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原因探析

合集下载

浅析我国目前汇率制度,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利弊

浅析我国目前汇率制度,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利弊

浅析我国目前汇率制度,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利弊摘要: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配套措施。

人民币汇改经历了数个阶段以后,在未来的几年内,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人民币继续升值是一个必然趋势。

因此,对未来升值的趋势要有一个很好的掌握.尽可能减少汇率变化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汇率制度;人民币升值;浮动汇率一、我国目前的汇率制度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

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

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

同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市场汇率。

现行汇率制度将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基础放到了市场上,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市场交易情况公布汇率,外汇指定银行可以在一定浮动范围内制定挂牌汇率,对客户办理结售汇业务。

(2)单一汇率。

境内所有本外币的交易均使用一种汇率,取消了过去的官方汇率供汇和上缴。

由于汇率是在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运作中形成的,消除了过去外汇调剂市场条块分割、地区差价,因而全国使用的基准汇率是统一的。

(3)浮动汇率。

1973年后,国际货币体系由固定汇率制度时代转入浮动汇率制度时代,1988年我国放开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实行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调剂市场汇率随着市场外汇的供应状况浮动。

这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准备了条件,逐步使人民币汇率制度融入国际浮动汇率制度。

(4)由管理的汇率。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史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史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史
3. 1994年至2005年:固定汇率制度再次调整 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1994年中国再次调整汇率制度,采取了“双向浮动汇率 制度”。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固定在8.28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但允许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 浮动。
4. 2005年至2015年:汇率改革和汇率篮子制度 2005年,中国宣布改革汇率制度,实行了汇率篮子制度。人民币的汇率不再与美元单一 挂钩,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这一改革使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汇率波动幅度逐 渐增大。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史
5. 2015年至今:市场化汇率制度 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市场化汇率制度。人民币 的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央行只进行必要的干预。这一改革引起了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和 市场波动,但也增加了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 率的稳定和市场的平衡。此外,中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和管理, 以确保汇率的合理稳定。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史
中国汇率制度的变迁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1949年至1978年:固定汇率制度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实行了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固定不变,以1美元 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汇率为基准。这一制度在这段时期内基本保持稳定。
2. 1978年至1994年:双轨制汇率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开始逐步放宽对外汇的管制。1978年,中国实行了双轨制汇 率,即市场汇率和官方汇率并存。市场汇率主要适用于外贸、外资和旅游等领域,而官方汇 率主要适用于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

人民币汇率制度1

人民币汇率制度1

人民币汇率制度1人民币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制度是指中国政府为了维持国内经济稳定和促进国际贸易平衡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本文将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背景、政策措施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与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密切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外贸逐渐扩大,国际收支逐渐增加。

然而,在国际外汇市场上,人民币的价值长期受到投机性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大,波动较大,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不小的不稳定因素。

二、政策措施1.汇率浮动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调整人民币汇率。

首先是在2005年7月21日实行的汇率改革,将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转变为基于市场供求的浮动汇率制度。

通过市场力量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得以自由浮动,反映了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

2.汇率调控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定期调控。

通过买卖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人民银行来调节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

当人民币过于升值时,人民银行会购买外汇来兑换人民币,增加外汇储备,抑制人民币升值。

3.干预措施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例如,限制个人购汇额度,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外商投资等。

这些措施旨在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避免人民币大幅波动对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影响人民币汇率制度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1.进出口贸易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到进出口贸易的成本和竞争力。

当人民币升值时,中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会上涨,进口商品价格会相对下降,对外贸易结构和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

2.经济稳定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中国经济稳定非常重要。

过大幅度的波动会导致投资和消费的不稳定,进而影响整体经济增长。

因此,通过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稳定,可以为中国经济创造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

3.资本流动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资本流动也产生了影响。

当人民币升值时,外国投资者会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中国市场,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

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关于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目录1. 前言2. 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3. 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4. 案例分析4.1 阿根廷的比索危机4.2 印度的货币改革4.3 巴西的实行浮动汇率制4.4 非洲国家的固定汇率制度4.5 中国的汇率改革5. 结论1. 前言汇率制度是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在选择汇率制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国内外经济环境、政治形势、国际贸易竞争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在汇率制度的选择方面有着长期的磨练和实践。

本文将以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为例,探索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及改革方向。

2. 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相对较为复杂,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半固定汇率。

