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联考试卷

合集下载

202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全

202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全

202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表为商周时期的赐贝情况。

商周赐贝仪式的变化表明()主持者场合对象商王祭祖、宴飨等多为陪同王臣,未见外服诸侯周天子政治性大祭祀、大射礼四方诸侯、宗室贵族、内服王官A.王权逐渐实现高度集中B.贝的货币实用功能增强C.商朝时礼乐制度已形成D.等级统属关系强化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表格信息商周时期的赐贝情况可知,从商到周,赐贝仪式由“祭祖、宴飨等”到更具政治性的场合;以及对象从“多为陪同王臣,未见外服诸侯”到“四方诸侯、宗室贵族、内服王官”可见在周代的分封与宗法制度下,等级更加严格,周天子的权威有所加强,等级统属关系强化扩大,D 项正确;先秦时期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强调贝的货币实用功能增强,而是赐贝的流程和仪式的变化,排除B项;周朝礼乐制度才形成,排除C项。

故选D项。

2.下图是嘉峪关魏晋墓中6号墓壁画《犁地》,画面中农夫一手攥着缰绳紧握犁把,一手举鞭,耕牛前曲后躬,力度感强烈,生活气息浓厚。

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反映了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B.再现了西域民众安定的生活风貌C.得益于南北方民族交融的推动D.反映了精耕细作的田庄经济盛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

根据材料“嘉峪关”、“画面中农夫一手攥着缰绳紧握犁把,一手举鞭,耕牛前曲后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嘉峪关,人们在用牛耕地,反映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传播到嘉峪关所处的河西地区,A项正确;嘉峪关不属于西域,且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排除B项;牛耕技术源于北方,嘉峪关也在北方地区,这与北方民族间交融有关,而不是南北方民族交融,排除C项;材料信息可反映出魏晋时期该地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但无法得出田庄经济盛行的结论,排除D项。

2023届百师联盟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卷

2023届百师联盟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卷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全国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相隔1500多公里的三星堆、吴城两地,先秦古人在炼铸青铜器时竞采用同一地的金属原料,铸造技术也十分相似;而江西瑞昌铜山铜岭铜矿,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商代采铜遗址,既可能曾向四川三星堆输送过炼铜矿石,也可能是商王室的御用铜矿。

这表明先秦时期2.图1是甲骨文中“国”的初体,本义是邦国,原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

左边是疆域,右边是“戈”,表示用武力守卫疆域。

字形像持武器(戈)守卫城邑。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C.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早期文字的史料价值3.《周礼》规定了王乘的五种车:玉路……用于祭祀;金路……用于会宾客、封赐同姓;象路……用于上朝、封赐异姓;革路……用于封赐守卫四方的诸侯;木路……用于封赐九州外的蕃国。

这反映了周代国家礼制4.《左传》记载:“王(东周桓王)取邬、刘、葛、邗(地名)之田于郑,而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温、原、缔、樊、隰廊、横茅、向、盟、州、陉、陵、怀(地名)。

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郑也……己弗能有而以与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

”这表明当时5.表1 为战国时期不同人物对儒学的看法。

这集中反映了这时期表 1C.政治立场影响价值评判D.民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6.秦简中的《傅律》规定:百姓傅籍时,“匿敖童"“占癃不审”“不当老"等弄虚作假行为是不允许发生的;《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秦王政十六年(公元前231年)“初令男子书年”,则更是明显的必须登记年龄大小的铁证。

高三历史必修1第一轮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必修1第一轮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必修1第一轮基础复习题及答案考试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一个考查,通过试题卷的检测,还能找出他们在学习上的一些遗漏的地方。

所以,你准备好了做这一份试卷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高三历史必修1第一轮基础复习题以供大家去学习。

