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智能终端安全(1)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分析与解决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分析与解决移动智能终端是我们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它们成为了我们联系和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但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
一、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问题1. 病毒,恶意程序和流氓应用病毒、恶意程序和流氓应用是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中最普遍的一种。
他们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导致信息泄露和经济上的损失,甚至成为间谍的工具。
很多人并不知道出现某些问题时,是病毒导致的,对于恶意软件也容易不经意通过各种欺骗和主观意识做出错误操作选择。
2. 破解和越狱破解和越狱是另一种安全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客户接受的硬件和软件工具,如修改系统设置,是无效的,因为破解和越狱会植入设备可拥有完全的 root 权限实现对设备的拥有。
破解和越狱可能会导致iOS和Android设备系统的完整性受到极大威胁,因此,改变设备的根权限、绕过受限区域、刻意修改数据等可导致疏忽、意志不够坚定和无知的行为会加剧安全问题。
3. Wi-Fi和蓝牙攻击Wi-Fi和蓝牙攻击也是一种安全问题。
攻击者可以轻松地通过未加密的Wi-Fi和蓝牙通信对用户信息产生未经许可的访问。
如果风险没有得到及时的识别和应对,轻则引起用户的不满,重则造成经济损失。
4. 信息泄露敏感信息的泄露也成为了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的一个现象,可能使得用户的隐私信息暴露,也有可能造成财务上的损失。
这种情况显然是会影响规模更广的企业、政府机构。
二、解决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1. 安全软件安全软件是通常用来解决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的一种方法。
不过,一些恶意软件正正以隐藏诱导的方式伪装成安全软件出现在手机里面,直接危害工作、隐私等领域。
所以安全软件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一些早期的移动设备会提供一些基本的防病毒和防务器,但这些特别是行业或手机厂商自带安全软件的东西往往都开放漏洞,并没有太大的实用性。
移动智能终端网络安全的有效解决措施
- 32 -信 息 技 术1 安全隐患移动通信技术一直在和互联网技术相统一,在将来通信的发展的趋势中,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潜力巨大的发展趋势之一。
随着无线技术的迅速提升,空间接口带宽也有提升,终端功能的小断也在加强,这奠定了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根基,同时也打开了新的移动应用的发展目标。
但新技术的发展也会有新的安全隐患的存在。
安全隐患问题如下:即智能终端的安全问题、应用安全的问题、网络安全的问题。
用户对移动业务的体验形式和存储个人的有关资料所用的载体就是移动智能终端,为确保移动业务是安全可靠的,这需和移动网络共同合作,进而确保二者之间的通信路径是安全可靠的,同时用户信息的完整性还要得到保障。
所以,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的安全系统中,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起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移动智能终端越来越大众化,在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尽管移动终端方便了用户,但安全隐患也越加明显。
2 移动智能终端存在的安全威胁(1)硬件层面。
在层面上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比如终端服务器的丢失、器件破损、电磁辐射和芯片安全等等。
终端的丢失或被盗,已经是如今用户最为在意的事,这会对用户信息的安全产生威胁,究其原因是现如今的绝大多数的智能终端没有终端硬件的安全机制,例如数据授权访问、远程保护(删除)、机卡互锁等。
另外,手机窃听器会对用户接收和发送的信息进行拦截,SIM 卡克隆会直接地克隆用户的SIM 卡,进而获得有关的信息,尽管芯片的智能化程度愈加壮大,但也有可能避免不了因恶意程序的入侵而得到用户的资料。
(2)软件层面。
若控制了操作系统,对获取用户的信息简直轻而易举,对智能终端的软件进行控制,严重时在极端的状况下,可使所有网络的智能终端呈现出瘫痪的状态,会对国家的安全产生隐患。
将操作系统看作一类软件,就会有安全漏洞的存在,不管是未知的还是已知的,结果都一样,API 的接口和开发的工具包同样会存在着被乱用的危害。
若攻击者适当地使用安全漏洞等,完全可以对用户进行远程攻击,致使用户的终端功能遭受破坏、得到用户的控制权限等,严重时可使用户的终端构成僵尸网络,进而对互联网的安全产生威胁。
移动终端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意义为了保障公司信息资产安全,规范移动终端的使用与管理,防止信息泄露、病毒感染等安全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使用移动终端的员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三、职责与分工1.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和完善移动终端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2. 部门负责人负责对本部门员工进行移动终端安全知识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本制度。
3. 员工应自觉遵守本制度,提高安全意识,确保移动终端安全使用。
