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头面部穴位
小儿推拿穴位头面、胸腹、背部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14.攒竹
【位置】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约在目内眦直上。 【操作】以双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 攒竹穴上,按揉该穴。 【功用】明目退翳。 【主治】近视、斜视、眼睑瞤动、 眼睑下垂、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等 。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15.承泣
【位置】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 球与眶下缘之间。 【操作】以双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 承泣穴上,按揉该穴。 【功用】疏风清热、明目止泪。 【主治】近视、斜视、眼睑瞤动、 迎风流泪、目赤肿痛、夜盲;口眼 歪斜、面肌痉挛。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三)腰背部穴位
2、大椎 【位置】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 间,属督脉。 【操作】医者用中指指端按或揉,称按 大椎和揉大椎。用双手拇指、示指将其 周围的皮肤捏起,向其穴挤去,称捏挤 大椎。 【功用】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配伍治病】发热,项强,咳嗽,感冒 ,百日咳。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二)胸腹部穴位
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枢 【位置】脐旁2寸,左右各一,属足 阳明胃经。 【操作】医者用食、中指指端按揉 之,称揉天枢。 【功用】疏调大肠、理气消滞、化 痰止嗽。 【配伍治病】腹胀、腹痛、腹泻、 痢疾、便秘、食积不化、咳嗽等。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二)胸腹部穴位
8、肚角
【位置】脐下2寸,旁开2寸两大筋。 【操作】患儿仰卧,医者用拇、食、 中三指向深处拿之,称拿肚角,操作 时向偏内上方做一推一拉一紧一松的 轻微动作为一次。3-5次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滞、止腹 痛。 【配伍治病】腹痛、腹泻、腹胀、痢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头面部穴位
• • • • • • • • • • •
3 迎香 部位:鼻翼外侧缘,鼻唇沟中点 操作:揉完双手搓热后把大鱼际捂在鼻翼两侧,垂直用力 功效:通窍(引申)宣肺气 主治:鼻塞、流涕(清涕或浊涕)、鼻出血,尤其对风寒感冒 配穴:过敏性鼻炎(流涕)的组方:揉(后捂)迎香+擦风池+ 搓肺腧 也可用于成人黄鼻涕时改为:揉迎香+揉风池+点揉肺腧 4 地仓 部位:面部,口角外侧0.4寸,上直对瞳孔 操作:揉、捻至颊车 功效:口歪、流涎
穴位
• • • • • • • • • • • • • 穴位第一节 头面部 1 开天门 部位:眉心至前发际成一直线。眉心也叫印堂。 操作:双拇指指腹垂直交替推之,由眉心推至前发际。 次数:24次(阴数,滋阴)或49次(临床一般用49次,助阳)。7、3、6次 功效:正推,开窍醒神;反之关天门,宁心安神,针对夜啼、精神亢奋(阴 数24) 主治:正推,头晕、头痛、头昏、嗜睡等;反推,心神不宁、夜寐不安等。 配穴: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耳后高骨(解表四穴) 2 推坎宫(分推太阴、太阳) 部位:自眉梢起眼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操作:分推 功效:发汗解表、开窍醒神 主治:外感发热
• 5百会:揉、颤、搓擦( 由后向前) • 功效:镇惊升阳(用揉、颤法),滋阴潜 阳(搓擦法) • 主治:镇惊升阳用于惊吓,善惊易恐,心 胆虚怯,惊惕不安,遗尿、泄泻、体温不 足,阳虚 • 发热等脏腑之阳虚证。 • 滋阴潜阳用于阴虚盗汗,潮热,难寐,惊 恐,便秘,溲赤等脏腑之阴虚证。
Hale Waihona Puke 头面部穴位
穴位详解
穴位详解模块一:头正面(1)印堂穴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健脑醒神,安神定志,明目开窍。
适用于前头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压等病症。
感觉:按压有酸胀感。
(2)迎香穴位置:鼻翼外旁开5分,鼻唇沟内。
主治: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
