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2016-11-21浏览:分享人:徐涛超手机版继承与创新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请阅读以下文章内容,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即是取舍,创新即是扬弃。
所谓继承也就是指对原有事物中合理部分的接续,是否定中的肯定,克服中的保留,是取舍。
所谓创新也就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是扬弃。
两者之间是内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表现为继承-创新-再继承的循环往复,构成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和永恒运动的前进过程。
继承与创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两者紧密联系,既对立又统一。
继承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加以合理的取舍;创新不是离开传统另搞一套,而是对原有事物合理部分的发扬光大。
只创新不继承,认为以前的经验和传统已经完全过时,所以不用继承;或者只继承不创新,认为继承就是原封不动,完全照搬老经验,对新观念、新事物、新办法不愿接受和尝试,这两者都是极端的表现。
在实践过程中,任何对原有事物只继承不创新的,最终必定是原有事物的难以为续;而任何完全抛开传统搞创新的,也必定是以失败告终。
例如戏曲,戏曲是在中国古代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并一直传承至今。
其内在的核心部分,也就是给人们以美的精神享受的部分,我们是要继承的。
但其一些外在的东西,如戏曲的唱腔、对白、服装、道具等又必须加以创新才能符合**的审美观。
其实,戏曲的演变过程很能说明问题,文革其间,以否定一切的态度搞出的样板戏,其过程其实是遵循了继承和创新规律的,因此,我认为在当时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创新。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像我们这辈人谁不都是一听音乐响起就能哼上几句样板戏的?但文革后,却因为样板戏是四人帮搞的而加以全盘否定,回归为对传统的全盘继承,但却因为现代观众的不接受而最终导致戏曲的衰落!教育其实也是这样,我看到有报道说有人在以继承传统的名义搞私塾,这种陈旧的外在的教育形式有继承的必要吗?现代教育是国民教育,也就是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而私塾教育形式是对应古代只有极少部分人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产生的,对这种陈旧教育形式的恢复与其说是继承不如说是倒退。
简述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简述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 继承与创新是艺术发展的核心
艺术发展体现了一种负责任的人类发展,在新旧交替中,继承与创新呈现出明显的对立。
继承是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消化和传承,它增加艺术形式的多样化,维护着艺术的稳定发展和生态长期发展。
创新是指探索新的的艺术表现形式,为满足苛刻的现代审美标准,它促进了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增强了艺术创作的活力。
2 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继承与创新是艺术发展的两个方面,在交互作用中影响着艺术的进步。
因此,既要继承先人传承下来的艺术精神,又要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进行先进性和创新性的艺术研究和实践。
创新与继承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继承能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开发空间和发端,而创新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继承,赋予传统艺术新的意义和内涵。
3 结论
艺术发展既要汲取历史的智慧,又要勇于创新进取,求真务实,只有结合历史的积淀和进步的未来,才能真正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上任青年领导干部应处理好五个关系
新上任青年领导干部应处理好五个关系近年来,随着年轻干部选拔工作力度的加大,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
新上任的青年领导干部如何适应新角色,开创新局面呢?我认为应处理好以下五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对待名利位,处理好权力与义务的关系。
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手中有了一定的权力。
因而找的人多了,围着转的多了,提供“方便”的多了,唱“赞歌”的也多了。
一些老同事、老朋友、老上级、甚至是爱人的朋友同事都找上门来,这个请你送人情,那个求你给照顾。
对此,青年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努力做到三个不变:一是权力大了,为人民服务的本色不能变。
只有严于律已,公正待民,廉洁从政,才能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抵御名、利、金钱、女色等的冲击,避免“翻船”。
二是职务升了,谦虚谨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不能变。
有些青年干部一旦当了官,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对来自群众的呼声、意见和建议不屑一顾,有的甚至瞧不起退下来的老同志。
邓小平同志曾经语重心长地说:“不只是年轻就能解决问题,不只是有了业务就能解决,还要有好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最根本的一条。
”如果自以为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长此下去,必然会“霸王别姬”的。
三是地位变了,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不能丢。
应当说,领导的差使是很辛苦的。
切不能因为当了领导就停滞不前,贪图安逸,沉溺于文山会海,热衷于参观考察,奔波于应酬接待,进出于酒楼舞厅,不想艰苦创业,只想当舒舒服服的“太平官”。
二、正确对待前任的工作,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新官与旧事是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普遍面临的问题,有的只讲创新,忽视对前任的继承性,往往为体现自己的新风格,在用人上搞“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工作上新官不理旧事,另起炉灶;有的碍于前任领导的培养、提携或前任已提拔到更高领导岗位及其它因素,明知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决策,也“萧规曹随”,当“维持会长”,不敢创新突破。
(完整版)谈谈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谈谈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
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文化创新是文化继承的时代要求。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①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和促进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实现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要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
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的“六种关系”
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的“六种关系”摘要:领导干部在企业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如何在新形势下应对各种新问题、新要求是领导干部工作水平的重要体现。
