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基(常用方剂100首组成)

合集下载

内一科三基要点

内一科三基要点

内一科三基要点一.《素问〃至真要大论》:“血实宜决之”。

《妇人大全良方〃卷三〃妇人贼风偏枯方论第八》(陈自明):“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二.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当归尾6g川芎6g生黄芪120g桃仁6g红花6g赤芍9g地龙9g 三.地黄饮子《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生地黄三两、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炮附子、茯苓、石菖蒲、远志、肉桂、麦冬各一两,五味子五钱。

为末,每服三钱,加生姜、大枣、薄荷,水煎服。

四,丹芎中风汤:川芎20g,丹参20g红花10g,牛膝20g,地龙10g,益母草15g,桃仁10g,胆南星10g,天竺黄10g.五.丹七中风汤:三七粉3g(兑),丹参30g,川牛膝10g,胆南星10g,天竺黄10g,泽泻15g,夏枯草30g,大黄10g. 六,脑脉康胶囊:川芎15g、丹参15g、黄芪20g、制何首乌15g、胆南星10g、薤白10g、没药10g、淫羊藿20g、肉苁蓉10g。

七.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辅穴:极泉、委中、尺泽。

操作方法: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一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1~1.5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尺泽,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主穴辅穴均不留针。

八.头针疗法:(一)分区定位为了便于分区定位,设两条标定线前后正中线:眉间和枕外粗隆顶点下缘的头正中连线。

眉枕线:眉中点上缘和枕外粗隆顶点的头侧面连线。

1.运动区(1)部位: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后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前缘相交处,两点连线即是。

中医医院中医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

中医医院中医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
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30、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当归桂枝(去皮芍药 细辛 甘草(炙)通草 大

【方歌】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
剂,血虚寒厥服之效
31、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生地 桃仁 红花 枳壳 赤芍药 柴胡 甘草 桔
梗 川芎 牛膝
【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草赤芍,柴胡芎桔牛犀
【方歌】左归饮用地药萸,杞苓炙草一并齐;煎汤养阴滋肾
水,既主腰酸又止遗。
25、归脾汤《正体类要》
【组成】白术当归 白茯苓 黄芪(炒)龙眼肉 远志 酸枣
仁(炒)木香 甘草(炙)人参生姜 大枣
【方歌】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
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26、四神丸《内科摘要》
【组成】补骨脂吴茱萸 肉豆蔻 五味子 生姜 红枣
46、固真汤《政治准绳》
【组成】人参白术 茯苓 黄芪 附子 肉桂 山药 甘草 败毒

47、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组成】知母黄柏 熟地 山茱萸 山药 牡丹皮 茯苓 泽泻
48、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组成】附子桂枝 干地黄 山药 山茱萸 丹皮 茯苓 泽泻
49、金沸草散《南阳活人书》
【组成】金沸草前胡 荆芥 细辛 茯苓 生姜 大枣 甘草
(二)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
紫菀半夏加五味
65、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川大黄朴硝 甘草 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
芩 连翘
【方歌】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
蜜,中焦躁实服之消.
66、凉营清气汤《喉够症治概要》
【组成】犀角尖(磨冲)鲜石斛 黑山栀牡丹皮鲜生地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100方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100方

