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第六章
《机械工程材料(第4版)》课程大纲
“工程材料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课程编号:MATL300102(10位)学时:52 (理论学时:44 实验学时:8 上机学时:课外学时:(课外学时不计入总学时))学分:3适用对象:本科生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材料力学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 沈莲,范群成,王红洁.《机械工程材料》.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 席生岐等。
《工程材料基础实验指导书》.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3] 朱张校等。
《工程材料》.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一、课程性质和目的(100字左右)性质:专业基础课目的:为机械、能动、航天、化工等学院本科生讲解材料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使学生了解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性能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根据零构件设计的性能指标选择合适材料,做到“知材、懂材”并能合理使用材料。
二、课程内容简介(200字左右)工程材料基础是面向机类、近机类及口腔医学专业开设的材料基础理论课程。
课程主要向学生讲授典型零件的失效方式及抗力指标、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材料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的内在关系,掌握工程材料实际应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知理论、懂性能、会选材”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课程实验主要包括金相试样制备和显微镜使用、铁碳合金组织的观察与分析、碳钢热处理与性能综合实验。
一、教学基本要求(1) 了解机械零构件的常见失效方式及其对性能指标的要求。
(2) 掌握碳钢、铸铁、合金钢、有色金属的成分、组织、热处理、性能特点及工程应用的基本知识。
(3) 掌握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特点及常用材料的种类和用途。
(4) 学生具有根据零构件的服役条件、失效方式和性能要求选择材料及编写冷热加工工艺路线的基本能力。
(5) 了解新材料、新工艺的基本概况及发展趋势。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标准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标准学时数:48学时______________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一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该课程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研究工程材料的性能、组织、热处理的基本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材料的性能组织之间的关系及有关热处理的基本知识,为学习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有充分的认识,能根据材料的性能特点做到正确选材。
机械工程材料对帮住学生深入了解焊接技术专业特点,巩固加深专业知识,合理正确的选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程的学习需要建立在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之上,尤其是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设计理念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服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整体优化的要求。
在够用的基础上,考虑学生以后专业技能的发展,为培养“懂工艺、精操作、善维护、能管理、可提升”的高技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而制定本课程标准。
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机械工程材料的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保证了课程的学科体系,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现场教学、实物教学和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加工工艺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2.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与应用,具有选用常用机械工程材料和改变材料性能方法的初步能力;3.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应用范围。
4.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概况;(二)能力培养目标1.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特点并能正确的选材;2.能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热处理工艺的编制;(三)思想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勤学善思、勇于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5.培养学生刻苦钻研业务、擅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机械工程材料习题答案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
2、何谓本质细晶粒钢?本质细晶粒钢的奥氏体晶粒是否一定比本质粗晶粒钢的细?
答: wC0.45%碳钢属于低碳钢,室温平衡组织为F+P,其中F和P相对含量分别为:
wF%0.77 0. 77 0.4542%
硬因度此和,伸该长碳率钢等的性硬能度指为标:符合加w合P法%则。 00..747558%
伸长率为:
H 4 5H PV P % H FV F % 1 8 0 5 8 % 8 4 2 % 1 0 4 .4 3 .3 6 1 0 7 .7 6
增加,材料硬度增加、塑性下降,强度在~ wC0.90% 时最高,之后下降。
因此,Rm( σb): wC0.20%< wC1.20%< wC0.77% HBW: wC0.20%< wC0.77%< wC1.20% A: wC1.20%< wC0.77%< wC0.20%
4、计算碳含量为wC0.20%的碳钢的在室温时珠光体和铁素体的相对含量。
B 将( α+β )II 视为一种组织构成项:
WαI=
W(α+β)II=
61.9-30 61.9-19 30-19 61.9-19
=74.36% =25.64%
WαI= W(α+β)II=
61.9-30 61.9-19 30-19 61.9-19
=74.36% =25.64%
则在( α+β )II中含有多少α和多少β相?
