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赏析(含详细注解)
小学唐诗三百首赏析
小学唐诗赏析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
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小学唐诗三百首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作者: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解】:
1、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2、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3、沾衣:指流泪。
【韵译】: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
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
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
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
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评析】: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
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
颔联从不
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
末
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
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
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赠刘景文/冬景(宋代: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山行(唐代:杜牧)【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一年级必背古诗词加解释
一年级必背古诗词加解释一年级的小学生开始接触古诗词,背诵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能力,还能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以下是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必背的古诗词及其简单的解释: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月光洒在地上,如同霜一样。
诗人抬起头来仰望明月,低下头来思念远方的家乡。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释:这首诗表达了春天早晨的宁静和美好。
诗人在春天的早晨睡得很香,没有意识到天已经亮了。
周围到处都是鸟儿的叫声。
夜里听到了风雨的声音,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
3. 《咏鹅》 -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白鹅在水面上的情景。
鹅伸长脖子向天空歌唱,它的白色羽毛在绿色的水面上显得格外醒目,红色的脚掌在清澈的波浪中划动。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释: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登上鹳雀楼远眺的景象。
太阳靠着山边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得更远,就需要再上一层楼。
5. 《悯农》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解释: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
农民在烈日下锄禾,汗水滴落在土地上。
而我们每天吃的粮食,每一粒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6.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
阳光照射在香炉峰上,升起紫色的烟雾。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白色的带子挂在山前。
水流从高处直落下来,好像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这些古诗词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和背诵。
通过背诵这些古诗词,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文学修养。
小学语文:1—6年级必背古诗赏析全集!有注释和译文,务必收藏
小学语文:1—6年级必背古诗赏析全集!有注释和译文,务必
收藏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跟文言文类似都是考试当中必考的知识点,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记忆阅读习惯,同时也能培养孩子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从考试大纲和考试内容来看,小学古诗词大概有两部分考点,一就是古诗词默写,二就是古诗词赏析。
一般来讲古诗词默写难度不会太大,只要背熟掌握并知道怎么运用,那么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了,可是古诗词赏析就完全不同了,不仅要求同学们会背这首古诗,同时还要根据课本内容去理解、去翻译、去体会作者当时的一个思想情感,不然的话到了考试肯定丢分是会非常严重的。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内课外要求必背的古诗词多达上百首,所以为了帮助大家,下面老师特地整理了,小学语文1—6年级必背古诗赏析全集!并附有相应的注释和译文,建议家长们务必替自己的孩子收藏好,相信背熟掌握对于语文成绩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
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
系删除!。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全集
一年级上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举:抬。
夜思:一作“静夜思”。
郭茂倩把它编入《乐府集·新乐府辞》,并说:“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
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举头:抬头。
望明月:一作“望山月”。
晋《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秋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低头:形容沉思的神态。
思:思念。
译文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赏析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李白的这首思乡之作,被称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感动了古今无数他乡流落之人。
诗的起句,“床前明月光”,可谓平实朴素之极,以此清静之景来衬出诗人的寂寞孤单。
这首诗在写法上,能注意心理刻画和行动举止描写相结合,第二句中,一个“疑”字点出诗人的内心深处迷离之因。
由于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因此很容易产生错觉。
这是诗人极写思乡之切,因而才情思恍惚,眼目迷离。
后两句诗人从沉思中转而清醒过来,便是一“举头”,再一“低头”。
为何要“举头”?因为诗人后来既然已醒悟到地上应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以就产生了无穷的遐想,这就是“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类的古人有关月光传情的诗句所表述的思亲之情。
他感到光看地上的月光还不足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因而便“举头”仰望,这样便可看得更加真切一些,清晰一些,似乎要从这明月里寻找家人从远方寄送来的美好祝愿。
仰望既久,思念愈深,诗人便又转而“低头”了。
为何还要“低头”呢?这是因为虽久久仰望,甚至望眼欲穿,依旧不能从明月那里得到一份慰藉,无奈之中,只得低头沉思不语了。
以无情言情则情出,从无意写有意则意真。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注释翻译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注释翻译赏析一年级上册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 )疑:好像。