1. 安宫牛黄丸2. 白虎汤3. 白通汤4. 保和丸5. 保和颗粒6. 补中益气汤7. 菜花败毒散8. 草珊瑚合剂9. 穿心莲合剂10. 大承气汤11. 大黄甘遂丸12. 大青龙汤13. 大柴胡汤14. 大黄附子汤15. 大黄清胆汤16. 当归四逆汤17. 当归散18. 当归养血汤19. 当归芍药散20. 当归射干酵母片21. 当归煎膏22. 地黄丸23. 地骨皮散24. 地榆消炎片25. 丁香抗病毒合剂26. 丁香抗菌合剂27. 丁香合剂28. 冬凌草寄生合剂29. 断血流胶囊30. 高力灵胶囊31. 高力灵颗粒32. 广安妇科丸33. 广藿香合剂34. 海蛇抗癌合剂35. 海蛇化癌汤36. 海蛇半夏散37. 海蛇半夏散片38. 海蛇消炎口服液39. 海蛇消炎贴膏40. 海蛇抑菌合剂41. 海蛇沉香宝石丸42. 海蛇补益宝石丸43. 海蛇定阳合剂44. 海蛇炎康片45. 海蛇止血合剂46. 海蛇止咳糖浆47. 海蛇止痛膏48. 海蛇止痛颗粒49. 海蛇止痛药丸50. 海蛇治疗白斑胶囊51. 海蛇助眠合剂52. 海蛇祛风湿合剂53. 海蛇抗病毒合剂54. 海蛇抗感冒合剂55. 海蛇抗流感合剂56. 海蛇抗疟合剂57. 海蛇抗病毒胶囊58. 海蛇抗菌颗粒59. 海蛇抗结核合剂60. 海蛇抗肺炎合剂61. 海蛇抗霍乱合剂62. 海蛇抗白喉合剂63. 海蛇抗麻疹合剂64. 海蛇抗风寒合剂65. 海蛇抗温热合剂66. 海蛇抗病毒颗粒67. 海蛇抗病毒口服液68. 海蛇抗病毒片69. 海蛇抗病毒贴膏70. 海蛇抗病毒药丸71. 海蛇抗病毒软胶囊72. 海蛇抗病毒注射液73. 海蛇抗菌口服液74. 海蛇抗菌片75. 海蛇抗菌贴膏76. 海蛇抗菌药丸77. 海蛇抗菌软胶囊78. 海蛇抗菌注射液79. 海蛇抑菌口服液80. 海蛇抑菌片81. 海蛇抑菌贴膏82. 海蛇抑菌药丸83. 海蛇抑菌软胶囊84. 海蛇抑菌注射液85. 海蛇散疼片86. 海蛇消肿合剂87. 海蛇止痒合剂88. 海蛇祛湿合剂89. 海蛇清火合剂90. 海蛇活血合剂91. 海蛇润燥合剂92. 海蛇保肝合剂93. 海蛇滋阴合剂94. 海蛇养血合剂95. 海蛇安神合剂96. 海蛇开窍合剂97. 海蛇养心合剂98. 海蛇益气合剂99. 海蛇健脾合剂100. 海蛇降压合剂这些方剂都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但请注意,在使用任何中药方剂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

常用中药方剂100首

常用中药方剂100首

常用中药方剂100首一、解表剂A、辛温解表剂1.麻黄汤【组成】麻黄10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甘草5克。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者。

2.桂枝汤【组成】桂枝9克白芍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9克【功用】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或病后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麻疹等属于营卫不和者。

3.荆防败毒散【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各10克、甘草5克。

【功用】发散风寒,解表祛湿:用于“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

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疮痈初起而有表寒证者。

4.葱豉汤【组成】葱白(连须)5条、豆豉30克。

【功用】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B、辛凉解表剂5. 桑菊饮【组成】桑叶15克、菊花12克、薄荷5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5克、连翘10克、芦根10克。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伤风、感冒初起,咳嗽、头痛、微发热,苔薄,脉浮者。

本方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以咳嗽为主者。

桑叶:苦、微寒。

(1)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及目赤肿痛,常配菊花。

(2)清肝明目:用于风火目疾(如急性结膜炎)。

配黑芝麻名桑麻丸,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视物昏花。

6.银翘散【组成】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18克、薄荷18克、荆芥穗12克、豆豉15克、桔梗18克、生甘草15克、竹叶12克,芦根15克。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初起,发热微恶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

目前常用本方加减治疗风热感冒、“流感”、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麻疹、“乙脑”、“流脑”以及腮腺炎等急性传染病初起而具有风热表证者。

中医医院常用方剂100首

中医医院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 首中医医师考试范围是以下100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方解等相关内容。