固定汇率是指国家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由政府或中央银行控制,确立一种恒定的比率,不受市场力量的影响。

浮动汇率是指国家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由市场力量决定,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浮动波动。

半固定汇率则是上述两种汇率制度的综合。

固定汇率制度在发展中国家中相对较为常见,其中包括众多非洲国家。

固定汇率可以为国际贸易提供稳定的基础,也有利于控制通胀和降低风险。

但是如果固定汇率的设定与经济指标不匹配,很容易出现货币失衡和外汇储备不足等问题,进而导致货币危机的产生。

例如2001年阿根廷经历了一场海外华人疯狂排买美元的新买卖模式,最后导致阿根廷比索的崩溃。

浮动汇率制度相对较为适应发展中国家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可以实现市场调节和随机应变。

但与此同时,波动性增大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外贸和外汇储备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

例如印度在2016年进行货币改革,取消了1000卢比和500卢比的纸币,其目的就是对支付体系进行改革,化解黑钱问题,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半固定汇率制度则可以弥补以上两种制度的缺点,例如巴西过去就曾多次实行半固定的汇率制,并提出了“三角黄金规则”的理论来指导外汇政策制定。

人民币汇率制度分析

人民币汇率制度分析

从历史看未来之人民币汇率制度分析摘要:一国的繁荣昌盛主要依靠其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核心是金融与货币。

本文主要通过回顾历史、分析现状、展望未来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合理预测。

关键词:发展沿革影响因素走势预测一、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沿革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就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需要,处于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之中。

第一阶段:1978年——1993年随着1980年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席位的恢复,越来越要求外汇管理与国际规范相适应。

20世纪70年代与一些发达国家正常交往的恢复,对外开放逐渐增加,国际交往增强,在贸易、投资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多,原来的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表现出其应变能力差、缺乏灵活性、不利于鼓励出口创汇的积极性等缺陷。

因此我国开始由紧向松的改革汇率制度。

1 钉住一篮子货币阶段(1978年——1984年)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是:汇率制度的基准为钉住一篮子货币;汇价变化大,基本消除了人民币汇价高估现象,短短3年内人民币兑美元由1美元兑1.5元贬值为1美元兑3.2元,贬值1倍以上,较明显地促进了当时特定历史时期出口贸易的恢复和增长;汇价体系一改再改,由单一汇价改为双重汇价,后又因人民币的贬值而实质上废止双重汇价恢复单一汇价;汇率的价格信号功能与对进出口贸易的调节功能亦有所恢复。

2 取消内部结算汇率,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阶段(1985年—-1993年)这一阶段施行的是钉住美元的可调整固定汇率制度,由央行不定期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汇率波动较前几个阶段表现出一定的浮动和弹性.后期的小幅微调减轻了对整体经济的震动;实质上恢复双重汇价,外汇市场初步发育。

两个市场汇价之间存在较大差价,外汇调剂价能够较好地反映外汇市场实际的供求状况,而公开牌价则属于被高估的汇率;汇率管理仍带有较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国家的计划管理仍决定着人民币的汇率水平.第二阶段:1994年——2005年7月1994—2005年7月正式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探究析论文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探究析论文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探究析论文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

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建国初期的汇率制度。

此阶段正值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和起伏回升阶段。

实行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其特点是实行外汇集中管理制度,通过扶植出口、沟通侨汇、以收定支等方式积聚外汇,支持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

2、计划经济体制的外汇管理体制(1953~1978年)。

其中,1973~1978年,从西方货币实行浮动汇率至人民币贸易内部结算价时期,人民币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盯住汇率制”,汇率调整频繁。

其特点是对外贸易由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专管,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控制的外汇管理体制。

3、经济转型时期的外汇管理体制。

实行的是计划内部的双轨制。

其主要特点是由买卖双方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中国人民银行适度进行市场干预。

其中,1981~1984年,人民币内部结算价和官方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时期;1985~1993年盯住美元的管理浮动汇率制。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至新汇率改革前的外汇管理体制。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其特点是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一国的汇率制度不可能永远不变,各个时期的人民币汇率的安排都是随着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演变的。

第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走了一条盯住单一美元→盯住一篮子货币—双重汇率制→盯住单一美元之路。

但是,逐步扩大汇率的灵活性和汇率的市场化是这条演变之路的实质。

因此,未来的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必然也是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

