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课件
![《中国古代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5dfb2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6.png)
总结词
远古传说与历史记载
详细描述
介绍中国古代的远古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和伏羲八卦等。同时,介绍最早的历史记载《尚书》和 《史记》等。
夏商西周时期
总结词
夏朝建立与国家发展
详细描述
阐述夏朝的建立和发展,介绍夏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和文 化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介绍夏朝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
总结词
北朝的民族融合
南北朝的战争与和平
南北朝时期,双方进行了长期的战争 和和平谈判,最终在隋朝时期实现了 全国统一。
北朝在政治上实行了民族融合政策, 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05
隋唐时期
隋朝的贡献
完成中国统一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数百年的分裂 状态,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创立科举制度
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为选拔人才 提供了公平的机会。
03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
秦朝的统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 权国家,为后世政治制度奠定
了基础。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 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
修建万里长城
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犯 ,秦始皇下令修建万里长城。
焚书坑儒
为了推行儒家思想,秦始皇采 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对文化
《中国古代史》ppt 课件
目 录
• 引言 • 中国古代史的开端 • 秦汉时期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隋唐时期 •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 明清时期 • 结论
01
引言
课程简介
01
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史》
02
03
04
适用对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对中古 代史感兴趣的公众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史的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史的内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e84973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2.png)
中国古代史的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史是一个多义词,它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原始社会阶段:这个阶段始于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约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建立。
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
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奴隶社会阶段:这个阶段从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结束,是中国的奴隶社会。
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夏,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封建社会阶段:这个阶段从公元前475年战国初开始,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结束。
其中封建社会阶段可分为五个时期:战国、秦、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
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
明清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2f7bbd677e21af45b307a849.png)
中国古代史
先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589
宋元
907 1368
明清
1840
原始社会 221BC 220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远古时代-221BC) 时间线索 远古时代
2070BC
夏朝Leabharlann 商朝1600BC西周
1046BC
春秋
战国
770BC 475BC 221BC
第一阶段 阶段特点
远古时代(2070BC之前)
二者 关系 演变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成为维护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巩固了 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体现,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依 存。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成 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为长期分裂割据的祸根,秦统一后被 郡县制全面代替;西汉初年出现“郡 国并行”局面,经“七国之乱”和“ 推恩令”分封制名存实亡,诸侯王只 是“衣食租税而不治民”,失去对封 地的实际管理权 政治·制度
7、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 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 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铁农具使用的历史: 西周晚期:铁器开始使用; 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 战国时期:铁器使用范围扩大。
分封制与宗法制
7、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 “尊 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 也 可能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 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 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 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 8、(2010· 上海卷)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 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高考历史知识清查—中国古代史
![高考历史知识清查—中国古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700f796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16.png)
高考历史知识清查(中国古代史)一、原始社会(一)旧石器时代:以、、山顶洞人等为代表。
社会生产力低下,从事渔猎和经济,以群居生活为主,“火”的使用,延长了人类寿命。
(二)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前):以文化、大汶口文化、文化、红山文化和龙山文化等为代表,文化遗存分布广泛,奠定了的发展基础。
使用打磨石器,陶器大量使用,原始农业出现,饲养家畜。
村落的修建,人类生活逐渐趋于稳定。
同时,生产力发展,产生,贫富分化严重,出现阶级分化。
部落战争不断,形成部落联盟,历史发展向国家过渡。
二、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0年)1.经济:是经济基础,奴隶制经济繁荣;青铜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种类繁多,以兵器为礼器为主,是中国古代史上的“”。
2.政治:夏王朝建立,确立制,“公天下”向“家天下”转变。
商代的制,扩大了商王朝的政治影响力。
西周推行制,等级森严,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但埋下了国家分裂的隐患;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以制为核心,加强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分封制与宗法制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延续了周王朝的统治时间。
