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透过三个植物园探索中国植物园科普发展历程 许 玲 陈 进 李大光 廖景平(80-83)

合集下载

国家植物园科普馆介绍

国家植物园科普馆介绍

国家植物园科普馆介绍
国家植物园科普馆是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个科普展览馆,主要展示植物科学知识和植物相关的文化。

以下是该馆的一些介绍:
1. 馆藏丰富:科普馆拥有大量的植物标本和实物,包括各种植物的种子、根茎、叶片等,以及各种植物的细胞结构、遗传信息等。

馆内还有许多公开展示的植物,让观众近距离接触和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

2. 展览丰富多样:科普馆展览内容涵盖了植物的起源、进化、生长繁衍、对环境的适应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有关于植物文化的展览,包括植物在历史上的应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

展览形式多样,包括实物展示、模型展示、交互式展示等。

3. 科普教育活动:科普馆定期举办各种科普教育活动,包括讲座、展览导览、亲子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观众不仅可以了解植物科学的最新进展,还能直接参与互动体验,增加对植物的兴趣和认知。

4. 研究交流平台:科普馆还是植物科学研究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论坛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国家植物园科普馆致力于普及植物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对植物
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同时也为植物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国家植物园

国家植物园

国家植物园作者:严冰潘旭涛来源:《科学大观园》2022年第10期每到春天,当暖风吹绿枝丫、唤醒繁花的时候,游人们会来到北京香山附近,踏青赏花、尽享春光。

今年春天,人们发现,曾经熟悉的“北京植物园”5个字不见了,植物园大门前景观石上赫然刻着一个新名字——国家植物园。

4月18日,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

国家植物园,是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园)和北京市植物园(北园)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经过扩容增效有机整合而成,总规划面积近600公顷。

新组建的国家植物园将收集植物3万种以上,并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标本500万份。

在首都设立国家植物园,是世界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

国家植物园是以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为主,兼具科学传播、园林园艺展示和生态休闲等功能的综合性场所,是国家植物多样性保护基地,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植物资源保护方式可分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建设以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植物园体系是迁地保护的主要形式,二者缺一不可、有机互补。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副司长周志华说。

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的高等植物有3.7万余种,大约占全球的1/10。

据介绍,国家植物园已迁地保护植物1.5万余种,其中迁地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近千种,包括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的我国重点野生保护植物300余种。

说到迁地保护,就不能不提水杉。

水杉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树种,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在国家植物园南北两园均有大量保育栽植。

国家植物园北园樱桃沟内,种植着北方地区最大面积的水杉林。

水杉林映照着四季的轮转:春季生机勃勃,夏季郁郁葱葱,秋季层林尽染,冬季静谧萧瑟。

眼下,水杉正吐露新芽,高高地挺起一片嫩绿。

国家植物园北园科普馆馆长王康介绍说:“我们针对植物濒危的原因开展不同的科研活动。

比如有的植物是因为种子传播有问题,有的是因为授粉有问题,有的则是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变化……我们会研究植物的濒危机制,然后到植物园里进行繁育,并对它的种子、枝条和花粉等进行保存,最后再把它送回到原产地,让它的种群能够健康地繁衍下去。

植物园科普教育

植物园科普教育

植物园科普教育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植物园。

植物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园,不仅是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人们了解植物、认识环境、增长知识的重要场所。

为了更好地推广植物园的科普教育,本文将从植物园的定义、植物园的作用、植物园的发展历程以及植物园科普教育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植物园的定义植物园是专门收集、栽培、保护植物,供人们观赏、研究、教育和娱乐的公园。

在植物园中,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形态、颜色、气味、品种的植物,同时也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二、植物园的作用1.保护植物资源植物园作为人类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承担着保护和保存植物资源的重要使命。

植物园通过收集、保存、研究和推广各种珍稀、濒危植物,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2.科学研究植物园是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通过对植物的栽培、生长、繁殖等方面的研究,为植物学科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和实验场所。

3.教育和文化宣传植物园是开展教育和文化宣传的重要场所,通过展示植物的形态、生态、功能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公众对植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4.旅游和娱乐植物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园,具有很高的旅游和娱乐价值。

人们可以在植物园中欣赏到各种形态、颜色、气味、品种的植物,同时也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三、植物园的发展历程植物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植物园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年的古希腊。

在中国,最早的植物园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大明宫中的蔷薇园和梨园。

现代植物园的建立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最早的植物园是由荷兰莱顿大学的教授们创建的。

在中国,最早的现代植物园是1898年成立的南京中央植物园。

20世纪初,中国建立了多个植物园,如北京植物园、上海植物园、成都植物园等。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植物园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如昆明植物园、厦门植物园、南京植物园等。

西双版纳中科院植物园观后感

西双版纳中科院植物园观后感

西双版纳中科院植物园观后感正文西双版纳中科院植物园是一座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大型植物园,也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设在西双版纳的分支机构。

近期我有幸前往参观了这座植物园,并对其中的景观和植物种类进行了观察和学习。

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还对植物学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进入植物园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

我被园内的植物所包围,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绿色宝库中。

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行走,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植物,有高大的树木、花朵盛放的花坛、以及各种奇特形态的植物。

园内的植物种类繁多,从常见的花草树木到稀有的珍奇植物,应有尽有。

我对园内的植物展示区非常感兴趣,这里集中了大量的植物标本。

每个植物标本都配有详细的介绍,包括植物的学名、特征、生长环境等。

通过仔细观察这些标本,我对植物的多样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同时,园内也设置了一些互动展示,让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态和生长过程。

