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欣赏提纲

合集下载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doc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doc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用奏鸣曲式,并选取民间故事《梁祝》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

1.引子音乐一开始,在弦乐颤音的背景下,长笛吹奏出优美、轻柔的旋律,仿佛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

描绘了梁祝求学路上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故事背景。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

2.呈示部(1)相爱:在竖琴伴奏下,小提琴奏出传颂千古的爱情主题。

此主题取材于越剧的音乐素材,此主题的旋律特点强弱强,强时仿佛表现梁祝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弱则好像预示他们生活中的曲折及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心情。

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和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分别出现,大小提琴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

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

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

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

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

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

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

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

此处由独奏小提琴从高音区转入中音区,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一唱一合”,形成对答,仿佛描绘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

接着,乐队以充沛的感情奏出这个主题,充分表现出梁、祝相互欣赏和倾慕之情。

(2)连接部:为独奏小提琴的华彩乐段。

在华彩乐段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连接部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用奏鸣曲式,并选取民间故事《梁祝》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

1.引子音乐一开始,在弦乐颤音的背景下,长笛吹奏出优美、轻柔的旋律,仿佛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

描绘了梁祝求学路上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故事背景。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

2.呈示部(1)相爱:在竖琴伴奏下,小提琴奏出传颂千古的爱情主题。

此主题取材于越剧的音乐素材,此主题的旋律特点强弱强,强时仿佛表现梁祝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弱则好像预示他们生活中的曲折及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心情。

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和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分别出现,大小提琴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

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

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

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

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

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

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

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

此处由独奏小提琴从高音区转入中音区,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一唱一合”,形成对答,仿佛描绘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

接着,乐队以充沛的感情奏出这个主题,充分表现出梁、祝相互欣赏和倾慕之情。

(2)连接部:为独奏小提琴的华彩乐段。

在华彩乐段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连接部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讲解学习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讲解学习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用奏鸣曲式,并选取民间故事《梁祝》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

1.引子音乐一开始,在弦乐颤音的背景下,长笛吹奏出优美、轻柔的旋律,仿佛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

描绘了梁祝求学路上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故事背景。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

2.呈示部(1)相爱:在竖琴伴奏下,小提琴奏出传颂千古的爱情主题。

此主题取材于越剧的音乐素材,此主题的旋律特点强弱强,强时仿佛表现梁祝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弱则好像预示他们生活中的曲折及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心情。

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和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分别出现,大小提琴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

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

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

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

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

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

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

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

此处由独奏小提琴从高音区转入中音区,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一唱一合”,形成对答,仿佛描绘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

接着,乐队以充沛的感情奏出这个主题,充分表现出梁、祝相互欣赏和倾慕之情。

(2)连接部:为独奏小提琴的华彩乐段。

在华彩乐段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连接部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著名作曲家南靖县张克帆创作的一
部作品,这部作品受到了国内外乐迷的一致称赞。

《梁祝》是一部艺
术性和音乐性相结合的协奏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色调、丰富的旋律和
精彩的曲式变化,把古典和民族音乐融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一部卓越
的音乐作品。

《梁祝》协奏曲分为四个乐章,它是根据中国传说中伟大的爱情
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而创作的。

乐曲首先以明朗欢快的旋律表现,开篇便令人感受到了浓浓的浪漫;随后,一曲优美的旋律出现,使乐
曲更加绚丽多种;接着又有一段深沉的弦乐选段,表现出恋人在尘世
的热烈爱慕;最后,一改之前的婉转柔美,出现了大气磅礴的强劲高潮,为乐曲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小提琴的旋律在《梁祝》中有重要的作用。

作曲家在这支乐曲中
运用了小提琴独特的音色,使整首乐曲充满了激情和浪漫。

起初,缠
绵悱恻的旋律表达出了恋人之间不可言喻的情感;中间,环环相扣的
旋律呈现出乐曲激荡的爱情;最后,伴随着弦乐的盛况,小提琴起伏
跳跃的旋律把乐曲演奏的更加完美。

《梁祝》作为经典的协奏曲,不仅保留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特色,
更在乐曲中体现出了浓浓的浪漫情绪。

从中可以看到作曲家的强烈的
感情表达,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爱情故事的热情活力和浓厚的文化
气息。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歌谱为高清矢量文件)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描写了秀丽的江南景色。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