一、解表剂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香薷散(香薷、白扁豆、厚朴)小青龙汤(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止嗽散(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银翘散(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苇根)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柴葛解肌汤(柴胡、干葛、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败毒散(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壳、桔梗、陈皮、炙甘草)二、泻下剂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大黄牡丹汤(大黄、丹皮、桃仁、瓜子、芒硝)温脾汤(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增液承气汤(玄参、麦冬、生地、大黄、芒硝)三、和解剂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四逆散(甘草、枳实、柴胡、芍药)逍遥散(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生姜、薄荷)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大柴胡汤(柴胡、芍药、黄芩、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四、清热剂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玉女煎(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清营汤(水牛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导赤散(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车前子)泻白散(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粳米)清胃散(生地、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白头翁汤(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六一散(滑石、甘草)清暑益气汤(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五、温里剂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理中丸(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小建中汤(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吴茱萸汤(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芩、芍药、桂枝、生姜、大枣)六、补益剂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参苓白术散(人参、白茯苓、白术、莲子肉、桔梗、白扁豆、山药、薏苡仁、砂仁、甘草、大枣)补中益气汤(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归脾汤(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炙甘草、生姜、大枣)四物汤(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肉、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炙甘草汤(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大枣、)一贯煎(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百合固金汤(百合、熟地、生地、当归身、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麦冬)益胃汤(沙参、麦冬、冰糖、生地、玉竹)肾气丸(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制附子)七、固涩剂四神丸(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牡蛎散(黄芪、麻黄根、牡蛎、小麦)缩泉丸(乌药、益智仁、山药)固冲汤(白术、黄芪、龙骨、牡蛎、山萸肉、白芍、海螵蛸、茜草、棕边炭、五倍子)八、安神剂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柏子仁、当归身、天冬、麦冬、生地、人参、丹参、玄参、白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朱砂)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九、理气剂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香附、川芎、枳壳、芍药、炙甘草)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苏子降气汤(紫苏子、半夏、当归、甘草、前胡、厚朴、肉桂)定喘汤(白果、麻黄、紫苏子、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白皮、黄芩、半夏)十、理血剂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温经汤(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生化汤(当归、川芎、桃仁、干姜、甘草)小蓟饮子(生地、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栀子、炙甘草)十一、治风剂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桑寄生、栀子、黄芩、益母草、茯神、夜交藤)川芎茶调散(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镇肝熄风汤(牛膝、生赭石、龙骨、牡蛎、龟板、白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十二、治燥剂麦门冬汤(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杏苏散(苏叶、杏仁、半夏、茯苓、橘皮、前胡、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象贝、豆豉、栀子皮、棃皮)沙参麦冬汤(沙参、玉竹、甘草、桑叶、麦冬、白扁豆、花粉)养阴清肺汤(地、麦冬、甘草、玄参、贝母、丹皮、薄荷、白芍)十三、祛湿剂五苓散(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藿香正气散(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藿香、甘草)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八正散(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栀子、甘草、木通、大黄)三仁汤(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二妙散(黄柏、苍术)猪苓汤(猪苓、茯苓、阿胶、滑石、泽泻)五皮散(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真武汤(茯苓、白术、白芍、生姜、附子)实脾散(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茯苓、干姜、甘草)十四、祛痰剂二陈汤(半夏、橘红、白茯苓、炙甘草)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甘草、茯苓、生姜、甘草)贝母瓜蒌散(贝母、瓜蒌、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十五、消食剂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萝卜子)。

(完整word版)常用中药方剂歌诀100首

(完整word版)常用中药方剂歌诀100首

1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2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汗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香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4大青龙汤: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燥,解表清热此为良。

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5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丛,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6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组成:柴胡,川芎,前胡,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7香薷散: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组成:香薷,白扁豆,厚朴8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经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苦桔梗,生甘草,苇根9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组成: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10 白虎汤: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11 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组成:犀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12 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

组成:犀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

13 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组成:薄荷,牛蒡子,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僵蚕,升麻14 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常用中药方剂100首

常用中药方剂100首

常用中药方剂100首01【方名】:桃核承气汤【出处】:《伤寒论》【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处方】: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

02【方名】:旋覆代赭汤【出处】:《伤寒论》【原文】:“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

”【处方】: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03【方名】:竹叶石膏汤【出处】:《伤寒论》【原文】:“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处方】: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斤。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04【方名】:麻黄汤【出处】:《伤寒论》【原文】:①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复发汗,宜麻黄汤。

”【处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05【方名】:吴茱萸汤【出处】:《伤寒论》【原文】:①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③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处方】: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组成】人参(15g)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6g)当归(12g)川芎(9g)桂枝(6g)生姜(3片)功用】益气养血,调和营卫。

