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性能 (单体燃烧)指导书(1)

合集下载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1.适用范围1.1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检测建筑材料或制品在单体燃烧试验(SBI)中的对火反应性能的方法。

2.编制依据2.1《GB/T 20284—2006》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SBI-1型建材单体制品燃烧试验装置使用说明书》3.使用设备及设备工作条件3.1使用设备:南京上元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原南京市江宁区方山分析仪器设备厂)生产的SBI-1型建材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炉。

3.2设备工作条件(1)环境温度:(20±10)ºC(2)电源电压:AC220V±10% 50HZ(3)功率:≤3KW(4)燃料:商用丙烷气体,纯度≥95%4.检测程序4.1 检测准备4.1.1 试件的数量:同一厂家、同一规格建筑材料或制品三组。

4.1.2 试件要求:角型试样有两个翼,分别为长翼和短翼。

试样的最大厚度为200㎜.板式制品的尺寸如下:a)短翼:(495±5)㎜×(1500±5)㎜b)长翼:(1000±5)㎜×(1500±5)㎜4.1.3除非在制品说明里有规定,否则若试样厚度超过200㎜,则应将试样的非受火面切除掉以使试样厚度为200㎜.4.1.4应在长翼的受火面距试样夹角最远端的边缘、且距试样底边高度分别为(500±3)㎜和 (1000±3)㎜处,画两条水平线,以观察火焰在这两个高度边缘的横向传播情况。

所画横线的宽度值≤3㎜.5.试验步骤5.1概要将试样安装在小推车上,主燃烧器已位于集气罩下的框架内,按下列步骤依次进行试验,直至试验结束。

整个试验步骤应在2H内完成。

5.2试验操作(t)设为(0.60±0.05)m3 /s5.2.1 将排烟管道的体积流速V298。

在整个试验期间,该体积流速应控制在0.50 m3 /s -0.65 m3 /s的范围内。

5.2.2记录排烟管道中热电偶T1、T2和T3的温度以及环境温度且记录时间至少应达到300s。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如下:
1.在进行实验12小时之前,需要打开总电源,并打开氧气分析仪和二氧化碳分析仪。

2.接下来,打开钥匙开关、计算机电源和丙烷总阀门,并调节压力为0.08~0.1MP之间。

3.然后,打开风机开关和气体采样开关,并调节氧气和二氧化碳流量为中间值。

4.进行手动辅助燃烧点火和手动主燃烧点火,并关闭。

5.装夹试件后进行拍照。

6.接着,打开软件,并输入实验编号。

调节分析仪氧气浓度为20.95%,二氧化碳浓度为0.02%,调节白光系统信号在98~100之间。

7.点击软件中的开始试验,大约运行98秒辅助燃烧点火,观察丙烷气体质量流量是否在637~657之间。

如果不在范围内,则需要进行调节。

大约运行298秒左右主燃烧点火,观察丙烷气体质量流量是否在637~657之间。

如果不在范围内,则需要进行调节。

8.实验结束后,依次点击“数据同步”、“计算结果”、“显示结果”和“记录实验结果”来进行数据的生成和保存。

9.最后,关闭丙烷总阀门,手动打开辅助燃烧点火,使气
管中余留的气体全部烧完,然后松开丙烷压力阀。

常用保温材料单体燃烧性能浅析

常用保温材料单体燃烧性能浅析

“ i l B ri t e fr u d g n r ut . e 1 R r g wh a dx T S(t e l e . S t a s o e r u - S g u n e Ts o B i i dPo c t G A ae r t r e n e) H t a ha r e ) T P(t k o c n e n gI m t l n a d s hF o i , t o l te a s o m p d l
Si l r ng B h voro nge Bu ni e a i f Com m on E t r a e m a n u a i a e i l xe n l Th r l s ltonM t ras I
S UN a y a ,WANG Nhomakorabeau — h n , Yu n— u n e e e g XU n Lo g
0 第 期总 。 第 期 年 (第4卷
N . n 0 2 (oa o2 V 1 0 o1 2 1 T t N . 1 o. ) i l 5, 4 d i1.9 9 .s.6 37 3 . 1.1 1 o:03 6  ̄i n17 —2 7 0 20 . 4 s 2 0
建 筑 节 能
砂 浆、 岩棉板等 , 这些材料在保 温节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材料 自身的组成成分制约着其燃烧性能的分级。依 但
据 G / 0 8 -2 0 ( 筑材料 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 BT2 2 4 0 6 , (  ̄ 标准进行 单体燃烧试验 , 对不 同材料在 燃烧过程 中的燃烧增长速率指
(hn o gPo ic l a e f uligR sac ,ia 5 0 1C ia S ad n rvni dmyo B i n eerh Jnn2 0 3 , hn) a Ac d