浅析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建议

浅析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建议

浅析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建议摘要:在目前经济开放的大环境下,作为一国经济的核心变量,汇率的剧烈波动会给国家经济带来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制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变迁,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汇率制度的几种分类,简单阐述了汇率的相关理论,之后对1949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进行梳理,简要分析了各个时期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最后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汇率人民币汇率制度一、汇率的基本概念1外汇和汇率外汇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一般来讲我以它的狭义定义为准。

狭义的外汇通常指:以外国货币表示,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能接受的,可用于国际清偿的各种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外汇利率,外汇汇率或外汇行市)两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亦可视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

汇率又是各个国家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的金融手段。

2.汇率制度(1)固定汇率制度所谓固定就是两个货币的比价是基本不变的,当然也允许这个比价能够有一定幅度的变动,同时这个幅度要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若超过限度,本国的货币当局要及时的发挥监管作用,对其进行合理的干预和控制,确保汇率波动不会出现剧烈的增长或下跌,以维持其平稳性。

(2)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以市场供求为决定汇率的唯一因素,在任何情况下政府不得以任何的措施和手段来干预和控制的汇率制度。

这里强调的一定是市场主导,供求决定。

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就是在这两个基本的汇率制度之上建立起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新型汇率制度。

二、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1.建国初期(1949-1952年)从我国建国初期到1952年,这一时期是国民恢复时期。

此时汇率制度的特定是人民币和国内国外的物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汇率的变动较为频繁。

1950年前的阶段为建国初期,此时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制度把“奖出限入,照顾侨汇”做为原则,将此时国内物价水平当做参照物,并对照百分之七十五到百分之八十的大宗出口商品的加权平均换汇成本,同时结合其他相关因素来确定人民币汇率水平。

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动的认识

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动的认识

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动的认识【摘要】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自建国初期至今经历了多次变动,每一次调整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本文将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变动原因、调整影响、转型挑战以及改革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动的背景和重要性值得我们深刻理解和认识。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动过程和改革路径,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提供支持。

未来,我们应继续关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调整和改革,不断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提高国际竞争力,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动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们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展望和指引。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背景、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动重要性、历史演变、原因、影响、挑战、改革路径、总结、展望、重要性。

1. 引言1.1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背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

在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出台后,我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对外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这些改革措施带来了外汇的增加,也催生了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讨论和调整需求。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的是单一固定汇率制度,即人民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

这种固定汇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人民币的价值,保障了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外汇储备的增加,固定汇率制度逐渐暴露出无法适应复杂经济环境的问题。

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加强人民币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我国在2005年开始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逐步实现了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并逐步从固定汇率制度向浮动汇率制度过渡。

这一系列的制度变动,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动的重要性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重要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与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对外贸易、金融市场稳定、外资吸引力以及国际地位等方面。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变化趋势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变化趋势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变化趋势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人民币汇率是指人民币与外币的换算比例,其波动对中国经济影响深远。

本文将探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变化趋势。

一、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既受市场因素影响又受政策因素影响。

市场因素主要包括外汇供求、国内外利差、资本流动和风险偏好等因素。

政策因素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外汇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因素。

1. 外汇供求外汇供求是影响汇率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当外汇供大于求时,人民币汇率下跌;当外汇求大于供时,人民币汇率上涨。

例如,某一时期外商在中国进口大量商品,需要购买人民币支付货款,这就使得外汇需求增加,人民币升值;而如果国内居民倾向于购买外国商品,在外币市场购买外币,从而导致外汇供给增加,人民币贬值。

2. 利差利差是指不同国家货币利率之差。

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时,国外投资者会将资金转投到中国,以获得更高的利息收益,从而增加人民币供给;而当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加时,则会出现资本流出,人民币需求减少。

3. 资本流动和风险偏好资本流动是指国际投资者长期或短期投资中国资本市场。

当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信心不足时,资本流出加剧,人民币贬值。

另外,风险偏好也会影响人民币汇率。

例如,全球经济危机期间,国际投资者偏好于持有安全美元,人民币也因此贬值。

4.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调节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

如果中国货币政策过度宽松,货币供应增加,人民币贬值;如果货币政策过度紧缩,货币供应减少,人民币升值。

5. 外汇政策根据中国的外汇政策,政府会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干预。

政府可以使用外汇储备购买或出售人民币,从而影响人民币汇率。

例如,2008年中国政府曾采取干预措施,令人民币汇率从8.28上涨至8.11。

6.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也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节经济活动和控制经济增长速度。

