取得胜利得可能!另外,当别人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时候,要冷静思考合理采用,不能一意孤行,要做到用人不疑,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实力。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困难很强大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官渡之战的启示,以历史为鉴可以有助于解决问题和困难,不犯袁绍那样的错误,无论对手是谁,无论什么困难,都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妄自菲薄,办法总比困难多,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定有成功的方法等待我们去找出来!。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中的官渡之战是整个三国时期最具决定性的一场战争,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
通过这场战争,曹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也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在阅读官渡之战的章节后,我对这场战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官渡之战爆发之前,袁绍与曹操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在水火不容的地缘政治格局下对峙了很长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火逐渐升级,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决一死战。
在战争爆发后,双方迅速展开激战,从兵力部署到战术运用,无一不是精心策划和准备。
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战略和战术的运用。
曹操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术,先假装撤退,引诱袁绍追击,然后在预设的埋伏圈中发起猛烈攻击。
这一战术的运用,使曹操的军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战斗优势。
此外,曹操还善于利用信息情报,通过间谍和侦察手段了解敌方动向,为制定正确的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这场战争中,众多人物形象也十分鲜明。
曹操表现出决断、果敢和善于用人的特点,他通过精准的分析判断,制定出合适的战略战术。
而袁绍则显得刚愎自用、不纳良言,对敌情判断错误,导致军事决策失误连连。
此外,其他人物如荀彧、许攸等人也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为曹操出谋划策,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中的官渡之战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启示的故事。
这场战争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智慧,还揭示了领导者在战争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战略与战术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这一章节,我对曹操的军事才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袁绍等人物形象有了更多的思考。
读通鉴(215)官渡之战
读通鉴(215)官渡之战读通鉴(215)官渡决战曹操还军官渡,阎柔派遣使都拜见曹操,曹操任命阎柔为乌桓校尉。
鲜于辅单身见曹操于官渡,曹操以鲜于辅为右度辽将军,还镇幽州之地。
广陵太守陈登治理射阳,孙策西击黄祖,陈登引诱严白虎余党,图谋在孙策后方搞破坏,孙策还攻击陈登,军到丹徒,须等待运粮。
当初,孙策杀吴郡太守许贡,许贡的奴客潜藏民间,要为许贡报仇。
孙策生性喜好打猎,数次外出驱驰,所乘马精骏,随从的坐骑绝不能赶上,突然遭遇许贡门客有三人,射中孙策面颊,后面跟着的骑兵一会儿赶至,将三人皆刺杀。
孙策受创甚深,急召张昭等相谓说:"中国方乱,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一起照顾吾弟!"呼孙权,佩以印绶,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丙午,孙策卒,时年仅二十六。
孙权悲号,未视事,张昭说:"孝廉,此时难道是哭的时候!"于是改易权服,扶令孙权上马,使其出巡众军。
张昭率僚属,上表朝廷,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周瑜自巴丘领兵赴丧,于是留在吴地,以中护军与张昭共掌众事。
这时孙策虽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江、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全部听从,流寓之士,皆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而张昭、周瑜等觉得孙权可与共成大业,于是委心而臣服共事。
注:孙坚一家的运气不好,孙坚本人的综合能力都不在曹操之下,但是曹操多次险中逃身,而孙坚中流夭而亡,孙策继承父志,好不容易拿下了江东大多数地方,然而一个不小心就被刺客所杀。
很多时候,成功,运气占有极大一部分。
秋,七月,立皇子刘冯为南阳王;壬午,刘冯薨。
注:东汉的皇子都弱不禁风。
汝南黄巾刘辟等叛变曹操响应袁绍,袁绍派遣刘备领兵协助刘辟,郡县多响应刘备。
袁绍派遣使者拜阳安都尉李通为征南将军,刘表也是背地里招募,李通皆拒绝。
有人劝通跟从袁绍,李通按剑叱之主:"曹公明哲,必定天下;袁绍虽强盛,终为之所虏。
官渡之战读书笔记
官渡之战读书笔记读官渡之战,你懂得了作为管理人员,要做伯乐,善于挖掘人才并任用。
那么大家的都写了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官渡之战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
官渡之战读书笔记篇一这两天看《三国》官渡之战,谈些体会。