本文就领导干部要处理好的六种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领导干部;责任;关系Abstract: The roles of the leading cadres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enterprises ,and how to deal with all kinds of new problems and requirement in the new situation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leading cadres work level. This paper expounds in detail the six relations that the leader cadre should deal with.Key words: leading cadres; responsibility; relationship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不论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单位或部门,领导干部都起着举足轻重的核心作用。
领导干部集权力、责任和服务于一身,始终发挥着引领表率的带头作用和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然而,在纷繁复杂的工作环境中,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和协调解决“六种关系”。
1.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领导干部工作水平的重要体现。
在日常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到新单位上任以后,便认为以前的工作经验与传统完全过时,不需要继承,不切实际地另搞一套,其效果可想而知。
也有的领导干部对新观念、新事物、新方法不愿接受和尝试,对原有的工作经验与做法改头换面,变换形式,内容大同小异,使工作裹足不前。
科学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科学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样,便难以成功。
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
对于“继承与创新相辅相成”,发生在牛顿身上的故事很好的阐明了这一观点。
牛顿有一句名言:“我之所以站得高,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结合当时的情况,牛顿在胡克,第谷,开普勒的基础上,巧用微积分极其圆满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并把他提出的力学三条基本定律成功推广到了星系空间,改变了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公认的天地不一的旧观点,被科学界奉为伟大的发现。
牛顿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光靠继承就能获得。
试想,要是没有胡克,第谷和开普勒的研究成果,牛顿若想获得这样的成功,必将独自探索研究,付出数倍努力才能有所成就,甚至徒劳无功,然而牛顿充分利用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创造性的运用了微积分来计算,也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终于造就了惊天大发现,并推动了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牛顿的故事启示我们,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那么继承也只能是循规蹈矩最终落后。
人类数百万年历史长河,生产力的一次次质的飞跃,所承载的精髓无非就是继承与发展。
原始文明,人类依靠木棒、石器,长期处于蒙昧时代。
青铜文明,人类依靠贵重的青铜器,进入奴隶时代;铁器文明,人类依靠日益廉价的铁制品,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进入封建时代;蒸汽文明,人类依靠科学知识的爆发式增长,用短短几十上百年的时间,就创造了过去数千年的社会财富!直到今天,人类在各领域都达到了前人无法触及的地步,并飞出地球,开始探索外太空。
从320万年前的露西开始,人类能发展到今天,最重要的原因是人类懂得如何继承发扬与开拓创新。
人类继承了一代代先人勤劳奋发的斗志,继承了充分利用劳动工具的智慧,继承了不断探索追求卓越的意念:创新了无数新奇实用的劳动工具,创新了更具人性和公平的管理理念,创新了具有前瞻性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了一次次质变,无愧于灵长之首!。
文学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文学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文学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着各种变化和发展。
文学的发展中,既有对前辈作家和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有对其进行阐释和创新。
继承与创新是文学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文学作为文化的承载者,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价值观往往成为作家们的创作蓝本。
这种继承使得文学作品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思想风格。
例如,唐代的诗歌、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都在不同程度上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例如忠诚、孝道、仁爱、正义等。
在此基础上,作家会根据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解读,使作品更富有针对性、新鲜感和现代性。
然而,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套用和重复,既不能满足当代人对文学的审美期待,也不能满足作家自身的诉求和创新需求。
在文学发展中,创新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作家们不断地寻找新的文学表现形式、人物形象、情感表达方式等,通过创新使得文学表现更加多样化、维度更加丰富,更加符合时代背景和人们的需求。
古希腊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路易十四时期的寓言故事《拉封丹》、现代人类文学的巨著《百年孤独》等,都是在相应历史背景和作家的艺术追求之下,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改良,并最终在文学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当然,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
一方面,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保留和传承文化基因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有坚实基础的;另一方面,创新是迎合时代和读者需求的必然选择。
如何平衡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最终产生优秀的文艺作品,需要作家们不断地思考和实践。
综上所述,文学发展中的继承和创新是不可或缺、相辅相成的。
只有在传统和现代相互轮转、相得益彰的基础上,才能促进文学的健康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创造出更为优秀、丰富和多元的文学作品。
论述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作为人类精神的创造物,其发展过程必然涉及到对过去传统的继承以及对新事物的创新。
首先,继承是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艺术传统是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丰富的经验。
继承不仅是对前人艺术成果的接受和传承,更是一种尊重和借鉴。
通过对传统的深入研究,艺术家可以理解艺术的本质规律,掌握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如果没有继承,艺术就会失去根基,成为无源之水。
然而,仅仅依赖继承是远远不够的。