周公制定礼乐制度,维护等级秩序。
紧密结合、以为纽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是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3.思想文化:殷人尊神事鬼、崇尚巫术,周人则、明德慎罚、崇尚礼乐教化。
民族认同、文化认同逐渐形成。
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字体系。
干支纪日法延用至今,影响深远。
三、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经济: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出现,确立,井田制遭到破坏,形成,以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以家庭生产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等为特点。
推行,成为此次历代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
农业进步推动工商业繁荣,“”制度遭到破坏。
2.政治:是由分裂走向统一、奴隶制崩溃到建立的大变革时代。
遭到破坏,周天子权威下降,礼崩乐坏,等级秩序混乱。
战争频繁,由争霸战争向兼并战争转变,统一趋势出现。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b0e42cc5a1c7aa00b52acba3.png)
中国古代史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死传启,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夏朝末代国王、暴君桀,建立商。
汤任用伊尹。
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盘庚迁殷,商朝又叫殷朝,商末代国王、暴君纣,修酒池肉林、制炮烙之刑,民怨沸腾、周文王任用姜尚,国力渐强,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商,在牧野大战,商纣王鹿台自焚、商灭周立,都城镐京,史称西周。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赏给亲属、功臣,建立诸侯国(诸侯对天子义务:服从命令,交纳贡品,镇守疆土,派兵随从作战)。
西周后期发生国人暴动,西周灭亡。
2、自秦赵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进攻,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王——嬴政)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②经济: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秦始皇规定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③思想: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发布焚书令,后坑杀批评他的儒生,史称“焚书坑儒”。
④军事: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
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统一东南、岭南,修筑灵渠,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秦朝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西汉: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提供节俭,文帝、景帝时,重视“以德化民”,出现“文景之治”。
中国古代史课后答案
![中国古代史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e8ca4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c.png)
中国古代史课后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C2. 答案:A3. 答案:B4. 答案:D5. 答案:C6. 答案:B7. 答案:A8. 答案:D9. 答案:C10. 答案:B二、填空题1. 答案:夏2. 答案:黄帝3. 答案:周文王4. 答案:孔子5. 答案:秦始皇6. 答案:大一统7. 答案:汉武帝8. 答案:玄奘9. 答案:唐朝10. 答案:宋徽宗三、简答题1. 答案: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特点包括:历史悠久、文化繁荣、政治制度演进、社会变迁等。
其中,历史悠久体现在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文化繁荣表现在中国古代孕育了众多的文化精华,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等;政治制度演进主要包括朝代更迭、封建社会的建立与崩溃,以及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等;社会变迁则包括经济、农业、科技、商业等方面的发展和变革。
2. 答案: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发明分别是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这些发明对于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制作和传播变得更加方便,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复制变得更加迅速和大规模,为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指南针的发明大大提升了人类的航海和导航能力,推动了海洋贸易的发展;火药的发明则在军事和烟火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论述题中国古代史作为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感受到中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的智慧和勇气。
古代中国的历史悠久而丰富,包括了许多重要的朝代和事件。
从夏朝的建立到清朝的灭亡,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通过学习这些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社会形态、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例如,我们可以了解到夏朝时期的崇拜祖先、封建社会的形成、秦朝的统一中国、唐朝的开放与繁荣等等。
中国历史分期
![中国历史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f797c698c5da50e2534d7f4d.png)
成
统一多民封族建封社建会国的家形巩成固:发战展国时时期期
与 发
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 220)秦——西汉——新——东汉
展 历 程
封建社会专的制分主裂义与中民央族集大权融制合度—空—前三强国化两时晋期南北朝时期 (220~589)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 封建统社一会多的民高族度封繁建荣国—家—进隋一唐步五发代展时时期期(581~960)隋
即新中国的历史,主要的历史时期包括: ①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949~1956年) ②十年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 ③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 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高中历史新课程体系
特 点
必 修
专1 题必
史修
2 中
公元前6 公元前6 公元7 公元14 公元18
世纪初 世纪末 世纪 世纪 世纪
古古 希罗 腊马
中 文启
世 艺蒙 纪 复运
古代世界
兴动
非选择题: 3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盖纪者 ,编年也;传者,列事业。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 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
新中中国国古成代立史。
中国• 中史国现代史:1中94国9年近新代中史国成立后至今。
注:思考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社会性质)
中国现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1、中国古代《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古代史上三个大一统时期: 秦汉——隋唐——元明清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大事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b54a944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e.png)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大事年表公元前2100年:夏朝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汉朝建立公元9年:王莽篡汉,新朝建立公元25年:汉朝恢复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公元220年:三国时期开始,曹操称帝,魏国建立公元280年:西晋建立公元386年:东晋建立公元420年:南北朝时期开始,刘裕称帝,宋国建立公元479年:北魏建立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公元907年: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李克用建立后梁公元960年:宋朝建立公元1115年:金朝建立公元1271年:元朝建立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公元1644年:清朝建立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100年,夏朝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的开始。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录的朝代,它的建立使得中国进入了文明社会。