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

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

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

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

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抗婚主题)。

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

音乐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抒情音乐的经典代表作,被广泛用
于节日庆典、歌舞表演、电影、电视剧等媒体之中。

它融合了中国传
统音乐和西洋古典音乐的特点,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语言。

《梁祝》的主题是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叙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不可
分割的爱情故事。

《梁祝》使用了中国传统节奏,大部分采用8/4、4/4、7/4以及
9/4等多种节奏。

同时,作曲家混入了中国传统乐曲《十面埋伏》的旋律,使全曲更有节奏感和抒情性。

作曲家也融入了欧洲古典音乐的形式,用不同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和浓郁的戏剧性来表达多变的情感。

比如,在这首曲子中,作曲家使用了三类主旋律,而它通常由小提琴
演奏出来。

在《梁祝》中,小提琴的音色极具特色,清晰的声音与传统的乐
器形成了富有对比的音乐效果。

它的技巧包括滑音、按音、揉音、闷
击等,充分表达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缠绵悱恻、痴心萝浮情意的过程。

而管弦乐的特殊处理、古典乐曲的欣赏性和节奏的错落有致,一起形
成一幅梦幻的画面,令人怦然心动。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极富感染力,深受乐迷和同行的喜爱。


所蕴含的爱情、生命与传统文化素材,令人神往而又伤感。

不仅如此,它还为流行文化带来了许多有趣的新意见,并为西方音乐界带来了很
多新的思想。

(完整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鉴赏

(完整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鉴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一九五九年,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梁祝》是著名音乐家何占豪先生与陈刚先生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中国音乐史上成功地将西洋乐器与本土文化结合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低回婉转的小提琴协奏和缠绵悱恻的历史传说故事相融合,综合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淋漓的展示了一部柔美又激昂的乐章。

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华彩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题。

整个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下,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接下来,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谓煞费苦心。

何占豪先生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

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

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

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

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抒情而徐缓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

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我国著名音乐家何占豪和陈刚创作于1959年5月。

作者以越剧的曲调为素材,选取了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比较有代表的三部分情节——相爱、抗婚、化蝶作为了音乐的主要内容。

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祝家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

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

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

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

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

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

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选择了故事中的“草堂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分别作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的内容,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

用奏鸣曲式写成。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第一部分——呈示部开始用长笛模仿出各种鸟的叫声,然后配合双簧管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境界,随后小提琴和大提琴共同开始演奏出爱情的主题,小提琴代表祝英台,大提琴代表梁山伯。

开始小提琴悠长的声音似乎是祝英台向人们讲述着她同梁山伯之间的爱情往事,又似乎展现的是她对往昔的回忆。

紧接着,代表祝英台的大提琴登场,大小提琴共同演奏,向人们展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开始相识的快乐岁月,听着让人脑海中不由地浮现出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人相遇,在草堂结拜,并一路嬉戏游玩去求学的场景,感受到两人之间纯洁的友情和互相爱慕之心。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的旋律,给无数人带来了不只是听觉的冲击,还有心灵的震撼。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这样的作品。

《梁祝》是将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高度浓缩为“草桥结拜”、“同窗三载”、“长亭惜别”、“逼嫁”、“楼台会”“、投坟”“、化蝶”等七个主要情节,全面展示了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听众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乐曲在一段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下正式拉开了序幕,继而以悠扬婉转长笛承接,吹奏出如鸟鸣般优美动人的华彩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抒情乐音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草桥之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背景画面。

当沉醉于这片婉转悠扬的旋律之中,我们不难想象此时年轻的祝英台已换上朴素的男装,告别父母后带着银心,以及对未知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前往书院的道路。

途中,面对如此美景,从未出过远门的英台觉得周围的一切是那么新奇、美好,她那快乐的心情不言而喻。

画面栩栩如生,让人如临其境。

接下来,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在这个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

此时的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开始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

之后多重弦乐的音色响起,描绘出了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想必是学子们纷纷踏入了书院中。

此时书院里生气勃勃,一片好不热闹的场面,你看,他们正谈笑风生,在浩瀚的古文世界里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不时有几个同学因为坚持己见而与其他人争得面红耳赤。