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胀感。
鼻子不闻香臭,经按压有“通气”感。
水沟穴(人中穴)位置:在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
主治:常用于小儿惊风、中暑、中风、面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与急救。
(3)睛明穴位置:目内眦旁上方0.1寸处。
主治:常用于目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4)攒竹穴位置:在眉头,当眶上切迹处。
主治:常用于头痛、目眩、眉骨痛、目赤肿痛、视物不清、流泪、口眼歪斜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
(5)太阳穴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1寸凹陷处。
主治:醒脑明目,袪风镇痛,清堵除烦。
适用于头痛头晕、偏头痛、神经衰弱、感冒、视物不清、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重按较痛,有时向四周发散。
(6)下关穴位置:颧弓下缘,下颚切迹之间的凹陷处,闭口取穴。
主治:下颚关节炎、面颊肌肤麻木、口眼歪斜、上牙痛、耳鸣耳聋等病症。
(7)四白穴位置:四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解剖: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
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
名解:四白。
四,数词,指四面八方,亦指穴所在的周围空间。
白,可见的颜色、肺之色也。
四白穴名意指胃经经水在本穴快速气化成为天部之气。
本穴物质为承泣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性温热,由地部流至四白穴时,因吸收脾土之热而在本穴快速气化,气化之气形成白雾之状充斥四周,且清淅可见,故名四白穴。
模块二:头背面(1)百会穴位置: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叉点处。
小儿推拿常用腧穴(头面部)-PPT精选文档
【太阳】
点、线结合穴。 位置:眉后凹陷处。
操作:①两拇指挠侧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 ②用中指指端揉或运,称揉太阳或运太阳。
次数:30~50次。
主治: 头痛发热,目赤痛。 临床应用: 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之一,可治外 感、内伤; ②目赤痛除推、揉法外,可加点刺放血,以增 强疗效。
【人中】
【头面部常用穴位小结】
解表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拿风 池、推天柱等。 镇惊通窍 按揉百会、揉迎香。
升阳举陷 按揉百会。
谢谢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坎宫(阴阳)】
线状穴。 位置:自眉头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又称 分阴阳。 次数:30~50次。
主治: 外感发热、头痛目赤。 临床应用: 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之一,可用于外 感表证及内伤杂病; ②目赤痛可与清肝经、掐小天心、清天河水等 穴合用。
位置:人中沟,上1/3与2/3交界点。
操作:用拇指甲掐,称掐人中。 次数:3~5次或醒后即止。
主治:惊风、昏厥、抽搐。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急救,对于人事不省、惊 厥、抽搐时,可与掐十宣、掐老龙等穴合用。
【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次数:20~30次。 主治:鼻塞流涕。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外感或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 可与清肺经、拿风池等穴合用。
【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揉,称揉耳后高骨。 次数:30~50次。
【速度】保健按摩师人体常用穴位
【关键字】速度保健按摩师人体常用穴位(92+8个穴位)一、头面部(21穴+8)1.印堂穴(经外奇穴)定位:两眉头连线之中点。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鼻塞,高血压,小儿惊风,鼻炎病。
近视,远视上星穴(督脉)前发际正中上1寸处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头皮肿,目不远视。