如果政府加大对经济的投资,引导资本流入中国,人民币汇率将升值。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的原因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的原因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的原因摘要:汇率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

特别市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涉及到贸易、金融、政治等多个领域,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也会对美国、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体带来较大的影响,并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本文总结了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并分析了选择该汇率制度的原因以及影响。

关键词:汇率制度;历史演变;形成机制;制度评价一、引言中国与周围的经济远近、大小,都细细刻画在“汇率”这个历史计量器上。

人民币汇率的演变,叙说着中国在世界版图上的镶嵌深度。

60年一甲子。

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动中,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无意义稳定,七十年代的错误升值,八十年代前期的贬值,九十年代中期至2005年的固守,2005年至2008年的过慢升值,2008年至今的的再固守美元。

回眼望去,一路走的蜿蜒曲折。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及选择原因(一)汇率只是计划人民币的历史始于新中国的前夜。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先于共和国而成立。

当年发行的第一版人民币,与惊人的物价波动相适应,面值跨度从1元到5万元。

1949年3月,60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1美元,到1950年3月,就变成4.2万元人民币才能兑换1美元,短短一年时间,人民币的贬值达到98%以上。

1953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机制迅速覆盖全国,1955年新的人民币开始发行,按1万元旧币折1元新币进行兑换,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之后16年间都保持了一条平直的直线,长期稳定在2.4618:1。

(二)“一篮子”政策的失败1971年11月,由于各国疯狂向美国要求将手中的美元兑换成黄金,金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无法承受而崩溃,此后西方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由此带来的频繁大幅度波动,使得中国无法“稳坐钓鱼台”。

于是采用了“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方法。

“篮子”中所选用的货币是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中经常使用的货币,按其重要程度和政策上的需要确定权重,再根据这些货币在前一营业日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加权计算出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过程以及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原因和建议剖析

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过程以及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原因和建议剖析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
第七阶段即为2005年7月21日 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参考 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尽管是初开始实行,但毕竟是我国开始汇率制度改 革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
我国现行汇率制度表述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为1949一1952年 此阶段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币对美元的 汇价于1949年1月18日首先在天津挂牌,这一阶段,人 民币汇率的制定,基本上与物价挂钩。我国实行具有 爬行钉住汇率制特点的汇率制度 ,其做法是选择一组 用于制定汇率的指标,其指标包括出口物资理论比价、 进口物资理论比价和信汇购买力比价,再取三者的加 权平均数确定人民币对美元的官方汇率。在此阶段, 人民币汇率频繁调整,调整幅度有时很大。
汇率制度的Leabharlann 类5、爬行钉住:即按照预先宣布的固定汇率,或者根据若干量 化指标的变动,定期小幅调整币值。 6、爬行区间:即货币在一定范围内围绕中心汇率上下波动, 同时根据预先宣布的固定汇率或若干量化指标的变动,定 期调整中心汇率。 7、无预定路径的管理浮动:中央银行在不特别指明、不提前 宣布汇率目标的情况,通过积极干预外汇市场来影响汇率 变动。 8、单独浮动:也称自由浮动,汇率水平由市场自由决定,中 央银行不干预外汇市场,但对外部和背部冲击名义汇率应 及时做出反应。
8、单独浮动
汇率制度的分类
1、无单独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是指将另一国货币作为单一法 定货币流通。 2、货币局安排:是指从法律上隐含地承诺本国货币按固定汇率 兑换某种特定的外币,同时限制官方的货币发行,以确保旅 行法定义务。 3、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是指将货币按固定汇率钉住一种主要 货币或者是一篮子货币,汇率围绕中心汇率上下幅度不超过 ±1%。 4、区间钉住:即由一个正式的或事实上的固定的中心汇率与一 种或一篮子货币相挂钩,但允许浮动的区间要大于前者,至 少在±1%以外。

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历史、原因及效果分析

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历史、原因及效果分析

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历史、原因及效果分析商学院08(2)班乔馨学号:08163064 班号:28614近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汇率变化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