主治】气血两虚证。

病人面色苍白,四肢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健忘,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脉细弱。

人参养荣汤,补气养血调营卫。

黄芪白术同参归,川芎茯苓甘草齐。

桂枝生姜调经脉,服之调和身体好。

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干姜、大枣、甘草各等分。

功用】解表和解,调和营卫。

主治】治伤寒太阳证不解,或解后不觉轻松,或本无表证而柴胡证明显者。

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口苦咽干,呕吐泄泻,胁下痞满,心烦易怒,舌苔薄白,脉弦。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加,人参甘草干姜夹,太阳表证不解时,和营调卫此方佳。

组成】连翘朴硝各一两(30g),甘草二两(60g),生姜三两(90g)功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主治】霍乱初起,恶心呕吐,腹泻清稀,口渴欲饮,咽干,舌红少苔,脉数。

XXX连XXX清热毒,XXX配连翘,霍乱初起咳止泻,宜早服用效果好。

20、五苓散《金匮要略》组成】白术四两(12g),茯苓四两(12g),炙甘草二两(6g),泽泻四两(12g),白皮四两(12g)功用】渗湿利水,健脾消食。

主治】脾胃湿滞证。

腹胀,水肿,四肢不温,泄泻,食少便溏,舌苔白腻,脉弱。

五苓散白术泽泻配,白皮茯苓炙甘草,湿滞脾虚水肿胀,消食利水效果好。

黄连3克(姜汁炒)、川厚朴6克、石菖蒲3克、法半夏3克、淡豆豉9克、山栀子9克、芦根60克组成的连朴饮,具有清热利湿,调和脾胃的功效。

适用于乙肝湿热并重,郁阻于中焦,脾胃不运的证候。

症状包括胸闷脘痞、恶心欲呕、纳呆、厌油腻食物、口渴不欲多饮、大便稀溏、腹部胀满、小便短少黄赤、或有身目发黄,其色鲜明,发热而汗出不解,舌红,舌苔黄滑腻,脉滑数。

天王补心丹包括人参去芦、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各五钱(各15g)当归酒浸、五味麦门冬去心、天门冬柏子仁酸枣仁炒、各一两(各30g)、生地黄四两(120g)、朱砂。

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

医师口袋书常用方剂100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务部2007年10月制目录解表剂 (2)泻下剂 (6)和解剂 (8)清热剂 (12)温里剂 (18)补益剂 (20)固涩剂 (26)安神剂 (28)理气剂 (28)理血剂 (30)治风剂 (36)治燥剂 (40)祛湿剂 (42)祛痰剂 (48)消食剂 (50)驱虫剂 (50)附:住院病历书写模板首次病程52住院记录解表剂小青龙汤《伤寒论》细辛2 川芎3 白芷3 生地黄3 黄苓3 甘草3麻黄3芍药9干姜6炙甘草6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半夏9五味子6化饮泻下剂和解剂1、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为君;2、 柴胡之升散,得黄苓之清降泄,两者配伍,以和解少阳,黄苓 为臣;3、 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 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俾正气旺盛, 则邪无内向之机。

4、配伍特点: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和解少阳为主,兼和胃气。

1、 柴胡配黄苓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2、 轻大黄并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3、 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 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急痛;4、半夏和胃降逆,配伍生姜重用,以治呕逆不止;5、 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诸药。

和解少阳 和解 少阳 内泻热结20半夏泻心汤半夏12(〈伤寒论》黄干人黄苓9姜9参9连3大枣4枚炙甘草3半夏泻心黄连苓,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合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寒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寒,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清热剂1、 重用连翘,清热解毒为君;2、黄苓以清胸膈郁热;山栀通泻三焦,弓I 火下行;大黄、芒硝泻 火通便,以荡热于中,共为臣药;3、 薄荷、竹叶轻清疏散,以解热于上,兼有“火郁发之”之义,为佐;4、 使以甘草、白蜜,既能缓和硝、黄峻泻之力,又能存胃津;5、 配伍特点:清上与泻下并行,但泻下是为清泄胸膈郁热而设, 所谓“以泻代清”1、 金银花为君,性味甘寒,最善清热解毒,谓之疮疡圣药;2、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行气通络,活血散瘀,消肿 止痛,共为臣; 3、 白芷、防风透达营卫,疏风解表,又可散结消肿;山甲、皂刺 通行经络,溃坚决痈,可使脓成即溃;花粉、贝母清热化痰排 脓,可使未成即消,均为佐药;4、 甘草为使,助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5、 属外科“消法”代表方剂,体现了外科阳证内治消法的配伍特点。

