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科技发展概论教学大纲
新科技的发展教案
新科技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科技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现状;2.了解新科技的种类及特点;3.探究新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新科技的种类及特点;2.新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探究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日常中采用的一些新科技产品,比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音箱等,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对这些产品的了解及使用体验。
2.课堂探究(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新科技发展的历史背景、现状、分类等方面的探究。
学生可以结合互联网资源、图书资料等形式进行探究,通过小组讨论,了解新科技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课堂实践(5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自主选题或教师引导选择热门新科技话题,例如智能家居、虚拟现实、无人车等进行探究,学生可以进行调研、观察、讨论等形式的实践,分析和总结新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4.总结评价(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与昨天的知识作对比,了解新科技发展的现状。
同时对今天探究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收集学生的反馈建议,为后续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五、教学资源1.互联网资源:百度、谷歌、维基百科等;2.图书资料:科技类图书,如《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能机器》等;3.实践工具:摄像头、手持设备、现场观察等。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实践效果等;2.学生的作业设计、编辑、展示效果等;3.学生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反馈。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课程编号:0222304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先修课程:高中的相关课程后续课程:科学技术哲学总学分:3学分教学目的与要求:现代科技是现代文明的主导,它不仅本身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而且直接决定或影响着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转型。
本课程就是试图概要而系统地论述现代科技的由来与演变。
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什么是大爆炸宇宙学说,地球是怎样产生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基因有什么作用,克隆羊“多莉”是怎样诞生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怎么回事,宇宙飞船可以探测到什么,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本课程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寓意深刻,针对性强,融学科性、知识性、新闻性、趣味性于一体。
本课程重点讲授以下几个专题:一、近代以来的三次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二、科学技术的本质三、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四、地球的起源五、生命起源和智力的起源六、物理学革命及其影响七、现代高新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文科大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科技发展中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为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学时分配学时分配序号章目名称序号章目名称讲授实验讲授实验1 第一讲、绪论 6 5 第五讲、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6 2 第二讲、科学技术的本质 3 6 第六讲、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9第三讲、近代以来的三次科第七讲、物理学革命及其影3 3 7 6 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响4 第四讲、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9 8 第八讲、现代高新技术简介 9第一章诸论(6学时)第一节回顾:20世纪尚未找答案的科学问题一、20世纪重大的科技成果二、20个尚未解决科学问题第二节 21世纪的重大科学进展展望一、21世纪重大的科学展望二、21世纪的重大科技进展第三节思考:科技对社会的影响观看电教片本章重点:20世纪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难点: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第二章科学技术的本质(3学时)第一节几个值得关注的概念一、科学二、技术三、科学技术四、大科学与高技术第二节现代科学技术的分类一、科学技术分类的思想渊源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分类原则三、现代科学技术的系统分类本章重点:科学与技术的区别难点:科学技术的分类原则第三章近代以来的三次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3学时) 第一节三次科学革命一、近代科学的诞生二、近代科学的发展三、现代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三次技术革命一、蒸汽技术革命二、电力技术革命三、信息技术革命本章重点:什么是科学革命;什么是技术革命难点:技术革命与生产力的关系;技术变革与文明第四章宇宙的起源和演化(9学时)第一节天文学的回顾和展望一、古代天文学二、现代天文学第二节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一、太阳系的特征二、太阳系起源的几种假说三、现代星云说第三节恒星一、恒星的运动二、恒星的分类三、恒星的演化第四节星系一、银河系的结构二、星系的分类三、星系的演化第五节宇宙学一、什么是宇宙学二、宇宙学研究的对象三、宇宙模型本章重点:掌握现代科学背景下关于太阳系、恒星、星系的演化难点:宇宙学研究的对象;宇宙模型第五章地球的起源与演化(6学时)第一节地学发展的历史回顾一、生物地球观二、化学地球观三、物理地球观第二节地球的构造一、地球的外部构造二、地球的内部构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演化一、地球的起源二、新地球观本章重点:为何地学这门学科发展缓慢,新地球观的主要内容,难点:地球的演化第六章生命起源与智力的起源(9学时)第一节概论一、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二、生物学的主要分支三、生物学的发展线索第二节生命起源的理论一、神创论二、自生论三、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