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冶金学教程

合集下载

钢铁冶金学教程ppt课件

钢铁冶金学教程ppt课件

炼铁原料
01
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辅助材料
02
锰矿、硅石、萤石等
原料质量要求
03
铁矿石品位、焦炭强度、石灰石活性等
高炉炼铁工艺
高炉本体结构
炉缸、炉腹、炉腰、炉身 、炉喉
高炉冶炼过程
装料、送风、燃烧、还原 、出铁、出渣
高炉操作制度
装料制度、送风制度、热 制度、造渣制度
炼铁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
炼铁设备组成
钢铁冶金学教程ppt课件
目录
• 钢铁冶金学概述 • 炼铁工艺及设备 • 炼钢工艺及设备 • 连铸工艺及设备 • 轧制工艺及设备 • 钢铁冶金产品质量控制
01
钢铁冶金学概述
冶金学定义与分类
冶金学定义
研究从矿石中提取金属及其合金 的科学。
冶金学分类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冶金学可 分为黑色冶金学和有色冶金学两 大类。
1 2
轧机主机
包括机架、轧辊、轴承座、压下装置等部分,是 轧机的核心部分。通过电机驱动轧辊旋转,对金 属坯料进行压力加工。
辅助设备
包括加热炉、除鳞机、矫直机、冷却装置等,为 轧制过程提供必要的辅助条件和支持。
3
控制系统
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对轧机主机和辅助 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 和产品的质量。
钢铁冶金学发展历程
01
02
03
古代钢铁冶金
从公元前1000多年开始, 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铁器 ,并逐渐掌握了铁的冶炼 技术。
近代钢铁冶金
18世纪工业革命后,钢铁 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出 现了许多新的冶炼方法和 工艺。
现代钢铁冶金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 术的不断进步,钢铁冶金 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

钢铁冶金学(炼铁)课件第3章A

钢铁冶金学(炼铁)课件第3章A

本科生主干课《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授课资料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 吴胜利 杨世山64
本科生主干课《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授课资料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 吴胜利 杨世山65
3.1.3 碳酸盐分解
炉料中碳酸盐来源: 生熔剂(石灰石、 白云石)、天然块矿 碳酸盐分解反应: FeCO3 ====== FeO + CO2 MnCO3 ====== MnO + CO2 MgCO3 ====== MgO + CO2 CaCO3 ====== CaO + CO2 碳酸盐分解条件 开始分解: Pco2 (分解压) ≥ Pco2 (炉内CO2分压) ⇐⇒ 化学沸腾: Pco2 (分解压) ≥ P总 (炉内总压) ⇐⇒ T沸 T开
当气相中CO2分压为101 kPa时 FeCO3 : T开 = 380-400℃ MnCO3 :T开 = 525℃ MgCO3 :T开 = 640-668℃ CaCO3 :T开 = 900-920 ℃ 在高炉上部低温区分解 仅消耗高炉上部多余热量 对高炉冶炼过程影响也不大 因分解温度高、耗热大, 对高炉过程影响大
(1) 在高炉冶炼过程中还原反应能否进行 ⎯⎯ (2) 反应进行的程度,即还原的数量 (3) 反应所消耗的能量 ⎯⎯ ⎯⎯ ΔG K ΔH
1. 还原的顺序性 < 570℃ > 570℃ 570℃ Fe2O3 → Fe3O4 → Fe Fe2O3 → Fe3O4 → FexO → Fe FexO → Fe3O4 + α−Fe

T or V or渣量
本科生主干课《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授课资料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 吴胜利 杨世山67
本科生主干课《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授课资料

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

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

钢铁冶⾦学(炼铁部分)钢铁冶⾦学(炼铁部分)第⼀章概论1、试述3种钢铁⽣产⼯艺的特点。

答:钢铁冶⾦的任务:把铁矿⽯炼成合格的钢。

⼯艺流程:①还原熔化过程(炼铁):铁矿⽯→去脉⽯、杂质和氧→铁;②氧化精炼过程(炼钢):铁→精炼(脱C、Si、P等)→钢。

⾼炉炼铁⼯艺流程:对原料要求⾼,⾯临能源和环保等挑战,但产量⾼,⽬前来说仍占有优势,在钢铁联合企业中发挥这重⼤作⽤。

直接还原和熔融还原炼铁⼯艺流程:适应性⼤,但⽣产规模⼩、产量低,⽽且很多技术问题还有待解决和完善。

2、简述⾼炉冶炼过程的特点及三⼤主要过程。

答:特点:①在逆流(炉料下降及煤⽓上升)过程中,完成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②在投⼊(装料)及产出(铁、渣、煤⽓)之外,⽆法直接观察炉内反应过程,只能凭借仪器仪表简介观察;③维持⾼炉顺⾏(保证煤⽓流合理分布及炉料均匀下降)是冶炼过程的关键。

