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学案13 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d3500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d.png)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比如:小球、木块、毛巾、玻璃板等,来对比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现象明显,而且更容易推理。
2、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3、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4、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1、对比实验、自主探索、合理推理。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贴近生活更易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开门见山,阐述课题:前面几章学习了运动和力基础知识,这一章开始我们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第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古代人劳动的漫画:边播放边说,人推车走,不推车停,由此看来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运动——这是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说的,不是我说的。
是这样吗?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漫画:人推着车子,汗流侠背,推车的人放下车,一边擦汗,一边叹气。
物理: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物理: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https://img.taocdn.com/s3/m/3ce887206c175f0e7cd13793.png)
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或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启发思考:牛顿第一定律是最完善的,它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运动状态是指什么?
总结归纳:两个方面:不受力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受力时,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
(3)把另侧斜面放平,小球要到等高,就会一直滚下去。
追问:根据这一现象伽利略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物体将匀速运动下去。
介绍:用气垫导轨消除摩擦
让滑块在导轨上滑动,利用光电门测出滑块在不同位置速度。
引导学生认识、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
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
l、伽利略的观点: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的物体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
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②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③物体的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课堂
小结
针对本节课教学,引导学生做小结。
鼓励学生自我发言,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适当予以指导!
作
业
教
后
感
在对比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
启发综合: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那么伽利略是怎么研究这个问题的呢?
多媒体播放:介绍理想实验
(1)对称斜面,没有摩擦小球滚到等高。(2)减小另一侧斜面倾角,小球从同一位置释放要滚到等高,滚动距离就会越远。
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学案10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学案10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a1b937fe6f1aff00bed51ed5.png)
第一课时牛顿第一定律课堂立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日常现象.2.过程与方法比较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不同的认识,体会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通过对实际现象的体会与分析,正确理解什么是惯性及惯性大小的决定因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学会从纷繁的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勇于创新、敢于坚持真理的科学思想.探究导问1. 在骑自行车时,我们用力蹬车,自行车向前运动.不蹬车,自行车会慢慢停下.为什么运动的物体会停下?简答:蹬车时试车前进的力若大于等于自行车所受的摩擦力,自行车就会前进。
不蹬车,自行车所受的摩擦力使自行车慢慢停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的原因.2.有人设想,乘坐气球飘在高空,由于地球的自转,一昼夜就能周游世界,这个设想可行吗?解答:这个设想不符合物理原理,不可行.因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包括地球周围的大气)都随着地球一起在自转.气球升空后,由于惯性,它仍保持原来的自转速度.当忽略其他与地球有相对运动(如风)的作用产生的影响时,升空的气球与它下方的地面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不可能使它相对地球绕行一周的.探究学堂★自主学习(学思练)一、理想实验的魅力1.对力和运动的认识实验事实:两个对接的斜面,当小球沿斜面向下滚动时,它的速度增大,当沿斜面向上滚动时,小球的速度减小.(如图4-1.1)猜想:当小球从第一个斜面滚先,沿水平面滚动,速度应不增不减.实验事实:小球滚动的越来越慢,最终停下.实验结果分析:存在摩擦力的原因.推断:如果没有摩擦力,小球将沿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理想实验的思想:两个对接斜面,让小球从第一个斜面由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第二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运来的高度;减小的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要上升到运来的高度,但滚动得更远;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永远滚动下去.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直到有 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物理意义: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①力不是 ,力是 .②提出了惯性的概念.3.说明:①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上自己的丰富想象和逻辑思维而提出的,它不是实验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②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但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或所受外力可以忽略,物体总保持匀速直向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③所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速度变化有三个方面的含义:速度大小变;速度方向变;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变.不论是那种变化物体都有加速度,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所以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三、惯性与质量1.物体 的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2.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都有抵抗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本领”,不同的物体这种“本领”不同,即惯性的大小不同.惯性是物体的 ,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是否受力均无关; 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越大,惯性就越大; 越小,惯性就越小.★★双边活动(析 拨 辨)例1.关于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假想的,没有科学依据B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科学推理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C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有力的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D .在科学发展的今天,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是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的【思路剖析】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是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思维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科学推理,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否定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观点。
高中物理 4.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4.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5f63f63b8f67c1cfad6b8ad.png)