途径实现的第三节生物进化的理论一、拉马克的观点二、达尔文的观点三、新达尔文主义的观点四、现代达尔文主义的观点五、中性学说第四节人类智力的起源和进化一、什么是智力二、脑的进化三、智力进化与人类的起源四、人类对大脑和智力的不断探索本章重点:如何理解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途径实现的,生物进化的证据,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难点:脑科学的发展,生物进化学说,分子生物学,第七章物理学革命及其影响(6学时)第一节经典力学与绝对时空一、牛顿生平与主要贡献二、绝对时空第二节相对论一、狭义相对论的创立二、广义相对论的建立第三节量子力学一、量子力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二、量子力学的建立本章重点:经典力学与绝对时空的主要内容,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狭义相对论的公设、推论及意义,难点:为什么说经典力学为旧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提供了基础,相对论的科学贡献,第八章现代高新技术简介(9学时)第一节空间技术一、人类探空活动的由来和发展二、火箭技术三、人造地球卫星四、载人航天和登月成功五、空间开发的前景第二节海洋技术一、海洋科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二、海洋开发技术的现状与前景第三节生物技术一、现代生物技术的涵义二、基因工程三、蛋白质工程四、细胞工程五、酶工程第四节新材料一、材料的作用、地位和分类二、现代金属材料技术三、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四、有机高分子材料技术五、新型复合材料技术六、特种材料技术第五节新能源技术一、新能源技术的基本特征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六节激光技术一、激光的产生二、激光的特性三、激光的广泛应用本章重点:1981年,国际宇航联合会第32届大会,正式把陆地、海洋、大气层和外层空间分别称为人类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环境。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现代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从科学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科学技术的定义科学技术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受过系统训练、具备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们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改变自然与社会的过程。
科学是一种理论性的知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系统观察、实验和理论解释;而技术则是将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中,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被分为不同时代的阶段。
从古代的人类使用简单工具开始,到中世纪的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大爆炸,再到工业革命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演进。
而当今的信息时代更是科技发展的高峰,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手机等新技术层出不穷。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得生产方式不断升级,社会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
另外,科学技术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交通变得更加便利,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
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在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环境保护等领域,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也将迎来更多新技术的应用,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前进。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珍惜和善用科学技术,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38900020【英文译名】:Generalit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理、工、文、管、农类各专业。
【学分数】:2【总学时】:32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课程之一。
本课程以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材料、典型的事例介绍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社会的影响,形成文理交叉、理工渗透、专业基础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学会科学思维,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一)从内容上,应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现代高新技术的主要内容、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从能力方面,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从教学方法上,以讲授为主,适当加以课堂讨论,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建立网络教学、交流、辅导系统。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为后续的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科学技术背景知识和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1.科学技术发展简史1.1科学与技术概论1.2古代科学技术1.3近代科学技术1.4现代科学技术革命2.现代科学技术2.1生物技术2.2现代信息技术2.3激光技术2.4新材料技术2.5新能源技术2.6 空间与海洋技术1工程技术中心2 2.7 环境科学技术3工程技术基础3.1工程图学基础3.2 工程力学3.3 工程材料3.4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3.5先进制造技术4.科学技术与社会4.1科技的社会功能4.2二十世纪科技的发展与创新4.3科教兴国4.4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4.5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五、教学方法建议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注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能,取得较好实践效果。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1. 了解科学技术史的发展脉络,掌握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史的兴趣,激发对科学技术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课程内容:
