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部编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
部编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二、答案来源: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
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四、文体知识备忘录:说明文阅读:1、明确说明对象:辨析说明对象可以:a. 看文章题目;b. 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2、概括说明内容: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
(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
3、明确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4、明确说明方法(1)说明方法(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规范:答:不能删去,“xx”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
6、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常用的结构模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议论文阅读:1、找准论点: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
语文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语文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考生在解答文言文实词题的时候,可以把题目中给出的词义代入到原文中。
假如是通顺的,就是正确的,假如不通顺,就是错误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文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文言文有效解题技巧一、以题解文文言文阅读相对是难点,一般同学往往读了一遍不很懂。
此时,要快速扫瞄一下试题要求,特殊是最终的内容概括推断题,认真阅读,能够了解全文大致内容,由于这道题往往有一项不符原文,其他三项都正确,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细节问题。
那么通过解读最终一题,就会立刻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原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
二、以文解文以文解文,就是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
文章中的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相互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例如1994年试题,“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必独飨白粲”。
“白粲”即白米,由于上文有“月俸得白米……”。
三、以注解文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解释,这些解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关心。
例如1991年试题中有一句“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命题者给“叔段、州吁”的注,并在注解的基础上出了一道题:“对于琅阝王邪王,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缘由是(什么)。
”“这实际上考查同学以事解文的力量。
”四、以理解文在解答翻译句子时,要与语境结合,更要擅长了解事理。
例如1994年“以给供给”一句中“给”,究竟讲成“给以”还是“使……丰足?”好像都可以。
但从情理上分析,就只能取“使……丰足”。
由于何子平做为退职官员,“竭身运力”就是不满意于一般的供给,而要“使之丰足”。
再比如“扶持私庭”的译法,是“在家奉养母亲,”还是“扶助母亲理家”?抛开词义的规定性不谈,仅从情理上看,也不能讲成“扶助母亲理家”。
由于这“理家”的重任还要靠年近八十的母亲,何子平何孝之有? 文言文阅读解题规律技巧一、基础学问题——信语感,多比较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
做这一块题的基本原则是信语感,多比较。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________)②阅金经(________)③有仙则名(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B.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C.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往对象的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
【答案】(1)大;读;出名、有名(2)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A【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名”是名词用如动词,“出名”的意思;“阅”是多义词,这里是“读,阅读”的意思。
(2)①句中的“斯(这)、惟(只)、德馨(品德高尚)”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云(说)、何(什么)、陋(简陋)”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句式倒装。
(3)“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前后并不矛盾,二者指代不同,“无丝竹之乱耳”的“丝竹”指的是世俗的乐曲,“调素琴”弹奏自己喜欢的音乐。
据此,答案为A。
故答案为:⑴大;读;出名、有名⑵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⑶A【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邴原泣学邴原①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①邴(bǐng):姓。
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
②恻(cè):心中悲伤。
③苟:如果。
(1)选出下列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邴原少孤孤:失去父亲B. 一则羡其不孤羡:羡慕C. 二则羡其得学其:代词,自己D. 师恻然曰然:……的样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从邴原泣学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启发?【答案】(1)C(2)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3)示例一: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学习和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示例二:书塾的老师不向邴原收取学费,那种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解析】【分析】⑴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C项有误,其:代词,他们,那些有父母的孩子。
⑵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苟:如果。
徒:白白地。
资:学费。
句意是: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⑶根据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归纳道理启发。
要点: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学习和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书塾的老师不向邴原收取学费,那种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故答案为:⑴C⑵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⑶示例一: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学习和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卖油翁》——理解文言词语(解析版)
