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人力资源概述

人力资源概述

第一章人力资源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一、人力资源1.人力资源的基本界定资料研究表明: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曾先后在1919和1921年在约翰·R·康芒斯的两本著作《产业信誉》和《产业政府》中使用过,康芒斯也称为第一个使用“人力资源”一词的人。

但他当时所指的人力资源和我们所理解的人力资源在含义上相去甚远,只不过使用了相同的词语而已。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是在1954年,由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首先提出来。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1909年出生在维也纳,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

德鲁克以其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还首次提出了“组织”的概念和目标管理,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阐释。

2002年,德鲁克荣获美国总统布什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

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西奥多·W·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对人力资源的研究越来越多。

迄今,学者们对于人力资源给出了多种解释。

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可以将这些定义分为两大类。

(1)第一种概念从能力的角度来解释人力资源的含义。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即处在劳动年龄的已直接和尚未投入建设的人口的能力。

——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

人力资源是人类可用于生产或通过服务的活力、技能和知识。

——伊凡·伯格。

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是表现在劳动者身上、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是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经营中最活跃、最积极的生产要素——朱丹,人力资源管理教程,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计划,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具有指导意义
4、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预测组织需要
制定计划
分析组织内外部条件
未来的需求
未来可利用的
经营环境 战略决策 现有人力资源 内部供给 外部供给
需求预测
供给预测
供需平衡
过剩决策
不足决策
行动计划 计划的评价、调整,执行中的监督分析
5、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
1. 主观判断法 2. 德尔菲法 3. 回归分析法 4. 趋势预测法
绩效考核与激励
✓ 优点:职员能忠于企业;领导层之间容易协调;能不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
劳资关系
✓ 德国企业的劳资协调体制是以劳资协议为核心的; ✓ 职工参与决定制是德国劳资关系中的又一大特色。
第四章 全球人力资源管理
1、跨国公司和全球公司
跨国公司多出现在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早期阶段
可以同时在很多国家开展业务, 但每一个却都可以被看作是一
✓ 以效率进步和工具理性为特色的理性主义。 ✓ 能力主义。
美国传统企业文化的特征:
✓ 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 奉行“个人主义”和“能力主义”。 ✓ 重视法律和契约。 ✓ 推崇英雄主义、权威主义。 ✓ 倾向于“硬管理”。
➢ 理论背景
1、企业文化
定义:是一种处于一定背景下的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生成和发育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 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所生成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生活信念、企业风俗、 习惯、传统等,和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企业经营意识、经营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等。
36
第一节 工作分析概述
1、工作分析
又称职务分析,是对组织中某个特定工作 职务的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利、隶属关系、 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 分析,以便对该职务的工作作出明确的规定, 并确定完成该工作所需的行为、条件、人员 的过程。

第1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1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介绍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地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基本 概念、理论和方法。本课程共分13章,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我们要系统掌握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 念,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初步了解国内外 人力资源管理的实务和发展动态,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 管理观。
1
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竞争上岗、能者上 全方位和多元化的职业发展
重视沟通、协调、理解
培训是对员工的关心,福利,增加员工的人力资本
网络化、扁平化管理模式
31
课后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
1.人口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 A.所拥有的人口总体 B.进入法定劳动年龄的人口总和 C.具有现实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D.对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人们的总称
26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原则
2.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 (5)互补增值原则 指由于人力资源系统每个个体的多样性、差异性,因此在人力资源 整体中具有能力、性格等多方面的互补性,通过互补可以发挥个体优 势,并形成整体功能优化。 (6)竞争强化原则 竞争强化原则: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促进人力资本增值和有效运用。 (7)信息催化原则 信息催化原则:充分利用信息刺激,强化知识技能的更新、提高。 不断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随时向员工提供有关信息。 (8)文化凝聚原则 文化凝聚原则:以价值观、理念等文化因素把员工凝聚在一起。
5.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 )。 A.弗雷德里克·W·泰罗 B.赫伯特·A·西蒙 C.哈罗德.孔茨 D.舒勒
32
课后综合练习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 )。 A.人口的总量 B.人口的年龄结构 C.人口的性别结构 D. 人口的文化素质 E. 人口的专业素质 2.人力资源的质量是指人力资源中劳动者个体和整体所具备的( )。 A.身体素质 B.知识水平 C.智力水平 D.技能水平 E.敬业精神 3. 人力资源的特征包括( )。 A.生物性和社会性 B.周期性与再生性 C.生产性与消费性 D.能动性与智能性 E.延续性与时效性 4.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有( )。 A.领导 B.开发 C.激励 D.吸纳 E.维持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一节人力...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一节人力...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的概念一、人力资源的定义资源指有价值的、可用的东西或原始的物资。