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的表达方式,必须不断地创新,才能满足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创新是对传统的挑战和超越,它意味着不断地探索新的领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和内容。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它能够推动艺术的进步,使艺术保持活力和发展。
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和创新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继承和创新是艺术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继承提供了艺术发展的基础和方向,而创新则提供了动力和活力。
只有正确地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才能实现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题。
继承是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创新则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
正确地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才能推动艺术的进步和发展。
艺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艺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一、关于艺术的继承继承与创新看起来是一对矛盾,从语言学的观点看,这一矛盾就是语言的稳定性和变易性之间的矛盾。
作为设计者在形式设计上的得失成败取决于所掌握“词汇”的丰富程度和运用“语法”的熟练程度。
设计者要想使自己的作品能够被他人真正理解,就必须选择恰当的“词”并遵守一定的“语法”。
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者只能墨守成规,毫无个人的建树。
设计者巧妙地运用个别新的符号,或者有意识地改变符号间的一些常规组合关系,创造出新颖动人的作品,这也就是设计上的创新。
构成中有一种“特异”的构成手法,即在似乎很平淡的构成中突然出现一个“异类”的元素,使得本身很平淡的方案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带有创新意识的新符号就如同这个“异类”。
在人们对习以为常的事物难以引起足够的注意和兴趣情况下,将一些常见的符号变形、分裂,或者把代码编制顺序加以改变,就可以起到引人注目、发人深省,加强环境语言的信息传递的作用。
美国著名建筑师查尔斯•摩尔设计的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就是在设计中大胆抽取各种古典的要素符号,并以象征性的手法将其再现出来。
整个广场以巴洛克式的圆形平面为构图,以逐渐扩散的同心圆及黑白相间的地面铺装向四周延伸出去,直至三面的街道上。
二、关于艺术的创新任何艺术不创新,就没有生命力。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是艺术有所突破的标志,更是书法艺术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
创新的前提首先是继承优秀的传统,在继承中学习,在学习中扬弃,在扬弃中发展,这是创新的有效途径。
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有艺术的前进。
创新的前提首先是继承优秀的传统,在继承中学习,在学习中扬弃,在扬弃中发展,这是创新的有效途径。
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有艺术的前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文化的本质特征。
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不断推动文化艺术创新。
继承和创新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根本问题,没有继承创新,就没有中华文化的生存和发展。
简而言之,不创新,总是临摹和模仿,这样的艺术没有生命力,怎么能发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绵延数千年而不断。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也影响着个人的成长。
首先,继承是创新的基础。
只有继承了过去历代人的智慧,我们才能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来创新。
比如,科学家们继承了古代发明家的知识,才能发明出更先进的新产品。
其次,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只是继承,会陷入僵化的思维,难以获得真正的发展;而只有创新,也无法基于积累的知识发展更多的新事物。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以此达到发展的目的。
此外,继承与创新也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我们可以利用过去的经验,从中总结出规律,然后再从另一个角度创新,拓展新的可能性。
最后,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需要恰当的平衡。
过多的继承会使社会停滞不前,而过多的创新又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
因此,在继承和创新之间,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总之,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既是相辅相成的,也是互补的。
只有正确地把握这种关系,才能使社会、个人和组织实现发展,获得真正的成功。
简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简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继承与创新是文学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继承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传承和借鉴前人的文学传统、艺术风格和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和形式,而创新则指在此基础上创造出独特的、崭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内容。
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1.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创新往往需要基于对传统的理
解和吸收。
通过对前人的作品、风格和思想的继承,创作
者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开拓新的艺术领域和表达方
式。
2.融合和对话:继承和创新可以形成一种融合和对话的关系。
通过继承前人的遗产,创作者可以与传统进行对话,并将
其与自己的创意和表达相融合,以形成新的创作风格和观
点。
3.引领和塑造新潮流:创新的作品往往具有引领和塑造新潮
流的潜力。
通过创新,作品可以突破传统的束缚,为文学
发展开辟新的道路,推动整个文学界的变革和发展。
4.传承的价值:继承是文学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保留了
历史和文化的记忆。
继承前人的经验和成就有助于保持文
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充实了文学的内容和内涵。
5.创新的创造力:创新是文学发展的源泉,它体现了创作者
的创造力和思维的活跃性。
创新使文学作品具有新颖、独
特和引人注目的特点,为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是对传统的尊重和延续,也是对现实和未来的探索和前瞻。
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文学的进步和发展。
无论继承还是创新,都是文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世界。
谈谈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谈谈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姓名:曹新生学号:110106312 班级:11市场营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同时也需要继承,因为创新与继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