燃烧性能 (单体燃烧)指导书(1)

燃烧性能 (单体燃烧)指导书(1)

燃烧性能(单体燃烧)试验作业指导书一、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各种类型的纺织品(包括单组分或多组分),如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涂层织物、层压织物、复合织物、地毯等(包括阻燃处理和未经处理)的燃烧性能检测。

二、执行标准《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6529-1986《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GB/T 20284-2006《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1部分:导则》GB/T 2406.1-2008 《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GB/T 2406.2-2009三、检测设备四、基本规定4.1 、续燃时间: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有焰燃烧的时间。

4.2、阴燃时间: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当有焰燃烧终止后,或者移开(点)火焰后,材料持续无焰燃烧的时间。

4.3、损毁长度: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损毁面积在规定方向上的最大长度。

4.4、极限氧指数: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氧氮混合物中材料刚好保持燃烧状态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

五、操作流程5.1、试验装置检查:打开气体供给部门的阀门,并任意选择混合气体浓度,流量在10L/min左右,关闭出气和进气阀门,并记录氧气、氮气、混合气体的压力流量。

放置30min在观察各压力计及流量计所示数值,与前记录值核对,如无变动,说明装置无漏气。

5.2、试验温湿度:试验时在温度为10~30℃和相对湿度为30%~80%的大气中进行。

5.3、试样氧浓度的初步选择:当被测试样的氧指数值完全未知时,可将试样在空气中点燃,如果试样迅速燃烧,则氧浓度可以从18%左右开始。

如果试样缓和地燃烧或燃烧得不稳定,选择初始氧浓度大约 21%。

若试样在空气中不能继续燃烧,选择初始氧浓度不小于25%.据此推定的氧浓度,从附录B中查出相应的氧流量和氮流量。

变化浓度时应注意混合气体的总流量在10~11.4L/min之间。

5.4 将试样装在试样夹中间并加以固定,然后将试样夹联同试样垂直安插在燃烧玻璃筒内的试样支座上,试样上端距筒口不少于100mm,试样暴露部分最下端离筒底气体分配装置顶面不少于100mm.5.5、打开氧、氮气阀门,调节从附录B中查出相应的氧气和氮气流量,让调节好的气流在试样点火之前流动冲洗燃烧筒至少30s,在点火和燃烧过程中保持此流量不变。

建材或制品单体燃烧试验仪 使用说明书

建材或制品单体燃烧试验仪 使用说明书

GLMDT-1型建材或制品单体燃烧试验仪使用说明书武汉格莱莫检测设备有限公司一、概述本试验机为专用测试仪器,测试建筑材料或制品(不包括铺地材料)在单体燃烧试验中对火的反映,以确定其本体物理性能的试验装置。

本试验机严格满足国标中对测试条件的要求,严格测试规程(方法),采用大量专业、精密测量元件参与系统测试参数的评定。

通过试验机测试后可以确定样品燃烧性能(等级),包含量化(定性)测试参数:样品燃烧热释放率、是否发生火焰横向传播、计算样品总产烟量(产烟性能)、样品燃烧是否有滴落物和颗粒物产生。

本试验机具备多重测试功能,以高优性价比为质检部门及企业提供最完美的检测手段·本技术资料不能作为向本公司提出任何要求的依据。

·本技术资料的解释权在本公司。

·本公司保留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基础上变更设计的权利(不低于约定参数要求)。