人力资源最一般的含义:智力正常的人都是人力资源。

(一)宏观定义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特定社会系统发展进步并达成其目标的该系统的人们的能力的总和。

此定义的宏观性主要是从社会系统的角度讨论人力资源,同时突出了人力资源的归属性、功用性及能力的包容性。

具体:①任何资源均有归属性。

②人力资源必须有功用。

③定义中的能力是一种泛指,包括智力、体力、甚至“情力”等各种能力。

(二)微观定义至特定社会组织所拥有的能推动其持续发展、达成其组织目标的成员能力的总和。

二、人力资源对经济活动的作用(一)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现代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途径取决于四个方面因素:①新的资本资源的投入;②新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的发现;③劳动者的平均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的提高;④科学的、技术的和社会的知识储备的增加。

后两项因素与均与人力资源密切相关,因此,人力资源决定了经济的增长。

(二)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人力资源对企业成本优势和产品差异化优势意义重大1、是企业获取并保持成本优势的控制因素。

2、是企业获取并保持产品差别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3、是制约企业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

4、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财富。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一、管理的本质就是管人管理是通过别人把事办成。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人力资源管理可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人力资源的宏观管理是对社会整体的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控制,从而调整和改善人力资源状况,使之适应社会在生产的要求,保证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人力资源的微观管理是通过对企事业组织的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的配合,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并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三、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一)人力资源的特征1、双重性(生产性与消费性)生产性是指人力资源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人力资源的利用需要一定的条件。

人力资源基本概念

人力资源基本概念

1.人力资源基本概念:2.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宏观人力资源管理: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建立一些列政策、法律制度和行政法规,使人力资源的形成和开发利用与社会协调发展。

微观人力资源管理:一个组织对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1.最大限度地开发和管理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保证人力资源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

2.维护与激励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不断提升其人力资本的价值。

4.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直线、职能经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提供资料、人员配置→面试、录用最终决定权→指导、考核员工→工作再设计和激励→考核指标、保准确定;绩效评估及结果反馈人力资源管理者职能:制作岗位说明书和人力资源规划→培训直线职能经理人员;审核程序、资料;体检→制定工资制度;处理劳资关系→制定奖励、福利政策;确定培训计划→提供考核指导培训;保证评价评估系统恰当运用和实施4.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狭义人力资源规划:企业从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其内外部环境变化,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为满足这种需求提供人力资源的活动。

实质是企业各类人员需要补充的计划。

广义人力资源规划:企业所有各类各种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

5.人力资源规划影响因素:企业内部影响因素:经营目标变化、组织形式变化、高层管理人员变化、企业员工素质变化;企业外部影响因素:劳动力市场变化、行业发展状况变化、政府政策变化6.工作分析的定义:是对组织中某个特定职务的设置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利和隶属关系、工作条件和环境、任职资格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并对该职务的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定,且确定完成该工作所需的行为的过程。

→结果:工作说明书、工作规范7.工作分析需要收集的信息:工作活动、工作中人的行为、所采用机器设备工具等、与工作相关的有形和无形的内容、工作环境、工作对个人的要求8.工作分析的过程与方法工作分析的定性方法(典型事例法):典型事例法:让工作人员每天对特别有效或特别无效的行为(即关键事件)进行简短的描述,通过积累、汇总和分类,得到实际工作对员工的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定义

二、课程分类人力资源管理还可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宏观管理人力资源宏观管理是对社会整体的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控制,从而调整和改善人力资源状况,使之适应社会再生产的要求,保证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微观管理人力资源微观管理是通过对企业事业组织的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的配合,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并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人力资源的二次开发人力资源专家李宏飞在她的《职业化-21世纪第一竞争力》中指出:中国的人力资源数量巨大,但质量不容乐观。

