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最终版本
网络传播概论名词解释:1、信息图表:将信息数据等可视化的一种方式。
(含图表、图解、图形、表格、地图、列表)。
(新闻信息图表:它是那些具有新闻价值或者可以传达、解释新闻信息的图表,其特点是形象性与直观性。
)2、网络新闻专题: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
3、社会化媒体营销:是指运用各种社会媒体平台和手段开展的品牌营销、产品销售、客户服务、企业公关等活动。
4、网络论坛:通常是指以各种话题讨论为主的BBS。
它是利用网络手段所开展的一种多对多的交流方式,是网民意见表达的主要渠道,也是网民评论的主要栖息地。
5、语义网:就是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网络。
也可以说,语义网是一种能理解人类语言的智能网络,它不但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而且还可以使人与电脑之间的交流变得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轻松。
6、微博:也称为微博客,它是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
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在微博平台上发表简短的消息,这些消息可以即时地传送给关注自己的那些对象。
尽管它常常被拿来与博客相比,但微博不是博客的一种简单延伸,它把即时通信、SNS和博客等的特点结合起来,从而在人际交流与公共信息传播方面形成了综合优势。
7、网络社会:网络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源于社会组织,社会变化以及由数字信息和通信技术所构成的一个技术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百度)从微观来看,该“网络社会”是从原现实社会中分化出来的比特世界与原子世界分离与统一的新的现实社会。
从宏观视之,它是由人们的交往实践主体与主体通过网络这一中介客体构成的一个相互交错或平行的交往大系统,是现代世界交往、互动联系的媒介,是交往实践全球化的共在结构。
8、网络营销:指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
9、媒介素养:是指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
网络传播概论第七章
第3节
网络社区传播
三、网络社区成员的关系
网络社区的核心要素 是人。一个网络社区在 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生 态”系统,这个系统是 否平衡,取决于成员关 系是否协调。
第3节
网络社区传播
(一)从需求关系分析社区成员关系
以“社区环境”—“参与者”维度和“互动”—“表现”维度 为参照进行划分,可把社区的成员分为以下几类: 追求成就者(Achievers)。 探索者(Explorers)
第3节
网络社区传播
一、网络社区的含义
网络社区也称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 美国学者霍华德· 莱因戈德在他1993年出 版的著作《虚拟社区:电子疆域的家园》 中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 虚拟社区虽然依赖网络这样一种虚拟空 间,地域上的共同性已不成其主要特征, 但是,意识、行为及利益的共同性仍然是 虚拟社区的重要特点,因此它仍然是一种 社区。 网络社区 泛指网络 中具有一定 稳定关系、 互动频繁并 对个体产生 持续影响的 社会集合。
第2节
即时通信
三、即时通信传播的社会影响
(一)即时通信工具与娱乐化倾向和流行文化的传播
(二) 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与社会人群的分化
1、即时通信工具形成的交际圈带来人群分化 2、作为文化符号的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带来人群分化
第2节
即时通信
(三)即时通信传播与舆论的传播及表达 即时通信的网络结构使它在进行舆论传播时效率很高, 信息可以以几何级数的增长速度来扩散。 即时通信网络中的舆论表达,更多的是基于简单的二 元取向的态度表达。 即时通信网络中舆论表达的主要手段,一是通过一对 一的对话方式进行舆论“接力”,二是通过签名档等 “集体签名”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 (四) 即时通信传播与社会动员
网络传播概论
⏹1、门户网站:指用户进入互联网的第一个站点,是大型综合性网站,提供新闻、网站指南、天气、音乐等服务,如新浪、百度、搜狐等⏹2、网络广告:是基于网络媒体的一种电子广告形式(后附有详细定义)⏹3、网络新闻:指通过互联网发布、传播的新闻⏹4、网络出版: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政协的在线传播行为。
如超星图书馆、万方、维普等(网络出版的优势P327)⏹网络新闻的优势P10⏹1、实时性⏹2、信息的整合性⏹3、有利于深入报道⏹网络广告的优势P14⏹1、传播范围广⏹2、查阅自由方便⏹3、针对性强⏹4、形式多样⏹5、成本低⏹6、实时互动,不受时空限制⏹网络广告的定义是:基于网络媒体的一种电子广告形式,英文称之为net AD⏹网络广告的特点:1,广告传播网络化;2,广告信息数字化;3,实时交互性;4,广告对象的广域性;网络广告与营销一体化。
⏹传统媒体网络版⏹传统媒体网络版也叫上网媒体,是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上的延伸,是指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利用互联网的功能和优势,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自己采编的新闻报道、播放自己制作的节目的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特点:⏹1、打破了时空限制⏹2、在网上发布新闻方面占主导地位⏹3、拥有强大的资料数据库⏹4、能同时满足大众和小众的需要⏹5、交互性强⏹6、可实现多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7、有精良的记者团队⏹网络自生媒体:指某个组织或者个人利用网站、主页等网络工具定期制作和发布新闻而形成的新的新闻传播媒体,如优酷、土豆、新浪等⏹网络自生媒体的特点:⏹1、内容包括新闻,同时包括受众对新闻的评论及受众对新闻评论的反馈⏹2、更关注受众的需要⏹网络自生媒体的类型:⏹1、新闻媒体:指有正式出版刊号、专门在互联网上创办的电子报刊、杂志,如《神州学人》⏹2、非新闻媒体:商业网站、专业网站、个人网站⏹商业网站——不具备采访权,报道新闻的方式主要是整合传统媒体提供的新闻源⏹其发布新闻的特点;⏹1、时效性强⏹2、依赖传统媒体,信息全面⏹3、提供图片和视频信号⏹专业网站,主要是提供专门化的信息为服务特色,如金融网站、健康网站、体育网站,企业网站等⏹上网媒体与网络自生媒体的比较⏹上网媒体的优势:⏹1、上网媒体是传统媒体品牌的延伸⏹2、传统媒体具有丰富的资料库和节目库⏹3、传统媒体记者编辑经验丰富⏹4、传统媒体有强大的自我宣传能力⏹网络自生媒体的优势:⏹1、对待上网观念上,较传统媒体超前⏹2、资金相对较为充足⏹网络传播的特点⏹一、传播范围开放性与全球性⏹开放性指网络作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是一个开放系统而不是封闭系统。
网络传播概论_彭兰_2014.10.17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第一节Web2.0与社会化媒体时代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即由原来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
Web2.0内在动力来源是将互联网的主导权交还个人,从而充分发掘个人的积极性,使之参与到体系中来.目前,Web2.0技术包括RSS、博客、维客、SNS、微博等。
这些技术的共同特点是,进一步突出网络信息生产中普通网民的作用,并且,通过各种应用方式使网民之间产生更加紧密和牢固的关系.关于Web2。