二、依据标准GB/T20284-2006《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三、型号说明DT-1型建材及制品单体燃烧试验装置四、系统测试项目:序号测试项目1材料(制品)燃烧热释放率2材料(制品)总产烟量3材料(制品)火焰横向传播(速率)4材料(制品)滴落物、颗粒物五、主要技术参数1、系统温度测量范围:0~400℃;测量精度:≤±0.5℃;2、系统压差测量范围:0~120Pa(MAX);测量精度:≤±2Pa;3、排烟流量测量范围:0.25m³/s~0.8m³/s(MAX);测量精度:≤±1.5%;4、燃气质量流量计测量范围:0g/s~3.5g/s;测量精度:≤±1%;5、氧气分析(顺磁型)范围:16%~21%,响应时间<12s,30min内噪声漂移不超过100×10-6,数据采集输出的分辨率100×10-6;6、二氧化碳(IR型)测量浓度范围:0%~10%,线性度为大于满量程的1%,数据采集输出的分辨率100×10-6;7、探测器色度标准精确度±5%,输出线性度(透过率)<3%,绝对透过率<1%;8、光密度测量:测量范围0%~99.9%;测量精度:不超过滤光片示值的±5%或±0.01;9、空气相对湿度测量:测量范围:20%~80,精度:≤±5%;10、燃料:商用丙烷气体,纯度≥95%(由用户提供);11、电源:AC380V,5KW;12、设备占地尺寸(燃烧室及排烟管道外形尺寸):6100mm×5500mm×4600mm(长×宽×高);13、燃烧室外形尺寸:3200mm×3200mm×2500mm(长×宽×高);六、系统构成及功能特点介绍:装置组成简介:DT-1建材及制品单体燃烧试验装置包括:控制系统、燃烧室、试件安装小车、燃烧器、烟道及排烟系统、分析及测量系统、除尘装置组成,如图所示。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
板式制品的尺寸如下:
a)短翼:
(495±5)㎜×(1500±5)㎜
b)长翼:
(1000±5)㎜×(1500±5)㎜
4.1.3除非在制品说明里有规定,否则若试样厚度超过200㎜,则应将试样的非受火面切除掉以使试样厚度为200㎜.
4.1.4应在长翼的受火面距试样夹角最远端的边缘、且距试样底边高度分别为(500±3)㎜和(1000±3)㎜处,画两条水平线,以观察火焰在这两个高度边缘的横向传播情况。所画横线的宽度值≤3㎜.
b)一旦排烟管道温度超过400ºC,或30s期间的平均值超过300ºC;
滴落物在燃烧器砂床上的滴落物明显干扰了燃烧器的火焰或火焰因燃烧器被堵灭。若滴落物堵塞了一半的燃烧器,则可认为燃烧器受到实质性干扰。
c)
记录停止向燃烧器供气时的时间以及停止供气的原因。
若试验提前结束,则分级试验结果无效。
6试验报告
5.2.5采用精密计时器开始计时并自动记录数据。开始的时间t为0s。
5.2.6在t为(120±5)s时:
点燃辅助燃烧器并将丙烷气体的质量流量调至(647±10)mg/s,此调整应在t为150s前进行。整个试验期间丙烷气质流量应在此范围内。
5.2.7在t为(300±5)s时:
丙烷气体从辅助燃烧器切换到主燃烧器。观察并记录主燃烧器被引燃的时间。
5.2.8观察试样的燃烧行为,观察时间为1260s并在记录单上记录数据。
5.2.9在t≥1560s时:
a)停止向燃烧器供应燃气。
b)停止数据的自动记录。
5.2.10当试样的残余燃烧完全熄灭至少1min后,应在记录单上记录试验结束时的情况。
5.3目测法和数据的人工记录
5.3.1试验前的情况
应记录以下数值:

浅谈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检测

浅谈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检测

浅谈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检测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单体燃烧试验,得到了主燃烧器前600 s内样品的燃烧生长速率指数和总放热量以及总产烟量。

这些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材料燃烧的难易程度;烟气的生成及火焰的蔓延现象也是评价建筑材料或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的重要参数,这给外墙及屋面保温系统的防火等级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单体燃烧;检测;数据计算;分析前言在相关规范标准中就明确的规定以确定建筑材料或制品在单体燃烧试验中对火反应性能的方法,试验方法及原理如下,下面就对其建筑材料或制品单体燃烧检测进行分析,以供借鉴。

一、单体燃烧(SBI)试验简介:由两个成直角的垂直翼组成的试样暴露于直角底部的主燃烧器产生的火焰中,火焰由丙烷气体燃烧产生,丙烷气体通过砂盒燃烧器并产生(30.7±2.0)kW的热输出。