小提琴的音色此时变得异常高亢,应是身为大家闺秀的英台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刚开始有些惊慌失措,但经过短暂地调整适应后,迅速被这群男同学的热情感染了,俨然忘记了自己的女儿身,兴奋地来回穿梭于同学之间,与大家攀谈得不亦乐乎。

在这里她更深入地认识了山伯,他是那么才华横溢、幽默风趣,以致她那颗天真纯洁的心灵开始被打动。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歌谱为高清矢量文件)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描写了秀丽的江南景色。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

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

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

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

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

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抗婚主题)。

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

音乐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品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品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品分析【摘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一部具有悠久历史的经典作品,由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而成。

本文将从梁祝的故事与小提琴协奏曲的联系、曲式分析、旋律特点分析、情感表达分析和技术要求分析等方面展开对这部作品的深入剖析。

通过对作品的艺术价值、表演者面临的挑战以及听众的感受的探讨,揭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音乐界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情感丰富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同时也要求表演者具备高超的演奏技术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对于表演者和听众都是一次难得的音乐盛宴。

【关键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的故事、曲式分析、旋律特点、情感表达、技术要求、艺术价值、表演者挑战、听众感受。

1. 引言1.1 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背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创作于1959年。

这首协奏曲以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展现了古代中国的爱情故事。

《梁祝》这个经典爱情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将这个动人的故事融入通过音乐来表达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纯洁而深刻的爱情。

赵季平巧妙地运用了西方古典音乐的表现方式,结合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创作出了这部富有东方韵味的协奏曲作品。

这首协奏曲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音乐情感,成为了中国乃至国际上备受推崇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现代音乐的代表之一。

.2. 正文2.1 梁祝的故事与小提琴协奏曲的联系梁祝的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是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传说。

梁山泊是梁家富贵之家的女儿,她聪明美丽,才华横溢,被称为“四大才女”之一。

祝英台是祝家的女儿,有一张俏脸,双眸明亮。

两人自幼青梅竹马,互相深爱。

家族矛盾导致两人无法在一起,最终被迫离别。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便是以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而成。

曲中旋律仿佛在诉说梁祝之间的爱情,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哀怨之情。

小提琴协奏曲_梁祝_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_梁祝_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吴玫(陕西教育学院音乐系陕西西安710061)摘要:该文从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等情感与意境的不同表现手法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进行了赏析,再现其美妙旋律与忠贞的爱情。

《梁祝》;显示;展开;再现关键词:《梁祝》创作于1959年,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4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农村祝家庄,聪明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妆去杭州求学。

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

当两个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

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

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

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

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

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依然投入墓中。

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这首绚丽多彩、真挚感人并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交响作品,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和成功的尝试,在国内外演出均受到热烈的欢迎,群众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

在1960年第3次文代会上,与其他一些文艺杰作被誉为:“是一个阶段,一个民族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

”它已在欧、亚、美各大洲演出,并以其中华民族的鲜明风格与特点,得到国际公认。

香港艺术家们把它改编成高胡协奏曲、清唱及舞台剧,美国的舞蹈家还根据它改编成美丽动人的冰上舞蹈。

80年代初,彩蝶又飞过海峡,台湾唱片厂翻版出售《梁祝》,受到普遍欢迎,台湾刊物还发专论评价,受到各界人士很大的重视。

香港唱片公司由于该片发行量超过一万张和两万张,曾奖给作者黄金唱片和白金唱片。

如今《梁祝》已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成为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彩蝶了。

欣赏提示: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用奏鸣曲式写成,结构如下图:1.呈示部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副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音乐鉴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音乐鉴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音乐鉴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第一篇:音乐鉴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音名著鉴赏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学院:班级:学号: 姓名:日期:2013/10/26《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大千世界声音是必不可少的,而声音中最美妙的就是音乐。

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

没有声音的世界是枯燥乏味的,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生机。

因此音乐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首先,我很高兴我们学校开设了艺术方面的课程,同时这学期我很幸运地选上了这么艺术课程--音乐名著赏析。

它给了我一次正面面对艺术的机会,让我从过去对音乐的懵懵懂懂逐渐开始更加深刻的认识音乐。

半个学期以来,我们欣赏了国内外许多优秀的作品,通过各方面方面系统的认识,我领略到了世界各个地方的艺术之美。

柴可夫斯基说过:“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通过音乐名著赏析这门课程作为平台,我们才能安安静静的欣赏音乐,也只有在这门课上,我们才能用心聆听每一句歌词背后的故事,从繁杂的事物中脱离,给自己的精神补给营养。

