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插入专业技术与技巧
结肠镜单人操作要领
![结肠镜单人操作要领](https://img.taocdn.com/s3/m/99fa81dc84254b35effd3407.png)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动作要领1.位置(1)主机置于检查台头端右侧,第二监视器置于头端左侧。
(2)患者取左侧卧位。
(3)术者立于患者背侧。
2.姿势(1)右手握镜身距先端20cm处,力度以握紧为原则。
(2)左手握操作部,大拇指控制上下钮,中指控制左右钮,食指控制注气,注水及吸引钮。
(3)内镜操作部握于胸前,上端平胸骨柄。
3.动作(1)右手:1.旋转镜身。
2.进退镜身。
(2)左手:灵活控制操作部,协调角度钮。
(3)左右手分工明确,任何时候禁止右手接触操作部。
4.取直镜身(1)牢记关键部位镜身长度:降乙:30cm 脾曲:40cm 横结肠中部:50cm 肝曲:60cm 盲肠:65-70cm(2)各部位取直镜身的要领:直肠:三个Huston瓣,多数位置是左---右---左,按顺序通过,适当注气。
直乙(15cm):左左右,退镜拉直镜身乙状结肠中部:回拉至25cm,再进,反复回拉进镜。
少注气。
14降乙:拉至30cm可完全取直镜身,右旋进镜,仔细调整角度能过SD交界部,适当吸气。
脾曲:角度钮调整,吸气、进镜、左旋;反复多次,注意保持肠腔内适当气体以显示肠腔,完全吸气肠腔消失可造成通过困难。
横结肠中部:改平卧位;左旋、回拉镜身,再缓慢进镜,部分患者可能需反复多次左旋回拉。
肝曲:平卧或左侧卧位,要领:调整角度适应吸气----回拉-----再吸气---左旋(有时右旋)进镜通过。
升结肠,盲肠:吸气---进镜。
5.助手以下部位通过困难时可请助手协助:(1)乙状结肠中部(2)降乙交界部(3)横结肠中部6.退镜任何时侯进镜困难时或视野不佳时必需退镜。
7.手感初期右手出现酸痛,继续操作可能出现右手无力,一定要坚持,约30-50例时右手恢复正常,此时单手操作已基本达标。
结肠镜插入注意事项虽然具体的操作手法因插入方法而异,但无论是单人操作法还是双人操作法,下列几点是在结肠镜检查时都应遵循的。
1.进镜过程尽量少注气,勿使肠腔过度拉长,力使肠镜在最短的距离内达到回盲部与回肠末段。
《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摘选
![《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摘选](https://img.taocdn.com/s3/m/247a8763866fb84ae45c8d86.png)
《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陈星著)摘选五大原则:1、必须是左手控制角度、送水、送气、吸引,同时用右手插入及旋转镜身。
一般在插入过程中左手主要控制的是上下角度钮,而左右角度钮可以通过旋转镜身来解决。
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左右角度钮,操作者也可以通过左手的大拇指和无名指的协调操作来完成。
而上下角度钮的控制可以通过左手的大拇指和中指来完成。
其他类似的操作都被认为是不正规的操作,甚至于使操作者的内镜下治疗水平无法提高,原因是在治疗时右手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控制圈套器等的进与出,这也是细微精密的操作。
2、必须尽可能地采用短缩法进行全过程的操作。
为什么肝曲和脾曲很难通过,有什么好办法?其实,结肠镜最难处理的是乙状结肠,如果坚持采用短缩法,在通过乙状结肠时镜身始终保持“直线”的话,那么以后的操作都会迎刃而解。
3、右手旋转镜身不应超过180度。
左右各旋转镜身180度,可以覆盖所有的角度范围,过度的旋转镜身完全没有必要。
4、尽快的使镜身处于中间状态。
由于几乎所有的肠腔的走向都可以理解为顺时针方向前进的,所以插于结肠镜时,几乎都是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加上少许的向上勾起,来寻找肠腔进镜。
在每一次通过数个弯曲之后,或者在通过一个较大的弯曲前,要尽快的有一个使镜身复原至中间状态的操作。
5、尽可能少的送气。
只有在空气少,肠腔没有过度膨胀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短缩法进镜,否则就会使难度增加。
原则上,如果知道下一步进镜方向,不可以送气。
熟练者可以通过对肠腔皱襞的观察,即使肠腔伸展不好,也可以粗略判断进镜方向,因此可以减少空气的注入量。
初学者在学习实际插入前,必须学会一些基本的判断方法,可减少不必要的过度送气;另外,开始插入时把气泵的按钮调到最小的位置,可以避免不自主地注入过多空气。
三种基本的操作手法:1、坚持顺时针加上向上寻找方向进镜。
左手大拇指控制上下角度钮保持略微向上的方向,右手顺时针地旋转镜身,是单人操作法的最基本手法之一。
除了直肠、脾曲和横结肠接近肝曲部位时采用逆时针旋转寻找肠腔外,其他场合逆时针旋转镜身会使肠腔出现反方向扭转,即使找到进镜方向,也会使插入难道逐渐增加。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插入技术与技巧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插入技术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97a9205172ded630a1cb6ae.png)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插入技术与技巧姜泊周殿元结肠镜插入技术分为两种, 一是在我国广泛采用的双人操作法(two men method );另一方法为单人操作法( one man method );是由美国学者Waye [1],Shinya [2]于七十年代后期先后创立的方法,也是近来几年来在外国被广泛采用的结肠镜检查技术。
这一方法在对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检查者为一个人,用其左手控制角度、送气/ 水、吸引,同时用右手插入及旋转内镜,依照不使肠管过分伸展的原则,平时是一边进行肠管的短缩化一边进行插入。
单人操作法历经 20 余年的实践 , 千锤百炼并逐渐圆满了操作理论及技巧,操作方法已臻成熟。
随着结肠镜的结构、性能的千锤百炼,以及放大内镜的临床应用,单人操作法的实行应用日显重要,其主要原因有二:( 1)放大内镜的应用要求操作更为优良,特别是对细小病变的观察,要求术者具备高妙的操作正确性,使镜头尽可能贴近病变,以观察病变的微细结构。