100首中药方剂

100首中药方剂

常用并必须掌握的100首中药方剂麻黄汤[组成]麻黄9g 桂技6g 杏仁6g 甘草3g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歌: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桂枝汤[组成]桂枝9g 芍药9g 甘草6g 生姜9g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方歌: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九味羌活汤[组成]羌活9g 防风9g 苍术9g 细辛3g 川芎6g香白芷6g 生地黄6g 黄芩6g甘草6g[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大青龙汤[组成]麻黄12g 桂枝6g甘草6g 杏仁6g 石膏12g 生姜9g 大枣3g[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小青龙汤[组成]麻黄9g 芍药9g 细辛6g 干姜6g 甘草6g 桂枝9g 五味子6g 半夏9g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方歌: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败毒散[组成]柴胡6g前胡6g川芎6g枳壳6g羌活6g独活6g茯苓6g桔梗6g人参6g甘草6g[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方歌: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瘟疫伤寒并痢疾,扶正驱邪有奇功。

香薷散[组成]香薷9g白扁仁6g厚朴6g[功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桑菊饮[组成] 桑叶10g菊花10g杏仁6g连翘5g薄荷6g桔梗6g生甘草2.5g 芦根6g[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组成]连翘30g银花30g桔梗18g薄荷18g竹叶12g生甘草15g荆芥12g淡豆豉15g牛蒡子18g[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宣温热煮无过。

白虎汤[组成]石膏50g知母18g甘草6g粳米9g[功用]清热生津。

中药方剂三基试题及答案

中药方剂三基试题及答案

中药方剂三基试题及答案1. 何为中药方剂的三基?中药方剂的三基是指中药的性、味、归经。

2. 请列举三种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方剂。

(1) 银翘散(2) 黄连解毒汤(3) 清瘟败毒饮3. 以下哪些药物属于温里药?(1) 附子(2) 肉桂(3) 黄连(4) 干姜(5) 吴茱萸正确答案:(1) 附子 (2) 肉桂 (4) 干姜 (5) 吴茱萸4. 描述一下“四君子汤”的组成及其主治。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主治脾胃气虚,食少便溏,体倦乏力。

5. 何为“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方面。

6. 请解释“君臣佐使”在中药方剂中的意义。

“君臣佐使”是指方剂中药物的配伍原则,其中君药是主药,臣药辅助君药,佐药协助臣药,使药引药力至病所。

7. 列举五种具有补气作用的中药。

(1) 人参(2) 黄芪(3) 白术(4) 甘草(5) 党参8. 根据“六经辨证”理论,描述“太阳病”的常见症状。

“太阳病”常见症状包括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脉浮。

9. 何为“三焦辨证”?“三焦辨证”是中医辨证的一种方法,将人体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部分,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和功能。

10. 请列举三种具有养血作用的中药方剂。

(1) 四物汤(2) 当归补血汤(3) 八珍汤11. 描述“清营汤”的组成及其主治。

“清营汤”由犀角、生地、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玄参组成,主治热入营血,高热神昏,斑疹吐衄。