1. 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古代文明中的科技成就、古代科学家和发明家;
2. 中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世纪科学技术的传播与发展、中世纪的科学思想;
3.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及其影响、近代科学家和技
术发明;
4.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革命、信息时代的科技进步。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讨论,介绍科学技术史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展开
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
地呈现科学技术史的发展;
3.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博物馆、实验室等,让学生亲
身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四、评估方式:
1. 平时表现,参与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课堂测试,针对课程内容进行的小测验;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科学技术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上是一个简要的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建议,当然具体的大纲内容还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概论课程作为大学本科教育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实现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制定本实践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概论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实践教学环节(1)课堂讨论:围绕概论课程的相关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了解社会现象,增强社会责任感。
(4)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5)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2. 实践教学资源(1)图书馆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2)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拓展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
(3)校外资源:与企业、政府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实践等机会。
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概论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情景教学法: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实践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5.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实践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表现。
2. 实践成果:评价学生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环节的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实践经验。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全校非理工科各专业课程类别:公选课总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为了强化素质教育、进行文理渗透和学科的知识交叉,大连大学开设了“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
课程围绕自然科学的三大基本命题(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物质的结构与组成)设置了如下讲授内容专题:1太阳系报告,2黑洞探索,3宇宙起源说,4地外生命探索,5大陆漂移与板快学说,6地震、海啸及预报,7天体碰撞与灾变,8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9原子世界与纳米技术,10核子反应与核能利用,11放射性同位素与考古,12物态、低温与超导,13生命起源与进化,14生命的本质,15现代生物技术进展,16人类基因组计划等16个专题。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一)宇宙科学选题 6学时1.了解太阳系探测新进展,掌握类地行星、类木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的主要特点;2.掌握黑洞的来源与分类,了解观测方法及发现;(穿插科教视频:黑洞)3.了解古代宇宙起源说,宇宙膨胀与大爆炸学说及其他;(穿插科教视频:宇宙诞生的学说,课后上网调研、归纳其他宇宙学说)4.了解探索地外生命;(穿插科教视频:探索宇宙生命、地外生命大搜寻、火星任务、天煞等选段,适当组织课堂讨论和课后上网查阅、整理“地外生命探索”的文献资料)(二)地球科学选题 6学时1.掌握大陆漂移与板快学说;(穿插科教视频:大陆漂移)2.了解地震、海啸及预报;3.了解天体碰撞与灾变4.理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穿插科教视频:环境污染片断)(三)物质科技选题 6学时1.掌握原子世界与纳米技术(穿插科教视频:纳米与纳米技术)2.了解核子反应与核能利用(穿插科教视频:居里夫人片断)3.理解放射性同位素与考古4.了解物态、低温与超导(四)生命科技选题 6学时1.了解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穿插科教视频:生命起源)2.理解生命的本质3.了解现代生物技术进展(穿插科教视频:基因与克隆、多莉的启示)4. 人类基因组计划(穿插科教视频:人类基因组计划)(五)穿插选播科教片、科幻片 6-8学时1.科幻片选段:火星任务、居里夫人、侏罗纪公园、天地大碰撞、天煞2.科教片选段来源:百年科技启示录、百年诺贝尔、科教文行动、大宇宙等选段三、课程的其它教学环节1.全程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2.多功能教学网站“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精品课网站”。
科技发展与学科专业概论教学大纲包装
《科技发展与学科专业概论》教学大纲英文课程名称:Introduction to Printing Industry and Printing Specialty课程编码:总学时:16(其中理论课学时:16)总学分:1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包装工程开课单位: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执笔人:郭红革刘莉审校人:一、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包装的发展第一节包装的概念介绍包装的广义和狭义概念。
第二节包装的基本功能介绍包装的三大基本功能。
第三节包装的分类介绍根据不同方式对包装进行分类的内容。