学校教育,只是在知识上做了准备。

而这些人要适应社会的要求,还需要社会、组织对人力资源的二次开发,二次培训。

而这不仅包括技能方面的培训,还应该包括人际交往和行为规范、社会道德等诸多方面的教育。

而对企业来说,职业化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中小型企业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企业必须从企业战略出发,打破以人为中心的“权利思想”,建立以事为中心的“流程思想”,实现了从功能管理到流程管理的突破性思维。

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3战略类型一:低成本管理战略中小企业建立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能力,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搞好成本管理费用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研发费用和品牌树立等方面的费用.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分布状况研究发现,中小企业大多集中于两种类型:一类是分散型产业,其基本存在包括服务业、零售业、批发业、木料加工和金属组装业、农产品、风险型企业等.另一类是新兴产业,包括IT、NT、新材料、新能源企业.中小企业之所以主要集中上述两种类型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产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在规模方面是一个较平缓的阶段。

不同规模的企业降低成本都可能是适度的。

在这方面,日本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设计出便于生产制造而又有市场需求的简单产品,这样对成本的控制就变得可行。

但是简单产品的设计创新却需要增加前期的投入,我国的中小企业往往采取模仿他人的形式,有可能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所以要注意避免造成额外的违法费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 1.管理专家。 2.员工激励者。 3.战略伙伴。 4.变革推动者。
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系统
一般来讲,人力资源的基本专业工作可以分为四个层级: 1.人事文书工作:支持性人员。 2.人力资源专业工作:专才。 3.人力资源部经理、部长:通才。 4.负责人力资源的副总经理:高级行政经理,是直接向公司总裁或主要负责人报告的高层经理。
以上三部分构成就业人口的总数。 (4) 求业人口或待业人口。 处于劳动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并要求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 (5) 就学人口。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学习的人口。 (6) 家务人口。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家务的人口。 (7) 服役人口。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军队服役的人口。 (8) 其他人口。处于劳动年龄之内的其他人口。 2.人力资源的质量管理。质量是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力、智力、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劳动者的劳动态
HRM 实践
管理活动性质 管理焦点 管理对象 管理深度 管理方案 劳资关系
人事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国内 全球 内部 外部
注重成果 注重过程
视人力为成本 视人力为资源
事务性、实际操作性、执行层 战略性、决策层
非生产、非效益部门 生产与效益部门
职能式 合作关系
专家 通才 集中于个人 集中于群体
为工资制;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班组管理,劳动定额,定编定员等
• 2. 1958-1961:企业增员过多,劳动计划管理和定员定额制度失效;取消了计件工资制和奖励制度 • 3. 1961-1966:1961年,《工业七十条》;精简职工;恢复计件工资制度并健全了奖励制度 • 4. 1966-1978:定编定员遭否定,职工人数大膨胀;废除计件工资和奖金制度;教育受到严重破坏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整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一)人力资源的概念1.人力资源的定义人力资源的宏观定义: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特定社会系统发展进步并达成其目标的该系统的人们的能力的总和。

人力资源的微观定义:人力资源指特定社会组织所拥有的能推动其持续发展,达成其组织目标的成员能力的总和。

人力资源及其相关概念的拓展1人力资源的概念和内涵2)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概念3)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2.人力资源对经济活动的作用(一)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二)人力资源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1)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并保持成本优势的控制因素2)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和保持产品差别优势的决定性因素3)人力资源是制约企业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4)人力资源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财富(二)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管理的本质就是管人2.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人力资源微观管理是通过对企事业组织的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的配合,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并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人力资源宏观管理是对社会整体的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控制,从而调整和改善人力资源状况,使之适应社会再生产的要求,保证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3.人力资源的特征双重性:生产性、消费性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可开发性:教育培训职能的理论基础时效性:人分为发育成长期、成年期、老年期,倒U型;人力资源无法储存。

社会性:人的体力和脑力带有社会性,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不同导致人力资源质量不同。

如:古代低于现代,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或落后国家。

4.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人力资源管理始终贯彻的主题是:员工是组织的宝贵财富。

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组织和员工之间的“共同利益”,并重视发掘员工更大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涉及管理学、法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

人力资源管理运作的整体性。

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必须依赖于整个组织的支持,而且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之间应当具有一致性。