三⼤过程:①还原过程:实现矿⽯中⾦属元素(主要是铁)和氧元素的化学分离;②造渣过程:实现已还原的⾦属与脉⽯的熔融态机械分离;③传热及渣铁反应过程:实现成分与温度均合格的液态铁⽔。

3、画出⾼炉本体图,并在其图上标明四⼤系统。

答:煤⽓系统、上料系统、渣铁系统、送风系统。

4、归纳⾼炉炼铁对铁矿⽯的质量要求。

答:①⾼的含铁品位。

矿⽯品位基本上决定了矿⽯的价格,即冶炼的经济性。

②矿⽯中脉⽯的成分和分布合适。

脉⽯中SiO2和Al2O3要少,CaO多,MgO 含量合适。

③有害元素的含量要少。

S、P、As、Cu对钢铁产品性能有害,K、Na、Zn、Pb、F对炉衬和⾼炉顺⾏有害。

④有益元素要适当。

Mn、Cr、Ni、V、Ti等和稀⼟元素对提⾼钢产品性能有利。

上述元素多时,⾼炉冶炼会出现⼀定的问题,要考虑冶炼的特殊性。

⑤矿⽯的还原性要好。

矿⽯在炉内被煤⽓还原的难易程度称为还原性。

褐铁矿⼤于⾚铁矿⼤于磁铁矿,⼈造富矿⼤于天然铁矿,疏松结构、微⽓孔多的矿⽯还原性好。

⑥冶⾦性能优良。

冷态、热态强度好,软化熔融温度⾼、区间窄。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
11
耐火材料融损及 卷入
炼钢任务:
9)凝固成型
12
炼钢的基本任务:
1、脱碳; 2、脱磷; 3、脱硫; 4、脱氧; 5、脱氮、氢等; 6、去除非金属夹杂物; 7、合金化; 8、升温; 9、凝固成型 。
13
主要炼钢工艺: 铁水预处理; 转炉或电弧炉炼钢; 炉外精炼(二次精炼); 连铸。
14
3
伴随脱碳反应, 钢的熔点提高。
炼钢任务: 4)升温
1200℃ 1700℃
4
伴随脱碳反应,钢液[O]含量增加。
C(石墨)+1/2O2=CO C(石墨)=[C] 1/2O2=[O]
[C]+[O]=CO
G=-116204-83.617040-2.88T[2]
G=-20482-38.94T
[1]Reed Thomas, Free Energy of Formation of Binary Compounds, MIT Press, 1971 [2]J.F. Elliott, Thermochemistry for Steelmaking, Vol.2, Addison-Wesley 1963
30
熔池在氧流作用下形成的强烈运动和高度弥散的气 体-熔渣-金属乳化相,是吹氧炼钢的特点。
1-氧枪 2-乳化相 3-CO气泡 4-金属熔池 5-火点 6-金属液滴 7-作用区释放出的 CO气泡 8-溅出的金属液滴 9-烟尘
31
2、铁的氧化和还原
向熔池吹氧时
第一步,气体氧分子分解并吸附在铁的表面:
5
0.6
炼钢任务:
¬ wt% [O]£
1650¡ æ 0.5 0.4 0.3 0.2 0.1 0 0 0.2 0.4 0.6 0.8 1

钢铁冶金学(炼铁)课件第2章

钢铁冶金学(炼铁)课件第2章

第二章铁矿粉造块(Agglomeration of Fine Iron Ores)2.1 铁矿粉造块的意义和作用铁矿石造块的必要性现代高炉(Blast furnace)生产对原料(Raw materials)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精料方针);天然富矿(Natural rich ore)少,富矿粉(Ore fines)和贫矿(Lean ore)选矿(Ore-dressing或Beneficiation)后的精矿粉(Concentrates)粒度(Size)细,不适合在填充床(Packed bed)中的冶炼;通过造块工艺,可改善铁矿石(Iron ores)的冶金性能(Metallurgical properties);通过造块过程,可脱除某些杂质,如:S、P、K、Na等;造块过程可综合利用冶金企业产生的大量粉尘(Fines or Dusts)和烟尘(Flue dust)。

我国烧结矿(Sinter)生产的发展铁矿石烧结的发展简史2.2 造块的基础理论散料造块的基础理论2.3 烧结过程(Sintering Process)2.3.1 烧结工艺流程现代烧结生产是一种抽风烧结(Wind-drawing sintering)过程;料层厚度(Sinter mix/blend bed height)为350~700mm;点火温度(Ignition temperature)为950~1200℃;抽风负压(Wind-drawing negative pressure)为1000~1600mmH2O柱;烧结温度(Sintering temperature)为1260~1500℃。