在这种技术的要求下,只有单人操作才有可能达到。
而双人操作则由于两人的配合难以十分正确 , 因此很难达到优良观察的目的;( 2)单人操作由于操作手感明确,能够防范粗暴乱作,病人悲伤小 , 安全程度高。
由于上述原因,欧美国家早已全面实行;在日本,80年代初在几位热忱单人操作法前驱者的实行下, 战胜各种阻力[3],目前近95%的内镜医师采用单人操作法。
在我国,尽管1982 年美国学者 Waye 和日本学者冈本平次(Shinya 式单人操作法)先此后我国表演单人操作法;此后,迄今远未实行,仅有少许医院在应用。
但随着近来几年来国际及国内内镜会议上不断安排单人操作法示范表演,工藤进英又多次来华实行,广大内镜医师已认识到单人操作法的优越性, 实行单人操作法势在必行。
纵览 Waye ,Shinya 以及日本学者的单人操作法,我们认为“轴保持短缩法”(改良 Shinya操作法),易懂易学,一书为蓝本,结合我们的因此,本章以工藤进英的《结肠镜插入法—从初学者到熟练者》[4]实践领悟[5],介绍以下。
单人结肠镜操作方法
![单人结肠镜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5baf49b6529647d272852c7.png)
大肠镜操作方法要点:镜身拉直,以退为进,钮角旋镜,见腔进镜,吸引钩拉。
手法:左手握镜,大拇指和中指负责旋角,食指负责吸引、充气和冲洗;右手持镜,以大拇指和食指持镜,距肛门20-30cm,负责旋镜和进退镜子。
进镜方法:肛门和直肠:插入肛门2-3cm后注气,如一片红稍退镜,见腔进镜。
至直肠壶腹部调整视野,使液体位于下方,并尽可能吸除液体(即粪汁),见腔进镜,直达直-已移行部。
长约15cm。
乙状结肠:走向:先向前(腹部),然后向左、后,再向后、上,与降结肠移行。
进镜方法:1,多吸引,少吸液体少注气,见腔进镜(但别等腔开大,有一点腔能看清方向即可),一旦看不清腔即退镜,并调整方向。
一般多为向上、向左转(逆时针)。
2,当通过一个弯后,即钩拉右旋退镜,蛇行前进。
3,转弯时角度不可过大,避免“手柄征”。
4,过乙状结肠和降结肠达脾曲并拉直后一般为40cm左右,否则说明未拉直。
易犯错误:1,乙状结肠成袢或转弯处不能前行――――顺时针右旋退镜;2,方向角度正确,但看不到腔不敢前行――小心向前滑行数厘米,过了转弯后钩拉。
过乙-降移行处及降结肠:退镜拉直时镜深约30cm达乙-降移行处。
在不成袢的情况下,如果轻柔操作,尽量少注气、多钩拉退镜,一般可以通过。
具体:⑴见腔进镜,见弯即拉,直接到达乙降转弯处,如一时不能到达可通过吸气、见腔推镜和压腹等方法到达。
⑵在进入急转弯之前,现根据转弯方向预调旋角和旋镜,然后插入,边插边调,使镜头在肠腔转弯处滑行进入。
⑶一旦进入并通过转弯处,弯曲角钮不放松,然后拉镜,并顺时针退镜,拉直镜身。
⑷过乙-降移行部后继续见腔进镜,直达脾曲。
一般达脾曲为40CM,说明镜身已拉直。
(50CM原则)。
如果在乙状结肠已成袢,则必须解袢后才可进脾曲,解袢方法:1,N袢:即安上述方法进入,具体为:钩住已-降弯曲部,然后拉镜同时顺钟向右旋镜身(右旋退镜。
)2,α袢:特点:形成α袢后,已-降锐角消失,插镜时可以较为顺利抵达脾曲。
结肠镜操作技巧和方法
![结肠镜操作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f2f438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3.png)
结肠镜操作技巧和方法
结肠镜是一种用于检查结肠和直肠内部情况的医疗工具,常用于早期发现结肠癌、炎症性
肠病、息肉、出血等疾病。
在进行结肠镜检查时,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操作技巧和方法,下面
是一些常见的结肠镜操作技巧和方法。
1. 术前准备:患者需事先清空肠道,通常通过服用缓泻剂或进行灌肠操作,以确保结肠内部干净。
同时,患者还需了解操作过程和可能的并发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患者体位:结肠镜检查通常采用侧卧位,将患者侧卧,蜷曲双腿,让肛门处于最佳操作位置。
3. 麻醉和镇痛:根据需要,可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一般情况下,
会在操作前在肛门周围喷洒局部麻醉药物。
4. 镜头进入结肠:医生会在镜子上注入一定量的空气或二氧化碳,以展开结肠,便于观察。
随后,医生将结肠镜插入肛门,逐渐推进到结肠内部。
5. 观察和记录:医生通过结肠镜的视野观察直肠和结肠内部的状况,并记录发现的任何异常。
同时,医生还会进行活检、切除息肉或其他必要的治疗措施。
6. 镜头退出和清洗:结肠镜检查结束后,医生将结肠镜缓慢地从结肠内部退出。
在退出过程中,医生需要观察肠道内有无出血或其他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总之,结肠镜操作技巧和方法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
关注患者的舒适度、肠道的清洁度,以及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通过严格遵循操作规程
和注意安全,医生可以确保结肠镜检查的效果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插入技术与技巧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插入技术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ff3abdad5bbfd0a7956734b.png)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插入技术与技巧姜泊周殿元结肠镜插入技术分为两种, 一是在我国广泛采用的双人操作法(two men method);另一方法为单人操作法(one man method);是由美国学者Waye [1] ,Shinya[2]于七十年代后期先后创立的方法,也是近年来在国外被广泛采用的结肠镜检查技术。
这一方法在对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检查者为一个人,用其左手控制角度、送气/水、吸引,同时用右手插入及旋转内镜,遵照不使肠管过度伸展的原则,通常是一边进行肠管的短缩化一边进行插入。
单人操作法历经20余年的实践,不断改进并逐步完善了操作理论及技巧,操作方法已臻成熟。
