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 13物质循环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生态学四个基本原理

高中生物生态学四个基本原理

高中生物生态学四个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工程重要的原理之一。

2、物种多样性原理:
一般而言,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高,可以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就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生产力。

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

这是生态工程的原理之一
3、协调与平衡原理:
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除了考虑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外,还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

这是生态工程的原理。

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容纳量):是指某种环境所能养活的生物种群的数量。

4、整体性原理:
人类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社会习惯、法律制度等也都对生态工程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建立在对系统成分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整体理论,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必要基础。

《基础生态学》名词解释——第三版牛翠娟

《基础生态学》名词解释——第三版牛翠娟

《基础生态学》(第三版)名词解释绪论1)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尺度(Scale):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频率。

3)生物圈(biosphere):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

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4)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科学。

(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区域,生态系统在景观中形成斑块(patch))5)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研究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与全球变化。

其主要理论为:地球表面温度和化学组成受地球所有生物总体的生命活动所主动调节,并保持动态平衡。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6)环境(environment):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7)生境或栖息地(habitat):指特定生物体或群体所处的物理环境。

8)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9相互作用或交互作用(interaction):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0)反作用(counteraction):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一般称为反作用。

表现在生物的影响改变了环境因子的状况。

1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the minimum):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小量状况的营养物质的量。

即:每一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营养物,如果其中有一种营养物完全缺失,植物就不能生存。

如果该种营养物数量极微,就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12)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在众多的环境因素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素,叫限制因子。

基础生态学-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基础生态学-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基础生态学-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基础生态学理论课教学大纲[课程目标] 通过基础生态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生态学研究的发展动态与热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以及勇于探求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奥秘。

[学时安排] 总学时36,每周2学时。

[教学内容]绪论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我们能够把自然界分为两大类:生物与非生物。

这两大类几乎总是可区别、可分开的,但它们又不能彼此孤立地存在。

生物依赖于环境,它们必需与环境连续地交换物质和能量,需适应于环境才能生存;生物又影响环境,改变了环境的条件,生物与环境在相互作用中形成统一的整体。

在这第一部分中,共分三章,主要阐述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温度和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不同光制与极端温度的适应、水的特殊性质以及生物如何调节体内水和溶质的平衡、氧与二氧化碳的生态作用与生物适应、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火的生态作用及管理。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生态学涉及生物与它们的环境,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环境的变化决定了生物的分布与多度,生物的生存又影响了环境,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因此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和掌握生物与环境的生态作用规律和机理。

第二章能量环境太阳表面以电磁波的形式不断释放的能量,即太阳辐射或太阳光。

太阳辐射为地球上所有生命系统提供了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于植物体内, 这一过程是生物圈与太阳能发生联系的唯一环节,也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基础。

太阳辐射又温暖了地球表面,使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和繁衍,并对生物的分布起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光和温度组成了地球上的能量环境。

第三章物理环境水、大气、土壤是另一类生态因子,它们构成有机体生活的空间或栖息地,成为生物生存的必须条件。

同时,它们又为生物体的组成需要提供了常量元素(如碳、氢、氧、磷、硫、铁、钾、钠、钙等)与微量元素(如铬、钴、氟、铝、硒、锌、碘等)。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017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生
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十四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本章重点
一、概念
1.物质循环
2.库和流
3.生物放大作用
二、问答题
1.谈谈能流和物质循环的联系区别。

2.如何用分室模型方法研究元素循环?
3.氮循环的主要途径。

思考题
一、概念
1.流通率和周转率
二、问答题
1.物质循环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2.简述物质循环的过程。

1、用飞机反复大面积喷洒DDT,其最可能的结果是(B)
A.消灭了该地区的害虫
B.抗DDT的变异类型害虫比例增大
C.消灭了该地区的杂草
D.使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提高
2、生物圈中水的循环平衡是靠世界范围的(蒸发)与(降水)来调节的。

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3个基本类型是(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循环。