夏朝的建立者是大禹,他治理洪水,建立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政权。
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它的繁荣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巅峰时期。
商朝的首都是安阳,商王时期的商代青铜器制作达到了高度发展,商代的文字也进一步发展,刻在青铜器和龟甲上的甲骨文成为了后世研究商代和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结束了商朝的统治。
西周的朝廷设立了官僚制度,开始使用封建制度。
西周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孔子提出了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
东周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分封割据的时期,国家由一个中央政权变为了多个夷狄和诸侯的割据势力。
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诗人、文人和思想家,例如孟子、荀子等。
这个时期的文化十分丰富多样,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时序
![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时序](https://img.taocdn.com/s3/m/47563c2469eae009581becbb.png)
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时序
一、中国古代史(前2070—1840)
(一)中国古代史六个阶段及特点
(二)中国古代史朝代更替顺序
1.夏商周、秦汉朝代更替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更替
先秦时期 (夏商周)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秦汉时期 大一统局面的开创时期
隋唐时期宋元时期
繁荣与开放 政治 :从分裂走向统一; 各民族进一步交融 经济:经济发展,重心南移
文化: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文化高度繁荣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明清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古代史
(前2070
—1840)
3.隋唐朝代更替
4.宋元时期朝代更替
5.明清时期朝代更替
二、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
三、中国现代史(1949年—今)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领导)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
分界线。
中国古代史(按朝代整理)
![中国古代史(按朝代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e93c0da360cba1aa811daf7.png)
中国古代史·原始时代(新石器时代)(~前2070)经济:农业:刀耕火种纺织:纺织技术萌芽原料:麻、葛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冶炼:黄河流域,小件铜器(小工具、生活用具),使用金属器具陶瓷:山东蛋壳黑陶,釉陶,原始青瓷商业:早期交换政治:出现城禅让制贫富分化产生文化:文字:刻画符号(文字起源)绘画:陶器图形、壁画·夏(前2070~前1600)政治:启继禹禅让制→世袭制“家天下”始传贤→传子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商(前1600~前1046)都:朝歌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纺织: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文物:玉蚕甲骨文:祭祀蚕神冶炼:铸铜生产规模大,青铜器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政治:祭祀:奴隶为祭祀祖先神灵之“人牲”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宗族为政治实体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政治事务占卜决策文化:文字:甲骨文(较成熟的文字)金文(商周)·西周(前1046~前771)都:镐京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纺织:国有六职,纺织业地位重要商业:交易频繁,币需数增,流通骨铜贝政治:制度:宗法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分封制:同姓王族:召公之子:燕(蓟),姬周公长子伯禽:鲁(曲阜),姬晋:后三分为韩(郑)赵(邯郸)魏(梁),姬功臣:姜尚:齐先代贵族:亲周商旧贵族微子:宋(商丘)特点: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文化:文学:《诗经》·东周(前770~前256)[此处泛指春秋战国]经济:农业:铁犁牛耕(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化:火药:具有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春秋(前770~前476)经济:冶炼:中国最早人工冶炼铁器文化:儒:孔子:“仁”、“礼”、“德治”、敬鬼神而远之“有教无类”,培养六艺,注重全面发展创儒家学派,以六经为基本文献道: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转化是无条件的,“弱者道之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小国寡民”战国(前476~221)经济:土地制度:商鞅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水利:李冰都江堰(川)郑国郑国渠(关中,汜水和洛水)冶炼:淬火的钢件商业都会:出现市井(商业区)政策:商鞅变法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政治:行政单位: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文化:儒:孟子:“仁政”“君轻民贵”为早期民本思想之基础。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分类总结)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分类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34d8a02af90242a895e5cd.png)
2.战乱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群
过程:1.灭掉东方六国
2.统一越族
3.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4.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意义:1.划时代,结束分裂,开创统一局面
2.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
4.分封制瓦解,奴隶社会崩溃
战国
1.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战国七雄: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3.变法:魏国,出国,秦国商鞅变法最彻底
4.兼并战争:齐魏交战有桂陵、马陵之战 公元前3世纪以后,秦国无敌于天下 秦赵长平之战,是当时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
秦朝
时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西汉统治达到鼎盛
东汉
时间: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隋朝
581建立
统一原因:广大民众盼望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民族融合加快
意义:结束分裂,有力国家统一安定和社会发展
唐朝
618年建立——统一
贞观之治原因:吸取隋忘教训,强调“存百姓”
南宋:全国经济中心由北方移到南方
辽、西夏、金、元:农业的迅速发展
矿冶业占重要地位 丝织业有新的发展 棉纺织业在南宋时扩展到江南广大地区 造船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出现一些商业繁盛的城市和商业中心
明、清
引进国外高产作物玉米、甘薯 经济作物棉、茶
工具革新,技术提高,分工细,产量高,规模大