4.1 牛顿第一定律[目标定位]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3.明确惯性的概念,会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一、理想实验的魅力1.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斜面实验:让静止的小球从第一个斜面滚下,冲上第二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滚动的距离增大,当第二个斜面放平,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2)推理结论:力不是(选“是”或者“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3.笛卡尔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想一想: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揭示了什么道理?答案伽利略的实验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2.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三、惯性与质量对于任何物体,在受到相同的力作用时,决定它们运动状态的变化难易程度的唯一因素就是它们的质量.想一想:(1)是不是只有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物体才具有惯性?(2)有人说“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受力越小惯性越大”,对吗?答案(1)不是;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2)不对,惯性只与质量大小有关,而与速度大小无关,与受力大小也无关.一、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理解1.关于运动和力的两种对立的观点(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种错误的观点统治了人们的思维近二千年.(2)伽利略的观点(伽利略第一次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意义(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即采用“事实基础+抽象思维+科学推论”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初步揭示了运动和力的正确关系.(2)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例1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如图411所示的理想实验,他的设想步骤如下:图411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有关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________.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解析本题是在可靠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将实验理想化,并符合物理规律,得到正确的结论.而②是可靠事实,因此放在第一步,③①是在斜面上无摩擦的设想,最后推导出水平面上的理想实验④.因此正确顺序是②③①④.答案②③①④B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定性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或者说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2.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即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1)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有大小改变.(物体做直线运动)(2)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3.注意:(1)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与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等效的.(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它是在理想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的.例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时的运动规律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D.飞跑的运动员,由于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即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A、B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C错误,D正确.答案ABD三、对惯性的理解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3.惯性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受力情况以及地理位置无关.4.惯性的表现(1)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惰性”的意思.(2)受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例3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越大的物体,它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B.同一物体运动时的惯性大于静止时的惯性C.“嫦娥三号”卫星在地球上的惯性与它绕月球飞行时的惯性相同(燃料消耗忽略不计) D.各种机床和发电机的底座做得很笨重,并用螺丝固定在地面上,目的是增大惯性.解析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越大的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越强,即它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A正确;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大小与运动状态无关,B错误;“嫦娥三号”卫星在地球上的惯性与它绕月球飞行时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C正确;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各种机床和发电机的底座做得很笨重,目的是增大惯性,D正确.故选A、C、D.答案ACD借题发挥分析有关惯性的问题时,应注意惯性的三个性质:(1)普遍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2)无关性: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均无关;(3)唯一性:惯性由物体的质量唯一决定.图412例4在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内,有一人从B点正上方相对车厢静止释放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A.可能落在A处B.一定落在B处C.可能落在C处D.以上都有可能解析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内,相对车厢静止释放一个小球,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保持与车速相同的速度,因此在下落这段时间内,水平位移相等,即落回到B点,故选B.答案B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理解1.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 )A.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是正确的B.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是错误的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解析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中斜面放平后,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说明物体的运动不是由力来维持的,故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B、D正确.答案BD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B.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毫无意义C.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D.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具有惯性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抽象、加工、推理后总结出来的,A正确;虽然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但是它与受合外力为零时是等效的,故牛顿第一定律仍有实际意义,B错误;物体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外力无关,与物体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无关,C、D错误.故选A.答案A对惯性的理解图4133.如图413所示,冰壶在冰面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很小,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我们可以说冰壶有较强的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这里所指的“本领”是冰壶的惯性,则惯性的大小取决于( )A.冰壶的速度B.冰壶的质量C.冰壶受到的推力D.冰壶受到的阻力解析一个物体惯性的大小,与其运动状态,受力情况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因素是质量,故B正确.答案B4.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A.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会落在车厢的原来位置B.人在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C.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D.人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解析人起跳后,水平方向保持起跳前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车速如果不变(静止或匀速),则人和车水平方向相对静止;车如果加速,人相对滞后,掉在后面;车如果减速,人相对超前,掉在前面.故选C.答案C(时间:60分钟)题组一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理解1.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始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解析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有力物体就运动,没有力物体就停止运动,与此观点相反的选项是D.答案D2.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接触面摩擦相当小,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C.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D.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解析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反映了一种物理思想.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它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故选B、D.答案BD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外力的作用B.物体向着某个方向运动,则在这个方向上必受力的作用C.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则其所受的合外力必为零D.