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教案

合集下载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7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word教案 (2)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7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word教案 (2)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2)》教学内容教材版本苏科版教学课时共 3 课时第 2 课时课型复习教学目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科学历程,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教学重点感受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宇宙整体膨胀的科学理论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修注栏一、新课导入: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带着中国人的千年企盼,梦圆浩瀚太空。

中国人登月计划的实现指日可待!讨论:人类飞天梦想的实现和对宇宙奥秘的继续探索充分说明了什么?归纳:科学的认识宇宙、和平利用宇宙。

过渡:今天,我们沿着人类宇宙探密的历程,感受人类认识宇宙的艰难、成果和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二、新课程序:板书课题:三、宇宙探密示标:简要揭示教学目标。

探究活动一:根据教材图7-17概貌了解和讨论我们的宇宙。

指导学生由近及远的认识宇宙,并简要介绍银河系、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探究活动二:组织学生讨论,从“古人看天”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说明了什么?练习巩固一:1、远古时代,人们根据自己的视觉感受,得出了“天圆地方”的宇宙形状。

为此,建立了托密勒的学说。

让学生带着爱国情感走进宇宙探密激发科学情感感知学习目标学习利用文献资料进行探究活动感受人类宇宙探密的艰难曲折和不懈追求强化巩固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2、创立“日心说”,对宇宙有一个正确、深刻认识的科学家是()A、托密勒B、哥白尼C、牛顿D、布鲁偌探究活动三:恒星也在运动。

探究活动四:太空中有无数的星系。

讨论归纳: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近及远的;2、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

探究活动五:“量天尺”的单位有哪些?练习巩固二:牛郎织女两星相距12 l.y.,试计算牛郎织女两星相距多少AU?探究活动六:宇宙从何而来?组织学生充分讨论:1、什么是多普勒效应?2、天文学家哈勃发现了什么?这一发现又说明了什么?3、宇宙科学家认定的宇宙起源理论是什么?如何科学的、全面的理解?练习巩固三:1、科学家通过探索,发现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科学家的依据是()A、测量到星系到地球的距离在变大B、观察到星系正在离开地球运动C、根据测到的星系光谱的波长在逐渐变大D、科学家们自己的理解和设想2、目前,大多数科学家对宇宙的起源和形成原因普遍认同是由于()A、宇宙急剧膨胀B、板块的分裂移动C、混合气体的凝聚D、一开始就具有的阅读:生活、物理、社会讨论:中国人实现了飞天梦,我们有哪些感想?我们又能够为祖国的航天科学做些什么?三、课堂小结:四、课堂练习:1、宇宙是一个的天体结构系统。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要求-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初中 物理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要求-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初中 物理教案)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3、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4、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5、通过信息收集,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6、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通过观察实验、推测,认识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
●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认识扩散现象,能推测出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和排斥力。
●能运用分子模型对物质三态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解释。
●知道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了解纳米科技及其应用和发展前景。
●能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简单的宏观热现象。
A
A
不需要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做过多的解释
三、




●通过阅读,对宇宙有初步的认识。
●通过阅读,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初步了解宇宙起源理论:地心说、日心说和大爆炸学说。
●初步了解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单位。
7、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8、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9、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节次
教学要求
程度
说明
一、






●了解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由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体会科学家研究物质结构的思想方法。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学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学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学教案7.1走进分子世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

知道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会用图形、文字、语言描述分子模型。

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

2.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的初步内容,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欲望,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进一步体会生活、物理、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模型猜想,收集证据证实提出的猜想。

【教学难点】建立分子结构模型。

课前准备粉笔、放大镜、水、高锰酸钾、酒精、玻璃管、铅块、钩码、烧杯、实物投影仪、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片、模拟分子间作用力的课件等。

教学过程7.2静电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知道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3)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能利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做初步解释。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

(2)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知道这种探索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2)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一、走进分子世界》教案_2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一、走进分子世界》教案_2

2 新课教学 问题1如何了解物质的组成活动. 炭笔在纸上轻轻画一条连续的直线,再用低倍显微镜(10×10倍)对笔迹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问题2当物质再分下去,到显微镜都无法观察到的程度,怎么研究? 问题3组成物质的分子是什么状态的?情境体验:桌上有一支炭笔,如何知道它的内部结构? 问题驱动:其他物质也能分吗?(以水为例)【教师布置任务,小组合作探究后反馈交流】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和肉眼观察到的一样吗?描述一下你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

