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合集下载

江苏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江苏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江苏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涣然冰释心旷神怡怏怏不乐B. 怦然心动谆谆教诲一愁莫展C. 栩栩如生锲而不舍偃旗息鼓D. 惺惺相惜姹紫嫣红重峦叠障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从不骄傲自满。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受伤的小鸟,蜷缩在角落里。

B. 他的脚步声在走廊里回荡。

C. 她的眼神如同一把利剑,直刺人心。

D. 他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温暖人心。

答案:A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清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B.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是元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C.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是明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是宋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答案:C5. 下列关于《论语》的表述,正确的是()A.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

B. 《论语》是孔子本人所著,记录了孔子的言行。

C.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D.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的弟子言行的著作。

答案:A6. 下列关于《诗经》的表述,正确的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散文总集。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小说总集。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戏剧总集。

答案:A7. 下列关于《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A.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B.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史记》是司马光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D. 《史记》是司马光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江苏语文高考试卷参考答案

江苏语文高考试卷参考答案

江苏语文高考试卷第一部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拎包(līn) 档期(dǎng) 春风骀荡(dài) 戛然而止(jiá)B. 觊觎(jì) 瓜蔓(màn) 悄然无声(qiǎo) 悬崖勒马(lè)C. 游弋(yì) 龋齿(qǔ) 度长絜大(xié) 情不自禁(jīn)D. 女红(gōng) 趿拉(tā) 棠棣之花(lì) 岿然不动(ku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暮霭座落别出心裁浮想联翩B.干练安详歪门邪道不加思索C.销假陨落萍水相逢唇枪舌剑D.渔船凋敝祸起萧墙鞭辟入理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场合,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B.生活实践既是大学生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发现新知、运用真知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和最终归宿。

C.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D.过去城西的河水发黑,满目疮痍。

现在,堤上种植着美人蕉和菖蒲,河里则放养几万尾鲢鱼,美化了视觉环境,也净化了水质。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们曾经传奇般地翻译、写作、生活。

虽然有些人已经死去了,但他们所经历的生活的幸福是永恒的。

B.房地产开发商在新楼盘售房之初往往采取这样的办法:先将不太好的楼层介绍给客户,却将三四层等好楼层雪藏,声称好楼层已经售罄。

C.我们要和“中国梦”主题系列丛书的主编王先生协商,提出选题计划,再请懂外文的资深编辑对译本做出评估。

D.诗歌既要讲“奇”,又要讲“通”。

所谓“奇”,就是俄国形式主义所说的“陌生化”,而“通”,按我的理解,则是一种诗意的合理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有分析认为,在物价、医疗上涨等背景下,老年人对自身财务状况渐渐失去信心,安全感降低,很容易陷入赚“快钱”的骗局。

江苏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

江苏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

江苏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回忆很美,尽管过程艰辛:也许结果总有遗憾,但只要无愧于心。

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江苏历年语文高考真题,仅供大家参考!江苏历年语文高考真题第一部分一、文言文阅读文段一颜杲卿字昕,以文儒世家。