在游览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珍稀濒危植物。

这些植物在植物园里得到了保护和繁育,为它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这让我感受到了植物园的重要作用,不仅是提供游览和学习的场所,也是保护植物多样性和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

除了植物展示区,植物园还设置了一些休闲区域,供游客休息和观景。

这些区域布置得非常舒适,有草坪、休息亭和湖泊等。

在这里,游客可以放松身心,欣赏园内的美景。

我在湖边的一张躺椅上静静地坐下,听着鸟儿的叫声,眺望着湖面上的倒影,心情无比宁静。

西双版纳中科院植物园是一座让人心生敬畏的地方。

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植物学的知识,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奇妙。

这次观后感之旅让我对植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增加了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我相信,只有我们保护好植物,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总结来说,西双版纳中科院植物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景点,更是一个让人学习和思考的场所。

在这里,我从植物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多样性,也更加明白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植物园

中国植物园

植物园是以植物学科研、科普为内容,又融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独特的园地,在一般人眼里,植物园与普通的公园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然而,在植物园浓重的绿色外表下,却记录了人类探索植物世界无穷奥秘的每一个成就,别的不说,光是植物园的选址就有很大的学问。
洪德园:我们国家是气侯多种多样,气侯多种多样,地形多种多样,我们就要分区来保存植物。当时中国科学院建立12个植物园就基本上按照中国植物分区的特点来建立的。
解说:在地球上,有30万种高等植物与人类一起繁衍生息,中国是一个植物大国,它所拥有的植物种类位居世界第三,为了搜集、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植物资源,中国的植物工作者已在全国建立了100多个植物园,而中国科学院下属的12所植物园,构成了中国植物园的国家队。
许智宏:植物园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在我们面临困难、危机的客观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要保护这样自然界植物物种,使它们迁到我们植物园来,能够生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研究它、利用它,使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能够有一个更有效的方式。
解说:本世纪以来,由于人口剧增,人类向自然界索取植物资源越来越多,甚至是掠夺式的,导致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致使许多植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处于濒危、灭绝的境地。在江苏省宝华山上,一种珍贵的园林观赏树木宝华玉兰,它的处境就很令人担忧。
贺善安:这一片竹林已经破坏以后,这一片林向,它不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在这儿的时候,变得很小几个个体,很可能它就要被竹林压倒,因为它的生态位,如果一旦被竹林抢走以后,它就生存不了,就这一个物种,这一个群体它的死亡的具体原因来讲,很可能是物种竞争。但是,根本原因是整个生态破坏了。
解说:根据这个选址原则,世界上没有几个地方比西双版纳更适合建立植物园。云南省西双版纳是我国唯一保存大面积热带雨林的地区,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保存十分完好,从植物种类来说就有五千多种高等植物,被认为是东南亚热带雨林植被的一个北苑类型,因而这里是进行热带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理想地区。西双版纳地区聚居着傣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他们在热带雨林及其生物资源相互作用和影响下,创建了多样性的民族森林文化,西双版纳由此也成为研究民族植物学不可多得的样本。西双版纳植物园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12个植物园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占地面积约九百公顷,栽培和保存了三千多种国内外珍贵的热带植物,这个植物园已成为我国进行热带植物资源开发和热带雨林、稀有濒危植物保护的科研基地。云南省的面积虽然仅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但却拥有一万六千种高等植物,也就是说,我国有一半以上的植物种类在云南都能找到,因而除了西双版纳植物园,中科院还在云南省建立了昆明植物园。

植物园游记作文

植物园游记作文

植物园游记作文植物园游记作文(通用46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植物园游记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植物园游记作文篇1今年秋天,我们全家到西溪植物园游玩。

刚进门,我们便看到了一眼枫树,那枫树近看像一位士兵挺立在那里,又像一个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前来参观的游客。

站在远处眺望,枫树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再往里走几步,就来到了深受游客们喜爱的.菊花园。

菊花争抢着炫耀自己的风采,有的菊花像开屏的孔雀,有的像张牙舞爪的巨龙,有的像迎风起舞的蝴蝶……多姿多彩,有趣极了!我们沉醉在秋天的景色里,不知不觉中,我们走到了植物园的后花园,那里简直就是一个“人间天堂”。

瞧,灯光下有一条淙淙流淌的小溪,小溪如同一条银色的腰带。

小溪旁有许多五颜六色的野花,虽然它们平凡,但它们把秋天点缀得多姿多彩。

再然后,我们去了南瓜厅,那里的南瓜胖胖的,如同一个个美丽动人的小娃娃,摸一摸光滑就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啊!我完全沉醉在秋风中,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

