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第五章 网络舆情危机的发展阶段与发展规律汇总
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通用课件

CHAPTER 02
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监测与预警
实时监测
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实 时监测,及时发现和收集相关信 息。
预警机制
根据监测结果,对可能引发舆情 危机的事件进行预警,提醒相关 部门和人员采取应对措施。
快速响应与处置
快速响应
在发现舆情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理。
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通 用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网络舆情概述 • 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 网络舆情处置方法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 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舆情概述
网络舆情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网络舆情是公众在网络上表达和传播的意见、态度和情绪等的总和,具有传播速 度快、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
在舆情危机发生时,采取有效的危机公关措施,如道歉、解 释、澄清等,以降低负面影响。
形象修复
在舆情危机得到控制后,采取措施修复受损形象,重建公众 信任,提升相关方的形象和声誉。
CHAPTER 03
网络舆情处置方法
谣言与不实信息的澄清
谣言与不实信息的识别
及时发现和判断谣言与不实信息,通 过权威渠道进行核实。
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舆情应对经验分享
01
政府部门经验
02
03
04
坚持信息公开透明,增强公众 信任度。
建立舆情监测系统,准确把握 舆论动向。
加强与媒体、专家和公众的沟 通,形成多方参与的舆情应对
格局。
CHAPTER 05
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建议
建立专业的舆情应对团队
组建专业团队
建立一支具备舆情监测、危机处理、媒体沟通等专业技能的团队,负责网络舆情的应对及处置工作。
网络舆情分析课件PPT模板

第二节网络舆情分 析报告的撰写
一网络舆情分析报告的撰写原则 二网络舆情分析报告的要素 三网络舆情分析报告撰写的基本 要求
第二节网络舆情分析报告的撰写
一网络舆情分析报告的撰写原则
(一)如实反映客观事实 (二)信息采集和报告撰写的时效性 (三)语言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四)资料和观点相统一 (五)观点提炼击中要害
(一)对网络舆情知之甚少 (二)无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 (三)低估网络舆情可能造成的现实影响和危害
第四节网络舆情与政府执政
二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乏力的原因分析
(一)网络舆情本身的特点使然 (二)网络舆情应对欠妥 (三)网络舆情处置不力
第四节网络舆情与政府执政
三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建议
(一)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互联网及网络舆情 (二)将网络舆情工作渗透到平时的工作积累中 (三)针对具体的网络舆情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技术体系
一网络舆情内容分析框架
2
二国内外舆情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第五节网络舆情信息的可视化技术
01
一数据可视化技术基本
02
二数据可视化原理
(一)可视化流水线模 型 (二)信息可视化参考 流程模型
03
三常用数据可视化工具
第四章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
第一节网络社会与网络舆情
一网络社会的特
01 征
(一)网络社会的概念 (二)网络社会的特点
第四节网络舆情演化分析
三事件演化分析
(一)基于事件抽取的多文档摘要方法
第四节网络舆情演化分析
四话题内容演化分析
(一)子话题检测 (二)子话题因果分析
第三章网络舆情分析技术
第三章网络舆 情分析技术
第一节网络舆情信息的 采集技术
网络舆情课件ppt演讲

目录
• 网络舆情概述 • 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 • 网络舆情的分析方法 • 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 • 网络舆情的法律法规与伦理规范 • 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网络舆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网络舆情是指公众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情绪、 意愿、诉求及意见。
特点
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多元性、互动性和偏差性,需要 关注和引导。
02 发展阶段
21世纪初,博客、微博等个人媒体兴起,网络舆 情影响力逐渐扩大。
03 成熟阶段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等多样 化平台涌现,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影响力日益显著 。
02
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
传播渠道
01
02
03
社交媒体
如微博、微信、抖音等, 是网络舆情传播的主要渠 道,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 布和转发信息。
媒体自律准则
媒体应遵循公正、客观、真实的 原则,对网络舆情进行报道和评
论。
个人自律准则
个人在网络上发布和传播信息时应 遵循法律法规,不传播虚假、恶意 信息。
行业自律组织
成立相关行业自律组织,制定行业 自律规范,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 惩戒。
法律责任与处罚措施
民事责任
因网络舆情侵犯他人合法 权益的,应承担相应的民 事责任。
舆情应对策略
总结词
根据不同类型的舆情事件,制定相应 的应对策略,有效化解危机。
详细描述
针对不同性质的舆情事件(如突发事 件、社会热点、谣言等),制定相应 的应对策略。明确各部门职责,协同 配合,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谣言 ,化解危机。
舆情引导技巧
总结词
网络舆情 ppt 课件

