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
都江堰建于公元 前三世纪,是 中国战国时期 秦国蜀郡太守 李冰及其子率 众修建的一座 大型水利工程, 是全世界至今 为止,年代最 久、唯一留存、 以无坝引水为 特征的宏大水 利工程。2200 多年来,至今 仍发挥巨大效 益,
(1)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 田租(赋税)、人头税(丁税)、徭役、兵役 (2)土地制度:
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
如何认识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改进的问题?
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 凹 形 铁 锄
马桥文化石锄
战国时期铁锄 (湖南长沙出土)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阶段 春秋战国和 秦汉 特点 出现精’ 耕作工具 耧车\耦犁 其 它 垄作法 江南开发 曲辕犁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农业 古代中国经济 的基本结构 手工业 商业 是其发展的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 发展 阻 碍 古代中国的经 济政策 重农抑商 海禁、闭关锁国 构成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神农”的传说和农业的地位 ▲古代中国农业经 2.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变革 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和基本特点 3.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主要经营形态 2.主要生产部门 3.主要特征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都江堰
漕渠、白渠 龙首渠
铁 犁 牛 耕
翻车 筒车
曲辕犁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例: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 耜,教民农作。”上述反映了这一时期( )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的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的出现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500字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三个主要部分。
这三个部分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经济在古代经济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古代中国农业以种植和养殖为主要方式,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小麦、蔬菜等。
古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三农政策的支持,包括土地制度、税收等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此外,农业在古代社会中也起到了保障食物供应、维持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其次是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以家庭手工业为主导,包括纺织业、瓷器业、木器业等。
古代手工业发达,技术熟练,产品品质精良,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享有盛誉。
手工业经济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又为贸易和商业提供了原材料和产品。
最后是商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起步较晚,但在后期逐渐发展壮大。
商业经济主要以城市商业为中心,城市作为商业集散地和贸易中心,积聚了大量商品和商贾。
商业经济促进了商品产销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繁华。
古代中国的商业交往主要以陆上贸易为主,丝绸之路等重要贸易通道的开通推动了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
由于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以封闭和自给自足为特点。
各地的生产和消费都较为独立,难以实现统一的市场和经济体系。
其次是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农业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农民的生活和社会稳定都与农业经济密切相关。
再次是政府的控制和干预。
古代中国的经济活动受到政府的广泛控制和干预,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调控经济,包括土地制度、税收制度、市场监管等。
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四、中国古代水利事业
1、中国古代水利事业主要成就:
(1)传说中的大禹治水:防洪、灌溉 ①李冰---都江堰 (成都附近) 图 (2)战国时期: ②郑国---郑国渠 (关中地区) ③关中农民创造“井渠”(坎儿井) (3)两汉时期: ①关中地区灌溉渠道有合理规划 ②东汉,王景治黄
(4)唐代:设专职官员----渠堰使
巩固性练习 1.孔子的学生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由此 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 A、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弟 B、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参加农业劳动 C、春秋人物多取贱名 D、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可能已有牛耕 2.某学生搜集和探究古代传说,有一个传说提到 二郎神是秦国李冰的次子,因与父亲一起修筑水 利工程造福一方而受到人们的建庙崇拜,则他们 父子修筑的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六辅渠 D.灵渠
㈡选择题 4.中国古代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是( ) A、农业经济的发展 B、统治者的正确决策 C、生产工具的革新 D、社会矛盾的缓和 5.据传说神农氏创制的原始农具是( ) A、耒耜 B、石镰 C、石斧 D、犁 6.中国古代王朝修建大型土木工程主要是通过( ) A、动用军队 B、征调百姓 C、招募手工业者 D、有专业的匠户从事工程 7.战国时期,关中地区农民创造了一种水渠,至 今还在新疆的干旱地区流行,该渠名为 A、郑国渠 B、井渠 C、灵渠 D、白渠
谓 之 天 府
都江堰 造福千秋
李冰父子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 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 都江堰。 (余秋雨)
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 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 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
东汉王景治黄
黄河在河套平原
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汉明帝 任用杰出的水利工程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统 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 河安流将近800年。后人因此赞扬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治水的历史文献 a.早期代表作:《河渠书》、《沟洫志》 b.后来文献:治黄的文献、地方史志、水利 学的专著。
一、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演进
(三)古代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2.主要成就 1)治水的历史文献
关中地区:或关中平原,指陕西秦岭 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又称关中盆地
2)水利事业的发展
a.战国时期 都江堰、 郑国渠 b.汉代 关中地方灌溉渠 道、 “井渠” 王景治黄河
B
图一 图二
一、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演进
(二)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云南的“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春秋战国)
牛耕:中国古代农业动力的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现 代 牛 耕
一、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演进
请回答: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 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 展有什么影响?