正确认识目前我国汇率政策及汇率水平,将关系我国经济能否实现长远平衡发展。

本文从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汇率变动的原因及对处于经济转型关键过程的我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的历史回顾1、汇率变动的回顾人民币汇率是指人民币的国际价格。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经历了1994年以前贬值幅度较大的过程与1994年汇改以后缓慢升值的过程(见表1) :表1 1981 - 2007年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表(以直接标价法计算)年份1981 1985 1986 1989 1990 1994 1997 2002 2005 2006 2007汇率1171 2193 3130 3176 4178 8162 8130 8127 8111 8100 7161 数据来源: 转自黄盛《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研究》, 2007年数据由央行网站得到。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在1994年以前, 人民币汇率有较大幅度的贬值。

这是由于此阶段我国经济总体实力不强, 为了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 我国政府采取人民币逐步贬值的方法来促进我国的出口, 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从而逐步加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1994年以后, 人民币汇率是小幅度升值的。

这是由于在1994年以后, 人民币汇率确定“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此后, 人民币汇率从1∶8162缓慢的升值至1995年12月31号1 ∶8132。

从1997年以来, 基本上稳定在1∶8123的水平。

人民币汇改在事实上变成实际上的“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

2、汇率制度的回顾改革开放后, 我国的汇率制度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至1993年12月30日, 这个阶段我国是汇率留成制度, 并在汇率制度上实行双重汇率即官方汇率和调剂汇率, 前者高于后者。

汇率制度的选择研究

汇率制度的选择研究

汇率制度的选择研究【摘要】为了深入研究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随后,重点分析了汇率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比较了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特点与优缺点,探讨了选择汇率制度的因素以及不同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情况。

在提出了关于汇率制度选择的建议,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并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

通过对汇率制度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促进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稳定与繁荣。

【关键词】汇率制度、经济、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选择因素、国家比较、建议、未来研究、研究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汇率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约束货币价值与其他货币或一篮子货币的方式和机制。

汇率制度的选择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成为了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随着不同国家之间贸易和金融的密切联系,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对于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汇率制度的选择也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不同的汇率制度会对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如何权衡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之间的得失,成为了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研究汇率制度的选择对于理解国际经济的运行机制以及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汇率制度对经济的影响、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特点与优缺点、选择汇率制度的因素以及不同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

通过深入研究各种不同的汇率制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未来的汇率制度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汇率制度选择一直是国际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不同国家选择不同的汇率制度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深入研究汇率制度选择的意义在于:1. 为制定和调整国家汇率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对各种汇率制度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制定汇率政策,适时调整汇率制度,以实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2. 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实行的汇率制度

中国实行的汇率制度

中国实行的汇率制度(原创版3篇)目录(篇1)I.引言II.中国汇率制度的历史背景III.现行汇率制度的特点和影响IV.未来汇率制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正文(篇1)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其经济状况和金融体系不断发展和变化。

中国的汇率制度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经历了多次改革。

如今,中国实行的汇率制度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这种制度在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受到全球经济环境和政策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对中国现行汇率制度及其影响的分析。

一、历史背景中国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

最初,中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即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保持固定。

这种制度有助于稳定国内经济,但也限制了国内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国际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开始逐步改革汇率制度,以适应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

二、现行汇率制度的特点和影响1.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现行的汇率制度是一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政府通过设定汇率上下限、干预市场等方式来维护汇率稳定。

这种制度有助于避免市场波动对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政府对货币政策的调控。

2.资本管制:中国实行了严格的资本管制措施,以限制资本外流。

这种措施有助于防止资本过度流失,稳定外汇市场,同时也保护了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3.促进经济发展:现行汇率制度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政策来平衡国内外经济环境,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此外,汇率制度的灵活性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虽然中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具有灵活性,但它仍然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密切,全球经济的波动可能对中国的汇率政策产生影响。

目录(篇2)I.引言II.中国实行的汇率制度概述III.汇率制度的影响IV.结论正文(篇2)中国实行的汇率制度概述中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种汇率制度结合了市场供求和政府干预,旨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

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摘要:在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和改革的问题上,两极论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

而在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制度的变迁中,进入新世纪后,经济和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强烈要求我国的汇率制度向更有弹性的方向改变。

关键字: 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改革所谓的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的安排或规定。

最基本的两种汇率制度是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此外还有爬行钉住汇率目标区、货币局等其他类型的汇率制度。

这些汇率制度各有优劣,应该根据本国经济结构、特定的政策目的、地区性经济合作情况和国际经济条件的制约等因素选择汇率制度。

一般来说,一国的经济规模越大,越倾向于采用浮动汇率制;反之,则倾向于采用固定汇率制。

这是因为大国经济较为独立,根据著名的“不可能三角模型”,在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流动和固定汇率三个目标之间,不可能同时实现,大国多为发达国家,资本管制较少,如果实行固定汇率,必须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大国一般是不愿意为了维持与外国货币的固定汇率而使内政策受到约束的。