0的共识之一:以人为中心关于Web2.0的共识之二:用户参与网站的内容建设和“生态”建设Web2.0试图把Web1.0时代人与内容的关系深化为人与人的关系。
虽然Web2。
0也强调内容的生产,但是,内容生产的主体已经由专业网站拓展为个体,从专业组织的制度化的、组织把关式的生产,拓展为更多“自媒体”的随机的、自我把关式的生产。
个体内容生产的目的往往不在于内容本身,而在于以内容为纽带,为媒介,延伸自己在网络社会中的关系.第二节互联网的发展走向一、以“个人门户”为中心、基于“关系网络”的互联网以Web2。
0的相关技术作为依托,用户可以再一个平台上集成各种信息、服务和应用,从而形成一个网络化生活和工作的个人门户,点对点的传播模式形成,人们的社会关系在整个传播中的“基础设施",信息在人际关系网络中流动.二、作为公民新闻平台的互联网1。
公民新闻延伸了专业媒体的触角,使之触及以往专业媒体不能触及的社会各个角落。
2.公民新闻的碎片成为专业媒体信息的补充和平衡.3.用户全程、多点直播增强了受众在新闻中的“卷入程度”.4.全民投票的信息筛选机制挑战了专业媒体人的“把关人"地位.5.推动专业媒体角色向两个方向发展:专业媒体作为标杆,成为公民新闻的参照坐标;专业媒体成为公民新闻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网络传播概论》教学大纲
《网络传播概论》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网络传播的特点、技术及应用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网络传播技能和网络传播活动地特点,特别是作为新兴媒体地网络在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中,如何发挥自己地优势,在网络新闻的采写和发布中博采众长,整合其他媒体的优点,在新闻传播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为后续课程课程奠定学习基础。
二、教学学时分配每章节所需学时列表如下:章次内容理论实训第一章网络传播的基础技术4学时第二章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2学时2学时第三章网络新闻编辑4学时第四章网络互动组织2学时第五章网络公关与广告传播2学时第六章网络的属性与传播形态4学时第七章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2学时第八章网络中的新闻传播者4学时第九章网络传播的受众4学时第十章网络传播的效果2学时第十一章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2学时总计34学时32学时2学时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网络传播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简介网络的基本知识,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互联网的应用技术。
教学要求:了解信息技术发展与信息传播的关系,掌握网络传播概念、研究内容、传播模式、议程设置以及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
第二章: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教学内容:讲述网络信息的制作技术与发布技术,以及网站的规划与网页的设计。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网页设计逻辑思维能力和设计方法,主要熟练掌握制作网页的有效工具Dreamweave和Flash,以及信息发布技术。
第三章:网络新闻编辑教学内容:讲述网络媒体的特性以及具体的业务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网络新闻的层次化加工与单元化编辑、专题化组织、多媒体整合以及网络动态报道的实施和网络编辑思想的传达。
第四章:网络互动组织教学内容:讲述网络媒体中互动的重要性,以及网络媒体的几种主要互动方式和网络媒体互动的缺点。
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网络媒体互动中对网络论坛与个人博客的作用。
第五章:网络公关与广告传播教学内容:讲述网络营销、网络公关与网络广告的关系,网络公关的主要任务和方式及原则,网络广告的形式及制作和网络广告的具体执行方式。
网络传播概论
在网络时代,受众拥有前所未有的权力:不仅可以自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发布信息;信息的重要与否,不再完全由传播者决定,而是可以由受众自己决定。尽管在许多场合下,例如知名的新闻类网站,对网络新闻仍然有编辑权,仍然有网络记者和网络编辑在充当“把关人”角色,但是,由于受众享有极大的选择权和主动权,新闻传播者的地位受到削弱,权力在向受众倾斜。所有这一切都将使社会控制趋向弱化。
总之,网络传播对传统的传播理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传统的传播理论面临挑战,造成社会控制的弱化,传播效果研究面临新课题,从而使得网络传播学的建立成为必要。
三、什么是网络传播
什么是网络传播,这是关系到网络传播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首要问题。
在回答什么是网络传播之前,首先需要研讨什么是传播。许多学者对于传播作过种种描述和解释,有的把它说成是“信息共享”,,有的把它说成是“劝服影响”,也有的把它说成是“刺激反应”,还有人认为,传播是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的社会性行为;等等。郭庆光教授在其新著《传播学教程》中认为:“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三是各类传媒信息传播方式的界线。网络新闻传播可以同时调动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手段,增强传播效应,同时,还可以在网上运行各种内容丰富的信息数据库。以往报刊、广播和电视各种新闻传播媒体独有的优势,在网际新闻传播中已经开始融为一体,加之传统媒体未曾拥有过的信息传播优势,网络新闻媒体已经将这一切化合成一种人类历史上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
网络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同时,网络传播中,受众接受信息时有很大的自由选择度,可以主动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同时,网络传播突破了人际传播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在总体上,是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
网络传播概论知识点总结
网络传播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1. 网络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网络传播是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和其他数字化技术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活动。
网络传播具有即时性、全球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等特点,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
2. 网络传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网络传播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ARPANET,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传播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3. 网络传播的影响和作用网络传播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网络安全等问题。