(二)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耕作方式的转变;农用工具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 自然条件的优越;统治者的重视;劳动者辛勤劳动 ……. 2.不利因素: 地主土地所有制;赋税徭役的沉重; 社会环境的动荡;自然条件的恶劣……
三、古代中国农业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特征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第二讲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农业
生产 力 (耕 作工 具+耕 作技 术+水 利) 生产 关系 (土 地制 度+经 济政 策)
手工业
三种 经营 模式 (官 营+ 民营 +家 庭) 三种 代表 行业 (冶 金+ 制瓷 +纺 织)
商业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其经济结构和特点深受封建社会制度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对其经济结构和特点的探讨。
一、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生活,通过种植粮食作物满足自身需求,很少有剩余产品用于交换。
这种模式强调的是内在的自我调节和稳定性,对市场的需求相对较弱。
2. 铁犁牛耕的技术进步: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这不仅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也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 土地所有制:在古代中国,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土地的所有权集中在皇室和贵族手中,农民通常只有使用权。
这种土地制度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和分配关系。
二、手工业经济的特点1. 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控制,主要服务于皇家和贵族,生产的产品质量高但成本也高,主要供应宫廷和军事需要。
2. 私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规模较小,灵活适应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和成本介于官营和家庭手工业之间。
3. 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最为基础的手工业形态,主要是农户在农闲时从事的手工劳动,产品主要用于自用和交换。
三、商品经济的特点1. 市场规模有限:由于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商品交易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主要集中在城市中。
2. 商业活动受限制:在封建社会中,商人地位较低,商业活动受到许多限制,如重农抑商政策等。
3. 货币使用不广泛:虽然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已经出现,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物交换仍然是主要的交易方式。
四、城市的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城市发展规律表现为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即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都城往往不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
这反映了封建社会政治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总结来说,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是以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为辅的复合体。
其特点是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技术进步的推动、土地所有制的影响以及商品经济的局限性。
2014年历史 必修二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试说明:(1)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新增);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
基础知识梳理:一、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①原始社会时期: 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
②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由于青铜的昂贵,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③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开始运用,铁制工具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
④西汉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杠.⑤东汉:使用一牛挽犁.⑥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
主要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战国时期:①李冰——都江堰(秦国拥有);②郑国——郑国渠;(秦国拥有)两汉时期:①关中“井渠”(坎儿井)②王景治黄(东汉)唐代:设专职官员——渠堰使【灌排工具改进】:春秋:戽斗、桔槔三国:翻车隋唐五代,北方:立井水车;长江流域:高转筒车。
宋代的水转翻车;明清风力水车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原因:①春秋时期,铁犁牛耕使用,出现许多私田。
加之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趋于瓦解。
②战国时期,新兴地主要求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诸侯国先后开展变法运动。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
)(2)过程:①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
各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②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影响:战国确立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
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级分化。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含义:以家庭为单位,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劳动者自己的劳动,独立经营小规模农业,以满足自身消费需要为主的经济形式。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序言1、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传统的形成及突出特点: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基本形式是小农户个体经营;基本形态是自然经济;农民,承担着沉重的赋役和租税;各代土地制度以私有制为前提,力求限制土地兼并;3、中国古代对手工业管理有严格的制度,一些关键部门和行业以官营为主。
4、历代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严重影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生长。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主干知识线索(本课主要讲解的问题整合):1、农业的产生和作用;2、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生产力);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变革(生产关系①);4、“沉重的赋税和力役”(生产关系);5、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教材解析:一、“神”农的传说——农业的产生和作用1、产生:新石器时代的长江、黄河流域形成了规模的农耕经济,中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南稻北粟局面形成。
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2、历史证明: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3、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2、评价(1)积极: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笔记和备注区域①生产关系的内涵包括最核心的生产资料贵谁所有以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产品如何分配三个方面。
②小农经济含义: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特点:分散性(家庭为单位)、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纳税)。
影响: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和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4、著
作:《河渠书》《沟洫志》
5、灌溉工具:立井水车、高转筒车、水转翻车、风力水车(时地)
隋唐五代 北方 立井水车
隋唐五代 南方
高转筒车
宋代
水转翻车
水力为动力
清代
风力水车
风力为动力
【思考】根据上述归类,请你概括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的基本特点 1、从农业的耕作方式来看:铁犁牛耕; 2、从土地所有制来看: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土地制度 中占主导地位 3、从农业的经营方式来看: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②农民起义
思考:为什么封建国家通过改革来抑制土地兼并并 都未能成功?