高三历史必修1第一轮基础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对建国初期我国外交工作面临的的环境,叙述不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B.社会主义已经形成一个世界体系C.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D.亚非国家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2.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基本原则是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B.前提是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C.根本目的是为有计划地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D.具体政策是争取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的支持,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3.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的首要目标是A.制定外交原则产B.提高国际地位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D.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4.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A.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B.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5.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的B.处理两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只适用于亚非发展中国家D.是解决民族间争端的原则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什么问题时产生的?A.西藏问题B.外蒙古问题C.台湾问题D.港澳问题7.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D.朝鲜战争遗留问题8.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与苏联的建交B.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C.1952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9.新中国政府的代表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上亮相的国际会议是A.雅尔塔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开罗会议11.半个世纪过去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当年倡导发起这五项原则的国家中没有16.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与苏联建交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二、非选择题: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历史试题(河北卷)

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历史试题(河北卷)

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历史试题(河北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起初,学术界相信中国文明起源于中亚地区;后来,中国文明是由西方的夏族及东方的夷族共同形成的解释开始盛行;之后又有人认为中国文明应是一脉相承,现在则普遍认同中国的史前文明是多元并立且相互作用的发展。

上述说法演变的原因是()A.西方思潮的影响B.考古发现的成果C.政治势力的介入D.文献记载的考证2.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兵学提倡“以礼为固,以仁为胜”,主张“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

而春秋后期至战国时期的兵学则强调“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舍为变”。

这一变化表明()A.儒学社会地位下降B.传统价值观念改变C.法家农战思想盛行D.国家统一趋势加强3.铜鱼形扁壶流行于西汉中期至东汉,但与战国至汉初常见于中原地区的椭腹扁壶有所不同,其形象来源于对北方草原民族皮囊壶的模仿,而铸造工艺以及通过鱼(余)谐音祈祝吉祥和丰产的文化习俗则来源于中原。

这反映了汉代()A.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交流B.金属铸造工艺更加的精巧C.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D.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4.以下两图分别为唐朝前期和后期的农田水利工程分布情况。

这一变化()A.体现了政治局势的变动B.揭开了江南开发的序幕C.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加速了唐朝的分崩离析5.宋代实行募兵制,兵士及其家属的粮食消费均仰官府供给。

一方面当地租赋,“不足以供兵费,屯兵营田岁入无几”,另一方面调民运粮扰民太甚,于是商人就介入了国家边疆军粮贮与运输。

由此可知,宋代军粮的消费客观上()A.加重人民赋役负担B.造成政府财政压力C.推动农业的商品化D.提高商人社会地位6.中国古代的民俗钱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列明清时期钱币的内容()A.寄托了时人的政治抱负B.推动了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C.反映了迷信思想的严重D.体现了古代商品经济的发达7.下图反映了中国某一时期的社会变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政府田赋收入占财政收入比例由25%降至21%·官办企业由年均增长14.5%降至3.81%·政府明确规定各种大礼服、常礼服,大礼帽等“料用本国纺织品”·“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A.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改善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发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官僚资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8.1936年8月,毛泽东曾在给傅作义的信中说:“今之大计,退则亡,抗则存;自相煎艾则亡国奋战则存。

2023届高三年级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023届高三年级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023届高三年级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原始社会晚期部分墓葬出土情况。

表中现象反映了A.公共权力不断加强的趋势B.私有制的产生和贫富分化C.氏族成员经济待遇的差异D.等级观念产生和阶级分化【参答】A【解析】材料中反映的观天象授时、战争、工程需要加强和集中公共权力才能得以实现,故选A项。

材料所给不同时期墓葬的差别反映不了贫富差距,排除B项;C、D两项材料无从体现。

2.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异于秦始皇无几矣”,但“能尊先王之道……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

作者对汉武帝的评价A.肯定其雄主形象以挽时局B.忽略客观效果具有片面性C.说明其治国方略变化的必要性D.体现汉承秦制带来的弊端【参答】B【解析】《资治通鉴》崇古重道,重仁政,批判汉武帝的暴政,但忽略了汉武帝开疆拓土、加强中央集权带来的秦亡汉兴的客观效果,有片面性,故选B项。