建立舆情监测机制
01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与自身相关
的舆情信息。
提高危机应对能力
02
企业应加强危机管理培训,提高危机应对能力,有效化解舆情
危机。
建立良好企业形象
03
企业应注重自身形象建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公众信任
度和美誉度。
THANKS
感谢观看
发展阶段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网络 舆情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
成熟阶段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技术的应用,网络舆情监 测和分析更加精准和深入 。
02
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
监测方法
实时监测
通过技术手段实时收集网 络上的舆情信息,包括新 闻报道、社交媒体上的评 论和帖子等。
定向监测
针对特定主题、关键词或 话题进行定向监测,以获 取更精准的舆情数据。
技术发展对网络舆情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
云计算技术
AI算法能够更精准地分析舆情数据, 预测舆情发展趋势,提高舆情管理的 效率和准确性。
云计算技术能够实现舆情数据的存储 和分析,提供更灵活、高效和安全的 数据处理服务。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海量 数据,提供更全面的舆情信息,帮助 企业和政府机构更好地了解公众意见 和需求。
政策法规对网络舆情的规范与引导
法律法规建设
政府将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舆情的法 律地位和规范要求。
监管机制
政府将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机制, 及时发现和应对不良舆情。
引导舆论方向
政府将通过多种渠道引导网络舆论方向,弘扬正能量,维护社会稳 定和公共利益。
企业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挑战
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网络舆情发展规律

[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 网络舆情发展规律由于网络传播的参加成本低,人气集聚快,传播规模和影响可以快速扩大,使网络舆情进展的集聚效应非常明显。
依据时间轴线分析,网络舆情的进展具有“散播―集聚―热议―流行”四个阶段和“爆发、升华、连续” 三个关口,简言之,可以用网络舆论进展“四段三关”来概括或表述其规律。
“四段”是指网络舆情的沿时间轴线所依次呈现的四个进展阶段,而在每个阶段之间则各形成一个关口,即所谓“三关”。
其意义在于:熟悉到网络舆情的进展阶段,有助于对网络舆情进行科学研判;把握好网络舆情进展阶段转换的关口,有利于适时开展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
“散播―集聚―热议―流行”首先,我们来分析网络舆情进展的“散播―集聚―热议―流行”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散播,即网络原发信息在没有策划和组织的状况下,总是零散地存在于网络空间,假如不是位于点击流量大的门户网站,其扫瞄量也特别的有限,尚没有形成网民关注和广泛舆论。
精确地讲,在网络舆情的散播阶段仅仅是零散地存在于拥有海量信息网络空间中的信息,还不能称之为舆论,其影响力是潜在的。
网络舆情处在萌芽状态时,相关信息传播具有分散的特点,详细表现为舆论起点分散、信源分散和传播主体分散。
起点分散是指诱发舆论的信息起初只是零星地消失新闻转载、新闻评论、社区论坛、博客、留言或跟帖的页面上,往往不简单引起人们的留意;同时,相关信息来源也处于分散状态即信源分散,某一舆情信息的来源不是集中在一个网站、网页或专题上,而是散布在关联度并不高的页面,由不同的网络个体披露。
这时,网络舆情信息的传播主体也具有分散性,并没有形成集聚,即使有网友转载或跟帖,其数量也不大。
网络舆情信息散播是一种常态,随着网络空间传播主体数量和信息量的不断增大,绝大多数信息不会引发网民公共舆论,只有少量的信息能够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形成关注集聚和看法集聚。
在网络舆情的散播阶段,假如能够精确预见其中的部分舆情信息可能形成关注效应,就可以从源头上加以干预,既可以主动引发网络关注,促使网络舆论的生成;也可以避开不必要的网络关注,使网络舆情总体上平稳、有序。
网络舆情问题及应对 ppt课件

