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情境认知与学习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观:基本观点
人类的知识和活动不能与这个世界分割开来。 如果这样做,就是在研究离开躯壳的智力, 这种智力是人造的、不真实的和不具备实际 行为的特点的。情境和人们从事的活动是真 正重要的。我们不能只看到情境,或者环境, 也不能只看到个人:这样就破坏了恰恰是重 要的现象。毕竟,真正重要的是人和环境的 相互协调,所以只孤立地把重点放在某一方 面就破坏了互动,就抹杀了情境对认知和行 动的作用。
保罗·弗莱雷的扫盲教育 文化觉醒 人文教 育
怎样教老外警察汉语
情境观的发展
对于认知革命的反思和对于学校学习的反 思
Resnick (1987)关于校内外学习差异的 论述
Brown, Collins, & Duguid, situated learning and culture of school
J. Lave, & E. Wenger; J. G. Greeno
“如果说认知革命发生在1956年的话,那 么,情境化的革命(至少在心理学领 域),就发生在今天。” (Bruner, 1990);两种教育的文化
四种学习观 (differential, behaviorist, cognitive, and situative perspectives )
实习场的设计原则
进行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实践 探究的所有权(ownership) 思维技能的指导和建模 反思的机会 结构不良的困境 支持学习者而不是简化困境 工作是社会性的和合作性的 学习的情脉络具有激励性
认知科学家视野中情境学习的要素分析
故事 反思 认知学徒模式 合作 辅导 多种实践 清晰表达学习技能 技术
学习科学与课程教学改革 (三)
第三讲 情境认知与学习观
引言 情境观的历史发展 情境观的基本观点 情境观的两个传统 情境观与学习环境设计
原则 方案:实习场与实践共同体
引言:文化何以送不下乡
费孝通的分析(《乡村中国》(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8)(乡村社会:face to face group特有的交流方式(有语言而无文字); 直接的交流与间接的象征原料;文字的发生 是在人与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了空间和 时间阻隔的情境里;巴山夜雨与手机;农村 教育观念的变迁)
情境观:基本观点
莱夫(Lave,1991): “情境”……并不意味着某种具体的和 特定的东西,或是不能加以概括的东西, 也不是想象的东西。它意味着,在特殊 性和普遍性的许多层面上,一个特定的 社会实践与活动系统中社会过程的其他 方面具有多重的交互联系(p.84)。
强调真实行为所发生的社会网络和活动 系统
情境观:关注什么
学习的东西
认知的重点 外部的或群体的 内部的或个体的
源自文库
单个的事件和信 行为主义 息(意义的来源 从外到内)
信息加工理论, 或以符号运算为 中心的认知
文化地和物理地 蕴涵着的活动和 意义(意义的来 源从内到外)
关注共同体参与 和文化建构的情 境,研究者是人 类学家和人种学 家
重点放在心智、 神经和身体表现 的认知,研究者 是认知科学家和 人工智能研究者
学习理论的发展前景(情境观,建构主 义)(共同假设)
1993年《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发起讨论,1996年Situated Learning Perspectives(Hilary McLellan) 的出版,从不同的角度将情境认知与学习 的理论是实验研究呈现给读者,如情境学 习与计算机教育、情境学习与课堂教学、 情境学习的评价等,并将研究拓展至各教 育与学习领域。
关注世界结构以及它是如何约束和引导行为 的
情境理论:基本观点
in contrast to information processing
信息加工观:所有的动作都在大脑中,这样在外部 的材料(彼处)和发生在内部的过程(此处)之间 就产生了自然的区分。认为大脑是思想的运算机器, 因而致力于理解脑的机制和心理表征,还有什么比 用这种方法来研究人类更自然的呢?这看上去很明 显的事。可以肯定,在世界上,在社会文化群体内, 有许多行动,但认知加工发生在个人的大脑中。所 以,我们必须做的所有事情,就是理解内部的心智 过程和个体的输入/输出转换的本质,我们就会涉 及到了所有重要的东西。
情境观提出要重新审视学习,情境 观认为,实践不是独立于学习的, 而意义也不是与实践和情境脉络相 分离的,意义正是在实践和情境脉 络中加以协商的 。
情境观:认知科学家的传统
认知科学家,柯林斯(Allan Collins)、布朗 (John Seeley Brown)、诺曼(Don Norman) 和克兰西(Bill Clancey)等,对个人和社会 层面的认知感兴趣。这些理论家趋向于从人 工智能或心理学传统出发,所以更多地关注 个体认知。对他们来说,情境认知与人工智 能、神经科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等所有直接 探讨理解个体心智的领域紧密结合
情境理论:人类学传统
莱夫(Jean Lave,1988,1991)和萨奇曼 (Lucy Suchman,1993)等人类学家对意义 的文化建构感兴趣。他们把人类学和批判理 论与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论结合起来 (Forman,Minick,& Stone,1993; Newman,Griffin,& Cole,1989;Rogoff, 1990)。受维果茨基启发的社会历史流派将 文化在代际之间的再生产过程作为中心问题。 (66)“这个过程与行为理论所重视的低级 行为反应是不同的,它提供了有用的对照 物……另一方面也不同于皮亚杰学派的个人主 义”(Kirshner & Whitson,1997,p.5)。 这些研究者经常避免使用情境认知这一术语, 而使用情境行动或情境学习
实习场:心理学的观点
来自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方法把重点放在学校 情境下的学习(或学习的失败)。由于学校 情境的缘故,研究的重点就集中在达到特定 的学习目标和学会特定的内容上。例如,在 这种观点下,问题就是如何设计学习环境来 支持学生学习数学(或代数)或科学(或牛 顿定律)。这里,重点是真实的学习活动中 的情境化内容。用森杰(Senge,1994)的 话来说,中心问题就是创建实习场,在这个 实习场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和进行的实践与 今后校外所遇到的是一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