4、全球碳循环是一种(气体型)型循环,由于人类影响碳循环而产生的问题是(CO2浓度升高),进而产生(温室效应)。

5、进入食物链中的(有毒)物质沿营养级逐级向前移动,浓度越来越高,产生了(富集(生物放大))作用。

6、磷不存在任何气体形式的化合物,它的循环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
7、某池塘中蓝藻、硅藻和水草大量繁殖,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D)
A.有毒物质进入
B.水温升高
C.水土流失
D.过多的氮、磷进入。

基础生态学名词解释(优.选)

基础生态学名词解释(优.选)

基础生态学一、绪论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周围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种群:同一时期栖息在同一地区中同种个体组成的集合。

群落:同一时期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的集合。

生态系统:一定时间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集合。

生物圈: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尺度: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类型:时间、空间、组织)二、有机体与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大环境: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大气候(大环境中的气候)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小气候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按性质分: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按对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分: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生态因子作用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和补偿性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落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成为生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态、生理、行为适应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只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平衡时应用)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原理:任何生态因子,当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和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生态幅:在耐受性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

适应组合:生物对一组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特性特性称为适应组合。

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够利用太阳光谱的一个有限带,370-710nm波长的辐射能。

生态学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生态学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生态学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和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是现代环保和生态建设的基础。

生态系统是生物、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构成的复杂组合体,其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重要基础部分。

一、能量流动能量在生物圈中的流动是一种级联式的传递过程,从太阳光到植物,再到草食动物和食肉动物。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利用太阳光,将它们转化为可用的化学能,并在食物链中传递能量。

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损失,这种损失被称为热损失。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存在一个层级结构,即食物链。

食物链是由生产者、消费者、食肉者和分解腐生物组成的。

以一个典型的食物链为例,太阳能-植物-草食动物-食肉动物-分解腐生物,能量从最基层的生产者,即植物,通过草食动物和食肉动物,最终被转化为分解生物的有机肥料。

由于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断流动,因此能量流动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只要太阳光不停止,生物系统就将没有能量消失的问题。

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指不同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的转化和交换。

物质循环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其中包含了氮、碳、水、氧和矿物质等元素的循环过程。

氮循环是典型的物质循环模式之一。

氮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之一,同时也是大气中的重要成分。

氮元素通过固氮作用由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通过植物吸收的氨或硝酸盐,然后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将氮循环到其他生物中。

随着物质循环的推进,氮又会被释放回土壤,进入生物体或重新被氧化成氮气。

另一个重要的物质循环是碳循环。

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最大循环系统之一,包括光合作用、呼吸、分解和燃烧等过程。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这是生物体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有机物。

有机物通过消费者食用,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或通过分解和燃烧被释放成二氧化碳。

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维持生命重要的过程之一,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总结生态学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两个重要分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首先,能量的流动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的基础。

太阳能是地球上所有生命活动的能源,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其储存在有机物中。

动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获取能量,将有机物中的能量转化为自己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当动物死亡或排泄时,有机物质又会被分解为无机物质,释放出储存在其中的能量,供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利用。

其次,各种元素的循环也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碳、氮、磷等元素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利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而动物则通过摄食植物获取碳元素。

当动植物死亡后,它们的有机物质会被分解为无机物质,其中包括了碳、氮、磷等元素,这些元素会再次被植物吸收利用,形成循环。

此外,水循环也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从海洋、湖泊、河流中蒸发升华成水蒸气,形成云,再通过降水的形式返回到地表,滋润植物生长,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形成水的循环。

总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系统。

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在其中不断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

保护好这个生态系统,保护好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滴水,才能让物质循环过程继续顺利进行,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植物生态学中的能量流与物质循环

植物生态学中的能量流与物质循环

植物生态学中的能量流与物质循环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其中能量流和物质循环是其核心概念之一。

本文将探讨植物生态学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并分析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一、能量流能量是维持生态系统运行的重要驱动力,而能量流则指的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输和转化过程。