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说,大部分国家都会采用固定汇率制度。

这是因为,大多的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市场规模相对较国内资本市场缺乏纵深等经济特征,由此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包括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与证券市场间接融资在内的资本流动性极差。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若是选择浮动汇率政策,那么因浮动汇率政策所导致的经济性的汇率波动是不可能通过资本流动而不将其抵消的,其结果是,整宏观经济将会因汇率的不停波动而失去稳定性。

一发展中国家面对的国际经济环境发展中国家面对的国际经济环境的特点可以归纳成以下三大方面:第一个特点是这个世界非常像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

在这个市场上,只有少数工业化国家具有市场垄断力量,而其余国家只是被动的参与者。

论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

论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

论1994年-2017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由于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处于动态的调整过程,因此汇率制度选择是一个中、短期呈现静态、长期呈动态的变化过程。

汇率制度是货币比价一系列关系总和,人民币汇率制度只不过是中国经济体制中关于外汇资源配置的一种价格机制,但反映着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不仅涉及到国内经济主体之间,而且还涉及到国际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演变为一种国际政治关系。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1.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取消以前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存的制度。

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

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但是,人民币名义汇率进行了一次性贬值,至1994年年初人民币元/美元下浮人民币元/美元,同时,中行汇买价、中行钞卖价|汇卖价、央行中间价成同等趋势的下降。

由于现汇的买入需要支付包装费、运费、保险费等费用,所以中行钞买价略低于中行钞卖价。

2.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在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为稳定货币不贬值,在多重压力下,最终选定了汇率不贬值,并逐渐演变为事实上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因此,我国货币基本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现汇和现钞买卖价保持相对稳定。

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进入了制度性开放阶段,僵化的、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度也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2001年9月31日,现钞买价陡然上升到了,比上个月上升了。

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再次市场化是适应外部环境的必然结果。

3.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布自公告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机制分析

人民币汇率机制分析

人民币汇率机制分析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一直是国际上关注的热点话题。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成员之一,部分原因在于人民币汇率这一话题的存在。

人民币汇率机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随着中国与全球经济的日益紧密联系,其汇率机制的变化和对于国际经济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演变和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经济体系的影响,并对人民币汇率未来的可能走向进行展望。

一、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演变1. 固定汇率制度阶段1980年至1994年是中国实行的固定汇率制度阶段。

此时期,人民币的汇率与美元和其他货币存在固定的汇率关系。

这种汇率制度的主要优点是稳定性,适用于初期的贸易运作和经济转型。

然而,由于汇率固定,不能及时对汇率波动做出反应,这种汇率制度往往难以适应国内和国外市场变化。

2. 银行间市场浮动汇率制度阶段1994年至2005年,人民币的汇率开始在银行间市场上浮动,每日允许上下浮动0.3%。

这种汇率制度实行了更加灵活的汇率安排,同时也对汇率波动做出了及时反应。

在此期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8.7元/美元变化到8.2778元/美元。

这种系统遭遇到了来自海外和国内的压力,因为在国际贸易中人民币的价值被指责过于低估。

3. 篮子货币管理汇率制度阶段2005年7月开始,中国实行了一种管理汇率制度——以美元、欧元、日元等几个主要贸易货币为基础,实行篮子货币管理汇率制度。

代表篮子货币的几个货币的汇率浮动决定着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汇率。

2005至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8.28元/美元升值至6.83元/美元。

这一汇率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宏观经济的灵活性,并导致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的影响力和地位得到了提升。

4. 与市场供求浮动溢价相结合的汇率机制阶段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中国实行了与市场供求浮动溢价相结合的汇率机制。