C、D两项材料未体现;材料主旨是对汉武帝暴政的批判,A项错误。

3.下图为著名学者阎步克对南北朝政治经济文化对比的示意图。

这反映出A.儒法思想的不同影响造成南北文化差异B.南北思想文化交流受到阻碍C.南北民族交融的不断发展D.走向统一之路北方将更具优势【参答】D【解析】材料主题是北朝政治复兴,重军功和武力,结合所学可知,北朝创立一系列政治制度,而南方门阀制度腐朽,北方政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故选D项;A项与所学不符;B、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

4.隋唐都城均在长安,但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关中饥荒,隋文帝率百姓“就食”洛阳。

唐末,朱温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其后建立后梁定都开封,并为北宋所沿袭。

这主要是因为A.长期战乱的破坏B.统治者相信风水之说C.经济中心的变化D.抵御少数民族的入侵【参答】C【解析】“‘就食’洛阳”说明洛阳粮食供应优于长安,再到开封,无疑都是考虑粮食的供应,粮食物资供应反映了经济重心的转移,故选C项。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3(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3(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3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国语·周语上》云:“厉王虐,国人谤王……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又云:“今(厉)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

”这说明( )A.西周衰落的原因之一是政策性变革失当B.堵塞性排斥民众批评导致了西周的灭亡C.周厉王时期已经开始尝试君主专制制度D.西周历史进入转折期已经开始名存实亡2.(2022·临沂月考)“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下表是西汉皇帝颁布的部分“罪己诏”统计情况。

据此可知当时的皇帝( )皇帝下诏次数下诏原因史料来源武帝 1 总结失政《汉书·西域传下》宣帝 2 地震;总结失政《汉书·宣帝纪》元帝 5 地震、日食;总结失政《汉书·元帝纪》成帝 4 地震、日食;总结失政《汉书·成帝纪》A. 权力受到严重威胁B. 倡导“无为而治”C. 自省意识非常浓厚D. 崇尚“天人感应”3.中唐实行两税法后,先由中央确定各州的两税征收总额,再划分为三个份额进行分配:首先是留州,用于州一级的官员俸禄、州军衣资等开支;其次是送使,留作诸道节度、观察等使的俸禄、供军等开支,并对军费作出严格限定;最后将余额上供中央。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中央失去了两税征收的控制权B.地方各州都必须给予中央赋税支持C.中央财政从两税中的收益有所保证D.送使会使藩镇割据局面进一步发展4.宋太宗时期设置封驳司,规定“凡制敕有所不便者皆许封驳,依例施行之常程公事不得辄有留滞,设知给事中事为长官。

后另设知封驳司,改称兼门下封驳事。

1082年,改为门下省封驳房”。

这些做法( )A.强化了宰相参政议政职能B.规范了三省制衡机制C.有利于避免行政决策失误D.弱化了皇帝的行政权5.明朝中后期,苏州府下辖的钱门塘市,是一处重要的棉布集散地,有许多徽商在此租房而居,收买棉布,也就有了“钱鸣塘市”之称;同为苏州府管辖的平江镇,其经济支柱是米业,商人由湖广、江西运入大米,再由米行转卖到邻近各城镇。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史上册综合考试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史上册综合考试题

高三世界近代史上册考试题历史试卷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本卷不上交,请同学们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新航路开辟后,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因为A 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速度B 造成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C 促成了封建制度的迅速瓦解D 提供了雇佣劳动力的就业机会2、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的人物,从但丁到加里波第,他们是无与伦比的完美典型。

”这里的“世界曙光”是指A 工场手工业的兴起B文艺复兴运动C启蒙运动 D 意大利的统一运动3、下列对都铎王朝统治的评价最全面、最正确的是A 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激化了与资产阶级的矛盾B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 加强了专制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D 竭力削弱旧贵族的实力,发展资本主义4、“一个受人尊敬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国王,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伏尔泰赞扬英国政体的这句话表明英国国王A 拥有无限的权力B擅长经商又很开明C 独自亨有立法权D 权力受到法律制约5、英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都要完成的客观历史使命是A 粉碎外国武装干涉B 防止封建势力反扑C与工人农民结成联盟D实现经济自由和政治平等6、大卫是英国下议院议员,关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他津津乐道。