介绍显微镜的发展简史科学方法介绍:模型法得出分子概念。

介绍科学家阿伏加德罗 通过举例加深学生对分子尺度的感性认识共同感受,深呼吸收集更多证据论证演示实验:观察红墨水的扩散现象生:把它掰开观察体验 思考生成【分组实验探究】学生尝试表述观察到的现象 先讨论,后结合实验现象,分组阐述观点,达成共识观察对比与体验闻到醋味,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中引导学生意识到物质可分所有物质都是可分的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光靠肉眼不够,所以科学家发明了显微镜用于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板书: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空隙。

)(板书: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问题4既然分子间有空隙,而且分子又是运动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许多物体却不是一盘散沙?问题5既然分子间有空隙,且分子间存在吸引力,那我们应该很容易压缩任何物体吧?课堂回顾小结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分子不停运动?【演示实验】将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用小刀刮平,用力将两块紧压后,两铅块“吸”住了,可以挂上一盒钩码有没有更多证据可以证明分子引力【活动体验】针筒中吸20ml水,用手堵住注射器口,用力推活塞压缩容器内的水,观察液体体积是否明显减小?【观察体验】教师用乒乓球和弹簧制作的分子模型类比,模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布置科学阅读研究微观尺度的意义——当材料的尺度小到一定程度会呈现一些特性,阅读纳米材料的介绍,了解纳米技术。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原子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世界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组成,掌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

3. 了解宇宙的起源和结构,培养学生的宇宙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原子结构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化学反应的实质。

2.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化学反应的实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铁生锈、燃烧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1) 物质的组成:介绍物质的微观结构,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原子的结构:详细讲解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原子的电子排布。

(3) 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周期和族的含义。

(4) 化学反应:讲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及化学方程式。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典型的化学反应实例,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反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的演化过程,以及宇宙的结构层次。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组成2. 原子的结构3. 元素周期表4. 化学反应5. 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物质的组成。

2. 请画出原子结构的示意图。

3. 请列举三种元素,并说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4. 请解释铁生锈的化学反应过程。

5. 请简述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答案:1. 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离子。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三 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中八年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三 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中八年
三、探索更小的微粒
课题
三、探索更小的微粒
课型
新授课




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有更小的微粒组成。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3、电子比质子和中子小,质子和中子一样大。
粒子加速器是科学家研究微观粒子的有力仪器,具体的内容请同学们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并思考几个问题。
思考问题:
(1)我国活中有那些应用?
(3)“eV”是物理中什么单位?
四、课堂小结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我们虽然看不见这个小颗粒,但是可以通过模型来认识“枣糕”模型,但后来与其他实验现象不符合,所以就被否定,能被大多数科学家承认和赞同的模型是这样的(图片)
提问:同学们知道,他是谁提出来的吗?看一看它的动态图。它像什么?
三、科学家与微粒:
图片介绍:从原子到夸克的介绍。
到此,我们对微观世界的粒子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其实这些粒子的名称是和科学家的名字紧紧相连的。
难点
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
课前
准备
金刚石、石墨原子模型、图片
导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教 师 指 导 过 程
学 生 学 习 过 程
一、问题情景
问:“一尺之棰,日取一半,万世不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此我们知道原子一定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什么组成?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7.3探索更小的微粒.doc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7.3探索更小的微粒.doc

§7.3探索更小的微粒K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4、通过对微观粒子的了解,知道自然界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人类不断去探索、研究, 感知微观世界的丰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K重点难点21、重点: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2、难点: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K教学过程』.前提测评1.物体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2.什么样的微粒叫分子,分子的大小和相互间的关系怎样?3.描述一下摩擦起电的现象.回顾摩擦起电的本质.4.分了是不是最小的微粒?有什么事实能证实你的观点呢?.以学定教(引入:观看PPT一显微镜下看人体)I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观察科学家通过电子显微镜拍摄到的水分子图片,从颜色、结构、形状、体积大小等角度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学生答案得到初步结论:水分了中有更小的微粒,科学家把这种微粒叫做原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观察生物分子,你又会有什么发现?观察富勒稀分子,对比前面的观察结果你又有什么新发现?总结得:r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组成的分子I化合物分了:由不同原了构成的分了再来观察酒精分了,你又有什么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酒精分了中有构成水分了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又有构成富勒稀分子的碳原子。