2.神庭穴(督脉)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
主治:头痛,眩晕,目眩,惊悸,不眠通天穴: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
5寸主治:头痛,眩晕,鼻塞,鼻出血,鼻渊。
3.睛明穴(足太阳膀胱经)定位:闭目,眼内眦的内上方0.1寸处。
主治:眼部疾病,面瘫。
耳门穴:屏上切际前,下颌骨踝状突后缘凹陷,张口取穴。
主治:耳聋耳鸣,耳痛,齿痛,聍耳(中耳炎)听会穴: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踝状突后缘处,张口取穴。
主治:耳聋,耳鸣,口吃,头痛,面痛。
翳风穴: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间凹陷处主治:耳聋,耳鸣,颊肿,口吃。
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主治:头痛,头晕,目赤,肿痛,项背,强痛,中风,热病,感冒。
风府穴: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主治:中风不语,半身不遂,头项强痛,咽喉肿痛。
4.攒竹穴(足太阳膀胱经)定位:两眉毛内侧端,眶上切迹处。
主治:头痛,目眩,眼部疾病,面瘫等。
5.鱼腰穴(经外奇穴)定位:两目正视,眉毛中点,直对瞳孔处。
主治:目赤肿痛,眉棱骨痛,眼睑颤动,目疾,面神经麻痹,眼肌麻痹等。
6.丝竹空穴(手少阳三焦经)定位:眉毛外端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目昏花,齿痛。
7.阳白穴(足少阳胆经)定位:两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
主治:头痛,目疾。
8.太阳穴(经外奇穴)定位:颞部,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后1寸处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感冒,眼疾,面瘫。
9.四白穴(足阳明胃经)定位:目下1寸,眶下凹陷中。
主治:赤目肿痛,面疾痉挛,口眼歪斜,头痛,目眩,眼痛。
10.鼻通穴(经外奇穴)定位:鼻骨下凹陷处,鼻唇沟上端尽处。
主治:头痛,鼻渊。
头面部常用穴位有哪些
头面部常用穴位头面部的腧穴皆在手足之阳经和督脉上,故有“头为诸阳之会”的说法。
从经脉的循行上看,手三阳经从手循行到头面部,足三阳经从头面部循行到足。
常用腧穴如上:(1)手阳明大肠经穴迎香:在鼻翼外缘中部与鼻唇沟之间。
(2)手太阳小肠经穴听宫:在耳垂后方,当下颌角与关节之间。
(3)手少阳三焦经①翳风:在耳垂后方,当下颌与乳突之间。
②角孙:在侧头部,耳郭根部的上方,适对耳郭缘最高点处。
③耳门:在耳屏上切迹之前方与下颌关节突稍上方之凹陷处。
(4)足阳明胃经①承泣:在眶下缘与眼球之间,正视直对瞳孔。
②四白:在承泣直下0.3寸,当眶下孔凹陷处。
③地仓:在嘴角的外侧旁开0.4寸。
④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咬紧牙齿时,穴位正在咬肌的隆起处。
⑤下关:在耳屏前约一横指,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陷窝处,闭口取穴。
(5)足太阳膀胱经①睛明:在眼内眦的上方0.1寸。
②攒竹:在眉毛内侧端,当内眦的直上方。
(6)足少阳胆经①听会:在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关节的凹陷中。
②上关:在下关穴直上,颧弓上缘。
③率谷: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④完骨:在乳突后下方凹陷处,平风府穴。
⑤阳白:在眉毛上1寸,眼平视,直对瞳孔定穴。
⑥风池:在枕骨粗隆直下的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当斜方肌和胸肌之间定穴。
(7)督脉经①哑门:在第一、第二颈椎之间,约当后发际上0.5寸。
②风府:在枕骨粗隆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人后发际1寸凹陷处。
会:距后发际上7寸,当两耳尖连线之中点定穴。
星: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庭: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沟:在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接处。
头面部常用穴位
头面部常用穴位
穴位位置主
百会
印堂
人中
太阳
攒竹
鱼腰丝竹空
晴明
承泣
四白
凤池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
两眉内侧端连线中点
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