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该物体必不受外力作用解析当物体速度增大时,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而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故物体必受外力作用,A正确;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所以物体向某个方向运动,可以不在此方向上受力的作用,B错误;当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其速度方向可能发生变化,即运动状态可能变化,合外力不一定为零,C错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合外力为零,并不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故D错误.答案A题组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4.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A.物体的运动是依靠惯性来维持的B.力停止作用后,物体的运动就不能维持C.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可以没有外力作用D.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得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A 正确;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跟外界因素无关,即力的存在和消失对惯性没有影响,D错误;力停止作用后,物体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错误;物体做变速运动,速度发生变化,则一定存在外力改变物体的运动,C错误.故选A.答案A5.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如果下落过程中某时刻重力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 )A.悬浮在空中不动B.速度逐渐减小C.保持一定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D.无法判断解析物体自由下落时,仅受重力作用,重力消失以后,物体将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物体将以重力消失瞬间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答案C图4146.如图414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两个小球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 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无法确定解析小车表面光滑,因此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原来两个小球与小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由于惯性,两个小球的速度不变,所以不会相碰.答案B7.图415如图415所示,一个劈形物体A,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上表面上放一光滑的小球B,劈形物体A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 .无规则曲线D .抛物线解析 小球原来静止时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其合力为零.当劈形物体A 由静止释放,A 应沿斜面下滑,故B 也将运动,运动状态就要发生改变,但由于惯性,小球原来速度为零,没有水平或其他方向上的速度,而小球又光滑,除竖直方向可以有合力外,其他方向上没有合力,因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故小球只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在碰到斜面之前,运动轨迹应为一条直线,即竖直向下的直线.答案 B题组三 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8.关于惯性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含的物质越多,惯性越大B .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静止的物体惯性大C .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惯性比在月球上大D .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球接触球板后速度很大),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的缘故解析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而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和所在地理位置无关,A 正确,B 、C 错误;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球接触球板后速度很大),运动状态很容易改变,因为它的质量很小,即乒乓球惯性小的缘故,D 正确.答案 AD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B .小球由于受重力的作用而自由下落时,它的惯性就不存在了C .一个小球被竖直上抛,当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小球受到向上的推力D .物体的惯性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解析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之所以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外力,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不是物体失去了惯性.答案 D10.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16,同一个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时与在地球表面上时相比较( )A .惯性减小为16,重力不变B .惯性和重力都减小为16C .惯性不变,重力减小为16D .惯性和重力都不变解析 物体的惯性大小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因质量是恒量,同一物体的质量与它所在的位置及运动状态无关,所以这个飞行器从地球到月球,其惯性大小不变.物体的重力是个变量,这个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的重力为G 月=mg 月=m·16g 地=16G 地.故正确选项为C . 答案 C图41611.如图416所示,在沿东西方向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放一竖直木块,突然发现木块向西倒,则小车可能的运动情况( )A.向东做匀速运动B.向东做减速运动C.向东做加速运动D.向西做减速运动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木块突然向西倒,说明小车具有向东的加速度,由力和运动关系可知,小车可能向东加速或向西减速,所以A、B错误;C、D正确.答案CD图41712.如图417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密闭水箱,A、B、C三个小球的密度分别为ρA >ρ水,ρB=ρ水,ρC<ρ水,均用细线系在水箱中开始时,水箱静止,细线竖直,现用力向右突然拉动水箱的瞬间,则( )A.细线均竖直B.A线左倾,C线右倾,B线竖直C.细线均左倾D.A线右倾,C线左倾,B线竖直解析当用力向右突然拉动水箱,由于ρA>ρ水,ρB=ρ水,ρC<ρ水,A球的惯性大于相同体积的水的惯性,线向左倾斜;B球的惯性与相同体积的水的惯性相同,线不倾斜,仍竖直;而C球的惯性小于相同体积的水的惯性,线向右倾斜,故B正确.答案B13.下面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小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飞船内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经关闭了火箭上所有推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推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宇航员犹豫了半天,说:“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飞船向前运动吧.”若不计星球对火箭的作用力,由上述材料可知( )A.汤姆问话体现的物理思想是“火箭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B.宇航员答话想表达的真实意思是“伽俐略用力推动着火箭向前运动”C.宇航员答话想表达的真实意思是“火箭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D.宇航员的答话想表达的真实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解析A、汤姆说:“你们关闭了所有推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想表达的真实意思是“火箭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故A正确.B、C、D由题意知,宇航员说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飞船向前运动,真实意思是根据伽利略的理论,“火箭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而不是伽俐略用力推动着火箭向前运动,故B错误,C、D 正确.答案ACD。
高中物理4.1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4.1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67ce0b02a300a6c30c229fc1.png)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学习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正确理解力跟物体运动的关系,掌握惯性的概念。
2.物理实验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实际问题做出合理的抽象,进行理想实验的研究正是伽利略得到力与物体运动正确关系的基础。
我们要学习这种科学抽象的方法,并把它用到今后的物理研究中去【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理解。
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和质量的关系。