试样的燃烧性能通过20min的试验过程来进行评估。

性能参数包括:热释放、产烟量、火焰横向传播和燃烧滴落物及颗粒物。

在点燃主燃烧器前,应利用离试样较远的辅助燃烧器对燃烧器自身的热输出和产烟量进行短时间的测量。

一些参数测量可自动进行,另一些则可通过目测得出。

排烟管道配有用以测量温度、光衰减、O2和CO2的摩尔分数以及管道中引起压力差的气流的传感器。

这些数值是自动记录的并用以计算体积流速、热释放速率(HRR)和产烟率(SPR)。

对火焰的横向传播和燃烧滴落物及颗粒物可采用目测法进行测量。

二、概述1、试验原理主燃烧器在直角底部产生的火焰由两个垂直的直角翼组成。

丙烷气体通过沙箱燃烧器,热输出为(30.7±2.0)kW。

在20分钟测试后评估样品的燃烧性能。

在点燃主燃烧器之前,必须主动使用远离样品的辅助燃烧器,以在短时间内测量燃烧器产生的热量输出和烟雾量。

2、试验的装置分析SBI测试装置由燃烧室,试验设备装置,排烟系统和常规测量装置组成。

3、试验步骤的分析样品安装在框架内的小推车U型卡槽的长翼和短翼上。

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把排烟管道的体积流速 V298(t)设为(0.60±0.05)m3/ s,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当标准条件温度为298K时,排烟系统应能控制在0.50 m3/ s至0.65m3/ s的范围内的速度持续抽排烟气。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

XXXXX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主题:作业指导书第75页共154页作业指导书燃烧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一、试验目的为了更好地指导燃烧性能检测实验,减少试验偏差,提高数据准确度更好地完成燃烧性能的控制过程。

二、试验范围适用于燃烧性能的检测。

三、试验依据《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GB/T20284-2006《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燃烧热值的测定》GB/T14402-2007《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温室试验》GB/T2406.2-2009《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GB/T8626-2007《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5464-2010四、试验准备4.1可燃性试验4.1.2试验前的仪器准备4.1.2.1可燃性试验仪(燃烧箱:由不锈钢钢板制作,并安装有耐热玻璃门,以便于至少从箱体的正面和一个侧面进行试验操作和观察。

燃烧箱通过箱体底部的方形盒体进行自然通风,方形盒提由厚度为1.5mm的不锈钢制作,盒体高度为50mm,开敞面积为25mm×25mm。

为达到自然通风目的,箱体应放置在高40mm的支座上,以使箱体底部存在一个通风空气隙。

箱体正面两支座之间的空气隙应予以封闭。

在只点燃燃烧器和打开抽风罩的条件下,测量的箱体烟道内的空气流速应为(0.7±0.1)m/s。

燃烧箱应放置在合适的抽风罩下方。

燃烧器:燃烧器的设计应使其能在垂直方向使用或与垂直轴线成45°角。

燃烧器应安装在水平钢板上,并可沿燃烧箱中心线方向前后平稳移动。

试样夹:由两个U型不锈钢框架构成,宽15mm,厚(5±1)mm。

框架垂直悬挂在挂杆上,以使试样的底面中心线和底面边缘可以直接受火。

为避免试样歪斜,用螺钉或夹具将两个试样框架卡紧。

采用的固定方式应能保证试样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会移位。

挂杆:挂杆固定在垂直立柱(支座)上,以使试样夹能垂直悬挂,燃烧器火焰能作用于试样。

计时器:计时器应能持续记录时间,并显示到秒,精度≤1s/h。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1.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检测建筑材料或制品在单体燃烧试验(SBI)中的对火反应性能的方法。

2.编制依据《GB/T 20284—2006》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SBI-1型建材单体制品燃烧试验装置使用说明书》3.使用设备及设备工作条件使用设备:南京上元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原南京市江宁区方山分析仪器设备厂)生产的SBI-1型建材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炉。

设备工作条件(1)环境温度:(20±10)oC(2)电源电压:AC220V±10% 50HZ(3)功率:≤3KW(4)燃料:商用丙烷气体,纯度≥95%4.检测程序4.1 检测准备4.1.1 试件的数量:同一厂家、同一规格建筑材料或制品三组。

4.1.2 试件要求:角型试样有两个翼,分别为长翼和短翼。

试样的最大厚度为200㎜.板式制品的尺寸如下:a)短翼:(495±5)㎜×(1500±5)㎜b)长翼:(1000±5)㎜×(1500±5)㎜4.1.3除非在制品说明里有规定,否则若试样厚度超过200㎜,则应将试样的非受火面切除掉以使试样厚度为200㎜.4.1.4应在长翼的受火面距试样夹角最远端的边缘、且距试样底边高度分别为(500±3)㎜和(1000±3)㎜处,画两条水平线,以观察火焰在这两个高度边缘的横向传播情况。