那何为创新呢?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
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就拿我们国家的五千年文化来说,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繁荣昌盛,靠的就是一代代中华儿女薪火相传、接续培育、不断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样需要我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激发民族创造力、铸造民族凝聚力,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关于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一方面我们应当继续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不断的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来丰富这个现代化的一种体系。
既不能全盘的去否定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也不能去全盘西化。
另一方面我们要意识到,任何一种文化体系都是一种生命体,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他的精华与糟粕都是共生的,我们要理性形象的去评它的好与坏。
一味的将优的方面吸取过来应用到我们的体系当中,而去摒弃那些不好的方面,其实那是想当的困难的,我们所选要做的就是寻找到正确的方法与途径。
这是在思想上一个很重要一个方面。
文化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正如李可染所言;‘用最大功力打进去,用最大勇气打出来。
’‘打进去’是继承,’打出来’是创新。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目的所以创新是继承的目的。
离开创新的继承是复古主义,只有以创新为目的的继承才是科学的批评继承。
其次,继承是艺术发展的基础,继承也是创新的基础。
离开继承的创新是虚无主义。
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是成功的创新。
继承和创新是雨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
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①继承是创新的前提: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在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内容、审美观念、形式、艺术种类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
②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
对文化遗产批判地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扬弃是继承的原则。
我们要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两种错误。
③创新是继承的目的:
从艺术作品来说,创新可以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的创新与艺术作品形式的创新。
艺术内容的创新即创造新的艺术形象、表现新的思想感情,这是艺术作品创新的主导方面。
艺术内容的创新必然带来艺术形式的创新,即艺术作品组织结构与艺术语言的创新。
扩展资料: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作为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的巨大影响以及后代艺
术对前代艺术的积极成果的继承保留。
它揭示了艺术发展历史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这是古今中外一切艺术发展都应遵循
的普遍规律。
艺术革新作为一切时代、一切民族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规律。
艺术革新是艺术的任务、本质所决定的,是欣赏者的审美需求和艺术家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独特性所共同决定的。
继承和创新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规律。
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继承的目的。
继承和创新互相依存,互为条件,不可分割。
如何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作文
如何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作文继承与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双轮驱动力呀。
我们要继承历史经验,
承担责任,但也不能囿于故纸堆嘛。
得嘞,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创
造新事物,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只有继承与创新相互结合,我们才能
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哎呀,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唉呀,继承和创新是科技领域的灵魂啦。
对于先贤们发明的东西,我们要心存敬意,为他们点个赞。
但是,科技发展迅猛,我们不能对
此止步不前,得寻求突破。
嘿,新技术的摸索和应用是创新的源泉,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哟,继承和创新是艺术创作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嘛。
我们要仔细研
究前辈艺术家的作品,学习他们的技巧和思想。
但是,嗨,我们也不
能被他们的风格局限住。
只有在传承之上进行创新,我们才能展现自
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咦,这才是艺术真正的魅力所在呀。
创新与传统结合是商业成功的秘诀咯。
嘿嘿,我们要学会借鉴传
统企业的经验,理解其成功之道。
但是,也得看到市场的变化,抓住
新机遇。
哎,只有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嗨,这样才能实现商业的腾飞。
谈谈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谈谈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关于继承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创新和继承并非对立关系,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继承与创新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继承是基础,懂得继承可以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用做无用功;创新是发展,在现有极致上开拓,可以让人们朝着未知前进。
齐白石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继承各家优点再不断改进,五易画风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京剧演员王佩瑜继承京剧传统精随,但以创新传播手段,让京剧不至于埋没,在年轻人中也绽放光彩。
所以要懂得继承,也要发扬特色,才能更容易成功。
没有创新,继承就沦为按部就班;不知变通,就会原地踏步,最终很可能会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
譬如拥有世界最好剪刀制造工艺的王麻子剪刀,就因产品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
川剧传承人沈铁梅在谈到川剧的创新时,强调了若不遵循传统,盲目创新,很容易让戏曲找不到北,没有继承,创新就会因没有依据而变得盲目。
继承如土,创新如草木,没有土地,草木就没有了根基,一切的枝繁叶茂、春华秋实便无从谈起。
那么,如何做到继承与创新呢?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深刻地认识到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不要搞片面主义,其次,要在继承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甄别能力,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优秀成果。