国内市场扩大,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快,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出现,商品经济延伸农村
中国历史简述
![中国历史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52ab879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1.png)
中国历史简述中国历史是指中国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
以下是简述: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包括夏、商、周三代以及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历史。
1.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史的早期阶段,也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朝代之一,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甲骨文、青铜器等文化成就,以及“礼乐文化”等重要的文化传统。
2.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和政治制度。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和制度改革,如推行法家思想、实行标准度量衡等。
3.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并发展出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汉武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同时,汉朝还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外界的文化交流。
4.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唐朝实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以才干为主,而不是以出身或财富为基础。
唐朝的文化和艺术也达到了高峰,如诗歌、书法、绘画等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5. 宋、元、明、清等朝代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科技最发达的时期之一,元朝是蒙古族在中国建立的统治,明朝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等重要事件,清朝则经历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
二、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
这个时期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和瓜分的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时期。
1.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的开端,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等领土,并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
此后,列强纷纷侵略中国,割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晚期发生的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旨在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列强侵略。
中国古代史66本基本史料介绍
![中国古代史66本基本史料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cb9a3b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0.png)
中国古代史66本基本史料介绍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自上古时期至现代,有着丰富而多样的历史文献。
这些文献不仅记录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更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史中的66本基本史料,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历史。
一、《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纯正的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基石之一。
它以纪事和传记的形式,详细记载了从远古传说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史记》由司马迁撰写,其独特的文风和叙事方式,为后世的历史著作树立了榜样。
二、《汉书》《汉书》是西汉时期班固撰写的一部官修史书。
它详细记载了西汉自刘邦公元前202年起至公元23年的历史,是中国史书中第一部正式的纪传体史书。
《汉书》对刘邦及其后继者的事迹和政绩进行了全面而详实的记载,对研究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后汉书》《后汉书》是东汉时期范晔撰写的史书,与《汉书》一脉相承。
它详细记载了东汉自公元23年至公元189年的历史。
《后汉书》对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军事战争、社会变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描述,是研究东汉晚期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四、《三国志》《三国志》是西晋时期陈寿所撰写的一部叙事通史。
它以纪事和传记的形式,详细记载了中国三国时期(公元184年至280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国志》以其严密的史料和生动的描写,成为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五、《晋书》《晋书》是西晋时期范晔撰写的一部官修史书。
它详细记载了西晋自265年至420年的历史。
《晋书》对西晋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叙述,为研究西晋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六、《南北史》《南北史》是隋朝与唐朝之间的历史学家李延寿等合修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它分为两部分,即《南史》和《北史》,分别记载了南朝和北朝时期的历史。
《南北史》包括了南梁、南陈、南齐、南梁、南晋、南宋、南齐等朝代的历史,对于研究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ec439979f46527d3240ce0b9.png)
历史通史整合From:陈思敏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先秦时期(一)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二、先秦时期(二)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四、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五、宋元时期(960~1368年):古代中华文明继续发展时期六、明清时期(1368~1840年):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一、先秦时期(一)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具体史实】政治:分封制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西周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
2.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巩固西周的统治)。
3.内容:①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姻亲等。
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王把土地、人口、物资等分封给诸侯臣下,受封的诸侯国君要向周王效忠朝见、纳贡、随同周王作战等义务。
③层层分封,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4.影响:①积极:扩大了周朝的疆域,巩固了周王的统治,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消极:诸侯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5.变化历程:形成成熟于西周,衰落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宗法制1、含义:与分封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把家族等级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结合起来的为了解决继承问题的政治制度。