植物园游记作文篇2今天,我和妈妈去桐乡市植物园游玩。

刚到植物园门口,我们就看见了一块大石头上刻着个醒目的大字:桐乡市植物园。

我和妈妈走进大门,在右边的图示牌上画着植物园的示意图。

上面标有:金凤广场、五彩大道、大型喷泉、望凤台、年轮广场、儿童乐园、鱼型舞台、水街等等。

啊,植物园的'景区真多啊!沿着石块铺成的小路,我们一走一边欣赏风景。

我发现了路边的小花、小草和小树却没有了春天那么美丽。

难道它们也怕冬天?走着走着,我们看见在湖边的岸上有一片沙地,就像一片小沙滩。

我在沙滩的不远处发现一个被丢弃的瓶子,我连忙把它捡起来,扔进垃圾箱。

我心里想这些人可真不一环保。

要是每个人都这样,那么美丽的植物园,就会变成垃圾园。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科普文章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科普文章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科普文章如果跨越时空在中国山川河流之间遨游一次,我们能看到什么?跟随《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脚步,她逆流时间而上到达35亿年前的中国区域,看植物从海洋细胞开始爬上陆地,从匍匐在地到站立起来,进化出种子,绽放开花朵,打造一个郁郁葱葱的植物天堂;她去到森林之中,看一棵茶苗经历百年长成参天茶树,看一棵竹子在地下攻城略地长出一片竹林,看林中野果被人摘下成为盘中之餐,看秘境野草被涂在伤口之上被人珍惜;她去到广阔平原间,看一株大豆被人发掘出她的种子,看一种杂草演化扩张到处处稻田,看遍地花朵被人捧起装点成家;她去到城市之中,看一片叶子被蚕咀嚼织出华丽篇章,看园林之中植物带人重返自然;她去到高山之巅,荒漠深处,沉入水底……看到人类一直被植物环绕,植物的身影无所不在。

中国以三万多种植物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三,《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选取其中21科28种植物,汇聚200多位主创三年制作,走遍国内27省和世界7个国家,描绘中国植物的模样。

她们从中国而来,到影响世界而去。

l笔记第1集|植物天堂阳光、水分、土壤、温度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条件,不同的地质和地貌决定着植物的分布。

中国疆域辽阔,跨越22个经度和20个纬度,北以干旱的蒙古戈壁沙漠为界,西面由终年积雪的大山与西藏高原隔离,南部临近热带,年降水量从东南到西北逐渐递减,全境分布着陡峭的山地、肥沃的谷底和冲击平原,这些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植物的天堂,中国也成为全球最丰富的温带植物区。

这些是自然的馈赠,也是自然的传承。

本集呈现了中国植物分布的多样性。

在中国,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使得大多古老植被在这里生存下来。

在植物演化过程中,它们的遗留成为了整个植物史上珍稀而宝贵的存在,同时造就了地球上独一无二的中国植物天堂,这里也成为了植物猎人重点探索的区域。

中国为什么能被称为植物天堂,它如何被世界发现?中国植物在世界范围内如何完成迁徙,在异域的它们又有着怎样的命运?我国栖息着3.5万种植物(占到地球的1/10),其中3万种会开花。

盘点国内各大植物园

盘点国内各大植物园

盘点国内各大植物园探索大自然赋予的无限生机发布时间 2013-4-12 10:48:00 来源:羊城晚报早春四月,赏花、踏青、亲近大自然万物是永恒的主题,汇聚植物种类众多的国内各大知名植物园,此时也将迎来一年中的繁盛季,各种花草树木在春雨如酥的浇灌下,绽放出欣欣向荣的面孔。

若你此时展开城市游览,一定要抽空去一趟那里的植物园,探索大自然赋予的无限生机。

推荐地1:海南兴隆热带植物园兴隆热带植物园位于海南兴隆温泉旅游度假区内,距离三亚市区不足一百公里,是畅享三亚海滩美景之余最好的联游之所。

这里隶属农业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研究所,是海南最早对外开放参观的热带植物园,园区占地600亩,培育品种达1200多个,当中包括许多独具特色的热带及亚热带作物(植物)。

海南兴隆热带植物园兴隆热带植物园包含六大特色展区——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热带名优果树、热带经济林木、热带园艺植物、热带药用植物、热带珍稀植物;收集有12类植物——热带香辛料植物、热带饮料植物、热带果树、热带经济林木、热带观赏植物、热带药用植物、棕榈植物、热带水生植物、热带濒危植物、热带珍奇植物、热带沙生植物和蔬菜作物等。

游客可以在园区观赏到咖啡、胡椒、香草兰、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更能欣赏到“见血封喉”等野生珍稀物种。

【特色看点】1、可可树林兴隆植物园有其他热带植物园没有的一大片可可树林。

可可原产热带美洲,国内仅在海南有小面积种植,当你看到树干上如苦瓜大小的可可果里面蕴藏的可可豆,更觉由这一神奇之物制作的巧克力的奇妙。

2、热带作物及饮料园区内可以免费品尝和购买名闻遐迩的兴隆咖啡、“天然食品香料之王”香草兰以及苦丁茶等特产。

若要购买手信,植物园自产的咖啡、椰香脆饼、胡椒、苦丁茶、香草兰茶、椰子食品以及珍稀花卉都很受欢迎。

Tips:票价:60元交通:从广州搭乘飞机到达海口美兰机场,再乘车从东线高速公路可到达。

推荐联游:兴隆海洋公园、兴隆热带药用植物园推荐地2: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当地人把它称为勐仑热带植物园,这里是我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

中国植物园

中国植物园

中国植物园沈阳树木园解说:沈阳树木园,位于沈阳南运河带状公园的中段,它是我国植物学家刘慎愕和王战,55年创建的。

当时叫沈阳植物园,后来因为这里主要是开展北方地带性树种的研究工作为主,在1977年,更名为沈阳树木园。

何兴元(中科院沈阳树木园园长):沈阳树木园呢,它是主要以收集东北地带性树种为主,另一个特点是属于处在大城市,一个大城市里面,所以它在改善环境方面,城市绿岛效应,这方面有它的优越性。