2020/12/17
ppt课件
36
萝卜招聘
2020/12/17
ppt课件
37
周久耕事件
2020/12/17
ppt课件
38
二、网络舆情频发的原因
1.互联网和社会的发展,网民出现的变化。 2.网络载体的多样化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推动
力量。 3.一些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和少数官员素质低下,
成为舆情热点发生的导火索。 4.回应舆情时机把握不准,催发多个网络舆情 的“连锁反应”。
“逢官必炒”、“逢腐必究”是近年来网络舆 情事件炒作的重要话题之一
2020/12/17
ppt课件
13
2020/12/17
ppt课件
14
晒晒咱们公务员的福利
2020/12/17
ppt课件
15
一、网络舆情的基本情况和分类
3.网络舆情的分类
①监督政府类舆情
②爱国情绪类舆情
2008年4月奥运火炬传递在法国遭遇麻烦时,有调 查表明:
网络时代的舆情管理 与突发事件应对
2020/12/17
ppt课件
1
局部问题全局化
简单问题复杂化
个体问题公众化
普通问题政治化
一般问题热点化
2020/12/17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2003年3月17日晚上,任 职于广州某公司的湖北青年
孙志在前往网吧的路上,
因缺少暂住证,被警察送至
广州市“三无”人员收容遣
送中转站收容。次日,孙志
网络舆情发展态势及应对原则(完整)课件

及时性原则要求在发现网络舆情后,相关部门应迅速采取措施,及时回应和处置舆情,避免事态扩大和恶化。及时回应可以减少误解和猜测,有效控制舆情的扩散。
总结词
在应对网络舆情时,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真实性原则要求在应对网络舆情时,必须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不隐瞒事实真相。虚假信息或误导性信息会导致舆情恶化,损害政府和企业的形象。
CHAPTER
总结与展望
随着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的逐步完善,政府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时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和反应速度,有效化解了许多舆论危机,维护了社会稳定。
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应对策略单一、缺乏专业人才、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制约了网络舆情应对的效果。
不足
成效
个性化应对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网络舆情应对将更加注重个性化策略,针对不同事件、不同群体制定更为精准的应对方案。
特点
网络舆情往往反映社会矛盾和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
影响社会稳定
塑造公众认知
监测和预警
网络舆情能够影响公众对事件和问题的认知和判断,形成舆论场,对现实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社会问题和风险,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03
02
01
02
CHAPTER
全面分析危机类型
针对不同类型的危机,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包括应对流程、资源调配、人员分工等。
制定具体应对措施
强化网络道德意识
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行为。
提升信息辨别能力
教育公众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不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培养网络自律行为
有效应对网络舆情PPT课件(带内容)

面对突发舆情如何处置
尽快了解情况 欠缺人文关怀引起公众感 情上的不満
14日公众对该舆情的关注 度居高不下。两场发布会 上大多数问题当场未得到 答案,相关负责人 的回复“不清楚” “不了解”“需了解”刺激着大 众的神经。16日的第六场 发布会又一次点爆 公众对 舆情的关注度:为核实伤 亡数字发布会延迟20分钟
不清楚
不了解
需了解
关注度
面对突发舆情如何处置
涌现大量谣言
特别是爆炸污染物
相关辟谣消息
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
事故发生当晚就涌现大量谣言,特别是爆炸污染物 对北京等地的 影响,在13 日上午一度成为微博微信 转发的热点。经过13日的 发酔,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在14日到达顶峰。天津网警在事故发 生后12小 时左右,发布首条相关辟谣消息。
国网。
商业 门户
五大商业门户网站囊括前五 名,虽然该类网站没有新闻 采编权,但其大量的转载报 道该事件,产 生了巨大的 影响力。前十名中的后五位
均为中央级网络媒体。
面对突发舆情如何处置
媒体
搜狐网 人民网 新浪网
网易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报道量
929 768
752 689
577 550
媒体
凤凰网 环球网 中国网 中国新闻网 东方网 新华网
立案 侦査
滨海新区安 监局、规划和国土局,天泮新港海关.天津港(集团)
面对突发舆情如何处置
微博 平台
微博平台数据量最多,超过 总数据量的半 数之多,其 他平台,按照数据量多少依 次是网络媒体、微信、 论 坛,博客、最后是境外媒体。
主要 媒体
进行统计,得出主要媒体关 注度排行前10的依次为网 易、搜狐、腾讯、新浪、 凤凰、人民网、新华网、中 国青年网、中国广播网、中
舆情危机管理.pptx