2、试述固溶强化、加工硬化和弥散强化的强化原理,并说明三者的区别。
答: 固溶强化:溶质原子溶入后,要引起溶剂金属的晶格产生畸变,进而位错运动时受到阻力增大。 弥散强化:金属化合物本身有很高的硬度,因此合金中以固溶体为基体再有适量的金属间化合物均 匀细小弥散分布时,会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及耐磨性。这种用金属间化合物来强化合金的方式为 弥散强化。 加工强化:通过产生塑性变形来增大位错密度,从而增大位错运动阻力,引起塑性变形抗力的增加, 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区别:固溶强化和弥散强化都是利用合金的组成相来强化合金,固溶强化是通过产生晶格畸变,使 位错运动阻力增大来强化合金;弥散强化是利用金属化合物本身的高强度和硬度来强化合金;而加 工强化是通过力的作用产生塑性变形,增大位错密度以增大位错运动阻力来强化合金;三者相比, 通过固溶强化得到的强度、硬度最低,但塑性、韧性最好,加工强化得到的强度、硬度最高,但塑 韧性最差,弥散强化介于两者之间。
第六章第三节钢在冷却时的转变_工程材料
§6-3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一、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转变曲线1、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转变曲线建立以共析钢为例:取尺寸相同的T8钢试样,A化后,迅速冷却到A1以下不同温度保温,进行等温转变,测出转变的开始点与转变结束点。
将开始点与结束点分别连接起来,就得到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该曲线称为TTT图(Time Temperature TransformationDiagram)或C曲线。
2、孕育期:转变开始线与纵坐标轴之间的距离。
孕育期越短,过冷奥氏体越不稳定,转变越快。
孕育期最短处称为鼻温3、影响C曲线的因素A的成分越均匀,晶粒越粗,其稳定性越高,C曲线右移;A含碳量越高,稳定性越高,C曲线右移,共析钢C曲线最靠右;合金元素,除Co外所有合金元素均使C曲线右移,并使C曲线改变形状。
二、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物及性能、珠光体型转变(P)转变温度:A1~鼻温(550℃)之间(高温转变)转变规律:是通过碳、铁的扩散完成转变。
铁原子重新排列由fcc bcc,碳从铁中扩散出,形成转变产物:珠光体型组织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产物形态:渗碳体呈层片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转变温度越低,层间距越小。
珠光体型组织按层间距大小分为珠光体(P)、索氏体(S)和屈氏体(T)珠光体3800×索氏体8000×屈氏体8000×2、贝氏体型转变(B)转变温度:鼻温(550℃)~Ms之间(中温转变)转变规律:半扩散型转变,铁原子不扩散,只能做微小的位置调整,由fcc→bcc。
碳原子有一定扩散能力,部分碳原子从铁中扩散出来,形成碳化物。
转变产物:贝氏体型组织,渗碳体分布在过饱和的铁素体基体上的两相混合物。
上贝氏体(B上):550℃~350℃之间形成形态:呈羽毛状, 小片状的渗碳体分布在成排的铁素体片之间。
光学显微照片1300×电子显微照片5000×上贝氏体性能:铁素体片较宽,塑性变形抗力较低;渗碳体分布在铁素体片之间,容易引起脆断,因此强度和韧性都较差。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机械工程材料》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1【多选题】(10分)对于铜器件制备过程而言,它的前世是()。
A.熔炼工艺B.铜合金材料C.铜矿石D.铜器2【判断题】(10分)不同成分的合金晶体结构一定不同。
A.错B.对3【判断题】(10分)合金成分相同,晶体结构一定相同。
A.错B.对4【多选题】(10分)纯铁的多晶型性表示纯铁可能在()和()晶体结构之间变化。
A.面心立方γ-FeB.液态C.体心立方α-FeD.气态5【判断题】(10分)纯铁温度从高到低,由液态依次析出δ-Fe、γ-Fe和α-Fe这一过程称为多晶型性转变。
A.错B.对6【单选题】(10分)铜的晶体结构是()。
A.密排六方B.体心立方C.面心立方D.复杂立方7【多选题】(10分)材料的微观结构有()等多种形式。
A.原子键合B.原子排列C.原子结构D.显微组织8【单选题】(10分)下列属于青铜的合金代号是()。
A.Cu-NiB.Cu-ZnC.CuD.Cu-Al9【判断题】(10分)《考工记》中“金有六齐”主要说明六种用途不同的铜器的成分是不同的。
A.对B.错10【多选题】(10分)材料发展的几个阶段分别是()。
A.传统材料B.合成材料C.设计型材料D.智能型材料第一章测试1【多选题】(10分)常见的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有()A.冲击试验B.疲劳试验C.硬度试验D.拉伸试验2【多选题】(10分)根据导电能力的强弱,材料通常可分为()A.半导体B.导体C.超导体D.绝缘体3【多选题】(10分)常见的硬度指标有()A.表面硬度B.维氏硬度C.洛氏硬度D.布氏硬度4【多选题】(10分)材料的延伸率可以用()来表征A.截面变化B.强度变化C.韧性变化D.长度变化5【多选题】(10分)常见的载荷形式有()?A.弯曲B.压缩C.剪切D.扭转E.拉伸6【多选题】(10分)工艺性能是指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所表现的性能,包括下列的()A.切削及机加工性能B.铸造C.热处理D.锻压7【判断题】(10分)低碳钢的锻压性比高碳钢的锻压性好A.对B.错8【判断题】(10分)材料剧烈磨损阶段磨损量急剧增加,最后磨损失效A.错B.9【多选题】(10分)影响摩擦磨损的因素有哪些A.材料表面粗糙度B.润滑剂的选择C.材料D.零件尺寸设计10【单选题】(10分)材料的()越好,则可锻性越好。
机械工程材料第1-6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 1 章 材料的结构和金属的结晶1. 材料的结构层次包括: ()。
