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专业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泛的教育知识的高级教育人才,适应教育与发展的需要;2.培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3.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教育人才,适应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4.培养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道德操守的教育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内容和要求1.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需修读并通过一定的学分要求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领域的基础课程。
学生应通过各门课程的考核,掌握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专业课程:学生需修读特定领域的专业课程,包括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育技术、学校领导与管理等。
学生应通过各门课程的考核,掌握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3.论文或实践报告:学生需独立完成一定难度和水平的论文或实践报告。
学生应选择与自己专业方向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或实践,并撰写完整的论文或实践报告。
4.实践教学:学生需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5.论文答辩:学生需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经专家评审通过方可获得学位。
三、学制和学分要求1.学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若学生需要延长学制,需经过导师和学院的审核批准。
2.学分要求:学生需修满一定的学分要求,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等。
学分要求根据具体条件而定,需通过学院相关部门的审核。
四、选拔和评价1.选拔要求:招生委员会将根据学生的学历、成绩、英语水平和面试表现等综合素质,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择优录取。
2.学业评价:学校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论文或实践报告的质量和答辩情况等进行学业评价,鼓励学生在学术上有所突破。
3.研究生奖励与处分:学校设立奖学金和荣誉称号,在学业上表现优秀的学生将获得相应的奖励。
同时,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和违反学校纪律行为,学校将给予相应的处分。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由于2009年以前的学术型硕士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硕士研究生是学术型的课程但是大部分确是不读博士出去 找工作,大部分的单位都反映学术型硕士专业技能太差,而且又没有什么工程研究能力,并且学术研究型项目其 实只能由博士来做,所谓的学术型硕士根本没有什么研究能力。教育部觉得形势严峻,作出硕士研究生主要面向 应用的决定,推出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形势,并且在总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人数不变 得情况下,从2010年开始减少学术型硕士,减少的名额用以增加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最终达到专业型:学术型=7: 3。打算读完硕士就出来找工作做工程研究以及作为应用型高级人才的攻读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更加有帮助,而学术 型硕士作为专门供给打算继续读博士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做中间跳板用。
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 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 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求有为期至少 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的实践环节。而学术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 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2023研究生教育管理参考书籍

2023研究生教育管理参考书籍
2023年研究生教育管理专业的参考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推荐的书籍:
《教育学基础》、《教育学》
《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教程》
《当代教育心理学》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教育综合)》
这些书籍涵盖了教育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
此外,还需要关注考试大纲,根据大纲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请注意,以上书籍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大纲和推荐书目可能会根据不同学校和专业的要求有所差异。
因此,建议考生在备考期间密切关注官方考试信息,以获取最准确和最新的资料。
045101教育管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全日制)

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451专业学位类别名称:教育硕士专业领域代码: 045101专业领域名称:教育管理学制:二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专业领域介绍:教育管理专业领域所依托的教育学学科1995年获得教育学原理硕士授权点,2005年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现拥有教授15人、副教授24人,讲师11人,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11人。
研究团队结构合理,实力雄厚,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
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34项;出版著作20余部、教材5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多篇发表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权威刊物上;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4项。
经过长期的累积,本专业点在教育管理、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经济与政策等方向形成了较稳定的研究特色,在境内外有较为广泛的学术联系,与一些中小学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合作关系,并多次受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人民政府等行政部门的委托,就教育管理、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等问题展开专项研究,在教育管理方面凝聚了较强的研究力量。
三、培养目标以能力本位、师德为先、质量为上为培养理念,培养具有教师气质与人格、具有较强沟通能力、较高职业道德水准、较强专业能力和全面专业素养的优秀中小学教育管理人员。
具体培养规格如下:1. 有高尚的师德修养;2. 有广博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合理的素质结构和较高的教育管理专业水平;3. 有较强的教育管理实践能力,包括判断、决策、应变能力,组织、协调、指挥能力等;4.有初步的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5.身心健康。
四、培养方式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
学习年限为2年。
2.第1学年以校内课程学习为主。
第2学年开展校外实践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其中,校外实践学习不少于半年,第三学期12周内进行中期考核和论文开题,期末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第四学期五月份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六月完成学位授予工作。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培养方案 .doc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较强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能从事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管理人员,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
基本规格要求如下:(一)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能正确理解并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热爱教育管理事业,勇于改革和开拓,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二)掌握比较宽厚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掌握现代基础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基本技术和方法,熟悉教育管理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学会使用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教育管理方向的外文资料。
(四)有较强的实际教育管理工作能力,包括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及应变的能力,组织教学科研的能力和领导能力。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一)招生对象招收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且有3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入学考试1.入学考试按国家的有关规定,采取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方式进行。
2.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基础教育部分)。