随着结肠镜的结构、性能的不断改进,以及放大内镜的临床应用,单人操作法的推广应用日显重要,其主要原因有二:(1)放大内镜的应用要求操作更为精细,尤其是对微小病变的观察,要求术者具备高超的操作准确性,使镜头尽可能贴近病变,以观察病变的微细结构。
在这种技术的要求下,只有单人操作才有可能达到。
而双人操作则由于两人的配合难以十分准确, 所以很难达到精细观察的目的;(2)单人操作由于操作手感明确,可以避免粗暴动作,病人痛苦小,安全程度高。
由于上述原因,欧美国家早已全面推广;在日本,80年代初在几位热心单人操作法先驱者的推广下,克服各种阻力[3],目前近95%的内镜医师采用单人操作法。
在我国,尽管1982年美国学者Waye和日本学者冈本平次(Shinya式单人操作法)先后来我国表演单人操作法;后来,迄今远未推广,仅有少数医院在应用。
但随着近年来国际及国内内镜会议上不断安排单人操作法示范表演, 工藤進英又多次来华推广,广大内镜医师已认识到单人操作法的优越性,推广单人操作法势在必行。
纵览Waye ,Shinya以及日本学者的单人操作法,我们认为“轴保持短缩法”(改良Shinya操作法),易懂易学,因此,本章以工藤進英的《结肠镜插入法—从初学者到熟练者》[4]一书为蓝本,结合我们的实践体会[5],介绍如下。
单人结肠镜检查操作法onemanmethod
![单人结肠镜检查操作法onemanmethod](https://img.taocdn.com/s3/m/36c259641711cc7931b716f4.png)
单人结肠镜检查操作法(one man method)患者取左侧卧位,大腿尽量向胸前屈曲,臀部与床尾的距离以不少于50cm 为宜,以便于操作过程中镜身的置放。
术者位于患者背部床边近床尾处,左手握持内镜操纵部于胸前,让左右弯曲钮处于自然状态(必要时可用左手稍调节,尽量不用右手操作),以拇指为主、示指为辅调节上下弯曲钮,以示指和中指分别控制吸引钮和注气注水钮,或中指协助握持内镜,单用示指控制吸引钮和注气注水钮。
让镜身成"U"字形的自然状态,右手于距肛门20cm~30cm处握持镜身,负责进镜与退镜,并配合旋转镜身。
主要由左手摆动及旋转镜身,利用杠杆的原理使被握持的镜身旋转而达到结肠镜端部旋转的目的,右手在旋转镜身时主要起协助及固定作用。
术前先行肛门指诊以了解肛门及下段直肠的情况。
镜端涂上润滑剂,术者右手先握持内镜端部,示指平贴内镜,在助手协助暴露患者肛门的情况下,将镜端侧面斜贴肛门一侧,用示指轻按使镜端滑入直肠内。
在保证内镜不会滑脱的情况下(可借助略抬高上弯曲钮),右手退至距肛门20cm~30cm处握持镜身,保持右手至患者肛门间的镜身成直线状态并与患者直肠同轴,向肠内少量注气并寻找肠腔,循腔进镜。
进镜过程随时调整、保持内镜轴呈直线状态(取直),边推进边使肠管短缩于镜身上。
使内镜在推进过程中始终保持充分的自由感是单人操作法得以顺利完成的基础与关键。
一般而言,在肠管充分短缩的情况下,结肠镜端到达结肠各弯曲部时内镜插入的长度分别为:直肠-乙状结肠交界15cm,乙状结肠-降结肠交界30cm,结肠脾曲40cm,结肠肝曲50cm~60cm ,回盲部70cm 左右。
在单人操作法插镜的整个过程中,应避免结肠镜插入过长,通过各弯曲部时能达到上述的适当距离,则说明整个的插入过程肠管都得到短缩、结肠镜都处于取直状态,此乃理想的操作境界。
若无法完全短缩、取直,镜端通过乙状结肠-降结肠移行部时镜身在乙状结肠处形成α襻或N襻,则应在镜端到达降结肠后进行乙状结肠短缩操作,解除已于乙状结肠上形成的肠襻,使镜轴恢复直线状态;如仍无法取直,不得已时可将内镜在带襻的状态下继续进镜(此时患者的痛苦是明显的,应尽量避免带襻下进镜),通过结肠脾曲达横结肠后,借力于脾曲,用旋镜、退镜及钩拉等多种手法并互相配合进行解襻取直。
单人结肠镜操作例应用体会
![单人结肠镜操作例应用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f262c6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4.png)
单人结肠镜操作例应用体会作为一项重要的内窥镜检查手段,结肠镜检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结肠镜检查中,单人结肠镜操作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操作技巧、注意事项、优点等方面,分享自己对单人结肠镜操作例的应用体会。
一、操作技巧1. 准备操作工具单人结肠镜操作之前,需事先将所需的操作工具准备好,如画笔、生理盐水、镊子、切割器等。
保证所用工具的清洁卫生,在操作过程中也要做好消毒工作。
2. 准确定位在使用单人结肠镜进行检查时,准确定位至关重要。
此步骤需要调节镜子位置,使其指向待检区域,通过充气等操作,使操作端对应的肠段展开,方便观察和操作,并根据肠壁特点判断位置和方向。
3. 检查目的接下来需要明确的是检查目的。
在对不同的早期癌症、息肉及炎症等进行检查时,需采取不同的操作技巧和操作器械。
比如,对于少量出血的患者,需要用抽吸器进行抽吸,排干积血,以便缩小检查范围。
4. 操作技巧具体的操作技巧包括插入、移动、锁定、抓取和切割等步骤。
操作时,需要手握单人结肠镜,缓慢推进直至到达目标位置,同时要注意伸屈腕部,调节镜子角度,以便观察受检肠段细节,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锁定角度继续操作,包括抓取异物、钳夹异物、切割而去。
二、注意事项1. 术前准备在术前需要准备的工作包括选择合适的镜子规格和长度,检查是否有器具缺陷和瑕疵,清洗器材,消毒器材用具等。
2. 术中注意事项由于单人结肠镜操作需要高度专业性、耐心和经验,操作时应充分了解病情,经验丰富的专家在患者的肠道进行检查,遇到卡顿情况、突如其来的疼痛等意外情况时需要紧急停止操作,或加强控制和维护患者状况,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和危害。
3. 术后注意事项在术后需要进行相关处理和记录工作,包括对器具进行清洗、消毒,记录患者的操作过程、意见、建议和注意事项,以便下一次使用。
三、优点相比于传统结肠镜检查技术,单人结肠镜操作具有以下优点:1. 体积小,使用方便单人结肠镜外观小巧,容易携带,便于使用,对于术前准备和操作过程中的使用都有很大的便利,同时也能够检查到小细节。
单人结肠镜操作相关知识介绍-1(内镜室业务学习)
![单人结肠镜操作相关知识介绍-1(内镜室业务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628274c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d.png)
单人结肠镜操作相关知识介绍-1(内镜室业务学习)记得刚来到内镜室时,还没有机会做结肠镜,只能每天看看。