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吸收阳光并通过光合色素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植物利用这种化学能合成有机分子,同时释放出氧气。

2. 营养级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存储在有机物中。

这些有机物成为其他生物的能量来源。

根据生物体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不同营养级别。

3. 能量转移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转移。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并被消费者摄食。

消费者将能量继续传递给更高级别的消费者,直至最后由分解者分解,释放出能量,完成能量流动的循环。

二、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指的是植物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转移和循环利用过程,主要包括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等。

1. 水循环水是生命的基础,也是植物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

水循环包括水的蒸发、降水和土壤中的滞留等过程。

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到大气中,最终又转化为降水,形成水的循环。

2. 碳循环碳是有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植物死亡后,其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释放出二氧化碳,重新进入大气中。

这种转化和循环过程形成了碳循环。

3. 氮循环氮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植物通过根部摄取土壤中的氮,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质等有机物。

同时,植物通过死亡和分解等过程将氮释放到土壤中。

土壤中的氮被细菌固定和转化为亲合态氮,再次为植物吸收利用。

三、能量流与物质循环的重要性能量流和物质循环是植物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过程。

它们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态基础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生态基础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生态基础学必考知识点归纳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涵盖了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动态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生态学的一些必考知识点归纳:1. 生态学的定义和分支: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包括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分支。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功能整体。

3.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相互关联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4.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

5.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包括其对资源的利用方式和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6.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遵循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的过程,能量在每个营养级之间传递时会有损失。

7.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这些循环过程保证了生态系统中物质的持续供应。

8. 生态演替:生态演替是指生物群落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包括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

9.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10. 环境压力与适应:环境压力是指生物面临的各种环境挑战,如温度、湿度、食物供应等,而适应则是生物对这些压力的响应。

11. 种群动态:种群动态包括种群的增长、衰退和稳定状态,受到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

12. 竞争与共生:竞争是指同一生态位的物种之间为资源而斗争,而共生则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互利关系。

13.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活动如城市化、工业化、农业扩张等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栖息地的破坏等。

14. 保护生态学:保护生态学是研究如何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科学,包括物种保护、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

15. 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的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提供食物等。

「生态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人类影响:对蓄库的影响。 积极:工业固氮、研究生物固氮机制等。 消极:氧化氮输入大气,污染空气,光化学烟雾;硝酸盐输入水系,富营养化; 人类从事的生产活动,从森林、草原、农田取走大量动植物残体,取走氮元素。 氮污染:人类的粪便,尿。
沉积型循环 – 磷循环图解
磷循环
在自然界中,磷由岩石圈移到水圈,它不是以可溶物移动,磷不存在任何气体 形式的化合物。受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影响。 植物利用磷的方式:磷酸根。
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是 水的循环途径,淡水资 源量,全球水循环是平 衡的,但局部地区水分 分布不均匀。生态系统 中的水循环包括截取、 渗透、蒸发、蒸腾和地 表径流。
气体型循环 – 碳循环图解
碳与碳循环
碳存在于生命有机体和无机环境之中。它最主要的储存库是岩石圈占总量的 99.9%,2.7×10^16吨。多以碳酸盐形式存在,很少一部分以碳氢化合物、碳水 化合物形式存在。 海洋中含有0.1%的CO2,空气中含有0.0126%的CO2 。
→碳循环 →氮循环 3、沉积型循环(sedimentary cy水循环的生态学意义
1、没有水循环就没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是所有营养物质的介质,这使营 养物质的循环和水循环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地球上的水循环又把陆地和水 域联系在一起使局部生态系统和整个生物圈联系在一起;大量的水防止地球上 温度剧变。 2、水是很好溶剂。水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能量传递、利用的作用。
沉积型循环 – 硫循环图解
硫循环
硫是原生质的重要组分,它的主要蓄库是岩石圈,但它在大气圈中能自由移动, 因此,硫循环有一个长期的沉积阶段和一个较短的气体阶段。在沉积相,硫被 束缚在有机或无机沉积物中。 岩石库中的硫酸盐主要通过生物的分解和自然风化作用进入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教案(精选10篇)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教案(精选10篇)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教案(精选10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教案1一、碳循环1、物质循环的概念2、碳循环⑴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物质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⑴⑴循环过程3、物质循环的特点:具有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流动4、温室效应⑴形成原因⑴影响⑴措施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区别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主要以有机物形式流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无机物形式循环,在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往复循环、反复利用范围各种生态系统都可进行生物圈(全球性)2、联系:两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第2课时复习提问: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如何?2、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是什么?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引入探究内容“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由于学生缺乏微生物方面的知识,在指导学生进行该课题的探究时,教师可以先介绍有关知识背景,比如可以用卡逊《寂静的'春天》中如下一段话:土壤中最小的有机体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有机体,是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丝状真菌。