【使用说明】1.依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用红笔标注重点、疑点2.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互动、展示点评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达成目标3.五分钟完成测评题目【自主学习】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内容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叫惯性3.惯性的大小表示4.惯性的大小与有关【自学检测】1.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完全是理想的,没有事实为基础的B.是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的,经科学抽象,深刻反映自然规律的C.没有事实为基础,只有理想推理D.以上说法都不对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C.公交车突然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倾斜,说明乘客有惯性公交车没有惯性D.汽车的速度越大刹车时越难停下来,说明汽车的惯性大小与速度有关【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力与运动关系的发展历程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思考与讨论1】伽利略质疑→假设→猜想质疑:①②……2.伽利略—双斜面实验(理想斜面实验)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思考与讨论2】①改变轨道的摩擦力(加减纱布),观察小球的运动现象②比较有加纱布与没有纱布之间的区别?③摩擦力大小与小球上升到另一斜面的最大高度有什么关系?④如果没有摩擦力,小球会上升到多高的地方?【思考与讨论3】①实验:改变导轨倾斜程度,观察小球的运动:②观察不同倾斜程度小球所到达的高度的区别?③减小右斜面倾角,小球沿斜面运动的最远距离如何变化?④如果没有摩擦,减小右斜面倾角,沿斜面滚动的最远距离怎样变化?小球将上升到多高的地方?【思考与讨论4】①实验现象:将右斜面放平,释放小球,观察小球的运动②如果水平“斜面”足够长,小球会停下来吗?③如果没有摩擦,水平“斜面”足够长,小球将滚到哪里去呢?3.笛卡尔:完善+补充—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4.牛顿: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1642年,伽利略逝世,1643年牛顿在英国诞生。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58cb9294a7302768e99399a.png)
演示实验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不受力运动状态将不改变
演示气垫导轨实验
不受力运动状态将不改变,物体要是受力呢?
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力应怎样定义?
引导学生分析图3-2-1
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形式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牛顿在总结前被科学家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归纳: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思考、解答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互相讨论。
承上启下
创设感性角度认知,加深理解
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
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把惯性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二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本节课的特色: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与初中知识衔接相当好,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规律得出的过程中,对前期的知识准备非常细致充分,规律的得出就是水到渠成。
①指明了物体不受力或受力为零时的运动状态
②指明了物体具有惯性
③指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①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运动情况、受力情况无关
例:上升的热气球中脱落的物体将如何运动?
②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点评:
本节教案的设计知识线索系统性、逻辑性都比较好,教学活动的设计:创设各种学生自主活动的教学过程,组织各种方式的相互交流,活动方式的设计跟教学内容的特点相匹配
教学难点
真正理解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抛弃力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的潜在意识。
把惯性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
高一物理 4.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一物理 4.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a31bad6afe4733687e21aa2c.png)
4.1牛顿第一定律一、目标⑴能大致叙述发现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过程,并能作出初步评述⑵能描述伽利略关于力与运动的思想观念,以及对应设计出的理想实验和相应的推理结论⑶能准确表述牛顿第一定律,并能对定律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体会定律深刻的思想性和认识问题的本质性⑷能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是其惯性大小的量度二、知识点理想实验的魅力:1.1、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物体速度的原因,力是改变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2.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惯性与质量:3.1、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3.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
3.3、描述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是质量。
物体的惯性只与它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与是否运动无关、与运动状态是否变化无关。
3.4、质量是标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课堂练习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错误的认识是()(A)亚里士多德的观念(B)伽利略的观念(C)笛卡儿的观念(D)牛顿的观念2、下列属于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是()(A)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B)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C)物体的速度大小发生变化(D)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惯性大(B)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物体没有惯性(C)速度越大的物体其惯性越大(D)质量越大的物体其惯性越大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飞机轰炸目标时,必须提前投弹,才能击中目标,是因为飞机有惯性(B)我们在地球上跳起还能落回原地,不会因地球自转而落到原地的西边,是因为我们具有惯性(C)小车前排乘坐的人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减小乘坐者的惯性(D)向上抛出的物体,能在空中向上运动,一定是因为有一个向上的力的作用5、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发展极为有用的科学方法,给出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学案13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学案13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64b033fcbcd126fff6050b1b.png)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问题。
3.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
【自主学习】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直到有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规律,它是牛顿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之丰富的想象而推理得出的一条理想条件下的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是,是理想条件下物体所遵从的规律,在实际情况中,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与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是等效的。
(3)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在于①它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基本属性惯性。
②它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是的原因,而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①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从而完善了力的内涵,而牛顿第二定律则进一步定量地给出了决定物体加速度的因素: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质量越大的物体加速度越小,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在牛顿第二定律中当合外力为零的特定条件下的一特殊情形,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力的运动状态,故牛顿第二定律不能替代牛顿第一定律。
3.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对惯性的理解: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②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③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和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即反抗加速度产生,而在外力一定时,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加速度越小。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一 4.1 牛顿第一定律 精品学案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一 4.1 牛顿第一定律 精品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26bc98783e0912a3162a0e.png)
牛顿第一定律一、学习目标二、知识梳理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①;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②在一个地方。
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1)理想实验: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向下运动,小球冲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无论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如何变化,小球所到达的高度③,假设将第二个斜面放平,小球将④。
(2)实验结论:力⑤(选填“是〞或“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笛卡儿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⑥沿⑦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⑧。
4.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⑨状态或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的原因。