)进一步谈谈为什么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请同学们思考:由同种原子组成的单质是否完全相同呢?分析书本图7-11中的三种物质结构,结合二种物质的物理性质,能得到什么结论?得结论:微观上原子排列的顺序不一样,导致宏观上物质的性质有了很大的差异。

II.原了的内部结构(按照科学史的发展过程进行教学)(1)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吗?回顾上节内容,你有何感想呢?(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微粒和带负电的微粒组成,正电荷量与负电荷量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苏科版物理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教案

苏科版物理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教案

一、走进分子世界二、静电现象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验电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两片铝箔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三、探索更小的微粒四、宇宙探秘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观察书本的“敦煌星图”例如:古人认为:地球是一块平坦的,并不太大的土地,天空是一个固定的圆形屋顶可见古代人们对天地的认识还很有想象,探索还很漫长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创造了“地球中心说”,正符合“上帝创世说”的需要,为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直到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写完了自己的著作《天体运行论》,首先提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都是围绕着太阳运动的,而地球也在不停地自转着。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发表后,遭到罗马天主教会的激烈反对。

它们宣布太阳中心说是“异端邪说”,烧了哥白尼的书。

意大利的思想家布鲁诺宣传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思想。

他说,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它不过是绕着太阳运行的一个小石头球而已。

空间是辽阔的,宇宙是无限的,星星都是一些遥远的太阳。

教会将布鲁诺关进监狱,罪名是“反对《圣经》”。

布鲁诺坚强不屈,不断揭露教会的无耻和黑暗。

他们把布鲁诺送到罗马的鲜花广场上的火刑堆。

布鲁诺面对熊熊烈火,坚定而勇敢地说:“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

”在临终前他还说:“他们可以把我烧死,但地球照样转个不停。

”年以后,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出版了《新天文学》一书,第一次指出行星的运动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站在威尼斯的圣马尔谷斯教堂的塔楼上,第一次用望远镜观测浩。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doc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走进分子世界[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2.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

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3.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课前准备]1.我们用钢笔写字,时间久了,要清洗一下,回忆一下,清洗后清水还清吗?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2.你常看到妈妈在放衣服的箱子里放樟脑丸防虫蛀。

过一段时间后,打开箱子取衣服,就会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回家问一下妈妈,煮咸鱼前是不是要在清水里泡一下,问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道理在哪里?4.做一做。

将饭盒用橡皮筋系住,用手向上提,然后将饭盒的底部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向上提起饭盒,观察橡皮筋的伸长有何变化,猜想一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起饭盒后仔细观察它的下表面,再猜想。

5.人们喜爱鲜花不仅是鲜花的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百花的芳香。

春天的兰花香,夏天的茉莉花香,秋天的桂花香,冬天的腊梅香,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感觉到沁人心脾的芳香呢?[课堂例题]例1 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运动的是( ) A.打扫除时,教室里有灰尘飞扬B.水从高处流向低处C.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一段时间生锈了D.在一杯白开水中放入白糖,整杯水都有甜味了分析 A.灰尘飞扬,人眼可见,而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仅为10-10m,肉眼是无法看见,说明看见的不是灰尘分子,而是由无数灰尘分子构成的物质;B.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作用;C.铁器生锈是由于铁与潮湿的空气发生了反应;D.白开水中放入白糖,整杯水都有甜味,正说明了白糖分子和水分子均一直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彼此进入了对方,所以整杯水变甜了。

解 D总结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的理解分子很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只要人眼能直接看到的就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苏科初中物理8下--《7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word教案 (3)

苏科初中物理8下--《7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word教案 (3)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3)》
教学内容教材版本苏科版教学课时共 3 课时第 3 课时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1、归纳本章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

2、知道人们认识微观世界和宇宙的过程和方法。

3、了解本章知识的应用,体会知识的价值,激发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1、知识体系的建构2、探究微观世界和宇宙的过程教学难点认识微观世界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修注栏
引入:本节课我们进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的复习
板书:第七章复习
复习展开1:
检查学生完成课前布置的本章知识框架的归纳情况,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师:请同桌同学相互交流自己所归纳的知识框架。

?
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展示并介绍自己所归纳的知识框架?(利用实物投影)师:请同学们对这个知识框架进行评价。

(有何特色。

有何不足,有何建议。

)教师小结,并展示教师归纳的知识框架。

(见附表)
知识的理解与辨析
投影:问题一
下列四个例子中,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教案