另外及植物园起到科普作用,在城市中间,方便游人和学生前往。

解说:沈阳树木园,地处北温带,是中国科学院植物园中最北的一个。

占地五公顷,树木园的任务是引种驯化国内外主要的树种,同时还围绕杨柳科、松科和非豆科固氮树种系统研究。

沈阳树木园的建园,是按照自然配置,仿照自然群落,栽培每一个植物,主要是以东北地带性树种为植物园的骨架树种。

经过40年的生长,和自然更新,如今以蔚然成林,形成具有多层次的森林层落。

树木园引种栽培了国内外桥灌木500余种,其中国外树木50余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树木25种,尤其是东北地区受到威胁的濒危植物有60余种。

东北绣线梅、刺秋等稀有树种以保存在树木园内。

园内建有濒危植物区、水杉区等10余个展区。

其中园中的展览温室,收集保存和热带、亚热带植物450余种。

为了增加植物园的植物物种,沈阳树木园都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植物园建立了种子交换和业务联系。

这些国家都与沈阳树木园,处于同纬度上,这样有利于植物的引种成功。

沈阳树木园被誉为大城市中的小森林,经过40多年的建设,树木园以成为沈阳城中的绿洲。

周围钢筋水泥的楼房与树木园森林的外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里以成为具有科学内涵的生态公园。

华西亚高山植物园解说:华西亚高山植物园,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地区是中国科学院1988年建立的。

植物园占地有100余公顷,主要从事具有横断山区域形式的杜鹃花树和报春花树等珍惜濒危植物的保存和研究。

庄平(中科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园长):后来为什么我们决定建这个植物园,就因为这个比如说报春花、杜鹃花,这一类的亚高山的植物,没有一个很好的保存基地,而这一块又正好是横断山一些珍惜濒危植物的一个非常丰富的地方。

推荐适合青少年参观的植物园和自然科学博物馆,了解植物生态和科学知识。

推荐适合青少年参观的植物园和自然科学博物馆,了解植物生态和科学知识。

推荐适合青少年参观的植物园和自然科学博物馆,了解植物生态和科学知识1. 引言适度的户外活动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植物园和自然科学博物馆是青少年获取植物生态和科学知识的绝佳场所。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一些适合青少年参观的植物园和自然科学博物馆,帮助他们增长见识,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植物园推荐2.1 国家植物园国家植物园位于北京,是中国最大的植物园之一。

这里集合了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植物品种,可以让青少年近距离观察各种奇特植物的外貌和生长环境。

园内设有专门的导览服务,可以通过讲解员的带领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种类、特点和生态习性。

2.2 上海植物园上海植物园位于上海市龙吴路,是一个美丽而宜人的园地。

园内分区明确,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植物景点,如水生植物区、观赏植物区等。

植物园还提供趣味植物科普活动,让青少年在游玩过程中学习植物知识,增长对植物的热爱。

2.3 成都植物园成都植物园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座大型植物园。

园内有丰富多样的植物展示,包括千年古树、珍稀濒危植物等。

在这里,青少年可以近距离观察到一些平时难以接触到的植物,同时也能了解到它们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意义。

3. 自然科学博物馆推荐3.1 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自然博物馆之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

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包括地质、动物学、植物学等方面。

博物馆内设有多个展厅,通过生动的模型、实物和多媒体展示,让青少年深入了解自然科学的奇妙世界。

3.2 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一座以科学和技术为主题的博物馆。

馆内有各种互动展览和实验项目,让青少年通过亲身参与来学习科学知识。

在这里,青少年可以进行科学实验、观看科技展示,并且了解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3.3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上海市的一座大型自然博物馆,展示了丰富多样的自然珍品和科学知识。

博物馆内有多个展览区,包括恐龙化石展览、动物标本展览、自然地理展览等。

中科院植物园攻略

中科院植物园攻略

中科院植物园攻略介绍中科院植物园是中国科学院旗下的一座大型植物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最大的植物研究机构之一。

中科院植物园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科研成果,是一个集科研、教育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

本攻略将为您详细介绍中科院植物园的游览路线、参观时间及注意事项,帮助您更好地游览该园。

游览路线中科院植物园占地面积广阔,由主要的东、西两个园区组成。

以下是一个建议的游览路线,帮助您更好地体验中科院植物园的美。

1.东区:–红楠园:中科院植物园的标志性景点之一,这里种植着许多高大的红楠树,非常壮观。

–观赏花坛:园内有多个精心布置的观赏花坛,季节不同花卉种类也不同,有时会有花展。

–毛泽东纪念园:这是一座纪念中国伟大领导人毛泽东的园区,园内有纪念馆和雕塑。

–水生植物区: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等,非常适合赏花和拍照。

2.西区:–环湖步道:园区内有一条环湖步道,可以沿着湖边散步,欣赏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珍稀植物区:这里种植了很多珍稀的植物,如云南铁线莲、巨型龟背竹等,非常值得一看。

–植物标本馆:这是中科院植物园的重要科研机构,陈列了大量的植物标本和展品,通过展览和讲解向游客普及植物科学知识。

–香炉坪:园区内有一块广场,上面有着巨大的香炉,很多人到这里休息和聚会。

参观时间中科院植物园的开放时间是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点至下午4点,周一闭馆。