封建土地私有制 4、根源:
封建土地私有制
土地兼并
改革田制
无法触动经济基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阶级是统治阶级 改革失败
二、影响农业的因素
(一)生产技术和工具的革新
(二)农业经营方式: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三)土地制度
(四)土地兼并
井渠
从山地水源开凿的暗渠,往往延伸二三十公里, 沿渠每隔一定距离挖有竖井,当暗渠流经农田时 再由明渠引出地面,用于灌溉
二、影响农业的因素
(一)生产技术土地制度
(四)土地兼并 (五)水利建设
1、治理黄河:大禹治水、王景治黄河 2、水利工程:李冰的都江堰、郑国的郑国渠 3、水利技术:如“井渠法”(又叫“坎儿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中国古代经济
一、农业 二、手工业 三、商业 四、古代的经济政策
相互关系: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手工业是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具有反作用
一 古代农业
“农业”的相关概念
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
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 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成为我国长期占统治地 位的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
种形态;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
3.从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 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及商业政策等层面 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第九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与特点
高台一中
历史组
本单元时间断限上起原始社会,下至明清(1840年鸦片战争 前),囊括了整个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社会 经济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始社会、先秦、秦汉、魏晋、隋唐、 宋元、明清时期等历史阶段的发展,呈现出以小农经济为核心, 手工业、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相辅的特征。
例说明,能够快速掌握答题规律、提升得分技巧!点滴积累, 聚沙成塔,备战高考运筹帷幄!
逆向否定型选择题
【典例】(2011·浙江文综·T15)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 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
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
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
备考分析 (2)注意明清时期商帮形成的原因及其在商业发展过
程中的地位和影响;正确理解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 特点和影响。
【方法总结】1. 逆向型选择题的特点:又叫否定型选择题。题 干中常用的提示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 的”“无关的”“不属于”等。 2.解答思路和方法 (1)思路: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的否定词,这些词语的设置有的 比较明显,如“不正确的”“错误的”“不可能发生的”等;有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高考历史中,古代中国经济是一个重点考察内容,它不仅关乎历史文化,更涉及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
其中,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贸经济。
农业经济:在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形式。
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是种植和养殖。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古代农业生产中,水利工程的创新使得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
早在公元前2200年,我国开始修建渠道、水闸以及翻地等农业水利工程。
通过水利工程的使用,千年古河道灌溉制度的运用,使得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也使得中国的农业产品出口量及内部供给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在古代中国,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加强对农业的扶持一直是古代政府的首要任务。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吸引力在于市场需求的旺盛,生产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在秦朝即已形成,因此使得农村经济体制逐渐稳定,以及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也逐渐形成。
手工业经济:手工业经济也是古代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业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制物、制器、制衣等各种行业都逐渐发展起来。
古代的手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堪比现代工业,受到精湛的技艺的制作的工艺美术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古代的手工业也不同于现代工业,其生产主要基于农村手工作坊,工人在家中制作产品,同时也满足着当地居民的需求。
产品主要根据当地特色进行生产和销售。
在手工业的发展中,商业因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生产流通渠道拓宽,生产物品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商贸经济:商贸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商贸经济关注的是产品的交流与分配。
在古代中国,商贸经济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是古代中国和汉代社会最蓬勃的时期。
贸易早在商周时期便已经开始,与此同时,货币经济的兴起使得贸易活动的范围和种类都得到了扩大。
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三 、
概况:
明
清
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 涌现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十大商帮)
徽商和晋商
商 对外 业 贸易:
明郑和下西洋的朝贡贸易;后来实行“海禁” 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萎缩(广州十三行)
14
三、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①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到宋元时期达到 空前繁荣 ②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国外贸易全面 发展 ③货币种类不断丰富。有柜坊、飞钱和 交子、汇票,白银等。 ④商人群体活跃但商人地位低下,总体 上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 折。
会的动荡。
8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以种植业为 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重视精耕细作技术。
3、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本模式)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具有封闭性、分散性和落后性缺点(脆弱)
9
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
隋唐: 进一步 发展
原因: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政府政策开明;农 业、手工业发展(经济);大运河的开通(交通)
表现:①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扬一益二) ②市场发展:“市”“坊”分开,农村集市(草市)发展 ③对外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港口,唐设市舶使
④贸易和金融方面:邸店、柜坊和飞钱出现
7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①生产技术提高,促进 ①规模小、条件简陋,
小农经济的发展。
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
②农民拥有一定数量的 十分薄弱。
生产资料和自主权, ②农业始终维持着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两个部分。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起到了农业经济的补充作用。