你认为他的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我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B“它是总统制与联邦制相结合,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的一种较为完美的政治体制”C“这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某某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D“这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责任内阁制”7、2006年是美国建国230周年纪念,依据是下列哪一事件A The sound of LexingtonB Victory At SaratogaC The Unanimous Declaration of the Thirtee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D Boston Tea Party8、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A 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B 极大提高了棉纺织品的产量C 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D 宣告了工业动力革命时代的到来9、下列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出现②垄断资本主义出现③资本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斗争日趋激化④自由资本主义兴盛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10、推动德意志、意大利统一的根本动力是A 强有力的人物领导统一B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 “铁血政策”的力量D 强大的军事力量11、19世纪末,有人说:“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坐等邻邦之进步而与之共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试题(必修一选修一)[人民版]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试题(必修一选修一)[人民版]

南康二中 上学期高三历史训练(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古籍中有些人名,如刘敬先,殷孝祖(《宋书》),杨延宗(《新唐书》),汤显祖(《明史》)等。

你推测材料中这一现象主要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A.程朱理学B.宗法制度C.王位世袭制D.礼乐制度2、马克思说:“封建国家可以指挥千千万万人的手臂去为集权国家修建与集权政治关系相匹配的社会物质实体。

”能证明马克恩此话正确的是: ( )①焚书坑儒 ②秦兵马俑 ③隋大运河 ④清文字狱A.①②B.②③ C .③④ D.②③④3、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度B.中外朝制度C.刺史制度D.郡县制4、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即位之初,丞相田蚡骄横,汉武帝责问他:“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这里“除吏”的含义是( )A.拜官授职,任用官吏B.罢免官吏,精简机构C.整顿吏治,打击贪官 D .改革政治,调整署衙5、甘肃舟曲泥石流洪灾牵动了了全国人民的心,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调动一切力量抗震救灾。

若回到唐朝,为搞好灾后重建,唐朝政府从工程决策到实施的过程应该是( )A.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户部C.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6、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 .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7、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B .汉、宋、明C .秦、元、清D .秦、唐、明8、年号是常用的纪年方式。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练习(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阶段过关卷(一)古代中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练习(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阶段过关卷(一)古代中国

阶段过关卷(一)古代中国一、选择题Ⅰ(每小题2分,共34分)1.(2022·湖州高三模拟)浙江良渚地区近年发现了大量古文明遗址,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有水稻、蚕豆、花生、芝麻等农作物,以及丝麻纺织物,墓葬遗址中有些墓地宏大精美,有些墓地狭小简陋。

据此可知合理的推论是()A.良渚文化发展到了早期国家阶段B.良渚文化已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C.黄河流域文明并非中国文明源头D.南方文化已经受到北方文明影响答案B解析良渚文化处于新石器后期,据不同墓葬的显著规模差异可以看出已经出现贫富分化,由此推断良渚文化已经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故选B项。

2.(2022·济南模拟)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

他意在说明()A.诸子百家彼此借鉴学习B.对百家思想研究尚有不足C.儒学走向正统的必然性D.法家集各家思想之大成答案A解析据图示内容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间大都存在师徒或熟识关系,这种关系明显有利于他们思想的相互传承与联系,故选A项。

3.(2022·绍兴高三月考)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起兵反晋,宣称自己是“汉氏之甥,约为兄弟”,立国号为“汉”,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并声称“吾所欲除者,司马氏耳”。

材料反映出西晋末年()A.匈奴族与汉族关系较好B.司马氏的统治遭到士族反对C.民族交融趋势日益明显D.蜀汉政权的影响较为巨大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匈奴人刘渊宣称自己与汉朝皇帝的关系以及将国号定为“汉”,体现了他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晋末年民族交融趋势日益明显,故C正确。

