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流派夏建中精品文档10页

合集下载

《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 Cultural Anthropology课程代码:学时/学分:48/3 课堂授课:48课程主要内容:文化人类学,就是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处长、变迁和金化的进程,并且比较各民族、各部落、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团的文化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借以发现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别的文化模式,从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本课程主要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流派,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田野调查等以及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适用专业: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推荐教材: 《文化人类学》,童恩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人类学概论》,庄孔邵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社会人类学》朱炳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8《文化人类学》,林惠祥,商务印书馆,1991参考书:《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王铭铭,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人类的视野》,李亦园,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乡土中国》,费孝通,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

《义序的宗族研究》,林耀华,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金翼》,林耀华,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从传统到现代》,金耀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王沪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近500年以来福建家族社会研究》,陈支平,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

《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郑振满,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三联出版社,1997年。

《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王铭铭,《民族学通论》(修订本),林耀华主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文化人类学》课件

《文化人类学》课件

跨文化沟通技巧
培养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沟通技巧,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 果与效率。
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树立尊重多元文化的教育观念,培养 具有全球视野和包容心态的人才。
教育内容与方法
将多元文化教育融入课程设置、教材 编写和教育方法中,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06 总结与展望
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谢谢聆听
和作用。
03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田野调查
总结词
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通过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直接观 察和体验当地文化。
详细描述
田野调查要求研究者长期居住在研究地区, 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 方式、价值观、信仰、习俗等,以及这些文 化元素如何影响当地人的行为和思想。通过 田野调查,研究者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总结词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的信 仰、习俗、社会组织、艺术、科技等 方面,涵盖了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
详细描述
文化人类学不仅研究不同文化的特点 和差异,还关注文化与环境、社会结 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以及文 化如何传承和发展。
文化人类学的学科特点
总结词
文化人类学具有综合性、比较性、跨学科性和实地调查等特点。
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文化进化论、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现代的文化研究,文化人类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未来趋势
随着全球化、环境问题、技术发展等新议题的涌现,文化人类学将更加关注跨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化变迁与适应 、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等领域。
文化人类学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面对全球化、文化冲突和融合的复杂局面,文化人类学需要应对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如何理解不 同文化之间的互动等挑战。

文化人类学 全套优质课件(可编辑)

文化人类学 全套优质课件(可编辑)

文化人类学全套优质课件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导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导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 [ 教学重点]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 教学重点]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 教学难点] 人类学者的特点 [ 教学难点] 人类学者的特点[ 关键词]生物进化濡化生活方式[ 关键词]生物进化濡化生活方式文化差异种族偏见文化差异种族偏见一、文化背景中的人类一、文化背景中的人类 (一)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一)文化人类学的目的区分不同民族和社群的生活方式、意识和风俗,区分不同民族和社群的生活方式、意识和风俗,就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焦点。

人类学者借着比较就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焦点。

人类学者借着比较的眼光来看生活方式,企图跨越时空的最大极限,的眼光来看生活方式,企图跨越时空的最大极限,区分哪些特征基于人性,哪些特征缘于特定时地区分哪些特征基于人性,哪些特征缘于特定时地和人群。

人类学是研究普同性和独特性的科学,和人群。

人类学是研究普同性和独特性的科学,它既研究类似与差异的现象,也研究乍看起来不它既研究类似与差异的现象,也研究乍看起来不可理解的意义和逻辑。

人类学可以说是把不同的可理解的意义和逻辑。

人类学可以说是把不同的生活方式当作一面镜子来研究我们自己本身的科生活方式当作一面镜子来研究我们自己本身的科学。

学。

?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正是通过研究人类境况文化人类学的目的正是通过研究人类境况的各种表现及其变化来理解这类境况。

理的各种表现及其变化来理解这类境况。

理想地说 , 人类学教给我们如何理解异族文想地说 , 人类学教给我们如何理解异族文化和不同社会的内在逻辑。

如果真能将此化和不同社会的内在逻辑。

如果真能将此学会 , 那么 , 其他群体中看上去不合理的、学会 , 那么 , 其他群体中看上去不合理的、狂热幻想的、不道德的或恰是愚蠢透顶的狂热幻想的、不道德的或恰是愚蠢透顶的行为 , 都可看作是合逻辑的甚至是有用的。