烧结过程沿料层高度的变化状况1. 烧结矿层(Sinter ore layer)——上冷下热,约40~50 mm为脆性层(T低、急冷);2. 燃烧层(Combustion layer)——即烧结层(Sintering layer),厚度约为15~50 mm,温度为1100~1400℃,主要反应为燃烧反应;3. 预热层(Preheating layer)——厚度为20~40 mm,特点是热交换剧烈,温度快速下降,主要反应为水分蒸发、结晶水及石灰石分解、矿石氧化还原及固相反应;4. 冷料层(Mix/Blend layer)——即过湿层(Wetting layer),上层带入的水分由于温度低而凝结,¯过多的重力水使混合料小球被破坏¯影响料层透气性(Permeability);5. 垫底料层(Hearth layer)——为保护烧结机炉篦子不因燃烧带下移而烧坏。

《钢冶金学》_第1章 绪论

《钢冶金学》_第1章 绪论

2[C]+O2=2CO 2[P]+5/2O2+3CaO=3CaOP2O5 H.Bessemer(1856), W.Kelly(1857)
炼钢方法(3)
◆ 1865年德国人马丁利用蓄热室原理发明 了以铁水、废钢为原料的酸性平炉炼钢 法,即马丁炉法。1880年出现了第一座 碱性平炉。由于其成本低、炉容大,钢 水质量优于转炉,同时原料的适应性 强,平炉炼钢法仍一时成为主要的炼钢 法。
炼钢方法(5)
◆ 1899年出现了完全依靠废钢为原料的电 弧炉炼钢法(EAF),解决了充分利用废 钢炼钢的问题,此炼钢法自问世以来, 一直在不断发展,是当前主要的炼钢法 之一,由电炉冶炼的钢目前占世界总的 钢的产量的30-40%。
电弧炉炼钢
W. Siemens (1899)
炼钢方法(6)
◆ 瑞典人罗伯特·杜勒首先进行了氧气顶吹 转炉炼钢的试验,并获得了成功。1952 年奥地利的林茨城(Linz)和多纳维兹城 (Donawitz)先后建成了30吨的氧气顶吹 转炉车间并投入生产,所以此法也称为 LD法。美国称为BOF或BOP法,即 Basic Oxygen Furnace或Process的简称。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LD/BOF/BOP)
LD的两大里程碑贡献
氧气炼钢!第一次把纯氧气引入到炼钢生 产中,开辟了炼钢的新时代! 顶吹炼钢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当时的炉底 寿命问题!
炼钢方法(7)
◆ 1965 年加拿大液化气公司研制成双层管氧气
喷嘴,1967年西德马克西米利安钢铁公司引 进此技术并成功开发了底吹氧转炉炼钢法, 即OBM 法(Oxygen Bottom Maxhuette)。 1971年美国钢铁公司引进OBM法,1972年建 设了3 座200 吨底吹转炉,命名为Q-BOP法, Q代表这种炼钢方法快速(Quick)、平稳 (Quiet)和质量好(Quality)。

钢铁冶金学教程课程设计

钢铁冶金学教程课程设计

钢铁冶金学教程课程设计简介钢铁冶金学是钢铁行业中的重要学科,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其主要研究的是钢材的生产原理、生产工艺以及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钢铁冶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钢铁生产流程及钢材质量控制,并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设计目标1.掌握钢铁冶金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2.熟悉钢铁生产流程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3.掌握钢材的物理及化学性能测试方法;4.学会钢铁质量控制方法。

教学内容1.钢铁冶金学基础知识–钢铁的组成和性质–钢铁生产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钢材的分类和用途2.钢铁生产过程的控制–生铁的冶炼及铁水质量控制–钢铁的炼制及工艺参数控制–铸造及轧制过程的控制方法3.钢材质量检验–物理性能测试方法–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金相检验方法4.钢铁质量控制–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体系–不合格品管理及分析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环节的训练。

具体包括:1.理论讲授:采用课堂讲授、教材阅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钢铁冶金学的基础知识和钢铁生产流程的控制方法。

2.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习钢材物理及化学性能测试方法,了解钢铁的质量控制方法。

3.综合实践:开展实践课程,让学生实践钢铁炼制全过程的操作,学会钢铁质量控制方法。

教学评价本课程设计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学生综合评价,主要包括:1.考试评价:对学生进行钢铁冶金学的笔试、实践考核等考试方式,以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2.课堂评价:对学生课堂表现、思考能力等进行评价。

3.实践评价: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进行评价,以检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资源1.教材:《钢铁冶金学》等。