性刚正,莅事明济。

尝为刺史诘让,正色别白,不为屈。

开元中,与兄春卿、弟曜卿并以书判超等,吏部侍郎席豫咨嗟推伏。

再以最迁范阳户曹参军。

安禄山闻其名,表为营田判官,假常山太守。

禄山反,杲卿及长史袁履谦谒于道,赐杲卿紫袍,履谦绯袍,令与假子李钦凑以兵七千屯土门。

杲卿指所赐衣谓履谦曰:“与公何为著此?”履谦悟,乃与真定令贾深、内丘令张通幽定谋图贼。

杲卿称疾不视事,使子泉明往返计议,阴结太原尹王承业为应,使平卢节度副使贾循取幽州。

谋泄,禄山杀循。

杲卿阳不事事,委政履谦,潜召处士权涣、郭仲邕定策。

时真卿在平原,素闻贼逆谋,阴养死士为拒守计。

真卿遣甥卢逖至常山约起兵,断贼北道。

杲卿大喜,以为兵掎角可挫贼西锋。

乃矫贼命召钦凑计事,钦凑夜还,杲卿辞城门不可夜开,舍之外邮;使履谦及参军冯虔、郡豪翟万德等数人饮劳,既醉,斩之,并杀其将潘惟慎,贼党歼,投尸滹沱水。

履谦以示杲卿,则首喜且泣。

先是,禄山遣将高邈召兵范阳未还,杲卿使藁城尉崔安石图之。

已而事显,乃拜杲卿卫尉卿兼御史中丞,履谦为常山太守,深司马。

即传檄河北,言王师二十万入土门,遣郭仲邕领百骑为先锋,驰而南,曳柴扬尘,望者谓大军至。

日中,传数百里。

贼张献诚方围饶阳,弃甲走。

于是杲卿兄弟兵大振。

史思明等率平卢兵度河攻常山。

不涉旬,贼急攻城。

杲卿昼夜战,井竭,粮、矢尽,六日而陷,与履谦同执。

贼胁使降,不应。

取少子季明加刃颈上曰:“降我,当活而子。

”杲卿不答。

遂并卢逖杀之。

杲卿至洛阳,禄山怒曰:“吾擢尔太守,何所负而反?”杲卿瞋目骂曰:“汝营州牧羊羯奴耳,窃荷恩宠,天子负汝何事,而乃反乎?我世唐臣,守忠义,恨不斩汝以谢上,乃从尔反耶?”禄山不胜忿,缚之天津桥柱,节解以肉啖之,骂不绝,贼钩断其舌,曰:“复能骂否?”杲卿含胡而绝,年六十五。

江苏近5年语文高考卷

江苏近5年语文高考卷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语文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答案】B【解析】徘徊:(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豫不决;(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积聚:积累。

积淀:(1)积累沉淀;(2)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很刻苦,专心致志。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时间晚了才吃饭。

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C)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答案】C【解析】A项成分残缺,“推行”后面缺少宾语,可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

B项语序不当,“接受、理解和掌握”可调整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D项搭配不当,“5月9日”和“70周年”二者不能构成判断,主宾搭配不当;同时“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有歧义。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B)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____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____A. 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 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 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 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3分)A. “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 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 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 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 )(3分)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____,,____。

____,____,____。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A. ②③⑥④①⑤B. ②⑥③④⑤①C. ④①⑤②⑥③D. ④⑤①②③⑥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3分)A. 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经典版)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经典版)

江苏省高考语文历年真题及答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 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 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 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 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 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 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4. 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苏教版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在黄昏的阳光下,你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天空,你会看到云朵在天空中缓缓移动,它们时而聚集成团,时而散开成片,时而变幻出各种形状,仿佛在讲述着什么故事。

你可能会想象,那是一群无忧无虑的羊,它们在草原上悠闲地漫步;或者是一群翩翩起舞的仙子,她们在云端轻盈地旋转。

这些云朵,仿佛是天空的画家,用无尽的想象力绘制出美丽的画卷。

②然而,云朵并不是真正的画家,它们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在科学家眼中,云朵是大气中的水汽凝结而成的,它们的存在和变化,都与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因此,云朵既是自然现象,也是气象研究的对象。

③云朵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从形状上,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等;从高度上,可以分为低云、中云、高云等。

每种云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象征意义。

比如,积云形态饱满,给人以厚重感,象征着稳重和力量;层云则像一层薄纱,给人以柔和感,象征着温柔和细腻;卷云则像细丝般缠绕,给人以轻盈感,象征着自由和飘逸。

④云朵在天空中的运动,也充满了神秘和魅力。

它们时而缓缓上升,时而急速下降,时而翻滚变幻,时而静止不动。

这些运动,既有规律性,又有随机性,让人捉摸不透。

正是这种运动,使得云朵在天空中的变化无穷,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⑤然而,云朵并非总是美丽的。

有时,它们会带来风雨雷电,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困扰。

这时,人们会对云朵产生厌恶之情。

但无论如何,云朵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们的存在和变化,都是自然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理解云朵的喜怒哀乐,与它们和谐共处。

【乙】⑥云朵,这个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笔触。

他们从云朵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以下是一些描写云朵的古诗词:①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②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江苏历届高考语文试卷作文(含答案)

江苏历届高考语文试卷作文(含答案)