行为 , 都可看作是合逻辑的甚至是有用的。

文化人类学课件02C-精品文档

文化人类学课件02C-精品文档

新进化论、结构主义人类学
• 虽然亲属关系现象与语言现象是属于不同种类的 实在,但它们是属于相同的类型的。 • “结构”抽象的是形式。比较:物理学中的 “波”,声音、弦的振动、电磁波、光的公式都 有同样的数学形式;数学中的“三角形”可以代 表一块土地,一块木板、一块饼、一个表示加速 行使的汽车的速度的直线下面的面积,等等 • form vs. substance
新进化论、结构主义人类学
•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与拉德克利夫-布朗的 “结构”有着很大的差别,它并不是指一种经验 实体或社会现实,而是指经验实体之下存在的一 种模式(是“基因”而不是“蛋白质”)。借用 语言学的概念就相当于“语言”与“言 语”(parole et langue)以及“音位” (phonemes)之间的关系。文化也是一种语言, 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表露在外的具体社会文化现 象相当于言语(parole),而在现象背后潜藏的无 意识结构相当于语言(langue)。
新进化论、结构主义人类学
• 在亲属关系的研究中,斯特劳斯就认为人类学家 与语言学家处在一种形式上相似的情形之中: “‘亲属制度’像‘音位体系’一样,是由思维 在无意识水平上建造起来的。最后,散见在世界 各地和根本不同的社会中的亲属关系模式、婚姻 法则、在某些亲属关系类型之间的相似的规约态 度等重复出现,使我们相信,在亲属关系问题上 和在语言学中一样,可观察的现象是由那些一般 的但是潜隐的规律的作用造成的。
新进化论、结构主义人类学
• 神话是人类心灵结构“外化”的最初形态,当人 类生活处在原始社会状态时,人类的心灵是最自 然、最接近本色的。那时候人们创造的各种神话 往往能够最直接地表达其内心观念的联系形态— 结构。(此盖神话、史诗、古希腊悲剧的美和魅力 的来源,又:儿童画亦有一种质朴的、自然的美) 通过对神话的结构分析,他证明了“二元对立” 是人类思维的基本结构,神话只是这一无意识的 基本结构的语言表现。

第3讲文化人类学主要理论流派

第3讲文化人类学主要理论流派

法国社会学派
涂尔干(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 1858-1917,社会学派奠基者。与马克 思、韦伯同为构筑西方当代社会理论大 厦的三巨匠之一。
“社会整体论”
“功能研究法”:从生物学借用。
莫斯:1872-1950,涂尔干的继承人和 外甥,主要著作《礼物》。认为社会中 的各种事物,只有当其和整体联系而不 仅是与特定部分相联系才能对事物加以 理解。
美国历史学派
博厄斯:现代人类学之父 历史特殊论 人类学三大任务:重建人类史;揭示文化发
展规律;探讨变迁的动力 文化区: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型; 文化区 文化相对主义 本尼迪特克:文化模式 米德:文化决定人格
新进化论
怀特:能量学说 斯图尔特:多线进化;文化生态学 塞维斯、萨林斯:一般进化和特殊 进化
亚洲及新大陆
父权制
专偶制 明确区分直系 文明 欧洲 和旁系
氏族的发展与社会进化
蒙昧阶段 野蛮阶段
文明阶段
氏族、胞族 部落、部落联盟 国家
传播学派
认为传播与移动是文化发展的主要 途径 拉策尔 弗洛贝纽斯:文化圈概念 格雷布内尔:文化圈理论;文化亲 属关系 斯密特:历史研究法;四级文化圈 极端传播主义:泛埃及主义
氏族理论蒙昧野蛮文明低级水果和坚果为发明制陶术发明和使用文中级食用鱼东半球饲养家畜西半球灌溉法种植玉米高级发明弓发明冶铁术家族发展阶段亲属称谓社会进化时期分布区域只以辈分区分蒙昧南洋及非洲不区分直系和旁系野蛮亚洲及新大陆明确区分直系和旁系文明欧洲蒙昧阶段野蛮阶段文明阶段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认为传播与移动是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弗洛贝纽斯
列维·斯特劳斯的主要创见
人无序不立,人类皆有分类的天性,原始人与现 代人都是分类的动物; 分类就是创造秩序,就是按两元对立规则或两分 法找寻事物之间的区别性特征; 作为分类结果的秩序要用符号表达,因此文化是 象征符号体系; 符号体系反映人类的意识结构,意识结构可以抽 象成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有深浅两个层次。

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考研复习资料

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考研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导论一、文化人类学的定义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的科学,或者也可以讲是从文化这个角度研究人的科学。

美国学者W·H·霍尔姆斯于1901年首次提出文化人类学这个术语,其英文是Culture Anthropology。

提出这一术语的目的就是与从生物特性角度研究人的体质人类学相区别。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文化人类学关心的是作为社会存在的人及其习得的行为方式,而不是遗传传递的行为方式。

”二、人类学的起源“人类学”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西方学术界往往把亚里士多德作为“人类学”这个词的创立者),其希腊词源是Anthropos(人)+Logic(研究),即人的研究之意。

但是,亚里士多德当时并未将其作为人的研究的概念。

按照英国人类学家A•C•哈登的看法,真正与人的生物特性研究有关的是1501年,当时德国学者M·亨特在其著作《人是万物之灵》中使用了这个词。

1655年,在一本未署名的著作《抽象人类学》中,才出现该词的英文形式,该书还对人的研究首次作了科学的区分:“人类学或人类本性史,迄今为止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心理学,即关于理性灵魂的本性的讨论;第二类为解剖学,即通过解剖揭示人体的结构或者构造。