媒体沟通
及时与主流媒体进行沟通,提供准 确、权威的信息,防止虚假信息的 传播。
公众信息发布
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 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事件进 展和应对措施,保持信息透明和沟 通畅通。
03 舆情危机应对策略
快速反应机制
建立应急小组
一旦舆情危机爆发,应迅速成立 由公关、法务、技术等多部门组 成的应急小组,确保能够迅速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7 总结与展望
舆情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1. 维护品牌形象
2. 增强信任度
在舆情危机中,有效的危机管理能够及时 回应公众关切,减少误解和负面评价,从 而保护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通过及时、透明、负责任的舆情危机管理 ,企业能够向公众展示其诚信和专业素养 ,进而增强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
3. 降低风险
4. 提升危机应对能力
迅速回应
品牌方在得知舆情后,立即发布官方声明 ,承认问题并道歉。
积极沟通
通过多渠道与消费者互动,解答疑问,缓 解公众不满情绪。
公开透明
提供详细的事故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同 时承诺对受影响消费者进行赔偿。
案例二:某政府部门舆情引导与处置
主动回应关切
及时发布信息
政府部门迅速组织新闻发布会, 通报事故情况,公布调查结果。
3. 反馈与改进
在培训和演练后,及时收集反馈意见,对团队的表现进行评估,并针 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团队沟通与协作
1. 建立沟通机制
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确保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及时、准确地 传递信息。
2. 跨部门协作
加强与其他部门(如市场、产品、技术等)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 力应对舆情危机。
●课件5:第五章 网络舆情危机的发展阶段与发展规律

————————————————————————————————————————————————————————————————————————————————
14日,“天涯社区”网友“华阁”发帖《赞一下那个要处罚低价售房的局长,看 人家抽的烟》,立即成为网站头条和全国性新闻。★
29日,南京市委书记发言称党员干部要经得起网络监督。
※※※
2009年:
2月13日,荆楚网报道《南京否认江宁区原房管局长周久耕因贪污被双规》,再 次吸引网民的注意。 同日,江宁区纪委对周久耕立案调查。 2月14日,专案组调查发现周涉贪200万,周久耕被纪委双规。 3月20日,周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嫌犯罪、移送司法。 3月22日,南京纪检机关感富等消息。副局长王伟 军试图为周辩护,被网友讽为“2008最感动人的辩护”,王亦被“人肉”
————————————————————————————————————————————————————————————————————————————————
6.网络热点事件须具备引爆点才有可能迅速蔓延,引起网民啸聚。 7.初始报道的事件只有经过被“主流化”,即在影响力大的网络媒 体或传统媒体上呈现,才能成为网络舆情热点事件。 8.传统媒体的采访权和异地监督是网络舆情热点的重要推动力量。 9.若事实得不到及时澄清,则谣言会进一步恶化事态发展。 10.网民首先关注的是政府或相关部门的态度,以及自己意见是否 受到重视,其次才是事件本身的最终处理结果。
(三)网络舆情事件网民关注的阶段变化模型 六阶段:潜伏期—爆发期—蔓延期—反复期—缓解期—长尾期 网络热点事件传播六阶段示意图
网络舆情ppt课件