这个学期的音乐课虽短,所欣赏的音乐和音乐电影也有限,但并不妨碍我们对音乐的了解,因此我选择了《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来赏析。

其实从高中开始,《梁祝》就一直是我的最爱,在我手机的音乐播放器中,《梁祝》一直是保留曲目,标准的28分钟的音乐,每次听完都是一次享受。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何占豪两位老师根据同名越剧改编的小提琴协奏曲,此曲融合了中西方的音乐元素,堪称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曾经看过有关《梁祝》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扫盲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

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出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

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品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品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品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著名音乐家陈其钢所创作的作品,曲目于1999年首演,被誉为中国现代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它取材于中国古代传统民间文化中的梁祝传说,以小提琴协奏曲的形式,将传说中的情感和故事精神转化为优美动人的音乐。

整首曲目分为三个乐章:快板、慢板和快板。

第一乐章快板,以小提琴柔中带刚的演奏风格展现了剧情中少年李梁的勇敢和热情。

节奏明快而鲜明,反复强调着主旋律,展现出少年的朝气和青春活力。

第二乐章慢板,则表现了梁祝的纯洁与感人的爱情故事。

以小提琴悠扬的旋律来展现梁祝之间深情厚爱的感情,音乐语言中浸润着柔美的力量,时而温暖而柔和,时而深情而辽阔。

最后一乐章快板中,小提琴和管弦乐队交替展示相互配合的技巧性,展现了两个主人公愉悦的心情,成就了一个诺大的爱情故事。

作品整体取材在于梁祝传说,或许是中华民族流传最广的一个情感艺术故事,这个故事通过戏曲、电影、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传递出了一种极其深刻的环境和情感派系。

陈其钢从梁祝这个情感故事入手,关注他的感性内容,将它转化为自己的音乐语言,表达出了以崭新的形式呈现的李梁与梁山伯爱情故事中的兴奋,沉思和终极的痛苦情感。

从乐曲编曲及演奏来看,陈其钢将小提琴独奏和管弦乐队完美的结合了起来。

首先在编曲上,快板的部分通过变调、三重奏的方式,增强了音乐的旋律性和层次感。

慢板则以小提琴为贯穿线索,合理运用了独奏、合奏、管弦乐伴奏等方式,展现了乐曲情感的深刻。

在演奏上,小提琴协奏曲的高难度演奏注重合理运用了小提琴的技巧和特殊音乐性。

从基本的琴弓手法到各种不同的音色、技巧转换,都为小提琴玩家提供了技巧性挑战和惊喜的乐趣。

最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佳作留下来了一个情節在人们的记忆中,它让人们心灵的共鸣得以在音乐中得到升华。

不仅是一部新时代的音乐作品,更是一个艺术思考的倡导。

它以浓郁的情感气息为基础结合了音乐创作的高超技术及其现代多样的表现形式,为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增添了更加新鲜的血液,同时也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生生不息地展现在全世界的视野中,成为中国现代音乐的杰出代表之一。

小提琴协作作曲(梁祝)的欣赏提纲

小提琴协作作曲(梁祝)的欣赏提纲

小提琴协作作曲(梁祝)的欣赏提纲一、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1.作者何占豪1933年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农民家庭,以唱绍兴剧维生的父亲不希望儿子将来像自己一样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在何占豪12岁时,父亲用借来的钱把他送到杭州念初中,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没想到酷爱戏曲的何占豪最后还是学上了越剧。

一次上海之行让何占豪无意中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并且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粱祝》。

但是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他鲜有作品问世。

有人说这首作品不仅是何占豪本人音乐生涯的最高峰,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

陈钢,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

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

早在求学期间,他即以其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

这首流传最广的中国交响乐作品曾先后荣获五次金唱片与白金唱片奖。

2.作品的时代背景首先,结合《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

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约四世纪中叶),此一时期,士族与庶族之间界限分明,门阀士族为了维护自身的特殊地位,反对士族与庶族通婚,形成等级森严的门阀士族制度。

故事是讲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扫盲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