13、《卖油翁》——群文阅读通晓文言文的金钥匙—理解文言词语阅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关键文言词语的含义。
如《卖油翁》─课需要重点理解掌握的文言词语有“自矜”“圃”“释担”"睨”“颔”“安”“轻”等,只有理解了这些关键词语的含义,才能准确、流畅地疏通文意。
【考点解读】理解文言词语,不仅是阅读文言文的必要前提,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选择加点词解释正确(或有误)的一项。
【技法点拨】理解文言词语,平时要注意积累文言词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可以进行分类整理记忆。
特别要注意对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的词语的整理与积累。
具体解题时可运用以下方法:1、课文求义法:利用课内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即遇到某一文言词语可以联想课内曾经学过的这一词语的解释,看用它作为当前句中的解释是否合适。
如,“但微颔之”中的“但”,我们可以联想已学过的《孙权劝学》中的“但当涉猎”中的“但”,解释为“只,只是”,用在“但微颔之”中合适。
2、语境辨义法:即利用上下文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如“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中,如果不考虑语境,“犬”有可能被解释为“狗”;只有结合语境,并联系实词的特殊用法,才能推断“犬”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文说文应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语,我们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文言词义。
如利用成语“不期而遇”中“期”为“约定”之意,来推断“陈太丘与友期”中“期”的含义。
4、代入检验法:对于选择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将所给义项分别代入语句中进行检验﹐代入后句意准确而无滞碍者即为正确义项。
如“有卖油翁释担而立”中的“释”,常用义项有:①解说,说明;②消除,消散;3放下,放开。
分别把这三个义项代人句中,可以发现义项③最合适。
【真题演练】(一)刘弇遇东坡刘伟明弇①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争远⑤,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⑥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①赵襄主: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国君。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
④调:协调。
⑤诱道争远:把马拉到大道上去长途竞赛。
诱,引导。
⑥上:通“尚”,还。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B. 子之教我御(无实意)C. 三易马而三后(容易)D. 先则恐逮于臣(及,赶上)(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4)纵观两文,请你说说为什么吕蒙“非复吴下阿蒙”了?赵襄主落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从中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C(2)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①“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②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4)吕蒙:知错就改,认真学习。
文言文阅读试题的解题技巧大全
文言文阅读试题的解题技巧大全面对课外文言文考题,学生首先在心理上主产生惧怕。
畏惧、慌张只会自乱阵脚,这样还没开始答题就已经开始失分了,因此考生掌握文言文的答题技巧有助于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文言文阅读试题的解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文言文答题技巧掌握1.文言实词要掌握!实词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或选择。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了解重点才可以对症下药。
2.文言文实词的考试中,一般出现考点都是有重点词汇划分的。
要确定你所在的年级那些事经常考到或者做题碰到频率很高的词汇,这些词汇就是重点家考点了。
找到这些词汇,掌握它,你就是成功的了。
3.但是往往有时候不会考到我们掌握的词汇,那么该怎么办呢?词汇的掌握会引导你一定的方法,比如我熟悉词类活用的词,那么我就可以去一反三来试着看看能不能对照我新碰到的这个词汇。
4.在文言文题目考查中,还有最为重要的虚词考查,这个就得靠同学们多联系多记忆了。
般初中常考虚词就是25个左右,高中会增加一些。
这些虚词基本就是有固定的用法,需要记忆和练习,熟能生巧!5.最后可能就是文言文的翻译题,翻译题看起来复杂,其实不会很难。
基本方法就是六字诀:对(对照原文翻译,大意与原文一直)、换(古今意思要会换,古义幻城现代汉语)、调(调整语序)、留(保留专业术语)、增(增加或补充原文缺少的一些成分)、删(删掉原文多余的成分)。
总之就是要把这句话翻译通顺,意思大体一致。
6.文言文需要我们平常培养我们的口感和断句,所以必须时常诵读。
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文言文的答题技巧第一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帮助题目答题。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解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给下列划线的词语注音。
________________山门圮于河棹数小舟(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众服为确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B.当求之于上流/生于忧患C.其反激之力/然则天下之事D.如是在啮/如其言(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沿河求之。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B.石必倒掷坎穴中。
(用石头把坑洞填满)C.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D.竟不可得。
(最终没找到)(4)请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寺僧们、讲学家和老河兵分别代表了哪三种生活态度?【答案】(1)pǐ;zhào(2)C(3)B(4)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以反问的方式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不能片面的里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主题。
(5)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们显得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千,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梓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竟不可得________②湮于沙上________③可据理臆断欤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则故事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臆断。
B.文章最后一句以简短的议论作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C.本文文笔简约精粹,说理明畅透辟,故事意味隽永,发人深思。
D.文中的寺僧和讲学家都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全面分析问题,他们会出错是因为遇到的情况比较特殊。