”大体上讲,第一类为后来的文化人类学研究,第二类为后来的体质人类学研究。

三、文化人类学多种名称的由来(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与社会人类学)“民族学”这一术语常常被看作是“人类学”的同义词,它最早出现在1607年。

但是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来使用,则是1830年法国著名科学家让·雅克·昂佩勒,他将民族学作为人文科学的一门学科。

1839年,法国博物学家爱德华将这个词用作巴黎民族学会的称号,该学会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民族学会,其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欧洲历史上各个民族的起源与关系。

到19世纪中期以后,民族学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即“只对人类文化和作为社会动物的人类进行比较研究。

文化人类学 第二章 理论流派

文化人类学  第二章 理论流派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能主义学派的“出生证”
什么叫“功能”? (1)“功能”就是“满足需要”,就 是事物与制度的“作用”。 (2)一切文化和社会现象都有其存在 的现实意义和不可缺少的作用,一个民 族的文化中的每一个现象,都像生物肌 体的每一个器官一样具有一定的“功 能”。
1、马林诺夫斯基
代表著作: 《澳大利亚的土著家族》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俗》 《原始社会的性与压抑》 《科学的文化理论》 《文化论》等。
四、心理学派(文化与人格学派)
(20世纪40年代)
代表人物:
拉尔夫〃林顿 (Ralph Linton) 马格丽特〃米德( Margaret Mead) 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
1、林顿的重要观点:
(1)人格是个人的 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 的有组织的集合。
(2)每一文化的成员都有一系列共同具
2、政治观念的发展
氏族是原始公社制度的基本细胞. 一切文明民族的最初氏族都是母权制。
3、家族观念的发展
(1)群婚制: 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 (2)对偶婚制 (3)一夫一妻制
4、财产观念的发展
社会分工、私有财产和社
会不平等现象的相继发生,是
原始社会解体和国家产生的根
本原因。
“摩尔根在美洲,以他自己的方式,重 新发现了四十年前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 主义历史观,并且以此为指导,在野蛮 时代和文明时代加以对比的时候,在主 要点上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果。”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 家的起源》)
三、历史特殊论(20世纪初) 弗朗兹〃博厄斯 Franz Boas, (1858-1942)——美国“民族学之父”
代表作:
《种族、语言和文化》、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 夏建中11页word文档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 夏建中11页word文档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导论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的科学,或者也可以讲是从文化这个角度研究人的科学。

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研究人类社会中的行为、信仰、习惯和社会组织的学科。

”英国《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也指出:“文化人类学关心的是作为社会存在的人及其习得的行为方式,而不是遗传传递的行为方式。

”美国学者W. H. 霍尔姆斯(W. H. Holmes)于1901年首次提出文化人类学这个术语,其英文是Cultural Anthropology,提出这一术语的目的就是与从生物特性角度研究人的体质人类学相区别。

J.F.拉菲托(J.F.Lafitau,1670-1740),被传播学派学者推崇为文化人类学的奠基者。

“爱丁堡学派”代表人物:亨利•霍姆(Henry Home,1696-1782)、亚当•弗格森(Adam Ferguson,1723-1816,被认为是英国古典进化论学派的先驱之一)、罗伯特森(W.Robertson,1721-1793)第一章古典进化论学派古典进化论学派是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个学派,所以它的产生也可以看作是文化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正式诞生的界碑。

该学派活跃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这30年间。

该学派的产生应当从巴斯蒂安1860年出版的《历史上的人》算起,真正成熟的标志则是泰勒的《原始文化》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两部巨著的问世。

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背景一、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建立二、殖民贸易的促进三、进化论思想的催生最先清楚地提出生物进化论明确概念的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1801年。

斯宾塞偏重于社会进化,对进化概念的形成以及进化理论的系统化起了主要作用,他和孔德被并称为社会学的两位创建者。

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是贯穿斯宾塞思想的两条主线,是他关于社会的基本理论观点。

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的相似与不同P15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主要思想爱德华•伯内特•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文化人类学》讲义PPT_第2章_人类学理论