二、网络传播的基本理论1. 信息传播理论信息传播理论研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包括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等环节,是网络传播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
2.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是研究传播现象的学科,主要包括传播过程、传播效果和传播媒介等方面,对网络传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媒介效应理论媒介效应理论主要研究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包括信息传递、态度和行为的改变等,对网络传播的影响和作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形式和特点1. 网络媒体网络媒体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包括门户网站、社交媒体、博客、微博等形式,它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全球性等特点。
2. 网络社交网络社交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交活动,包括社交平台、社交应用等,它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改变了传统社交方式。
3. 网络广告网络广告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品和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它具有精准定位、互动性和成本效益等优势,成为主流的广告形式。
四、网络传播的影响因素1. 技术因素网络传播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包括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它们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推动了网络传播的发展。
2.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网络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广告投入、市场需求、盈利模式等,它们决定了网络传播的商业化程度和发展方向。
网络传播概论第六章
第1节 网络的多重属性
三、网络的经营平台性
(一)作为信息经济的网络经济
网络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信息经济,是以信息产品的 生产与经营为主的。
作为一种经营平台的网络有以下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基本特征: 其一,关于成员的独特中心。 其二,内容和通信的结合。 其三,强调由成员产生的内容。 其四,选择竞争的卖主。 其五,商业动机明确的虚拟社会组织者。
第1节 网络的多重属性
(五)传播的网状化
网络平台上的传播,信息不是沿着一条线性路径传播 的,而是在进行着网状扩散。从理论上看,每一条信息 在数字平台上都可能借助这种网络从一个点扩散到一个 面。
网络平台上的各种传播主体都可以被看作一个节点, 这些联系使节点间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关系网络。因此, 在网络平台上,关系对于信息的流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网络手段的运用能力
第2节 网络传播的基本形态
四、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1、传播主体的多元性 2、传播过程的复杂性 3、传播手段的复合性 4、受众的高能动性 5、传播效果的开放性
第3节 网络信息传播模式的变迁
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就没有停止过发展,网络传播模 式也在发生一定的变化。
目前来看,网络信息的传播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 发展:
第一个阶段——以Web网站为核心的“大众门户”传 播模式。
第二个阶段——以搜索引擎为基础的“定向索取” 传播模式。
第三个阶段——以社会关系为传播渠道的“个人门 户”传播模式。
第3节 网络信息传播模式的变迁
三个阶段出现的模式并没有产生后者取代前者的情形, 目前是同时并存。
目前已经出现的模式的变迁,内在的核心是信息传播主 角的变化:
网络传播概论
二、功能:交流沟通,宣泄心理,人格虚拟
1、传递信息信息流意见流
2、协调入际关系交流情感
3、调节情绪满足心理需求
第四节网络上的群体传播(组织传播)
一、网络群体传播
群体,广义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与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活动,并有着兆同
3、去中心和网络技术人员所特有的信息平等与共享的理想及其持续相应的努力有关例
如, 番茄花园 番茄花园版xp
(三)海量信息的兼容化、控制性、强时效性
l、传统媒介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工具,传统媒介控制者的地域性使传统媒介表现
出较强的地域性
2、网络是全球网民信息沟通的媒介平台,,个人、政府、财团无法控制媒介生态、传播图景、舆论态势
二、网络传播特性
(一)数字化、多媒体交互性、易检性
传统的大众传媒以点对面的单向性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
网络媒体再现以电脑为媒介,参与者双方创造和分享信息的动态过程和结构形态,异步性颠覆,互动传播模式
例如,早期,人际传播办式运用多,如E-mail QQ,随技术成熟,社会运用普及。90年代中期,传统媒体上网,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融为一体。
二网络传播对传统大众传播理论的冲击
l、网络传播模式
2、网络传播中的传播者
问题:什么样的传者成为权威的信息发布者?形象和品牌,传播手段和技巧
3、网络传播中的受众
4, 网络传播的效果
比如,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培养理论
三、功能
l、监视环境
广泛信息源,向社会成员提供社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重要事件最新变化
2.1990年,中国政府正式注册CN顶级域名,
网络传播概论_彭兰_2014.10.17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第一节Web2.0与社会化媒体时代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即由原来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
Web2.0内在动力来源是将互联网的主导权交还个人,从而充分发掘个人的积极性,使之参与到体系中来。
目前,Web2.0技术包括RSS、博客、维客、SNS、微博等。
这些技术的共同特点是,进一步突出网络信息生产中普通网民的作用,并且,通过各种应用方式使网民之间产生更加紧密和牢固的关系。
关于Web2.0的共识之一:以人为中心关于Web2.0的共识之二:用户参与网站的内容建设和“生态”建设Web2.0试图把Web1.0时代人与内容的关系深化为人与人的关系。
虽然Web2.0也强调内容的生产,但是,内容生产的主体已经由专业网站拓展为个体,从专业组织的制度化的、组织把关式的生产,拓展为更多“自媒体”的随机的、自我把关式的生产。
个体内容生产的目的往往不在于内容本身,而在于以内容为纽带,为媒介,延伸自己在网络社会中的关系。