【答案】(1)终了,最后;埋没;主观地判断(2)①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②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3)D【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臆断”是“主观地判断”;“竟”是古今异义词,“终了,最后”的意思。
(2)①句中的“是(这)、岂(怎么,哪里)、为(被)”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已(停止)、遂(于是,就)、溯(逆流而上)”几个词是赋分点。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一、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初中语文阅读是学生们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阅读,学生们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化素养。
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
1. 通读全文在开始答题之前,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通过整体把握,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细节和含义,从而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2. 理解题意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准确地理解。
有时候问题可能会带有一定的隐晦性,需要在题目中寻找提示词,进行推理和猜测。
弄清楚问题的出处和目的,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3. 细致阅读原文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原文,注意词语和句子的搭配,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对关键词进行标记和划线,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切勿草率回答问题,要保持耐心和专注。
4. 找准依据在回答问题时,要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和证据。
可以通过关键词的对照,找到问题的答案所在。
原文提供的细节和信息是回答问题的重要依据,要善于捕捉和利用。
5. 整合信息阅读中的问题往往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需要整合原文中的多个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要将所得的信息进行归类和梳理,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在回答时做到确切、有力、充分。
6. 注意选项和排除法在选择题中,要注意各个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毫不马虎地进行挑选。
有时候可以通过排除法来寻找正确答案,注意去除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选项。
通过对比、分析和推理,选择出最准确的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文言文是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难点之一,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解题,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1. 了解背景知识文言文往往是古代文化的积淀,需要学生们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
在阅读之前,要先了解作者和文本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相关信息。
了解背景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作者的用意。
2. 关注文言文的句式和结构文言文的句式和结构与现代汉语存在很大差异,学生们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文言文的特点。
可以通过划线等方式标记文言文句式的结构和变化,有助于理解和把握文言文的含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知识精讲)
专题09 七(下)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孙权劝学》(一)文学常识1.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现在河南光山)。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世称涑水先生。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传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纂编年体通史共29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3.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改写而成的,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
建安十五年(公元20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胜曹军。
不久,周瑜病死。
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联刘拒曹,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东吴大将吕蒙由于出身行伍再加上军务繁忙,还没有自觉学习的意识。
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二)通假字1.“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可译为“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涂”通“途”,道。
(卿今当涂掌事)(三)古今异义1.孤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义:孤单,孤苦。
2.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3.但古义:副词,只。
(但.当涉猎)今义:转折连词。
4.往事古义:历史。
(见往事..耳)今义:过去的事情。
5.及古义: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寻阳)今义:以及。
6.过古义:到。
(及鲁肃过.寻阳)今义:经过。
(四)一词多义1.当动词,掌管。
(当.涂掌事)副词,应当。
(但当.涉猎)2.就从事。
(蒙乃始就.学)完成。
(指物作诗立就.)3.见了解。
(见.往事耳)认清,识别。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 以介词,用。
(蒙辞以.军中多务)与“为”连用,“认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割席断交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
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依附曹操父子。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________②宁读书如故_______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非吾友也。
(3)文中管宁、华歆对片金和轩冕过门这两件小事的不同反映,导致管宁和华歆断交,给你怎样的启示?【答案】(1)一同或一起,共同;从前或原来(2)你不是我的朋友了(意思对即可)(3)启示:志不同道不合,便难以成友。
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
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意思对即可)【解析】【分析】(1)此题比较容易,没有古今异义词,如“共”:一同或一起。
“故”:从前或原来。
现代汉语都有其义项。
(2)此题中注意“子”是“你”之意。
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子非吾友也”判断句的翻译。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
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
如可从志不同道不合难以为友的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⑴一同或一起,共同;从前或原来⑵你不是我的朋友了(意思对即可)⑶启示:志不同道不合,便难以成友。