第四节包装的发展按照历史阶段对包装的发展进行分段介绍,着重介绍我国包装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包装组织和协会第一节世界包装组织介绍世界包装组织和宗旨以及分支机构。
第二节中国包装联合会介绍中国包装联合会和宗旨及附属的湖南工业大学概况。
第三节其他包装协会组织介绍包装行业比较知名的具体协会组织。
第三章包装工程教育第一节中国包装教育现状主要介绍我国开设包装工程高等教育的院校情况及毕业生就业去向。
第二节包装工程师的责任介绍包装工程师的责任以及如何成为合格的包装工程师。
第三节国外包装教育介绍世界各地开设包装工程专业的国外高校,对比其与我国包装教育的异同点。
第四章包装材料和容器介绍第一节纸质包装材料和容器包装用纸、纸板的分类,纸、纸板的类型,纸制包装容器。
第二节塑料包装材料和容器塑料包装材料的性能特点,塑料的分类,塑料包装容器。
第三节木质包装材料和容器木材的种类及特点,木制包装容器。
第四节金属材料和容器金属包装材料的分类,金属包装材料的性能特点,金属包装容器。
第五节玻璃与陶瓷包装材料和容器玻璃包装材料的化学组成、性能,玻璃包装材料的种类,玻璃包装容器及用途,陶瓷的性能、种类,陶瓷包装容器的品种、用途和结构。
第六节其他包装材料复合包装材料、纤维材料等。
第五章包装技术和设备介绍第一节包装技术一般包装技术,特殊包装技术,集合包装技术。
第二节包装设备包装设备的分类、包装设备的组成、包装设备的特点。
《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An Introduction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总学时:32 学分:2.0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科学技术概论是为高等多科性院校工科,文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现代自然科学基本内容,当代高技术领域状况,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影响等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包含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等。
2、开课学期:第3学期3、适用专业:中文、新闻传播、教育学本科相关专业。
4、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有所了解,获得科学技术基本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技术素质,并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授课主要内容与要求第一次课: (每次2学时)导论1、教学内容与要求:了解科学与技术的概念,联系及区别.2、教学重点:科学与技术的概念3、教学难点: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及区别第一章近代自然科学的初步发展1、教学内容与要求(1)了解科学革命的突破;(2)理解经典力学的奠基和牛顿的科学综合;(3)理解其他学科的初步发展;(4)了解近代科学方法.2、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3、教学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第二章第一次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科学中心的转移1、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解英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2)了解法国的产业革命和科学的兴衰.2、教学重点:第一次产业革命3、教学难点: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课第三章近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1、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解天地演化的研究及物理学的进展;(2)理解化学的成就及生物学的飞跃.2、教学重点:能量守恒定律,元素周期律及生物进化论3、教学难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第四章第二次产业革命1、教学内容与要求(1)了解德国的崛起;(2)理解电力技术革命;(3)了解美国的崛起.2、教学重点:第二次产业革命3、教学难点:第二次产业革命第三,四次课:第五章物理学革命及其影响1、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解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常识;(2)理解现代化学理论常识.2、教学重点:相对论,量子力学及现代化学理论常识3、教学难点:长度收缩效应,时间膨胀效应及物质波的理解第五次课:第六章宇观世界探索1、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解大爆炸宇宙学常识;(2)理解星系的起源和演化;(3)理解恒星演化并了解太阳系的起源.2、教学重点:大爆炸宇宙学及恒星演化3、教学难点:大爆炸宇宙学第六次课:第七章深入微观世界和追求物质统一性1、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解物质的微观层次结构及其规律;(2)了解现代科学对世界统一性的追求.2、教学重点:物质的微观层次结构及其规律3、教学难点:微观世界基本规律第七次课:第八章地球系统科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1、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解地球系统科学常识;(2)理解生态学常识;(3)了解环境科学常识.2、教学重点:地球系统科学常识3、教学难点:地球系统科学常识第八次课:第九章生命科学与智能探索1、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解现代生命科学常识和生命的起源;(2)了解人类的起源与人工智能研究.2、教学重点:基因,DNA双螺旋,遗传密码及人工智能3、教学难点:基因,DNA双螺旋,遗传密码第九次课:第十章系统科学与探索复杂性1、教学内容与要求(1)了解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常识;(2)了解系统科学的新进展.2、教学重点: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常识3、教学难点: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常识第十次课:第十一章当代高技术的崛起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与要求了解高技术的定义与特点.2、教学重点:高技术的定义3、教学难点:高技术的特点第十二章计算机技术1、教学内容与要求(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及个人计算机;(2)理解人工智能常识;(3)了解因特网的发展状况.2、教学重点:人工智能常识3、教学难点:人工智能常识第十一次课:第十三章生物技术1、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解酶工程与发酵工程常识;(2)理解细胞工程及基因工程常识;(3)了解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2、教学重点: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常识3、教学难点:酶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常识第十二次课:第十四章新材料、新能源技术1、教学内容与要求(1)了解新材料技术常识;(2)理解核能的开发与利用;(3)了解可再生能源.2、教学重点: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常识3、教学难点:核能的开发与利用第十三次课:第十五章海洋技术与空间技术1、教学内容与要求(1)了解海洋探