《文化人类学》讲义PPT_第2章_人类学理论

2013-9-12
文化人类学
24
露丝· 本尼迪克特
(Ruth Benedict,1889—1948)
文化与个人的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因而人类学家 有可能按照人类不同群体心理类型的归类对文化 进行分类。 《文化模式》
2013-9-12
文化人类学
25
二次大战以后的人类学理论
随着第二次大战结束而兴起的一系列反殖民化过程,一 方面使那些一直从事所谓“落后”民族研究的学者不得 不放弃自己的工作园地,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内部成长 起来的学者们开始以一种全新的民族观与文化观来看待 自己的文化,人类学逐步走向成熟。 新进化论 文化生态学 新功能主义
贡献与局限
贡献:对归纳法的重视,重视田野调查及其科学性。
局限:对于他们所收集的各种物件的相互关系较少注意,
对文化的认识往往存在许多片面之处,后来常因沉湎于资 料搜集而缺少理论建构,以至没有一个明晰的理论框架来 整合大量资料而使其研究呈现出支离破碎的状况。
2013-9-12
文化人类学
17
4、功
2013-9-12 文化人类学 9
贡献和局限性
贡献: 使人们能够第一次摆脱神学教义的束缚,以系统的方 法来研究人类的特性;更有意义的是,进化论可以正确地 区分哪些是人类生物遗传的因素,哪些是通过学习得来的 社会特性 局限性: 不能不受当时欧洲中心论思想的影响,无法以正确的 态度来对待各种非西方的文化;19世纪末,进化理论受到 了其他学派和学者们的批评。
2、 新 进化 论
莱斯利· 怀特(Leslie Alvin White,1900—1975)
①坚持人类文化是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化过程的, 但怀特试图分析是哪些因素导致文化变化的发生,他将能 源的获取作为进化的标志,特别强调文化发展的独立性或 超有机体性; ②文化进化的首要力量是技术的进步,反过来文化又决定 发明和革新; ③认为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符号,而语言是符号表达的最重 要的形式,使用符号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 ④缺陷

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剖析

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剖析

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大纲第一节古典进化论古典进化论学派是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个理论学派,其成熟标志是泰勒的《原始社会》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问世。

进化论学派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为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的。

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过程,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具有一致性。

一、产生背景1、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成立2、殖民贸易的促进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蓬勃发展,殖民贸易和殖民地统治达到空前的程度。

除殖民贸易和殖民统治官员的需要这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之外,殖民当局的官员和传教士将他们在当地所见所闻报导给国内,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因此,学者研究的方向也为之一变,转向比较语言学、比较宗教学、民族文化风俗的人类学研究。

3、进化论思想的催生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根源是19世纪进化理论的提出。

达尔文首次详细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机制,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证。

《物种起源》一书概括了达尔文的主要思想,即物种不是永远远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过程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机制与高度的变异性起着重要作用;自然选择就是把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把不利的变异淘汰掉,从而使自己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并生存下来。

第一个系统地借鉴生物进化理论阐述社会进化理论的是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他第一次使用进化这个词是在1850年;1857年斯宾塞描述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过程;1862年,斯宾塞给出了进化的明确定义:“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从不确定、不连贯、同质向确定、连贯、异质的的变化。

”斯宾塞进化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将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视为本质相同的事物。

4、古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所有研究社会与文化的进化论各有特点,但在以下三个问题上基本持相同看法,这就是:第一,用人类本质的一致性观念来说明文化发展的单一性。

第二,各族文化都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目前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实际上代表这条路线的各个阶段,各阶段在程序上是固定的,但在时间上并不一致,有快慢的差别。

第二章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流派

第二章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流派
详见朱炳祥《社会人类学》
(三)贡献
① 传播学派扩大了研究的视野,把人类学的调查 和研究推进了一步,为摩尔根时代的人类学所 不及。
② 正确地指出了文化传播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③ 正确地指出了文化圈在地球上也是客观存在的。
用文化圈的方法来认识民族文化,并对世界上 各种复杂的文化现象进行系统的划分,在人类 学上应该是可取的。
弗朗茨·博厄斯
▪ 弗朗兹·博厄斯(FraMz Boas,1858— 1942)生于德国威斯特伐利亚的明登市, 先后在海德堡大学、波恩大学、基尔大 学读物理学和数学。1886年前往美国 定居。在美国他重建了《美国人类学家》 杂志,发起成立了“美国人类学学会”。 1883年到加拿大的巴芬岛进行1年多的 考察,了解了爱斯基摩人的生活; 1887年到美国西北海岸的印第安人居 住区考察,并于当年加入美国国籍。他 在人类学上的贡献不仅在于有一些影响 的著作,而且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学生: 克鲁伯、罗维、米德以及本尼迪克特等 人。他被尊称为“美国人类学之父”。
➢ 为了论证文化进化的理论,他主要运用两 种方法:一是文化遗留(Survivals)分析 法(也叫残存法),一是比较法 (Comparative Studies)。
“在那些帮助我们按迹探求世界文明的实际进程的证据中, 有一广泛的事实阶梯,我认为可用遗留这个术语来标示这 些事实。仪式、习俗、观点等从一个初级文化阶段转移到 另一个较高的阶段,它们是初级文化阶段的生动的见证或 活的文献。”
三、历史特殊学派
• 该学派的创始人为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 故又称为博厄斯学派。这是一种以历史 特殊论为基本理论核心、以文化区为研 究方法、以文化相对主义为研究态度而 建立起来的人类学理论。
• 博厄斯代表作: 《中部爱斯基摩人》