2.实验设备:冶金熔炼实验室、物理测试实验室、化学成分分析实验室、金相显微镜室等。

3.课件:包括课堂演示PPT等。

4.专业教师:资深的钢铁冶金学教师担任教学顾问,并邀请工业界专家参与教学。

结语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钢铁冶金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第一部分炼钢的基本任务1、钢和生铁的区别?答:C < 2.11%的Fe-C合金为钢;C > 1.2%的钢很少实用;还含Si、Mn等合金元素及杂质。

生铁硬而脆,冷热加工性能差,必须经再次冶炼才能得到良好的金属特性;钢的韧性、塑性均优于生铁,硬度小于生铁。

2、炼钢的基本任务?答:钢铁冶金的任务是由生产过程碳、氧位变化决定的。

炼钢的基本任务分为脱碳,脱磷,脱硫,脱氧,脱氮、氢等,去除非金属夹杂物,合金化,升温(1200°C→1700°C),凝固成型,废钢、炉渣返回利用,回收煤气、蒸汽等。

3、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答:C:控制钢材强度、硬度的重要元素,每1%[C]可增加抗拉强度约980MPa;Si:增大强度、硬度的元素,每1%[Si]可增加抗拉强度约98MPa;Mn:增加淬透性,提高韧性,降低S的危害等;Al:细化钢材组织,控制冷轧钢板退火织构;Nb:细化钢材组织,增加强度、韧性等;V:细化钢材组织,增加强度、韧性等;Cr:增加强度、硬度、耐腐蚀性能。

4、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来源?答:5、主要炼钢工艺流程?答:炒钢→坩埚熔炼等→平炉炼钢→电弧炉炼钢→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氧气底吹转炉和顶底复吹炼钢。

主要生产工艺为转炉炼钢工艺和电炉炼钢工艺。

与电炉相比,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生产率高,对铁水成分适应性强,废钢使用量高,可生产低S、低P、低N的杂质钢,可生产几乎所有主要钢品种。

顶底复吹工艺过氧化程度低,熔池搅拌好,金属-渣反应快,控制灵活,成渣快。

现代炼钢流程:炼铁,炼钢(铁水预处理、炼钢、炉外精炼),连铸,轧钢,主要产品。

第二部分炼钢的基本反应1、铁的氧化和熔池的基本传氧方式?答:火点区:氧流穿入熔池某一深度并构成火焰状作用区(火点区)。

吹氧炼钢的特点:熔池在氧流作用下形成的强烈运动和高度弥散的气体-熔渣-金属乳化相,是吹氧炼钢的特点。

乳化可以极大地增加渣-铁间接触面积,因而可以加快渣-铁间反应。

钢铁冶金原理第一章 冶金过程热力学基础1

钢铁冶金原理第一章 冶金过程热力学基础1

v1 B1 v2 B2 v3 B3 v4 B4
r Gm (T ) vB f Gm (B, T )
r Gm (T ) = v G ( 生成物 , T ) v G B f m B f m (反应物,T )
式中: mol-1, f Gm ( B, T ) —— 物质B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J·

另:
dSU ,V 0
第一章
冶金过程热力学基础
在不同的条件下,可根据不同的热力学平衡判据,判断 过程进行的可能性、方向性及最大限度。
§1.1.3 热效应的计算
一、物理变化过程中热效应的计算
纯物质的加热和冷却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过程焓变 可用kirchhof公式计算,对于等压加热过程: T2 cal C p f T H q p C p dT g .k T1 ,
即:
0 G 0 G 0 2 ln K T H T RT T T T p p p
H 0 ln K 2 T p RT
称为化学反应的等压方程式p6
第一章 冶金过程热力学基础
第一章 冶金过程热力学基础
化学反应的判据 0:K J,正反应未达到平衡, ) 反应正向进行(即向产物方向进行 G 0:K J,逆反应未达到平衡, 反应逆向进行(即向反应物方向进行 ) 0:K J,反应达到平衡
量, G:决定反应方向的物理 用于判定反应的可能性 。 ★ G :用于计算K值, 计算反应在T温度下能够完成的限度 的量。
aA bB cC dD
等温下: G G 0 RT ln J p
c d pC . pD Jp a b p A . pB

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

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

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及定义1.高炉法:传统的以焦炭为能源,与转炉炼钢相配合,组成高炉―转炉―轧机流程,被称为长流程,是目前的主要流程。

2.非高炉法:泛指高炉以外,不以焦炭为能源,通常分成轻易还原成和熔融还原成,通常与电炉协调,共同组成轻易还原成或熔融还原成―电炉―轧机流程,被称作长流程,就是目前的辅助流程。