5.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或的性质,我们把这个性质叫作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定律。
6.质量: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是标量,单位是。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①运动②静止③相同④永远运动下去⑤不是⑥同一速度⑦同一直线⑧方向⑨匀速直线运动静止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状态惯性方向千克质量三、夯实稳固1.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下落过程中的某时刻重力突然消失,那么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
A.保持一定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B.继续做自由落体运动C.悬浮在空中不动D.速度逐渐减小【解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仅受重力作用,当重力突然消失时,物体将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将以重力消失瞬间的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项正确。
【答案】A【点评】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只受重力作用。
有的同学错误地认为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受空气阻力作用,由此而错选了D。
2.伽利略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如下图:①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②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③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到达原来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匀速运动。
高一物理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 新人教版
![高一物理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92cebde45c3b3566ec8bf1.png)
2013-2014学年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新人教版1、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怎样的?伽利略的观点是怎样的?你认同哪个观点?说出你的依据。
2、伽利略通过设计对接斜面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论得出结论:力不是原因,它只是的原因。
法国科学家笛卡儿对力和运动作进一步研究,它指出:3、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物体在时,。
这就是著名的。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再进一步得出的。
虽然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这一定律。
但是,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4、惯性: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理解:(1)正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当它受到的力同时消失时,物体将()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做减速运动C 继续做曲线运动D 突然停下来(2)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车厢里,如果你竖直向上跳起,下落时将会落到哪里?()A 起跳点的前方B 起跳点后方C 起跳点上D 都有可能(3)踢出去的足球在操场上继续向前滚动,是因为球。
它滚动的速度越来越慢,是因为它。
(4)正在以10m/s 的速度行驶的一辆卡车,如果它受到的外力都突然消失了,它将处于下列哪种状态?A 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停下来B 以10m/s 速度匀速直线行驶。
C 以大于10m/s 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D 以小于10m/s速度匀速直线行驶。
2、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说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个?为什么?A 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的原因B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 受到力作用的物体一定运动E 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会运动F 只要有力作用到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3、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无惯性B不受力的物体具有惯性,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C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D一切物体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思考与讨论:(1)短跑运动员,在终点冲刺后,为什么不能马上停下来?(2)跳远运动员为什么要助跑一段距离后才起跳?。
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214566e0ad02de80d4d840ba.png)
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必修1一、理想实验的魅力、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2、伽利略的观点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笛卡尔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二、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这种状态,也叫惯性定律、2、运动状态如果物体速度的或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如果物体做运动或,它的运动状态就没发生改变、三、惯性与质量1、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状态或状态不变的性质、2、惯性的量度(1)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2)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是标量,符号是m,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符号为、【课堂互动探究】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1)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惯性、(2)牛顿第一定律正确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纠正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明确指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运动状态变化的三种情况(1)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有大小改变、(物体作直线运动)(2)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特别提醒:(1)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与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等效的、(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它是在理想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的、(3)牛顿第一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中的运动,在非惯性参考系中不适用、【变式训练】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二、对惯性的理解及应用1、惯性与质量的关系(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2、惯性与力的关系(1)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因此说“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越大,运动状态越易改变;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3)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特别提醒:(1)在不受力(或合外力为零)的条件下,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2)在受力条件下,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3)惯性参考系是指以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作为参考系,简称惯性系、3、惯性与速度的关系(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性质、(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和物体是否有速度及速度的大小均无关、4、惯性与惯性定律(1)惯性不是惯性定律,惯性没有条件限制,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2)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所遵守的一条规律、【典例2】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B、百米赛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惯性,停下来时就没有惯性了C、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外力作用后惯性被克服了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审题指导】注意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其它因素无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物体具有惯性是不需要条件的、不要以为只有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变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或者误以为运动状态改变了,惯性也改变了、物体惯性的有无、惯性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自主解答】【变式训练】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受力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B、速度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