游览时间建议安排在上午或下午,这样可以避开人流高峰,更好地游览园区。

整个植物园的游览时间大约需要2-3个小时,但如果您是植物爱好者或对植物科学感兴趣,可以适当延长时间。

注意事项参观中科院植物园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以确保您的游览顺利和舒适:•穿着舒适:中科院植物园是一个室外的景点,建议穿着舒适,鞋子要选择适合步行的平底鞋或运动鞋。

•防晒和防蚊虫:夏季游览园区时,要做好防晒和防蚊虫的工作,可以涂抹防晒霜和蚊虫叮咬防护用品。

•携带饮用水:园区内没有饮水设施,建议携带足够的饮用水,以免口渴时没有水源可供。

国家植物园科普馆介绍

国家植物园科普馆介绍

国家植物园科普馆介绍国家植物园科普馆是一个位于中国北京市昌平区的科普教育机构,致力于向公众传递有关植物科学知识的信息和教育。

该馆是中国国家植物园的一部分,该园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植物研究机构之一。

国家植物园科普馆建立于2006年,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展示了包括植物分类、植物进化、植物生态、植物保护等方面的科普内容。

馆内设有多个展厅,包括动植物进化展厅、植物演替展厅、植物生理生态展厅、植物保护展厅等。

在动植物进化展厅,游客可以了解植物和动物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展厅内有大量的标本和模型,展示了不同时期的植物和动物形态特征的变化,从而帮助人们理解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机制。

植物演替展厅则展示了植物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演替过程。

这个展厅通过模拟自然环境中的阳光、温度、湿度等因素,展示了不同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游客可以了解到植物在不同阶段的生长过程和生存策略。

植物生理生态展厅向游客展示了植物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展厅内有植物的实物标本和模型,可以观察到植物的根、茎、叶和花等不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这个展厅还介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调节等生理过程,让人们了解植物是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和适应的。

植物保护展厅则向游客介绍了植物的保护问题和方法。

展厅内有展示植物病虫害、外来入侵物种等植物威胁因素的模型和标本。

游客可以了解到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和保护植物的方法。

展厅还介绍了植物保护的研究和应用,以及国家植物园在植物保护方面的工作。

除了上述的展厅,国家植物园科普馆还设有多个互动展示和科普活动区域。

这些区域通过多媒体、模型、互动装置等方式,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植物科学知识。

馆内还有讲解员提供科普讲解,解答游客的问题。

国家植物园科普馆还定期举办植物科普讲座、主题展览、植物观赏活动等。

这些活动旨在进一步增加公众对植物科学的了解和兴趣,推动植物科普教育的发展。

总而言之,国家植物园科普馆是一个提供植物科普教育的重要机构,通过展厅、互动区域和科普活动,向公众传递有关植物科学知识的信息和教育。

中国植物学历史发展的过程和现况

中国植物学历史发展的过程和现况
8.
目前,中国的植物学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如发现了大量的新物种、新属、新系,建立了中国植物的数字化库和植物园资源库,同时也在保护和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中国的植物学家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合作开展植物资源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植物学历史发展的过程和现况
中国植物学历史发展的过程和现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植物学:中国古代的医药学、农学等学科涉及了对植物的研究,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经典著作,系统地总结了当时已知的植物资源和应用。
2.
3.
近代植物学:在近代,随着外国传教士和学者的涌入,西方的植物学理论和技术开始传入中国。1842年,英国传教士丁韪良在广州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现代植物园——花园菜场。1899年,南京金陵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植物学系,开启了中国现代植物学的历史。
4.
5.
中国植物区系研究:20世纪初,植物地理学和植物分类学在国内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中国植物区系学的研究开始逐步深入。在这一阶段,中国植物学家对中国的植物区系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记录,建立了中国植物学的学科体系,如《中国植物志》等。
6.Leabharlann 7.现代植物学: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植物学进入了现代化阶段。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中国植物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现在,中国的植物学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包括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分子生物学等多个研究领域。

植物园今昔谈

植物园今昔谈

展 与提高起到
定的作月 。先期为弄 清国产植 物, 出版 E 《 目 物志》 为 物日打 下 引种 、 著 中 植 ,植 驯化” 的分 类学基础 , 贡献很
大。后 期为“ 生物多 样性 的号 目而为保护物种 、 迁地保护 的任务作 出应有的努 力, 尤其在现代 化城市 中, 植物园 努成 为丰富
植物 园今昔 谈
T ln b u t e P s a d Pe e tB tnclG e s ak g a o t h a t n rsn oa i a d n i a r
余树 勋
Y hu u U S x n

要:植物 园 1 世纪起源 于意太利 , 6 我目建 立植物 匡的 史 不足百年 , 至今全 目B有植物 园近 2 0 , 0 所 为植物科 堂的蠹
2 0 — 1 修目 日 091 1 2 期
A m c: B lni g en or iaed rm I l i t 1 c n uy an i i ls tan 0 y as sn e h b ̄ t oa c al ar gn t fo d i t y n he 6 a e t r d t s e s h 1 0 e r ic t e e  ̄bih e j f h fs  ̄nl gad m sa m n o j e i tboa c J s r al ren Chn No ia w fe e a e e ne d 2 0 o ̄nc are i C na h r h v b en a y 0 b a ia g ns n hi J d
ad t y hv l e n h aep yd口 cnie b oel fed vl melad eh ne e 1 fg n si cs e t o f e a os r l rl n h e e p n n no cm n o l l c ne n a o l @ d ae o a e r r a d

国内植物园案例分析.