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

当两人分别时,祝英台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梁山伯,但是她害羞不敢说出口,于是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山伯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

一年后,梁山伯得知祝英台原来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英台求婚。

可是祝英台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

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山伯不久即悲愤死去。

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

梁山伯的坟墓突然被雷裂开,祝英台毅然投入墓中。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品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品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品赏一直以来都觉得音乐很奇妙,听着欢快的音乐,心情就会变得明朗;听着悲伤的音乐,不觉的会很难过;难受时喜欢听一些舒缓疗伤的歌;开心时听一些欢快的歌就会觉得被幸福围绕。

一字一句,一词一曲,都让人觉得很神奇。

所以,也会觉得音乐是很复杂深奥的。

这学期系统的学习了解了一些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觉得这也的确是很玄妙的但是却很美好的东西。

虽然并没有机会上太多的课觉得很是惋惜,但是,了解的一些知识也让人收益匪浅。

1、乐器的介绍:一个简单的乐器,却能演奏出许多美妙的乐曲。

不同的乐器又各具特色,也反映出地域文化,民族风情的不同。

我个人而言,比较喜欢钢琴。

钢琴又被称为乐器之王,它优良全面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都是其他任何乐器无法与之相比拟的。

在我的认知里钢琴的声音总是优雅,清脆的。

或悠扬,或沉稳,或欢快。

每一种曲调都能给人不同的感受,并且深入人心。

钢琴声如美玉,温润柔和,贴近心灵;钢琴声如心声,它诠释着弹奏者内心的波澜起伏和心路历程;钢琴声如泉水,行云流水般从指间倾泻而下。

老师课上展示的钢琴演奏片段也正是此理。

2、人声的分类:高音、中音、低音以及各式唱腔的介绍让人受益匪浅,也让我了解如何发音,怎样发音更加美妙。

3、中国民歌的南北差异:中国地大物博,文化悠远,南方与北方由于文化、历史、习俗以及经济发展等各种因素;民歌的发展传播以及唱法曲调自然不同。

总体而言可谓南柔北刚。

4、歌剧的介绍:事实上原本就个人而言并不是很喜欢歌剧,归根结底也是不了解如何去欣赏,学习之后,有了一定的认识,觉得艺术需要用心去品位的。

5: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音乐欣赏:这里系统的介绍了音乐的特性、传播方式、音乐欣赏的方法、音乐作品的分类等内容,全面的展示了音乐欣赏的精华。

课程结束后,专门找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来欣赏,写下以下评论:《梁祝》是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正是以其为创作背景。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展开全文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用奏鸣曲式,并选取民间故事《梁祝》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

一、呈示部1.【引子】(1)写景:音乐一开始,在弦乐颤音的背景下,长笛吹奏出优美、轻柔的旋律,仿佛描绘了梁祝求学路上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故事画面。

(2)抒情: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2.【主部】(单三部曲式:A+B+A)(1)展示主题:在竖琴伴奏下,小提琴奏出传颂千古的爱情主题。

此主题取材于越剧的音乐素材。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少人听了这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谓煞费苦心。

作者何占豪曾在越剧团当演员。

据他所知:任何越剧演员,只要唱到这一唱段,都会博得台下阵阵喝彩的掌声。

于是作者选取此唱腔作为《梁祝》的爱情主题,并把它作为整个作品的核心音调。

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

在音色浑厚的G弦上重复一次后,乐曲转入A微调,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

此主题的旋律特点不断上行又不断下行,上行时仿佛表现梁祝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下行则好像预示他们生活中的曲折及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心情。

(2)草桥结拜:此处由独奏小提琴从高音区转入中音区,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一唱一合”,形成对答,仿佛描绘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

(3)再现主题:接着,乐队以充沛的感情奏出这个主题,充分表现出梁、祝相互欣赏之情。

3.【连接部】自由华彩:为独奏小提琴的华彩乐段。

在华彩乐段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

此处的演奏较自由,难度较高,因而也较引人注目。

作曲家在此采用华彩乐段使其成为作品的有机部分和有独立特点的段落。

4.【副部】(回旋曲式:A+B+A+C+A)三载共窗,共读共玩:是整个作品中最轻快、最欢悦的乐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欣赏提纲2011级体育系9班薛广天2011010904 1.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