三、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一)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二)教育硕士的培养由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的撰写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教育硕士必须修完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同时撰写学位论文和完成答辩。
(三)教育硕士的培养采用“双导师”制(其中基础教育一线的导师1人),同时成立该方向导师组,利用导师组的集体智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在大学里完成,实践教学在实践导师所在中小学里完成。
“教育管理研究专题”由学生提出具体选题并与导师研究确定。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按一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38学分。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2.具有较深的现代教育理论或教育管理的基础理论;能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学教育管理时间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总结教育教学一2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基本学制为2.5-3年。
可提前到2年或延期至4年毕业。
三、培养方式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实行脱产、半脱产(只限于长春市)、寒暑假集中学习三种培养方式。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一)公共课(18学分)1.学位课(12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学时3学分基础外国语课90学时3学分教育学原理60学时3学分教育心理学60学时3学分2.非学位课(6学分)现代教育技术60学时3学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60学时3学分(二)专业课(不少于16学分)1.专业基础课(12学分)教育管理学60学时 3 学分教育统计与测量60学时 3 学分基础教育改革研究60学时 3 学分管理心理学60学时 3 学分2.专业方向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教育法学40学时 2 学分教育评价40学时 2 学分教育经济学40学时 2 学分德育理论与实践40学时 2 学分青少年心理学40学时 2 学分(三)必修环节(2学分)1.开题报告20学时 1 学分2.文献阅读20学时 1 学分五、考核要求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
所有课程可根据课程内容由任课教师确定考核方式。
六、学位论文教育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1.论文选题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应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与管理现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开题报告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实行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各学院根据专业实际具体确定开题报告时间,但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应少于半年。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专业素养、扎实专业基础、广泛的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方法的高级教育专门人才。
二、培养内容(一)课程教育1.学科基础知识培养通过系统、全面、深入地学习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等,培养学生的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学科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需选择培养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学习,比如学校教育管理、教育评估与测量、学习与发展心理学等,使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领域有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开展相关研究。
3.选修课程培养(二)科研能力培养1.科研方法训练学生需系统学习科研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包括文献检索、实证研究、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
2.学术论文写作训练学生需参与科研论文的撰写,培养学术论文写作的技巧和能力,并通过学术讨论会、学术报告等形式进行学术交流与分享。
(三)实践能力培养1.实习学生需参加教育实习,了解和熟悉教育实践工作的流程、规律和要求,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2.社会实践学生需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教育现状和教育问题,增加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培养方式(一)学术指导每位研究生需指定导师,由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发展,包括选课指导、科研指导和论文写作等。
(二)研讨会定期组织研讨会,学生需参加并提交研究进展报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三)学术讲座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四、研究生论文学生须在培养期间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并进行答辩。
五、培养评价按照学校的正常教学安排进行课程考核,根据学生的学业表现、科研成果和实习实践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备注:以上为一般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不同学校和学科领域的具体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以相关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培养方案为准。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
教育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从
事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能力:(1)深刻理解教育管理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良好的文字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撰写和发表教育管
理相关的论文和报告;
(3)具备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管
理实际问题;
(4)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能够协调和管理教育管理工作;
(5)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和应对教育管
理领域的变化。
2.培养课程:
(1)基础课程:教育管理学概论、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
(2)专业课程:教育法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与管理、学校管理、教育评价与监控等;
(3)实践课程:教育实践、实习、实践调研等;
(4)选修课程:培养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的课程,如教育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
3.培养方式:
(1)课堂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授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2)实践培训:通过实习、实践调研等方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3)导师指导:为每位学生指定一位具有丰富教育管理实践经验的
导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溯源_研究生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的区别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溯源_研究生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的区别》摘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专业领域不断扩大深化的历史发展进程,据统计,到2000年底,教育硕士、工程硕士、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口腔医学、公共管理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等十一个专业学位获批,其中十个专业开始试点招生,专业学位类别的新增以及招生范围的变化必然为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注入新的血液,并带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改革,包括其招生、培养、学位等,这些必然促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快速向前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专业发展至今,经历了多个重要发展阶段,形成了现今初具雏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
然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由于起步较晚,至今仍未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实践中遇到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专业学位的定义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国际上又通称为职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它相对于发展历史较为长久的学术性学位而言,是更加注重专业实践的学位教育。
职业性是专业学位的本质特征,它要求研究生掌握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好的实践能力,能够在较扎实理论素养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
西方国家称之为职业学位的重要原因在于职业学位已经与某一特定行业紧密结合,甚至成为从业人进入该行业的必要条件。
如美国要求,只有获得医学博士才能进入临床医学行业、获得建筑硕士学位才能进入建筑师行业、获得教育硕士才能进入教师行业等等。
我国现今的专业学位教育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完全和从业资格建立起必然的联系。