(3)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鉴赏】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一年级下册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
2.闻:听。
【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鉴赏】《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
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
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村居:住在农村。
?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 醉:迷醉,陶醉。
? 散学:放学。
? 纸鸢:鸢:老鹰。
纸鸢:风筝。
【译文】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鉴赏】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后两句叙写了儿童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人教版小学语文3-6年级古诗词注释翻译赏析
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①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鉴赏】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zhū yú)少一人。
【注释】(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
忆:想念。
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2)异乡:他乡。
(3)倍:加倍,更加。
(4)遥知:远远的想到。
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5)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译文】:“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
这时候,“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弟兄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一个人。
【鉴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诗人的思乡之情在前两句中得到了直接抒发,要特别引导学生体会第一句中“独”字和两个“异”的表达效果。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3)楚江:即长江。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注释翻译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注释翻译赏析注释】⑴所见:看到的。
⑵骑:骑乘。
⑶振:震动。
⑷樾:林荫处。
⑸意欲:想要。
⑹捕:抓。
⑺蝉:知了。
⑻闭口:停止歌唱。
【译文】牧童骑着黄牛,在林荫处高声唱歌,歌声震动山林。
他想要抓住唱歌的知了,但突然间却停止了歌唱。
鉴赏】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看到的一幅乡村牧童唱歌的画面。
前两句描写了牧童骑黄牛在林荫处唱歌的情景,用一个“振”字,一个“樾”字,把唱歌的声音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后两句叙述了牧童想要抓住唱歌的知了,但却突然停止了歌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瞬间美好的感受和珍惜。
全诗简洁明了,语言朴实自然,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
译文】漫步在崎岖的寒山石径上,___升腾之处有人家。
停下车子,坐在枫林里享受傍晚时分的美景,霜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艳。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深秋时节漫步于寒山之上的情景。
诗人以“石径斜”、“白云生处”等细节描绘了山的高远和险峻,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神秘。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美景的热爱和赞叹。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清新,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
译文】悠悠的秋风吹动着江面和梧桐树叶,传来寒冷的声音。
这时,我想起了离家在外的旅客的思乡之情。
我听到有儿童在夜深人静的篱笆旁抓蟋蟀,只有一盏灯亮着。
鉴赏】___以深沉的思维和细腻的笔触,将夜晚的景象和人情交织在一起,展现出深刻的意境。
诗中的“萧萧梧叶送寒声”表现出深秋的凄凉,而“江上秋风动客情”则表达了旅人思乡的心情。
最后,诗人通过描写儿童抓蟋蟀和篱笆旁的一盏灯,表现出夜晚的宁静和生活的朴素,使整首诗更具有生活气息。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1)潋滟:水面波光潋滟。
(2)空蒙:山色被雨雾笼罩,看不清。
(3)西湖: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是中国著名的淡水湖泊之一。
(4)西子:杭州美女的代称。
(5)淡妆浓抹:形容山色淡雅、水色浓郁。
(6)总相宜:完全相配。
译文】湖水波光粼粼,晴空万里山峦若隐若现,雨后的山色更显得神秘莫测。
75首古诗词小学生必背加赏析
75首古诗词小学生必背加赏析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于小学生来说,背诵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以及对它们的简单赏析。
1.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以明月为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诗人通过春日的景象,传达了对春天生机勃勃的赞美。
3.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这首诗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远大的抱负。
4.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诗人以庐山瀑布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
5.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孤寂而坚韧的心境。
6.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
7.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造化的敬畏之情。
8.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赏析:这首诗以游子和母亲的情感为纽带,表达了母爱的深沉和伟大。
9. 《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和同情。
10.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晴雨两种天气下的西湖,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以上仅列举了十首古诗词,实际上适合小学生背诵的古诗词有很多,每首诗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刻的内涵。
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含注释(按年级整理)解析
《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加粗的为课本上已有的诗词,其余为补充推荐的诗词)一年级上册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解】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
《乐府解题》云:“《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也。
”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古代诗歌中用“莲”字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莲”和“怜”同音,因此也借来表示“怜爱”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宋朝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更赋予莲花以品性高洁的形象,从此莲被誉为“花中君子”。