每当看到结肠镜插入检查“病人疼的直喊,医生累的流汗”时,就总有非常的不解,把镜子送到回盲部有那么难吗?结肠的大概形状是这个样,插镜也应该不难啊,就应该像下面的视频那样简单,看看视频吧。
实际上却遇到的问题多多。
下面利用2-3期的专题学习时间,就实际工作谈谈结肠镜插镜方面的个人体会吧。
一、双人还是单人说到底,结肠镜操作不论是单人还是双人操作,都仅仅是完成检查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仅从能够完成内镜检查的结果来讲,2种方法区别不大,因为都能顺利完成结肠镜插入过程。
但从效果和方法上来讲,单人结肠镜检查对于操作医生和患者却都是好处多多的。
单人操作使得内镜解袢和短缩镜身过程更加容易和协调,这样病人的痛苦能够明显减轻;除此之外,单人操作要求内镜医生操作更加精细和稳定,这种精细和稳定是在个人的协调动作下完成,所以单人操作的动作完成的更好,才有可能更精细的检查和更细致的内镜下治疗,包括上消化道内镜下治疗和ERCP诊断和治疗都有单人操作熟练度的影子。
单人操作之所以能够盛行,是因为这样才能够完成痛苦性更小更精细的结肠检查,而且还是各种内镜下治疗操作的精细动作的基础。
结肠镜插镜过程比喻为我们日常开车的话,就很形象了。
几乎没听说开车时一个人扶方向盘还有另外一个人帮忙挂档的。
可是最早期的汽车,像福特汽车等,这种车的前进还是需要2个人甚至更多的人帮忙的,随着技术和产品的不断改进后“瞬间”改为独立司机。
奇特的“双人汽车”,现在仅仅作为趣闻出现早期的“福特汽车”简陋之极,难以驾驭“司机”这概念一出现,“双人司机”的概念还没有来得及形成,就马上演进到了“单人独立司机”。
双人操作的结肠镜在前些年还是主流,因为单人操作不是很成熟。
单人操作一旦成熟,则在结肠镜操作技术的舞台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当然双人操作不是没有用处,而且双人操作的优势需要挖掘和学习。
如何实现结肠镜单人操作
![如何实现结肠镜单人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8a927d8abceb19e8b8f6ba55.png)
如何实现结肠镜单人操作摘要目的:介绍结肠镜单人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操作经验,并与双人操作法对比。
绩果:结肠镜单人操作操作者对内镜易于掌控,病员痛苦少,安全性好,内镜医生能更加准确地观察病变的细微结构及进行各种精细的治疗操作。
结论:结肠镜单人操作方法适宜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结肠镜;单人操作中图分类号r76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2075-2156(2009)04-0122-01结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和治疗结肠疾病的重要方法。
结肠镜检查的插入方法包括双人操作法和单人操作法。
结肠镜双人操作法,是由负责控制内镜操作部各旋钮的内镜医生和向肠腔内送镜及把持内镜并防止内镜外滑的助手共同配合而完成。
结肠镜双人操作需要助手的配合,操作者与助手各自的经验与水平,以及配合的程度共同决定了结肠镜操作的整个过程。
双人操作的缺限在于,操作者无法感知进镜时的阻力大小,无法利用内镜镜身的旋转勾拉来短缩肠管,肠腔和病变不易控制在视野的中央,小的病变及病变微细结构容易漏掉,不易观察,治疗时控制病变能力差,且操作受助手的因素影响大。
这种插入方式,由于传统习惯及教学方式的关系,使得目前仍在国内多数医院的内镜医生中应用。
但随着结肠镜的不断完善和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对结肠镜操作医师的技巧和协调性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双人操作的局限性和缺点也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放大内镜和内镜下治疗时更明显。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是由内镜医生单人独立完成。
左手握持内镜操作部并控制旋扭,右手控制镜身的进退和对肠腔进行勾拉,并旋转镜身而完成结肠镜检查。
单人操作时内镜医生能更好地感知内镜的进退、旋转的阻力变化,能更协调地进行操作,并能充分发挥内镜本身的灵活性,保持病变在视野中央,操作者对内镜的手感明确,可避免粗暴操作,病员痛苦少,安全性好,内镜医生能更加准确地观察病变的细微结构及进行各种精细的治疗操作,而成为当今国际结肠镜操作的主流趋势。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临床教学的几点体会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临床教学的几点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fd54f87cc22bcd126ff0c42.png)
悉结肠镜 与肠道的习性 , 复学 习并熟练后 , 反 为学员争取肠 镜 操作机会 。虽然 实际操作相对减少 , 但我们 也让学员明 白, 保 如解 热镇痛抗 炎药与镇 痛药都有 镇痛作用 , 但对 疼痛 的治疗
又有 区别 。因此 , 在讲授镇痛药这一章 时 , 就从复习解热镇 痛
抗炎药 的镇 痛作 用导人新课 , 有利 于学生巩固 旧知识 、 理解新 知识 , 到事半功倍 的教学效果 起
入探索和研究 。现通过 分析学 员 的学 习特点 , 合本人 学 习 结 与带教体会 , 进行 分析和总结如下 。
1 优化教学条件 。 创造操作 实践机会
由于《 侵权责 任法》 出 台, 的 在保 护 患 者权利 的同时 , 正
常开展的医疗教学也受到一定 的限制 。肠镜操作具 有一定 比 例 出血与穿孔的风险性 , 加上医疗纠纷 的不断增多 , 得肠 再 使 镜 教学难以在临床实践 中按期完成 。为了给学 员更 多的操作 机会 , 完成教学任 务 , 我们 从 观摩 教学 开始 , 用 “ 看二 练 采 一 三放手 ” 在学 习的第一月 中讲解 每一例操 作 的详 尽过 程 。 ,
[ ] 张骏艳 , 1 江 勤, 德 意, 药理 学 实验 教 学 的实践 与 体会 岑 等. [ ] 安徽 医药 ,09,3 1 :1 6 J. 20 1 ( ) 15— . [ ] 王文雅 , 2 饶进军 , 迎暴 , . 习兴趣 , 杨 等 学 提高“ 药理学 ” 教学效果 [ ]教育论坛 ,0 0,( 0 :1 J. 2 1 7 2 ) 10—1 .