C、已知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1/6,故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惯性减小为1/6D、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典例3】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两个小球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无法确定【审题指导】当车突然停止时,应注意分析两球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并利用牛顿第一定律确定两球的运动状态、【自主解答】【变式训练】我国公安部规定各种小型车辆的驾驶员和前排的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防止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带来的危害()A、倒车B、紧急刹车C、突然起动D、车速太慢【基础知识达标】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家凭空想象出来的,没有实验依据B、惯性定律与惯性实质是相同的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小球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没有惯性C、乒乓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是因为乒乓球惯性较小的缘故D、物体受到的外力越大,其惯性越小,受到的外力越小,惯性越大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处于静止时才有惯性B、物体只受到一个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没有力的推动作用,小车就不能运动D、汽车的速度越大则惯性越大4、关于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B、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的合力的方向可能相同5、下列运动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B、匀加速直线运动C、匀减速直线运动D、自由落体运动【知能巩固作业】1、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A、加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B、物体运动得快慢决定惯性的大小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时才会运动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果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3、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不可能发生的是()A、速率不变B、速度不变C、惯性大小随之变化D、物体未受任何力4、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一定保持静止B、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做曲线运动,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物体才能向前运动5、如图所示,正在向右行驶的火车车厢内,有一人相对车厢静止释放一小球,则小球会落在()A、可能落在A处B、可能落在B处C、可能落在C处D、以上都有可能6、关于力和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加速度为零,则运动状态不变B、只要速度大小和方向二者中有一个发生变化,或者二者都变化,都叫运动状态发生变化C、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物体的加速度在改变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课前基础梳理】一、1、运动静止2、维持改变3、力的作用二、1、匀速直线运动静止改变2、大小方向匀速直线静止三、1、静止匀速直线运动2、质量方向千克 kg【课堂互动探究】【典例1】选A、B、D、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A、B正确;牛顿第一定律还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C错误,D正确、【变式训练】【解析】选B、D、牛顿第一定律强调了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的运动规律,也说明了在受力时运动状态的改变,但自然界中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A错误;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则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故C错误;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则必须有力的作用,B、D正确、【典例2】选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且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它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大小,因此A、B、C错误,D正确、【变式训练】选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惯性的大小与其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无关,A、B错误;物体的惯性大小由其质量大小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C错误,D正确、【典例3】选B、原来两小球与车具有相同的速度,车突然停止后,两球在水平方向均不受力,据牛顿第一定律知,两球的速度均不变,即两球仍以原来的速度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两球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发生碰撞,故B正确、【变式训练】选B、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随着汽车座椅速度的减小而减小,而乘客的上半身由于其惯性的影响仍以原速度向前运动,乘客向前方倾倒,故乘客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防止因惯性对人体带来的危害,B正确、、【基础知识达标】1、【解析】选D、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总结前人经验和结论的基础上得出的,虽不是由实验得出的定律,但也不是科学家凭空想出来的,A 错误;惯性定律是说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所遵循的规律,而惯性是无论物体受不受外力,物体总具有的一种性质,它们的实质不同,B错误;由牛顿第一定律知,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C错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正确、2【解析】选C、物体的惯性仅由其质量决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它是否受力及运动情况均无关,A、B、D错误;乒乓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是因为其质量小惯性小的缘故,C正确、【知能巩固作业】1、【解析】选D、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其质量大小有关,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A、B错误;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而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错误,D正确、2、【解析】选C、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它就运动,没有力作用时它就静止,A正确;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他认为水平面上的物体若不受摩擦力,物体会保持原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B、D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C错误、3、【解析】选B、C、D、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用速度来描述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则物体的速度一定改变了,但有可能速度大小不变,而方向改变,故A可能发生,B不可能发生;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只由质量决定,质量不变则惯性不会发生变化,C不可能发生;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必定受到力的作用,D不可能发生;因此选B、C、D4、【解析】选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外力,它的运动状态是不会改变的,也就是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原来是静止的仍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A、B错误;物体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D错误;物体做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C正确、5、【解析】选D、正在行驶的火车怎样运动未知,可能加速、匀速、减速,由于惯性火车、小球保持原来运动的状态,所以小球落在A、B、C处都有可能,D正确、6、【解析】选D、加速度为零,说明物体速度不变,运动状态不变,A正确;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变化要从大小、方向两方面去考虑,B正确;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一定有力的作用,物体也一定有加速度,但无法知道加速度是否在改变,所以C正确,D不正确、7、【解析】选B、选项A、C、D所讲述的现象,都可由惯性知识即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来解释,都属于惯性现象,选项B所讲述的现象则是由于石块要受重力作用的缘故,无论向那个方向抛出,由于重力作用,最后都要落回地面,属于力的作用,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事例,故B正确、8、【解析】选B、D、如果小车正在向左匀速运动,突然加速,则碗中的水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有的速度,就会向右洒出,故B正确;如果小车正向右匀速运动,突然减速,则碗中的水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速度,就会向右洒出、故D正确、。
高中物理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63a2c9b7a8956bec0875e354.png)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一、教材及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根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物理(八年级)》中第六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进行设计的。
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力和运动关系的规律,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它既是对力和运动关系的深刻描述,又为二力平衡的探究作了理论准备。