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1寸凹陷处
眉内侧端凹陷中
眉毛中点
眉外侧端
目内眦内上方凹陷中(攒竹下3分)
眼眶下缘上方目正视,瞳孔正下7分
眼平视瞳孔直下1寸,当眶下孔凹陷处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处,平耳垂
昏厥、头痛、眩晕、失眠
头痛、眩晕、失眠、鼻炎
休克、中暑、昏迷、腰扭
感冒、头痛、眼疾
近视、前头痛、面瘫
眼疾
斜视、结膜炎、头痛、面
近视、斜视、结膜炎
近视、目赤肿痛
眼疾、头痛、面瘫
感冒、眩晕、失眠、颈肩位置主治
肩峰外下方,举臂凹陷处
垂肩,腑前纹端与肩穴连线中点
屈肘90°,肘横纹尽头与
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曲池穴下2寸
屈肘,掌心向内,曲池与腕背横纹中点连线上1/4与下3/4交界处腕背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
掌侧腕横纹上2寸,两肌腱之间
手背第1、第2掌骨之间,靠第2掌骨体中点
握拳,第5掌骨头后,掌横纹尽尖处
手背,第2、第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5分
十指尖端,距指甲1分肩臂痛、肩周炎
肩臂痛、上肢功能障碍
手臂疼痛、麻木、无力
上肢酸痛、麻痹、腹痛、腹泻急性腰扭伤
感冒发热、落枕、上肢痛
昏迷、上腹痛、胸痛、恶心
感冒、头痛、发热、牙痛、中暑落枕、急性腰扭伤
落枕、手指麻木、咽喉痛
中暑、昏迷、休克。
头面部按摩
头面部按摩(常按摩以下穴位可直接改善脸部血液循环、红润亮泽肌肤):1)百会(位于两耳尖联机的中点,头顶中央)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及中风、脱肛等病症。
2)治疗头痛、头昏、健忘、秃发:按摩四神聪(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个穴位),有健脑、延缓衰老的功能。
3)头维额角发际上一小指。
头痛、偏头痛、头晕、中风、三叉神经痛、视疲劳等。
4)下关颧骨弓下缘凹陷处,张口则凹陷消失,闭口则出现,此穴治理三叉神经痛、牙痛、中风、面瘫、口角歪斜。
5)颧髎:眼睛外角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牙痛、面瘫、面肌痉挛、黄褐斑、中风、口眼歪斜、视力减退。
6)颊车:下颔角骨前方凹陷中,咬牙时有肉隆起处。
牙痛、面瘫、口角歪斜、流口水。
7)睛明眼睛内角旁开0.1分;视力减退、视疲劳、近视、白内障、青光眼等各种眼疾。
及黑眼圈、鱼尾纹、眼袋。
8)攒行眉头尽处;9)竹丝空眉尾尽处;10)瞳子髎眼睛外角旁开0.1分;11)阳白眉正中直上一横指;12)四白:直视,瞳孔直下一横指;13)迎香鼻翼旁开一小指(感冒鼻塞、流鼻涕、鼻炎、鼻过敏、嗅觉失灵等鼻子疾病);14)人中人中上三分之一处:急救穴,用于昏迷、晕厥、中风、神志不清等,及腰扭伤。
15)地仓(左上图)口角旁开一小指:牙痛、口角歪斜、流口水。
16)承浆嘴唇下方中央凹陷处:牙痛、口角歪斜、流口水,落枕。
17)消除面部浮肿:按摩嘴角两边腮的凹陷位及喉节的上方,每天持续以左右手同时按压这些穴位,每次2至3次;按摩使头脑清晰脑部功能迟钝,工作效率降低,是由于脚部活动不足而产生血液循环停滞。
如脚冷或运动不足而使脚部肌肉硬化,则会头晕眼花。
当我们考虑问题时也会不知不觉的在屋中踱来踱去,有利于清醒头脑。
1)指压“踏青竹”(位于脚心不着地处)和“踏青竹”十分钟, 可使头脑清醒,并对消肿非常有用。
2)用“足三里”打击法清晰头脑:先深吸一口气,用手刀击打的同时将气吐尽,如此重复10次。
瘦脸十大穴位有承泣穴、攒竹穴、百会穴、太阳穴、迎香穴、颊车穴、地仓穴、承浆穴、球后穴、天突穴,。
头面部常用穴位及其作用
头面部常用穴位及其作用1.头部穴位头部穴位包括百会、睛明、印堂、上星、额署、五百文等。
-百会:位于头顶正中线的凹陷处,有舒筋活血、疏风解表、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
-睛明:位于额角眉毛内侧直上1寸处,有清热明目、平肝散结的作用,适用于目疾如结膜炎、青光眼等。
-印堂:位于眉毛直上、额髓中央的陷槽处,有疏肝散结、清心明目的作用,适用于头痛、眼干涩等症状。
2.面部穴位面部穴位包括迎香、太阳、印堂、巨髎、颊车等。
-迎香:位于鼻翼下缘凹陷处,有疏散风寒、通鼻窍的作用,适用于鼻塞、流涕等症状。
-太阳:位于太阳穴凹陷处,有清热解毒、镇痛止痒的作用,适用于偏头痛、面神经痛等症状。
-巨髎:位于耳垂前缘下方凹陷处,有清热祛风、利咽开音的作用,适用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状。
3.口部穴位口部穴位包括太阳、足三里、合谷、巨髎等。
-太阳:位于面颊耳垂下方最高凸处前缘,有清热解毒、调节免疫、镇痛止痒的作用,适用于口腔溃疡、牙痛等症状。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凹陷处的一横指宽的地方,有活血化瘀、补充气血的作用,适用于口干舌燥、消化不良等症状。
4.鼻部穴位鼻部穴位包括迎香、行间、鼻翼、迎香等。