人类学10大理论word精品文档70页

人类学10大理论word精品文档70页

杜尔克姆尔干杜尔凯姆文化人类学10大理论流派●第一节古典进化论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个理论学派,成熟标志是泰勒的《原始社会》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问世。

进化论学派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

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一、产生背景1、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成立2、殖民贸易的促进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蓬勃发展,殖民贸易和殖民地统治达到空前的程度。

除殖民贸易和殖民统治官员的需要这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之外,殖民当局的官员和传教士将他们在当地所见所闻报导给国内,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因此,学者研究的方向也为之一变,转向比较语言学、比较宗教学、民族文化风俗的人类学研究。

3、进化论思想的催生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根源,是19世纪进化理论的提出。

达尔文首次详细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机制,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证。

《物种起源》一书概括了达尔文的主要思想,即物种不是永远远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过程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机制与高度的变异性起着重要作用;自然选择就是把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把不利的变异淘汰掉,从而使自己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并生存下来。

第一个建立社会进化理论的是斯宾塞。

在一切进化理论中,斯宾塞最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问题。

他第一次使用进化这个词是在1850年;1857年斯宾塞描述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过程;1862年,斯宾塞给出了进化的明确定义:“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从不确定、不连贯、同质向确定、连贯、异质的的变化。

”斯宾塞进化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将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视为本质相同的事物。

二、泰勒的文化人类学理论1、生平与著述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文化人类学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

自学成才,1871年出版《原始文化》而驰名世界。

文化 人类学理论流派

文化 人类学理论流派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导论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的科学,或者也可以讲是从文化这个角度研究人的科学。

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研究人类社会中的行为、信仰、习惯和社会组织的学科。

”英国《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也指出:“文化人类学关心的是作为社会存在的人及其习得的行为方式,而不是遗传传递的行为方式。

”美国学者W. H. 霍尔姆斯(W. H. Holmes)于1901年首次提出文化人类学这个术语,其英文是Cultural Anthropology,提出这一术语的目的就是与从生物特性角度研究人的体质人类学相区别。

J.F.拉菲托(J.F.Lafitau,1670-1740),被传播学派学者推崇为文化人类学的奠基者。

“爱丁堡学派”代表人物:亨利•霍姆(Henry Home,1696-1782)、亚当•弗格森(Adam Ferguson,1723-1816,被认为是英国古典进化论学派的先驱之一)、罗伯特森(W.Robertson,1721-1793)第一章古典进化论学派古典进化论学派是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个学派,所以它的产生也可以看作是文化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正式诞生的界碑。

该学派活跃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这30年间。

该学派的产生应当从巴斯蒂安1860年出版的《历史上的人》算起,真正成熟的标志则是泰勒的《原始文化》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两部巨著的问世。

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背景一、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建立二、殖民贸易的促进三、进化论思想的催生最先清楚地提出生物进化论明确概念的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1801年。

斯宾塞偏重于社会进化,对进化概念的形成以及进化理论的系统化起了主要作用,他和孔德被并称为社会学的两位创建者。

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是贯穿斯宾塞思想的两条主线,是他关于社会的基本理论观点。

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的相似与不同P15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主要思想爱德华•伯内特•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文化人类学10大学派理论

文化人类学10大学派理论

文化人类学10大学派理论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学科,它关注着人类的行为、、俗和价值观。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文化人类学领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学派,下面是文化人类学中的十大学派理论。

1. 功能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文化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和目标。

它强调文化在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分析文化现象来理解社会结构和组织。

2.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延续了功能主义的观点,强调文化对社会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的影响。

它认为文化是社会的基本单位,通过研究文化来理解社会结构和功能。

3. 符号学理论:符号学理论认为文化是由符号系统构成的,通过符号与意义的交流来传递文化价值观和认知模式。

它强调人们对符号的解读和理解对文化的重要性。

4. 解构主义理论:解构主义理论强调对文化背后的权力关系和隐含意义进行批判性分析。

它质疑文化的固定性和单一性,关注文化中的矛盾和冲突。

5. 文化相对主义理论:文化相对主义理论认为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认知模式,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文化标准。

它强调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反对文化的评判和比较。

6. 文化演化论:文化演化论认为文化是不断演变和发展的,通过文化的适应性变化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它强调文化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7. 文化生态学理论:文化生态学理论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它关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以及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8. 文化认同理论:文化认同理论研究个体和群体在文化中的认同和归属感。

它关注人们对自己的文化身份的认同和理解。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关注那些不以物质形式存在的文化传统和实践。

它强调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保护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

10. 文化认知理论:文化认知理论研究文化对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它关注文化对感知、理解和思考的影响,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差异。

以上是文化人类学中的十大学派理论,每个理论都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方法,用于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对文化人类学学术流派和理论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对文化人类学学术流派和理论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对文化人类学学术流派和理论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对文化人类学学术流派和理论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研究人类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

使用考古学、人种志、人种学、民俗学、语言学的方法、概念、资料,对全世界不同民族作出描述和分析。

文化人类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文化人类学相当于欧洲大陆一些国家所称的民族学和在英国所称的社会人类学或社会文化人类学。