第二节互联网的发展走向一、以“个人门户”为中心、基于“关系网络”的互联网以Web2.0的相关技术作为依托,用户可以再一个平台上集成各种信息、服务和应用,从而形成一个网络化生活和工作的个人门户,点对点的传播模式形成,人们的社会关系在整个传播中的“基础设施”,信息在人际关系网络中流动。
二、作为公民新闻平台的互联网1.公民新闻延伸了专业媒体的触角,使之触及以往专业媒体不能触及的社会各个角落。
2.公民新闻的碎片成为专业媒体信息的补充和平衡。
3.用户全程、多点直播增强了受众在新闻中的“卷入程度”。
4.全民投票的信息筛选机制挑战了专业媒体人的“把关人”地位。
5.推动专业媒体角色向两个方向发展:专业媒体作为标杆,成为公民新闻的参照坐标;专业媒体成为公民新闻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三、作为媒介融合中枢的互联网1.技术融合:信息的采集、制作与发布2.业务融合:融合性新闻、媒体合作互动、融合性产品3.平台融合:媒体发布平台的融合,先合后分4.市场融合:业务融合和平台融合的结果,Zaker5.机构融合:最高层次,体制性条件四、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互联网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移动化是未来网络传播乃至整个信息传播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并且发展到极致,那就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传播。
网络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学概论网络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致力于研究通过网络手段传播的信息,并对其产生的影响。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网络传播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影响着人们在社会方面的生活,而且还影响着个人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网络传播定义、网络传播特点、网络传播影响及其发展前景四个方面来深入探讨网络传播学的内容。
网络传播是指人们通过网络手段传播信息,并对其产生的影响。
它主要包括网络媒体、网络营销和社交媒体等。
它是社会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互联网等新兴的技术工具实现传播的功能,因此具有很强的技术性。
同时,网络传播也是一种文化形式,由于它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它传播的信息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网络传播具有诸多特点,如快速、高效、可见性强等。
一方面,网络传播的速度比传统的传播形式要快得多;另一方面,它的效率也比传统的传播形式高得多,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力;此外,由于它的可见性较强,任何人都可以轻松的获取到任何的信息。
网络传播同样也有很多的影响。
首先,它加速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人们可以轻松地通过网络获取任何信息;其次,它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使人们可以轻松地及时地进行沟通;第三,它使传统的传媒受到不断的冲击和变革;最后,它也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方式,使人们可以更加轻松、高效地应对和利用社会资源。
网络传播的发展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虽然它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它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它的发展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社会传播作用,有助于建设网络体系,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并在新兴的技术支持下实现信息的更快传播。
综上所述,网络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研究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以及它产生的影响。
它具有一定的特点,如快速、高效、可见性强等,并为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它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网络传播学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完整word版)网络传播学概论重点
网络传播学概论第一课互联网发展历史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1969—1985:初步形成阶段;1985—1995:渐进发展阶段;1995—2003:规模高速扩张阶段:2003年至今:两大方向:在“网内”实现Web2.0式传播;在“网外”呈现媒体融合状态。
二、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我国互联网的开发建设比美国晚20年左右;1995年,基本上与世界网络保持了同步的态势。
发展历史分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筹划至1994年4月正式接入互联网;1994年至2001年“三网融合”目标的提出;“三网融合”目标的实施与发展阶段。
第二课一、人类信息传播阶段二、网络传播特点与优势:1、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3、低成本全球传播4、检索便捷5、多媒体6、超文本7、互动性三、“新媒体”的界定P10四个角度:1、“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
2、“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3、“新媒体”的“新”是以国际标准为依据。
4、“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第三课、Web2.0 的传播理念(了解理论的应用、阴影不用背)一、长尾理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大多数,却是次要的。
优点:成本低、风险低、效益高、选择多元化缺点:收益时间长在Web2.0时代,公司的利润不再依赖传统20%的“优质客户”,而是许许多多数量庞大的原先被忽视的客户;长尾理论因此也成为Web2.0商业价值的重要诠释。
该理论本质上强调“个性化”和“小利润、大市场”。
Google和亚马逊都是典型的例子。
二、六度分隔理论:该理论认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所有的人。
在Web2.0时代,六度分隔理论可以让现实世界的60亿人通过互联网,建立紧密的联系。
每一个Web2.0网站都是网络中的一个提供社会网络服务(SNS)的站点。
网络传播概论 第四版彭兰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引言网络传播是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数字技术来传达信息、传播观点、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介绍《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一书,该书是网络传播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涵盖了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内容概述《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一书从理论到实践全面覆盖了网络传播的各个方面。