(a ) 原子结构和原子结合键、原子的空间排列、相和组织 (b ) 原子结构和电子结构、原子的空间排列、相和组织 (c ) 原子结构、电子结构、相和组织 (d ) 原子、电子、质子2. 金属中正离子与电子气之间强烈的库仑力使金属原子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力叫做()。
(a )离子键 (b )共价键 (c )金属键 (d )氢键3. 两个或多个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 )。
(a )离子键 (b )氢键 (c )共价键 (d )金属键4.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与( )有密切关系。
(a )金属有光泽 (b )金属不透明(c )金属塑性好(d )金属中自由电子数量多5.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对原子没有选择性,所以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原子相对移动时,金属键不会被破坏,因 而金属表现出良好的( )。
(a )脆性(b )塑性 (c )绝缘性 (d )刚性6. 金属加热时,正离子的振动增强,原子排列的规则性受到干扰,电子运动受阻,电阻增大,因而金属具有( )。
(a )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b )高强度 (c )高塑性 (d )绝缘性7. 固态物质按原子(离子或分子)的聚集状态分为两大类,即( )。
(a )晶体和非晶体(b )固体和液体8. 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a )气体 (b )液体 (c )晶体 9. 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不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 (a )气体 (b )液体 (c )晶体 10. 晶体具有( )的熔点。
(a )不定确定 (b )固定 (c )可变 11. 非晶体( )固定的熔点。
(a )没有 (b )有12. 在晶体中,通常以通过原子中心的假想直线把它们在空间的几何排列形式描绘出来,这样形成的三维空 间格架叫做( )。
(a )晶胞 (b )晶格 (c )晶体(d )晶核13. 从晶格中取出一个能完全代表晶格特征的最基本的几何单元叫做()。
机械工程材料总结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1.基本概念强度:金属材料在静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性能。
1):屈服强度:材料开始发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最低应力值。
2):抗拉强度:材料在破断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硬度: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指标1):布氏硬度HBW 2):洛氏硬度HR 3):维氏硬度HV刚度:工程上将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区别:刚度是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硬度是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塑性:金属材料在静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屈服的基本特征:应力几乎不变,应变却不断增加,从而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断裂的基本形式:脆性断裂、韧性断裂韧性断裂:在断裂前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断裂。
脆性断裂:在尚未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时已断裂的断裂。
第二章.金属与合金的结构1.基本概念晶体:原子(或分子)按一定的几何规律作周期性地排列。
非晶体:原子(或分子)无规则的堆积在一起。
空间点阵:原子或分子按一定的几何规律作周期性的排列固溶体:合金在固态下,组元间仍能互相溶解而形成均匀相,称为固溶体。
中间相:两种元素形成的新相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组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相(基本相):合金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且结构相同的均匀部分叫做相。
组织(P):组织是观察到的在金属及合金内部组成相的大小、方向、形状、分布及相互结合状态。
2.基本理论(2)了解典型晶胞密排面和密排晶向的画法。
(3)固溶体的分类按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分布情况的不同可分为: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
按溶质在溶剂的溶解度不同可分为: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
(4)缺陷的分类和代表类型1):点缺陷-----空位和间隙原子2):线缺陷-----位错3):面缺陷-----晶界和亚晶界第三章.金属与合金的结晶(1)基本概念结晶:金属与合金自液态冷却转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原子由不规则排列的液体状态逐步过渡到原子作规则排列的晶体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结晶过程。
机械工程材料第6章典型零件选材
表6.1
工作条件 ①与滚动轴承配合 ②轻、中载荷,转速低 ③精度要求不高 ④稍有冲击
表6.1 机床主轴工作条件、用材及热处理