江苏历届高考语文试卷作文(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是《诗经》成书的时代?( )A. 西周B. 春秋C. 战国D. 秦朝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A. 曹雪芹B. 吴承恩C. 施耐庵D. 罗贯中3. 下列哪个作品属于“唐宋八大家”之一?( )A. 《庄子》B. 《世说新语》C. 《梦溪笔谈》D. 《东坡志林》4. 以下哪个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维5. “四大名著”中,哪部作品描写了梁山好汉的故事?( )A. 《西游记》B. 《三国演义》C. 《水浒传》D. 《红楼梦》二、判断题1. 《论语》是孔子亲自撰写的。

江苏历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苏历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苏历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苦想没盼头,苦干有奔头。

行动起来,努力学习,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江苏历年高考语文试卷,仅供大家参考!江苏历年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题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文艺既属美学研究的范畴,那么艺术形象就应该得到美的感应。

因此,残垣败壁、污泥浊水、歪鼻斜眼等生活中属自然形态的七丑八怪,一旦进入文艺作品,都可以而且也应该转化为艺术美。

自然形态的毛毛虫,当然谈不上美,如若经过美术家的再创造,成为一幅具体画面的“构件”,那恐怕就不宜一概否定它的美学价值。

艺术中的“构件”是有机的,它具有一种不可缺少也无法替代的独特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意味着“艺术性格”的,犹如人物个性似的。

由此可见,将丑转化为美是有条件的。

这个条件,就是对丑的事物的“艺术性格”的确立。

②罗丹在他的《艺术论》中这样论断:“只有性格的力量才能创造成艺术的美”。

文学家们塑造的一系列成功的反面人物形象,也都是从其性格的鲜明性上来完成美的创造的。

如果一个丑的形象,不是被作家作为一种牲格展现在作品中,而是一些“丑”的“概念”的堆砌,“丑”的“品质”的相加,是无法产生艺术的美感的。

反面形象的性格愈是鲜明,他的丑愈是表现的入骨浸肌,就愈足以产生美的价值。

当读者由于加深了对丑的理解和认识而激发起强烈的感情和愿望时,美的感受也随之而产生。

③《三国演义》中曹操这个性格,概括集中了历史生活中封建统治者的残虐、虚伪、权诈等丑恶的品格,这是一个比生活中的权奸性格更为丰富的艺术典型。

读者从这个艺术形象中获得了揭露丑恶灵魂的愉悦,激发出“惩恶扬善”的强烈愿望,以至曹操的艺术形象搬上舞台后,出现过观众跳上舞台杀曹操的传说,这正从一个方面反映“丑”曹操在艺术史中美学地位。

把现实中的丑表现得“更丑”,就和塑造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一样,同属于美学高级范畴,因此,性格的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前提。

“真”是“美”的基础,而真实的性格总是丰富而复杂的。

历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答案(2)

历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答案(2)

历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答案(2)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2题。

夏日炎炎蝉声扬鑫梦岁月流转,一季花开一轮回。

当我悠然地把目光投向远方,满眼的浓绿已更替了往日的斑斓,醉人的夏天便悄然而至了……我总爱品味夏天,犹如品味一杯醇酒。

总是希望把夏日里的那份依恋,那份醇厚,那份葱茏,那份墨绿,那份悠扬的蝉声,长久地在心中筑起一座无字的纪念碑,闲暇时享受那情致的美妙和快慰!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声,有雷声,有蛙鸣,有鸟语,也有蝉唱……但你如果细心,就会发现,在这场合唱中的主角就是她——蝉。

蝉作为大地怀抱中的弱小生命,她能在黑暗中树起抗争的理念,心系超越尘寰的执着,用四至十年漫长的时间酝酿凝聚飞天的能量,高歌颂扬生命,奏响生命中最响亮的一曲,一举成名天下知。

蝉,是夏季的精灵,她们会根据季节的不同和天气的冷暖阴晴,唱出不同的旋律来。

初夏的蝉声是矜持的,偶尔的几声鸣叫里带着几分羞涩,蕴含着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

盛夏来临,蝉声也变得激越高亢起来,往往等不得这边唱罢,那边又抢着登场。

这时,她们不再娇柔,不再扭捏,她们肆意地直抒胸臆,尽情地爱恨情仇。

炎炎夏日的阳光下,蝉声无疑是纯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和优雅的绝句。

这绝句,咏叹着夏日的热烈,这绝句,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蝉为仲夏写成的一首抒情诗。