它们有着庞大的天文学似的统计数学,一茶匙的表层土可以含有亿万个细菌。

纵然这些细菌形体细微,但在一英亩肥沃土壤的一英尺厚的表土中,其细菌总重量可以达到一千磅之多。

长得像长线似的放线菌数目比细菌稍微少一些,然而因为它们形体较大,所以它们在一定数量土壤中的总质量仍和细菌差不多。

被称之为藻类的微小绿色细胞体组成了土壤内极微小的植物生命。

细菌、真菌和藻类是使动、植物腐烂的主要原因,它们将动植物的残体还原为组成它们的无机物。

假若没有这些微小的生物,像碳、氮这些化学元素通过土壤、空气以及生物组织的循环运动是无法进行的。

生态学基础知识

生态学基础知识

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它涉及到生物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

生物群落由各种生物物种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而非生物因素包括土壤、水、气候等,它们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环境基础。

生物群落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

二、能量流动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资源。

太阳是能量的主要来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有机物质。

其他生物则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的方式从植物中获取能量。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以一定的流动方向传递,高层级的消费者只能获得低层级消费者提供的能量。

三、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在生物群落中的循环和再利用过程。

其中,氮、碳、磷等元素的循环特别重要。

氮在大气中以氮气的形式存在,通过植物和细菌的共生作用转化为可利用的形式。

碳则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继而经过动物的呼吸和分解作用释放出来。

生物体内的磷主要来自土壤中的磷酸盐,通过食物链传递和分解作用再次归还土壤。

四、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生态学的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学家通过对生物群落的调查和研究,能够及时了解生态系统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比如,通过对湖泊和河流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水体污染问题;通过研究森林的演替过程,可以制定合理的采伐和植树计划,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生态学还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生态农业、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立,都是依靠生态学的理论和实践。

生态学家们还致力于寻找新的可再生能源,推动绿色发展。

总结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

生态学基础1-3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学基础1-3生态系统的功能

2、信息的主要特征 ⑴传扩性:信息通过传输可沟通发送者和接受者双方间的关系 ⑵永续性:信息可在时间上无限延续,在空间上无限扩散 ⑶时效性:信息可给观察者提供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知识,但不一定
能了解事物的未来状态
⑷分享性:信息可通过双方交换,相互补充 ⑸转化性:有效地利用信息可节约材料、时间、人力和财力 ⑹层次性:根据不同条件区分不同层次的信息概念
三、物质循环
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物质和元素(C、H、O、N、P、 S等元素),在生物圈内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所形 成的往返循环运动。
无机 环境
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基本元素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生物 群落
范围:生物圈 特点:反复出现、循环流动,具全球性 各物质和元素的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
进入海洋的物质重新回到陆地生态系统的方式:
①海水中的各种元素被浪花飞沫带进空气中 ②海陆变迁 ③鱼类、海藻和其他海洋生物是人类和海鸟的食物 ④火山喷发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以有机物形式流动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物质循环
以无机物形式循环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生物圈
形式
特点 范围 联系
3、氮(N)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硝化作用: 转变成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过程。 反硝化作用:动植物死后,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简单的氨基酸,进 而被分解成氨、二氧化碳和水返还给环境中的过程。 自然界中生物的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处于平衡状态 破坏自然界中N循环平衡的因素:近代工业工厂固氮、汽车尾气和化学烟 雾、盲目砍伐森林和开发草原
过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信息等,最终 把信息和规律运用于实践中,造福人类