3.钢铁联合企业:将铁矿石在高炉内冶炼成生铁,用铁水炼成钢,再将钢水铸成钢锭或连铸坯,经轧制等塑形变形方法加工成各种用途的钢材。

4.高炉有效率容积:由高炉出来铁口中心线所在平面至大料钟上升边线下沿水平面之间的容积。

5.铁矿石:凡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能经济提取金属铁的岩石。

6.富矿:一般含铁品位超过理论含铁量70%的矿,对于褐铁矿、菱铁矿及碱性脉石矿含铁量可适当放宽。

7.还原性能够:矿石中铁融合的氧被还原剂夺回的深浅程度。

主要依赖于矿石的球状程度、空隙及气孔原产状态。

通常还原性不好,碳素燃料消耗量高。

8.熔剂:由于高炉造渣的需要,入炉料中常需配加一定数量的助熔剂,该物质就称为熔剂。

9.耐火度:抗炎高温熔融性能的指标,用耐热锥变形的温度则表示,它表观耐火材料的热性质,主要依赖于化学共同组成、杂质数量和集中程度。

实际采用温度必须比耐火度高。

10.荷重软化点:在施加一定压力并以一定升温速度加热时,当耐火材料塌毁时的温度。

它表征耐火材料的机械特性,耐火材料的实际使用温度不得超过荷重软化点。

11.耐急冷急热性(抗热震性):就是所指在温度急剧变化条件下,不脱落、不碎裂的性能。

12.抗蠕变性能:荷重工作温度下,形变率。

13.抗渣性:在使用过程中抵御渣化的能力。

14.高炉有效率容积利用系数(吨/米日)=合格生铁约合产量/(有效率容积×规定工作日)。

15.入炉焦比:干焦耗用量/合格生铁产量(kg/t),一般250~550kg/t。

16.冶炼强度:干焦耗用量/(有效容积×实际工作日),t/m3h。

钢铁冶金学(炼钢学)PPT课件

钢铁冶金学(炼钢学)PPT课件

36
1.3.4 钢中的气体
钢液中的气体会显著降低钢的性能,而且容易 造成钢的许多缺陷。钢中气体主要是指氢与氮, 它们可以溶解于液态和固态纯铁和钢中。 氢在固态钢中溶解度很小,在钢水凝固和冷却 过 程 中 , 氢 会 和 CO 、 N2 等 气 体 一 起 析 出 , 形 成皮下气泡中心缩孔、疏松、造成白点和发纹。
完整编辑ppt
11
炼 钢 方 法(6)
瑞典人罗伯特·杜勒首先进行了氧气顶吹 转炉炼钢的试验,并获得了成功。1952 年奥地利的林茨城(Linz)和多纳维兹城 (Donawitz)先后建成了30吨的氧气顶吹 转炉车间并投入生产,所以此法也称为
LD法。美国称为BOF法(Basic Oxygen Furnace)或BOP法。
完整编辑ppt
23
1.3.1 钢中的磷
对于绝大多数钢种来说磷是有害元素。钢中磷的 含量高会引起钢的 “冷脆”,即从高温降到0℃ 以下,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降低,并使钢的焊接 性能与冷弯性能变差。
磷是降低钢的表面张力的元素,随着磷含量的增 加,钢液的表面张力降低显著,从而降低了钢的 抗裂性能。
完整编辑ppt
完整编辑ppt
39
钢中加入适量的铝,可生成稳定的AlN,能够 压抑Fe4N生成和析出,不仅改善钢的时效性, 还可以阻止奥氏体晶粒的长大。氮可以作为合 金元素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在冶炼铬钢,镍铬 系钢或铬锰系等高合金钢时,加入适量的氮, 能够改善塑性和高温加工性能。
完整编辑ppt
40
1.3.5 钢中的夹杂
完整编辑ppt
16
LD- Q- BOP
完整编辑ppt
17
炼 钢 方 法(9)
我国首先在 1972-1973 年 在沈阳第一炼钢 厂成功开发了全 氧侧吹转炉炼钢 工艺。并在唐钢 等企业推广应用。

钢铁冶金行业讲义课件x

钢铁冶金行业讲义课件x

钢铁冶金行业讲义课件x一、教学内容本讲义课件以钢铁冶金行业为主题,主要介绍钢铁冶炼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发展趋势。

内容包括:1. 钢铁冶炼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还原法、直接还原法和间接还原法。

2. 钢铁冶炼的工艺流程:包括矿石的选择与处理、炼铁、炼钢和轧制等环节。

3. 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从产量、技术、环保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钢铁冶炼的基本原理,掌握钢铁冶炼的工艺流程。

2.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增强学生对钢铁行业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钢铁冶炼过程中各种反应机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钢铁冶炼的工艺流程及发展趋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我国钢铁产业的现状,引发学生对钢铁行业的关注。

2. 讲解:详细介绍钢铁冶炼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发展趋势。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举例: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钢铁冶炼过程的理解。