6 直 接 导 入 法
学结构与模 式 , 不停地探 索不 同层次 医学生 的心理 特点和规
律, 利用课堂教学 , 激发学 生 的学 习热情 和兴趣 , 从而 提高药
结肠镜操作技巧
![结肠镜操作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abaa2a876c66137ee0619f5.png)
1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插入技术与技巧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插入技术与技巧泊思德德寿周殿元结肠镜插入技术分为两种, 一是在我国广泛采用的双人操作法(two men method);另一方法为单人操作法(one man method);是由美国学者Waye [1] ,Shinya[2] 于七十年代后期先后创立的方法,也是近年来在国外被广泛采用的结肠镜检查技术。
这一方法在对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检查者为一个人,用其左手控制角度、送气/水、吸引,同时用右手插入及旋转镜,遵照不使肠管过度伸展的原则,通常是一边进行肠管的短缩化一边进行插入。
单人操作法历经20余年的实践, 不断改进并逐步完善了操作理论及技巧,操作方法已臻成熟。
随着结肠镜的结构、性能的不断改进,以及放大镜的临床应用,单人操作法的推广应用日显重要,其主要原因有二:(1)放大镜的应用要求操作更为精细,尤其是对微小病变的观察,要求术者具备高超的操作准确性,使镜头尽可能贴近病变,以观察病变的微细结构。
在这种技术的要求下,只有单人操作才有可能达到。
而双人操作则由于两人的配合难以十分准确, 所以很难达到精细观察的目的;(2)单人操作由于操作手感明确,可以避免粗暴动作,病人痛苦小,安全程度高。
由于上述原因,欧美国家早已全面推广;在***,80年代初在几位热心单人操作法先驱者的推广下,克服各种阻力[3], 目前近95%的镜医师采用单人操作法。
在我国,尽管1982年美国学者Waye和***学者冈本平次(Shinya式单人操作法)先后来我国表演单人操作法;后来,迄今远未推广,仅有少数医院在应用。
但随着近年来国际及国镜会议上不断安排单人操作法示表演, 工藤進英又多次来华推广,广大镜医师已认识到单人操作法的优越性,推广单人操作法势在必行。
纵览Waye ,Shinya以及***学者的单人操作法,我们认为“轴保持短缩法”(改良Shinya操作法),易懂易学,因此,本章以工藤進英的《结肠镜插入法—从初学者到熟练者》[4]一书为蓝本,结合我们的实践体会[5],介绍如下。
《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摘选
![《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摘选](https://img.taocdn.com/s3/m/ddf0325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5.png)
《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摘选
结肠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内窥镜检查方法,主要用于检查结肠及直肠的病变和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结肠癌等。
结肠镜的操作和技巧对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以下为摘选的《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内容,详述了结肠镜检查的操作流程和应注意的技巧。
一、患者准备
1.患者在进食前24小时内只摄入低纤维饮食,并在检查前进行彻底的结肠净化,以保证充分的可视化。
2.患者在检查前需要进行麻醉或镇静,以减轻不适感和疼痛。
二、结肠镜操作
1.患者在左侧卧位或仰卧位,并保持舒适和放松。
2.使用适当数量的润滑剂,将结肠镜插入直肠。
3.缓慢推进结肠镜,同时进行旋转和推拉运动,以便顺利通过拐角和褶皱。
4.当结肠镜到达盲肠(结肠的末端),可以适时注入空气或水,以扩张结肠,提高可视化。
5.在检查过程中,可以使用活检钳或刷子进行组织采样和涂片,以确诊病变。
6.结肠镜检查结束时,应缓慢、慢慢地拔出结肠镜,以避免损伤肠道组织。
三、注意事项
1.操作者应熟悉结肠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能熟练掌握镜柄和操作控制。
3.在插入结肠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肠道损伤,如过快过猛地推进可能导致肠道穿孔等并发症。
4.插入结肠镜时,应注意避免插入过深,以免导致肠道弯曲或损伤。
5.在注入空气或水扩张结肠时,应注意注入的速度和压力,避免过度扩张引发肠道损伤。
6.在取活组织样本时,应注意正确使用活检钳或刷子,避免伤及正常组织。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技巧应用体会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技巧应用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dbdbdb31ed9ad51f11df264.png)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技巧应用体会目的:探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技巧应用。
方法:对结肠镜单人操作法3588例的操作技术和技巧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3588例中,有3236例插至回盲部,插至回盲部成功率90.2%,有1例发生肠穿孔。
结论:结肠镜单人操作只要忠实履行轴保持短缩法和取直镜的操作技巧,通过一定病例数的实践操作,就能真正实现从初学者到熟练者的转变。
标签: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技术和技巧自从结肠镜问世以来,双人操作法一直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经典方法。