-行间:位于鼻头纵行中央峰脊部位,有通鼻窍、疏散风寒的作用,适用于鼻塞、鼻炎等症状。
-鼻翼:位于鼻翼缘处凹陷处,有通鼻窍、嗅觉明显的作用,适用于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
总结起来,头面部常用穴位主要包括头部穴位、面部穴位、口部穴位和鼻部穴位。
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改善头痛、眼病、耳鸣、口干等症状。
但需要注意,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避免不当使用或过度刺激造成不良影响。
美容头面部常用穴位
头面部常用穴位
1、印堂穴: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2、神庭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3、攒竹穴:位于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4、鱼腰穴: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5、丝竹空穴:在眉梢凹陷处。
6、下关穴: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张口时隆起;正坐或仰卧,闭口取穴。
7、上关穴:在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8、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9、瞳子髎穴:位于面部,眼睛外侧一厘米处(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10、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11,头维穴:位于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12、听宫穴: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13、耳门穴:位于面部,在听宫穴上方,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14、颊车穴: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5、听会穴: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16、大迎穴:位于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17、素髎穴: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18、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19、哑门穴:在向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强间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穴上1.5寸)。
面部的基本穴位图
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
17、四白穴;目正视,瞳孔直下,当颧骨 上方凹陷中,可缓解眼部疲劳,改善黑眼 圈,预防眼袋。 18、地仓穴;位于口角外侧的0.4寸,瞳孔 直下,治疗面瘫、口角歪斜,流延。可以 维持肌肤的张力,预防面部下垂。 19、颧髎穴;外眼角直下,颧弓下缘凹陷 处,有提升收紧的功效,对于松弛下垂肌 肤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20、颊车穴;用力咬牙时,咬肌的最高处。 治疗下颌关节炎,面神经痳痺。
头面部常用美容穴
30.大椎 取穴位置 :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美容作用 :颈椎病、改善头颈部血液循环
31.肩井 取穴位置 :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美容作用 :缓解肩、颈部肌肉紧张、促进头颈部血液循环 32.秉风 取穴位置:位于人体的肩胛部。岗上窝中央,举臂凹陷处 美容作用:冈上肌腱炎,肩周炎,肩胛神经痛
45.大横 取穴位置:位于人体腹部,距脐中4寸 美容作用:肠炎,习惯性便秘,肠寄生虫等 46.水分 取穴位置: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美容作用:水肿,小便不通,腹泄,腹痛,反胃,吐食 47.天枢 取穴位置:腹中部,距脐中2寸 美容作用: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 48.急脉 取穴位置:下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前正中线旁开2.5寸。 美容作用:疝气,阴挺,阴茎痛,少腹痛,股内侧痛