国内植物园案例分析.

季相变化
春天:连翘、芍药、丁香次第开放 初夏:栗树盛开金黄色小花 秋季:栗树叶色变黄 冬季:有常绿的圆柏、油松
四季有景可观
兴隆热带植物园
兴隆热带植物园,位于 海南省著名风景旅游区 兴隆温泉旅游区内
划分为五大功能区:植物观赏 区、试验示范区、科技研发 区、立体种养区和生态休闲 区;收集有12类植物:热带 香辛料植物、热带饮料植物 、热带果树、热带经济林木 、热带观赏植物、热带药用 植物、棕榈植物、热带水生 植物、热带濒危植物、热带 珍奇植物、热带沙生植物和 蔬菜作物等
芍药园入口的群落分析
此处是芍药园的一个 入口,其特色是前景、中景 、背景层次结构清晰。最 外层围着环形的种植池, 列植了许多芍药,在砂地柏 的衬托下,芍药显得更加妩 媚多姿,中间的灌木层种 植有连翘、白丁香,后面起 衬托作用的乔木层也较丰 富,有不同树姿的油松、栗 树、柳树和柏,同时各方体 量相配十分合宜
乔、灌、草复层混交 ,疏林结构,自然群 落
牡丹越冬和避免夏日 曝晒
绚秋苑
植物造 景,以秋花 、秋叶、秋 实表现秋色 的绚丽,既 体现了植物 展区的科学 内涵,又为 闻名遐迩的 香山秋色平 添新景。
春季:紫荆先叶开花成团成簇繁花似
锦蔚为壮观,元宝枫、银杏作为绿色 背景为怒放的紫荆提供了良好的烘托
(廊影荷池 相应的美景)
园中裸露地面均用红 花炸酱草、栒子 、白三 叶、葱兰、石蒜、麦冬、 沿 阶草、垂盆草等覆盖
蔷薇属中的月季为 世界名花,且色、香、 姿兼优,花期长,生 长强健,用之造园易 见成效
杭州植物园
始建于1956 年 总面积 284.64公顷 栽种植物三 千余种
园内植被品 种丰富,林木苍 翠,更是设有了 经济植物、植物 分类、观赏植物 、竹类植物、树 木园、山水园等 12个专类园,玉 泉鱼跃、灵峰探 梅2大胜景和4个 实验区。

中国新植物园背后的故事

中国新植物园背后的故事

中国新植物园背后的故事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是植物学家们的热切期盼。

早在1954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0位青年科学家向毛泽东主席写信,提出建设国家级的北京植物园。

1956年,国务院批复设立北京植物园,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市园林局共同管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北京植物园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为国家植物园的设立和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植物科学研究机构,一代代植物学家在此辛勤耕耘。

上世纪40年代末,植物学家胡先骕和郑万钧联名发表论文,为水杉定名,并颠覆了“水杉属植物早已灭绝”的观点,震动世界。

1962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胡先骕创作的科学诗《水杉歌》,纪念水杉的发现。

上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先后用水稻、玉米、小麦等做材料,成功培养获得了愈伤组织或再生植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一个人工气候箱中,由玉米原生质体培养出的再生植株长出了3片嫩绿的叶子,这是当时生物工程技术研究方面的一项突破性进展。

1989年,人民日报海外版以《世界首批玉米裸细胞再生植株问世》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

“国家植物园是国家植物科学研究和交流中心、战略植物资源储备库、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基地以及植物科学传播中心,雄厚的科研实力是国家植物园的坚强支撑。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汪小全说,脱离了科学研究,就失去了植物资源发掘能力,迁地保护就会盲目,无法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那样的话,国家植物园就与普通公园没有区别了”。

目前,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拥有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德元就是其中一位。

在国家植物园南园一栋宁静古朴的办公楼里,记者见到了85岁的洪德元。

从20岁进入大学开始,洪德元就一直在植物的世界里探索,后来专注牡丹、芍药的分类学研究。

他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看上去比同龄人年轻不少。

一聊到“牡丹”、“芍药”,他眼里闪出光,谈到兴奋处,更是拍案而起,从办公桌上翻找出相关著述,边比划边向记者讲解。

以国家植物园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植物园体系的建构

以国家植物园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植物园体系的建构

以国家植物园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植物园体系的建构
黄月琪;廖晨阳;冯可心;吴芬;周波
【期刊名称】《四川林业科技》
【年(卷),期】2024(45)2
【摘要】中国幅员辽阔,跨越6个气候带,覆盖8种主要植被类型,具有极其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和种质资源。

北京和广州国家植物园建设的启动标志着我国国家植物园建设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但我国现代植物园发展起步较晚,与国外植物园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基于对我国植物园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需尽快按照现有等级划分标准将植物园分为“国家-区域-城市”三级,在明确各级植物园定位与特色的基础上以“主园+卫星园”的方式对其进行合理的增设或改扩建,使三个等级植物园的功能各有侧重。

同时发挥好政府的市场监管与调控功能,完善相关规范和标准,灵活引入社会资本,以“PPP”模式推动植物园形成科技成果转化闭环,共同构成以国家植物园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和多重社会价值的植物园体系。