材料 45 主要热处理 正火或调质 硬度 220~250 HBS 使用实例 一般简式机床
①与滚动轴承配合 ②轻、中载荷,转速略高 ③精度要求不太高 ①与滑动轴承配合 ②有冲击载荷 ①与滚动轴承配合 ②中等载荷,转速较高 ③精度要求较高 ④冲击与疲劳较小 ①与滑动轴承配合 ②中等载荷,转速较高 ③精度要求很高 ①与滑动轴承配合 ②中等载荷,心部强度不高,转 速高 ③精度要求不高 ④有一定冲击和疲劳 ①与滑动轴承配合 ②重载荷,转速高 ③有较大冲击和疲劳载荷
2、轴类零件选材及加工工艺路线确定步骤
1)看懂零件图 了解和分析零件的形状、大小与特征; 2)分析其工作条件、性能要求和热处理要求; 3)确定材料及热处理工艺 根据用途,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强 化工艺; 4)确定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 制造轴类零件常采用锻造、切 削加工、热处理(预先热处理及最终热处理)等工艺,其中 切削加工和热处理工艺是制造轴类零件必不可少的。台阶尺 寸变化不大的非重要轴,可选用与轴的尺寸相当的圆棒料直 接切削加工而成,然后进行热处理,不必经过锻造加工。
右图为“解放”牌载重汽车变速箱变速 齿轮。该齿轮将发动机动力传递到后轮, 并起倒车的作用,工作时承载、磨损及 冲击负荷均较大。要求齿轮表面有较高 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心部有较高的强 度(σb > 1 000 MPa)及韧性(αk>60 J/ cm2)。 选材及加工工艺路线有以下两种方式。
“解放”牌载重汽车变速箱变速齿轮选材及加工工艺路线
2)汽车半轴: 汽车半轴是一个传递扭矩的重要 部,工作时承受冲击、弯曲疲 劳和扭转应力的作用,要求材 料有足够的抗弯强度、疲劳强 度和较好的韧性。
材料科学基础第六章
编辑课件
24
• 6.2.1.4 滑移时晶体的转动:晶体被拉伸而 产生滑移时,由于拉力共线的影响,晶面 位向会发生改变, 结果使滑移面和滑移方向 逐渐趋于平行于拉力轴线;而压缩时,晶 面改变的
• 结果使滑
• 移面逐渐
• 趋于与压
• 力轴线垂
• 直。
编辑课件
25
• 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改变必然导致斯密特 因子m的改变。
编辑课件
27
编辑课件
28
• 面心立方金属的滑移系为{111}<110>,4个{111} 面构成一个八面体。当拉力轴为[001]时,
• (1) 对所有{111}面, cosφ=02+02+12/(12+12+12·02+02+12)=1/3 φ=54.7º,
• (2) λ角对[101],[101] • [011],[011]也都为45º, • (3) 锥体底面上的两个 • <110>方向与[001]垂 • 直。
编辑课件
29
• 因此,八面体上有8个滑移系具有相同的取 向因子,当τ=τk时可以同时开动。但由于这 些滑移系有不同位向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 构成,滑移时有交互作用,产生交割和反 应,使滑移变得困难,产生较强的加工硬 化。
• 当两个以上的滑移
• 面沿同一方向滑移
• 便形成交滑移。
编辑课件
30
• 发生交滑移时, • 晶体表面会出现 • 曲折或波纹状的 • 滑移带。 • 最容易发生交滑 • 移的是体心立方 • 金属,滑移面为 • {110},{112}和{123},滑移方向总是<111>。 • 因滑移面不受限制,所以交滑移必是纯螺形位错,
机械工程材料作业答案
第一章材料的结构与金属的结晶1.解释下列名词:变质处理P28;细晶强化P14;固溶强化P17。
5.为什么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P12,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P13?答:因为单晶体内部的原子都按同一规律同一位向排列,即晶格位向完全一致。
而在多晶体的金属中,每个晶粒相当于一个单晶体,具有各项异性,但各个晶粒在整块金属中的空间位向是任意的,整个晶体各个方向上的性能则是大量位向各不相同的晶粒性能的均值。
6.在实际金属中存在哪几种晶体缺陷P13?它们对力学性能有何影响P14?答: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缺陷的存在对金属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以及塑性变形、扩散、相变等许多过程都有重要影响。
7.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P25?铸造(或工业)生产中采用哪些措施细化晶粒?举例说明。
P27~P28答:金属结晶过程是个形核、长大的过程。
(1)增大过冷度。
降低金属液的浇筑温度、采用金属模、水冷模、连续浇筑等。
(2)变质处理。
向铝合金中加入钛、锆、硼;在铸铁液中加入硅钙合金等。
(3)振动和搅拌。
如机械振动、超声波振动、电磁搅拌等。
第二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1.解释下列名词:加工硬化P40;再结晶P43;纤维组织P38。
2.指出下列名词的主要区别:重结晶、再结晶P43答:再结晶转变前后的晶格类型没有发生变化,故称为再结晶;而重结晶时晶格类型发生了变化。
另外,再结晶是对冷塑性变形的金属而言,只有经过冷塑性变形的金属才会发生再结晶,没有经过冷塑性变形的金属不存在再结晶的问题。
5.为什么常温下晶粒越细小,不仅强度、硬度越高,而且塑性、韧性也越好?P38答:晶粒愈细,单位体积内晶粒数就愈多,变形是同样的变形量可分散到更多的晶粒中发生,以产生比较均匀的变形,这样因局部应力集中而引起材料开裂的几率较小,使材料在断裂前就有可能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得到较大的伸长率和具有较高的冲击载荷抗力。