12. 何为“五味”?“五味”是指药物的五种基本味道,包括酸、苦、甘、辛、咸。

13. 请列举五种具有泻下作用的中药。

(1) 大黄(2) 芒硝(3) 番泻叶(4) 芦荟(5) 郁李仁14. 根据“脏腑辨证”理论,描述“肝气郁结”的常见症状。

“肝气郁结”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胁痛,情绪抑郁,食欲不振,月经不调。

15. 何为“六淫”?“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是中医病因学说中的重要内容。

中医常用100方

中医常用100方

中医常用100方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运用于中华民族的医疗保健中。

中医草药是中医诊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独特的疗效和治疗效果。

在中医草药中,有一些常用的方剂被广泛使用,下面将介绍其中的100种常用方剂。

1. 人参千年方:此方以人参为主要草药,可调和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

2. 参脉明目方:主要以黄芪、旱莲草等草药熬制而成,可舒缓眼部疲劳,明目。

3. 当归补血方:以当归为主要草药,适用于虚血性贫血等症状。

4. 五味调和汤:由黄连、黄芩、半夏、人参、生姜等多种草药组成,可用于胃痛、呕吐等症状。

5. 桃花汤:以桃花为主要草药,可缓解经期不适症状。

6. 养阴清热汤:由生地黄、知母、丹皮等草药煎煮而成,适用于阴虚火旺的症状。

7. 益母草汤:以益母草为主要草药,可调节女性月经周期。

8. 桔梗化痰汤:由桔梗、生甘草、杏仁等草药组成,适用于咳嗽、痰多等症状。

9. 通窍麻黄湯:以麻黄、杏仁、石膏等草药制成,可用于感冒引起的鼻塞等症状。

10. 白虎汤:由知母、石膏、甘草等草药煎煮而成,可用于治疗小便赤黄的症状。

11. 逍遥散:由远志、干姜、川芎等草药组成,可缓解失眠、健忘等症状。

12. 四物汤:以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等草药熬制而成,适用于女性经期不调。

13. 陈皮乌鸡汤:以乌鸡、陈皮、当归等草药炖制而成,可用于补益气血。

14. 桃红四物汤:由桃红、当归、川芎、白芍等草药组成,适用于闭经症状。

15. 四逆汤:以干姜、黄芩、半夏等草药煎煮而成,可用于寒症引起的恶寒、身体冷等症状。

16. 新加Pink Mund而生片:由粉苏、薄荷、菊花等草药磨成片剂,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流鼻涕等症状。

17. 四味参豹壮骨方:以人参、阿胶、山药、红枣等草药煮成,可用于骨质疏松。

18. 华佗人参鸡汤:由鸡、人参、枸杞等草药炖制而成,可用于保健身体。

19. 龙骨牡蛎汤:以龙骨、牡蛎、黄芪等草药煎煮而成,适用于心悸、失眠等症状。

常用100首方剂(方歌、药物组成、功效、主治)

常用100首方剂(方歌、药物组成、功效、主治)

肛肠科常用100首方剂1.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柴胡(洗去芦)、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炒)、人参各一两,甘草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生姜、薄荷煎。

功效: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呕哕寒热,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方歌: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荆防入去姜参薄,能消疮疡肿痛红。

2.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组成: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山栀、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生姜。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泻下。

主治:大便秘结,肛门疼痛。

方歌: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编饶。

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疡疮毒总能消。

3. 葛根芩连汤《伤寒论》组成:葛根、甘草、黄连、黄芩。

功效:解肌透表,清热利湿。

主治:菌痢,肠炎伴发热心烦、口渴汗出。

方歌: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痢,清里解表保安康。

4.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甘草6g功效: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方歌: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获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却。

5.参芪白术散《和剂局方》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胃气虚夹湿泄泻证方歌: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6. 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组成:黄芪15g、人参(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生姜9片、大枣6枚。

功效:调补脾胃,升阳益气。

主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所致的脱肛、久痢。

方歌: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7.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组成:人参3g 白术6g 茯苓6g 甘草2g 半夏3g、陈皮3g 砂仁3g 木香3g功效:益气化痰行气温中主治:脾胃气虚湿阻气滞8.黄芪汤《千金药方》组成:生黄芪15g、鱼腥草30g、赤芍9g、丹皮6g、桔梗6g、瓜蒌9g、生大黄(后下)9g,功效:益气托脓,泻火解毒主治: 肺脓疡方歌:黄芪汤出金匮翼,麻仁白蜜加陈皮,补脾益气润肠道,气虚便秘最相宜。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100方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100方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100方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是中医医生在诊断疾病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制的草药组合。

下面将介绍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100种常用方剂。

1. 养心安神方剂:包括柴胡疏肝散、益气安神丸等方剂,适用于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

2. 清热解毒方剂:包括银翘散、白虎汤等方剂,适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

3. 祛风湿方剂:包括桂枝汤、四逆散等方剂,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症状。

4. 补肾壮阳方剂:包括肾气丸、狗鞭丸等方剂,适用于肾阳虚、阳痿、早泄等症状。

5. 活血化瘀方剂:包括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方剂,适用于瘀血引起的疼痛、瘀血症等症状。