本书共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涵盖了不同的主题。
第一部分: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网络传播的起源、定义、特点以及与传统媒体的比较。
通过对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的解释,读者可以对网络传播的本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这一部分介绍了网络传播的理论基础,包括信息传播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传播媒介理论等。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学习和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网络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第三部分:网络传播的技术与工具这一部分介绍了网络传播中常用的技术和工具,包括社交媒体、博客、微信公众号等。
通过学习这些技术和工具,读者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网络传播,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第四部分:网络传播的案例分析这一部分通过对实际的网络传播案例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网络传播的实践方面。
针对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作者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五部分:网络传播的管理与战略这一部分介绍了网络传播的管理和战略问题,包括网络品牌建设、危机公关、网络口碑管理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制定网络传播的战略和管理网络传播的过程。
这一部分探讨了网络传播的未来趋势,包括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
通过对未来趋势的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未来网络传播的方向和发展。
结论《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一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网络传播的理论和实践,对于网络传播领域的学生、从业者以及对网络传播感兴趣的人士都是一本必备的教材。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网络传播的各个方面,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网络传播工作中。
网络传播学
工作原理:搜索器,索引数据库,检索程序和用户界面四个部分组成。 搜索器:spider(网络蜘蛛),crawlers(网络爬虫),在网络间来回搜集信息和发现更新的信息。索引数据库:搜索器搜索结果的汇总之地,它按照一定的顺序存放搜索到的信息,并为这些信息编排索引表。如:作者名字,更新时间,链接流行度。从上到下排序。也就出现大家搜索了以后出现的信息顺序不一样。检索程序:在接到用户的搜索关键词后,负责在索引数据库中进行查找的算法和相关程序。用户界面是使用者与搜索引擎打交道的一个信息交流平台,用户在此输入要查找的内容,搜索引擎在此反馈给用户查找的结果。
互联网时代的aidma ——aisas
三、微博改变一切
微博就是每次发布都不超过140个字的微型博客,是表达自己,传播思想,吸引关注,与人交流的最快、最方便的网络传播平台。
微博定义
微博降低了内容门槛——人人都是发布者 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现象显现无疑 信息生产变得简便,快捷,不费吹灰之力。结合了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体,因为简单,所以深入人心,所以人人都是发布者
网络广告的含义
中国的第一个商业性的网络广告出现在1997年3月,传播网站是chinabyte,广告主是intel,广告表现形式为468*60像素的动画旗帜广告。Intel和ibm是国内最早在互联网上投放广告的广告主。
就网络广告效果的监测而言一般分为三大类:广告的显示和点击监测、广告的后继行为追踪监测、持续效果分析。
格雷马斯模拟图
也就是说格雷马斯发明了一个四元结构的分解意义的模型,他认为在二元之外还有第三元,它既非a1,也非a2,而这个第三元在其内容层形式又串联了两个相反的意义,即1,2。
二、广告金字塔(advertising pyramid)
网络传播概论第九章
进网络传播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可编辑ppt
1
第一节 网络浊流
色情泛滥,“黄毒”污染
“ 性体验赤裸裸的内容和 信息本身一样古老。怎 样将新技术应用于这最 古老的欲望,从来不需 ” 要很多时间。 比尔·盖茨
可编辑ppt
2
第一节 网络浊流
网络色情内容毒害青少年
可编辑ppt
3
第一节 网络浊流
病毒肆虐,屡杀不止
6
第一节 网络浊流
• 黑客逍遥,防不胜防
可编辑ppt
7
第一节 网络浊流
• 黑客逍遥,防不胜防
• 早期黑客对计算机技术的 发展作了贡献;而今天的 黑客凭借自己的技术,利 用网络传播的缺陷,为非 作歹,对网络信息安全乃 至国家安全造成了极大的 威胁。
可编辑ppt
8
第一节 网络浊流
“黑客基地”,号称全球最大的黑客门户网站
19
第三节 网络道德法规建设
可编辑ppt
20
过内化在每一个网民心中的道
德标准来“防患于未然”,最
大程度地清除网络环境污染,
通过立法和执法来遏制和减少
网络犯罪。
可编辑ppt
16
第三节 网络道德法规建设
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建立良好的社
会秩序、保证社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在网络环境中,同样需要正
确的舆论导向,需要倡导和褒扬高尚、
正确的网络传播行为,批评和谴责错误
的、不道德的行为,在网络上创造一个
良好的、健康的社会风气,使普通网民
的素质得以提高,自觉抵制各种不道德
行为。
可编辑ppt
17
第三节 网络道德法规建设
可编辑ppt
18
网络传播概论第一章 网络传播的基础技术
三、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
(一)新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 1.IPV6 2.网格计算 3.P2P技术 方面,对于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变 革,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了Web2.0这 一 概念。关于Web2.0,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 的定义。
(三)三维技术
以三维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现实技术与 网络的结合,也是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一 个重要方向。
四、媒介融合的趋势
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 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它既是未来网络技术 发展的一种走向,也是其他媒体发展的共 同趋向。
第三节 互联网的应用技术
一、逐渐淘汰的应用技术
1.Telnet(远程登录系统) 2.Gopher(信息检索)
二、目前主要的应用技术
1.电子邮件(E-mail) enet(网络新闻) 3.WWW(万维网) 4.FTP(文件传送) 5.BBS(电子公告板系统) 6.聊天服务 7.搜索引擎
4.你如何看待无线技术对互联网发展的影 响?