(精品) 人力资源管理绪论

(精品)  人力资源管理绪论

1.人才流动的广泛性
(1)体制的深化改革引起人才流动的广泛性 (2)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形成人才流动的频繁性 (3)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出现人才流动的国际化
2.以“知识员工”为中心的人力资 源管理
“知识经济” 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首先 提出来的,核心是通过科技改革与创新,来 带动和引领整个经济的腾飞,人才是关键。
(7)控制劳动力成本;
(8)开发每位雇员的工作技能;
(9)创造并维持部门内雇员的士气;
(10)保护雇员的健康以及改善工作的1.2.1 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 1.2.2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
的区别 1.2.3二十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经典理论
1.2.1 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
绪论
1.1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2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 1.3人力资源管理最新发展的介绍
1.1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1.1 什么是人力资源 1.1.2 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1.1.3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
1.1.1 什么是人力资源
1.人力资源的概念 人力资源是一种以人为载体的资源,是
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员工”,其责任 还必须扩展到包括更富有策划性的活动,如 计划、决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大幅提高
(1)选 拔环节费 用急增
(2)人 员培训周 期延长 (3)人 才流失风 险增大
许多知名的外资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在招 聘录用环节上煞费苦心,设计了鉴别人才 的各种面试、笔试方法,及选拔人才过程 中使用各种测试软件。
同样,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福利与津贴管理业务、 档案保存、咨询以及相关信息系统等也可以实施 外包。
1.3.2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
“抽屉式”管 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存在于人的体能、知识、技能、能力、个性行为特征与倾向等载体中的经济资源。

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也具有物质性、可能性、有限性。

2、人力资源有哪些特征?人力资源具有如下特征:(1)人力资源是“活”的资源,它具有能动性、周期性、磨损性;(2)人力资源是创造利润的主要源泉;(3)人力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4)人力资源是可以无限开发的资源。

3、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程。

4、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10项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的10项内容包括:(1)制定人力资源计划;(2)人力资源费用核算;(3)工作分析和设计;(4)人力资源的招聘与配置;(5)雇用管理与劳资管理;(6)入厂教育、培训与发展;(7)绩效考评;(8)帮助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9)员工工资报酬与福利保障;(10)建立员工档案。

5、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在哪里?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大的区别。

其区别如下:(1)在管理内容上,传统的人事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档案、人员调配、职务职称变动、工资调整等具体的事务性工作;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以人为中心,将人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和管理。

(2)在管理形式上,传统的人事管理属于静态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动态管理,强调整体开发。

(3)在管理方式上,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采取制度控制和物质刺激手段;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人性化管理。

(4)在管理策略上,传统的人事管理侧重于近期或当前人事工作,属于战术性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注重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预测与规划,属于战术与战略相结合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考试复习重点归纳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一、人力资源的构成(一)人力资源的数量1)人力资源的绝对数量绝对数量的构成从宏观上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劳动能力、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总数.等于:劳动适龄人口-适龄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人口+适龄人口之外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适龄就业人口②未成年劳动者或未成年就业人口③老年劳动者或老年就业人口④求业人口或待业人口⑤就学人口⑥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⑦军队服役的人口⑧其他人口2)人力资源的相对量(即人力资源率):定义:指人力资源的绝对量占总人口的比例。

是反映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二)人力资源的质量(宏观)定义: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技能水平、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体现在劳动者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劳动的积极性。

二、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现代经济增长取决于四个因素:①新的资本资源的投入;②新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的发现;③劳动者的平均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的提高;④科学的技术的和社会的知识储备的增加;尤其是:人力资源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中起决定作用;人力资源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成为决定胜负的因素。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一)概念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组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通过不断地获得人力资源,对所获得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调控及开发,并给予他们报偿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之的活动过程.(二)人力资源管理意义1.实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2。

实现对人力资源的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3。

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增强企业竞争力;4。

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满意感.1 、任人唯贤的原则:任人唯贤就是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才干,安排其在适合的岗位,做到适才适用。

并根据才能的变化,对人才实行动态管理。

2 、注重实绩的原则:是指评价工作人员工作的好坏,能力高低,只能以其工作的实际成绩为依据.工作人员工作的实绩,是选拔、奖惩以及职务升降的主要依据。

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知识点

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知识点

1.人力资源的含义: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和。

具体内容:以体能和智力为基础,包括体质、智力、知识、技能、特质等。

特征:资本性(投入收益风险),时效性,生物性,主观能动性,内耗型,持续性,再生性.2.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舒尔茨创立人力资本理论。