所画横线的宽度值≤3㎜.5.试验步骤概要将试样安装在小推车上,主燃烧器已位于集气罩下的框架内,按下列步骤依次进行试验,直至试验结束。

整个试验步骤应在2H内完成。

试验操作(t)设为(0.60±0.05)m3 /s5.2.1 将排烟管道的体积流速V298。

在整个试验期间,该体积流速应控制在0.50 m3 /s -0.65 m3 /s 的范围内。

5.2.2记录排烟管道中热电偶T1、T2和T3的温度以及环境温度且记录时间至少应达到300s。

材料燃烧特性和烟气分析实验指导书

材料燃烧特性和烟气分析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材料燃烧特性和烟气分析实验指导书1 实验目的(1) 利用锥形量热仪测量材料燃烧时的热释放速率,掌握锥形量热计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炭化材料和非炭化材料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速率规律,了解热释放速率与外界施加的热流之间的关系。

(2) 利用烟气分析仪对材料燃烧产物中气体产物的组成和浓度、烟和烟密度、气体产物的毒性等进行分析,掌握烟气分析仪的基本使用方法。

(3) 通过综合实验结果分析所选材料的燃烧特性。

2 实验原理2.1 锥形量热仪及其实验原理199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出版了一个利用锥形量热仪测试材料的标准—ISO 5660。

至今,锥形量热仪已成为火灾科学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小比例测试仪器,可用来研究材料的热释放速率(Heatrelease rate)、点燃时间(Time to ignition)、烟密度(Smoke ratio)、质量损失速率(Mass loss rate)、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 yield)产率等燃烧特性。

如下图所示,锥形量热仪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注:凡图中标有*记号的尺寸均为关键性尺寸,并且公差应为±1mm。

其他尺寸均为推荐尺寸,应尽量采用。

1—电机;2—风机;3—孔板(孔径57mm);4—导压管;5—热电偶;6—环形取样器;7—排气管道(内径114mm);8—孔板(孔径57mm);9—集烟罩;10—试样;11—辐射锥图1 锥形量热仪实验装置示意图(1) 锥形加热器:一个截取掉顶端的圆锥形加热器,额定电压为240 V,额定功率5000 W,且能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产生100 KW/m2的热流。

(2) 样品夹持器:能沿水品和垂直方向,承载长、宽、高为100 mm×100 mm×50 mm的试件。

(3) 荷载池:用于测量样品的质量,其精确度为0.1 g,量程为3.5 kg。

载荷池应当封闭,以免因温度变化对它产生影响。

(4) 点火器:带有安全熔断装置的10 KV电子点火器。

消防燃烧学实验指导书修改

消防燃烧学实验指导书修改

消防燃烧学试验指导书h2 +r 2πr2 h2 +r2g0πr2 h2 +r2试验一燃气法向火焰传播速度〔验证〕一、试验目的1.火焰传播速度〔又称燃烧速度〕是燃气燃烧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影响火焰的稳定性,是燃气燃烧器和燃烧设备的主要依据,也是判定燃气互换性的根本参数。

2.本试验承受本生火焰法测定燃气的法向火焰传播速度,要求把握测定原理、测定方法,了解测定的操作过程和所需的仪器设备。

二、试验原理火焰前沿面沿其法线方向朝邻近未燃气体移动速度称作法向火焰传播速度。

法向火焰传播速度仅与可燃混合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打算法向火焰传播速度值的根本量有:燃气成分、可燃混合气体的预热温度以及燃气与氧化剂混合浓度。

利用本生火焰法测定法向火焰传播速度是一种应用广泛而且较为完善的方法。

本生火焰有内焰和外焰两局部组成。

当燃烧稳定时,内焰是静止火焰的焰面,焰面上任意点的法向火焰传播速度 Sn 与该点的气流速度对焰面的法向重量 Vn 相等。

因此,测出 Vn 即可得到 Sn。

实际上内焰并非是一个几何正锥体,焰面各点上的 Sn 也并不相等。

但为了得到比较简洁的计算公式,可假定焰面上 Sn 值不变,内焰为几何正锥体则有:S =Vn n=V cosφ〔1〕cosφ=r〔2〕V =L L +L=g a 〔3〕Sn =πr 2L +Lg aπr 2=L (1+αV )〔4〕其中: L:混合气体流量;h:火焰高度;r:管口半径; Lg:燃气流量;消防燃烧学试验指导书La:空气流量;α:一次空气系数;V :理论空气需要量三、试验仪器燃烧管:用来混合燃气和空气,并使燃气在管口处燃烧。

湿式气体流量计:2 台,分别测定燃气和空气流量;空气泵:供给燃烧所需得空气;卡尺:用于测定燃烧管得管口内径;测定仪:放大倍数 12X,有效工作距离 1-4m,最小读数值 0.02mm。