4.(2023·温州模拟)以避恶逐疫为主旨的端午节在魏晋南北朝被赋予纪念历史名人的内涵,如晋地纪念介子推,吴地纪念伍子胥等。

最终,以荆楚祭祀屈原之俗得到了广泛认同,龙舟竞渡、采艾插蒲等习俗也相继为各地人民所采用。

端午节的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防疫和卫生意识的逐渐普及B.民族交融与南北交流的趋势加强C.中原地区民间风俗成为正统D.儒佛道合流的局面促进思想趋同答案B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与交流以及江南地区的开发。

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一)历史试题

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一)历史试题

湘豫名校联考2023年9月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一)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河北柏人城遗址是我国保存较好的古代大城池之一,史籍记载:“柏人城,尧所都也。

”尧帝在柏人城一带开门纳谏,广揽贤士,在大麓(尧山东麓)接纳了虞舜。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A. 建立起了最早奴隶制国家B.宗法血缘关系走向了瓦解C.具有原始的民主政治传统D. 贵族等级分封制逐渐确立2. 战国时期,以防旱保墒为目的的“耕一耙赫一锄”耕作体系和熟荒耕作与休耕制等,已成为北方旱地耕作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和特色之一。

这主要是因为A. 铁器牛耕技术的推广B.社会转型的推动C. 各国变法运动的影响D.文化下移的结果3.属邦是秦针对境内少数民族设置的管理机构,秦统一前,在属邦之下由“臣邦君长"统辖“臣邦人”,袭用原有的统治方式。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之后,境内原有属邦基本实现了郡县一元化。

材料中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机构的变化A. 使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B.促进了中央机构的完善C. 推动西北地区融入版图D.加强了对民族地区管辖4.东汉光武帝下诏将大司徒、大司空之职去“大”,改称司徒、司空,大司马则改称太尉。

《后汉书·仲长统传》载:“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光武帝的这一做法A.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B. 适应了加强君主集权的需要C.均衡分配了中央各机构的权力D.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5.十六国北朝时期,各政权普遍推行“胡汉分治”政策,即对境内少数民族采用本族制,汉族采用汉制。

其具体到职官上,则是中央职官名号大都沿袭汉魏以来的制度,地方上大都采用州郡县三级制。

该政策A. 使民族隔阂更加严重B.推动国家走向统一C. 有利于少数民族汉化D. 实现了民族大融合6.唐代时,各国使者、教派所带来的文化融入唐朝,同时唐朝的律令制度、汉字文化、儒家文化等波及东亚乃至东南亚,其文化影响甚至远及大食(阿拉伯)、拂林(今东地中海一带)等地。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次统练试题(含解析)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次统练试题(含解析)
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继承和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制;从法律上确立了议会主权,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3)制定1787年宪法,通过联邦制,在广阔的地域上建立了新型,突破了小国寡民的限制;实行代议制民主形式,突破了直接民主的限制;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通过分权制衡维护和保障民主。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用“挑战应战”模式说明罗马法的发展演变。
材料二 (它)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过敏可以自由请愿等等等。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文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它“似乎没什么新意……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A.焚书坑儒代替百家争鸣
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
D.察举制度代替世袭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可知题目反映的是政治制度的变迁,而焚书坑儒属于思想文化领域,故A错误;题目省略号前阐述的是西周分封制,省略号后阐述的是秦集权制度,本题等同于回答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B正确;土地私有代替井田制是指土地制度的变化,而材料反映的是政治体制的变迁,故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政治体制的变迁,但察举制代替世袭制度则是选官制度的变化,故D错误。
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通史复习测试卷:第4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通史复习测试卷:第4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4单元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一、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宋史。

职官志》提到:“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有利于()A. 平稳实现人事权力的转移B. 奠定重文轻武的政治局面C. 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D. 建立精干有效的行政体系2、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3记载,北宋曹州(今山东菏泽)商人于令仪的子侄多人考中进士。

书中还记载了朝廷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密封和誊录等方法。

该材料反映出( ) A.商人子弟开始有了科举考试的权利 B.考试内容在《四书》之内C.宋代开始打破世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D.科举考试相对公平公正3、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有些是文职出身,有些是武职出身。