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慎其所处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故日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③,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④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谱》)【注】①商:卜商,字子夏。
②赐:端木赐,字子贡。
③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鲍鱼,咸鱼;肆,店铺。
④漆:墨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则商也日益________②赐也好不若已者________③即与之化矣化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孔子认为“不知其人,视其友”,而刘禹锡的陋室中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从中我们能看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4)从文中总结出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
这个成语是________。
【答案】(1)每天,一天天也;比得上;同化,与……趋向一致(2)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
(3)交往人物之文雅可以看出刘禹锡高洁傲岸的品性与高雅的情趣。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解析】【分析】⑴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日”:每天,一天天。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⑵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是以”“其”“处者”等字词的翻译。
⑶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古诗词鉴赏要点整理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古
诗词鉴赏要点整理
鉴赏文言文古诗词需要从以下要点进行分析:
意境
古诗词创作时,常以物为喻,通过描写万物的来龙去脉,表达诗人的情感。
在鉴赏时,要注意揣摩出诗人的情感,品味诗词的意境。
用典
古诗词常常运用典故、成语和谚语等,这些典故通常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底蕴。
在鉴赏过程中,要善于辨析诗句中涉及到的典故,理解诗人的用意。
押韵
古诗词具有协调和谐的韵律,是音韵美和语言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鉴赏过程中,要注意审视诗句的押韵手法和韵律节奏,体会其中的音韵美。
篇章结构
古诗词的章法通常是以“起承转合”为主线的,分为首句、诗身和尾句,每一个部分都有着不同的用意和作用。
在鉴赏时,要注意体察各个部分之间的呼应关系,理解整首诗的结构。
文化背景
古诗词创作时,常常蕴含着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
在鉴赏时,要注意分析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理解其意义和价值。
以上是鉴赏古诗词的几个要点,希望能够对初中生们课内古诗词的鉴赏有所帮助。
部编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二)卢庄道,范阳人也,天下称为名家。
聪慧而敏悟,冠于今古。
父彦与高士廉有旧。
庄道少孤,年十二,访士廉。
廉以故人子,引令坐。
会上有上书者,庄道窃窥览,谓士廉曰:“此文庄道所作。
”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请诵之,果通。
复请倒诵,又通。
乃跪谢曰:“此文实非庄道所作,向傍窥而记耳。
”士廉取他文及案牍,命读之,一览而倒诵。
士廉称叹久之。
(节选自《大唐新语》,有删改)(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释担而立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④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⑤引令坐________⑥复请倒诵________(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选择正确义项。
①乃跪谢曰________ A.道歉 B.推辞 C.感谢 D.辞别②向傍窥而记耳________ A.朝向 B.先前 C.假如 D.窗户(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4)两文末,陈尧咨“笑而遣之”与高士廉“称叹久之”分别体现了二人对卖油翁、卢庄道怎样的态度?请简要概括。
【答案】(1)放下;气愤的样子;怎么;慢慢地;拉;再,又(2)A;B(3)①(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②高士廉责怪他说:“小孩不要说大话、做轻浮的事情。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文言文是国学初步入门的最重要的一块知识,深入的学习和理解文言文是任何人学习国学的必要基础。
文言文的阅读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对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第一部分:理解文言文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的基础 1.掌握文言文的文字表达特点:文言文的文字表达特点是古今不同,其语言风格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学生阅读文言文时,必须仔细理解文字的含义和用词的艺术,在体会其深远的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2.注意文言文的语句结构:文言文的语句结构与现代汉语具有很大的不同,学生要熟悉并理解文言文的语句结构,以便理解文章的要义。
3.注重文言文的语法:文言文遵循其独特的语法,学生阅读时要特别注意语法表现形式,以便准确理解语句,把握文言文的含义。
第二部分: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1.把握文章的大意: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的第一步便是把握文章的大意,要把文章分析梳理好,把局部的内容结合整体来看,再经过思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弄明白文章的隐含信息:文言文可能会隐含一些信息,从语句结构、所用的字的搭配等来看,我们要尽可能发现文章隐含的信息,从而更加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
3.对比举例: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对比举例来辅助理解,结合实例将文章中的概念变得更加清晰,便于理解。
4.抓重点: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抓住关键的句子和重要的信息,分析、总结与题目相关的信息,以把握文章的大意。
结尾:以上就是本文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的介绍,希望学生能够在平时结合实际,熟悉解题技巧,以便更好地阅读文言文,提升自身文学素养。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中时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是一个重要的科目,但它也是最头疼的科目之一。
因为它和传统文体的不同,让许多学生在解题时望而却步。
那么,如何轻松有效地掌握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呢?一、先了解文言文的结构要解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必须先了解其结构,有了这样的了解,对于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从而可以更好地去解题。
文言文的结构大体可分为两部分:结构部分和表达部分。
前者强调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后者强调虚拟、承接、双关等表达手法。
二、分析文章的结构当了解文言文的结构后,下一步就是要对文章进行分析。