四、移动终端安全管理内容1. 移动终端购置与登记(1)移动终端购置需经部门负责人审批,报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2)员工领用移动终端时,需填写《移动终端领用登记表》,信息包括设备型号、序列号、购置时间等。
2. 移动终端使用与管理(1)员工应确保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及时更新系统补丁和应用程序。
(2)不得在移动终端上安装非法、恶意软件,不得访问非法网站。
(3)不得将移动终端借给他人使用,禁止在移动终端上存储、传输涉密信息。
3. 移动终端数据安全(1)使用移动终端处理公司业务时,应遵循公司数据安全规定,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
(2)不得在移动终端上存储、传输、复制涉密文件,如需传输,应使用公司指定的加密通讯工具。
(3)离职或调离岗位时,应将移动终端上存储的公司信息删除,并交还至信息安全管理部门。
4. 移动终端病毒防护(1)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确保移动终端安全。
(2)不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短信、链接等,防止病毒感染。
五、安全事件处理1. 发生移动终端安全事件时,员工应立即向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2.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件扩大。
3.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信息泄露、病毒感染等安全事件的,公司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由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1.引言
1.1 目的
1.2 范围
1.3 定义
2.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概述
2.1 移动智能终端的定义
2.2 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需求
2.3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现状分析
3.移动智能终端安全威胁
3.1 和恶意软件攻击
3.2 数据泄露和隐私问题
3.3 系统漏洞和安全漏洞
3.4 社交工程攻击
3.5 网络攻击
4.移动智能终端安全策略
4.1安全政策与管理
4.2 设备安全设置
4.3 应用程序安全
4.4数据安全
4.5 网络安全
4.6 物理安全
5.移动智能终端安全管理
5.1 设册和认证
5.2远程设备管理
5.3日志管理和审计
5.4漏洞管理和修复
5.5安全培训和意识
6.法律法规和合规要求
6.1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概述 6.2 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概述6.3其他法律法规和合规要求
7.附件
7.1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检查表
7.3移动智能终端安全培训教材
附件:
1.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检查表:包含检查移动智能终端安全的各项指标和要求,用于对移动智能终端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
3.移动智能终端安全培训教材:包含移动智能终端安全培训所需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帮助提高用户对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国家网络安全和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2.《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法规,旨在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和合法使用。
3.全文结束。
移动智能终端APP安全设计标准
移动智能终端APP安全设计标准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应用程序(APP)的快速发展,APP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移动APP的设计与开发必须遵循一定的安全设计标准。
本文将介绍移动智能终端APP的安全设计标准,以确保用户能够在使用APP时获得安全保障。
1. 数据安全保障移动APP设计中,保障用户数据安全至关重要。
开发者应遵循以下几项标准:1.1. 数据传输加密APP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应采用安全的加密协议,如SSL/TLS。
这可以防止恶意用户通过网络监听或中间人攻击来窃取用户敏感数据。
1.2. 存储数据加密用户敏感数据在存储时应使用加密算法加密存储,以防止数据被未经授权的访问者获取。
1.3. 用户隐私保护开发者应该明确告知用户哪些个人信息将会被收集,并征得用户的明确同意。
同时,个人敏感信息应该被合理的保护,不得被滥用或非法获取。
2. 身份认证与授权合理的身份认证与授权是确保APP安全的重要因素。
2.1. 用户身份认证APP应采用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机制,如用户名密码、随机验证码、指纹、面部识别等,以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
2.2. 授权管理对于敏感操作或权限要求较高的功能,APP应设置明确的授权机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进行相关操作。
3. 漏洞修复和更新移动APP的开发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漏洞和安全问题,及时修复和更新至关重要。
3.1. 及时修复漏洞开发者应建立完善的漏洞修复机制,及时跟进并修复发现的安全漏洞,以确保APP的安全性。
3.2. 定期更新版本定期发布安全更新版本,修复已知的漏洞和提升APP的安全性能,以保障用户使用的APP不受已知的安全问题的威胁。