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含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三个分支学科。

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关系密切。

但是人类学更注重于研究各个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的差异。

由于文化人类学发源于西方,因此早期的文化人类学主要研究非西方社会和地区的文化。

一、文化人类学学术流派及其理论文化人类学有许多学派,包括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功能学派、心理学派、新进化学派、结构主义学派、心理人类学、生态人类学、认知人类学等。

进化学派与人类学同时诞生。

开创了对文化的科学研究,摩尔根,泰勒,巴斯蒂安等提出了文化,社会进化的时间序列,着重文化的纵向发展,也成为进化学派的创始人。

18世纪孟德斯鸠等的启蒙思想,19世纪自然科学的进步,以<<物种起源>>为标志的生物进化学说,18及19世纪的社会进化观等,都是19世纪人类学进化学派的文化,社会进化思想产生的基础。

理论进化学派以进化的思想研究人类社会及其文化,认为人类同源,本质一致,有共同心理,因此产生同样的文化,社会发展有共同的途径,由低级向高级进化。

传播学派自泰勒《原始文化》于1871年发表以来,更多人类学家以传播的理论来解释文化,认为所有文化开始于一个或多个特殊区域,然后向全世界传播。

先驱人物有拉策尔(F.Rutel)。

理论要点:认为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变迁过程就是传播过程。

认为文化借多于发明。

认为不同文化间的相同性是许多文化圈相交的结果,因此,文化彼此相同的方面越多,发展过历史关联的机会愈多。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流派 夏建中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流派 夏建中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的科学,或者说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的科学。

美国学者霍尔姆斯首先提出文化人类学这个概念。

在美国称文化人类学,在英国称社会人类学,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德国称为民族学。

人类学的奠基者:拉菲托《美洲野蛮人风俗与远古风俗之比较》古典进化论学派这是文化人类学史上第一个流派,是文化人类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盛行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成熟的标志在于E.B.泰勒的《原始文化》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古典进化论学派认为文化进化的动力:心性一致,即人类心里一致说,人们都朝一个地方想。

古典进化论学派很好地解释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是它却把文化的差异性简单地解释为发展阶段的不同,从而为文化歧视甚至是种族歧视埋下了理论种子。

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背景:一,早期的人类学知识的积累和研究组织的建立;二,殖民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人们研究异种族、异文化的需要,也扩大了人们的研究视阈;三,思想根源在于进化论理论的提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斯宾塞社会进化论。

E.B.泰勒: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第一个给文化和宗教下定义之人,第一个主张采用统计法进行人类学研究的人。

《原始文化》、《论研究制度的方法:对婚姻和继承法的应用》进化论观点:人类社会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跟自然界一样,是通过不断进化而发展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是相继相承的。

宗教理论:明确了什么是宗教:一切对于神灵的信仰;探讨了宗教的起源和产生:万物有灵(全部宗教史的基础)。

婚姻家庭理论:“回避”习俗与居住模式:从妻居到从夫居;命名制度:亲从子称;继嗣制度;产翁制:由母系向父系转变;婚俗:抢婚和外婚制。

人类学研究方法:比较法(分类比较)、残存法(残留的风俗习惯)、统计法摩尔根: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对易洛魁部落联盟的研究,首次使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人类学,首创用亲属称谓来研究家族制度。

《古代社会》、《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原始社会分期理论:根据生产力(生产工具)的发展确定: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的科学,或者说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的科学。

美国学者霍尔姆斯首先提出文化人类学这个概念。

在美国称文化人类学,在英国称社会人类学,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德国称为民族学。

人类学的奠基者:拉菲托《美洲野蛮人风俗与远古风俗之比较》古典进化论学派这是文化人类学史上第一个流派,是文化人类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盛行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成熟的标志在于E.B.泰勒的《原始文化》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古典进化论学派认为文化进化的动力:心性一致,即人类心里一致说,人们都朝一个地方想。

古典进化论学派很好地解释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是它却把文化的差异性简单地解释为发展阶段的不同,从而为文化歧视甚至是种族歧视埋下了理论种子。

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背景:一,早期的人类学知识的积累和研究组织的建立;二,殖民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人们研究异种族、异文化的需要,也扩大了人们的研究视阈;三,思想根源在于进化论理论的提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斯宾塞社会进化论。

E.B.泰勒: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第一个给文化和宗教下定义之人,第一个主张采用统计法进行人类学研究的人。

《原始文化》、《论研究制度的方法:对婚姻和继承法的应用》进化论观点:人类社会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跟自然界一样,是通过不断进化而发展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是相继相承的。