【总页数】8页(P63-70)
【作者】黄月琪;廖晨阳;冯可心;吴芬;周波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省城乡建设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
【相关文献】
1.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背景下的植物园功能定位探讨--以上海植物园为例
2.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背景下海南植物园发展策略初探
3.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背景下的地方性植物园发展展望——以杭州植物园为例
4.论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以任务带学科构建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综合体系
5.国家植物园体系下的植物园规划探究——以广东地区的植物园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植物园探索植物的奥秘

北京植物园探索植物的奥秘

北京植物园探索植物的奥秘植物,是地球上最为神奇的生命之一。

它们以其多样的形态、独特的生长方式以及千变万化的特性,吸引着无数人们的关注和探索。

作为中国首家现代化综合性园林,北京植物园扮演着探索植物奥秘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北京植物园在植物科学研究和植物保护中的贡献,并介绍一些特色鲜明的植物。

一、植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地北京植物园作为一所重点植物科学研究机构,与众多国内外机构合作,开展了许多重要的植物研究项目。

园内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完善的研究设施,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通过对植物的分类、形态与生理特征以及遗传信息的研究,为深入了解植物的生存机制和进化历程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资源。

二、植物资源保护的典范北京植物园不仅致力于科学研究,还承担着重要的植物资源保护任务。

园内设立了多个植物保护区,种植了大量珍稀濒危物种,并通过建立种子库、生物保护区等措施,确保它们得到充分的繁育和保护。

植物园的保护工作不仅对保护植物多样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后续的研究和教育工作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展示和学习资源。

三、特色植物亮点介绍1. 古老的银杏树北京植物园以其庞大的银杏树群而闻名。

银杏树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其独特的形态和悠久的历史令人叹为观止。

园内的银杏树高大挺拔,树冠茂密,每年秋天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飘落的金黄银杏叶,美不胜收。

2. 神奇的观赏菌类作为一座综合性园林,北京植物园不仅有植物,还有各式各样的菌类。

园内的观赏菌类展示区有上百种不同形态和颜色的菌类,如蘑菇、牛肝菌等。

这些奇妙的菌类以其丰富多样的形态和令人惊叹的神奇生命力,吸引了许多菌类爱好者和科学家的关注。

3. 珍稀的水生植物除了陆生植物,北京植物园还拥有丰富的水生植物资源。

其中,著名的荷花世界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各色各样的荷花以及其他水生植物的美丽景观。

水生植物以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和独特的适应能力,向人们展示了植物的多样性和生存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传说中,建于2800年前的“神农本草园”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植物园雏形。

公元前138年,中国汉武帝刘彻扩建长安(今西安)上林苑时,栽植了远方所献珍贵果树、奇花、异草2000多种,也是世界上早期的植物园雏形。

宋代司马光(1019-1086年)所著《独乐园记》中提到的“采药圃”,记载了“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而揭之”,已类似现代的药用植物园[1]。

为了探索中国植物园科普发展历程,笔者收集了国内部分植物园的科普资料,并通过多种渠道深入调查了南京中山植物园(NJBG)、中科院华南植物园(SCBG)和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XTBG)的科普演变的历史,粗略地归纳出国内植物园科普发展的三个阶段。

透过三个植物园探索中国植物园科普发展历程许玲1陈进1李大光2廖景平3(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勐腊666303)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州510650)3Research into Development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hroughThree Chinese Botanical GardensXu Ling1Chen Jin1Li Daguang2Liao Jingping3(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 of CAS,mengla,Yunnan666303)1(Graduate University of CAS,Beijing100049)2(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g of CAS,Guangzhou510650)3 Abstract: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in botanical garden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y of popular science of three typical botanical gardens in China,and summarizes three main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r science in botanical gardens.Keywords:botanical garden;development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CLC Numbers:G269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673-8357(2009)05-0080-4收稿日期:2009-04-24作者简介:许玲,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实习员,植物科学传播硕士;Email:xuling@陈进,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主任,研究员;Email:cj@李大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社科系科学传播教授;Email:ldaguang@廖景平,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园艺中心常务副主任;Email:liaojp@801早期起步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是建于1929年,位于南京钟山脚下中山陵旁的孙中山先生纪念植物园,即今天的南京中山植物园。

早期的植物园还有成立于1934年的庐山森林植物园。

在1949年以前,中国只有很少几个植物园,其主要功能是物种收集,南京中山植物园曾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在当时的情况下,无法开展科普工作。

因此,新中国成立之前,植物园的科普工作基本是一片空白。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植物园数量增多,出现了中国植物园发展历史的第一个高潮,杭州、北京、沈阳、广州及武汉等地先后建立了植物园。

这个阶段,随着植物园的建设,传统的科普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主要是传播植物学和园艺学知识,向人们介绍植物界的珍、奇、美、异。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由于远离城市,1959年建园初期的来访者主要是国内外的有关科技人员以及少数参加冬、夏令营活动的中学师生,每年接待人数仅数千人。

此时的科普教育规模很小,主要是对当地少数民族进行简单的科学技术传播,对入园的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普及,科普效果十分有限。

笔者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八十年代这一阶段看作“植物园科普的早期起步阶段”。

2中期成长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开始关注环境问题,植物园受到空前未有的重视,甚至被誉为“植物的诺亚方舟”,植物园科普工作也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科普机构初现雏形,笔者将这一阶段称为“植物园科普的中期成长阶段”。

1988年,国际植物园学术会议成功地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召开。

1993年举办的第十一届国际植物园协会会议上,中山植物园主任、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贺善安教授,当选为国际植物协会的副主席,这是中国学者首次被选为该重要的领导位置。