4. 安全审计与监控对于移动APP的安全性评估和监控,有助于确保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4.1. 安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以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和问题,并及时修复。
4.2. 安全监控建立安全监控系统,对APP使用过程中的异常行为进行监控和识别,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信息安全技术移动智能终端个人信息保护技术要求
信息安全技术移动智能终端个人信息保护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在移动智能终端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个人信息泄露和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有效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成为了各大科技公司和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移动智能终端个人信息保护的技术要求、技术实现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技术要求1.数据加密在移动智能终端中,用户的个人信息存储在设备的内部存储器或者外部存储卡中,要求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密保护。
数据加密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数据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2.访问控制为了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移动智能终端需要设置强大的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够访问到相关的信息。
目前,智能终端设备多采用密码、指纹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进行访问控制,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够访问到设备中的敏感信息。
3.安全通信移动智能终端在进行信息传递和通信过程中,需要采用安全通信技术,保障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者篡改。
目前,SSL/TLS等安全通信协议被广泛应用于移动智能终端,确保用户在使用移动设备时的通信安全。
4.安全存储移动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需要通过安全存储技术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
安全存储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恶意程序或攻击者对设备中的数据进行窃取或篡改,保障用户信息在设备中的安全存储。
5.恢复与销毁移动智能终端需要具备数据恢复与销毁功能,当用户的设备丢失或者被盗时,能够及时远程锁定、清除设备中的敏感信息,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同时,对于设备的废弃和报废,还需要确保设备中存储的个人信息能够被完全销毁,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二、技术实现1.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移动智能终端可以通过使用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等技术对存储在设备中的个人信息进行加密保护。
同时,对于设备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SSL/TLS等安全通信协议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
移动智能终端系统安全设计
移动智能终端系统安全设计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于这些设备来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
然而,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安全风险和威胁。
为了确保用户信息和设备的安全性,移动智能终端系统的安全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移动智能终端系统安全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保护用户数据。
一、背景介绍移动智能终端系统安全设计是指通过合理的硬件和软件设置,确保移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数据和系统的安全性。
这种安全设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思考,包括硬件设计、操作系统设计、应用程序设计以及用户教育等。
只有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地保护用户的隐私和设备的安全。
二、硬件设计移动智能终端的硬件设计是确保设备安全的基础。
硬件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防止物理入侵:采用可靠的外壳设计和安全锁定机制,防止设备被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操作;2. 加密存储:使用硬件级别的加密技术,保护设备存储的敏感数据免受恶意攻击;3. 安全芯片:集成安全芯片,能够对设备进行身份验证和加密解密处理,提高设备的安全性;4. 更新机制:提供可靠的硬件更新机制,及时修复设备中的安全漏洞;5. 物理接口保护:限制设备的物理接口访问权限,防止非法数据传输和设备的篡改。
三、操作系统设计操作系统是移动智能终端系统安全的重要一环。