最后,在创新时,不可盲目创新,而是应在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思考,寻找合适的方法和时机。
列夫托尔斯泰这样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汲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他的话将继承与创新之问的关系清楚呈现:既要吸收继承,又要创新向前。
同样,继承与创新,不仅适用于个人,对国家更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正是懂得继承与创新,我国才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古语有云:“日新之谓盛德。
文学概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当代文学现状
文学概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当代文学现状
在当代文学中,继承与创新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关系。
文学作品的继承是指继承传统文学的经验、传统题材和文学形式,以及对经典作品、先辈作家的尊重和承载。
而创新则是指在继承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思想观念、文化元素和艺术手法,创造出与时代相契合的作品。
在当代文学现状中,继承的作品有着广泛的读者基础和文化认同,因为它们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传统的韵味,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而创新的作品则更加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反映现实生活和个体心理,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个性化。
继承和创新在当代文学中相互交融,互为补充。
作家们在继承传统文学的同时,也不断进行创新尝试,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这种继承与创新的相互作用,使得当代文学领域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的现象,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和形式。
当然,继承和创新并非是划分文学作品质量高低的标准,每种创作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价值。
无论是注重继承还是侧重创新,都为文学界带来了新的面貌和生机。
因此,在当代文学中,重要的是保持对传统的尊重和承载,同时也要鼓励作家们进行创新探索,为文学创作注入新的活力。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应正确处理五对关系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应正确处理五对关系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强大、走向复兴的重要基础。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好一系列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巩固和提升自己的文化自信。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在新时代下,如何正确处理五对关系。
一、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新时代下,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根基,是文化自信的源泉。
我们需要在传承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既要找准传统文化的切入点、着力点,又要顺应时代需求、开拓创新。
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弘扬传统文化,让它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处理民族与世界的关系我们也需要充分认识到世界是多元化的,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相互启迪,共同推动文明进步。
我们需要开放包容、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携手建设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智慧结晶,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世界文化,让它在新时代发挥新的作用和价值。
四、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新时代下,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继承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创新工作,使之在当代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历久弥新。
也要唤起人们对家国情怀的热忱,激发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
再有,我们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创新现代文化、创新科技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要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大力培育文化创新企业,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新兴产业,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五、处理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在新时代下,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精神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把握基本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并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人民提供精神富足的生活。
谈谈你对继承传统与创新之间关系的认识
谈谈你对继承传统与创新之间关系的认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继承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同学们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怎样处理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请结合材料
同学们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怎样处理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龙年春晚《山河诗长安》中,李白跨越千年,乘鹤而来,古今对饮,千人齐诵经典。
当历史文化遇上现代科技,那些尘封已久的繁华又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现于我们眼前。
材料二:经典黄梅戏曲目《女驸马》家喻户晓,因被某网红“魔改”而在网上掀起一股热潮。
该网红利用夸张的表情动作和略带矫揉造作的唱调演唱经典黄梅戏曲目,之后被央视痛批不尊重国粹,而后此网红做出道歉解释并以流行唱腔重新诠释。
同学们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怎样处理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分析】本题为二元关系型材料作文。
材料围绕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从正负两方面给出例子进行解说,启发人们思考。
材料一中,春晚节目《山河诗长安》是传统文化利用现代科技重新焕发文化生机的一个成功例子。