2024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_1287

2024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_1287

2024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_1287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课程重点掌握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生态学的定义和范畴
2.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
3.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和主要阶段
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1.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原理
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4.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生态位的概念
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种类
2.生态位的概念和分类
3.种群的生态位和种群调控
四、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2.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和保护措施
3.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评价指标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措施
3.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恢复
六、环境污染与生态系统的响应
2.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响应
3.生态系统的修复和环境保护
七、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的适应
1.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和响应
3.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变化
这些知识点是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在考试中的重点,考生可以通过理论学习、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全面掌握。

同时,还需注重学习与实际案例相关的生态学知识,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与工作中,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生态学基础知识要点

生态学基础知识要点

生态学基础知识要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的科学。

它探究了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

本文将介绍生态学的基础知识要点,帮助读者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态单元。

它包括生物群落、所在地区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与该地区相互作用的土壤、水、气候等非生物元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在特定地点内生活在一起并相互作用的不同物种的总体。

它由多种生物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会受到环境、资源利用和种群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3. 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是同一物种在相同环境中形成的个体聚集体,即种群。

种群生态学主要关注种群的数量、密度、分布以及种群动态变化的原因。

种群的增长受到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

4. 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以食物链的形式流动。

能量通过光合作用由植物转化为化学能,然后被食草动物、肉食动物以及其他消费者所吸收和利用。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重要因素。

5. 物质循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以循环的方式流动。

例如,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等。

水循环使水从地表蒸发成为水蒸气,再通过降水回到地表。

碳循环涉及到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和能量。

氮循环涉及到大气中的氮气通过生物固氮、植物吸收和动物摄取等过程,最终又返回到大气中。

6.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的空间和资源。

每个物种有其独特的生态位,用来适应特定的环境和资源利用方式。

生态位的不同可以减少资源竞争,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7.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重要指标,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8. 共生与相互关系共生是指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基础生态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生态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态学第⼆版课后习题答案第⼀章绪论(康⾦林整理)1.说明⽣态学定义。

⽣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物环境和⽣物环境。

⽣物环境分为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和种间相互作⽤。

2.试举例说明⽣态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什么样的⽅法。

⽣态学的研究对象很⼴,从个体的分⼦到⽣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态系统。

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是⽣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和性⽐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态学家在⽬前最感兴趣的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态系统是⼀定空间中⽣物群落和⾮⽣物环境的复合体,⽣态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

⽣态学研究⽅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类。

1.概念与术语环境是指某⼀特定⽣物体或⽣物群体周围⼀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物体或⽣物群体⽣存的各种因素。

⽣态因⼦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物起作⽤的因⼦,如光照、温度、⽔分等。

⽣态福是指每⼀种⽣物对每⼀种⽣态因⼦,在最⾼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环境指的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环境指的是对⽣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环境中的⽓候称为⼤⽓候,是指离地⾯1.5m以上的⽓候,由⼤范围因素决定。

⼩环境中的奇虎称为⼩⽓候,是指近地⾯⼤⽓层中1.5m以内的⽓候。

所有⽣态因⼦构成⽣物的⽣态环境,特定的⽣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态环境称为⽣境。

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变化,从⽽调节种群数量的⽣态因⼦,称为密度制约因⼦。

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变化的⽣态因⼦,称为⾮密度制约因⼦。

任何⽣态因⼦,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物的耐受性极限⽽阻⽌其⽣存、⽣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

⼴温性是指⽣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的适应范围较宽,这种⽣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的特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两者总是肩并肩的相伴发生。

与能量流动不同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会随物质的传递而减少,生命元素可以被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员反复多次地利用。