单人操作法是由美国学者Waye和日本学者Shinya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先后创立的方法[1],因其操作具有协调随意性、实用安全性、成功率高、节约人力资源及患者痛苦小等优点[2-5],已成为国际上结肠镜操作的主流趋势[6]。
国内也在逐步推广,但远未广泛普及,不到10%的结肠镜医师采用单人操作法[7]。
笔者所在医院于2005年8月-2013年6月采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检查患者3588例,发现患者反应良好,操作协调自由,检查成功率高,但也发现单人操作法操作技巧性强和技术要求高,需亲自实践操作一定病例数才能充分体会其技术精髓,现将操作技巧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单人操作结肠镜检查3588例,男1827例,女1761例;年龄12~87岁,平均45岁。
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便血等症状。
1.2 术前准备及设备术前不用镇静和解痉药物,常规进行肠道准备。
内镜采用Olympus CF Q160I 型或Olympus CF Q180AI型电子结肠镜,透明帽型号D-201-14304。
1.3 操作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屈膝,主机置于检查台头端右侧,监视器置于头端左侧;术者立于患者背侧,左手持内镜操作部,灵活控制角度钮调节;右手握住距肛门20~30 cm处的内镜镜身,按照肠轴方向循腔进镜,保持内镜的自由感;适时旋镜、抖镜、拉镜、旋进、旋退,不断纠正镜身偏离轴线状态;结合不同肠段进镜特点,综合采用“轴保持短缩法”操作的不同技术和手法技巧,必要时改变患者体位或助手辅助按压腹壁。
结肠镜操作技巧
![结肠镜操作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775683a960590c69ec376e5.png)
结肠镜操作技巧单人操作法的原则五大原则1. 必须是左手控制角度,送水,送气,吸引,同时用右手插入及旋转镜身这一点是单人操作法与双人操作法的根本区别,也是一个突出的优点。
首先要肯定的是,用左手控制角度、送水、送气、吸引三项操作,完全可以不需要用右手帮忙控制角度钮。
一般在插入过程中左手主要控制的是上下角度钮,而左右角度钮可以通过旋转镜身来解决。
即使有特殊的情况必须使用左右角度钮,操作者也可以通过左手的大拇指和无名指的协调操作来完成。
而上下角度钮的控制可以通过左手的大拇指和中指来完成。
其他类似的操作都被认为是不正规的操作。
不正规的操作必将会影响整个结肠镜的检查,甚至于使操作者的内镜下治疗水平无法提高。
原因是在治疗时右手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控制圈套器等的进与出,这也是细微精密的操作。
所以,养成良好的操作姿势,比然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必须尽可能地采用短缩法进行全过程的操作为了求快,一味的进镜,忘了随时采用短缩法进镜的原则,或者让病人忍耐直至脾曲或者肝曲才进行钩拉短缩来完成整个插入过程,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必然会引起病人疼痛,增加插入过程的难度。
有时会有很多医师询问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肝曲和脾曲很难通过,有什么好办法吗?其实,结肠镜最难处理的是乙状结肠。
如果操作医师能够坚持采用短缩法,在通过乙状结肠时结肠镜身始终保持直线的话,那么以后的操作都会迎刃而解。
在通过乙状结肠时多花一点时间,尽可能以直线通过乙状结肠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是为什么让初学者刚开始时最好以15min为限通过乙状结肠,之后即使还要过脾曲或者肝曲,都不会花很多时间了,其技术难度也小多了。
3. 右手旋转镜身不应超过180度左右各旋转镜身180度,可以覆盖所有的角度范围,过度的旋转镜身完全没有必要,而且会扭断镜身或者出现镜身的缠绕,甚至过度的缠绕还可能扭曲肠腔,给病人带来痛苦,使以后的检查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4. 尽快的使镜身处于中间状态由于几乎所有的肠腔的走向都可以理解为顺时针方向前进的,所以在插入结肠镜时,几乎都是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加上少许的向上钩起,来寻找肠腔进镜的。
结肠镜三种基本的操作手法
![结肠镜三种基本的操作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b748123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0.png)
结肠镜三种基本的操作手法(1)坚持顺时针加向上寻找方向进镜左手大拇指控制上下角度钮保持略微向上的方向,右手顺时针地逐渐旋转镜身,是单人操作法的最基本手法之一。
除了直肠、脾曲和横结肠接近肝曲部位时采用逆时针旋转寻找肠腔以外,其他场合逆时针旋转镜身会使肠腔出现反方向扭转,即使找到进镜方向,也会使插入的难度逐渐增加。
(2)先确认,后吸气,再进镜在插入过中,先确认镜身处于自然状态后再进镜时,应先吸气,是为了看一下是否可以通过减少空气量后使结肠自行套叠上来。
在吸气时应该把结肠镜的视野放在肠腔的中央,以便通过吸引使肠腔自然套叠上来,争取做到短缩法来完成整个检查。
有时,此方法可以取到很好的效果。
尤其在通过肝曲时,这一方法的合理运用非常重要。
(3)快速地来回移动内镜的手法(jiggling 手法)为在结肠镜插入过程中前后快速地移动内镜的方法。
可以通过此方法来证实镜身是否成一直线,是否处于自然的状态,同时还可以使肠管套叠的更加服帖。
前后移动可以观察结肠镜的状态,当右手向前插入肠镜时,可以看到监视器内前端的位置也在向前,而当右手向后退镜时,前端也向后倒退,其中没有任何的延迟迹象,说明内镜处于完全自由的状态,也就是直线状态。
确认结肠的状态同样还可以通过旋转镜身的方法来完成,即分别用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镜身时,监视器内肠镜的先端也同样旋转同样的角度,而没有任何的抵抗感或反方向运动。
在插人过程中多次的反复使用此法,是非常必要的。
越是难的病例越是要多次反复地使用此法,只有始终确认结肠镜处于自由状态,才可以顺利地完成整个检查。