测技术及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常识;(2)了解空间技术常识;(3)理解运载火箭,人造地球卫星与航天技术的发展.2、教学重点:海洋技术及空间技术常识3、教学难点:宇宙速度第十四次课:第十六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1、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要素的关系及科学技术成果转化;(2)理解科学技术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3)了解日本与亚洲四小龙的发展特点;(4)了解知识经济.2、教学重点: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要素的关系及科学技术成果转化3、教学难点: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第十五次课:第十七章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1、教学内容与要求(1)了解全球及中国的环境问题;(2)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2、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战略3、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十六次课:第十八章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1、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解科学技术进步与精神文明的关系;(2)理解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2、教学重点:科学技术进步与精神文明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3、教学难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三、考核要求:1.平时没有课外作业,主要是自己看相应的参考书或者课外读物,扩大知识面,平时成绩以学生的到课率,课堂表现,听课笔记做综合评价;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2.考核方式:小论文。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2,学分数: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是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选修课程,是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
本课程从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现代自然科学基本内容、当代高科技领域的概况、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相影响等四大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介绍了包涵于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等。
学生对近代及当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一)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和作用1.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2.了解高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3.了解科学技术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4.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近代自然科学1.了解近代数学的发展及意义。
2.了解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及意义。
3.了解近代化学的发展及意义。
重点:数学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
(三)现代物理学1.理解相对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2.理解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基本观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了解粒子物理学理论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重点: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其本观点及其作用。
(四) 现代天文学1.了解太阳系的起源。
2.了解大爆炸宇宙学的发展过程。
3.了解恒星演化理论。
重点:宇宙演化的有关理论。
(五)空间技术1.了解空间技术的发展;2.了解运载火箭、人造地球卫星与航天技术的发展。
重点: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六)地球与环境科学1.了解地震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2.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引起的全球生态危机。
3.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及其战略实施。
重点:科学技术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七)新材料技术1.了解新材料技术的发展;2.了解各种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3.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
重点: 纳米科学技术。
(八)新能源技术1.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2.了解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中国现代科技教案设计
中国现代科技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科技的主要发展与突破。
2. 培养学生的科技思维,激发对科技的兴趣。
3. 让学生明白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系。
二、今日重点
1. 中国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
2. 科技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3. 科技伦理的探讨。
三、课程步骤
1. 导言:通过简短的视频,展示中国近年来的科技突破,如5G 技术、人工智能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科技发展概览:介绍中国的航天、通讯、生物科技等方面的主要进展,使学生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3. 科技应用实例:讲解无人驾驶汽车、AI助手等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就在身边。
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科技带来的利与弊,以及如何在科技发展中保持伦理道德。
5. 结尾:总结科技对社会的深远影响,鼓励学生在未来继续关注科技的发展,培养其创新思维。
四、课后任务
1. 查找资料,了解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技创新。
2. 与家长讨论:现代科技如何改变了家庭生活?