以人为载体,可用货币计量的价值要素。

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源经济活动及其收益的核算是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进行的。

3.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组织为实现其战略目标,运用各种管理技术与方法,以影响员工的行为、能力和态度,从而改善其工作绩效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实践,包括为之建立的管理制度、政策以及实施的活动过程。

人与事的匹配。

做到事得其才,人尽其用,有效使用。

人与人的协调合作。

工作与工作的协调合作。

人的需求与工作报酬的匹配。

使得酬适其需,人尽其力,最大奉献。

4.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战略伙伴,行政管理专家,员工激励者,变革推动者,文化管理者,政策制定者。

5.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战略转变:以成本为导向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转向以顾客服务为导向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6.人力资源战略的含义:是根据企业战略而制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纲领性的长远规划,并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来实现企业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职能:人力资源战略要和企业战略相匹配,并服务于企业战略;人力资源战略推动人力资源的职能转变,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为主逐步过度到战略合作伙伴。

人力资源管理原则:任人唯贤,注重实绩原则,激励原则,竞争原则,精干原则,民主监督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获取功能,整合功能,奖酬功能(激励和凝聚),调控功能7.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是指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和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的过程8.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包括: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分析现有人力资源供给;设计并评价平衡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各种方案。

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

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

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人力资源作为组织、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拥有众多定义和概念。

这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基本概念,来深入理解人力资源的定义和角色,以及在组织中的重要性。

1. 人力资源的定义人力资源指的是一组人员,在有效管理下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和愿望来共同工作,包括雇员、工人、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事技术工作等人员。

正式的说法是:人力资源是由企业内部和外部获取的、为组织服务的能力和智力资源集合。

2. 劳动力劳动力是指可用于人类劳动耗费的所有能力,包括身体和智力能力。

在现代组织管理中,人类劳动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也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3.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企业雇员的知识、技术能力、经验、技巧和想象力,以及其他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目标和达成愿望。

人力资本是组织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地区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

4.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一个组织中,通过合理利用和管理人力资源,以达到提高组织的效率和质量、提高组织整体价值等目的的一种管理活动。

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人员招聘、培养、激励、福利、绩效考核和流动等方面。

5. 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指在考虑到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将人力资源的数量、结构和质量进行分析的一种管理活动。

也就是说,人力资源规划是在预测将来的市场需求、在充分考虑企业结构和技术需求的情况下,评估和控制企业未来所需的人力资源。

能够更适应企业的业务流程,也能更好地支持企业达成愿望。

6. 人才管理人才管理是指通过招聘、培养、发挥和留住人才等手段,来满足组织的需求和愿望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人才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

7. 岗位分析和职业规划岗位分析和职业规划是指对企业中职位及其职责进行分析,以便确定员工不同层次的能力、技能和人员定位,以便更好地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实现员工自我发展的重要管理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期末复习

人力资源管理期末复习

人力资源管理期末复习(7.7考试)期末考试题型:填空10分,多选7题14分,是非题5题15分,简答题5题25 分,案例3题36分。

(选择题可能单选或多选)第一章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一、人力资源的含义(判断)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即处在劳动年龄的已直接投入建设的人口的能力。

1、是指以人的生命为载体的社会资源。

2、是目前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员。

3、指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们的总和。

4、指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人力资源构成数量图(选择)二、人力资源的特点(填空)1、生物性:有生物特征,生命脆弱,生命消失资源不复存在。

而且人是一种高级生物,具有高智能和复杂情感,如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等。

2、能动性:能有目的地活动,能进行自我选择,能量有弹性。

3、两重性:即消费与创造的两重性,既需要消费,又能创造财富。

4、时效性:它的形成、开发和利用都受时间的限制。

5、再生性: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有形磨损是指人自身的疲劳和衰老,无形磨损指知识和技能的老化。

6、社会性:人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细胞,必然打上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烙印,这也与其它资源不同。

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点1.综合性2.实践性3.发展性4.民族性5.社会性是非题:日本年功序列制与美国契约制的优劣比较及实施条件? P5 以美国和日本为例,它们皆为资本主义制度,都搞市场经济,但两国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差别很大。