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制陶业、铁器业等。
纺织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以家庭手工纺纱织布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专业化的手工织布业。
制陶业则是以瓷器制作为主,瓷器成为中国独特的工艺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古代中国铁器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铁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工具和武器的提高,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需要耕地、劳动力和天候等要素,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制于人力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受到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是地租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地租制度的存在使得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经济财富,并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地租的征收使农民负担沉重,为地主和贵族阶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官僚经济对整个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样的经济结构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特点,也为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时空概览知识主线线索一:发达的古代农业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线索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三: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线索四: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影响因素。
素养对接第12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题一田园风情——发达的古代农业必备知识·自主排查梳理助学助记教材拓展一遍过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农业起源(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粟的国家。
(2)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已相当发达。
2.耕作方式(1)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2)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
木制的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已经懂得,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4.主要农作物: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5.地位: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的基础。
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3)汉朝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4)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
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7)元的大都、杭州。
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第06单元提升课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由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发展到后来的铁犁牛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2.古代手工业包括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古代商业总体趋势在不断发展,但速度比较缓慢。
市场不断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城市。
4.中国古代长期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后两个政策在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一、宏观上掌握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特点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等多种形式并存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2018·孝义模拟)明朝时,原为“稻米之乡”的江苏嘉定县不产米,仰食四方;浙江吴会(今绍兴)仰食于盛产稻谷的江西赣州。
这反映了明朝时东南地区() A.农业经营发生变化B.农业发展极不平衡C.长途贸易得到发展D.经济重心地位加强解析:选A根据材料“‘稻米之乡’的江苏嘉定县不产米”、“浙江吴会(今绍兴)仰食于……江西赣州”,以嘉定、吴会为代表的东南地区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一定的转变,故A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一种地域分工,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突出地区生产出现了专业化的倾向,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东南地区的生产变化,不能体现其在全国的地位,故D 项错误。
二、宋朝的商业革命和西方的商业革命的不同1.从发展水平看,宋朝的商业革命仍然没有突破农耕经济的范畴,没有进一步推动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的产生;西方的商业革命促进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促进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
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5.民众的主力作用: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代新王 朝调整政策;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 如西汉、唐朝、清朝等。
6.良好的基础:每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以前 代经济发展为基础,并且为后世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如唐朝、清朝等。
7.科技条件:天文历法进步、科技著作问世、外 国先进技术和农作物的引进,古代科技发明对生产的 直接推动作用。
【答案】C
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特点、评价
材料一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 剜却心头肉。
——(唐)聂夷中《咏田家》 材料二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黄梅戏《天仙配》插曲
(1)从材料一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材料二中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 的?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
材料一
材料二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 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 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非乐》 (1)材料一反映的耕作方式是什么?这一耕作方式 对我国农业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影响:铁犁牛耕使精耕 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成熟。
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
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
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 子孙以偿责(债)者矣。”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 哪一特点( )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耕作方式是:
A 、火耕