6.用冷拔铜丝制作导线,冷拔后应如何处理?为什么?P42答:应该利用回复过程对冷拔铜丝进行低温退火。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内容总结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目录第一章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第二章碳钢第三章钢的热处理第四章合金钢第五章铸铁第六章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第七章高分子材料第八章陶瓷材料第九章复合材料第十章功能材料第十一章材料改性新技术第十二章零件的选材及工艺路线第十三章工程材料在典型机械和生物医学上的应用第一章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第一节 零件在常温静载下的过量变形失效:零件若失去设计要求的效能变形: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形状或尺寸的变化弹性变形:能够恢复的变形塑性变形:不能恢复的变形一、工程材料在静拉伸时的应力-应变行为1.低碳钢的应力-应变行为变形过程:弹性变形、屈服塑性变形、均匀塑性变形、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2.其他类型材料的应力-应变行为纯金属脆性材料高弹性材料二、静载性能指标1.刚度和强度指标(1)刚度指零(构)件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单向拉伸(或压缩)时:E=σ/ε= ,即EA=F/εAF /纯剪切时:G=τ/γ= ,即GA=F τ/γγτAF /弹性模量E (或切变模量G )是表征材料刚度的性能指标(2)强度指材料抵抗变形或断裂的能力指标有:比例极限σp ,弹性极限σe ,屈服强度σs ,抗拉强度σb ,断裂强度σk2.弹性和塑性指标(1)弹性指材料弹性变形大小弹性能u :应力-应变曲线下面弹性变形阶段部分所包围的面积u=σe εe=21E e 221σ(2)塑性指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断后伸长率: %10000⨯-=L L L δ断面收缩率: %10000⨯-=A A A ψ越大,材料塑性越好ψδ、3.硬度指标表征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性能布氏硬度HBW (硬质合金球为压头)洛氏硬度HRC (锥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体为压头)维氏硬度HV (锥角为136°的金刚石四棱锥体为压头)三、过量变形失效零件的最大弹性变形量△l 或θ(扭转角)必须小于许可的弹性变形量。
即△l ≤[△l]或θ≤[θ]材料的弹性模量E(或切变模量G)越高,零件的弹性变形量越小,刚度越好通常材料的熔点越高,弹性模量也越高弹性模量对温度很敏感,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第二节 零件在静载荷冲击载荷下的断裂一、韧断和脆断的基本概念韧性断裂:断裂前发生明显宏观塑性变形脆性断裂:断裂前不发生塑性变形断裂过程均包含裂纹形成和扩展两个阶段二、冲击韧性及衡量指标A K 、a K冲击韧性: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冲击吸收功A K ,单位J冲击韧度a K =A K /F K ,单位J ·cm -2 。
机械制造基础第六章 第一、二、三节
粗拉 IT9~10 Ra 1.25~5
饺 IT6~9 Ra 0.32~10
精镗 IT7~9 Ra 0.63~5
粗磨 IT9~11 Ra1.25~10
精拉 IT7~9 Ra0.16~0.63
推 IT6~8 Ra0.08~1.25
手饺 IT5
Ra0.08~1.25
精磨 IT7~8 Ra0.08~0.63
3.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性能(包括 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机械性能等)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统称为工艺 过程,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装配等工艺 过程。本课程只研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 4.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指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器的装配工艺过 程的总和。
(6)选择不同的生产模式和制造技术的准则是什么?过去是——质量、生 产率、成本也称为切削加工的技术指标;现在是——T(交货时间)、Q (质量)、C(成本)、S(服务)
2.生产组织方式(三种)
(1)生产全部零件,并组装整机 特点:1)必须拥有加工所有零件及部装、总装的设备,形成大而全,小 而全的企业。 2)市场一旦有变化适应性差 3)设备负载不平衡,固定资产利用率低。 4)定岗人员忙闲不均,不便管理,难以调动全员积极性。
半精铣 IT8~11 Ra 2.5¬10
工程机械第六章 钢筋与预应力机械
三、钢筋弯曲机 1)按传动方式分为机械式钢筋弯曲机、液压式钢筋弯曲机。
2)按工作原理分为蜗轮蜗杆式钢筋弯曲机、齿轮式钢筋弯曲机。
3)按结构形式分为台式钢筋弯曲机、手持式钢筋弯曲机。
二、钢筋切断机
图6-12 蜗轮蜗杆式钢筋弯曲机 1—电动机 2—蜗轮 3—带轮 4、5、7—齿轮 6—蜗杆 8—滚轴 9—插入座 10—油杯 11—工作盘
直切断机。
5)按其切断机构的不同有下切剪刀式和旋转剪刀式两种。
一、钢筋调直切断机 1.孔模式钢筋调直切断机
2.数控式钢筋调直切断机
1.孔模式钢筋调直切断机
图6-9 孔模式钢筋调直切断机 1—盘料架 2—调直滚筒 3—传动箱 4—机座 5—承料架 6—定长器
2.数控式钢筋调直切断机
图6-10 数控式钢筋调直切断机的工作原理 1—送料辊 2—调直滚筒 3—调直模 4—牵引辊 5—传送辊 6、11—光电管 7—切断装置 8—摩擦轮 9—光电盘 10—电磁铁
第四节 一、钢筋预应力张拉机
预应力机械
二、预应力钢筋锚具和夹具
第四节
预应力机械
图6-23 先张法张拉钢筋示意图 1—夹具 2—台座 3—钢筋 4—张拉机械
一、钢筋预应力张拉机 1.预应力液压千斤顶
2.高压油泵
1.预应力液压千斤顶 (1)拉杆式液压千斤顶 拉杆式液压千斤顶是以活塞杆为拉杆的
二、钢筋冷拔机 1.卧式冷拔机
2.立式冷拔机
1.卧式冷拔机