“表象是一滴水,事实是一片海”,力和运动的正确关系隐藏在物理现象的背后的规律,很容易被生活中的物理假象所掩盖。
在历史的长河中,力和运动的正确关系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再到牛顿,这层神秘的面纱才真正被揭开。
为了拔开云雾,显示真理,必须精心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通过严密而科学的推理,批驳错误的观点,才能建立科学的认识。
根据以上分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拟订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1)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2)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2.学情分析学生初步认识了力,建立了力的概念,对力的作用效果有了较深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用科学推理探究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有较大的思维障碍,因此,我们必须在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及知识形成过程的前提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2)通过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
(3)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概括出力和运动的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
(2)通过实验观察及归纳推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论。
(3)通过观察实验及分析,敢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物理就在身边。
高中物理4.1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1)
![高中物理4.1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1)](https://img.taocdn.com/s3/m/f4c9b254e45c3b3567ec8bc1.png)
课题:§4.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1.能大致叙述发现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过程,并能作出初步评述。
2.能描述伽利略关于力和运动的思想观念,理解理想实验和相应的推理结论。
3.能准确表述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并能对定律有较为深入地理解,体会定律深刻的思想性和认识问题的本质性。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是其惯性大小的量度。
【学习重点】:理想实验的方法,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学习难点】:惯性的理解,利用惯性来解释有关现象。
【自主预习】:对于力和运动的关系: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结论:3.笛卡儿的补充和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而是______ ________的原因.5.物体的这种保持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______性质.[思考]:对比三个人的观点,他们都是叙述力和运动关系的,谁的更全面?牛顿第一定律可不可以用实验来验证?什么时候可以看作不受力并举例说明。
牛顿定律又叫惯性定律,惯性是指什么?你又怎样理解这种性质呢?举例说明【合作探究一】:伽利略理想实验1、实验一:①现象:一个物体沿斜坡向下冲,速度怎样变化?一个物体沿斜坡向上冲,速度怎样变化?②推断:如果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速度会怎样变化?2、实验二:①现象: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如图甲),小球将冲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什么位置?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如图乙),再进行实验,则小球在第二个斜面上将上升到什么位置?②结论:本实验中,小球只有在第二个斜面上,才会停止运动。
③推断:如果把第二个斜面放平(如图丙),小球还会停止吗?为什么?针对训练: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是经验事实,其余是推论。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b6751893192e45361166f501.png)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自主探究】知识点一、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认识(提出问题)(1)静止的物体若没有力的作用就运动不起来;(2)运动的物体若去掉推力,就会停下来,但是不是去掉推力,物体就立即停下来?(3)设想:若接触面光滑,物体将会怎么样?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①(实验事实)两个斜面,小球从一个斜面的某一高度滚下,将到达另一个斜面的某一高度②(科学推想)若另一个斜面光滑,则小球一定会滚到另一斜面的高度③(科学推想)若降低另一个斜面的坡度,则小球高度,不过,在另一个斜面上将滚得更远④(科学推想)若把另一个斜面改成光滑的水平面,则物体将。
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的一种科学方法。
m]知识点二、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的总结: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除非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①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力不是,力是。
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利用逻辑思维对事物进行分析的产物,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③提出了惯性的概念,它在牛顿运动定律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知识点三、惯性1、物体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是否受力均无关;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越大,惯性就越大;越小,惯性就越小。
①任何物体都有惯性,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错误的说法:只有在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时才有惯性)②惯性不是一种力(错误的说法:物体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所以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③惯性有大小,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惯性就大;或者说: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错误的说法: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当堂检测】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证明了()A、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物体将静止B、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运动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2、关于惯性,下述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惯性除了跟物体质量有关外,还跟物体速度有关B、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惯性C、乒乓球可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的缘故D、战斗机投人战斗时,必须丢掉副油箱,减小惯性以保证其运动的灵活性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B、小球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自由下落时,它的惯性就不存在了C、一个小球被竖直上抛,当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小球受到了向上的推力D、物体的惯性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速度大。
新教材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精品学案 牛顿第一定律
![新教材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精品学案 牛顿第一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7960a53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7.png)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一、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1.亚里士多德: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某个地方。
2.伽利略(1)理想实验:让小球沿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小球将“冲”上另一斜面。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到达原来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仍将达到原来的高度,但它要运动得远些;由此推断,若将第二个斜面放平,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如图所示。
伽利略理想实验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实验本身,更体现在实验的独特方法: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外推。
(2)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笛卡儿: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例1】在自然界中,物体的运动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
不同的运动形式有区别,也有相互一致的地方。
例如,从受力情况看,运动的物体可能受恒力作用、也可能受变力作用;从运动轨迹看,运动轨迹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
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一定运动B.撤去力,运动的物体一定会停下来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详解】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不一定运动,如受平衡力而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故A错误;BC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撤去力,运动的物体不一定会停下来,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针对训练1】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