对生命元素循环的研究通常从全球和局域两个尺度进行,下面,我们将从全球循环的角度来全面认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全球循环,即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主要分为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三大类型。

◤水循环◢了解水循环是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础海洋是水的主要来源,太阳辐射使得水蒸气蒸发并进入大气,风推动大气中水蒸气的移动和分布,并以降水形式落到海洋和大陆。

大陆上的水可能暂时地贮存于土壤、湖泊、河流和冰川中,或者通过蒸发、蒸腾进入大气,或以液态经流河流和地下水最后返回海洋。

全球水循环全球水循环(GIF)水循环的改变直接影响人类生活。

人类的种种活动如森林砍伐、湿地开发、河流改道、以及凡是影响局部蒸发、蒸腾和降水的活动都会改变水循环。

目前在中国南方地区肆虐的洪水就是水循环在区域发生变化造成的。

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对水循环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认识,提高预报能力,我国计划2020年前发射全球首个水循环观测卫星,对陆地、海洋和大气水循环关键要素进行系统性的综合观测。

◤气体型循环◢氧、碳、氮等有气体形式的分子参与气体型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碳库主要包括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海洋中的无机碳和生物机体中的有机碳,世界上最大的碳库是海洋。

碳循环的主要过程有:①生物的同化过程和异化过程,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②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二氧化碳交换;③碳酸盐的沉积作用。

全球碳循环因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有变化的,整体呈上升趋势,还显示有规律的季节变化。

2011-2016年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在碳循环中,我们把释放二氧化碳的库成为“源”,吸收二氧化碳的库成为“汇”,根据Schlesinger(1997)提供的全球碳循环收支统计,显示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大约有25%的全球碳流的“汇”是科学尚未研究清楚的,这就是著名的失汇现象,它已经成为当今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热点问题之一。