6. 理气消食方剂:包括痞满逆证丸、保和丸等方剂,适用于胃气不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7. 疏肝理气方剂:包括丹参饮、柴胡疏肝饮等方剂,适用于肝气郁结、胸闷、症状等。

8. 止咳化痰方剂:包括桑杏石甘汤、平喘痰汤等方剂,适用于咳嗽、痰多、痰黄等症状。

9. 温阳驱寒方剂:包括参苓白术散、独活寄生汤等方剂,适用于寒痹、寒疝等症状。

10. 补血养气方剂:包括四物汤、黄芪汤等方剂,适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等症状。

11. 消肿散结方剂:包括白花蛇舌草汤、瓜蒌煎等方剂,适用于淋巴结肿大、症状等。

12. 清热燥湿方剂:包括龙胆泻肝汤、藿香正气水等方剂,适用于湿热症状、腹泻等。

13. 利水通淋方剂:包括茯苓六味丸、五苓散等方剂,适用于水肿、尿频、尿痛等症状。

14. 利湿止痛方剂:包括消痛灵、胃痛灵等方剂,适用于腹痛、痛经、痔疮等症状。

15. 清热凉血方剂:包括凉血煎、清热解毒片等方剂,适用于热毒病症、热病等症状。

16. 健脾益气方剂:包括六君子汤、理中丸等方剂,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17. 清肺化痰方剂:包括麦门冬汤、止咳糖浆等方剂,适用于肺热痰嗽、痰多等症状。

18. 养血安神方剂:包括归脾丸、安神补脑液等方剂,适用于血虚、失眠、健忘等症状。

中医学科常用方剂100首

中医学科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4.59g)(原书未著用量)【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 【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

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

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功用】益气补血。

100首方歌与组成-中医学类专业

100首方歌与组成-中医学类专业

100首方歌与组成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效力彰。

【组成】羌活、防风、细辛、苍术、白芷、川芎、黄芩、生地黄、甘草4.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加五味。

【组成】干姜、桂枝、麻黄、芍药、甘草、细辛、半夏、五味子5.止嗽散【方歌】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紫菀百部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

【组成】白前、陈皮、桔梗、甘草、荆芥、紫菀、百部6.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组成】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薄荷、豆豉、甘草、桔梗、芦根7.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组成】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甘草、薄荷、芦根8.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四时感冒有奇功。

【组成】人参、茯苓、甘草、枳壳、桔梗、柴胡、前胡、羌活、独活、川芎、薄荷、生姜9.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芒硝,枳实厚朴大黄饶,救阴泻热功偏擅,急下阳明有数条。

【组成】芒硝、枳实、厚朴、大黄10.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组成】人参、附子、干姜、甘草、当归、芒硝、大黄11.麻子仁丸【方歌】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

【组成】大黄、枳实、厚朴、杏仁、芍药、麻子仁12.济川煎【方歌】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精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组成】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13.小柴胡汤【方歌】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方剂100