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
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运动状态就容易改变【答案】A【详解】A.根据题意,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上升高度一直增加,可推知,当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故A正确;BC.本实验并不能得到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故BC错误;D.本实验质量是固定的,不能得到质量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故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问题。
3.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
【自主学习】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直到有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规律,它是牛顿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之丰富的想象而推理得出的一条理想条件下的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是,是理想条件下物体所遵从的规律,在实际情况中,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与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是等效的。
(3)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在于
①它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基本属性惯性。
②它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是的原因,而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
①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从而完善了力的内涵,而牛顿第二定律则进一步定量地给出了决定物体加速度的因素: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质量越大的物体加速度越小,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在牛顿第二定律中当合外力为零的特定条件下的一特殊情形,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力的运动状态,故牛顿第二定律不能替代牛顿第一定律。
3.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对惯性的理解: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②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③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和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即反抗加速度产生,而在外力一定时,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加速度越小。
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或状态的性质,力是物
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理解
(1)物体各种形式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无先后之分。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既不能合成,也不能抵消,分别作用在各自的物体上产生各自的作用效果。
【典型例题】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同学看见某人用手推静止的小车,却没有推动,是因为这辆车惯性太大的缘故B.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C.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物体仍受到一个向上的推力
D.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物体,受到相同大小的水平推力,加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小
例2.物体静止于一斜面上,如右图所示,
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
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
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针对训练】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有下列说法:
①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②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④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②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B.物体只有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C.物体的速度大时,惯性大
D.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跳起,是由于()
A.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
B.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
C.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
D.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等于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
4.一物体受绳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前进,先做加速运动,然后改为匀速运动;再改做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的力
B.减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的力
C.只有匀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才相等
D.不管物体如何前进,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总相等
5.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能力训练】
1.在力学中,下列物理量的单位为基本单位的是()
A.长度、质量和力B.位移、质量和时间
C.位移、力和时间D.长度、质量和时间
2.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
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D .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
3.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物体F ,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上面成水平,水平面上放一光滑小球m ,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
A .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 .竖直向下的直线
C .无规则的曲线
D .抛物线
4.某人用力推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使小车开始运动,此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可见( ) A .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 B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 C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D .力是使物体惯性改变的原因
5.人走路时,人和地球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数有( ) A .一对
B .二对
C .三对
D .四对
6.如图所示,在车厢中的A 是用绳拴在底部上的氢气球,B 是用绳挂在车厢顶的金属球,开始时它们和车顶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忽然刹车使车厢做匀减速运动,则下列哪个图正确表示刹车期间车内的情况( )
7.甲乙两队拔河比赛,甲队胜,若不计绳子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 B .甲队对地面的摩擦力大于乙队对地面的摩擦力 C .甲乙两队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 .甲乙两队拉绳的力相等
8.一向右运动的车厢顶上悬挂两单摆M 与N ,它们只能在右图所示平面内摆动,某一瞬时出现图示情景,由此可知车厢的运动及两单摆相对车厢运动的可能情况是( ) A .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 在摆动,N
静止 B .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 在摆动,N 也在摆动 C .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 静止,N 在摆动 D .车厢做加速直线运动,M 静止,N 也静止 二、非选择题
B
A
C
D
9.有一仪器中电路如右图,其中M 是质量较 大的一个钨块,将仪器固定在一辆汽车上, 汽车起动时,
灯亮,原理是
,
汽车急刹车时,
灯亮。
10.
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与杆的质量为M ,环的质量为大小为F μ,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多少?
1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水平放置一密闭的装有水的瓶子,瓶内有一气泡,如下图所示,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气泡相对于瓶子怎样运动?
【课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v
例1 D 例2 B
针对训练:1.C 2.D
3.C
4.D
5.AC
能力训练: 1.D 2.D 3.B
4.C 5.C
6.D
7.BD
8.AB
9.绿 金属块由于惯性向后移,使绿灯接触 10.解:M 受力如图 由平衡条件得: F N -F μ-Mg =0 得F N =F μ+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地面对箱的支持力 即F 压=F N =F μ+Mg
11.首先确定本题应该用惯性知识来分析,但此题涉及的不仅仅是气泡,应该还有水,由于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而水的质量远大于气泡质量,因此水的惯性远大于气泡的惯性,当小车突然停止时,水保持向前运动的趋势远大于气泡向前运动的趋势,当水相对于瓶子向前
运动时,水将挤压气泡,使气泡相对于瓶子向后运动。
·
F N F μ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