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

在求学期间,在1958年冬,他与何占豪合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何占豪,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

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在近几十年时,他几乎每年创作一部大型作品,在民族音乐语言的创新,民族器乐演奏技巧的提高,民乐表现幅度的拓展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同时,他还为世界乐坛培养和推荐了一大批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年轻艺术家。

实为“学贯中西、推陈出新、奖学后进”的中国音乐大师。

<梁祝>>创作于1959年.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祝家村祝家庄,聪明扫盲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这首绚丽多彩,抒情动人并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交响作品,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与成功的尝试,在国内外演出均受到热烈的欢迎,群众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在1960年第三次文代会上,与其它一些文艺杰作被誉为:"是一个阶级,一个民族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它已在欧,亚,美各大洲演出,并以其中华民族的鲜明风格与特点,得到国际公认.香港艺术家们把它改编成高胡协奏曲,清唱及舞台剧,美国的舞蹈家还根据它改编成美丽动人的冰上舞蹈.八十年代初,彩蝶又飞过海峡,台湾唱片厂翻版出售<<梁祝>>,受到普遍欢迎,台湾刊物还发专论评介,引起各界人士很大的重视.香港唱片公司由于该片发行量超过一万张和两万张,曾奖给作者金唱片和白金唱片.如今<<梁祝>>已飞进世界音乐之林1958年秋,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一年级小提琴专业的何占豪、俞丽拿等同学组建了一个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并商议创作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以响应学院党委提出的“解放思想,大胆创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号召。

当时,在选材方面同学们意见不一,于是定下三个题材征求院党委书记孟波的意见。

孟波决定“在越剧《梁祝》音调基础上创作”后,何占豪一鼓作气把越剧《梁祝》中的几段唱腔音乐连接起来,用小提琴实验演奏。

由于他只是小提琴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从未学过作曲。

于是他向作曲教授丁善德“求援”。

丁教授把作曲系的高材生陈钢介绍给何占豪。

从此,陈钢和何占豪“联姻”,与“蝴蝶”同时成对高飞。

《梁祝》在向国庆10周年献礼时独领风骚,声誉鹊起。

而孟波为扶持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在何占豪、陈钢进入创作阶段时分别发动院、系的专家给予具体的艺术指导:丁善德对陈钢进行“单独的曲式辅导”,并一次次地审读《梁祝》的每一个乐段,提出修改意见;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毕业的小提琴家赵志华、陈又新向实验小组同学介绍各种小提琴演奏技法,为他们提供艺术示范;国乐家卫仲乐开设讲座,向其小组同学讲解民族乐器的各种演奏技巧,帮学生们实现小提琴演奏的“洋为中用”。

当陈钢、何占豪决定将二胡的指法写进协奏曲时,有人认为,“用两条弦演奏不能发挥小提琴功能”“把二胡的滑指用到小提琴上去,是破坏小提琴的演奏法则”。

两位学生犹豫了,于是系党支部书记刘品组织全系专家展开论证,最终为两位学生的艺术创造提供了实践与理论依据。

小提琴被誉为“乐器皇后”,有4条琴弦,若以为所有的演奏都必须用4条弦,实际上是忽略了小提琴性能的多样化。

韦尔汉根据巴赫咏叹调改编的“G弦上的咏叹调”是在G弦单根弦上奏出的动人曲调。

现在将二胡的技巧移到小提琴的两根弦上,是完全可以的。

事实上,小提琴的演奏方式经过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各国民族风格的乐曲及演奏方法,为小提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不少贡献。

而把中国民族风格的乐曲和演奏技巧用到小提琴上,非但不损害其传统,还能扩大其艺术表现力。

终于,只有中国二胡琴弦上才有的滑指手法首次出现在小提琴演奏上,使《梁祝》在表现满腔悲愤、痛苦欲绝的情感时,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另外,中国越剧、京剧中常用的倒板、嚣板等首次进入协奏曲,使《梁祝》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质,小提琴协奏曲在此实现了一次彻底的中华民族化。

1959年5月首演成功,这是一个奇迹!这部“为中国创造民族化交响乐开拓一片绿野”的《梁祝》协奏曲,作者都是学生。

而且,这两位学生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一部经典之作从选材到创作,直至走上舞台的全过程。