方剂100
蒿芩清胆汤
青蒿脑,竹茹,半夏,茯苓,青子芩,枳壳,陈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温胆利湿,
和胃化痰。
蒿芩清胆碧玉需,
陈夏茯苓枳竹茹。
四逆散
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透邪解郁,
疏肝理期。
四逆散里用柴胡,
芍药枳实甘草需。
逍遥散
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
柴胡
疏肝解郁,
养血健脾。
逍遥散用归芍柴,
苓术甘草姜薄偕。
滋肾阴,
补肾阳,
开窍化痰。
地黄饮子山茱斛,
麦味菖蒲远志茯,
苁蓉桂附巴戟天,
少入薄荷姜枣服。
八珍汤
。。。。。。。。。。。。
益气补血
四君四物八珍汤。
牡蛎散
黄芪,麻黄根,牡蛎
益气固表,
敛阴止汗。
牡蛎散用黄芪,
小麦麻根合用宜。
真人养脏汤
人参,白术,当归,肉豆蔻,肉桂,甘草,白芍药,木香,诃子,罂粟壳
涩肠止泻,
重用生姜温胃好。
四逆汤
附子,干姜,甘草
回阳救逆
四逆汤中附草姜,
四肢厥冷急煎尝。
当归四逆汤
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
通草,大枣
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
当归四逆桂芍枣,
细辛甘草与通草。
阳和汤
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
温阳补血,
散寒通滞。
阳和汤方治阴疽,
麻桂鹿胶姜炭地。
甘草白芥同煎服,
温补通滞疮自愈。
四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益气健脾
四君子汤中和义,
参术茯苓甘草比。
参苓白术散
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方剂 100 首
一、解表剂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香薷散(香薷、白扁豆、厚朴)
小青龙汤(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止嗽散(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银翘散(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苇根)
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柴葛解肌汤(柴胡、干葛、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
败毒散(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壳、桔梗、陈皮、炙甘草)
二、泻下剂
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
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
大黄牡丹汤(大黄、丹皮、桃仁、瓜子、芒硝)
温脾汤(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
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增液承气汤(玄参、麦冬、生地、大黄、芒硝)
三、和解剂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
四逆散(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逍遥散(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生姜、薄荷)
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
大柴胡汤(柴胡、芍药、黄芩、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四、清热剂
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玉女煎(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清营汤(水牛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导赤散(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车前子)
泻白散(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粳米)
清胃散(生地、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
白头翁汤(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六一散(滑石、甘草)
清暑益气汤(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
西瓜翠衣)
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
五、温里剂
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
理中丸(人参、干姜、甘草、白术)
小建中汤(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吴茱萸汤(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
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芩、芍药、桂枝、生姜、大枣)
六、补益剂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参苓白术散(人参、白茯苓、白术、莲子肉、桔梗、白扁豆、山药、薏苡仁、砂仁、甘草、大枣)
补中益气汤(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
归脾汤(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
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炙甘草、生姜、大枣)
四物汤(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肉、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炙甘草汤(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大枣、)
一贯煎(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
百合固金汤(百合、熟地、生地、当归身、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麦冬)
益胃汤(沙参、麦冬、冰糖、生地、玉竹)
肾气丸(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
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制附子)
七、固涩剂
四神丸(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
牡蛎散(黄芪、麻黄根、牡蛎、小麦)
缩泉丸(乌药、益智仁、山药)
固冲汤(白术、黄芪、龙骨、牡蛎、山萸肉、白芍、海螵蛸、茜草、棕边炭、五倍子)
八、安神剂
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柏子仁、当归身、天冬、麦冬、生地、人参、丹参、玄参、白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朱砂)
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
九、理气剂
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香附、川芎、枳壳、芍药、炙甘草)
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苏子降气汤(紫苏子、半夏、当归、甘草、前胡、厚朴、肉桂)
定喘汤(白果、麻黄、紫苏子、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白皮、黄芩、半夏)
十、理血剂
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温经汤(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
生化汤(当归、川芎、桃仁、干姜、甘草)
小蓟饮子(生地、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栀子、炙甘草)
十一、治风剂
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桑寄生、栀子、黄芩、益母草、茯神、夜交藤)
川芎茶调散(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
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
镇肝熄风汤(牛膝、生赭石、龙骨、牡蛎、龟板、白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十二、治燥剂
麦门冬汤(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
杏苏散(苏叶、杏仁、半夏、茯苓、橘皮、前胡、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
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象贝、豆豉、栀子皮、棃皮)
沙参麦冬汤(沙参、玉竹、甘草、桑叶、麦冬、白扁豆、花粉)
养阴清肺汤(地、麦冬、甘草、玄参、贝母、丹皮、薄荷、白芍)
十三、祛湿剂
五苓散(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藿香正气散(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藿香、甘草)
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
八正散(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栀子、甘草、木通、大黄)
三仁汤(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
二妙散(黄柏、苍术)
猪苓汤(猪苓、茯苓、阿胶、滑石、泽泻)
五皮散(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
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真武汤(茯苓、白术、白芍、生姜、附子)
实脾散(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茯苓、干姜、甘草)
十四、祛痰剂
二陈汤(半夏、橘红、白茯苓、炙甘草)
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
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甘草、茯苓、生姜、甘草)
贝母瓜蒌散(贝母、瓜蒌、花粉、茯苓、橘红、桔梗)
十五、消食剂
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萝卜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