在操作系统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强化权限管理:确保应用程序只能访问必要的权限,避免不必要的信息泄露;2. 安全启动:引入可信启动机制,确保系统在启动过程中不受恶意软件的篡改;3. 数据加密:通过加密技术保护存储在设备上的敏感数据,防止数据泄露;4. 安全更新:及时发布安全补丁,修复系统的漏洞和错误,保持系统的更新安全;5. 安全沙箱:采用安全沙箱机制,隔离应用程序和系统核心,防止应用程序对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四、应用程序设计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应用程序是用户最常接触到的内容,应用程序的安全设计至关重要。
移动终端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确保公司移动终端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保护公司信息和员工隐私,防止移动终端设备被非法入侵、病毒感染和数据泄露,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移动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三、职责1.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移动终端安全防护管理制度,组织安全培训和检查,监督制度执行情况。
2. 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移动终端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制度在本部门得到有效执行。
3. 员工应自觉遵守本制度,加强移动终端设备的安全防护意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四、安全防护措施1. 设备管理(1)新采购的移动终端设备应经过安全检测,确保无病毒、恶意软件等安全隐患。
(2)禁止员工私自安装、下载、运行非官方应用,确保设备安全。
(3)设备丢失或损坏时,应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进行数据恢复或备份。
2. 系统安全(1)安装并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确保系统安全。
(2)设置复杂的密码,定期更换,防止密码泄露。
(3)开启屏幕锁,防止他人随意操作设备。
3. 数据安全(1)重要数据加密存储,防止数据泄露。
(2)定期备份重要数据,确保数据安全。
(3)禁止使用公共Wi-Fi传输敏感信息,防止数据泄露。
4. 网络安全(1)使用安全可靠的VPN连接,防止数据被截获。
(2)禁止连接未知来源的Wi-Fi,防止病毒感染。
(3)使用杀毒软件,定期扫描设备,防止病毒感染。
5. 应用安全(1)安装并使用正规的应用商店,下载应用。
(2)禁止安装来历不明的应用,防止恶意软件感染。
(3)定期更新应用,修复已知漏洞。
五、安全培训与检查1.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 部门负责人定期对本部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制度执行。
3. 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整改。
六、奖惩措施1. 对遵守本制度,在移动终端安全防护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公司信息和员工隐私泄露的员工,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
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移动智能终端的依赖越来越大。
人们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社交、购物、工作等活动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现有的安全问题和措施,探讨如何提高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现有的安全问题1. 应用程序安全性问题智能终端上的应用程序数量不断攀升,但其安全性并不总是可靠。
一些应用程序中存在漏洞,这些漏洞被利用后会导致用户的个人信息泄露,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安全问题。
因此,应用程序的安全性问题成为了移动智能终端领域中比较普遍的现象。
2. 疏忽的用户行为由于很多移动智能终端的功能设计得非常简单易用,一些用户常常疏忽一些基本的安全问题,例如未在公共Wi-Fi网络上使用VPN等。
这些误操作可能会使恶意人士有机可乘,从而导致用户的安全问题。
3. 安全软件不系统一些用户通过下载安装一些第三方安全软件来保护其智能终端的安全性,但这些软件并不总是被系统认证且受到系统管理。
一些安全软件在过度使用的情况下反而可能对智能终端造成负面影响。
二、解决现有的安全问题的措施1. 应用程序安全为了解决应用程序中存在的漏洞问题,我们需要提高开发人员的安全性敏感度。
应用程序开发人员需要在代码编写和发布前对其进行全面的安全测试以确保应用程序的完整性。
此外,智能终端的用户也需要更加细心关注其下载的应用程序来源与强度。
2. 防控用户误操作为了解决用户误操作问题,措施应当从系统级别开始,例如全系统提示、安全功能开启等方式提醒用户注意安全问题,并通过安全专家的发布和互动方式增强用户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3. 安全软件系统化为了让用户更加方便使用安全软件并确保软件的可靠性,在系统交付时就应预装一些经过系统认证的安全软件。
这种软件应该能够在优化智能终端性能和提高用户安全性之间取得良好平衡。
三、未来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与可靠性1. 人工智能未来,人工智能将成为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领域的主角。
移动办公终端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 • Information Security208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关键词】移动办公 终端信息 安全管控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使无线信号覆盖面积不断增大,无线信号与有线网络相对来说,移动办公由于接入用户业务内网与传统电子办公有很大区别,使用公共无线信道进行信息的传送,需要移动办公系统拥有更多的控制权,能够对移动通信智能终端信息技术加以掌控。