2.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3.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概写[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精编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精编版)【小学一年级】一去二三里yīqùèr sān lǐ【宋】·邵雍·【sòng】shàoyōng一去二三里,yīqùèr sān lǐ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wǔjiā亭台六七座,tíng tái liùqīzuò八九十枝花。
bājiǔshízhīhuā【注释】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题解】这是一首儿歌。
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
“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
“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
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
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
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
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画huà【唐】·王维·【táng】wáng wéi远看山有色,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wúshēng 春去花还在,chūn qùhuāháizài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újīng【注释】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②惊:吃惊,害怕.【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部编小学一年级课本古诗词赏析
部编一年级课本古诗词赏析一、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咏鹅》——唐·骆宾王1. 原文及翻译-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翻译:“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桨一样。
2. 赏析-生动的描写:这首诗开篇连用三个“鹅”字,形象地模拟出鹅的叫声,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接着“曲项向天歌”,描绘出鹅伸长脖子朝天鸣叫的姿态,一个“曲”字,把鹅的形态之美生动展现出来。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细致地刻画了鹅在水中的样子,白色的羽毛与绿水相映衬,红色的脚掌在清波中划动,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画面极具美感。
-童真童趣: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童真。
诗人以儿童的视角观察和描写鹅,将鹅的活泼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和热爱。
《江南》——汉乐府1. 原文及翻译-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翻译: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地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2. 赏析-重章叠句的形式美:诗中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反复咏唱,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而且生动地描绘出鱼儿在莲叶间穿梭嬉戏的热闹场景,让读者仿佛看到鱼儿在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游动的画面,使诗歌充满了动感。
-意境的营造:“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描绘出江南水乡莲叶茂盛、莲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展现出江南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水乡气息。
这种优美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江南的富饶和美丽,也体现了古代人民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画》——唐·王维1. 原文及翻译-原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释文、赏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释文、赏析1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释文】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年年枯萎呵又年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呵,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赏析】这是白居易青年时代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 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
次句进一步写出原上野草的生长规律,暗寓深长的感叹。
三、四两句由上句生发开来,歌颂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虽烧而“不尽”,春风吹过则“又生”,野火之貌似强大,春风之温润强劲,春草之顽强坚韧,作者仅用寥寥10个字就精炼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使这两句诗成为寓意深刻、极富哲理的名句。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春草的勃勃生机: 无边的野草的芳香播散在古老的道路上,阳光下的绿色一望无际,远远连接着荒凉的古城。
“接”二字用得生动形象,十分精当。
最后两句补足“侵”“送别”之意,感情深沉但并不悲伤,表现出青年诗人开朗积极的情怀。
2 鹿柴唐·王维【释文】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人,只是听见说话的声响。
夕阳的光线映入深林,重新照射在青苔之上。
这首诗是王维的名作之一,写出了作者在山间别墅所观察到的山空林深、夕阳返照的黄昏景致,表达出自己淡泊闲远的内心感受。
前两句写接近傍晚的时候,空旷的山间已经看不见游人的踪影,只是从树林深处,还隐约能听到一些断续的话语声。
这里的“响”,不是喧闹的意思,而是声音的意思。
用一个“响”字衬托,更显出空山深林的幽静。
后两句写夕阳的余晖,横斜地透过浓密的树林,重新照射在贴近地面的青苔上。
由于林深树密,绿荫如盖,白天的阳光无法穿透。
一个“复”字透露出,只有早晚横射的光线才能进入林中。
这样一形容,更增添了一种寂静幽深的感觉。
这首小诗,通过描写山林景致的“静”,来表达诗人心境的“静”,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小升初必背古诗词75首注释译文
《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解】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
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解】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③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④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⑤秋节:秋季。
⑥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读"cuī",古时候没有"shuaī"这个音。
⑦百川:大河流。
少:年轻。
老:老年。
⑧徒:白白地。
【译文】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
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
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解】1、川:指平原。