2、内容: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3、宗法制的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宗法制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把“国”与“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对以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1)农业:实行井田制,石器助耕,简单协作;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2)手工业: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文化: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夏朝历法《夏小正》。
中国古代史整套课件 人教版
![中国古代史整套课件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fd5b1ead02de80d5d84000.png)
第1单元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第1课时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第2课时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第3课时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第4课时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第5课时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第2单元 封建大统一时期-秦汉
第1课时 秦朝的统治 第2课时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第3课时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第4课时 两汉时期的对外文化 第5课时 秦汉时期的文化
第5单元 民族融合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 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第1课时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第2课时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第3-4课时 辽、西夏、金的建立和宋辽、宋
夏、宋金的和战 第5课时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6课时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事也不要去想,因为你无法决定将来。我们所能做的是享受当下,人必须全然地活在此时此刻,其余的都是妄念。二十四、每个人都会幻想各种美好的未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为之付诸行动,这大概就是你与这些人的不同!一、身为一个人,水倒七
分满,话留三分软。不清楚我的路子,就别打听我的底线。二、喜欢一个人并不是回复他所有的动态,而是研究下面的可疑评论。三、车子有油、手机有电、卡里有钱!这就是安全感!指望别人都是扯淡!再牛的副驾驶,都不如自己紧握方向盘。四、 道不同不相为谋,你讨厌我,我也未必喜欢你,何必咄咄逼人费了口舌也讨人嫌,你闲得慌但是我没空陪你。
第3单元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1课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2课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第4单元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3课时 第4课时 第5课时 第6课时 第7课时
中国史:古代史 资料整理
![中国史:古代史 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666bcac02d276a200292e86.png)
第1讲中国古代史●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总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具体史实】1、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经济上: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2)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工;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完整版)中国古代史(通史)
![(完整版)中国古代史(通史)](https://img.taocdn.com/s3/m/62dc11a3915f804d2b16c1af.png)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第一个历史时期,是奴隶社会形成、发展、繁荣、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
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和奠基时期一、政治:(1)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2)夏、商时期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3)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二、经济:(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氏族公社公有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三、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知识整合】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
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地方行政“封建时代”的开始①背景:A、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
B、内外服制度使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加之西周建立后,经历了短期的社会动荡,周公执政后,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
2024年度-《中国古代史》全套教学课件
![2024年度-《中国古代史》全套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fcca7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f.png)
三国各自发展经济,促进了地 区经济的繁荣。
14
魏晋风度与名士风流
魏晋玄学与名士风流
魏晋时期的艺术成就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名士们追求自由 、超脱的精神境界。
魏晋时期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取得 了巨大的成就,体现了时代的审美追 求。
竹林七贤与魏晋风度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人群体 ,他们的作品体现了魏晋风度的特点 。
击和限制。
22
南宋偏安一隅与经济发展
南宋建立
01
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定都
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建立南宋。
经济发展
02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农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手工业、商业都有显著发展,海外贸易繁荣。
文化繁荣
03
南宋时期文化繁荣,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宋词成为文学主流。
《中国古代史》全套教学 课件
1
CATALOGUE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夏商周时期 • 秦汉时期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隋唐时期 • 宋元时期 • 明清时期(前期) • 明清时期(后期)至近代前夜
2
01
CATALOGUE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3
《中国古代史》课程简介
01
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系统介绍中国古代历史
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
南北朝时期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重要 的成就,如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贾 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等。
16
05
CATALOGUE
隋唐时期
17
隋朝统一全国及大运河开凿
中国古代史ppt
![中国古代史ppt](https://img.taocdn.com/s3/m/317c514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8.png)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是古代中国的一项创举,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考试 。
THANK YOU.