【本章学习与思考】
5.你还接触过哪些P2P技术应用?它们与 WWW应用的区别是什么?
6.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将对新闻传播产生哪 些影响?
7.媒介融合将对传媒业产生什么影响? 8.你使用过哪些新的互联网应用技术?请
预测它们的前景及影响。
网络传播概论第一章 网络传播的基础技术
第一章 网络传播的基础技术
第一节 网络基本知识 第二节 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第三节 互联网的应用技术
第一节 网络基本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 (1)网络通信系统: ➢ (2)网络操作系统: ➢ (3)网络应用系统:
网络的服务内容包括:
一、互联网的诞生
互联网的雏形ARPAnet(阿帕网)于 1969年诞生于美国,它是美国国防部的高 级计划研究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的一个实验性网 络。
网络传播概论-最终版本
网络传播概论名词解释:1、信息图表:将信息数据等可视化的一种方式。
(含图表、图解、图形、表格、地图、列表). (新闻信息图表:它是那些具有新闻价值或者可以传达、解释新闻信息的图表,其特点是形象性与直观性。
)2、网络新闻专题: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
3、社会化媒体营销:是指运用各种社会媒体平台和手段开展的品牌营销、产品销售、客户服务、企业公关等活动.4、网络论坛:通常是指以各种话题讨论为主的BBS。
它是利用网络手段所开展的一种多对多的交流方式,是网民意见表达的主要渠道,也是网民评论的主要栖息地。
5、语义网:就是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网络.也可以说,语义网是一种能理解人类语言的智能网络,它不但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而且还可以使人与电脑之间的交流变得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轻松。
6、微博:也称为微博客,它是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
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在微博平台上发表简短的消息,这些消息可以即时地传送给关注自己的那些对象。
尽管它常常被拿来与博客相比,但微博不是博客的一种简单延伸,它把即时通信、SNS和博客等的特点结合起来,从而在人际交流与公共信息传播方面形成了综合优势.7、网络社会:网络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源于社会组织,社会变化以及由数字信息和通信技术所构成的一个技术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百度)从微观来看,该“网络社会”是从原现实社会中分化出来的比特世界与原子世界分离与统一的新的现实社会。
从宏观视之,它是由人们的交往实践主体与主体通过网络这一中介客体构成的一个相互交错或平行的交往大系统,是现代世界交往、互动联系的媒介,是交往实践全球化的共在结构。
8、网络营销:指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
9、媒介素养:是指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问答:一、网络新闻报道单元是对日常稿件进行整合的一种手段,常常是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由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信息和手段等共同组成一个小的集合,通过他们的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达到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与新闻专题相比它的规模要小得多,且针对的是各种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日常报道,而不一定是重大报道题材。
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网络传播概论名词解释:TCP/IP :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对OSI 模型的简化。
它是一套协议的结合,用于定义设备接入互联网,以及数据在设备之间传输的标准。
通俗的说,TCP 负责传输层面的问题,保证数据安全、正确地传送到目的地,而IP 负责给互联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搜索引擎:为满足大众信息检索需求的搜索技术,分为网络蜘蛛型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和基于人工分类目录的搜索引擎(分类目录)。
谷歌、百度是前者的代表,雅虎是后者的代表。
社会化搜索:通过整合用户力量,来补充及其搜索的不足。
人肉搜索也可以被看作一种社会化搜索。
社会化搜索引擎主要指基于人们的社交网络、针对社会化媒体中用户生产的内容进行搜索的技术。
Web2.0:指允许用户广泛参与网站内容建设和交互的技术,网络不仅是“可读”的,也变得“可写”,整体指由用户主导生成内容的互联网应用模式。
相比 Web1.0 , Web2.0 具有强烈的交互性、个性化等特征。
与此相关的技术有 RSS 、博客、维基、 SNS 、微博、微信等。
Web2.0 是一种用户参与的架构,这既指网站内容建设,也指网站的整体“生态系统”的建设。
Web2.0 的指向试图将人与内容的关系深化为人与人的关系。
Web2.0 的应用还是一种社会纽带,是个体吸纳与整合社会能量的接收器,也是个体能量放大为社会能量的转换器。
自媒体:在网络技术特别是Web2.0 技术环境下,不从属于专业媒体的个体或组织通过各种网络手段进行自主的信息传播的新形式。
UGC (UCC ):用户生成内容,不仅可以使信息生产的成本转移到用户,从而减轻网站的负担,而且用户生产的内容更具个性化,更能满足常委需求。
同时它也有助于用户人际关系的形成,因此更容易产生黏着力。
社社会化媒体: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平台。
主要特征有内容生产与社会相结合;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
社会化媒体常常能产生大众传播的效果,“社会化”意味着依赖于人们关系的集成,要在人们的社会互动基础上产生较大规模的社会聚合。
网络传播概论资料整理
目前公认的第一台实用的计算器是由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布雷斯·帕斯卡于1642年制造的。
第一个将程序控制用于计算机的是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计算机之父)。
第一个采用电子元件制造计算机的是德国工程师康拉德·朱西。
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机电式计算机,其设计者是霍华德·艾肯。
计算机的发展经过了四代: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计算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数字化革命计算机网络就是将各自独立的计算机处理节点通过线路连成计算机系统,节点之间可以通信,做到跨越时空的资源共享一、计算机信息网络的组成信息计算机网络由包括通信设施、计算机、数据资料和人这些个体组成。
任何一个网络必须由三个部分组成:1至少两台分离的计算机,在它们之间有一些需要共享的东西(网络服务)。