参考文献:工藤进英结肠镜更多日本原文文献,发送文献后就可以获得日本原文文献,分享到3个医学群3分钟后截图审核后,可以获得免费的电子书籍与视频,下面有给大家推荐的书籍,想看视频的也有视频。
分享只为更多的人能看到分享到,大家都学会了就造福更多的桑梓。
手把手教你结肠镜单人插入法关键细节
![手把手教你结肠镜单人插入法关键细节](https://img.taocdn.com/s3/m/3ccf814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1c.png)
手把手教你结肠镜单人插入法关键细节一、单人肠镜的操作方法及基本原则是什么?单人肠镜的操作过程应采用轴保持短缩法,即短缩乙状结肠及横结肠的游离肠管,保持内镜的轴呈直线状态,以最短距离插入的方法,主要通过钩住皱褶、吸引和退镜的操作使肠管短缩套叠。
基本原则:①必须左手控制角度,送气,吸引,同时用右手插入及旋转镜身;②尽可能采用短缩法进行全过程的操作;③右手旋转镜身不应超过180°;④尽快地使镜身处于中间状态;⑤尽可能少地送气。
二、什么是肠镜检查的标准姿势?检查医师直立于检查台的左侧,面向监视器,右手握住离肛门口20~40cm处的镜身,左手握住结肠镜手柄,食指放在吸气的按钮上,中指不要常放在送气按钮上(防止无意识地注入空气,加大操作难度),剩余的3个手指握住镜身。
见图1、图2。
图1 肠镜操作者的检查姿势(a)正面观(b)侧面观图2 操作部手指的位置三、肠镜检查中常用的腹部按压点有哪些?当出现进镜困难时,可用腹部按压法让肠腔变直或使肠腔弯曲角度变大,从而使锐角变成钝角,容易通过短缩法进镜。
肠镜检查中常用的腹部按压点有以下三处(图3)。
图3 肠镜检查中常用的腹部按压A-脐下、耻骨联合上方2cm位置;B-脐正中位置;C-脐上2cm正中位置(1)脐下、耻骨联合上方2cm 位置(简称A处)进入乙状结肠困难时可用食指、中指、环指合并压迫该点。
(2)脐正中位置(简称B处)采用手掌的尺侧掌沿横向压迫该点,常用于横结肠部分,使M形的横结肠变直便于通过。
(3)脐上2cm 正中位置(简称C处)用尺侧掌缘平按压该处,通常在横结肠进镜困难或者肝曲进镜困难按压B处无效时采用。
复杂肠管下需根据按压效果调整按压部位。
四、肠镜检查中常用的体位有哪些?当采用压迫方法仍然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可配合改变体位来改善。
改变体位可以使肠腔的角度发生变化,因为空气的流动,使原有的锐角变为钝角,从而降低插入的难度,提高成功率。
具体的体位如下。
图4肠镜检查中常用的体位(1)仰卧位[图4(a)]最常用,在进镜20cm 至回肠末端的检查基本可以全部采取此体位。
图文解析:结肠镜单人插入法
![图文解析:结肠镜单人插入法](https://img.taocdn.com/s3/m/b03887c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68.png)
图⽂解析:结肠镜单⼈插⼊法本⽂以通俗的语⾔,结合操作经验对结肠镜单⼈插⼊法理论进⾏归纳总结,便于读者记忆、学习。
肠镜单⼈插⼊技术对于初学者来说存在诸多困惑。
为什么我做不到头?为什么会做这么久?为什么送镜⼦反⽽镜⾝向外退?为什么操作时患者会这么疼?我们常纠结于此,却不知此类疑问的背后其实存在许多科学道理和规律可循。
我们总是寻求各类肠镜操作书籍,却⼜往往被其中的专业名词搞得昏头转向。
不要着急,下⾯听笔者慢慢给你道来。
学习肠镜之前,⼤部分⼈都具备了胃镜的操作基础,即基本的控镜能⼒,通过送、退镜和上下左右控制旋钮到达⽬标区域。
然⽽,当我们⾃信满满的把这些技能应⽤于肠镜操作中时,却发现被打击的体⽆完肤,肠镜在⼿中根本不听使唤。
正所谓「九转⼤肠」,当软的镜⾝通过软的肠管时,如⽆直线化处理,定会盘成⼀团(成袢),进退不得。
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是因为我们⼀些单⼈肠镜操作的理念尚未确⽴,了解和掌握它远⽐盲⽬练习更为重要,因为它是通往⾼⼿和⼤师必经之路。
在这些理念中,排在第⼀位的当属「⾃由度」的理念。
⾃由度指术者右⼿的⼒准确传导于镜⾝先端的感觉,也就是让镜⼦「听话」,让它前进 1 cm,它就进前进 1 cm,让它左转 1 度,它就左转 1 度(图 1),在实际操作中⾃由度还体现在镜⼦始终为松驰状态,⽆明显阻⼒感,即使右⼿不握镜,镜⾝也不会⼤幅度弹出。
⾃由度还是清醒状态下肠镜操作使患者获得舒适体验(「⽆痛」或「微痛」)的「秘诀」所在。
镜⾝的直线化、未结袢消除了患者的痛苦根源,也⼤⼤提⾼了插⼊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图 1 肠镜操作⽰意图:当肠镜处于「⾃由度」的状态时,能准确地回应术者(图⽚来源于《结肠镜插⼊法》⼯藤进⼀著)。
为了达到上述「⾃由度」这种境界,⼯藤⼤师提出了「轴保持短缩法」,理解起来就是镜⾝的轴向要与肠腔的轴向保持⼀致,并通过⼀些「⼿法」不断将肠管短缩,最终把 1.7~2.0m 长的结肠套叠于 70~80 cm 长的镜⾝上,为全结肠的观察和治疗打下基础。
单人肠镜操作体会
![单人肠镜操作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2c714b827284b73f34250b6.png)
技术。
谢谢!
赵凯
当肠管向右侧展开时,轻打角度向上,右 旋镜身通过,
三、空气量的调节(吸引)
(1)过多的空气使肠管伸展,出现较 大的弯曲,此时应在弯曲的肛侧吸气; (2)由于吸气使内退向肛侧,肠管短 缩变直,从而取得进镜的同样效果。
小结
六项基本要领: 三项基本技术:
1、操作的基本姿势, 2、内镜短缩与取直镜身, 3、内镜的自由感, 4、快速往返进退内镜(Jiggling技术) 5、回转复位, 6、右手握持镜身距离适当。
肠腔内液体; 手术影响; 体型;
检查过程中应注意
肠镜检查主要并发症——穿孔
1. 尽量少滑镜; 2. 少注水注气; 3. 根据患者情况采取不同的操作方式; 4. 进镜至回盲部不是检查目的; 5. 有耐心,不急躁、不勉强,心态很重要。
个人操作技巧心得
1. 少注气; 2. 保持镜身自由感(Jiggling技术); 3. 旋转过弯,边旋边拉,过完吸引,取
五、回转复位
通过内镜镜身的旋转, 可以观察360度的范围, 实际操作中很少用到如 此大的角度,通过镜身 的旋转及角度旋钮的配 合,再大的弯也可以越 过,应注意旋转后立即 转回复位。
六、右手握持内镜距离适当
握持内镜的距离距肛门不宜过近,应保 持在距肛门20-30cm的地方,这样有利 于保持镜身的直线状态,再则可以利用 杠杆原理,较轻松的移动内镜的前端。
三、内镜的自由感