5. 练习: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钢铁冶炼的基本原理。

2. 钢铁冶炼的工艺流程。

3. 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钢铁冶炼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答案:钢铁冶炼的基本原理包括还原法、直接还原法和间接还原法。

其中,还原法是指用还原剂将矿石中的铁氧化物还原为铁金属;直接还原法是指用焦炭直接还原铁矿石;间接还原法是指先将铁矿石还原为铁水,再将铁水炼制成钢。

这些原理在钢铁冶炼工艺中得到广泛应用。

2. 作业题目:请分析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

答案: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产量持续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环保意识逐渐加强。

在产量方面,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且仍有增长空间;在技术方面,钢铁企业不断引进和研发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环保方面,政府和企业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加大环保投入,努力实现绿色冶炼。

钢铁冶金学(炼铁)课件第4章

钢铁冶金学(炼铁)课件第4章

本科生主干课《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授课资料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 吴胜利 128
防止高炉发生“液泛现象”的对策分析
有人通过化工喷淋塔的实验,找出一个
流体流量比(K) 液泛因子(f)
的对应关系
1
流体流量比
K
=
L G
⎜⎜⎝⎛
ρg ρl
⎟⎟⎠⎞ 2
液泛因子
f
= ω2 g
∗ FS ε3
∗ ρg ρl
∗η 0.2
高炉炉料的特性及在炉内的分布是不同的粒度即各种炉料各不相同,且分布也不均匀
密度
在炉内局部出现气流超过临界速度的状态是可能的
局部“管道行程”
本科生主干课《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授课资料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 吴胜利 126
本科生主干课《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授课资料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 吴胜利 127
S=1-A料ε