夏日的黄昏,我喜欢一面听蝉一面散步,走进蝉声的世界时,正如欣赏一场音乐演唱会一般,感到十分惬意。

然而,当我们走入城市,有时候抱怨世界愈来愈丑了,现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

其实,在一滩浊流之中,何尝没有一潭清泉?在机声交织的音图里,也有所谓的“天籁”。

我们只是太忙碌罢了,忙得与美的事物擦身而过都不知所然,抑或太过专注于自己,生活的镜头只摄取自我喜怒哀乐的大特写,其他种种,都是一派模糊的背景。

如果能退后一步,看看四周,目视原野,听听蝉音,也许我们会发觉整个图案都变了,变的不是图案本身,而是我们的视野。

只要我们抽个空,回到大自然中去,放慢脚步,让眼眸以最大的可能性把天地随意浏览一番,我们将忱然大悟,世界还是时时在装扮着自己,有什么比一边散步一边听蝉音更让人心旷神怡?夏日炎炎蝉声扬。

高考江苏卷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考江苏卷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1.【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成语运用。

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励精求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第一空格修饰对象为工匠精神,故应选用“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修饰对象为作品,应选用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强调“美”。

而数不胜数强调“数”,故应选用美不胜收。

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修辞手法的运用。

A项,“一带一路”成为“新引擎”;C项,“洪水猛兽般”;D项,“弯道超车”。

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对联的运用。

题干中要求“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对联,那么对适用对象提出要求。

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语句衔接。

根据前文中“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可以判断。

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从漫画中可得知“离别”这一关键因素,回到选项判断即可。

【考点定位】学科#网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答案】C【解析】置:放弃7.【答案】B【解析】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8.【答案】(1)我在汪中的前面,凭的是官爵;如果凭才学,我应当面向北而尊崇他啊!得分点:“先”“以”“北面”各1分,句意1分(2)他在知心的老朋友去世后,对他们的慰问比生前还要多,这大概是他性情厚道成这样了吧!【解析】得分点:“殁”“存”“笃厚”各1分,句意1分9.【答案】学识渊博,涉猎广泛,见识不凡,卓然不群,自成一家,精于史学,研究古代学制兴废。

【解析】根据原文“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博考三代典礼”“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可概括出答案。

10.【答案】天地狭窄无容人之处,日月迫近深感岁月匆匆,疲病交加,无处施展抱负。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高考真题江苏卷语文含详细答案解析

高考真题江苏卷语文含详细答案解析

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舟楫/编辑道观/冠名权濒临/彬彬有礼B.蹒跚/珊瑚嫁接/度假村布帛/并行不悖C.慑服/拍摄昭示/软着陆荒诞/肆无忌惮D.忏悔/阡陌储蓄/处方药复辟/刚愎自用【答案】A 【解析】(A. jíguànbīn;B .shānjiàbó/bèi;C.shèzhāo/zhuódàn D. chàn/qiānchǔbì)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

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

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答案】C【解析】(改名换姓:改换了原来的姓名。

多指为了隐瞒真实身份而改变原来的姓名;移花接木: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含贬义,故选“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大名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如雷贯耳: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

形容人的名声大。

文中意思这儿应选“如雷贯耳”;弄巧成拙: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弄假成真:本来是假装的,结果却弄成了真的,故选“弄假成真”。

)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

(4分)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

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

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

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答案】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

江苏历年语文高考真题答案

江苏历年语文高考真题答案

江苏历年语文高考真题阅读题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城市文明是一个多维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和打量,会呈现不同的维度:在建筑学视野里,一个文明城市首先是空间结构合理、布局和功能完善的城市;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文明城市就是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竞争力和总体实力强盛的城市;在美学界域内,一个文明城市就是各种建筑错落有致、各色景观靓丽怡人的城市;在政治学视角下,一个文明城市就是权力依法运作、治理秩序井然的城市;在伦理学架构中,一个文明城市就是市民讲信修睦、礼让包容的城市;在社会学框架里,一个文明城市就是社会矛盾较少、社会关系和谐的城市。