特点
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 广、互动性强等特点。
网络舆情的重要性
影响力和决策
网络舆情能够迅速传播并 形成舆论压力,对政府和 企业决策产生影响。
社会稳定
网络舆情是社会情绪的反 映,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 有重要意义。
品牌形象
企业通过关注网络舆情, 可以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 和反馈,维护品牌形象。
CHAPTER
02
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
网络舆情的形成
01
事件触发
特定事件或话题成为网络舆情的触 发点。
信息扩散
通过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渠道, 信息迅速传播。
03
02
公众关注
事件引发公众关注,形成舆论场。
意见表达
公众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表达观 点和态度。
04
网络舆情的传播途径
社交媒体
如微博、微信、抖音等 ,成为舆情传播的主要
案例一:某企业应对网络舆情的成功案例
总结词
快速响应、透明沟通、积极解决
详细描述
某企业在面临网络舆情危机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声明,承 认问题并道歉,同时公布了改进措施和补偿方案,有效缓解了公众的不满情绪, 恢复了企业形象。
案例二:某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的成功案例
总结词
权威发布、积极引导、有效回应
平台。
新闻网站
新闻报道和评论对舆情 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论坛和社区
短视频平台
如天涯、猫扑等,成为 意见交流和聚集的平台
。
如快手、B站等,成为舆 情传播的新兴渠道。
网络舆情的影响力
社会舆论
影响公众对事件和问题的看法,形成社会舆论场。
政府决策
对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产生影响。
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网络舆情概述 • 网络舆情的监测与收集 • 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 • 网络舆情的处置与应对案例 • 网络舆情应对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网络舆情概述
CHAPTER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 公众对某一事件或话题的看法、 意见和态度。
特点
政府和企业应勇于承认错误和承担责任,以避免推诿扯皮和激化矛 盾。
提出解决方案
政府和企业应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帮助受害者和家属解决 问题,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谣言应对策略
加强信息监管
01
政府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及时发现和删除谣言信息,以
避免谣言扩散。
权威辟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2
政府应通过权威渠道及时辟谣,澄清事实真相,以消除公众疑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提高公众媒介素养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舆情应对提供法律 支持。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公众对网络信息 的辨识能力。
谢谢
THANKS
媒体监督
网络舆情是媒体监督的重要内容之 一,通过舆情反映社会问题和矛盾 ,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改进。
网络舆情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期,互联网开始 在中国普及,网络舆情初现端倪
。
发展阶段
21世纪初,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 ,网络舆情逐渐成为公众表达意 见和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渠道。
成熟阶段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和自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对社 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政府
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02 网络舆情的监测与收集
CHAPTE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日,出现《至尊局长曝光,有关部门打酱油》的网络评论,指责监督部门失责
————————————————————————————————————————————————————————————————————————————————
22日,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指出,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