目的:
1、熟悉头面部常用穴位及其美容功效: 2、能准确找出穴位的部分和说出名称:
使用穴位是每个美容师所需要掌握的基 本技能之一,在美容护理中,准确有效使 用穴位,有促进美容效果的作用。目前国 家标准界定的全身穴位共有361个,我们身 体的每个穴位都具有治疗的作用;
寻找穴位是根据被 操作的者尺寸为标准走
37.肾俞 取穴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 美容作用: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38.环跳 取穴位置:股骨大转子最击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 中1/3交点处 美容作用:腰胯疼痛、下肢痿痹等腰腿病证
胸 部
39.乳根: 取穴位置: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 美容作用:胸下满闷,食不下咽,胸痛乳痛,霍乱转筋, 40.膻中 取穴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美容作用: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41.天溪 取穴位置:胸外侧部,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美容作用:胸胁疼痛,咳嗽,乳痛,乳汁少。
三个常用穴位PPT课件
四、上肢部常用穴位
曲池 [位置]曲肘成直角,在肘横纹 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处。 [效能]祛风解表,清热利湿, 通经活络。 [主治]上肢关节疼痛,瘫痪, 麻木,高血压,高烧,过敏 性疾病,皮肤病等。
合谷 [位置]第一、二掌骨之中点。 [效能]疏风,解表,镇痛,通络。
[主治]感冒,五官科,眼科疾病, 面神经麻痹,神经科疾病,各种 疼痛等。 内关 [位置]伸臂,仰掌,前臂内侧, 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 [效能]宁心安神,理气镇痛。 [主治]心脏疾病,神经系统疾 病,精神障碍,胃痛,呕吐, 各种疼痛等。
迎香: [位置]位于鼻翼旁0.5寸、 鼻唇沟中。 [主治]鼻炎、鼻塞、口眼 歪斜、面神经麻痹。
印堂 [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 人中: [位置]位于人中沟正中线 点(图2)。 上1/3与下2/3交界处。 [主治]头痛,眩晕,鼻 [主治]主治惊风、口眼歪 出血,鼻渊,小儿惊风, 斜、急性腰扭伤、精神 失眠。 病、中暑、休克、虚脱。 鱼际: 位于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眩晕、喉痛、胸背痛、 发热恶寒。
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 骨外侧约一横指。 [效能]平肝和胃,降逆和 中,通调经络。 [主治]肝胃不和,恶心呕 吐,胃痛,急性胃肠炎, 关节炎,下肢麻痹,半 身不遂等。
委中 [位置]腘窝横纹之中点。 [效能]泄热清肺,利腰 通络。 [主治]急性胃炎,呕吐, 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关节炎,偏瘫,腰痛, 牛皮癣等症。
第三讲
30个常用穴位
第三讲
一、头面部常用穴位 百会 [位置] 在头顶正中线与 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效能] 开窍宁神,平肝 熄风,升阳固脱。 [主治] 头痛,眩晕,高 血压,脱肛等。 睛明 [位置]闭目,在目内眦角 上方0.1寸处。 [效能]疏风清热,通络明 目。 [主治]眼科各种病症,面 瘫。
头面部穴位
头面部穴位、印堂穴:在额部左右两眉的中间。
睛明穴:在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与鼻梁之间的凹陷处。
攒竹穴:眉毛内侧端,眉头根部眼眶骨上凹陷处。
鱼腰穴:眉毛中点处。
丝竹空穴:眉梢末端骨头的凹陷处。
瞳子髎穴:外眼角向外约0.5寸宽凹陷处。
球后穴:眼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承泣穴:双眼正视前方时,瞳孔直下方,下眼皮与下眼眶边缘之间凹陷处。
四白穴: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下方,颧骨上方的凹陷处。
太阳穴: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1寸的凹陷处。
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处。
巨髎穴:鼻翼下缘水平向外与瞳孔直下的焦点处。
颧髎穴:外眼角直下方,颧骨下缘凹陷处。
颊车穴: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
地仓穴:口角外侧,眼睛正视时,向上直对瞳孔。
人中穴:将鼻唇沟的长度分成三等分,从上往下1/3处承浆穴:下嘴唇和下巴尖边线的中点凹陷处。