②由于城市是人的集居地,人的现代素质是城市文明的根本载体,所以,城市文明究其本质是市民高超素养的充分彰显,是市民现代素质的集中体现。

市民现代素质是指与现代生产力、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观念、道德素质、社会心理素质以及其他职业素质及其进步提高的过程。

在我国,市民现代素质不仅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市民作为信仰、道德和法律等的载体和实践者,最终还决定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从联系和动态的角度看,市民现代素质不仅是城市文明发展的历史积淀,而且成为城市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杠杆和依托。

③当前,市民现代素质问题之所以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凸显出来,成为全社会的热点话题,从根本上讲是由城市现代生产力的迅猛演进和城市经济社会体制转轨变型所引发的。

城市现代生产力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技术知识和现代管理经验在生产力要素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臻显要,科技知识渗透于生产要素和营销过程,物化成第一生产力。

而现代管理知识与经验则成为凝聚整合生产力要素、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性因素,劳动者和经营者的素质越来越决定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城市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大生产,需要相应地建立起一整套现代管理制度和运行规则,所有这一切都对城市中的人的综合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青睐(1ài)箴言(jiān)擎天柱(qíng)返璞归真(pú)B.孝悌(dì)奇葩(pā)口头禅(chán)顺藤摸瓜(mō)C.粗犷(guǎng)针砭(biān)独角戏(jiǎo)昝由自取(jiǔ)D.笃信(dǔ)睿智(ruì)打擂台(1èi)纵横捭阖(bǎ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劝诫风向标语重心长闻过饰非B.搏弈和事老披肝沥胆众志成城c.装潢耍花腔推波助澜源远流长D.悖论连珠炮再接再励革故鼎新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近年来,国内许多风景名胜区实行“一票制”,将景区内多个景点门票捆绑搭售,这种做法引起了人们的质疑和不满。

B.焦裕禄的一生贯穿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和新中国建设的重要历程,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c.广告传播既是一种商业行为,也是一种文化传播,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D.当前的互联网空间江河日下、鱼龙混杂,一些有害信息和违法行为时常兴风作浪,成为阻碍网络健康发展的负能量。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强调的是人应当为遵义而活着,突显的是人的道德价值。

B.家训、家规、家教传承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这种历史的沉淀和传承是无言的教育,也是一种无声的力量。

C.票房只是衡量电影价值的标准之一,电影内涵是否深刻、画面是否有美感、表演技巧是否娴熟……等都是评价一部电影优劣的重要因素。

D.最近网络“文言神翻译”风潮引发热议,是古典文化回归?还是纯粹的网友文言游戏?众人对这股“最炫文言风”褒贬不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A.中国珠算入选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

B.近日,朱彦夫被中宣部评为全国首位“时代楷模”,但朱彦夫的先进事迹对于许多人了解得还远远不够。

C.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是保证公共权力纯洁性的基本手段。

D.2014年,丁俊晖获得了职业生涯当中的第十一个国际排名赛冠军,成为近二十多年来的又一位单赛季夺取五冠的球手。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徐悲鸿绘画思想(节选)徐悲鸿的素描方法与西洋的素描有很大的不同。

徐悲鸿在他的创作中最先大胆引进了西方的透视、比例、解剖和光学原理等科学法则;_但他同时注重中国传统绘画以线造型的规范,虚实、轻重、转折、顿挫,其线条勾勒与明暗关系、体面层次的微妙处理,既能表现明确的结构,又合于中国的形式美感。

所以,一种线形之美,而且是类似中国画”骨法用笔”的线形之美,是区别于西洋素描并为徐悲鸿所独具的创造。

马是历代中国画家喜爱的题材,徐悲鸿的马画可以说家喻户晓,在国人心目中有重要的住置。

他采用大写意的表现手法,采取具体的笔法大笔泼写,在泼的基础上与勾勒相结合,并且强调结构形似的精确性。

他采用西画中明暗分块造型的方法,用大块的灰墨摆出马的体态,马的轮廓、面官等关系到结构的部位,都以写生为基础,并尽量细致刻画表现,一丝不苟。

他画马笔墨酣畅奔放、气宇轩昂,充满生机和活力。

徐悲鸿画牛,画狮,画鹰,画猫等的动物画也总是利用写生为基础,应用解剖学原理,让笔墨形式从属并服务于客观对象造型,极力表现动物的雄健、机敏和力量。

强调结构形似的精确性和景物的焦点透视效果是西方写实画的主要因素,但中国画不遵从写生,而是用观察和印象积累。

笔墨自由和随机性与追求结构形似的真实是一对矛盾,徐悲鸿追求笔墨从属并服务于客观对象造型的需求,即笔墨形式尊重形似结构,他把素描融入笔墨,转换成笔墨,在不同题材的作品中有不尽相同的表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