走进分子世界【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预习过程】1、物质是由大量的组成的,分子间有。

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

3、分子间不仅存在,而且还存在。

【学习过程】1、选择分子模型[演示实验]:用放大镜观察粉笔线条。

说出现象,并说明粉笔的结构。

[演示实验]: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

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说明水为什么变成紫红色的。

[演示实验]:酒精和水混合于玻璃管中,说出现象,并说明这能说明什么问题?以下是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那种结构能够解释上述现象,请选择,并尝试解释。

[模型]1: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模型]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模型]3: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我选择:。

2、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的,用模型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但分到一定程度,物质的性质就会。

例如:。

我们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

3、分子直径的数量级:_________________4、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

[实验]:红墨水滴入水中散开,整杯水都变红了。

这一现象说明分子是。

5、大量实验表明:分子一直处于中。

[实验]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观察到的现象。

这一现象说明:。

6、既然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有吸引力,物体应该很容易被压缩。

但是,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存在力。

7、纳米材料具有很多特殊性能,例如。

1nm= m8、阅读课本,你能解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吗?【当堂反馈】1、保持物质化学的性质的微粒叫做,一般分子的直径大小为 _____ 。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三、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三、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

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三、探索更小的微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探索更小的微粒”。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电子的发现、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核的组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子的发现过程,掌握原子的结构,以及了解原子核的组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的发现过程,掌握原子的结构,以及了解原子核的组成。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子的发现过程,原子核的组成。

2. 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的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回答:“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教师继续提问:“分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探索更小的微粒。

2. 课堂讲解:(1)电子的发现: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汤姆生发现电子的实验过程,讲解实验现象和结论,使学生了解电子的发现过程。

(2)原子的结构: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原子的结构模型,讲解原子的组成,使学生掌握原子的结构。

(3)原子核的组成: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原子核的组成模型,讲解原子核的组成,使学生了解原子核的组成。

3.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探索更小的微粒1. 电子的发现2. 原子的结构3. 原子核的组成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电子的发现过程。

2. 请画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 请简要介绍原子核的组成。

作业答案:1. 电子的发现过程: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他通过实验观察到,当电流通过含有稀薄气体的放电管时,管内会产生一种能够被磁场偏转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电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 o r d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走进分子世界【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预习过程】1、物质是由大量的组成的,分子间有。

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

3、分子间不仅存在,而且还存在。

【学习过程】1、选择分子模型[演示实验]:用放大镜观察粉笔线条。

说出现象,并说明粉笔的结构。

[演示实验]: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

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说明水为什么变成紫红色的。

[演示实验]:酒精和水混合于玻璃管中,说出现象,并说明这能说明什么问题?以下是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那种结构能够解释上述现象,请选择,并尝试解释。

[模型]1: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模型]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模型]3: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我选择:。

2、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的,用模型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但分到一定程度,物质的性质就会。

例如:。

我们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

3、分子直径的数量级:_________________4、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

[实验]:红墨水滴入水中散开,整杯水都变红了。

这一现象说明分子是。

5、大量实验表明:分子一直处于中。

[实验]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观察到的现象。

这一现象说明:。

6、既然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有吸引力,物体应该很容易被压缩。

但是,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存在力。

7、纳米材料具有很多特殊性能,例如。

1nm= m8、阅读课本,你能解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吗?【当堂反馈】1、保持物质化学的性质的微粒叫做,一般分子的直径大小为 _____ 。

2、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

3、下列事例中,属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秋风吹拂,树叶纷纷落下B、在箱子里放几块樟脑丸,过些日子一开箱就能闻到樟脑的气味C、繁华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很热闹D、室内扫地时,在阳光下,看见灰尘飞舞4、下面不能说明关分子运动的事例是().A、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B、酒瓶盖打开后,屋里很快就闻到酒香味C、用盐水腌鸭鸭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D、往开水里放些糖,水会变甜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B、有人认为物质是可以无限制细分的,不管如何细分,其化学性质均不会发生变化C、用人的肉眼和高倍的超级显微镜都能观察到分子的结构D、分子间有时只存在着吸引力,有时只存在着斥力6、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湿衣服在阳光下被晒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C、扫地时地面扬起的灰尘D、防治“SARS”时,喷洒的消毒水味道刺鼻7、如图所示,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A.物质由大量的分子组成B. 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间存在引力D.物质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8、打碎的玻璃靠在一起不能“破镜重圆”,其原因是 (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玻璃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而没有引力C.玻璃表面太光滑D.碎片间的距离大于分子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静电现象【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3、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能利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做初步的解释。

