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文言文字词过关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
一、通假字
1.以为轮,其曲中规(“”通“”, )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
3.君子生非异也(“”通“”, )
二、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
..之利
古义: 今义:指坏人的党羽
2.以为
..轮
古义: 今义:认为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
古义:
今义:①托付;②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古义: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三、一词多义
1.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以为妙绝(《口技》)()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2.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3.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博闻强志()
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4.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5.过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项脊轩志》)()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2.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以为轮( )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
(3)积善.成德( )
2.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 )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四)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 )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
翻译:
2.用心一也。( )
翻译:
3.用心躁也。( )
翻译: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翻译: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翻译:
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翻译:
7.蟹六跪而二螯。( )
翻译: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
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B.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之利,筋骨之强
..者,用心躁也D.蚯无爪牙
3.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D.人强马壮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D.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5.下列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青取于蓝,而青于.蓝②善假于.物也③寡人之于.国也
④屈原至于.江滨⑤颁白不负于戴于.道路矣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A.①④⑤B.①②③C.③⑤⑥D.②④⑥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荀况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B.《荀子》一书由荀况及其弟子所著。
C.《劝学》一文主要阐明“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
D.荀子不赞同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后天教育可以改善人的本质,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有才能的人并不是因为天赋条件好,而是因为他善于借助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B.荀子认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而思考则是可有可无的。
C.荀子在课文的最后一段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了学习贵在积累、贵在坚持以及用心专一的道理。
D.本文善于运用比喻,以喻代议、议寓于喻是本文突出的特点。
8、语句翻译
(1)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翻译: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翻译: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