2一种能保持计算机之间进行接触的通道(传输介质)。
3一些保证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规则(协议)。
的资源共享。
凡是向用户提供服务的网络系统称为服务机或主机。
凡是利用网络主机所提供的服务的网络系统称为客户机或节点。
信息数据是构成计算机信息网络中人们用以交流和共享的实体。
从形式上看,可以是文字、图像或声音,也可以是软件程序。
从信息的数据量看,可以是一个文件,也可以是一个数据库。
从产生方式看,可以是专门为建网生成,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料。
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分类网络传输介质分类:轴电缆网络、光纤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网络使用性质:公用网和专用网使用范围和对象:企业网、校园网、政府网、金融网。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这一模型解决了不同计算机系统和不同网络之间的兼容和相互连接问题,被公认为计算机网络互联的基本结构模型。
分为两组共七层:应用组(软件):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数据传输组(硬件和软件):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星型和环型。
总线型:网络上的各个节点都连接到一条总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传播概论名词解释: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对OSI模型的简化。
它是一套协议的结合,用于定义设备接入互联网,以及数据在设备之间传输的标准。
通俗的说,TCP负责传输层面的问题,保证数据安全、正确地传送到目的地,而IP负责给互联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搜索引擎:为满足大众信息检索需求的搜索技术,分为网络蜘蛛型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和基于人工分类目录的搜索引擎(分类目录)。
谷歌、百度是前者的代表,雅虎是后者的代表。
社会化搜索:通过整合用户力量,来补充及其搜索的不足。
人肉搜索也可以被看作一种社会化搜索。
社会化搜索引擎主要指基于人们的社交网络、针对社会化媒体中用户生产的内容进行搜索的技术。
Web2.0:指允许用户广泛参与网站内容建设和交互的技术,网络不仅是“可读”的,也变得“可写”,整体指由用户主导生成内容的互联网应用模式。
相比Web1.0,Web2.0具有强烈的交互性、个性化等特征。
与此相关的技术有RSS、博客、维基、SNS、微博、微信等。
Web2.0是一种用户参与的架构,这既指网站内容建设,也指网站的整体“生态系统”的建设。
Web2.0的指向试图将人与内容的关系深化为人与人的关系。
Web2.0的应用还是一种社会纽带,是个体吸纳与整合社会能量的接收器,也是个体能量放大为社会能量的转换器。
自媒体:在网络技术特别是Web2.0技术环境下,不从属于专业媒体的个体或组织通过各种网络手段进行自主的信息传播的新形式。
UGC(UCC):用户生成内容,不仅可以使信息生产的成本转移到用户,从而减轻网站的负担,而且用户生产的内容更具个性化,更能满足常委需求。
同时它也有助于用户人际关系的形成,因此更容易产生黏着力。
社会化媒体: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平台。
主要特征有内容生产与社会相结合;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
社会化媒体常常能产生大众传播的效果,“社会化”意味着依赖于人们关系的集成,要在人们的社会互动基础上产生较大规模的社会聚合。
社会化媒体不仅为普通人提供了社交的平台,带来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它也在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
社会化媒体也促进了公民新闻和自媒体的繁荣,对专业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与传播格局带来了重大打击。
AR:增强现实技术,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集成在一起的技术。
通过数字技术模拟某些实体信息(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信息等)将其与现实世界叠加在一起,并形成与人的互动。
VR: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数字技术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与虚拟世界中的对象进行实时互动,从而获得亲临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MR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物联网也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云计算:将庞大的计算处理任务自动拆分成多个较小的子任务,然后把这些任务分配给由多部网络服务器所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
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极为复杂的信息处理,实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网络服务。
云计算的目标是将网络中的服务器作为一种共享的资源,用户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这些资源。
云计算可以将许多过去需要依赖个人终端完成的工作转移到网络中,由网络提供的各种基础设施来完成,终端本身的性能要求由此下降。
云计算也可以完成物联网中海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任务,这也是物联网开发、服务模式开发的前提。
个性化算法:搜索引擎算法的升级,它把个性作为算法中的核心变量,凸显了个人偏好的意义。
个性化算法在未来还会进一步优化,对用户需求的解毒能力与匹配精确度还会不断提高,但是个性化推荐不能成为未来唯一的新闻分发模式。
个性化算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人们在信息消费中付出的成本,但是它是以“小灶”的方式对用户进行填食,可能会使人们产生消化疲劳和厌食。
即使用户并不抗拒,个性化算法也可能带来美国学者桑斯坦所说的信息茧房效应,即人们只听他们选择和能取悦他们的东西。
媒介融合: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浦尔教授在1983年出版的著作《自由的技术》中提出,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带来的最终结果就是各种媒体之间界限的模糊、功能的交叉、市场的汇聚。
媒介融合包括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平台与市场融合、机构融合以及产业融合。
融合性新闻(融媒体新闻):涉及在一个报道内的多媒体手段融合;涉及各种媒体平台的报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也就是将不同形式的报道在多个平台上用不同方式分发,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形成一个合理的报道体系。