二、专业学位的发展路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专业领域不断扩大深化的历史发展进程。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全国教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科目:教育综合)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学科教学·(思政方向)】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专任教师与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
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思政专业基础,了解思政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学科教育或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其中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二学年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与论文写作,实践教学和论文写作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半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三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具体为:学位基础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门,共1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3~5门,共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
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详见附表。
五、专业实践专业实践主要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
实践教学尽可能采取实习支教的方式,到中小学进行为期不少于半年的政治课教学工作。
六、教学方式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实行双导师制。
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负责做好教学实践的指导与实施。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附件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我部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
开展全日制专业硕士生教育,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整体规划、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分类指导、协同发展,确保全日制专业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为做好全日制专业硕士生教育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开展全日制专业硕士生教育的重要性(一)开展全日制专业硕士生教育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日新月异,职业分化越来越细,职业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大批量、多规格、高层次的特点。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都主动适应这种变化,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调整,大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研究生教育必须要增强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
(二)开展全日制专业硕士生教育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经过30年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建立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有质量保证的研究生培养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力的教学科研人才。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思路——以项目为驱动

教育理论研究全曰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思路-----以项目为驱动李英(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6)摘要:借鉴项目式学习,提出了项目拟定——知识构建——研究开展——论文形成——综合评价的一体化全J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以“项目”为主线将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一体化培养模式项目式学习一、引言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主要是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重在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型社会,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掌握知识型人才转为创造更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型人才。
2017年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修订)》明确指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包“……掌握教育理论,具有的知识和实的专业基础,学和势,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教育教学和管理,具有和问题、学习的识与能力”叭因,主动探究和研究,学生、分析和解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强主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全日制教育硕士新型培养是新从教育硕士培养的教的要,也是教面的%二、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原则和特点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是目使学生参与探究的教学模式。
PBL的目,在多位学的基础,Thomas制定:性、性问题、性调查、自主性和实性。
,在PBL,目是教学的,学生实目和学习学科的;项目重是的“问题”,以“问题”为目并和在知识,从学生掌握学科的和;项目应学生性探究,问题导向式探究知识和解问题;目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学生的,学生有主的学习;项目要实生有性的真实拟的问题或难题,同时具有解决的方案和可实施的地方叫Blumenfeld等学把PBL的教学过程描述为一个让学生参与调查的学习过程。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生实践教学探究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探究王翠芳(鲁东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山东·烟台264025)中图分类号:G6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09-0036-02摘要实践教学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应注重学校内的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开展课外文化活动、建立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点的固定的实习实践基地、重视教学实习及毕业论文的写作。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教学An Inquiry into Practic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WangCuifangAbstractPracticeteachingisanimportantlinkforprofessionaldegreepostgraduateeducation,andweshouldpayattentiontoon-campuspracticeteaching,socialpractice,extracurricularculturalactivities,fixedpracticeplatform,teachingpracticeandthewritingofgraduationthesis.Key wordsprofessionaldegree;postgraduateeducation;practiceteaching1实践教学的意义实践教学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是检查研究生专业学习的质量,培养研究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技能,提高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研究生在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发现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不足,是促进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和达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
研究生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和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专业人才。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就是实践教学。
教育管理专业简介

教育管理专业简介:一、学科专业概况2006年,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点获得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资格,设职业教育管理方向,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0年获得招收职教硕士(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资格,2013年获批招收少数民族地区骨干教师攻读硕士学位资格,2014年获得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2015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师资队伍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共46人,其中校内硕士研究生导师28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6人,副研究员1人;博士13人,硕士15人)。