1 移动办公终端发展现状(1)通过业务内网的联系,移动化引入了很多新技术,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问题,其中包括了移动终端无线网络存在窃听风险,通过无线设备窃听信息,存在更严重的泄露风险。
(2)由于移动终端缺乏有效的移动终端身份证机制,在接入权限上难以进行掌控。
尤其涉及到公共移动运营商网络时,非法终端和恶意客户可以任意的在没有授权基础上进行办公信息系统的异常访问,带来极大风险。
(3)移动终端的离散化加大了数据的监管。
信息难度,由于移动终端位于地理位置相对分散,移动终端在进行数据访问管理和跟踪上无法进行监管,容易造成办公数据的泄露。
2 移动办公终端进行防护的策略(1)首先基于场景的设置,无线安全态势应该受到感知,无线射频层面安全感知技术,使得黑客在无线射频层面异常新入时,能够对黑客进行威胁识别。
通过无线射频层面的分析,在射频环境内终端危险被及时地予以识别。
(2)终端漏洞一旦被恶意人员掌握,操作系统就会出现其他版本,甚至可以在高度定制的软件系统环境。
此时采用信息化建设的方式,加大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采用各类安全日志告警信息,将传统的安全设备加以升级,将入侵行为带来的数据泄露和业务应用受阻的情况加以规避。
通过在场景下进行的网络威胁建模技术,强化安全设备清单,安全设备配置,网络拓扑以及漏洞扫描报告等安全防护措施。
(3)业务数据防止丢失可以根据终端类移动办公终端信息安全技术文/王筱倩型进行设置,例如USB 连接电脑不能插入等。
移动终端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公司移动终端设备的安全使用,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侵入,提高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使用移动终端设备的员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三、职责1.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移动终端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对本部门员工的移动终端安全使用进行管理,确保本部门移动终端设备的安全。
3. 员工有责任遵守本制度,使用移动终端设备时确保信息安全。
四、管理制度1. 移动终端设备使用规范(1)员工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前,需进行安全培训,了解并掌握移动终端安全使用知识。
(2)不得将公司敏感信息存储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如需存储,需经过相关部门批准。
(3)不得将移动终端设备带出公司范围,如因工作需要,需向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申请。
(4)不得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访问非法网站、下载非法软件。
2. 移动终端设备安全管理(1)移动终端设备需安装公司指定的安全软件,并定期更新。
(2)员工不得自行修改移动终端设备的系统设置,如需修改,需向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申请。
(3)员工不得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安装非公司指定的应用程序。
(4)员工离职或调离岗位时,需将移动终端设备归还公司,并确保设备内数据安全删除。
3. 移动终端设备数据安全(1)员工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处理公司数据时,需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数据管理规定。
(2)不得将公司数据复制、传播给无关人员。
(3)不得在移动终端设备上随意存储公司数据,如需存储,需进行加密处理。
(4)不得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传输公司数据,如需传输,需使用公司指定的加密工具。
五、监督检查1.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定期对移动终端设备安全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员工在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过程中,如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给信息安全管理部门。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公司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由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威胁及解决措施
通信 设计 与应 用 8 5
移 动 智 能 终 端 的安全 威 胁 及 解 决措 施
韩傲雪 ( 中国 泰尔实验室, 北京 1 0 0 1 9 1 )
【 摘 要 】 随着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 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 我 国的综合国力和 国际竞争力得到 了非常显著 的提升 , 特 别是在最 近几 年 , 我党
用 现 代 化 的 互联 网技 术 对 整 个 移 动 终 端 的 安 全 能 力进 行 提
研 究. 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相关数据信 息, 同时 结 合 笔 者 多年 工作经验 , 将 其安 全现 状 总 结 为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① 移 动 终 端在 其 具 体 的应 用过 程 中 涉及 到 大 量人 群及 各 种 客 户 资 料 和 使 用 者 的 隐私 信 息 甚 至 是 经 济 利 益 。 加 之 其 使 用频 率相 对较 高 , 因
决措施进行分析 。 具 体 内容 如 下 :
1 移 动智 能终端 的安全现状及威 胁分析
1 . 1 移 动智 能 终端 的安 全现 状分 析
本 文 通 过 对 现 阶段 我 国 移 动 智 能 终 端 安 全 现 状 进 行 调 查