6 d0
对 1m3散料有N个球, N=(6 1-ε)
πd
3 0
[球体积:
1 6
πd
3 0

料总体积(1-ε)]
1m3散料的表面积:
A料=N
*πd
2=(6 1-ε)
0
d0
故: S= 6 d0
即:S与d0成反比 (当炉料粒度越小
时,阻力就越大)
本科生主干课《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授课资料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 吴胜利 119
煤气流速快
时,
出现煤气把渣铁托住而类似粥开锅时的“液泛现象”
“液泛现象”的危害
高度弥散在渣铁间的气泡,使煤气流阻力大大升高; 被煤气流吹起的渣铁,在上部较低温度区域,有重新 冷凝的危险; 渣铁的重新冷凝,一方面将导致料柱孔隙度降低,煤 气流动受阻。另一方面,可造成炉墙结厚、结瘤,破 坏高炉顺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原理: 工艺原理:
(1)将真空室下部的吸嘴插入钢液内,真空室抽成真空后, )将真空室下部的吸嘴插入钢液内,真空室抽成真空后, 钢液沿吸嘴上升到真空室内脱气。 钢液沿吸嘴上升到真空室内脱气。 真空室内压力: 真空室内压力:13.3~66Pa(0.1~0.5mmHg), ~ ~ , 提升的钢液高度: l.48m。 提升的钢液高度: 。 (2)当钢包下降或真空室相对提升时,脱气后的钢液重新返 )当钢包下降或真空室相对提升时, 回到钢包内。当钢包上升或真空室下降时, 回到钢包内。当钢包上升或真空室下降时,又有一批新的钢液进入 真空室进行脱气。这样,钢液一次一次地进入真空室, 真空室进行脱气。这样,钢液一次一次地进入真空室,直到处理结 束为止。 束为止。
1 Θ 2
, ω[ H ]% =
1 N 2 → [N ] 2
KN = f[ N ]ω[ N ]% ( PN2 / P )
1 Θ 2
− 564 lg K N = − 1.095 T
, ω[ N ]% =
K N ( PN2 / P ) f[ N ]
1 Θ 2
1 钢包脱气法 内容提要
过程: 过程
(1)气体从钢液中逸出全靠真空室的负压作用 ) (2)伴随气体逸出,钢液产生沸腾,起到气体搅拌的作用, ) 其间可用加铝或调节真空室压力的方法控制带气相的反应。
炉外精炼的内容
脱氧; 脱氧; 脱硫; 脱硫; 脱气; 脱气; 去除夹杂和夹杂物变性处理; 去除夹杂和夹杂物变性处理; 合金化; 合金化 调整钢液成分及温度。 调整钢液成分及温度。
手段:渣洗、真空、搅拌、喷吹、加热, 手段:渣洗、真空、搅拌、喷吹、加热,过滤等
广泛使 用并得 到公认 的是LF 的是 和 RH 法
2 钢液的滴流脱气精炼 内容提要
冶金效果: 冶金效果 真空滴流精炼效果要比钢包真空精炼法好得多。
脱除成分 镇静钢的脱 除量,% 未脱氧钢的 脱除量,%
[O] 30 60
[H] 60 80
Hale Waihona Puke [N] 4 20~25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也相应降低50~ % 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也相应降低 ~70%
2 钢液的滴流脱气精炼 内容提要
采用真空和未用加热手段精炼钢液的方法
1.以脱气为主的精炼方法 .
(1)钢包除气法(西德和苏联首先使用)。 (2)倒包处理法(现已被淘汰),如BV法(1952年西德使 用)。 (3)出钢过程脱气法(TD法,1962年西德使用)。 (4)真空浇注法(苏联首先使用)。 (5)真空吹氩法(Finkl或Gazid法,1953~1963午法 国、 英国使用)。 (6)提升脱气法(DH法,1956年西德使用)。 (7)真空循环脱气法(RH法,1958年西德使用)。
操作指标:
真空室内的压力:666~2.66×104Pa(5~200mmHg) 真空室内的压力 ~ × ~ 处理时间:12~ 分钟 决定于钢液温度 分钟。 决定于钢液温度) 处理时间 ~15分钟。(决定于钢液温度
问题与不足: 问题与不足:
脱气效果不大显著,特别是吨位较大的钢包, 脱气效果不大显著,特别是吨位较大的钢包,因受钢液静 压力的影响,包底层的气体不易逸出。 压力的影响,包底层的气体不易逸出。
2 钢液的滴流脱气精炼 内容提要
目前主要采用: 目前主要采用
(1)倒包法 (2)真空浇注法 (3)出钢过程脱气法。
2 钢液的滴流脱气精炼 内容提要
基本原理:
将钢液流股注入真空室,由于压力急剧降低, 将钢液流股注入真空室,由于压力急剧降低,使流股松散膨 并散开成一定角度以滴状降落,脱气表面积增大, 胀,并散开成一定角度以滴状降落,脱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气 体的逸出。 体的逸出。
3 真空提升脱气法(DH法 内真空提升脱气法 法) 容提要
设备组成: 设备组成:
原西德Dortmund Hörder冶金联合公司于 冶金联合公司于1956年首先提出 。 原西德 冶金联合公司于 年首先提出 真空室 提升机构 加热装置 合金加入装置 抽气系统
3 真空提升脱气法(DH法 内真空提升脱气法 法) 容提要
1 钢包脱气法 内容提要
原理: 先将钢包放入真空室内,盖上真空室盖后抽真空脱气。 原理 先将钢包放入真空室内,盖上真空室盖后抽真空脱气。
1 H 2 → [H ] 2
KH = f[ H ]ω[ H ]% ( PH 2 / P )
1 Θ 2
lg K H
− 1670 = − 1.68 T
K H ( PH 2 / P ) f[ H ]
3 真空提升脱气法(DH法 内真空提升脱气法 法) 容提要
优点: 优点