美国是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人力资源的特点是“契约人”,“按契约办事”是美国人的通行原则。

相应地,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实行的是自由雇佣制。

这是一种个人之间高度竞争的“压力型”劳动制度。

日本则不同,它是家族主义的资本主义,儒家文化重群体、尊长辈、讲内和的传统,使其人力资源的特点是“家族人”,“忠于企业大家庭”是日本人的行为准则。

相应地,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实行的是终身雇佣制,这是一种个人之间密切合作的“吸力型”劳动制度。

绪论一、基本概念1、人力资源人力...

绪论一、基本概念1、人力资源人力...

绪论一、基本概念1、人力资源⑴ 人力资源:是指储存在人体内的、能按一定要求完成一定工作的体能和智能资源。

[名]这些体能和智能由人的感知、气质、性格、兴趣、动机、态度、能力等个人素质和知识、技能而综合构成,它们通过先天遗传和环境教育过程而形成,也包括由人构成团队乃至整个组织时所产生的整体特性和效力,它们构成完成特定工作或活动所需要的基础,决定了完成工作或活动的质量和速度。

[简]⑵ 人力资源的特性[简]① 物质性,以人为载体。

② 内涵结构特性。

③ 功能意义:价值特性。

④ 时效特性。

⑤ 整合性,即人力资源是一个统合的概念。

一方面,人力资源是人所具备的所有素质、知识、技能的综合体现,而不是限定于局部的特征;另一方面,它既是存在于具体的个体,也会体现出由个体组成的群体而产生的整体资源价值。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人力资源管理[名]⑴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宏观管理:指国家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对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控制,目的在于调整和改善人力资源状况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微观管理:也是一般意义上所指的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指通过对人和事的管理,促成人际协调、人事匹配,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人的各种工作活动,实现组织目标。

⑵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基本任务:是吸引、保留、开发、激励组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

⑶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目的:维系和提高生产力,促成组织目标的实现,使组织得以生存和发展。

⑷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功能:[简]① 促使员工将组织的成功当做自己的义务,进而提高员工个人和组织整体的业绩。

② 确保各种人事政策和制度与组织绩效密切联系,维护人事政策和制度的适当的连续性。

③ 确保各种人事政策与组织经营目标的统一。

④ 支持合理的组织文化,改善组织文化中不合理的地方。

⑤ 创造理想的组织氛围,鼓励创造性,培养员工积极向上的作风,并为合作、创新和全面质量管理的完善提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 1.人力资源的定义:人力资源是指储存在人体内的、能按一定要求(质量、速度、消耗)完成一定工作(即通过使用而产生价值)的体能和智能资源。

特征:⑴物质性:它是以人为载体的;⑵结构特性;⑶功能意义;⑷时效特性;⑸整合性。

2•人力资源管理概念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微观管理也是一般意义上所指的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指通过对人和事的管理,促成人际协调、人事匹配,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人的各种工作活动,实现组织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基本任务是吸引、保留、开发、激励组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其目的在于维系和提高生产力,促成组织目标的实现,使组织得以生存和发展。

3•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资源管理的区别⑴资源的观点:承认人是一种资源,一种特殊的重要的资源;⑵以人为本的观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一反传统的人-物关系,是以人为中心来设计的,其宗旨是“以人为本”,管理首先是服务于人而不是工作;⑶系统的观点:是组织的整体性功能,而不是一种局部性的工作;⑷权变的观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权变思想。

不同的人不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也不一样,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根据人的工作任务的风险和结果分布特征可以把工作分为明星型、护卫型、步兵型。

明星型工作指那些产生坏的绩效的影响并不太坏,而产生一个好的绩效却会给组织带来巨大利益的工作,对于成果给予重奖而对失误不处罚或很少处罚。

护卫型工作指一个坏的绩效意味着一场灾难,而好绩效却只比公司的平均绩效好不太多的那些工作,要严厉处罚失误。

步兵型工作是指绩效范围接近于平均绩效的工作,一般奖惩均衡且都不太强。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科基础:⑴心理学;⑵经济学:在进行诸如劳动力市场分析、经济性刺激对行为的激励作用、人力资源投入产出分析等关键性的人力资源作业时,经济学知识是必要的基础;⑶社会学与人类学;⑷法律。