先来说一说《三国》的好话,免得那些愚忠《三国》的人不爽,说我不宽容、专门挑刺什么的。
一是战争场面确实拍出气势,天昏地暗,战车滚滚,箭雨纷飞,的确有点史诗大片的味道,不管怎么说,这点不能否认。
当然,我还是坚持我自己的观点,从整体上看,《三国》还不能说是史诗剧,不能算是一部理想的电视剧,为什么这么说?看看本文后半部分对“连环奸计”的分析就知道了。
也许有的三国迷会考证出这个什么阵、什么阵的,还有什么兵器什么的,历史上没有,古代打仗不是这样打法的,等等,对于这种痴迷三国的观众和他们的观点,我们应该抱宽容、欣赏的态度。
我也是文史科班出身的,他们帖子里讲的那些道道,有的我还真不知道。
看他们的帖子,增长了不少知识,受益匪浅。
但如果借此把《三国》批得一无是处,我也不赞同。
《说岳全传》、《隋唐演义》、《杨家将》等等,里面这个阵那个阵,也很精彩,历史上确有书里描写的那些阵法、那些兵器吗?如果以兵器、阵法是不是符合史实来判断文艺作品的成败,那中国古代战争演义小说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
二是不能接受但可以理解袁绍秘书班子被精简。
原著袁绍手下秘书班子有一班厉害的谋士,在《三国》中被精简了,只剩下许攸、郭图、田丰等人。
这让许多三国迷感到失望,他们希望《三国》能一一展现他们熟悉的人物,心情可以理解。
说实话,我开头也很难接受这种事实,但从电视剧创作、欣赏和制作成本的角度来看,这种精简可以理解。
毕竟在袁绍还不是三国的重头戏,这样安排减去了一些枝蔓。
在原著中,田丰和沮授命运相似,因此可以在《三国》中合二为一。
许攸是比较关键的人物,后面有用处,所以要留着。
《三国》的郭图身上则有着逢纪的影子。
不能接受又不能理解的是曹操手下秘书班子被精简。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0篇
三国演义念书笔录30篇【篇一:三国演义念书笔录3000字】三国演义念书笔录3000字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作了一句十分中肯的评论“状诸葛亮智而近乎妖”的确三国中的诸葛亮未然不是平常之辈所能想象的刁悍,神机秒术算不上什么,呼风唤雨那是粗茶淡饭,从借东风的神乎其神到出陇上装神的鬼魅莫测,甚至死后还有定军山的显圣,诸葛孔明仿佛从来都是在做我们想不到的事情,这些真可算得上罗贯中得功绩了,这个大才子将诸葛的形象无穷拔高,无穷扩大,固然诸葛亮在全书大概三分之一才姗姗出场,可是他一出场则已,场面马上出现巨大转折,能够绝不夸张的说,整部三国,在诸葛亮出山此后,才显得风吹云动,出色纷呈。
极而言之,书中的全部人物,包含曹操,刘备,周瑜,司马懿,在后期所有成为诸葛亮的衬托。
对于诸葛亮的伟大,我不想谈太多,毕竟这已经被千万人说烂的话题,我只想从我的感觉,谈一下诸葛的失算之处,人无完人,诸葛亮再酷毕竟也是人,他也逃走不了人类的劣根性,起码在三国中,仍是能够找到他很多的不足的。
第一,《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就有必定的失败,诸葛的规划是“待天下有变,则命一大将军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我以为这个规划是致使蜀汉最后失败的罪魁祸首,第一,鄙人以为荆州的战略地位要远远强于西川的,西川完整部是个关闭闭塞的一矢之地,除了物产还算富饶,其余的一无是处,而荆州之地,不但千里沃野,更有长江之天险,且紧连洛阳,许昌。
若是不是令一大将军守荆州,而是刘备亲守,并且东面结合孙权,共成犄角,对魏国的国都形成压迫之势,同时派一大将军去取西川,从秦川之地攻取长安,则三路大军其涌向魏国,纵使曹操父子三头六臂,也难逃一死。
正是因为诸葛的错误抉择,命一大将军去守荆州,而这一大将军恰好又是骄气十足的关羽,于是失败已成必定。
当荆州沦陷此后,诸葛苦心经营的策略也就失败了一半,于是此后六出祁山,也只好是图劳。
诸葛亮的第二个失败之处,就是在于人才的培育方面,他是该用的人不用,不应用的人偏要重用,这点能够从对魏延和马谡这两个人的使用上看出来,魏延本是一代将才,放在诸葛眼里就是一个早晚要反的料,诸葛先生,你也忒过分了点,就凭人家脑后的骨头长得显然了一点,就说人家早晚要反,你也忒主观了吧,于是你对人家素来都没有重用过,人家一代英豪好汉,空负一腔报国热情,却无用武之地,我看他后期的反叛,全拜您老人家所赐,他是被你逼反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官渡之战》有感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的战例。
曹操以七万军队打败了袁绍七十万大军。
为什么
袁绍七十万大军却敌不过曹操的七万人马呢?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粮草是否充足,士气
是否高昂,军队人数的多少,地理环境的优劣。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主帅能力的强弱。
许攸是袁绍的一位很好的谋士。
一日,曹军的
粮草吃完了,曹操写信并派人去许昌催督粮草。
不料这封信落入许攸之手,他十分欣喜,急忙拿
信来见袁绍。
袁绍却不以为然,说曹操诡计多端,怕这信中有假,竟不听许攸建议。
还说许攸和曹
操是同窗,这次和曹操里应外合来算计他。
许攸
一气之下离开了袁绍,去投奔曹操。
当许攸来到曹营的时候,曹操正在睡午觉。
曹
操忽然听到帐外许攸的喊声,知道许攸来投。
曹
操非常高兴,急忙起身出帐相迎。
由于走得太急,以至于连鞋子也没有来得及穿,就迎了出来。
这
令许攸大为感动,便帮助曹操出谋策划,终于打败了袁绍。
袁绍轻贤漫才,刚愎自用;曹操尊贤重士,求贤若渴。
袁绍虽兵多粮足,手下谋士如云,而他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处事不当,以至于处处失误。
曹操虽兵稀粮少,但他能明辨是非,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手下人心团结,军心稳定,往往能化险为夷,事事主动。
因此官渡之战,在决战之前,胜负就已经决定了。
这种以少胜多的战争事例,在历史上也不是绝无仅有的。
如赤壁大战,孙刘联合总共不过十几万人,却大败曹军八十三万人。
再如毛泽东面对蒋介石发动的五次围剿,都能从容应对,并且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这些都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例子。
于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在于军队人数的多少,而在于统帅能力的强弱,其中包括他所采取的政策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