下表统计了北宋历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

由此可知当时()A. 边境战乱日趋减少B. 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深远C. 科举取士日渐盛行D. 以文驭武方针逐步确立4、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

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A.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B. 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C. 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D. 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5、“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又别置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悉隶三司。

”材料表明宋代的中央机构设置()A. 在唐朝的基础上有所精简B. 不再设立宰相这一官职C. 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 分化事权以强化君权6、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三省、六部、诸寺监行政体系职权回归,改变了北宋初年三省职司尽归政事堂,六部诸寺监尽为闲职,官、职、差遣交杂的局面。

这一改革有助于()A. 加强中央集权B. 提高决策效率C. 加强宰相权力D. 规范政务运作7、李孔怀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中说: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朝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的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2021-2022学年辽宁省百师联盟高三(上)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卷(一)(附详解)

2021-2022学年辽宁省百师联盟高三(上)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卷(一)(附详解)

2021-2022学年辽宁省百师联盟高三(上)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卷(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如表为西汉京津冀地区汉墓中出土铁质农具一览表。

据此判断,当时京津冀地区()A. 农业生产精耕细作B. 冶铁业领先于世界C. 盐铁官营规模扩大D. 锄锸是主要铁农具2.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被美国作家比作犹太人出埃及、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和美国人征服西部,还被称为“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

这一事件()A. 使革命势力扩展到长江流域B. 标志国民政府基本统一全国C. 促成革命中心转移到西北D. 宣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3.如表为《隋唐宋中国人口统计》情况,它反映出()A. 民族战争有利于人口快速增长B. 两宋时期出现了民族交融高潮C. 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D. 人口大流动导致北方经济衰退4.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政府与世界诸国的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三类国家关系:一是传统朝贡关系,如朝鲜、越南等国属于这一类型;二是传统互市关系,如日本等国就属于这一类型;三是近代条约关系,西方侵略者都属于这一类型。

由此可见,当时中国()A. 近代外交理念开始萌发B. 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C. 传统外交格局受到冲击D. 仍然在亚洲地区具有支配地位5.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重庆和川东的广大农民到处传颂着“毛主席来了”的喜讯,发出了“农村要实行民主”的怒吼;进步知识分子说,毛主席“全心全意地领导中国走向独立、自由和富强的道路”。

这反映了当时()A. 阶级矛盾有所缓和B. 社会舆论左右政局C. 民众渴望国家新生D. 中国革命胜利在望6.明初,朱元璋在中央设立通政司,使四方奏疏可不经中书省而上达,后来又命奏事不经过中书省,最后干脆借故废除了中书省,提高了六部官秩职权,又将大都督府散为五军都督府,均直属皇帝。

这反映了明初()A. 中央集权程度得到提高B. 中枢权力出现异化C. 专制统治效能空前加强D. 君相矛盾空前激化7.如表为抗日战争时期“持久战”概念的形成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一六八中学2009年高三第一轮复习联考试卷历史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以下描述的是一个人古代在关中地区生活的几个场景。

你认为这四项中可能真实的是()①他在公元前343年发生的一次对外战争中立功,得到国君赏赐的50亩土地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③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大地主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了政府的奖励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宋元时期,江苏吴郡“地沃而物移,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

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A.垄作法B.套作制C.稻麦复种制D.一年三熟制3.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

这主要是()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B适应中原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C反映了明清时期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D体现了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4.“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发生在()A.秦朝咸阳 B.汉都长安 C.唐朝洛阳 D.宋朝临安5.下图是1846年-1853年英国输华棉纺织品统计图。