推行儒家思想
汉朝推崇儒家思想,提倡忠孝仁爱等传统美德,对中国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与科技
文化繁荣
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出现了许 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如屈原、韩愈等。
科技发展
秦汉时期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阶段,出现了 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创造,如造纸术、指南针等。
宗教信仰
秦汉时期,中国的宗教信仰也得到了发展,道教 、佛教等宗教在中国传播开来。
03
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
鲁隐公摄政
01
公元前722年,鲁隐公摄政,执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
。
齐桓公称霸
02
齐桓公在位时,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政策,实行“井田制
”,增强国力,最终称霸中原。
宋襄公争霸
03
宋襄公在位时,积极参与中原争霸战争,图谋称霸中原,但最
终以失败告终。
战国时期
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史称“三家分 晋”。
经济思想和理论
儒家经济思想
儒家经济思想强调“重农抑商 ”,主张重视农业生产,抑制
商业发展。
法家经济思想
法家经济思想主张发展商业, 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
道家经济思想
道家经济思想主张“无为而治 ”,认为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 的干预,让经济自由发展。
09
中国古代文化
文学和艺术
诗词歌赋
包括《诗经》、《楚辞》等文学经典,以及唐诗、宋词、元 曲等文学形式。
07
心是皇位世袭制,即传位给子孙或兄弟,以维护皇 帝的绝对权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周
封邦建国体制 礼制
(东周)“春
秦
秋战国”
(社会大变动) 大一统中央集权帝 国 经济: 铁制农具和犁耕技 术,竞相占地。 军事: 攻城略地, 兼并战争。 政治: 各国内政改革,变法 图强 社会: 呈现追逐利益、实力 竞争风气。 思想: 社会转型之时,“士” 的活跃,提出不同救 世的方案百家争鸣
经历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动, 促使古代史上一次重大社会转型。
高三历史 古代中华文明
基本思路 1、梳理历史演进大势 2. 激发理性思考 3. 适当史学方法
主
题
要
点(目)
学习水 平
从史前 时期到 夏商王 朝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农耕
炎黄传说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 区
A
A A A A A
文献与考古中的 夏文化 商朝与青铜文化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二里头遗址 青铜时代
(1)仿照样式,完成古代中国“中央行政制度(举措)”创新的历史沿革具体 内容(3分)。 (2)进一补充完成古代中国在以下历史时期,作为中央集权体制的重要组成部 分的其他领域的制度创新史实。(2分)。 (3)根据以上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创新视角下“中国古代中央集 权体制”影响的认识。(5分)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 治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 起义 康乾盛世(上)
明朝的建立 内阁制度 清的建立 清军入关与明朝灭亡 军机处的设立 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A B A A B A A A B B A
康乾盛世(下)
社会经济繁荣的诸种表现 《四库全书》
明清对外贸易
朝贡贸易的特点 从海禁到闭关
早期的西学东渐
B B→A A A A
中外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
遣唐使
A
A
建议: 1、主线 “繁荣昌盛的隋唐文明 ” (中华文明的成熟、魅力凸显) 政治文明(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城市文明(丝绸之路起点——长安) 民族融合(唐蕃联姻) 教育进步(科举制) 开放外交( 唐文化在东西两线的辐射与 吸纳、东亚文化圈问题与第七册儒 家文化的传播辐射东方 合并) 2、古代史和中国历史中有一些历史地图。本套教科书大量增加了历史地 图,如秦、汉疆域、唐朝丝绸之路路线图,明显加强了对历史空间的学习 要求。这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西学的传入