上关穴:在耳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下关穴:从太阳穴往下划一条垂直线,再沿着颧骨往耳垂方向划一条水平线,两线的交点即是下关穴。
大迎穴:脸侧面下颌骨部位,嘴角斜下、下巴骨的凹陷处,双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拉直,将无名指置于嘴角处,食指所感觉到的动脉搏动处。
阳白穴:瞳孔正上方前额头,离眉毛上缘约1横指宽处。
头维穴:在头两侧额角发际向上约1指宽,头正中线旁开4.5寸,嘴动时肌肉会动之处。
耳门穴: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ke)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听宫穴: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听会穴:在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凹陷处。
翳风穴:耳朵下方耳垂后遮住之处的凹陷处。
翳明穴:颈部,翳风穴后1寸的位置。
神庭穴: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
上星穴: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
率骨穴:两耳朵尖直上2横指宽处。
百会穴:两耳尖连线与眉心向上的线在头顶相交的位置,头顶中间凹陷处。
四神聪穴:两耳尖连线与前后正中线交点的前、后、左、右各一寸处,即百会穴前、后、左、右1寸处各1穴,共4穴。
面部穴位及按摩手法专业版
面部穴位及按摩手法专业版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常见面部穴位一、常见的面头部穴位1.百会穴:定位:将耳廓向前对折,由两耳间连线跨越头顶,与头部前后正中线中点作用:主治头晕、休克、高血压、神经衰弱等2.神聪穴:定位:百会穴的前后左右各旁开一寸,共4个作用:主治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等3.神庭穴:定位:在前发际线正中直上0.5寸作用:主治眩晕、头晕4.头维穴:定位:额角直上0.5寸作用:主治而神经痛、面部神经麻痹等一、常见的面头部穴位5.上星穴:定位:前发际线正中直上一寸处作用:主治头痛、目痛6.太阳穴:定位:眉梢与外眼角向后约一寸作用:头痛、眼部疾痛等7.风池穴:定位:颈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间的凹陷处作用:眼部近视、鼻炎等8.风福穴:定位:后发际直上一寸处作用:颈部强痛、中风不语等二、眼部穴位1.印堂穴:定位:两眉连线中点作用:眼头痛、眩晕、鼻病等2.攒竹穴:定位:眉头内部凹陷中作用:头痛、流泪、目赤肿痛等3.鱼腰穴:定位:眉毛中间作用:眼部疾病等4.丝竹空:定位:眉梢外侧凹陷处作用:偏头痛、眼部疾病等5.瞳子髎:定位:外眼角外侧0.5寸作用:头痛、目肿痛等二、眼部学位6.晴明穴:定位:内眼角上方0.1寸作用:远视、视网膜炎等7.球后穴:定位:眼眶下缘1/4与内侧3/4交界处作用:远视、视网膜炎等8.承泣穴:定位:眼平视瞳孔直下,眼下眶缘边缘止作用:远视、视网膜炎等9.四白穴:定位:眼平视瞳孔直下一寸作用:眩晕、头痛等三、鼻周穴位1.素髎穴:定位:鼻尖正中作用:鼻炎、鼻塞等2.迎香穴:定位:鼻翼旁开0.5寸,鼻唇沟中作用:鼻炎、鼻塞等四、唇周穴位1.地仓穴:定位:口角处侧旁开0.5寸作用:面部N麻痹等2.人中穴:定位:人中沟中1/3处作用:面瘫、面肿等3.承浆穴:定位:下颌正中线,下唇缘下方凹陷处作用:面瘫、面肿、吃痛等五、面颊部1.颊车穴:下颌角上约一寸处,咀嚼肌肉隆起处作用:牙痛、腮腺炎、面部神经麻痹等六、耳部穴位1.听宫穴:定位:耳屏前0.5寸为张口取之作用:耳部疾病2.听会穴:定位:耳屏下切际前0.5寸作用:耳部疾病3.耳门穴:定位:耳屏上切际前0.5寸作用:耳部疾病4.翳风穴:定位:耳垂后方凹陷处作用:耳部疾病第三节面部按摩方法作用升高皮肤温度、促进血液循环,使氧化和营养物质通向按摩部位保证皮肤组织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穴位归纳总结
穴位归纳总结穴位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人体上特定的区域,通过刺激这些区域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从而治疗或缓解一些疾病。
在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中,穴位的名称和作用有着详细的记载,这些穴位的归纳总结,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一、头部穴位1. 百会穴(Baihui Xue)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顶凹陷处,是治疗头痛、失眠、眩晕等症状的重要穴位。