3. 写一篇关于你认为未来最重要的科技趋势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我更加明确了学生的兴趣点。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实践与应用,使抽象的科技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
同时,也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科技的发展,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教育学(高教版)教学大纲:课程简介
《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教育学二、课程性质:《教育学》是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从事中学教育工作必需的教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培养热爱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自身的素养。
三、课程教学目的:1、了解教育的构成要素,认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及各历史阶段教育的特点。
2、掌握关于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
3、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课程论、教学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要求。
4、掌握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学制和教育改革的任务、目标、趋势。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一)课程教学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教育学的基本指导原则,必须坚持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2、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原则,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理论,自觉地坚持教育学的社会主义方向,正确处理古今中外的关系。
3、正确处理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原则,当代科技的发展以及教育自身的发展使得教育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好这些课程有助于全面、深刻地掌握教育学理论,也有助于公共必修课教育学作用的发挥。
(二)课程教学方法1、讲授应侧重于系统的理论知识教学,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讲清思路与方法。
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突出重点,注意培养学员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2、辅之以谈话法、讨论法等方式,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运用知识去获得新知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安排好教学实践环节,可适时组织学员开展自讲、教育实习和教育考察活动,撰写教育实习报告、交流教案、观摩评论教育实习效果。
五、课程总学时: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总教学时数72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1、建议学时分配2、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科学技术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记录着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发明创新方面的伟大成就。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地介绍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起源、演变和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念和方法论,为他们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奠定基础。
一、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概念、性质和历史背景;2.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技术史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规律;3.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4. 培养学生科学技术思维和创新意识;5.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尊重和热爱。
二、课程内容1. 科学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科学技术的概念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基本分类及各自特点2. 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成就- 古代科学家和发明家的贡献- 古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交流3. 近代科学技术的崛起- 文艺复兴以来科学技术的重大进展- 工业革命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 近代科学技术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4. 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及方式5. 科学技术史的价值和意义- 科学技术对社会和经济的贡献- 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推动- 科学技术史对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2.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气息;3.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4.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力;5. 组织科学技术史知识竞赛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评估方式1. 期中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科学技术史内容的掌握程度;2. 出题考察学生对科学技术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组织小组展示,评价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4. 研究报告评定学生对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深度和创新;5. 平时作业、参与度等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课程类别:综合教育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总学时:32学分:2.0先修课程:高中数理化基础适用专业:全校体育、音乐、美术等学院各专业开课单位:理论物理教研室+其他一些理工科教师一、课程简介围绕宇宙、地球、物质、生命等自然科学基本命题,以科技前沿专题知识为主线,穿插科学发展观及科学历史人文背景知识,较系统地展示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课程以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材料、典型的事例、生动的视频,使学生在认识当代自然科学重大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广泛了解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前景。