宗教理论:明确了什么是宗教:一切对于神灵的信仰;探讨了宗教的起源和产生:万物有灵(全部宗教史的基础)。

婚姻家庭理论:“回避”习俗与居住模式:从妻居到从夫居;命名制度:亲从子称;继嗣制度;产翁制:由母系向父系转变;婚俗:抢婚和外婚制。

人类学研究方法:比较法(分类比较)、残存法(残留的风俗习惯)、统计法摩尔根: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对易洛魁部落联盟的研究,首次使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人类学,首创用亲属称谓来研究家族制度。

《古代社会》、《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原始社会分期理论:根据生产力(生产工具)的发展确定: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

氏族制度的发现: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是一次发展的几个阶段,最终形成民族。

家庭史的研究:首次从亲属称谓制度来研究家庭和家族制度;家庭发展:“血缘”家庭,伙婚制家庭(普纳路亚),偶婚制家庭,父权制/母权制家庭,专偶制家庭。

其他学者:德国人类学之父:巴斯蒂安:人类心里一致说瑞士的巴霍芬:母权论,标志着家庭史研究的开始英国的麦克伦南:内外婚姻制度:母权制先于外婚制英国的卢伯克:第一个提出残存法思想;宗教阶段理论英国的弗雷泽:首创“社会人类学”一词;《金枝》:关于人类智力发展连续性和进步性的理论:人智力发展经历了巫术阶段、宗教阶段、科学阶段传播论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的传播论学派认为人类文化发展归根结底在于文化的传播与借用,而非独立创造,成为古典进化论学派的第一个对立面。

传播论学派可分为:德奥历史传播学派和英国极端传播学派。

拉策儿的人类地理学理论:德国拉策儿《人类地理学》、《人类历史》1、描绘人类的地面分布和文化发展总图集,认为文化要素是随着民族的迁徙而扩散的2、提出“形式的评判标准”即文化的相似同源3、“民族学对象”: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民族建立是联系的证明弗罗贝纽斯的文化神话学理论:德国弗罗贝纽斯《非洲文化的起源》《原始民族的世界观》《非洲文化史》1、第一次提出“文化圈”概念:每一个文化圈都有其独特的物质文化特征2、文化是从自然条件中诞生的,地理环境相同的地方会产生相同的文化3、人不是文化的创造者,只是文化的搬运工4、“文化神话学”:将东西方文化特点简单地固化格雷布内尔的“文化圈”理论德国格雷布内尔《非洲文化的起源》《民族学方法论》1、第一次阐述了“文化圈”理论2、世界文化的历史是若干文化圈及其组合在世界范围内迁徙的历史3、提出鉴别“文化亲缘关系”的两条原则:“形式标准”:事物的形式相似、“量的标准”:相似事物量的增加4、凡是不同地域出现的事物都是由于传播造成的施密特的“文化圈进化论”德国施密特《原始宗教与神话》《民族学文化历史方法》1、补充鉴别“文化亲缘关系”的三条标准:性质标准:事物的性质相似、“连续标准”:两个地区的文化同中间地区文化相似,这两个地区文化有联系、“关系程度标准”2、人类社会发展分为:原始、初级、第二级和第三级,每一级中中包括几个文化圈里弗斯的理论英国里弗斯《亲属社会组织》《历史与民族学》第一个提出从“系谱”角度来研究家庭和氏族制度极端传播理论(泛埃及主义):史密斯佩里所有文化都起源于埃及,在历史发展中传播到其他地区历史特殊论学派盛行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类学界的历史特殊论学派是古典进化论学派的又一对立派别,其代表人物有博厄斯及其弟子克鲁伯、萨皮尔、罗维等。

他们反对古典进化论学派认为的文化是单线发展和文化发展存在有普遍规律的观点,批判了古典进化论认为的文化有高低之分以及所造成的种族歧视等现象。

他们认为:1、文化人类学的一般任务是研究“社会生活想象的总和”来“构拟”人类文化史;2、文化史是与各民族所处的具体的环境决定的,每种文化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3、提倡采用历史的方法研究特定的民族文化史。

因此,该学派又被称为“博厄斯学派”或者“文化历史学派”。

博厄斯文化相对主义理论:博厄斯美国《普通人类学》、《原始艺术》、《种族、语言和文化》等1、历史特殊论:每种文化发展都有其自身发展的历史线索,不存在“单一进化模式”2、文化区理论,强调的是文化间的共同的历史传统,而非形式上的相似。

根据文化要素的浓度划分出了文化中心、文化边区3、古典物理学的归纳方法:强调客观地收集资料克鲁伯文化形貌理论:克鲁伯德国《人类学》、《文化的性质》、《文化成长的形貌》1、文化“超有机体”性质:文化发展不受个人影响2、“十八条宣言”:文化研究研究的是文化自身及其关系,即文化事实或人的创造物。

文化发展没有普遍法则,最多是一种趋势3、文化形貌理论:认为文化要素的发展也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