————————————————————————————————————————————————————————————————————————————————
15日,帖子《周久耕局长抽名烟、戴名表》,指认周所戴手表“江诗丹顿”价值 10万。网上曝出周开着凯迪拉克豪华车上班。
————————————————————————————————————————————————————————————————————————————————
6.网络热点事件须具备引爆点才有可能迅速蔓延,引起网民啸聚。 7.初始报道的事件只有经过被“主流化”,即在影响力大的网络媒 体或传统媒体上呈现,才能成为网络舆情热点事件。 8.传统媒体的采访权和异地监督是网络舆情热点的重要推动力量。 9.若事实得不到及时澄清,则谣言会进一步恶化事态发展。 10.网民首先关注的是政府或相关部门的态度,以及自己意见是否 受到重视,其次才是事件本身的最终处理结果。
●在网络舆情的平息期和衰减器能有效避免舆情的反复。
(四)网络热点事件传播各阶段临界点的确定
完整而典型的网络舆情事件全过程: 实体事件发生、媒体报道或网友爆料(潜伏期、爆发期)——主 流门户网站、主流论坛中广泛报道、转发、讨论,传统媒体跟进报 道并与网络媒体产生互动(蔓延期、反复期)——相关部门在舆情 压力下开始应对,网络舆情逐渐消解平息,但网络流行语继续流传 (缓解期、长尾期)。 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阶段并不总是呈直线走向,而呈现波浪式运 动状态,其中会有回旋、跨越式发展现象。
第五章 网络舆情危机的发展阶段与发展规律
第一节 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传播阶段
一.案例研究:周久耕天价烟事件传播阶段
(一)天价烟事件传播路径及传播阶段示意图 超链接:天价烟事件传播路径及传播阶段示意图.doc 超链接:华阁与周久耕事件图片.doc
(二)周久耕天价烟事件过程全景扫描
(信息选取)
【2008年12月,南京天价烟事件从曝光到周被行政免职,前后20天】
分析与结论:
1.事件传播时间减少,传播阶段界限模糊。
2.事件传播变化线条、网民关注度变化线条、大众媒体关注度线条 互相交织推进事件的发展。
3.多传播主体立体化传播,互动强化议题。
4.传统媒体在制造议题、设置议程方面依然具有重要作用,本案属 于传统媒体首发型事件类型。
5.地区性网站或论坛往往成为事件的首发网络媒体,本案亦如此。
28日,网友原创MV《一包香烟引发的人肉搜索》,讽刺“周至尊”。
——————————————————————————————————————————————————————————————————
28日,南京第一门户网站龙虎网报道:江宁区委免去周之局长职务。
——————————————————————————————————————————————————————————————————
(三)网络舆情事件网民关注的阶段变化模型 六阶段:潜伏期—爆发期—蔓延期—反复期—缓解期—长尾期 网络热点事件传播六阶段示意图
1.潜伏期(酝酿期):潜伏期很短;事件信息从分散、无序、浮动
逐渐走向聚集和有序,酝酿爆发能量。一些“意见领袖”等活跃
成员起着集聚信息的作用。 2.爆发期:网络扁平化传播结构使得事件急速爆发,变成公众议题 3.蔓延期:整个事件的高潮。蔓延期和爆发期的界限不像传统媒体 环境下那么清晰,更像是“火上浇油”阶段。 4.反复期:与事件相关的事实真相和新议题不断爆料,事件传播不 断出现反复,甚至引发次生危机。 5.缓解期(衰减期):迫于网络民意压力,事件开始解决,网络关
注开始消退。事件信息在不同网络媒体中所占版面开始缩小,热
点词频关注度不断降低。 6.长尾期(平息期):舆情所反映的问题和矛盾得到一定程度解决
或者暂时平息。但事件存在一个很长的消弭期,且作为“社会集
体记忆”而被提起。
认识网络舆情发展阶段的意义
有利于相关管理部门因势导利,有效监控和引导舆情: ●在网络舆情的潜伏期和酝酿期能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在网络舆情的爆发期能有针对性地、有效率地采取有力措施,使 网络舆情逐渐进入衰减期和平息期。
17日,天涯社区爆料周之弟是开发商,保护弟弟利益。
————————————————————————————————————————————————————
19日,成都商报、南方都市报报道:南京纪委认为偶尔抽一包天价烟有何不可?
———————————————————————————————————————————————————————————————————富等消息。副局长王伟 军试图为周辩护,被网友讽为“2008最感动人的辩护”,王亦被“人肉”
————————————————————————————————————————————————————————————————————————————————
29日,南京市委书记发言称党员干部要经得起网络监督。
※※※
2009年:
2月13日,荆楚网报道《南京否认江宁区原房管局长周久耕因贪污被双规》,再 次吸引网民的注意。 同日,江宁区纪委对周久耕立案调查。 2月14日,专案组调查发现周涉贪200万,周久耕被纪委双规。 3月20日,周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嫌犯罪、移送司法。 3月22日,南京纪检机关感谢网友参与周久耕案反腐。
10日,周发布言论“查处降价开发商”;11日,现代快报报道,南京房地产网发 帖《八问江宁房产局周局长》,凯迪社区出现类似帖和人肉搜索。
————————————————————————————————————————————————————————————————————————————————
14日,“天涯社区”网友“华阁”发帖《赞一下那个要处罚低价售房的局长,看 人家抽的烟》,立即成为网站头条和全国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