基础生态学:第十三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基础生态学:第十三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H2CO3
H++CO3 2-
CaCO3
水体中生物
海底沉积物
Carbon accumulation
• CO2 has increased from its pre-industrial level • data: recent records plus older data such as ice cores • mostly fossil fuel burning
降雨
蒸腾
截留
穿透雨
地表 径流
地表蒸发
渗透
地下径流
三. 气体型循环
(一)、碳循环 • 碳是一切生物体中最基本的成分。 • 库主要是大气和海洋。
The Carbon Cycle
CO2 in atmosphere (reservoir)
Burning of COi2ndoiRcseseaosnlpvietfdaotsisoilnfuFelisre
(reservoir)
Consumers
Producers
Wastes, SoilDbeaacdtebroiadi&es detritus feeders
Reservoirs
Processes/ Locations
Trophic Levels/ Organisms
海洋和大气CO2调节
CO2
CO2溶 于海水
• 对于生产者的 输出库的周转 率=(16+4)/100 =0.20;
• 对于生产者的 周转时间为 5.00天。
5. 影响物质循环速率的因素
(1)元素的性质:有的元素循环的速率快, 而有的则比较慢,这是元素化学特性和 被生物有机体利用的方式不同所决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
三大类型:
水循环(water cycle) (aquatic cycle) 气体型循环(gaseous cycle)
—— 物质分子或其化合物以气体的形式参与循环过程,循环快。 有CO2、氮、氧、氯、氟等 (全球性较强) 沉积型循环(sedimentary cycle) —— 物质分子或其化合主要通过岩石风化和沉积物溶解转变为 可被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参与循环过程,循环速度极为缓慢。如硫、 磷循环
2、碳在生态系统中循环不平衡引起的生态效应
CO2增加,引起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使全球变暖, 将产生对6个生物层次的潜在影响:
– – 生物圈:海平面上升,淹没大片海岸湿地,陆地生物区变化 生态系统: • ●农业生态系统——农作物减产、病虫害加重、影响牲畜食欲。 • ●森林生态系统——导致干旱、增加森林大火风险。森林害虫 增加 • ●水生生态系统——使海洋静水层和沉淀层的微生物活动加快, 水中含氧量减少,影响许多海洋动物的生存;导致藻类繁殖速 度加快,使鱼类产量减少
(二)氮的地球化学循环 氮循环中的主要作用途径
• 占地球固氮90% 固氮作用—— 3 条途径: – 闪电、宇宙射线、火山爆发等高能固氮,形成氨或硝酸 盐,随降雨到达地面,为8.9kg/hm2· a – 工业固氮(化肥制造),目前全世界已达1×108t – 生物固氮(最重要途径),为100~200kg/km2· a 氨化作用—— 由氨化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将有机氮分解成为 氨与氨化合物 硝化作用—— 氨化合物被亚硝酸盐细菌和硝酸盐细菌氧化 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反硝化作用—— 也称脱氨作用,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 变成大气氮,回到大气库中
– – – –
生物群落:影响生物群落结构,使植物群落中有些优势种竞争能力 下降 物种:加速物种的灭绝,及加速某些物种的迁移 种群:改变某些植食性动物的食性,导致某些种群的互相作用强度 增强 植物个体:提高水分利用,提高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改变植 物形态结构
3、保持碳循环相对平衡的生态对策
(1) 减少CO2 的排放 • 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发电采用高效先进技术; • 大力发展不含碳的能源和低碳能源代替煤炭——水力发电、 核能发电、充分利用各种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等)、天然气、生物能(如沼气利用)等。 (2) 大力开展对CO2的吸收,固定和利用—— 植树种草、保护森林
大气中CO2
气体型循环
光合 作用
(gaseous cycle)
呼吸 作用
燃料
扩散 腐烂 水生植物 光合作用 CO2 碳化作用 泥碳 煤 化 石油
腐烂
(一)碳的地球化学循环
carbon cycle
—— 全球C贮存量约为26×1015 t ,绝大部分 90%以上以碳酸盐的形式禁锢在岩石圈中。
而只有7500×109吨是以有机态埋藏在地下 (如煤、石油)。生物可直接利用的碳是水圈和大 气圈中以CO2形式存在的C
1、碳循环途径 ①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 CO2固定,转化为碳水化合物 ② 光合作用产物供各营养级利用、重组、呼吸、 分解等,以CO2 形式回到大气; ③ 通过燃烧煤炭、天然气、石油等产生的CO2 ④ 脱离循环,被永久禁锢
1850--2006年全球温度 IPCC第四次报告
1980年至2004年全球碳排放分布
之间的输入和输出,它们在大气圈 、水圈、岩圈之间以及生物间的流 动和交换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即物质循环(cycling of material) 。
(一)物质循环的模式及类型 (二)水循环 (三)碳循环 (四)氮循环 (五)硫、磷等沉积型循环 (六)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不同于能量流动,前者在生态系统中的运动是循环的;
CO2 约1年 周转率 = 流通率 / 库中营养 N2 100万年 物质总量 H2O 10.5 d(年更新34次) 周转时间 = 库中营养物质总
量 / 流通率
物质循环一般可分为两类:
• 短循环(short cycle):即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除一少部分被 消费者吃掉外,绝大部分掉落在土壤表面,而被分解者分解 还原为二氧化碳、水和矿盐分等。
丢失于深 层沉积中
溶解死 有机物 海洋
第四节
沉积型循环 (sedimentary cycle)
(phosphorus cycle)
(一)磷 P 的地球化学循环 特点:
(1)P无任何形式的气体化合物,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物质 (2)具有两种存在相:
岩石相 溶盐相
(3)循环:起始于岩石风化,终止于水中沉积
海洋 陆地
84 16
77 23
(2)水循环可实现营养物质在生态系统间的搬运
数字单位:103 km3/a
西德地区的水循环示意图
(Clodius and Keller,1951)
地球表面的总水量大约为14亿km3 97%包含在海洋库中
其中大约有
淡水中:
两极冰盖29 000 km3 地下水8 000 km3 湖泊河流100 km3 土壤水分100 km3 大气中水13 km3 生物体中水1 km3
• 生物积累(bioaccumlation): 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不断进行新陈代 谢的过程中,体内来自环境的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的浓缩系 数不断增加的现象。 • 生物浓缩(bioconcentration): 指生态系统中同一营养级上许多 生物种群或者生物个体,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 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又称生物富集。 • 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 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上,高营养 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 机体中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生物放大的结果使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体中该类物质的 浓度显著超过环境中的浓度。
在食物链营养级上进行循环流动并逐级浓缩富集; 在生物体代谢过程中不能被排泄而被生物体同化, 长期停留于生物体内; 有些有毒有害物质不能分解而相反经生态系统循 环后使毒性增加