建议: 1、明清两朝是大一统的王朝,“大一统”的内涵。 2、“拓展与停滞的明清文明”一说 ,是否矛盾? 3、 综合性强(中国古代社会的纵向联系),对比性强 (世界发生变化的横向对比)。 4、部分内容需要与5、7分册整合, 如:海禁政策下的朝贡贸易与近代不平等贸易体系对比及联系; 早期西学东渐与近代西学东渐的异同
一方面,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规避了早期政治制度中贵族 分封导致国家分裂的弊端,对促进大一统王朝形成和巩固具有重 要意义;
另一方面,中央集权制度自身历经千年的制度创新和不断完善, 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演变的重要环节,也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古代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等; 当然,随着专制集权体制的不断强化,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如政 权的腐败、思想的专制、文化的催残以及经济发展的束缚等。
元朝的统一
行省制度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建议: 1、注意单元标题中“两宋的繁荣”,“繁荣”二字的内涵理解。 ( 从内容上:两宋时期,文人政治特色鲜明;经济重心的南移,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 的崛起,形成了新的城市风貌;辉煌的科技;海外贸易也给两宋的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横向,相对在世界各区域文明中领先性,如与中世纪西欧比较) 2、认识宋元科学技术杰出成就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3、北宋文官体制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联系。 教材P5探索与争鸣 (1)通古今:隋唐……宋……的科举制。 (2)通彼此:政治在和文化教育制度的关系;科举制与文官体制的关系。
早期的西学东渐
为什么欧洲耶稣会的传教士能承担起早期西学东渐的使命?
背景与条件
那时,传教士传入的仅仅是宗教教义吗?
动机与效果
明末清初来华的传教士仅仅是将西方文明带到中国吗?
联系与区别
那时东西方文明的交往又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相同与不同
为何将这一课作为中国古代史的最后一课?
量变与质变
早期的西学东渐
明后期至清前期来华的欧洲传教士,客观上承
第二分册 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史前时期
夏
(约BC21-16th)
商(殷)
(约BC16-11th)
(信史)
文明程度 原始农耕出现 (文明起源的基础) 国家出现 国家、文字、金属 工具
如何知道 (途径)
考古、神话传说
考古、传说、 (后世)文献记载
考古、 (后世)文献记载、 当时直接文字记载
建议:侧重从学史方法角度解析第一单元
蜀
隋
第四单元 隋的创制和唐 的鼎盛 核心概述:
隋唐王朝恢复了中国一统 的格局,并在诸多方面创规立 制,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 唐代的社会经济空前繁荣, 文化艺术成就灿烂辉煌,中华 文明的魅力使当时海外各国心 驰神往。大唐王朝以开放、豪 迈的气概兼容并蓄,进一步推 动了民族融合和中外文化的交 流。
4.交通方面。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连接了亚欧,促进了各地的交流。四大发明除火 药是元朝军队带去的其它都是经丝绸之路传过去的。
核心概述: 汉承秦制,革除前朝弊政, 休养生息,国力有所增强。在此基础上,汉武帝加强集权, 汉初:郡国并行制,致七国之乱 外御强敌,使汉代声威远扬四方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强国之一。 汉武帝:内外朝制、刺史制、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 光武帝消平群雄,把汉王朝从衰乱中挽救过来,重振国势。然而以豪强地主为社会基础的 汉末: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军阀割据及其对中央集权统治的危害 地方势力日渐膨胀,最终演化为三国鼎立、南北长期对峙的分裂局面。分分合合中,区域经 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的推进,为历史进程增添了新的动力,中国走向新的统一。
主线:从两汉到南北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充满坎坷。
思考: 1、为何称重建?汉承秦制,“承”怎样理解? 2、缘何将汉武帝的统治称为一个“时代”?缘何称为汉武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图示
“北朝” 东魏 (五胡) “十六国” 北魏 西魏 东 汉 魏 西晋 “南朝” 东晋 吴 宋 齐 梁 陈 北周 北齐
两宋的繁荣 与元的统一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北宋的建立 文官体制
A B A A A A A A A A A→B A
北宋中期的改革 多民族政权的建立