图6-2 钢筋冷拔机的拔丝模 1—进口区 2—挤压区 3—定径区 4—出口区
2.立式冷拔机
图6-4 立式单卷筒钢筋冷拔机 1—卷筒 2—立轴 3、4—锥齿轮 5—减速器 6—电动机 7—拔丝模架 8—承料架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题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题第一章:金属得力学性能一、填空1、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和;使用性能主要有、、,工艺性能主要有、、。
2、常用的力学性能判据有:、、、和。
3、强度是指金属和的能力,塑性变形是指金属、发生不能,也称为永久变形。
4、强度的主要判据有、和;其符号分别为、和表示。
5、塑性是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的能力;一般δ或ψ值越大,。
6、硬度的试验方法较多,生产中常用的是、和。
7、500HBW5/750表示用直径为mm,材料为球形压头,在N压力下,保持s,测得硬度值为。
8、写出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符号:屈服点、抗拉强度、洛氏硬度C标尺、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冲击韧度及疲劳强度。
二、判断1、弹性变形能随载荷的去除而消失。
()2、所有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时都会出现显著的屈服现象。
()3、材料的屈服点值越小,则允许的工作应力越高。
()4、做布氏硬度试验时,当试验条件相同时,其压痕直径越小,材料的硬度越低。
()5、铸铁的铸造性能比钢好,故常用来铸造形状复杂的工件。
()三、选择1、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称为()。
A、屈服点B、抗拉强度C、弹性极限2、金属材料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称为()。
A、塑性B、硬度C、强度四、名词解释1、内力与应力:2、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3、屈服点与规定屈服点:4、疲劳强度与抗拉强度:五、问答题P10 1、6、10第二章:纯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一、填空:1、内部的原子按一定几何形状做有规则的重复排列;内部的原子无规律的堆积在一起。
晶体具有和的特征。
2、常见金属晶格类型有、和三种。
α—Fe属于晶格,γ—Fe 晶格,Zn 晶格。
3、根据晶体缺陷的几何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各种缺陷处及其附近晶格均处于,直接影响到金属的力学性能,使金属的、有所提高。
4、合金是指或、(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的新物质。
5、按合金组元间相互作用不同合金在固态下的相结构分为和两类。
机械工程材料习题标准答案王忠主编二版
s第一章作业1-3 现有一碳钢制支架刚性不足,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中的哪种方法可有效解决此问题?为什么?①改用合金钢;②进行热处理改性强化;③改变该支架的截面与结构形状尺寸。
答:选③,改变该支架的截面与结构形状尺寸。
因为金属材料的刚度决定于基体金属的性质,当基体金属确定时,难于通过合金化、热处理、冷热加工等方法使之改变。
1-4 对自行车座位弹簧进行设计和选材,应涉及到材料的哪些主要性能指标?答:强度、弹性、疲劳极限。
1-9 传统的强度设计采用许用应力[σ]= σ0.2/n,为什么不能一定保证零件的安全性?有人说:“安全系数n越大,零件工作时便越安全可靠。
”,你怎样认识这句话?答:传统的强度设计采用[σ]= σ0.2/n,都是假设材料是均匀无缺陷的,而实际上材料中存在着既存或后生的微小宏观裂纹,因此在实际的强度设计中还应考虑材料抵抗脆性断裂的力学性能指标—断裂韧度(KI),只考虑许用应力[σ]= σ0.2/n是不能保证零件的安全性的。
“n越大,零件越安全”也是不对的,因为[σ]= σ0.2/n,n增大就会使[σ]降低而牺牲材料的强度,将塑性和韧性取大一些,导致[σ]偏低而零件的尺寸与重量增加,浪费了原材料。
1-11 一般认为铝、铜合金的耐蚀性优于普通钢铁材料,试分析在潮湿性环境下铝与铜的接触面上发生腐蚀现象的原因。
答:潮湿环境下铝与铜的接触面上会发生电化学腐蚀,因为这时铝与铜的接触面因电极电位不同存在着电极电位差而发生电化学腐蚀。
第二章作业2-1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它们的原子排列和晶格常数有什么特点?-Fe、-Fe、Al、Cu、Ni、Cr、V、Mg、Zn各属何种结构?答:常见晶体结构有3种:⑴体心立方:-Fe、Cr、V⑵面心立方:-Fe、Al、Cu、Ni⑶密排六方:Mg、Zn2-2 已知-Fe的晶格常数(a=3.6 )要大于-Fe的晶格常数(a=2.89 ),但为什么-Fe冷却到912℃转变为-Fe时体积反而增大?答:-Fe冷却到912℃转变为-Fe时体积增大,是因为转变之后面心立方的-Fe转变为体心立方的-Fe时致密度变小。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工程材料习题答案_王章忠主编_第二版
例1:某工厂生产精密丝杠,尺寸为φ40×800mm,要求热处理后变形小,尺寸稳定,表面硬度为60~64HRC,用CrWMn钢制造;其工序如下:热轧钢棒下料→球化退火→粗加工→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时效→精磨。
试分析:1. 用CrWMn钢的原因。
2. 分析工艺安排能否达到要求,如何改进?丝杠是机床重要的零件之一,应用于进给机构和调节移动机构,它的精度高低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定位精度和测量精度,因此要求它具有高精度和高的稳定性、高的耐磨性。
在加工处理过程中,每一工序都不能产生大的应力和大的应变;为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尺寸稳定,需尽可能消除工件的应力,尽可能减少残余奥氏体量。