四、测量系统燃气与空气分别经过湿式气体流量计进入燃烧管,依据燃气与空气的流量以及燃气的理论空气量可以算出一次空气系数α,可调整空气阀或燃气阀得到不同得α值。

单体燃烧试验作业指导书

单体燃烧试验作业指导书

单体燃烧试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了解材料的热物理特性,为合理使用与选择有关的功能材料提供依据。

2、范围适应于测定匀质保温及墙体材料。

3、执行标准3.1《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GB/T 20284-20064、仪器设备4.1建筑材料或制品单体燃烧实验室SK-JZDTS40,测温精度:0.5℃;热流:0-10kW/㎡。

4.1.1设备要求:a)燃烧室,实验设备,排烟系统,常规测量装置。

b)小推车下方进入燃烧室空气应为新鲜的洁净空气。

c)商用丙烷,纯度≥95%。

4.2所用仪器设备应保证经过相关部门的检定,且应检定合格达到相应的精度,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5、人员和环境要求检验人员应是通过培训合格且取得相应上岗证书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公司的《质量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的质量要求,能熟练操作检验仪器设备并能处理一般例外情况的发生。

试验环境:温度15~35℃。

6、试样要求6.1试样最大厚度200mm。

除非制品说明另有规定,否则超过200mm样品非受火面切除以使其厚度为200-10mm。

6.2短翼(495±5)mm×(1500±5)mm;长翼(1500±5)mm×(1500±5)mm。

在长翼受火面距试样夹角最远端的边缘、且距试样底边高度分别为(500±3)mm和(1000±3)mm处画两条水平线,以观察火焰在这两个高度边缘的横向传播情况。

所画横线宽度值≤3mm。

6.3对实际使用自立无需支撑的板进行试验时,板应自立于距离背板至少80mm处,实际应用后面有通风间隙的板其通风间隙宽度至少为40mm,上述两种背后均敞开不封闭。

6.4实际应用固定于基材的板,应采用合适紧固件紧固在基材上试验。

6.5有水平接缝的接缝应设置在长翼上,且距样品底边500mm,有垂直接缝的,应设置在长翼上,且距夹角棱线200mm。

6.6试样数量三组长翼加短翼。

6.7材料需依据EN13238进行状态调节6.8从状态调节取出后2h内完成试验。

燃烧学实验指导书

燃烧学实验指导书

燃烧学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原理系统图、实验仪器仪表型号规格及燃料物理化学性质 (2)实验一Bensun火焰及Smithell法火焰分离 (3)实验二预混火焰稳定浓度界限测定 (4)实验三气体燃料的射流燃烧、火焰长度及火焰温度的测定 (6)实验四静压法气体燃料火焰传播速度测定 (8)实验五本生灯法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 (11)实验六水煤浆滴的燃烧实验 (13)燃烧喷管及石英玻璃管说明燃烧喷管共4根,分别标记为:I号长喷管—细的长喷管(喷口内径7.18mm)II号长喷管—粗的长喷管(相配的冷却器出口直径10.0mm)I号短喷管—细的短喷管(喷口内径5.10mm)II号短喷管—粗的短喷管(喷口内径7.32mm)石英玻璃套管共3个,分别标记为:I号玻璃管—最细的石英玻璃管(本生灯火焰内外锥分离用)II号玻璃管—中间直径的石英玻璃管(观察Burk-Schumann火焰现象及测定射流火焰长度用)III号玻璃管—最粗的石英玻璃管(测定射流火焰温度用)燃烧学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台上的玻璃管须轻拿轻放,用完后横放在实验台里侧,以防坠落。

2.燃烧火焰的温度很高,切勿用手或身体接触火焰及有关器件。

3.燃烧完后的喷嘴口、水平石英管的温度仍很高,勿碰触,以防烫伤。

4.在更换燃烧管时,手应握在下端,尽量远离喷嘴口。

定值器压力#1台#2台#3台#4台#5台#6台预混空气(kPa) 13 12 13 13 20 13 射流空气(MPa) 0.12 0.11 0.135 0.12 0.16 0.12实验一Bensun火焰及Smithell法火焰分离一、目的:1. 观察Bensun火焰的圆顶效应、壁面淬熄效应及火焰外凸效应;燃料浓度对火焰颜色的影响;气流速度对火焰形状的影响等各种火焰现象。

2. 了解本生灯火焰内外锥分离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预混合燃烧即动力燃烧,其机理是燃气与燃烧所需的部分空气进行预先混合,燃烧过程在动力区进行,形成的火焰称之为Bensun火焰。

单体燃烧(共3页)