王安石变法 辽、西夏与北宋鼎立的局势 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 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
经济重心的南移 辉煌的科学技术
海上丝绸之路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 火药武器的发明、使用及其影响 《梦溪笔谈》
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其成熟的中央集权 国家制度、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繁盛的商业、卓越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对周边 国家和地区乃至整个东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大发明等科技创新远播欧洲,促进了欧洲社 会的发展。 1.儒学。《四书五经》对中国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朝鲜等影响更大,这些国家都是中 国文化圈的成员。启蒙运动中,法国伏尔泰便利用了中国儒家思想,建构了一套对西方社会 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新的社会学说。 2.科技方面。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近代化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离不开指 南针;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离不开造纸术和印刷术;而火药又成为砸碎封建城堡 的利器。 3.文化方面(狭义的)。隋唐时中外交往空前频繁,周边国家大多仿效中国的各项制度,中 国文化圈也在这时形成。
•第三单元: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汉承秦制 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汉武帝时代 从两汉到南 北朝的分合 东汉的兴衰 汉武帝加强皇帝集权 从“无为”到“有为” 罢黜百家和对西域的控制 东汉的建立 豪强地主 割据与分立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格局的最终形成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 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B A A A→B A A A A A A B
各国的内政改革,变法图强;对外征战
社会转型之时――“士”的活跃,提出不同救世的方案百家争鸣
“课”的标题中把握主旨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
“课”的标题中涉及制度、格局等概念的,一般是 从制度(格局)的全面性、开创性角度把握主旨。
从列国纷争 到秦统一 皇帝与中央 集权体制
军事上的“大一统”
政治、经济、思想上的“大一统”
第四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核心概述:
北宋初期的制度创设,有效防止了类似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 局面的重演,但也带来冗官、冗兵、冗费以及积贫、积弱的后果。王 安石变法的失败,宣告宋朝统治集团自强自救的破产。北方民族的兴 起与扩张,形成了多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 至南宋最终完成。活字、火药等创造发明,表明宋代的科学水平处于 世界的前列。 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辽阔的疆域客 观上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较以前更为积极和活跃。
隋 的 创 制 和 唐 的 鼎 盛
隋唐政治 新格局
三省六部制与政 事堂
B
科举制 贞观之治 与开元盛 世 “贞观之治” 唐蕃关系 开元盛世 中外文化 交流 丝绸之路 遣唐使
B→A A A A A A
隋的 创制 和唐 的鼎 盛
隋唐政治新格 局 贞观之治与开 元盛世
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 科举制 “贞观之治” 唐蕃关系 开元盛世
第五单元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 核心概述:
明清两朝传统宰相制度被废除,皇帝独揽决策、行政大权,君 主专制至于顶峰。明朝的经济发展令人瞩目,商品贸易有长足发展, 但后期陷于深重危机,王朝统治在内外交困中土崩瓦解。 清朝前期,统治者励精图治,稳固政权,发展生产,加强 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防卫和管理,一度颇为强盛,经过18世纪的康乾 盛世,清王朝由盛而衰。 明清之际虽有过西学东渐的现象,但统治者的自大与保守终 使帝国从海禁走向闭关锁国,拉开了与世界先进地区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