此外,还聘请了一批国内知名职业教育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和兼职导师,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1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2人)。
教师专业结构合理,知识基础扎实,学术水平较高。
三、科学研究近5年,教师承担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5项,国际合作、咨询等项目23项,科研经费773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2篇,出版专著15部。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职业教育管理、中小学教育管理、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心理学等领域。
教师专业结构较合理,整体知识水平较高。
科研水平逐步提高,科研实力逐年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学术影响力逐步提升。
四、人才培养本专业目前在校研究生97人,已毕业研究生3人,研究生主要就职于中小学校和教育机构,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五、基础条件拥有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平台5个。
专业期刊(纸质)191种;专业图书(纸质)11.7万册;专业电子文献近300万册(篇);中外文数据库125种,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和科研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管理专业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较高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高水平的中小学管理及教育行政人员。
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基层的教育管理工作,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教育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新要求,掌握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
1.外语(2学分)
2.政治理论(2学分,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3.教育学原理(2学分)
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
1.教育统计与评价(3 学分)
2.教育管理学(3学分)
3.教育政策与法律(2学分)
4.教育管理案例分析(2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
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学分)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
3.基础教育改革研究(2学分)
4. 管理心理学(2学分)
5.学校管理学(2学分)
6.国外中小学教育(1学分)
7.基础教育督导(2学分)
(四)实践教学(6学分)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
教育管理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五、教学方式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
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三)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七、其它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
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主要课程简介
教育统计与评价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教育统计与评价
总学时:54 学分: 3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开设学期:Ⅰ
教学内容:
1.教育统计概述
2.描述统计
3.假设检验
4.方差分析
5.相关与回归分析
6.数据处理与SPSS的应用
7.教育评价的目的、功能和原则
8.教育评价模式
9.教育评价方案设计
10.教育评价的标准
11.学生评价
12.教师评价
教学目的:主要研究数理统计与评价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分析与处理教育领域中的各种数据、评价和判断各种教育现象和活动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主要内容包括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与研究现状,教育评价信息搜集、整理、汇总等统计处理方法与技术,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学校、教学、教师、学生评价等。
教学从中小学实际出发,通过案例分析,注重学生分析问题与研究问题
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张厚粲,徐建平编著: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舒华: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子实验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张文彤主编:世界优秀统计工具SPSS11统计分析教程(基础篇),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
4.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王汉澜:《教育评价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布鲁姆(美):《教育评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年版。
教育管理学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教育管理学
总课时:54学分:3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开课学期:Ⅰ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较全面的教育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懂得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了解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熟知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能够将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育管理引论;教育管理体制论;教育管理组织论;教育管理过程论;教育管理人事论;教育管理法制论;教育管理文化论;教育管理激励论;教育管理领导论。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安文铸:《现代教育管理学引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黄云龙:《现代教育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陈孝彬主编:《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黄志成、程晋宽:《教育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黄崴:《教育管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教育政策与法律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教育政策与法律
总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开课学期:Ⅰ
教学目的:
结合教育政策学与教育法学的基本内容,侧重研究教育政策与教育法的基本原理和现实问题,使学生掌握现行重要教育政策与教育法的主要内容,掌握依法治教的知识和技能,并能为完善教育政策与教育法提出建议。
教学内容:
1.教育政策与教育法的基本原理
2.教育法律关系
3.教育法的制定与实现
4.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
5.现行教育法主要内容解读
6.重大教育政策解读
7.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褚宏启主编:《中小学法律问题分析》,红旗出版社2002年版。
2.劳凯声主编:《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004。
4.刘冬梅著:《教育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年版。
5.黄葳主编:《教育法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教育管理案例分析
总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开课学期:II
教学目的:综合运用教育管理理论模拟解决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深刻理解教育管理理论,并能提高应用教育管理理论解决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包括教育管理案例分析的意义、教育管理案例分析的技能、教育管理问题的发现与反思、教育管理案例的撰写等内容。
教学注意精选案例,通过现场模拟、分析讨论、实践练习等手段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内容:
一、依法治校案例分析
二、学校管理案例分析
三、教育制度案例分析
四、教师专业成长案例分析
五、教师管理案例分析
六、学生管理案例分析
七、教学科研管理案例分析
八、管理艺术案例分析
九、案例研究理论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美)莫塞斯著,刘莉萍,魏彩虹,杨轶译,《教育管理的案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美)霍伊(Hoy W K),(美)塔尔特(Tarter C J)著;廖申展译,《学校决策者:解决实践问题的案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3.(美)霍伊,米斯尔著,范国睿主译,《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实践(第7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美)伦恩伯格(Lunenburg,F.),(美)奥斯坦(Ornstein,A.)著,《教育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影印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5.范国睿编,《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程凤春主编,《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杜萍编著,《中小学教学与管理案例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