单体燃烧(共3页)
试验结束时情况
排烟管道中”综合测量区”的透光率(%)
排烟管道中”综合测量区”的O2摩尔分数
排烟管道中”综合测量区”的CO2摩尔分数
检测结果
燃烧性能
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0.2MJ(W/s)
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0.4MJ(W/s)
600s内的总热释放量THR600s(MJ)
产烟性能
烟气生成速率指数SMOGRA(m2/s2)
现象记录
表面的闪燃现象□
试验过程中,试样生成的烟气没被吸进集气罩而从小推车溢出并流进旁边的燃烧室□
部分试件发生脱落□
夹角缝隙的扩展(背板间相互固定的实效)□
试样的变形或垮塌□
对正确解释试验结果或对制品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性的所有其他情况:
试验结束时情况
排烟管道中”综合测量区”的透光率(%)
排烟管道中”综合测量区”的O2摩尔分数
检测过程中
火焰在长翼上的横向传播
燃烧颗粒物或滴落物
试验开始1500s内,在500mm至1000mm的任何高度:
持续火焰未到达试样长翼远边缘处□
持续火焰到达试样长翼远边缘处□
开始受火后的600s内:
无燃烧滴落物/颗粒物滴落的现象□
燃烧滴落物/颗粒物滴落后仍在燃烧但燃烧时间不超过10S□
燃烧滴落物/颗粒物滴落后仍在燃烧但燃烧时间超过10S□
排烟管道温度超过400℃□,或30s期间的平均值超过300℃□;
滴落在燃烧器砂床上的滴落物明显干扰了燃烧器的火焰或火焰因燃烧器被堵塞而熄灭□
备注
校核:主检:检测日期:
建筑材料或制品单体燃烧检测原始记录(二)
共页第页鲁JJC-116.2
样品编号
检测编号
检测依据

单体燃烧实验报告

单体燃烧实验报告

#### 实验名称:单体燃烧实验#### 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单体燃烧时的现象和产物。

2. 分析燃烧过程中能量转换的形式。

3. 学习使用燃烧装置进行实验,并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 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 实验用品:1. 乙醇2. 甲醇3. 乙炔4. 氧气5. 燃烧匙6. 铁架台7. 酒精灯8. 干燥的烧杯9. 澄清石灰水10. 秒表11. 实验记录表####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酒精灯是否点燃。

- 在实验记录表上填写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和实验用品。

2. 乙醇燃烧实验:- 将一小块乙醇置于燃烧匙上。

- 在铁架台上点燃乙醇,观察火焰颜色、火焰层次、燃烧现象。

- 使用秒表记录乙醇燃烧时间。

- 燃烧完毕后,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水珠生成。

- 取下烧杯,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是否变浑浊。

3. 甲醇燃烧实验:- 将一小块甲醇置于燃烧匙上。

- 重复乙醇燃烧实验步骤,观察并记录现象。

4. 乙炔燃烧实验:- 将一小块乙炔置于燃烧匙上。

- 重复乙醇燃烧实验步骤,观察并记录现象。

5. 数据记录与分析:- 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填入实验记录表。

#### 实验现象:1. 乙醇燃烧时,火焰呈蓝色,有明显的火焰层次,燃烧时间约为X秒。

2. 甲醇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燃烧时间约为X秒。

3. 乙炔燃烧时,火焰呈明亮黄色,燃烧时间约为X秒。

4. 燃烧完毕后,干燥的烧杯内壁均出现水珠。

5. 取下烧杯后,倒入澄清石灰水,均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 实验结论:1. 乙醇、甲醇、乙炔均能燃烧,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2. 乙醇、甲醇、乙炔燃烧时,均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 不同单体的燃烧火焰颜色、燃烧时间等燃烧现象存在差异。

#### 实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不同单体燃烧时的现象和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性能(单体燃烧)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各种类型的纺织品(包括单组分或多组分),如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涂层织物、层压织物、复合织物、地毯等(包括阻燃处理和未经处理)的燃烧性能检测。

二、执行标准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6529-1986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GB/T 20284-2006
《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1部分:导则》GB/T 2406.1-2008 《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GB/T 2406.2-2009
三、检测设备
四、基本规定
4.1 、续燃时间: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有焰燃烧的时间。

4.2、阴燃时间: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当有焰燃烧终止后,或者移开(点)火焰后,材料持续无焰燃烧的时间。

4.3、损毁长度: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损毁面积在规定方向上的最大长度。

4.4、极限氧指数: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氧氮混合物中材料刚好保持燃烧状态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