在文章中,不同的句子可能表达不同的意思,我们需要进行分析,使其相互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整体意思。
同时,要弄清文章中的关键点和重点,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点和主旨。
三、回归原文有的学生会一看到文言文的答案就觉得把握了,不再再去回归原文,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文言文中,往往有关键的词语或句子,只有进行原文的细致分析,才能够把握文章的重点,理解其含义。
因此,每次解题后,一定要回过头来看看原文,以确定答案的准确性。
四、改错一下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更多是一种语言技能,所以,解题时,应该加强语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把握文言文的表达方式,特别是语句的搭配,以及把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律,比如主谓一致等,这些把握住了之后,就可以用到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中去,解决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中出现的语言错误。
总之,解题中最重要的是要认真阅读,仔细分析文章内容,把握文言文表达主旨,搭配语句,改正文言文中出现的语言错误,把握文言文的修辞和表达手法,理解文章中的关键点,这样就可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更加轻松、高效地掌握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技能了。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立志当早,存高远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1)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各位热爱初中语文的同学们呢注意了,的小编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整合,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文言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过来看看。
文言文学习方法
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
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
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去理解、体会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
3.要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
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文言文,希望大家学业有成,工作顺利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各位热爱初中语文的同学们注意了,接着上。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学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不仅要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更需要熟练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通过解题技巧的运用,可以更加快捷、准确的完成课本中的文言文阅读理解题,这就是学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的重要技能之一。
首先,学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要从古文节奏入手,熟悉中古文节奏,把握文言文的文字对照关系。
中古文节奏是文言文语言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准确辨认文言文节奏,是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型,多掌握古文基本句子结构,例如“主谓宾”句型,“主谓宾补”句型等。
遇到不认识的句子结构,通过认真分析句子结构,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以及句子的连接关系。
再次,要弄清楚文言文的语义搭配,语义搭配是理解古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认识了部分词汇的基础上,尝试理解整句话的意思,通过文章背景、情景等综合判断,以及比较连用词汇来释义,从而把握整句话的意思。
此外,要学会分析历史文化背景,学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不仅要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更要了解它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如人物、地方、事件、典故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文言文的主旨大意。
最后,要练习解真题,学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只有多加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
可以从语文教材中找出文言文理解题,分析其解题技巧,总结其完成题目的方法。
总之,要熟练掌握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必须从古文节奏入手、掌握文言文的句型结构、了解文言文的语义搭配,把握它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多加练习才能更好的掌握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一、词语解释题
解释实词的方法: 1.联系课内法2.组词法(单音节组成双音节)3.语境法 4.词性界定法
虚词:要重视积累。
二、句子翻译题
1.三个“遵照”:
遵照原文语气、语义和习惯。
2.四个步骤
①审。
审清句中语法要点,找准采分点。
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
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句子,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②切。
将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逐一解释。
③连。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释出的词义连缀成句。
④抄。
在逐一查对原句语法要点全部落实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纸上。
在誊写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3.文言句子翻译六字歌诀:
留、对、换、调、补、删
“留”: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如:山、石、
高、远等。
“对”:即对译法。
对应直译,逐字落实。
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尽可能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风格,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即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
误区点拨:绝少有不译的字词。
特别是副、介、连三大虚词,翻译时常出现漏译的现象。
“换”:即替换法。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词语。
(比如:古今异义的词,词类活用词,通假字等都要相应的替换。
)
“调”: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的语序调准为正常语序。
“补”:即补出省略内容。
比如主语、宾语和介词“于”等。
(译出补足部分后用括号标示。
需要注意的是,增补的内容一定要必要,不要画蛇添足了。
)
“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发语词、衬词、虚词删去。
例:“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句中“之”是帮助宾语前置的,不翻译。
三、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