包括基本形貌和次级形貌,次级形貌只有在基本形貌形成之后才能发展,但是克鲁伯更关注的是次级形貌的发展,因为他代表的是人类文化中的成就部分。

4、亲属称谓研究:把亲属称谓划分为把各类别,认为亲属称谓反映的是心理学状况5、文化区理论:文化区是在环境的影响下由文化自身所决定的;文化区都有文化高峰:文化特征最丰富的地方;各个文化区的界限很难确定其他:奥地利罗维《初民社会》世界文化发展的多元性波兰萨皮尔《语言论》语言学中的博厄斯主义萨皮尔-沃尔夫假说:理论核心语言结构制约着思维模式,因而也决定着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法国社会学学派现代人类学的基础是迪尔凯姆和他的法国社会学派在19世纪90年代确立的。

主要贡献者有:迪尔凯姆、莫斯、列维-布吕尔、赫尔兹等。

迪尔凯姆:《社会分工论》、《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自杀论》等,创《社会学年鉴》(一)社会学思想:1、法律和道德的规范是社会合作的真正源泉;2、强调社会是一个整体,这是社会学研究的基础;3、提出“集体意识”概念,认为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社会事实”(特点: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二)宗教理论:《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1、宗教定义:一整套与神圣的事物有关的信仰和(仪式)活动;2、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的唯一来源就是社会,图腾崇拜的对象或者神圣的事物都是社会力量的象征。

3、宗教的功能:对社会而言,唤醒集体意识,增强族群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对个人而言,能够增强个人的信心和勇气,使人更加自信和坚强(三)概念与范畴:感念和范畴来源于社会结构,但又作用与社会即促进社会结合,且处于不断演进的过程中莫斯:《论礼物》:礼物的交换并不是为了拥有某种物品,其目的在于维系社会关系。

礼物交换的习俗有三个环节构成:义务性送礼、义务性接受、义务性回报。

《原始分类》:主要探讨了人类理性发展中概念与范畴的起源列维-布吕尔原始思维理论,代表作《初级社会的智力机能》:1、原始人的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思维;2、构成原始思维的集体观念是受互渗律支配的赫尔兹象征人类学研究,代表作《右手的优越》:1、系统地研究了人的左右手所象征的社会含义;2、提出了富有启发意义的解释英国功能主义学派人类学过去仅仅探求人类文化的起源,仅仅从历史的观点研究历史,甚至是臆构历史。

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的英国功能主义学派,给人类学的发展又开辟了另外一个课题或者说是提供了另外一种研究视角,其产生的标志是两本著作的出现:拉德克里夫-布朗的《安达曼岛民》和马凌洛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而这两人也成为功能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拉德克里夫-布朗:一、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与方法,如归纳法等;二、强调共时性研究。

共时性研究是与历时性研究相对的,它是将文化看成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文化的每一个因素都具有某种功能;三、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一个文化统一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社会关系是由“制度”支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变动不居的。

四、坚持社会进化论:进化手指与自然规律;进化过程是一种趋异的过程;进化是社会整体的进化;进化是结构的复杂化而非进步。

五、图腾崇拜:图腾崇拜体现的是人们对崇拜对象价值的认识;由崇拜而产生的各种仪式能够区分不同的社会类型;图腾崇拜反映的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六、亲属关系的研究:调侃关系和回避关系,他认为亲属关系反映的是一套稳定的社会行为体系,维系着社会结构的相对稳定马凌洛夫斯基:一、马凌洛夫斯基的功能主义强调个体的需要,即社会背后的“心理原则”二、巫术与宗教:巫术不同与技术,它展现的是心理功能;而宗教是关于对灵魂的思想和惧怕死亡的本能。

三、原始法的研究:法律的定义不在于特殊的法令系统,而是义务结构的特殊结果。

四、田野工作的贡献:田野工作重在对于生活的体验埃文斯-普里查德关于努尔人的研究:一、基于血缘的世系群原则于基于地缘的共居原则在历史上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一种共存关系;二、原始宗教中巫术、魔法的作用三、田野工作三步走:描述文化、发现文化中的社会结构、比较不同的社会结构福蒂斯祖先崇拜研究:祖先崇拜的功能:使世系群体系结构化、维持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亲族关系具有绝对的约束、亲族成员之间和睦相处、亲子关系的不可侵犯性,起着宪法的作用。

格拉克曼仪式冲突理论:研究重点在于探讨社会如何通过有节制的冲突表现而获得平衡弗斯对社会结构的研究:社会结构是指在个人利益被社会组织、个人行为相互协调、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成体系的社会关系。

文化人类学的目标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理性分析”美国的结构功能论者主要有沃纳和雷德菲尔德沃纳:“扬基城”系列研究计划:将人类学的研究范围从原始社会扩展到现代社会中的社区文化,对后来的《街角社会》影响极大雷德菲尔德:“文明的比较研究”计划:“部落-农村-乡镇-城市”文化与人格学派“文化与人格”学派又常常被称为“文化中的人格”、“心理人类学”、“心理文化分析”等,它强调的是文化因素与个人因素或由个人产生的心理事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重点研究的是依文化而变化的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