通过课程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培养他们关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培养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与科学的思想方法观点,力求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融合。
开课单位:理论物理教研室+其他一些理工科教师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宇宙篇(8学时)教学内容:1.1.太阳系的探测成就1.2.黑洞的形成与分类1.3.宇宙起源与大爆炸学说1.4.探索地外生命教学要求:1.掌握类地行星、类木行星的主要特点,了解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环日星云,思考探索发现的关键是什么;2.简介恒星世界,理解黑洞的产生,掌握黑洞的分类;3.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理解宇宙膨胀的发现,掌握宇宙大爆炸的学说的关键描述;4.理解来自近邻的消息,了解探测外星生命历程,讨论不明事件与展望。
授课方式:讲授(二)地球篇(8学时)教学内容:1.1.地震及预报1.2.海啸及预报1.3.天体碰撞与灾变1.4.资源与环境问题教学要求:1.掌握地震基本知识,了解地震活动概况,理解地震成因,了解地震预报和防范;2.掌握海啸的概念,理解海啸的起因,了解历史上的重大海啸及其破坏力,了解海啸的预报与防范;3.了解恐龙的消失及原因,了解K-T界层的铱异常与巨大的陨石坑,掌握K-T大灭绝的说法,讨论生物大灭绝问题;4.了解地球资源现状与问题,了解环境恶化与危机,树立呵护地球、保护环境的理念与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樊川小教班“当代科技发展概论”教学大纲
一、 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任务及相关课程的关系
<当代科技发展概论>是开放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讲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成就,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及使学生对当代科技发展概论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当代科技发展概论的发展史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并能够基本掌握科学技术史上重大的历史人物及其贡献、科学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主要成就、科学技术发展对现代文明的推动等有关知识。
3.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建议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提出如下建议:(1)着重讲解现代和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侧重于最新科学成果的取得及意义;(2)尽量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3)在介绍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适当讲解一些我国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世界级科学成就。
4.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当代科技发展概论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三个层次:掌握、熟悉和了解。
在考核时,掌握的内容占60%,熟悉的内容占30%,了解的内容占10%。
除此之外,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比例为20%(此比例仅供参考,具体比例可由任课老师自行决定,但不能超过20%)。
二、多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初步方案
1. 学时分配
本课程课内学时72课时,共4学分,一学期开设。
章节教学内容学时数第一章近代自然科学的初步发展3第二章第一次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科学中心的转移3第三章近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4第四章第二次产业革命4第五章物理学革命及其影响5第六章宇观世界探索5第七章深入微观世界和追求物质统一性3第八章地球系统科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3第九章生命科学与智能探索6第十章系统科学与探索复杂性4第十一章当代高技术的崛起及其特点3第十二章计算机技术5第十三章生物技术6第十四章新材料、新能源技术6第十五章海洋技术与空间技术6第十六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2第十七章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3第十八章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12.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
本课程有三种媒体:文字教材、CAI课件、UBI辅导等。
文字教材为主教材。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导论部分
1. 基本内容:科学、技术、科学与技术
2. 教学要求:导论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章:近代自然科学的初步发展
1. 基本内容:哥白尼与《天体运行论》;维萨里与《人体结构》;开普勒与开普勒三大定律;伽利略与“斜面实验”;牛顿与牛顿力学的创建;自然科学的其他领域如数学、化学方面的重大成就;近代科学方法论。
2. 教学要求:掌握哥白尼在天文学方面所作的贡献及其《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发表对近代科学的诞生所产生的重大意义;掌握牛顿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巨大贡献(数学、光学、反射式望远镜、力学等方面);掌握近代科学方法论(培根的实验归纳法、笛卡尔的数学演绎法、伽利略的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及牛顿的归纳法)
熟悉维萨里与《人体结构》的基本内容;熟悉伽利略在物理学上的成就及“斜面实验”的基本内容;熟悉开普勒及老师第谷•布拉赫的天文学成就。
了解自然科学在数学、化学、医学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第二章:第一次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科学中心的转移
1. 基本内容:第一次产业革命;法国的产业革命
2. 教学要求:掌握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标志;了解法国产业革命的基本情况;法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
第三章:近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
1.基本内容:天文学和地质学方面的发展;热力学第一定律;电学、磁学及电磁理论的发展;光的波动学说;原子-分子论与元素周期律;细胞学说与生物进化论。