素描是时表现主体物象的录入过程,也是作者的创作源泉之一。

徐悲鸿为创作《愚公移山》《泰戈尔像》《霸王别姬》《毛泽东在群众中》等都先创作了素描稿。

《愚公移山》在印度创作中,画幅中开山的裸体青壮年,都用模特儿画了素描。

徐悲鸿为此积稿三十多幅,艰辛的创作、扎实的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使画面既洋溢着生活的实感,又充满着神奇幻想的神话境界。

画面上人物造型着重于体积的研究,重量与体积感鲜明,造型饱满而结实,扑面而来的形体,都有很强的雕塑感,素描结构严谨,来去分明,亮处有物。

暗处不空,具有潜移默化的感觉。

画中手法夸张,抡锄挖土的壮汉的造型和肌肉的刻画,激奋的动作的处理,赤裸的健壮的体魄和憨直的神态的描绘等,无不给人无尽的信心和力量。

徐悲鸿对以素描的方式作画稿、画模特儿,有选择地采用光影造型,有相当的依赖性。

这样的画面改良,对传统笔墨语言势必有一定的削弱和破坏。

也淡化中国画的特色,但的确避免了用线描画不竭深度和生动的弊端。

从徐悲鸿不少作品的形象塑造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以素描为基础的写实主义的具体实践,渗透了徐悲鸿对艺术的审美和对生活的理解。

他追求和所传达的精神不仅仅是惟肖,还有在此基础上的惟妙。

“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反映了徐悲鸿的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的精神。

6.关于“徐悲鸿的素描方法”的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徐悲鸿的素描引进了西方的透视、比例、解剖和光学原理等科学法则,带来了不竭深度和生动的弊端。

B.徐悲鸿的素描注重以线造型的规范,具有线形之美,而且是类似中国画“骨法用笔”的线性之美。

c.徐悲鸿的素描能表现造型的明确结构,合于中国的形式美感,主要得益于他不遵从写生的基本理念。

D.徐悲鸿的素描方法与西洋的素描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他过分强调结构形似的精确性和景物的焦点透视效果。

7.下列表述,不属于“追求笔墨从属并服务于客观对象造型”创作原则的一项是A.徐悲鸿的马画在泼的基础上与勾勒相结合,并且强调笔墨自由和随机性。

B.徐悲鸿的马画中马的轮廓、面官等关系到结构的部位,都以写生为基础,并尽量细致刻画表现,一丝不苟。

c.徐悲鸿画牛,画狮,画鹰,画猫等的动物画利用写生为基础,应用解剖学原理,极力表现动物的雄健、机敏和力量。

D.徐悲鸿在创作《愚公移山》《泰戈尔像》《霸主别姬》《毛泽东在群众中》等作品之前,都创作素描稿。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徐悲鸿的绘画注重笔墨形式尊重形似结构,在他不同题材的作品中有不尽相同的表现。

B.素描是对表现主体物象的录入过程,也是作者的创作源泉;离开素描,则无法创作绘画。

c.徐悲鸿对以素描的方式作画稿、画模特等,有相当的依赖性,这是对中国传统笔墨语言的一种丰富与提升。

D.“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是徐悲鸿绘画思想的核心,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全面继承。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之芳,字邺园,山东武定人。