【预习过程】1、分子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子模型:物质是由大量__ _____组成的,分子间有_____ ___;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中;分子间不仅存在,而且还存在。

3、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那分子是不是最小了呢还可不可以再分4、分子是由构成的。

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如;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如。

5、原子还可以再分么?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开始的。

【学习过程】一、摩擦起电活动:用自带的塑料纸摩擦塑料尺,或用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再去吸引碎纸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___ ____________二、两种电荷思考: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那么是不是说所有的物体所带的电的性质是一样的呢?实验:a、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b、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c、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你会看到什么现象根据以上现象:对摩擦起电的电荷种类有什么看法?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______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_______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都只有两类:__ __和______同种电荷________,异种电荷________三、原子构成初步及静电现象解释思考:通过摩擦起电,你对原子结构有什么看法原子是不可分的么1、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粒子,它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是由和构成的。

2、电子和原子核都带电,那为什么我们平时在拿物体的时候没有触电的感觉呢?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4、生活中静电现象的应用和危害?【当堂反馈】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_______电荷和_______电荷.2、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也是有的。

3、原子是由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带电,原子核带电,通常情况下,它们所带的电荷数是,因此原子是呈的。

4、分子由构成。

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如由碳原子构成的金刚石就是一种,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5、当用毛皮与橡胶棒相互摩擦的时候,已知橡胶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比毛皮强,在它们相互摩擦的时候,橡胶棒因电子而带电,毛皮因电子而带电。

6、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A吸引B,A排斥C,C吸引D,若D带负电,那么B将带_ 电.7、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因为()A.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都带上了异种电荷B.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有同种电荷C.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是带电体D.被吸引的轻小物体可能不是带电体8、下列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A.用干净的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能竖起且一根一根分开B.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衣时,会在毛刷上吸出许多细微脏物D.一阵风吹过后,墙角堆了一些灰尘9、平常的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A.物体的原子内没有电荷 B.原子核内所带正电荷与中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C.原子核内中子不带电造成的 D.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的负电数相等10、关于分子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分子是物质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C.分子是组成物质,并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分子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结构而想象出来的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探索更小的微粒【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2.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了解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奥秘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知道这种探究还将继续下去。

3.了解加速器在探索微观粒子中所起的作用,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知道在对粒子世界的探索中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与加速器技术的革新和进步是分不开的。

【预习过程】1、原子是由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2、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是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是电荷。

4、原子的结构又是什么呢电子与原子核是如何分布的原子核是否可分【学习过程】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1911年,物理学家__________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2、核式结构模型类似____________________3、该模型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比:1、原子直径约10-10 m,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如果把一个原子发大为一座可容纳10万人的体育馆,而原子核也不过象这个巨型体育馆中央的一个灯泡,而电子只不过象一粒沙子在绕原子核以近似光速运转。

2、原子核虽然很小,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1、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2、原子核是由什么组成的?3、质子和中子是由什么组成的?三、生活&物理&社会1、________________是探索微观粒子的重要工具。

2、高能物理中的能量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当堂反馈】1、人类在探索微观粒子的过程中,首先发现的是,它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是具有的。

2、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1988年我国在北京建成了正负电子对撞机。

对撞机的能量用_________来表示,3、电子的发现说明______是可分的,质子和中子的发现说明_______是可分的;夸克的发现说明_____ _____是可分的。

4、卢瑟福提出的假说最接近实际,他认为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人们把这种模型称为_____________模型。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B、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C、原子的核式模型是由汤姆生提出的D、原子是由核子和中子组成的6、关于科学家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B、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C、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7、关于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夸克组成B、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质子和不带电中子组成C、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D、夸克是由比其更小的质子与中子组成8、有四种物质:①细胞,②电子,③原子,④质子.按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②④③①9、下列说法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汤姆逊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电子B、卢瑟福发现了中子C、查德威克发现了摩擦起电D、盖尔曼提出了夸克的设想10、电子、中子和质子是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A、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B、电子带负电,中子带正电,质子不带电C、电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负电D、电子带负电,中子和质子均带正电宇宙探秘【学习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