2.教学要求:了解在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在天文学和地质学方面所出现的新的理论与学说(如:星云假说、灾变论等);了解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建立的过程和热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了解电学、磁学及电磁理论的发展状况及焦耳、法拉第、安培、麦克斯韦等对电磁理论的贡献;了解光的波动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道尔顿的原子-分子学说和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的理论;了解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第四章:第二次产业革命
1.基本内容:内燃机的发明;电力技术,德国工业革命;美国工业革命
2.教学要求:掌握第二产业革命的时间、地点及标志;熟悉德国工业革命的基本内容;熟悉美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了解美国崛起的原因。
第五章:物理学革命及其影响
1.基本内容:爱因斯坦与相对论;普朗克与量子力学;现代化学键理论。
2.教学要求:熟悉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的基本内容;熟悉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贡献;了解玻尔、薛定格、海森堡、狄拉克等在量子力学的建立过程的作用;了解现代化学键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六章:宇观世界探索
1.基本内容:太阳系与银河系;星云与河外星系;大爆炸理论;星系的起源与演化。
2.教学要求: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内容;熟悉星系(包括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过程;了解星云与河外星系的基本概念;了解恒星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第七章:深入微观世界和追求物质的统一性
1.基本内容:原子结构模型;基本粒子;夸克理论;统一场理论
2.教学要求:掌握盖尔曼的夸克理论的基本内容;熟悉卢瑟福的有核原子模型和玻尔的原子模型;了解基本粒子的种类和微观粒子之间的基本规律;了解统一场理论。
第八章:地球系统科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
1.基本内容:地球系统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
2.教学要求:了解地球系统科学的创立、研究对象和发展趋势;了解生态学的产生、发展和研究的内容及未来趋势;了解环境科学的产生、发展和内容。
第九章:生命科学与智能探索
1.基本内容:摩尔根与基因理论;DNA双螺旋模型;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人工智能。
2.教学要求:掌握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及其对分子生物学的重大意义;掌握生命的起源中几个基本的途径(如化学途径);熟悉摩尔根及其基因理论的基本内容;了解人类的起源过程;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与研究内容。
第十章:系统科学与探索复杂性
1.基本内容: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与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混沌理论;分形学。
2.教学要求:了解一般系统论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功能及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控
制论与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了解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混沌理论、分形学的基本内容。
第十一章:当代高技术的崛起及其特点
1.基本内容:高技术;高技术产业。
2.教学要求:掌握高技术的定义、高技术的特点;了解当代高技术崛起的前景;了解高技术产业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怔。
第十二章:计算机技术
1.基本内容:计算机;神经网络计算机;因特网;PC。
2.教学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以及世界各国在计算机领域取得的成就(特别是中国在巨型计算机方面的成就);掌握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熟悉因特网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了解PC的发展趋势;了解微处理器的发展过程及世界各国在该领域取得的成就(重点是中国在龙芯方面的研究成果)。
第十三章:生物技术
1.基本内容:生物技术;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克隆技术。
2.教学要求:掌握生物技术的定义及基本内容;熟悉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的定义;了解当代生物技术领域内一系列重大的成就(如转基因农作物、克隆技术、基因芯片、生物制药、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特别是我国在杂交水稻、人类基因组的破译、基因芯片的研制等方面的成果);了解生物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第十四章:新材料、新能源技术
1.基本内容:新材料;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2.教学内容:掌握新材料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并能举例说明;掌握新能源的特点;掌握可再生的种类;了解核能的发展历史及核能的利用情况。
第十五章:海洋技术与空间技术
1.基本内容:海洋技术;海洋资源;空间与空间技术;“阿波罗”登月计划;空间站与航天飞机。
2.教学要求:掌握海洋资源的种类及海洋探测技术与海洋开发技术的发展;掌握人类进入空间所遇到的困难;了解世界各国在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及航天技术领域(空间站及航天飞机、载人飞船等)的发展状况;了解“阿波罗”登月计划的重大意义及取得的重大成果。
第十六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
1.基本内容:科学技术;技术创新;知识经济
2.教学要求:熟悉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了解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对经济的影响;了解知识经济的兴起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第十七章: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1.基本内容:全球的环境问题;中国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战略。
2.教学要求:掌握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定义及发展过程;掌握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熟悉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环境状况及影响趋势。
第十八章: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1.基本内容: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2.教学要求:了解科学技术对精神文明的影响;了解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科学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既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又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