内镜的自由感是指在肠镜的操作中,右 手的动作能准确传递到内镜前端的一种 操作时的感觉,内镜完全没有阻碍的状 态。
四、快速往返进退内镜 (Jiggling技术)
结肠镜插入部位的标志、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常规实际操作及技巧
![结肠镜插入部位的标志、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常规实际操作及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88e75dcde80d4d8d05a4fb8.png)
[]结肠镜插入部位的标志、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常规实际操作及技巧X一、直肠的解剖:直肠是指从齿状线到直乙交界(RS)之间的长约15厘米的围,在直肠里,通常有上、中、下三个直肠瓣,其中中直肠瓣位于腹膜折返部。
电子肠镜下的齿状线图像电子肠镜的直肠反转图像电子肠镜的直肠腔图像电子肠镜的中直肠瓣电子肠镜的中直肠瓣电子肠镜的上直肠瓣电子肠镜的直肠、乙状结肠弯曲部(直、乙交界)电子肠镜的SD移行部图像电子肠镜的降结肠图像电子肠镜的脾曲图像电子肠镜的横结肠图像电子肠镜的肝曲图像电子肠镜的升结肠图像电子肠镜的盲肠图像大肠的立体模式图1、SD弯曲部是指从移动性大的乙状结肠到固定在后腹膜腔的降结肠之间的弯曲部,从肛门侧的腹侧到口侧的背侧多呈很锐的弯曲。
2、在脾曲部,肠管从背侧移行腹侧,到横结肠处。
3、横结肠的移动围特别大,其中间部分弯向下腹部。
4、在肝曲,肠管移向背侧,直至固定在腹膜后的升结肠处。
大肠受炎症、手术的影响的示意图一、轴保持短缩法1、可以设想,假定在大肠有5个固定部位,即直肠,SD移行部,脾曲、肝曲、盲肠5处。
如果用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则相当于从直肠到盲肠的最短路径,将之设想为大肠的轴。
轴保持短缩法2、用短缩操作法,使结肠镜的镜身与大肠的轴相一致,这样就有可能随心所欲地控制镜,就可以将几个固定部位的角度(直角、锐角)纯角化,以最短的路径抵达盲肠。
二、轴保持短缩法(B)1、当大肠轴保持在这种直线状态时,右手的镜动作会准确地传递到前端。
2、当肠轴偏移弯曲时,手的动作无法传递到前端,感到有阻力,这时,如果勉强插进或旋转镜身,则肠管过度伸展,患者会喊叫疼痛。
相反,也会发生推进镜时其前端退回的现象。
镜的自由感当保持镜轴状态时,右手的动作可以准确地传递到镜的前端,操作中感觉不到抵抗,当镜轴歪斜时,会感到有阻力,自由感消失,特别是保持从直肠到SD移行部的轴尤为重要。
Jiggling手技(快速往返进退镜)此方法适用于任何将肠管短缩,直线化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插入技术与技巧
————————————————————————————————作者: ————————————————————————————————日期: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插入技术与技巧
姜泊周殿元
结肠镜插入技术分为两种,一是在我国广泛采用的双人操作法(two menmetho d);另一方法为单人操作法(one man method);是由美国学者Waye[1] ,Shinya[2]于七十年代后期先后创立的方法,也是近年来在国外被广泛采用的结肠镜检查技术。
这一方法在对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检查者为一个人,用其左手控制角度、送气/水、吸引,同时用右手插入及旋转内镜,遵照不使肠管过度伸展的原则,通常是一边进行肠管的短缩化一边进行插入。
单人操作法历经20余年的实践,不断改进并逐步完善了操作理论及技巧,操作方法已臻成熟。
随着结肠镜的结构、性能的不断改进,以及放大内镜的临床应用,单人操作法的推广应用日显重要,其主要原因有二:(1) 放大内镜的应用要求操作更为精细,尤其是对微小病变的观察,要求术者具备高超的操作准确性,使镜头尽可能贴近病变,以观察病变的微细结构。
在这种技术的要求下,只有单人操作才有可能达到。
而双人操作则由于两人的配合难以十分准确, 所以很难达到精细观察的目的;(2)单人操作由于操作手感明确,可以避免粗暴动作,病人痛苦小,安全程度高。
由于上述原因,欧美国家早已全面推广;在日本,80年代初在几位热心单人操作法先驱者的推广下,克服各种阻力[3],目前近95%的内镜医师采用单人操作法。
在我国,尽管1982年美国学者Waye和日本学者冈本平次(Shinya式单人操作法)先后来我国表演单人操作法;后来,迄今远未推广,仅有少数医院在应用。
但随着近年来国际及国内内镜会议上不断安排单人操作法示范表演,工藤進英又多次来华推广,广大内镜医师已认识到单人操作法的优越性,推广单人操作法势在必行。
纵览Waye ,Shinya以及日本学者的单人操作法,我们认为“轴保持短缩法”(改良Shinya操作法),易懂易学,因此,本章以工藤進英的《结肠镜插入法—从初学者到熟练者》[4]一书为蓝本,结合我们的实践体会[5],介绍如下。
一. 结肠镜单人操作的基本技术
主要是通过内镜的操作和肠内气体的的调节,使结肠缩短变直,结肠镜便可顺利地通过乙状结肠、降-乙移行部、脾曲、肝曲送达盲肠及回肠末段;并可全面地观察到肠壁及皱褶里面的情况。
为此要求术者必须在操作过程中使手部动作能够准确无误地传递到内镜的前端,随心所欲地进行操作并观察到肠腔内每一个部位。
另外,只有能够随意地控制病变处与内镜之间的距离,并保持适当的间距,才能够进行充分并仔细地观察病变;并能对准病变拍摄清晰的照片。
在腺管开口类型(pit pattern)的放大观察时,如果无法保持适当的距离则对不准焦点,是不可能得到准确的信息的。
另外,在内镜治疗过程中,如果不能随意地控制内镜的前端,让其毫无阻碍地接近病变,那么这种内镜的治疗本身就存在着危险性。
因此,熟练的掌握单人操作的基本技巧极为重要。
其基本技术如下。
(一)操作的基本姿势
患者基本上采取左侧卧位,原则上检查医生站在其身后。
将内镜监视器摆放在便于术者
观看的位置。
通常放在患者的头部上方。
为了便于检查,应使用操作空间较大的检查台。
对检查台高度的选择因人而异,台子过高会影响检查,过低又会导致姿势的歪斜。
应选择既不易使医生疲劳又方便其操作的高度。
另外,对于检查医生来说也应采取一种既轻松又不费力的姿势,挺直腰板,左手放在与胸平行的高度握住内镜的操作部,右手握住距离肛门20~30cm处的内镜镜身软管(图-1)。
(二)缩短肠管与取直镜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