2.作品的创作个性要谅解作品的个性,首先要谅解作者的成长历程和他们所处的环境影响。

何占豪(1933-)浙江诸暨人。

曾在浙江省越剧团乐队工作,后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班学习小提琴,并和几位同学组成“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问题。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

毕业后,转入作曲系,随丁善德学作曲。

除《梁祝》外,主要作品还有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越剧《孔雀东南飞》的音乐等,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陈钢(1935-)上海市人。

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

建国后入部队文工团,十五岁开始音乐创作,曾经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间奏曲等作品。

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

大学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协奏曲为单乐章奏鸣曲式结构。

包括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

从这里可看出,作者是遵循了欧洲古典音乐中协奏曲的曲式结构类型来完成作品的。

但是作者又对结构进行另外创新,即采用了叙事的手法来陈述音乐的进行与发展。

音乐的进行与发展就像一部完整的故事一样,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详细的讲述一遍。

因此,在《梁祝》总谱中可看到作者在每一段故事的开始处的乐谱上均有一些提示内容的语言。

全曲大概二十八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同窗三年美好生活,接著十八相送。

从十一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抗婚不成、楼台会、哭灵投坟。

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也是十一分钟。

最后一段则是化蝶,可说是整曲再现。

下面我将对乐曲从整体结构与各段落间的关系入手,来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艺术原理的规律来使中国民间音乐特点与西方音乐特点相结合进行创作的。

引子——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乐队的弦乐部分奏出柔和的泛音,象征着清晨的到来。

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传来秀丽的笛声,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

接着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旋律,呈现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图画。

这是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听众不会感到陌生的。

虽然不是由中国乐器(竹笛、二胡、扬琴等)奏出,但中国民间音乐风味是很浓郁的。

长笛的音色柔和淡雅,弦乐的泛音又是如此的清丽,结合中国的五声调式音阶,使人感到江南的清晨是如此恬静,但又充满了水乡的灵气。

3.作品的民族特征由于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影响深远,它也在不同的地区,被改编成不同的地方戏种传播,从京剧到昆曲,从豫剧到粤剧,从河南绑子到豫南花鼓,几乎所有的中国民间戏曲,都或全部或部分的取材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堪称拥有中国民间拥有戏曲版本最多的一个传说故事,不过这其中最为出名的还是越剧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它在1953年被搬上银幕,而《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成为新中国第一部戏曲彩色电影。

越剧为中国五大民间戏曲剧种之一,由当地民音歌曲逐步发展而成,因为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县,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而流传的范围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江、浙、沪地区。

而日后小提琴协奏版《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要创作者之一的何占豪,就出生在与越剧起源地嵊县接壤的诸暨。

何占豪,1933年8月出生于诸暨何佳山村,因为越剧迷奶奶的影响,自小就对许多传统越剧曲目耳熟能详。

而天生对音乐的热爱,也让他随后考入了浙江省文工团当演员,并于195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进修班。

五四前后的中国,群星璀璨,尤其是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大师级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对整个中国新文化的理论和治学方向,都奠定了一个相当扎实的基础,直至今日依然在许多方面影响着新一代的学者。

而上世纪三十年代左右,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大师扎堆,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大师都具有一个相当扎实的国学基础,无论是梁启超、王国维、胡适、陈寅恪,还是徐悲鸿。

而让他们的学识能够更上一个台阶,从而达到一种学问新境界的,则是他们在求学期间所接触的西学。

正式西方的语言、西方的思维模式和西方的治学体系,让这些学者在比较中得以融会贯通,从而将国学带入了一个新境界。

4.作品的标题梁祝故事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传说故事,以“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享誉世界。

数百年来各种关于梁祝的传说故事在为人们口口相传,耳熟能详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优秀典范。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民族劳动、智慧的体现;是构成一个民族自身特色的重要内容;是维持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

“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

”随着世界各国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也被世界人民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所以说作者取名《梁祝》有着很深层寓意,让世人知道我们中华门组也有这样美丽的爱情故事!5.音乐语言与表现功能作品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根据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则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加以发展和创造。

结构上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运用了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在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如在显示部尾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来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展开部中的“哭灵投坟”则用了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在小提琴演奏上,借用了我国民族乐器的某些演奏技法和效果,听来别有风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