李白成鹤而来,饮酒诵诗,体现出今人对唐诗这一传统文化的合理继承,而AI、VR等科技手段的应用,则让李白以新颖生动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充分说明,我们可以利用好现代技术,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发展,并不断创新。
材料二则概述了黄梅戏《女驸马》的知名度以及网红“魔改”《女驸马》的现象。
这一现象引起了热议,被央视痛批不尊重国粹。
这也告诫警醒我们:我们在对传统文化做出创新的同时,务必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不能扭曲传统经典的原本形象。
材料引导语中,要求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这一身份,明确要求考生思考应该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对此,写作时必须以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这一角度为切入点。
对于文化传承这一命题,可以思考什么样的文化精髓才值得我们继承,树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也可以思考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继承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文化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
校园文化是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一种具有自身特征的亚文化,是由大学校园里的师生长期共同创造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它的主要特点是内在引导的激励,是一种以隐性为主的文化。
它包括:智能性文化(人文讲座、辩论赛、办报等)、观念性文化(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素质型文化(指由历史的积淀而形成的独特的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
国内外著名的大学都特别关注“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对大学生生活、工作、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大学生社会化具有示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社会化的价值取向、人生定位。
高校校园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急剧变迁,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敏感点,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初有建树。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本文对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作了一些思考。
一、思想意识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
校园文化在学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学校内部哪一个或几个部门所能建设得好的,更不是如目前许多学校一样仅凭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部门的努力就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关系,良好的校园文化也不只是让在校学生受益,而且能使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师生员工受益。
因此,学校必须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
首先,增强学校管理者的校园文化意识。
在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关键时期,学校的办学品味之所以存在差异,实质就是校园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跟校长自身的理想信念、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和人格品质是分不开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因此值得强调,学校管理者应该增强文化意识,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与作用,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树立起“为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例如:设立论坛、举办教育思想培训班、不定期举行论坛活动等,以增强学校管理者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使命感,提高校长的综合素质。
其次,增强学校教师的校园文化意识。
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教育培养目标的实施者,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和价值观如何,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行为乃至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这就要求学校抓好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例如,每月举办一次教育论坛,组织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提高教师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认识,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使教师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者。
二、行为方式全方位推动大学生社会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全方位、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活动和科技文化活动,构建成一道靓丽的校园文化风景线,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使师生员工在这个氛围中受到熏陶。
华中科技大学利用各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对师生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在校园内广泛开展“文明·修身·养成”活动,促进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从1999年春起,该校党委在全校学生中实施“新世纪辉煌工程”,帮助大学生把握时代的脉搏,胸怀雄心壮志,敢为天下先,将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的作风、祖国命运与个人前途紧密结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此,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教育、科技、文化活动,如举办英雄事迹报告会、优秀学生走过的路报告会,邀请院士、博导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成才教育等活动,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决心。
占领校园网络文化主阵地。
校园文化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时刻反映着社会的变迁, 不断地吸收和表现社会上最先进的文化特征。
进入新世纪,互联网的“触角”已伸向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对师生的思想、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占领校园网络文化主阵地,建设健康、向上、高雅的校园网络文化,学校相继推出了“院系上网工程”、“学生社团上网工程”、“学生寝室上网工程”,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有基础、有特色的站点,使之成为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头羊。
党委宣传部新闻网将校报、电视台、广播台、英语广播台四种媒体的信息整合起来,构建起校内新闻立交桥。