2、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框架1规划;2•职务分析;3•薪酬管理;4•招聘甄选;5•评估;6•考核管理;7•培训开发;8•激励:⑴组织管理者要从事的首要任务之一;⑵激励动机是说激励员工动机。

3、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实务的因素1外部环境:包括社会、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劳动力:⑴劳动力的人口统计状况直接影响组织的雇佣政策。

⑵劳动力的人口统计状况直接影响组织的技术变革以及相应的人力资源策略。

⑶组织所拥有的劳动力在各个方面的异质性程度直接影响组织在其人事措施上的差异。

⑷劳动力的同质性直接影响到组织的激励系统。

3.组织文化;4.组织战略;5.生产技术;第 1 章人力资源规划1 、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1定义: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战略规划,着眼于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预先准备人力,持续和系统地分析企业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并开发制订出与企业长期效益相适应的人事政策的过程。

•运作:现有人力-人才资源预测人力供给预测-供需匹配。

职务分析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5 大要素(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中起核心作用的要素。

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1•人力资源需要预测的资料来源为了获得既实事求是又有远见的预测结果,必须广泛收集影响预测目标的各种有关资料,包括可控与不可控的、内部和外部的相关资料:⑴国内外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资料;⑵本地区人力资源资料;⑶本行业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的资料;⑷本企业业务发展资料;⑸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资料。

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指标体系⑴人力拥有量指标:用来反映企业在预测目标年度内人力的拥有量;⑵人力需求量指标:根据国内外经济科技等发展的趋势和企业的发展战略,预测某一年度内需要的人力数量;⑶人力补充指标:用来反映企业在预测目标年度内可能达到的需要补充的人员数量;⑷人力减少量指标:用来反映企业在预测目标年度内由于调出交流、离职、死亡等各种原因而减少的人力数量;⑸人力专业比:用来反映企业内各学历层次占人力总数的比例;⑹人力学历比:用来反映企业内各学历层次占总人力的比例;⑺人力职称比:用来反映企业内各职称层次占总人力的比例;⑻人力密度:专指外商投资企业范围内中外双方人力各自与企业职工总人力的比值。

3•人力资源的预测方法定性预测:⑴德尔菲法又称专家预测法,是一种主观预测方法。

它以书面形式背*背地分别征求和汇总专家意见,通过中间人或协调员把第一轮预测过程中专家们各自提出的意见集中起来加以归纳后反馈给他们。

然后重复这一循环,使专家们有机会修改预测并说明原因。

一般重复3-5 次,使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为止。

在实施中遵循以下原则:第1,采取匿名第2,形式进行咨询,第3,使参与预测咨询的专家互不第4,通气,第5,消除心理因素的影响,第6,获取尽可能多的意见;第7,给专家提供已收集的历史资料及有关统计分析结果。

第8,不,第9,要求精确,第10,允许专家使用估计数字,第11,并让他们说明估计数字的肯定程度。

第12,使用统一的表述,第13,保证所有专家能从同第14,样的角度去理解定义、概念、分类等。

第五,向高层领导决策层说明预测的益处,争取他们的支持。

第六,问题尽量简化,问题应该是被问者能够回答的问题。

⑵替换单法:是通过职位空缺来预测人力需求的方法,而职位空缺的产生主要是因离职、辞退、晋升或业务扩大产生的。

替换单法可用于企业短期乃至中长期的人力需求预测。

通过替换单,我们可以得到由职位空缺表示的人员需求量,也可得到由在职者年龄和晋升可能要产生的职位空缺,以便采取录用或提升的方式弥补。

定量预测:⑴时间序列分析法。

根据准确、及时、系统、全面的历史统计资料,将过去的趋势延伸到未来,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预测人力资源的发展;常用于短期和中期的预测,在长期中不用。

⑵回归分析:方法适用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的情况。

变量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互依赖关系,同时受着一定随机因素的影响,如果人力资源的变化与某些变量之间有上述关系存在,可用回归分析法。