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基本原则是引导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因素和人民币对一篮子外币汇率维持在合理均衡水平。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不足及完善对策研究8100字》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不足及完善对策研究8100字》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不足及完善对策研究目录一、绪论 (2)(一)研究背景 (2)(三)研究目的 (2)(三)研究意义 (2)(四)研究内容 (2)(五)研究的创新点 (3)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4)(一)国外研究现状 (4)(二)国内研究状况 (4)三、相关理论概述 (5)(一)外汇干预 (5)(二)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5)四、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演变历史与现状分析 (5)(一)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演变 (5)(二)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现状分析 (6)(三)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效果分析 (7)五、现行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不足之处 (8)(一)货币篮子币种、权重不透明 (8)(二)制约了人民币汇率的自主性 (8)(三)做市商竞争不充分 (8)(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存在制约因素 (8)六、对我国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建议 (10)(一)建立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10)(二)深化我国汇率体制改革 (10)(三)优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目标体系 (10)(四)进一步疏通利率汇率联动机制 (11)结论 (12)谢辞................................................................................................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13)一、绪论(一)研究背景最近几年,中国金融宏观调控迎来了许多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的暂时性增长以及与外部世界的开放和相互依存度的提高,中国的汇率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经济运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政府官员必须监督人民币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政策的实施,以实现预期目标。

现行货币代表我们的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将改变我们国家的规模、结构和交付机制,以实现我们坚实的经济目标。

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中,我们必须仔细监测汇率变动。

从货币现在的政策落实角度来看,它可以为中国经济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稳定的经济环境,同时通过积极的货币政策继续稳步推进汇率改革。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原因探析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原因探析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原因探析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原因探析摘要: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

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改革开放后我国汇率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

如何解释开放进程中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的动因和目的?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原因一、背景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民币在发行时未规定其金平价。

人民币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于1949年1月18日率先在天津产生。

全国各地区以天津口岸的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公布各自的人民币汇率。

1950年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以后,于同年7月8日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

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统一管理国家外汇,公布人民币汇率。

1994年1月1日起,改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汇率。

2008年4月29日,《中国证券报》发表文章称:随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全面推行,我国推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由此,与人民币升值问题密切相关的我国汇率制度演变历史,引起人们关注。

二、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及其原因1.管理浮动制阶段(1949—1952年)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生活费比价三者加权平均来确定;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确定的依据是物价,其作用实际上是调节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原因探析摘要: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

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改革开放后我国汇率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

如何解释开放进程中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的动因和目的?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原因一、背景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民币在发行时未规定其金平价。

人民币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于1949年1月18日率先在天津产生。

全国各地区以天津口岸的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公布各自的人民币汇率。

1950年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以后,于同年7月8日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

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统一管理国家外汇,公布人民币汇率。

1994年1月1日起,改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汇率。

2008年4月29日,《中国证券报》发表文章称:随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全面推行,我国推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由此,与人民币升值问题密切相关的我国汇率制度演变历史,引起人们关注。

二、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及其原因1.管理浮动制阶段(1949—1952年)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生活费比价三者加权平均来确定;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确定的依据是物价,其作用实际上是调节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

当时的人民币汇率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人民币的对外价值,因为人民币的对外购买力的确定是以贸易和非贸易的国内外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对比为基础的。

在此阶段的人民币汇率调整频繁,变动幅度较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以及发生抗美援朝战争,使当时存在着严重的通货膨胀,随着国内物价的上涨,导致根据物价对比法而计算出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不断调整。

2.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自1953年起,我国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民经济实行计划化,物价由国家规定且基本稳定。

鉴于我国对私人资本主义进出口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业已完成,对外贸易由外贸部所属的外贸专业公司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统一经营,外贸系统采取了进出统算、以进补出的办法。

这一时期的人民币汇率主要是用于非贸易外汇兑换的结算,按国内外消费物价对比而制定的汇率已适当照顾了侨汇和其他非贸易外汇收入,亦无调整的必要。

人民币汇率坚持稳定的方针,在原定汇率的基础上,参照各国政府公布的汇率,只有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发生升(贬)值时,才作相应调整。

由于在此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汇率不常变动,因此人民币汇率亦保持稳定,实质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3.人民币实行"一篮子货币"盯住汇率制度(1973-1980)1973年3月,西方国家货币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波动频繁。

人民币对外比价要保持相对合理,就必须根据国际市场汇率的波动,相应地上调或下调。

人民币汇率在固定汇率时期已确定的汇价水平的基础上,按"一篮子货币"原则,确定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价,即选择我国在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中经常使用的若干种货币,按其重要程度和政策上的需要确定权重,根据这些货币在国际市场的升降幅度,加权计算出人民币汇率。

从1973年到1984年,选用的货币和权重曾作过七次调整。

由于我国对外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的目的是为了保值,所以在制定人民币汇价的指导思想上要求人民币定值偏高一些。