2 . 1 不 断加 强对 于移 动智 能终 端 的安 全能 力
处理 的过 程 中 . 应 该 根 据 其 不 同 的情 况 对其 进 行 相 应 的 测 试 . 特 别是 对 于补 充接 口和 外接 I 3 ' 处, 需要 对 其 进 行 二 次检 测 . 除
此之 外 . 对 于 与 用 户 数 据 信 息 息息 相 关 的保 护 区域 . 相 关技 术 用 中. 已 经有 超 过 七 成 以上 的 商 务信 息被 泄 露 ; ⑧ 现 阶 段 有 许 部 门在 进 行 设 计 时 可 以 对其 进 行 进 网检 测 操 作 .进 一 步 提 升
智能终端安全防护考核试卷
18. ABC
19. AC
20. ABC
三、填空题
1.防病毒软件
2.应用权限
3.远程锁屏
4.操作系统
5.敏感/金融交易
6.加密
7.权限请求/来源
8.硬件
9.公共充电器/不安全的充电器
10.指纹识别/面部识别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1. C
12. A
13. C
14. A
15. C
16. A
17. D
18. D
19. A
20. C
二、多选题
1. AC
2. ABC
3. ABC
4. ABCD
5. AB
6. AC
7. ABCD
8. AB
9. ABC
10. ABC
11. AD
12. AB
13. ABC
14. ABC
15. ABC
16. AD
D.集线器
13.以下哪个软件不属于智能终端安全防护软件?()
A.防病毒软件
B.加密软件
C.系统优化软件
D.身份验证软件
14.以下哪种行为可能导致智能终端隐私泄露?()
A.开启应用权限管理
B.禁用定位功能
C.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实时位置
D.关闭麦克风权限
15.以下哪个环节不是防范智能终端恶意软件的关键环节?()
B.平板电脑
C.智能手表
D.家用路由器
8.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智能终端丢失后的数据泄露?()
A.远程擦除数据
信息安全技术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安全测试评价方法编制说明
《信息安全技术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安全测试评价方法》编制说明1 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2012年,经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0)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研究制定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安全测试评价方法的国家标准。
该项目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由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负责主办。
1.2协作单位在接到《信息安全技术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安全测试评价方法》标准的任务后,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立即与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技术相关厂商、科研单位等进行沟通,并得到了多家业内知名厂商和研究机构的积极参与和反馈,最终选定由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辰锐信息科技公司、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作为标准编制协作单位。
1.3主要工作过程1.3.1成立编制组2012年12月接到标准编制任务后随即组建标准编制组,编制组成员均具有丰富的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测评经验、操作系统安全加固相关产品检测经验,以及标准编制经验;人员包括张艳、陆臻、俞优、陈妍、邹春明、赵婷、顾玮、胡亚兰、赵戈、李曦等;标准编制协作单位相关技术领域的研发负责人及主要研发人员参与标准的调研与内容研讨。
1.3.2制定工作计划编制组首先制定了编制工作计划,并确定了编制组人员例会安排以便及时沟通交流工作情况。
1.3.3参考资料该标准编制过程中,主要参考了:•GB 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划分准则•GB/T 18336.3-2015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3部分:安全保障组件•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5069-2010 信息安全技术术语•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安全加固相关产品及其技术资料1.3.4确定编制内容经标准编制组研究决定,以发改委专项测试要求为理论基础,以现有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发展动向为研究目标,以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和GB/T 18336-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为主要参考依据,完成《信息安全技术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安全测试评价方法》标准的编制工作。