(1)较小的真空室处理大吨位的钢液。 (2)可以用石墨电极、重油和煤气对真空室进行烘烤和加 热,因此钢液温降较小。 (3)可以用来生产含[C]0.002%的低碳钢。 (4)处理过程中可以加合金,合金元素的收得率高。
缺点: 缺点
(1)提升脱气法的设备较复杂,操作费用和投资费用较高。 (2)适用于大容量的冶炼设备。
炉外精炼发展历程
20世纪30-40年代,合成渣洗、真空模铸; 20世纪30-40年代,合成渣洗、真空模铸; 世纪30 年代 50年代 大功率蒸汽喷射泵技术的突破, 年代, 50年代,大功率蒸汽喷射泵技术的突破,发明了 钢包提升脱气法(DH)及循环脱气法(RH) (DH)及循环脱气法(RH); 钢包提升脱气法(DH)及循环脱气法(RH); 60-70年代 高质量钢种的要求, 年代, 60-70年代,高质量钢种的要求,产生了各种精 炼方法; 炼方法; 80-90年代 连铸的发展, 年代, 80-90年代,连铸的发展,连铸坯对质量的要求 及炼钢炉与连铸的衔接; 及炼钢炉与连铸的衔接; 21世纪 更高节奏及超级钢的生产。 世纪, 21世纪,更高节奏及超级钢的生产。
(1)钢包精炼法(ASEA—SKF法,1965年瑞典使用)。 (2)真空电弧加热精炼法(VAD法,1967年美国使用)。 (3)埋弧加热桶炉法(LF法,1971年日本使用)。
炉外精炼方法 内容提要
◆ 钢包脱气法 ◆ 钢液的滴流脱气精炼 真空提升脱气法(DH法 ◆ 真空提升脱气法 法) ◆ 循环脱气法 法) 循环脱气法(RH法 钢包真空精炼法(ASEA—SKF法 ◆ 钢包真空精炼法(ASEA—SKF法) 电弧加热钢包脱气法(FINKL—VAD法) 法 ◆ 电弧加热钢包脱气法 钢包炉精炼法(LF炉精炼法 炉精炼法) ◆ 钢包炉精炼法 炉精炼法 真空吹氧脱碳法(VOD法) ◆ 真空吹氧脱碳法 法 氩氧精炼炉(AOD)法和水蒸汽 氧气混合精炼 法和水蒸汽-氧气混合精炼 法和水蒸汽 氧气混合精炼(CLU)法 法 ◆ 氩氧精炼炉 喷射冶金(喷粉精炼 喷粉精炼) ◆ 喷射冶金 喷粉精炼
存在主要问题
(1)钢液温降严重,为了保证充分脱气与合适的浇注温度, 钢液温降严重,为了保证充分脱气与合适的浇注温度, 钢液需过热100℃左右。 100℃左右 钢液需过热100℃左右。 生产能力较大的炼钢车间, (2)生产能力较大的炼钢车间,完全采用这种方法有很大困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生产大锻件的机械制造厂。 难,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生产大锻件的机械制造厂。
3 真空提升脱气法(DH法 内真空提升脱气法 法) 容提要
工艺参数: 工艺参数
(4)处理的时间 ) 一般提升的钢液要在真空室内停留6~7s。同样在排除钢液时也 要在最低位置停留5s左右,以使钢液完全返回钢包内。 (5)升降速度 ) 钢液上升速度增大,还有利于钢液喷溅,增加脱气表面积,下 降速度增大,有利于钢包内钢液均匀混合。0.05m/s→0.2m/s (6)升降行程 ) 提升行程取决于处理容量、钢水吸入量及真空室和钢包 的直径,也与升降装置等有关。 镇静钢:真空室内熔池深度不超过0.45m 沸腾钢:不超过0.6m
3 真空提升脱气法(DH法 内真空提升脱气法 法) 容提要
工艺参数: 工艺参数
(3)循环因数 ) 在处理过程中进入真空室的钢液量与钢包内钢液量之比。 用 µ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n⋅q µ= Q
式中 µ——循环因数; n——升降次数; q——吸入钢液量,t; Q ——钢包内钢液量,t。 说明: 说明: (1)循环因数的选择应根据处理钢种、钢液中原始含气量以及处理时的真空 度而定。 (2)对于中、高碳钢,循环因数为3时,钢中气体含量才能达到要求。 (3)在实际生产中,循环因数是按提升次数来控制的。
优点: 优点:
(1)实际上出钢温度比通常不处理的钢液过热 ~0℃; )实际上出钢温度比通常不处理的钢液过热20~ ℃ (2)使用的钢包容积应比一般用的容量稍大,以保证钢液上有较 )使用的钢包容积应比一般用的容量稍大, 大的反应空间; 大的反应空间 (3)中间包的容积约为出钢量的l/50。 )中间包的容积约为出钢量的 / 。
3 真空提升脱气法(DH法 内真空提升脱气法 法) 容提要
工艺参数: 工艺参数
(1) 钢液吸入量 每次升降时吸入到真空室内的钢液量。它取决于钢包的容量, 一般为钢包内钢液的10~15%。 2) (2)升降次数 (d − β ) 1 n= ⋅ lg n 处理过程中钢液分批进入真空室的次数: lg (1 − a ) ( d − β )
2 钢液的滴流脱气精炼 内容提要
冶金效果比较:
钢种 30CrM nSiA 30CrM nSiNiA 30CrM nSiNiA 真空精炼 方法 钢包处 理法 真空钢包 吹氩法 真空滴 流法 真空度,帕 (毫米汞柱) 266 665 266~665 (2~5) 400~800 (3~6) 540~1200 (4~9) 温度损 失,℃ 35~45 50~60 90~104 脱气程 度,% 20~40 40~50 56~67 ~
刘中清 四川大学冶金工程学科组
301qzl@
内容提要
炉外精炼方法分类
炉外精炼方法
炉外精炼的产生
定义: 把一般炼钢炉(转炉 平炉或电炉) 转炉、 定义 把一般炼钢炉 转炉、平炉或电炉)中完 成的部分精炼任务,移到炉外的“钢包” 成的部分精炼任务,移到炉外的“钢包”或专 用容器中进行。 用容器中进行。 半世纪以来迅速发展的钢铁冶金重要技术; 半世纪以来迅速发展的钢铁冶金重要技术; 提高生产率的需要; 提高生产率的需要; 提高钢质量的需要; 提高钢质量的需要; 满足不同钢种的特殊要求; 满足不同钢种的特殊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