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调动各企事业单位的创汇积极性,我国从1979年开始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国家给予创汇单位一定的使用外汇的权利,即外汇额度留成,按规定可用于进口。

随着外汇留成办法的实施,有些单位保有留成外汇,但其本身暂不需要进口,从而留成外汇处于闲置状态;而另外某些单位,急需进口,而又缺少外汇。

为调剂外汇额度的余缺,中国银行于1980年10月开办了外汇调剂与额度借贷业务,从而形成了外汇调剂市场与外汇调剂价。

外汇调剂价高于官方牌价。

三、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及其原因1.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1981-1984)为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加强外贸的经济核算和适应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从1981年起,我国实行两种汇价。

一种是适用于非贸易外汇收支的对外公布的汇价;另一种是适用于贸易外汇收支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

贸易外汇结算价定为1美元=2.53元人民币另加10%的利润,即1美元=2.8元人民币左右,直至1984年底停止使用,中间未进行过调整。

在此期间,我国实际存在着三种汇率:一是对外的,并适用于非贸易收支的官方牌价;二是适用于贸易收支的贸易内部结算价;三是外汇调剂市场的外汇调剂价。

2.实行以美元为基准的有限弹性汇率制(1985-1993)1985年1月1日,我国停止贸易内部结算价的使用,贸易收支与非贸易收支均按官方牌价结算。

贸易内部结算价虽然与官方牌价并轨,但调剂外汇市场仍然存在,实际上除官方牌价外,仍存在一个调剂外汇价。

在此期间,官方牌价实际根据全国出口商品平均换汇成本的变化而不断调整,随着国内物价的逐步放开,出口商品换汇成本的逐步提高,人民币对外汇价也不断下调。

官方牌价1985年1月为1美元=2.8元人民币,1986年7月5日调至3.7元。

1989年12月16日调到4.7元,1990年11月17日调至5.2元,1991年4月以后外汇管理局根据国内物价上涨水平与美元汇率的涨落情况,经常进行微调,在1992年到1993年期间,大约保持在1美元=5.8元左右的水平。

在此期间,基本上受供求关系决定的外汇调剂价也不断变化,从最初与官方牌价相差1元,曾一度下降到仅差0.4元,但是,由于需求的加大与其他因素的影响,到1993年底,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相差3元,即官方牌价1美元=5.8元左右,调剂外汇价1美元=8.7元左右。

3.实行以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2005)1994年1月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一步并轨到1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

我国实行新的外汇管理体制。

在这种新的体制下,人民币汇率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人民币汇率不再由官方行政当局直接制定。

而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当日人民币汇率,各外汇指定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汇率和规定的浮动范围,自行确定和调整对客户的买卖价格。

2)由外汇指定银行制定出的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

这是因为:第一,新体制实行外汇收入结汇制,取消了外汇留成和上缴,一般企业在通常情况下不能开立外汇账户,所有经营项下的外汇供给均进入外汇市场;第二,实行银行售汇制,取消经常项目支付用汇的经常性计划审批,同时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这意味着经常项目的绝大部分外汇需求可以也必须通过外汇市场来满足。

3)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所形成的汇率是统一的。

新的体制实施后,官方汇率自然不复存在,同时在结汇制和售汇制下,外汇的供求均以外汇指定银行为中介,企业之间不得直接相互买卖外汇,外汇调剂市场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外汇调剂价也相应地演变成市场汇率,此即所谓的"汇率并轨"。

由于汇率是各外汇指定银行自行确定的,但外汇供求在各银行的业务范围内的分布又是不一致的,人民币汇率的全国统一性就必须通过建立全国银行同行业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来实现。

在1994年到1996年期间,我国曾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和大量资本内流,1997年又遭遇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承受巨大压力。

1997年以后,人民币汇率始终保持在较窄范围内浮动,波幅不超过120个基本点,并没有随宏观经济基本面变动而波动。

此时的人民币汇率实际上是单一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自2003年起,国际社会强烈呼吁人民币升值,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升值与否的论战不断升级。

4.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至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

1)汇率调控的方式。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

这里的"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

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

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

2)是中间价的确定和日浮动区间。

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3%的幅度内浮动率稳定。

3)是起始汇率的调整。

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这是一次性地小幅升值2%,并不是指人民币汇率第一步调整2%,事后还会有进一步的调整。

因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数量上的增减。

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四、结语在经济增长如此迅猛的今天,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对我的汇率制度进行一次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