正如1993年在阿姆斯特丹国际植物园会议所宣告的,世界植物园活动已从欧洲转向亚洲。

南京中山植物园是国内最早建立专门科普机构的植物园之一。

早在1983年,就成立了科普组,由3到4名专职人员专门从事科普工作,包括科普讲解、科普展览、科普画廊、标牌制作、编写科普小册子、发表科普文章、出版科普图书、组织夏令营、知识竞赛、与电视台合作拍摄专题片,为早期国内植物园科普树立了榜样。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自80年代对外开放以来,设置了科普组,工作人员只有美工和摄影,主要手段是展示活植物、佩挂少部分树木名牌、配置简单的说明牌和宣传栏,目的是向游客传播植物学知识。

由于提供的信息量少和传递手段落后,科普效果不太明显。

1982年科普馆建成后,先后举办了“人与生物圈、花卉观赏、蝴蝶标本展”等科普展览,受到游客欢迎。

1993年尝试将科普工作与旅游服务结合。

1996年后,先后成立“科研科普办公室”、“科普旅游部”、“科普信息部”等专门负责科普工作的部门,配备有文书、摄像、美工、科普导游等岗位,购置了一批科普仪器与设备,增建了宣传橱窗、导游牌等科普设施,科普工作的硬件环境得到优化,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开展了具有植物园特色的科技周、科普冬(夏)令营、青少年创新教育等系列活动。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也于1991年,成立了挂靠园林园艺处的宣传教育组,由4名职工组成,并出现了最早的科普导游/解说员。

为体现热带雨林民族文化特色,早在“九五”期间,就制定和实施了科普教育的“五个一”工程:规划建设了面积2000平方米的“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摄制了一套《走进雨林》的VCD光盘,出版了一本图文并茂的《热带雨林漫游与民族森林文化趣谈》科普书,并建立了一支由50多名傣家姑娘组成的科普导游队伍。

在这一阶段,各植物园科普内容主要还是传播植物学、生态学、园艺学等知识;随着专类园和科普场馆的建设,综合性科普活动得以开展,科普形式、手段得到拓展;引入了科普旅游的新概念,并在几个大的植物园付诸实践。

国际合作方面,1994年以来,南京中山植物园率81先开展了植物园科普领域的国际合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有效提高了国内植物园科普活动的层次。

如:与国际植物园保护组织BGCI 合作出版了植物园教育通讯《根》的中文版(李梅翻译、编辑);成功举办两次植物园科普教育培训班和两次大型环境教育展览;编译出版全球植物园开展环境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植物园与环境教育》中文版(李梅译);与英国总领事馆和英国伦敦生态研究所合作建立“自然小径”———国内植物园第一个户外环境教育的小区。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植物园致力于让青少年学生了解并热爱大自然、提高科技素质。

植物园被广大师生亲切地叫做“生物学习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的理想基地”。

3发展成熟阶段院21世纪以来至今21世纪后,南京中山植物园的科普职能部门分别演变为科普组、科普旅游组、科普部。

2001年,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科普旅游部成立,包括科普策划人员、导游/解说员、电瓶车驾驶员在内的科普队伍,最多时已发展近百人。

2008年3月,科普教育组与科技信息中心合并成立科普信息中心。

从几个植物园科普机构的演变过程来看,从最早的1983年开始,大概经历了小规模的科普组、与旅游相结合的科普部、专门的科普信息中心的演变过程。

根据各自植物园的需要,专职科普人员从零星的几个人,发展到具备一定的规模。

在与旅游结合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从兼职演变到专职的科普导游,或称科普解说员,甚至发展成西双版纳植物园近百人的规模。

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植物园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实体,科普工作的重要地位日益彰显,科普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发展,对象、形式、内容、方法、渠道都有了大跨度的进步和完善,创造性、先导性地向人们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培养人们解决环境问题所必须的态度、行为和技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南京中山植物园于2001年开通了国内植物园界第一家宽带网站( ),以大量知识、信息、图片及活动画面展示植物世界的奥妙与神奇。

以华南植物园为例,其积极参与地方各级科普工作,制定科普发展规划;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举办富有植物园特色的科普活动,编辑和出版书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展远程网络科普,积极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开展科普研究,建设科普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以“琪林科普”为品牌的论坛与培训,系统提升科学传播能力。

因此,笔者把21世纪以来的时期称作“植物园科普的发展成熟阶段”。

在这一阶段,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宣传和重视,植物园的科普工作也相应地把重点转移到了环境科学上来。

以环境问题为中心的环境教育,是原有科普工作的继承和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全人类关注的焦点,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和保护,已成为全球性战略问题。

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提高环境意识、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人类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而如何保护和持续地利用生物多样性,则是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植物园是从事研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机构,因此有义务提高全民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将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人们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使全社会重视、理解、支持和参与保护工作。

植物园科普教育,就是要告诉人们:植物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基础[2]。

植物园是进行生态旅游的天然场所。

生态旅游以自然性、保护性、教育性和精品性为特征。

其中,最基本、最独具的特性只能是教育性———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

生态旅游应把生态保护作为既定前提,把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作为核心,是一种求知型的高层次旅游活动;而不应把生态消费放在首位,不得以生态消耗为代价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和获得经济收益。

它的形式主要有自然保护型生态旅游、文化型生态旅游、科普型生态旅游和生活型生态旅游[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