顺治四年进士,授金华府椎官。

卓异,擢刑部主事。

康熙十二年,以兵部侍郎总督浙江军务。

会吴三桂反,十三年,奏请复标兵原额,督习枪炮。

疏甫上,耿精忠亦叛,遣其将曾养性、白显忠、马九玉数道窥渐,浙大震。

之芳檄诸将扼仙霞关,调总兵李荣率副将分道御寇。

时上命都统赖塔率师入浙,五月,偕赖塔率满洲兵千、绿旗兵二千、乡勇五百,进驻衢州。

众皆谓会城重地,不宣轻委。

之芳曰:“不然。

衢踞上游,无衢,是无浙也。

今日之事,义无反顾。

”七月,之芳与赖塔阅兵水亭门,率总兵官李荣、副都统瑚图等薄贼垒,军坑西。

之芳手执刀督阵,或请少避,之芳曰:“三军司命在吾,退即为贼乘。

今日胜败,即吾死生矣!”守备程龙怯战,斩以徇。

麾众越壕拔栅,败之。

遣诸将乘胜复义乌、汤溪、寿昌、淳安、常山、金华石梁、大沟源、东阳等地。

诏嘉之芳调度有方。

上知闽中有变,命康亲王撤温州之困取福建,之芳乃建议直捣仙霞关,曰:“进取之路,不在温、处而在衢。

虽九玉死守河西难猝破,然其南江山,西则常山,皆间道可袭。

我兵一进,使彼首尾受敌,即河西之垒不能独完。

”王从之芳议。

遂进兵大溪滩,复江山,九玉走。

欲别取道夺仙霞。

诸将受之芳密檄,急据关夹击,其将金应虎等穷蹙降。

王师下福建,临行,之芳启曰:“王但饬诸军勿虏掠,即长驱入,兵可不血刃也。

”未几精忠降,温、处贼皆溃散。

精忠所署置总兵马鹏、汪文生等犹踞玉山、铅山、弋阳、德兴,之芳请会剿。

时吴三桂兵寇吉安、袁州,江西兵不能东,乃独遣兵复玉山,文生遁;自白沙关趋德兴,擒鹏;遣郭守金等复铅山、兴安、弋阳、贵溪诸县。

上嘉之芳剿贼邻省有功,加兵部尚书衔。

康亲王师将行,遣人问之芳:“所策固万全乎?”之芳曰:“军已发,犹豫则士气沮。

”乃诣王曰:“虏在吾目中久,明日捷书至矣!”前军捷书果至,康亲王大喜,以为神。

浙乱平,疏请蠲(1)被兵州县额赋,安辑流亡,甚有威惠。

入为兵部尚书,调吏部。

二十六年,授文华殿大学士。

二十七年,御史郭琇疏劾大学士明珠,谓内阁票拟②,皆听明珠指挥,上既罢明珠,并命之芳休致。

三十三年,卒于家,谥文襄。

(选自《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一·列传三十八》,有删节)【注】①蠲(juan):同“捐”,免除、去掉。

②票拟:指对中央、地方各衙门及臣僚呈送皇帝的章奏,内阁根据有关法规和典章律例代拟初步处理意见,以备皇帝裁决时参考。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卓异,擢刑部主事擢:提拔B.疏甫上,耿精忠亦叛甫:刚刚c.率总兵官李荣、副都统瑚图等薄贼垒薄:轻视D.乃诣王曰:“虏在吾目中久,明日捷书至矣!”诣:到,造访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三军司命在吾,退即为贼乘②吾属今为之虏矣B.①之芳乃建议直捣仙霞关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c.①进取之路,不在温、处而在衢②吾尝终日而思矣D.①军已发,犹豫则士气沮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之芳“善谋”的一组是①众皆谓会城重地,不宜轻委②今日胜败,即吾死生矣③诸将受之芳密檄,急据关夹击。

其将金应虎等穷蹙降④王但饬诸军勿虏掠,即长驱入,兵可不血刃也⑤所策固万全乎⑥浙乱平,疏请蠲被兵州县额赋,安辑流亡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之芳因为在清顺治四年中进士,被任命为浙江金华府推官,后来又因为功劳大,最终官职做到文华殿大学士。

B.为防备叛乱的耿精忠攻打浙江,李之芳派他的将领曾养性、白显忠等数路保卫浙江,浙江上下对他表示称赞。

‘C.李之芳与赖塔带领总兵李荣、副都统瑚图等在坑西与叛军展开激战,李之芳对怯战的守备程龙处以斩刑来严明军纪。

D:康熙二十七年,御史郭琇上疏弹劾大学士明珠,认为在内阁票拟时大学士都听从明珠指挥,李之芳受到牵连,回家休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