B、刀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 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 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
第一课时
中国古代农业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 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 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注意几个概念:
1.千藕其耘: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称“耦耕”。即奴 隶在奴隶主的监视下,集体耕作“公田”。 2.精耕细作: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 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指建立在小块土地个体所有制基础上,以家庭 为单位,以自己的劳动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体农业经济。包 括自耕农和佃农。 自然经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它的基本 特点是: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直接满足本 经济单位或生产者个人的需要。每一个这样的单位,除了 主要经营农业(少数则是畜牧业)以外,还从事其它各种经 济活动。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相对应。
3.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千耦其耘: 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 特点:大规模简单协作 自耕农经济: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 产生:春秋时期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二.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注意: 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主要生产方式:小农经济 三 小农经济的特点: 特点: ①生产规模小:家庭为单位; ②分工简单: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 较少商贸交流;④封闭性;⑤脆弱性。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的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
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反映了商代耕作 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集体耕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
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
四.如何评价小农经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首先给小农经济定性,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 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推动 社会进步,生产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有重 要作用,符合生产力发展。 消极作用:封闭性:缺乏商品交流和沟通 落后性:表现在规模小、社会分工不发达 分散性:个体经营 脆弱性: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 后期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小农经济为积极性。 (为生存:提高耕作技术,改良土壤和施肥, 保持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封建统治者:重农政策;减负;扶植(为财政收入)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农民与市 场的联系。与市场相联系的农民家庭手工业,也 得到发展。
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 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精耕细作耕作模式的形成
一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1.生产工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①原始农业阶段:耒耜 “刀耕火种” 工具简陋、不便捷、效率低. ②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主要是木、石、骨、蚌 ③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 畜力取代人力, 效率高。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④汉代:犁壁、播种工具耧车 ⑤唐代:曲辕犁,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2.水利工程的兴修 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西汉: 漕渠、白渠 两汉: 治理黄河 地方特色:坎儿井
第一单元复习建议 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对经济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理清基本 线索,重视经济与政治、经济与文化现象等其他社会内 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以下几大要点: 1、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从政治、经济、民族、对外等 方面考虑,包括:农民起义后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统治阶级改革、政治稳定国家统一、民族间、南北方、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前代基础、科学技术发展等。生产 力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根源,其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 展水平的标志,安定的环境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提。 2、古代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战国秦汉时期封建经济 初步发展;魏晋时期北方经济恢复、发展,南方经济开 发并开始赶上北方;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繁荣,城市商业
发展;宋元时期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明清时期引 进新作物品种,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封建 经济开始走向衰落。 3、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表现。属于自然经济,男耕女 织、自给自足,经济结构的核心是农业。因此,强调 生产工具和技术以及技术的外传、农作物的种植、封 建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等。手工业强调冶铁技术的发 展和冶铁中心的演变,纺织业、制瓷业等。在封建社 会商品经济是自然经济的补充,关注资本主义萌芽。 4、封建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基本上分为三种类 型: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 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 关系的基石。赋税制度变化趋势是:征税标准由人头 为主到土地、财产为主,征收实物地租变为征收货币 地租,人身依附关系松弛。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 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 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 前期对当时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权的 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到了明清时期,随着 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 萌芽的出现,这时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 长,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 5、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方向是由北向南、 自西向东;内容包括经济中心转移,生产技 术和工具的传播。考虑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 表现以及从中应该得到的启示。关注其中的 生态环境的变化,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