五、操作流程
5.1、试验装置检查:打开气体供给部门的阀门,并任意选择混合气体浓度,流量在10L/min左右,关闭出气和进气阀门,并记录氧气、氮气、混合气体的压力流量。

放置30min在观察各压力计及流量计所示数值,与前记录值核对,如无变动,说明装置无漏气。

5.2、试验温湿度:试验时在温度为10~30℃和相对湿度为30%~80%的大气中进行。

5.3、试样氧浓度的初步选择:当被测试样的氧指数值完全未知时,可将试样在空气中点燃,如果试样迅速燃烧,则氧浓度可以从18%左右开始。

如果试样缓和地燃烧或燃烧得不稳定,选择初始氧浓度大约 21%。

若试样在空气中不能继续燃烧,选择初始氧浓度不小于25%.据此推定的氧浓度,从附录B中查出相应的氧流量和氮流量。

变化浓度时应注意混合气体的总流量在10~11.4L/min之间。

5.4 将试样装在试样夹中间并加以固定,然后将试样夹联同试样垂直安插在燃烧玻璃筒内的试样支座上,试样上端距筒口不少于100mm,试样暴露部分最下端离筒底气体分配装置顶面不少于100mm.
5.5、打开氧、氮气阀门,调节从附录B中查出相应的氧气和氮气流量,让调节好的气流在试样点火之前流动冲洗燃烧筒至少30s,在点火和燃烧过程中保持此流量不变。

5.6、点燃点火器:将点火器管口朝上,调节火焰高度至15~20mm,在试样上端点火,待试样上端全部点燃后(点火时间应注意控制在10~15s内),移去点火器,并立即开始测定续燃和银燃时间,随后测定损毁长度。

5.7、初始氧浓度的确定:以任意间隔为变量,以“升降法”按5.7.1~5.7.3进行试验。

5.7.1、试样点燃后立即自熄,续燃、阴燃或续燃时间不到2min,或者损毁长不到40min时,都是氧浓度过低,记录反应符号为“○”,则必须提高氧浓度。

5.7.2 、试样点燃后续燃,阴燃或续燃时间不到2min,或者损毁长度超过40min时,都是氧浓度过高,记录反应符号为“×”,则必须减小氧浓度。

5.7.3、重复5.7.1~5.7.2步骤直到所得的两个氧浓度≤1.0其中一个反应符号为“○”另一个反应符号为“×”,从这对氧浓度中反应符号为“○”的就是初始氧浓度(co).
5.8、极限氧浓度的测定:
5.8.1、用初始氧浓度co,同时保持d=0.2%氧浓度间隔,重复5.7.1~5.7.2操作,测得一系列氧浓度值及对应符号,其中一个反应符号为“○”或“×”,则为氧指数测定N L系列中5.8.2第一个数据(见附
录D)。

5.8.2、继续以d=0.2%氧浓度间隔重复5.7.1~5.7.2,再测四个试样,记下各次的氧浓度及其所对应的反应号,最后一个试样的氧浓度用c F表示(见附录D,第二部分实例)。

六、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6.1极限氧指数的计算
以体积百分数表示极限氧指数L○I,按(1)计算:
L○I=c F+Kd
式中: L○I—极限氧指数,%;
c F—6.8.2中最后一个氧浓度,取小数一位,%;
d—6.8中两个氧浓度之差,取小数一位,%;
K—系数,查表1
报告L○I时,取小数一位,计算标准差σ时,L○I应计算到小数二位。

6.2、K值的确定
6.2.1,如果按5.8.1进行试验测得的五个氧指数值,第一个反应符号“×”,在表1第一栏中找出所对应的最后五个测定的反应符号,从表1(a)项中再找出“○”数目相应的K值数
6.2.2,如果按5.8.1进行试验测得的最后五个氧指数值,第一个反应符号是“○”在表2第6栏中找出所对应的最后五个测定的反应符号,从表1(b)项中再找出“×”数目相应的K值系数,但K 值系数的符合与表中正负数的符合相反。

七、检测报告的内容:
a)说明该试验按本国家标准进行的,如有改变,应说明细节;
b)试样的描述:包括织物种类、名称、组织规格等;
c)试样的调湿处理条件,试验时的环境、湿度;
d)试样经(纵)、纬(横)向各自的极限氧指数值;
e)燃烧特征,如碳化、熔融、收缩、卷曲等;
f)试验日期及人员;
g)声明本试验结果仅供评定在规定条件下材料燃烧特性,不能用于推断该材料在其他条件下或者其他形状下着火的危险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