丝杠受力不大,但转速很高,表面要求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洛氏硬度为60~64 HRC。
根据精密丝杠的上述要求,选用CrWMn钢较为合适。
其原因如下:(1)CrWMn钢是高碳合金工具钢,淬火处理后能获得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可满足硬度和耐磨性的要求。
(2)CrWMn钢由于加入合金元素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热处理工艺性能,淬透性好,热处理变形小,有利于保证丝杠的精度。
目前,9Mn2V和CrWMn用得较多,但前者淬透性差些,适用于直径较小的精密丝杠。
对原工艺安排分析:原工艺路线中,由于在球化退火前没有安排正火;机加工后没有安排去应力退火;淬火、低温回火后没有安排冰冷处理等项原因,使得精密丝杠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应力和变形,很难满足精密丝杠的技术要求。
所以原工艺路线应改为:下料→正火→球化退火→粗加工→去应力退火→淬火、低温回火→冷处理→低温回火→精加工→时效→半精磨→时效→精磨。
例2:有一载重汽车的变速箱齿轮,使用中受到一定的冲击,负载较重,齿表面要求耐磨,硬度为58~62HRC齿心部硬度为30~45HRC,其余力学性能要求为σb>1000MPa,σOF≥600MPa,A K >48J。
试从所给材料中选择制造该齿轮的合适钢种。
35、45 、20CrMnTi 、38CrMoAl 、T12其工艺流程如下:下料→锻造→正火→机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喷丸→磨齿。
大学_机械工程材料第3版(王运炎朱莉著)课后答案下载
机械工程材料第3版(王运炎朱莉著)课后答案下载机械工程材料第3版(王运炎朱莉著)内容简介第3版前言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绪论一、材料的分类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二、材料的发展及材料科学的形成三、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和学习方法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第一节强度、刚度、弹性及塑性一、拉伸曲线与应力.应变曲线二、刚度和弹性三、强度四、塑性第二节硬度一、布氏硬度二、洛氏硬度三、维氏硬度第三节冲击韧性一、冲击试验方法与原理二、冲击试验的应用第四节断裂韧度一、裂纹扩展的基本形式二、应力场强度因子K1三、断裂韧度K1C及其应用第五节疲劳一、疲劳现象二、疲劳曲线与疲劳极限三、提高疲劳极限的途径四、其他疲劳习题与思考题第二章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第一节晶体的基本知识一、晶体与非晶体二、晶格、晶胞和晶格常数第二节金属的晶体结构一、金属的特性和金属键二、金属中常见的晶格三、晶体结构的致密度四、晶面与晶向第三节合金的晶体结构一、合金的基本概念二、合金的相结构第四节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一、多晶体与亚组织二、晶体的缺陷习题与思考题第三章金属与合金的结晶第一节纯金属的结晶一、纯金属的冷却曲线和过冷现象二、纯金属的结晶过程三、金属结晶后的晶粒大小四、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第二节合金的结晶一、二元合金相图的基本知识二、二元匀晶相图三、二元共晶相图四、合金性能与相图间的关系习题与思考题第四章铁碳合金相图第一节铁碳合金的基本相一、铁素体二、奥氏体三、渗碳体第二节铁-渗碳体相图分析一、上半部分图形——由液态变为固态的一、次结晶(912℃以上部分)二、下半部分图形——固态下的相变三、铁一渗碳体相图中各点、线含义的小结四、铁一渗碳体相图中铁碳合金的分类第三节典型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及其组织……第五章钢的热处理第六章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再结晶第七章钢第八章铸铁第九章有色金属及粉末冶金材料第十章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及复合材料第十一章机械制造中零件材料的选择附录参考文献机械工程材料第3版(王运炎朱莉著)目录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__规划教材,曾荣获第三届高等学校机电类专业优秀教材二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一)珠光体转变——高温转变(A1~550℃)
1.珠光体的形成 按渗碳体形态的不同,珠光体分为层片状珠光 体和球状珠光体。一般成分均匀的奥氏体的高温转 变产物都为层片状珠光体;只有在A1附近的温度范 围内作足够长时间的保温才可能使层片状渗碳体球 化,得到球状珠光体。层片状珠光体的形成过程如 图6-7所示。
常用的冷却方式有连续冷却和等温冷却两种。
一、 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奥氏体在A1点以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必然要发 生相变。但过冷到A1以下的奥氏体并不是立即发生 转变,而是要经过一个孕育期后才开始转变。这 种在孕育期内暂时存在的、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奥 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研究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等温转变的 重要工具是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或称等温转变曲 线,也称TTT曲线,又因为其形状像英文字母“C”, 所以又称C曲线。它表明了过冷奥氏体在不同过冷温 度下的等温过程中,转变温度、转变时间与转变产 物量之间的关系。它的建立是利用过冷奥氏体转变 产物的组织形态和性能的变化来测定的。