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一、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参考文件二、移动智能终端概述2.1 移动智能终端定义2.2 移动智能终端的分类2.3 移动智能终端的特点三、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需求3.1 用户隐私保护3.2 数据安全保护3.3 设备安全保护3.4 应用程序安全保护四、移动智能终端安全威胁分析4.1 网络攻击4.2 恶意应用程序4.3 用户行为风险4.4 设备丢失与被盗风险五、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防护措施5.1 用户意识教育5.2 强化身份验证5.3 加密与数据保护5.4 安全网络连接5.5 远程锁定与擦除5.6 应用程序安全审核5.7 定期更新与升级六、移动智能终端安全管理6.1 设备管理与追踪6.2 设备策略与合规性6.3 安全审计与监测6.4 事件响应与处置七、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评估7.1 安全风险评估7.2 安全测试与验证八、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法律法规8.1 相关法律法规介绍8.2 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8.3 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8.4 广告与欺诈相关法律法规九、附件9.2 移动应用程序安全审核指南9.3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事件响应流程本文档涉及附件:●移动应用程序安全审核指南●移动智能终端安全事件响应流程法律名词及注释:1.个人信息保护:指个人信息的保密、安全和合法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
2.网络安全:指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及对网络攻击、网络犯罪等进行防范和应对的相关法律法规。
3.广告与欺诈:指对广告行为、商业欺诈行为进行监管和处罚的相关法律法规。
移动终端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法
移动终端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法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移动终端来处理各种事务。
然而,随之而来的移动终端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移动终端可能会遭受病毒和恶意软件的攻击,私人信息和敏感数据也可能被盗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移动终端安全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 安全问题的来源移动终端安全问题的来源很多,其中最显著的是以下三种:(1) 恶意软件: 恶意软件是指那些意在盗取个人信息或篡改设备数据的恶意软件,包括病毒、木马、蠕虫和僵尸网络等。
(2) 网络攻击: 由于移动终端设备一般都连接互联网,所以它们容易受到网络攻击。
这些攻击包括黑客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等。
(3) 不安全的应用程序: 用户下载并安装未经验证的应用程序时,可能会导致移动终端受到攻击和数据丢失。
2. 解决方案要保护移动终端的安全,您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安全措施:(1) 选择正确的安全解决方案: 您可以选择一些针对移动设备的安全软件,例如杀毒软件、反间谍软件和防火墙等,来保护您的设备。
这些软件会提供实时防护和以上述恶意软件的检测功能。
(2) 积极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 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能够修补已知的漏洞,提高防护,因此当您的设备提示您更新系统和软件时,尽可能快地进行。
(3) 加密您的设备: 当您加密您的设备存储时,即使有人获得了您的设备,他们也不会能够访问您的个人信息。
(4) 满意交易条件:如果你下载应用程序,确保确认下载应用程序前,删除掉不必要的应用程序,对权限进行定制。
留意用户评价,以减少安全隐患。
(5)定制密码锁:在个人手机中,一定要设置密码锁,可以防止其他人非法开机访问,进一步保护个人消息与隐私。
结论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仍然是一个盲区,随着移动应用和在线服务的普及,这个问题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正确的安全解决方案加上安全的应用程序是保护移动设备安全的一个关键步骤。
您可以通过以上几个解决方案来最大程度地保护您的移动设备的安全。
移动支付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
移动支付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人体”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是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
所谓移动支付,是指消费者使用移动电子设备通过移动运营商向约定银行提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出支付指令,由银行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货币支付给商业机构的一种消费支付方式。
移动支付将智能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和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服务。
一、移动支付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目前,移动支付已经非常普及,包括国外的PayPal、Venmo, 国内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不论移动支付采用何种技术来实现,其安全性都是影响支付业务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涉及用户信息的保密、用户资金和支付信息的安全等问题,其面临的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于无线链路、服务网络和终端。
移动支付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移动智能终端本身的安全问题。
一般来说,用户在使用手机进行支付时,由于手机本身未采用加密等安全措施进行保护,所以黑客们通过钓鱼网站或木马程序就可以窃取用户信息,对移动支付功能进行非法复制,造成用户重要信息的泄露。