3、人力资源供给预测1•内部拥有量预测⑴人员核查法;⑵马尔科夫模型:是用来预测具有等时间隔(如一年)的时刻点上各类人员的分布状况。

某公司人力资源供给情况的马尔科夫分析(A)职位层次人员调动概率HLSA 离职高层管理人(H )基层管理人(L )高级会计师(S )会计员(A )0.80.10.70.050.80.150.050.650.20.20.10.2(B)职位层次初期人员数量HLSA离职高层管理人(H )基层管理人(L )高级会计师(S)会计员( A )4080120160328566962461048161232预计的人员供应量4062120110682•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⑴地方劳动力市场;⑵全国性的劳动力市场。

4、人力资源规划政策保证制订各种具体的规划和行动方案,保证需求与供给在规划各时间点上的匹配。

主要包括: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开发规划、配备规划等。

•晋升规划:实质是根据企业的人员分布状况和层级结构,拟定人员的提升政策。

•培训开发规划:目的是为企业中长期发展所需的一些职位准备人才,是围绕着改善配合关系而制订的。

3•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发展的子系统,是规划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的人事程序。

通过职业规划,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结合起来,从而使个人的利益在组织发展中得到实现。

第 2 章职务分析1、职务分析的概念•定义:职务分析包括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两部分内容。

工作分析,是借助于一定的分析手段,确定工作的性质、结构、要求等基本因素的活动。

工作评价,是依据工作分析的结果,按照一定标准,对工作的性质、强度、责任、复杂性及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的程度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的活动。

职务分析作为这两部分的整体,它是采用科学方法收集工作信息,分析工作信息,再按工作的性质、繁简、难易和所需资格条件,分别予以分类与评定的过程。

•基本术语⑴职位:指某一时间内某一主体所担负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

如办公室主任,在同一时间内,职位数量与员工数量相等。

⑵职务: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

⑶职业:指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工作要求相似或职责平行(相近、相当)的职位集合。

⑷职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

⑸职级:同一职系中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

⑹职等:指不同职系之间,职责的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要求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

⑺职业生涯:指一个人在某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工作或职业。

3•人事管理作用和用处:工作分析、招聘、选择、安置、定向训练和人员开发、绩效鉴定、晋升和调动、工作发展计划和劳工关系。

2、如何进行职务分析职务分析的实施包容了六方面工作,每一方面的工作都有应当注意解决的问题。

职务分析各方面工作的关系管理方面设计方面收集分析方面结果表达方面运用方面1. 确定职务分析的目的和结果使用范围2.选择被分析的工作1.选择信息来源2.选择使用者3.选择使用物方法和系统收集、分析、综合工作信息 1.工作说明书 2.执行标准 3.报酬因素4.工作族(职系) 1.工作评价 2.传播分析结果分配进行职务分析活动的责任和权限控制方面1•信息来源⑴工作执行者;⑵管理监督者;⑶顾客;⑷职务分析人员;⑸相似工作分析汇编”⑹职业名称辞典”⑺其它信息文件。

2•收集什么信息⑴工作名称分析:名称标准化,名称应美化,切忌粗俗;⑵工作规范分析:①工作任务分析;②工作责任分析;③工作关系分析;④劳动强度分析;⑶工作环境分析:①工作的物理环境;②工作安全环境;③社会环境;⑷工作人员必备条件分析:工作人员最低资格条件包括:①必备知识分析;②必备经验分析;③必备操作能力分析;④必备的心理素质分析:体能性向、认知性向和人格特征。

以上是工作信息分析的几项内容,分析项目可以根据职务分析的目的加以调整,下面是美国劳动部规定的16 项目基本分析项目:工作内容、工作职责、有关工作的知识、精神方面的机能、灵巧正确的程度、经验、年龄、所需体制、教育、技能掊养、见习制度、和其他工作的联系、身体动作、作业环境、作业对身体的影响、身体毛病。

•如何表达-成果职务说明书的基本内容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⑴基本资料。

包括职务名称、直接上级职位、所属部门、工资等级、所辖人员、定员人数、工作性质。

同时应列出职务分析人员姓名、人数和职务分析结果的批准人栏目;⑵工作描述。

包括工作概要、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结果、工作关系、工作人员运用设备说明;⑶任职资格说明。

包括:所需最低学历、需要培训的时间和科目、从事本职工作和其他相关工作的年限和经验、一般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职位所需的性别、年龄等特征、体能需求;⑷工作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