二、 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一)珠光体转变——高温转变(A1~550℃) 过冷奥氏体在A1~550°C范围内将分解为珠光
体类型组织,即发生A→P(F+Fe3C)转变。它的形 成伴随着两个过程同时进行:一是铁、碳原子的 扩散,由此而形成高碳的渗碳体和低碳的铁素体; 二是晶格的重构,由面心立方晶格的奥氏体转变 为体心立方晶格的铁素体和复杂立方晶格的渗碳 体,它的转变过程是一个在固态下形核和长大的 结晶过程。
奥氏体过程及影响因素
(二)影响奥氏体形成的因素
4.原始组织 钢成分相同时,组织中珠光体越细,奥氏体形 成速度越快,层片状珠光体中比粒状珠光体更容易 形成奥氏体。
三、 奥氏体晶粒大小及其控制
晶粒度是指多晶体内的晶粒大小,常用晶粒 度等级来表达。晶粒度等级是最初由美国材料试 验协会(ASTM)制定的,后来为世界各国所采用 的一种表达晶粒平均大小的编号。它是将金相组 织放大100倍时与标准晶粒度等级图片进行比较来 确定晶粒度等级的。按晶粒大小,晶粒度等级分 为00、0、1--10共12级。晶粒越细,晶粒度等级 数越大,可用标准评级图片评定,也可用直接测 量法来测定。
加热易产生的缺陷
(二)脱碳
钢在加热和保温时,炉气中含有O2、CO2、H2O、 H2等的脱碳性气氛,钢表层中固溶的碳和这些介质 在高温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使表层碳浓度降低, 即产生脱碳。表层脱碳后,内层的碳便向表层扩散, 这些碳又被氧化使脱碳层逐渐加深。
加热易产生的缺陷
(三)过热
加热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得到粗大晶粒 组织,称作过热。过热产生的粗大显微组织,将使 钢的性能变坏,特别是是人性严重下降。过热的工 件必须重新且可以进行加热使)影响奥氏体形成的因素
2.加热速度 连续加热时,随加热速度的增大,奥氏体形成 速度加快,形成的温度范围扩大,形成所需的时间 缩短。
奥氏体过程及影响因素
(二)影响奥氏体形成的因素
3.钢的成分 随含碳量升高,铁素体和渗碳体相界面总量增 大,有利于奥氏体的形成;钢中加入合金元素,并 不改变奥氏体形成的基本过程,但显著影响其形成
奥氏体晶粒大小及其控制
(二)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加热转变中,新形成并刚好互相接触时的奥氏 体晶粒,称为奥氏体起始晶粒。其大小称为起始晶 粒度。奥氏体的起始晶粒一般都很细小,但随着加 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其晶粒将不断长 大,长大到钢开始冷却时的奥氏体晶粒称为实际晶 粒,其大小称为实际晶粒度。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度 直接影响钢热处理后的组织与性能。
奥氏体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奥氏体的形成
下面以共析钢为例来说明奥氏体的过程。室温 组织为珠光体的共析钢加热至A1(Ac1)以上时,将 形成奥氏体,即发生P(F+Fe3C)→A的转变。
奥氏体形成是通过形核和长大的结晶过程来实 现的,奥氏体化过程包括奥氏体晶核的形成、奥氏 体的长大、残留渗碳体的溶解和奥氏体均匀化四个 阶段,如图6-3所示。
奥氏体晶粒大小及其控制
(三)奥氏体晶粒大小的控制
除上述成分、冶炼条件外,为获得细小的晶粒, 还需控制热处理加热制度。主要考虑:
1.加热温度 2.保温时间 3.加热速度
四、 加热易产生的缺陷
钢在高温作用下,与加热介质中O2、CO2、H2O 等氧化性介质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的 现象称为氧化。钢的氧化铀两种:表面氧化合内 氧化。
加热易产生的缺陷
(四)过烧
由于加热温度过高,使奥氏体晶界严重氧化, 甚至发生了局部熔化,这种现象称为过烧。过烧严 重降低了钢的性能。产生了过烧得工件无法挽回, 只能报废。
第二节 钢的冷却及组织转变
钢经加热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只是为随后的 冷却转变作好了准备,热处理后钢的组织与性能是由 冷却过程来决定的,所以控制奥氏体在冷却时的转变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
第一节 钢的加热及组织转变 第二节 钢的冷却及组织转变 第三节 退火和正火 第四节 淬火及回火 第五节 钢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
热处理工艺 第六节 热处理新技术和新工艺
第一节 钢的加热及组织转变
一、 钢的相变点(临界温度)
相变点是指金属或合金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 发生相变的温度,又称临界点。
奥氏体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奥氏体的形成
图6-3 a)奥氏体形核 b)奥氏体长大 c)残留渗碳体溶解 d)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奥氏体过程及影响因素
(二)影响奥氏体形成的因素
1.加热温度 随着奥氏体形成温度的升高,原子扩散能力提 高,特别是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能力提高;同时FeFe3C相图中GS线和SE线间的距离加大,即增大了奥 氏体中的碳浓度梯度,这些都将加速奥氏体的形成。
钢的相变点
根据Fe-Fe3C相图可知,钢在缓慢加热或 冷却过程中,在PSK线、GS线和ES线上都要发 生组织转变。因此,任一成分碳钢的固态组 织转变的相变点,都可由这三条线来确定。
二、 奥氏体化过程及影响因素
加热时热处理的第一道工序,任何成分的碳 钢加热到Ac1线以上时,都将发生珠光体向奥氏体 的转变。把钢加热到相变点以上获得奥氏体组织 的过程称为“奥氏体化”。钢只有处在奥氏体状 态下才能通过不同的冷却方式转变为不同的组织, 从而获得所需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