2. 太阳穴(Taiyang Xue)太阳穴位于眼眶下方的颞骨突起处,常用于治疗偏头痛、眼疾和面部神经痛等病症。
3. 额部太阳穴(Ebu Taiyang Xue)额部太阳穴位于人体前额骨突起处,常用于治疗眼部疾病、头晕和面部神经痛等疾病。
二、上肢穴位1. 内关穴(Neiguan Xue)内关穴位于手腕两根骨头之间的凹陷处,是治疗心脏病、胃病和内分泌失调的重要穴位。
2. 鱼际穴(Yujii Xue)鱼际穴位于手背腕横纹上方,常用于治疗手指麻木、疼痛和关节炎等病症。
3. 少商穴(Shaoshang Xue)少商穴位于人体拇指甲根处,多用于治疗咽喉疾病、口腔溃疡和声音嘶哑等疾病。
三、胸腹穴位1. 心脉俞穴(Xinmai Yu Xue)心脉俞穴位于背部脊柱两侧,该穴位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常用于治疗心脏病、心律失常等病症。
2. 胃俞穴(Weiyu Xue)胃俞穴位于背部脊柱两侧,常用于治疗胃病、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等疾病。
3. 中枢俞穴(Zhongshu Yu Xue)中枢俞穴位于背部脊柱两侧,该穴位能够调节脊柱相关的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等。
四、下肢穴位1. 阳陵泉穴(Yangling Quan Xue)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是治疗足部肿痛和关节炎的重要穴位。
2. 三阴交穴(Sanyinjiao Xue)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常用于调节妇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问题。
3. 足三里穴(Zusanli Xue)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多用于治疗腹痛、腹泻和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头面部穴位
①印堂:在额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②阳白:在眉弓与前发际之间下l/3处,直对瞳孔。
③攒竹:在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④鱼腰: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间。
⑤丝竹空:在眉梢凹陷处。
⑥瞳子髎:在目外眦旁,眶外侧缘处。
⑦睛明: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⑧承泣;在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⑨颧髎: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⑩四白: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间。
素髎:在面鼻尖的正中央。
人中:在鼻唇沟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
颊车:在面颊部,下额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地仓: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承浆:在面部,颊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太阳: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神庭: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头维:在头侧部,额角发际0.5寸上,头正中线旁4.5寸。
百会: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下关:在面颊部,颧弓下缘,下颊骨髁状突之前方,切迹之间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听宫:在面部,耳屏前,下颊骨髁状突出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听会:在面部,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颊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风池:在颈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止端之间的凹陷处。
哑门:在颈部.后发际正中直下0.5寸,第1颈椎下。
翳风:在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颏角之间的凹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