(二)有毒有害物质循环实例
1.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
• DDT是一种人工合成有机氯杀虫剂,它的问世,对农业的发展 起了很大作用,但它是有机毒物 生态系统通过两个途径吸入人类喷洒的DDT并通过食物链加以 富集: – ① 通过植物茎叶、根系进入植物体—— 草食动物吃——肉 食动物,逐级浓缩; – ② 喷洒的DDT落入地面经土壤动物吃用富集——陆上动物, 逐级浓缩 营养级越高,富集能力越强,积累量越大。其危害主要是影响 生殖,导致人类、动物产生怪胎
基础生态学
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
黄河首曲
第13 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cycling of material)的一般特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指无机化合物和单质通过生态系统的循环 运动 ——无机化合物和单质在生态系统
• 长循环(long cycle):指绿色植物逐级经过各级消费者如食草动物、食
肉动物和其他杂食动物以及寄生生物的采食、消化和排泄以及动植物的遗 体进入土壤,经过食腐动物的啃食(如豺、秃鹫等),而最后被微生物分解, 物质再回到环境中去,又一次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三大类型,即水循环、 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水体中的DTT浓度约为0.00005ppm ↓ 浮游生物 0.04 ppm ↓ 刚毛藻 0.08 ppm ↓ 网茅 0.33 ppm ↓ 螺 0.26 ppm 蛤 0.42 ppm 鱼 1.24 ppm ↓ 燕鸥 3.42 ppm ↓ 河鸥幼体 55.3 ppm 成体18.5 ppm ↓ 秋沙鸭 22.8 ppm ↓ 鹭鸟 26.4 ppm ↓ 银鸥 75.5 ppm 图 DDT在食物链中的生物放大
(一)物质循环的模式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可以用库(Pool)和流(flow )两个概念概括——
库:是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一定 数量的某种化合物所构成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 实际上是在库与库 之间彼此流通的
流通量:
——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通过的
营养物质的绝对值。表示方法:周 大气圈中几种物质的周转时间 转率(turnover rate)与 周转时间( turnover time)
大气圈 0.15
陆地
岩石圈含水 250000 沉积岩含水 2000 海水 13800
海洋
冰盖冰川 255 地下水 76.5 地表水 2.04 单位: 107 kg
(二)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
—— 生态系统水循环包括:截取、渗透、蒸发、蒸
腾和地表径流
全球水循环的储存和流动
全球水循环的储存和流动trogen cycle)
火 山 作 用
大气库 HN3,NO,NO2, N2O , 降 脱氮 水
动植物 活体
闪电 化学反应
大气库 N2
大气
工业固氮 (汽车,化肥,电厂)
蓝藻
生物固氮
其它 动植物
土壤 中无 机氮 库
陆地
共生或 自由生活 的固氮 微生物 死有机体 河流带走
浅层死有机物 陆地陆地
•有毒物质的迁移和转化 – 迁移(transport) 是重要的物理过程, 包括分散、混合、 稀释和沉降等; – 转化(transformation) 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分解和 组合等作用,会发生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化学的变 化。
(一)有毒有害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 —— 有毒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富集 或被分解的过程
SO2 H2S
氧化 还原
硫化物
氧化 还原
无机硫、岩石、化石燃料
2004年全国降水酸度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