在用户个人的重要信息无法得到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对参与移动支付交易各方的身份识别问题就更加凸显出来。
用户的账户信息、身份信息甚至密码信息等均可能已经暴露在外,恶意分子可以冒用用户的信息和身份来实施消费或转账等操作。
因此,移动支付须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商家、金融机构和消费者合法身份的确认问题。
手机丢失会给移动支付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广泛使用的智能手机难以避免的一个情况就是手机的丢失问题,由于使用了移动支付功能的手机通常已经是手机卡与银行卡、信用卡相关联,现在的支付方式越来越趋近于操作便捷,对应的安全措施略显薄弱,由此可能造成用户在丢失手机后自己的移动支付帐户被他人冒用的风险。
2、通信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在移动支付的过程中,窃听是最简单的获取非加密网络信息的形式,尤其是对于无线网络而言,由于无线网络本身的开放性,以及短消息等数据一般都是明文传输等原因,恶意分子通过无线空中接口进行窃听便成为了可能。
移动智能终端
国内智能手机OS
Nokia转向与微软合 作,致使symbian多年 的霸主地位被凭借开源 特性的Andriod取代。 苹果依旧占有着高端 机市场,11年发布的4s 内嵌siri成为众人关注的 焦点。 WP7已经推出一段时 间,市场反应较冷淡,目 前仍很难与Android和ios对抗。
US2011q4智能手机OS市场份额
处理器(CPU) 存储器(Flash) 屏(LCD) 摄像头(Camera)
主要采用ARM 架构,目前主流 主频在1GHz以 上,向多核发展 。 高通/TI/三星 /Intel
分为ROM和 RAM,相当于 电脑的硬盘和 内存。
电容屏,电阻 屏 多点触控 Retina(视网膜) 技术,IP4分辨 率达960*640 屏幕4.0英寸以 上成为主流 三星note4.6英 寸
移动智能终端特点
2、具备PDA的功能
1.开放性的OS平台
移动智能终端的特点
3、无线接入互联网 4、扩展性强, 功能强大
移动智能终端逻辑结构
Email,Office,GPS,SNS
应用
开放智能操作系统、操作平 台 CPU、Flash、I/O设备、屏、摄 像头、电源等
操作系统
硬件
移动智能终端硬件介绍
可以看出US市场中,3G/4G高速移动互联网加速了Symbian 市场份额的缩减。
而RIM的blackberry 也因技术创新不力,市场 份额(q2占12%)逐步被 ios和Android瓜分。
移动智能终端标准化概况
由于移动智能终端涉及硬件、操作系统、无线接 入、应用服务等多方面技术,并且全球各大组织、 运营商和终端厂商出于自身利益,很难形成统一 的标准。 现有标准
个人移动终端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公司个人移动终端(以下简称“终端”)的安全管理,保障公司信息安全,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使用的个人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
三、管理职责1.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和完善本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学习贯彻本制度,确保制度在本部门得到有效执行。
3. 员工应自觉遵守本制度,确保终端安全。
四、终端安全要求1. 终端购买与使用(1)员工购买终端时,应选择正规渠道,确保终端硬件和软件质量。
(2)终端购买后,员工需向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包括终端型号、序列号、购买时间等信息。
2. 终端安全设置(1)员工应设置复杂的终端解锁密码或指纹、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解锁方式。
(2)终端安装系统更新和应用程序时,确保来源可靠,避免下载安装不明来源的软件。
3. 信息安全防护(1)员工不得将公司敏感信息存储在终端中,如需存储,应加密处理。
(2)员工不得在终端上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避免恶意软件入侵。
(3)员工不得在终端上传播、下载、传播违法信息。
4. 终端使用规范(1)员工不得在终端上安装、使用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软件。
(2)员工不得在终端上使用非法破解、破解软件。
(3)员工不得将终端借给他人使用。
五、终端安全检查1.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定期对终端进行检查,确保终端符合安全要求。
2. 员工在更换终端时,需向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报备,并进行安全检查。
3.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发现终端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通知员工整改。
六、奖惩措施1. 遵守本制度,为信息安全做出贡献的员工,公司给予表彰和奖励。
2. 违反本制度,造成公司信息安全损失的员工,公司根据损失程度给予处罚。
七、附则1. 本制度由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修订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策二:不要轻易连接不需要密码的WIFI网络
不要接入共享wifi 不要公共网络上使 用网络银行、信用 卡等服务
案例三:“老公女友”发来短信一点就中毒。
对策三:不要轻易打开短信附带的链接。
案例四:相关新闻微信抢红包,一扫二维码损失1万 !
对策四:识别真假红包
谢 谢!
智能移动终端安全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现状
1. 智能手机的安全现状
飞 速
2. 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安全
增
长 的
3. 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安全
智
能 手
4. Conclusion
机
终
飞 速 增 长 的 病 毒 样 本 数
端
案例一:中招山寨APP,股票被非法交易
对策一:尽量通过正规渠道下载手刷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