各院系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如计算机学院学生党员通过“阳光创意”学生宿舍网,举办了“网上组织生活会”活动;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通过学生宿舍网,掀起“手拉手助学活动”,已帮助湖北大和谐校园文化庞诚(常熟理工学院管理学院,江苏常熟215500)摘要:和谐的校园文化是高校校园建设的精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真谛。
和谐的校园文化,不仅有利于创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而且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社会化的完成,引导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
关键词:和谐校园;校园文化;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 8772(2010)02- 0004- 02收稿日期:2009- 12- 10作者简介:庞诚(1981-),男,江苏常熟人,助教,硕士,从事校园文化研究。
理论前沿·Theory Forefront 中外企业家2010 年第1 期(下)总第341 期4(上接1 页)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至关重要的。
”[4]224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学不来的、等不来的,它只有靠我们自己不断地努力奋斗,特别是不断地开拓创新,正向江泽民所指出的:“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必须在实践中探索和创造。
”[2]73 面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江泽民又进一步强调:“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4]107“推进科技发展,关键要敢于和善于创新。
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历史上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
”[4]192 江泽民的这些论述表明,创新对于当代中国发展来说已经是基本要求和客观趋势。
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发展。
尽管创新对人类社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创新本身并不是目的,它是“手段,是永无休止的过程”,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在江泽民看来,创新的目标指向和目的意义在于,通过创新,促进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深化,促进中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项事业不断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现代化建设事业更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创新是发展的内在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在改革开放以前,这一动力却被“以阶级斗争为纲”所替代。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改革动力论”。
江泽民则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创新动力论”,使社会发展的动力论更上一层楼。
江泽民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12 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在形式上主要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等。
理论创新,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体制创新,就是要不断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各方面体制;科技创新,就是要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努力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我们必须“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3]12- 13 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把理论动力、体制动力和科技动力融汇成一股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强大合力。
总之,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
参考文献:[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3]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 江泽民. 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责任编辑:鲁小萌)悟县189 名贫困失学儿童重返课堂。
学校通过在网上开展一系列有影响的活动凝聚人、团结人、鼓舞人,大大拓展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
提高校园文化的这种实践性。
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求真、求实、求诚是一名大学生必备的品质,因此,校园文化必然显现出实践性、创造性、严谨性、丰富性的特点。
“开展校园文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不断实践化的过程”。
青年大学生是最鲜活的生命本体和最生动的文化实体, 是校园文化最热情的需求者和最积极的创造者,是最具竞争心理、挑战心态、开拓意识、批判勇气和创新精神的实践群落。
在高校,校园文化最现实的生命力昭示和最生动的价值性展现就是大学生创设的校园文化实践的舞台, 例如学生社团、艺术节、运动会等。
在实践精神的感召下,校园文化洋溢着大学生们创造的个性,贯注了大学生们个性的创造,其间既体现了大学生个性倾向的政治、思想、道德和需要、动机、目标,又体现了个性活动的能力及相应的知识,还有个性行为方式的特征、性格、气质,这种创造个性从某种程序上说既是大学生生命主体形象的设计和诠释, 又是其知识文化底蕴和潜能素质的外化与彰显。
校园文化的这种实践性将大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逼仄到从事最严谨的科学研究和最生动的艺术创造所需要的那种精神状态,这是一名未来师者的必经之路,是一名师者个性素质自由完满的激扬,它使大学生在求真的真诚、向善的热忱、务实的追求中达到一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和谐统一。
努力提高大学生社会化的档次。
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之一,就是设法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档次,促进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具体做法是:第一,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
低年级可以多些娱乐型的,高年级则多些启迪型的(如学术交流、社会调查技能与素质竞赛等)。
第二,积极发现和培养社团骨干,选好社团带头人,提高辅导员的人文素质,这是提高活动档次的关键。
第三,健全各种文化设施,这是提高活动档次的保障。
第四,走出去或请进来,加强交流与借鉴,对社会文化批判地吸收引用。
同时,要不断清除校园文化中的粗俗成分,保障大学生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例如,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社会非主导文化(“经商热”、“向钱看”等现象)进入校园“, 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有所滋长,必须及时引起注意,开展有效的教育和管理。
结语大学校园文化和谐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文化发展内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