中央厨房模式:通过一个集中的平台来整合多种媒体资源,在统一调度下进行信息的采集、生产与分发。
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指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信网络或外部定位方式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在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LBS技术的普遍应用意味着移动互联网介意向不同位置的人们提供不同的信息和服务,可以跟踪人们的行动轨迹理解人们在不同位置的需求,把每一个位置作为向其提供个性服务的重要依据。
场景:主要指基于特定时间、空间和行为及心理的环境氛围,可以分为共性化场景(一般人群中具有需求共性和行为共性的场景,基本要素包括空间与环境、时间、行为共性)和个性化场景(与个人特征和特定环境相关的场景,构成要素包括空间情境、用户实时状态与需求、用户生活惯性、社交氛围)两个方向。
场景可以视作移动传播中一种新的时空描述维度,是移动产品的一个新的构成要素。
场景分析的最终目标是要提供特定场景下的适配信息或服务。
与场景时代行管的五种要素: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
大数据:基于相当大的量级的数据进行数据收集、分析、挖掘与应用的技术。
大数据与社会化媒体、移动传播、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紧密相关。
大数据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互联网是最主要的来源之一。
大数据的特点:多样性(variety)、体量(volume)、速度(velocity)和价值(value)。
语义网:能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网络,能理解人类语言的智能网络,可以使人与电脑之间的交流变得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轻松。
语义网将使人类从搜索相关网页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
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将是网络传播的一个必然方向。
自然用户界面:即以人类自然的交流方式与机器互动的人工界面,结合了人工智能技术与人机交互技术,是智能化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基础。
这意味着人与终端的交互将越来越人性化。
这方面的主要技术包括语音交互技术、手势或体感交互技术、面部识别交互技术、视线交互技术。
分布式新闻:多种主体在自组织模式下共同参与一个话题的报道。
分布式新闻模式是信息与知识生产领域的共享模式,各种主体的资源发现与整合、报道任务的分配与报道过程的协同是发展的核心。
分布式新闻意味着新闻生产进一步去中心化。
互联网+: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总体目标是促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
长尾理论: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库里斯·安德森在《长尾理论》一书中认为,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热门产品,不在传统需求曲线的主体部分,而在于过去被视为“失败者”的那些产品,也就是需求曲线中那条无穷长的尾巴。
非主流的、个性化的产品需求累积起来也能产生与主体一样的销售业绩,网络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这些非主流需求和相应的满足方式。
因此长尾理论被认为特别适合网络经济。
“微内容”:个人的、非公共的内容,与意义重大的“巨内容”相对。
网络语境下,“微内容”指的是由网民提供的各种内容,虽然只反映了网民局部的、个性化的需求,但是集合起来仍然具有重大价值。
体验经济:1999年美国经济学家派恩和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提出,体验经济中消费只是过程,消费者成为这一过程的产品,当过程结束后,体验记忆会长久地保存在消费者脑中,消费者会愿意为体验消费,因为体验不可复制、美好难得、转瞬即逝。
体验经济的特性包括游戏化-娱乐性、人性化-互动参与性。
共享经济:利用移动互联网将闲置的或未充分使用的资源等就近向需求者提供及时服务,互联网平台对供需进行资源组织和调度管理,形成事实上的产品品牌。
平台上的服务供应方以独立承包商身份向需求方提供服务,平台收取服务佣金。
共享经济的特点是在需求与服务或资源之间提供实时的、高效率的匹配和连接,资源的提供者与需求的满足者可以随时发生角色互换。
共享经济产生的基础是用户的“盈余”。
网络社会:曼纽尔·卡斯特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中提出,指一种更具广泛意义的社会结构,新经济带来的与信息化、全球化相平行的一种社会结构。
流动空间:曼纽尔·卡斯特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中提出,空间的流动是网络社会的主要特征。
流动空间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即流动空间的第一个物质支持,是由电子交流的回路构成的;第二个层次,由其节点和枢纽构成;第三个层次,是占支配地位的管理精英的空间组织。
网络空间:1984年威廉·吉布森在其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中首次使用,指由以下所有或部分要素创建或组成的物理或非物理的领域,这些要素包括计算机、计算机系统、网络及其软件支持、计算机数据、内容数据、流量数据以及用户。
网络空间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机器系统与人的系统的结合。
拟剧理论: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深入分析了人们在社交中的表演行为。
在日常交往和生活中,人人都是表演者:在特定的情境、不同的舞台上认识到别人对我们行为的期待以及我们对他人思想、感情和行动的期待,不断根据自己身处的舞台以及交往的对象调整自己的行为。
人们的表演区域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人们正在进行表演的地方,后台则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的、不想观众看到的地方。
印象管理:也称印象整饰,戈夫曼提出。
指个人试图影响他人对自己印象的现象与过程,也就是对自我形象的管理。
网络中手段包括:头像与昵称设置、角色设定与扮演、自我披露策略、交流手段选择、情绪表达与控制。
虚拟社区:网络中出现的社区被称作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虽然依赖于网络这样一种虚拟空间,地域上的共同性已不是主要特征,意识、行为及利益的共同性是其重要特点。
虚拟社区依赖于用户的兴趣、关系、幻想、交易的需要。
网络社区泛指网络中具有一定稳定关系、互动频繁并对个体产生持续影响的社区聚合。
社群经济:将社群作为服务对象或营销场所;挖掘粉丝社群的价值;集合社群成员力量来进行共同创造或经营活动。
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指向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口与相关服务的机构,ISP分为IAP和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