据图判断1846年-1853年英国输华棉纺织品的主要状况是()A.激增状态B.滞胀状态C.滞销状态D.自然经济抵制状态6.创新求真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品德,下列体现了这一思想内涵的有()①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的“初税亩”②秦始皇采取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③唐太宗实行的科举制④康熙帝设立实行的“军机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包产到户”的实施8.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这表明他主张()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9.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的改革相比都()A.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取得巨大成就C.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适应了各自国情10.粮票现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其主要原因不包括()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中国加入WTO 11.2008年7月29日,国产“和谐号”动车组列车驶进合肥火车站,这说明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以下对中国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铁路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B.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形成于北洋军阀时期C.“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D.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性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线路在上海开通12.一位科学家说: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

这段话最能表明()A.电已进入生产和人们生活当中B.电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C.科学直接推动生产发展D.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13.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

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原因有()①城市人口增加,社会总需求增加②殖民者掠夺的金银运回欧洲③圈地运动的发展改变了许多农民生活方式④封建主的衰落和劳动人民的贫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 D.②③④14.《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15.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的’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

”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16.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判断其最可能是哪一历史事件带来的结果:17.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年—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与三个阶段相对应的关键词是()A “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B “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民工潮”C “民工潮”、“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D“乡镇企业”、“新农村建设”、“民工潮”18.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右图反映的趋势是()A.建立国营企业,出现了国有化趋势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计划指导C. 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产生“新中间阶层”D. 出现资本社会化的趋势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19.“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著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

这首打油诗应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20.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

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明显因果关系的是()A.君主立宪制的形成B.垄断组织的出现C.工业革命的发展D.殖民霸权的确立21.假如你是一位民族资本家,你在解放前可能的经历是()①甲午战争后,发展停滞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③20世纪20年代,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A .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2.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发展非公经济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3.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级格局的削弱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24.“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

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粮食税制度25.2004年12月,中国联想集团以1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

2008年9月,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着手收购中国品牌饮料汇源果汁。

在全球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这些现象的出现不能说明:A.并购是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之一B.现代企业通过并购扩张市场C.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14分)社会风尚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文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中,有废除清朝通行的叩拜、相揖、请安、拱手等,改为新式鞠躬礼;通用的文明仪式有脱帽、鞠躬、握手、鼓掌、洋式名片等;清朝时通行称呼中的大人、老爷一律改为先生、君、同志等。

──《中国文化史》材料二: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一向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三:我国紧紧抓住并利用好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历史机遇,广泛深入地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广大群众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分美丑,树立文明新风,开展社会主义功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新华社讯请回答:(1)指出中国社会习俗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现象。

(4分)(2)中国社会习俗所发生的变化有何重大意义。

(4分)(3)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6分)27.(18分)交通工具的改善给人的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5世纪末开始,西欧各国的殖民者为了夺取殖民地,象野兽一样到处乱窜,侵入了亚非拉广大地区,开始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掠夺。

……1900年,德国人齐柏林制造了飞艇。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建造的飞机试飞成功,试飞虽然只持续了十二秒钟,但却开辟了航空的新纪元,给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利益。

──《世界近代史》材料二: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成功飞天。

自1992年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来神舟飞船已经是第七次出征。

16年,7次发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坚定而从容:从无人到三人,从舱内到舱外……这是中国航天人的新高度,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高度,是中华民族的新高度。

──《人民日报》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从15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人类在拓展自己活动范围上先后进行了哪些探索?并分析上述材料中所取得成就的原因。

(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走得坚定而从容”的原因?我国注重在太空领域的研究与探索有何重大的经济政治意义。

(10分)28.(18分)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务于资本主义的国际生产和交换。

战后国际形势发展了深刻变化,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涌现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使世界市场的国家构成发生了变化,世界市场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各种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市场体系所组成。

材料四: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教材归纳农具进步的表现及意义。

(6分)(2)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这一现象有何影响?(6分)(3)材料三、四反映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6分)2009年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联考试卷(二)历史试题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14分)(1)社会现象:西方礼仪传入中国,为中国礼仪注入新内容;民主平等的观念引起社会习俗的变化,开始出现男女平等现象;改革开放后,全社会形成崇尚文明、弘扬正气的社会风尚。

(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重大意义:西方礼仪文化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各国礼仪、道德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取长被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开创了中华礼仪文化近代化的新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