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2、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
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3、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
即今蒙古包。
4、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5、见:同“现”,这里不读jiàn。
【译文】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带讲解注释 完整版整理总结
4.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5.愁眠:怀着旅愁,难以入睡。
【简析】
此诗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
滁州西涧(jiàn)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1.涧:小溪。2.独怜:爱怜。 4.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5.横:指随意漂浮。 【简析】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 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4.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简析】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 绚丽的画面,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别董大
(唐)高适(shì)
千里黄云白日曛(xūn),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3.君:指的是董大。
【注释】 1.之:往。 2.广陵:即扬州。 3.故人:老朋友。 4.尽:消失。 5.唯见:只见。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天际:天边。
【简析】 这首诗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
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 丽美好。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zhāo)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huán)。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chóng)山。
【简析】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
【注释】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简析】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美丽如画。
江畔(pàn)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含详细注解)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含详细注解)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解:
1. 风急天高猿啸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风越发凛冽,越高的地方风势越强,引出猿更加哀婉悲伤的啸声。
这里是用猿的哀鸣表示自己内心的悲愁。
2. 渚清沙白鸟飞回: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天对于河流湖泊的影响,水面清透,沙滩白皑,鸟儿往返于空中。
3. 无边落木萧萧下:落叶飞舞,残秋的风景是让人悲伤的。
落叶代表的是失落,寓示着生命不断的失去,使人感受到失去的恐惧和怀念。
4. 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是中国的最长河流,不断向前,滚滚不息,表达出万物运转不息之意,启示人们要珍惜时间,精进修行。
5. 万里悲秋常作客:秋天寂寞无人,是孤独者的季节,作者本身就是孤独的人,寄托着无尽悲伤。
6. 百年多病独登台:作者已经年逾古稀,常病缠身,山外提卢接受了苦行,这种决心是艰难的,也是独自面对困难的无奈选择。
7. 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困苦积蓄成为繁霜的年龄,让人感到一种苍凉的感觉。
8. 潦倒新停浊酒杯:浊酒意为红酒,作者的盛年已逝,不想再去饮酒解忧,潦倒的人寄情于落花,动人心魄。
这篇古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现出孤独无助的内心的情感。
作者的忧愁是与自然的愁相符合的,并引导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长江般向前的前行力量。
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及解释_小学古诗赏析
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及解释_小学古诗赏析学习和赏析古诗词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及解释2021,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必备古诗词1【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词释义】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浦州(今山西永济)西南的黄河边上。
尽:落下。
欲:想。
穷:尽。
更:再。
【古诗今译】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名句赏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那是一个日落的傍晚,诗人登上鹳雀楼,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渐渐西沉;而黄河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滚滚地向大海奔去。
诗的前两句一写天空,一写河流,有静有动,从大处写起,笔笔入神,真是景象壮阔,气势不凡。
诗写到这里,虽只两句,似乎笔力已尽。
谁想作者却又翻空出奇,把读者带入更高的境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并不满足于对眼前景物的流连,还想探究更远的景色,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
小学生必备古诗词2【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古诗今译】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名句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
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
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
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
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里的一场春雨。
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
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词【导言】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始终都是中国人心中的经典。
在小学一年级中,古诗词已经列入了必背的内容之中。
本文将对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进行汇总、翻译及赏析,以期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古诗词。
【第一篇】《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及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它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其中的“春眠不觉晓”是表示春天的阳光明媚,让人感到沉睡不醒。
而“处处闻啼鸟”则是在告诉我们,春天里,无论在哪里,也总能听到小鸟的啼叫声。
至于“夜来风雨声”,则是在暗示春天里依然有着一些逆境,如风雨等。
最后,孟浩然用“花落知多少”来结束诗篇,表达了对于春天的美好向往。
【第二篇】《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及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它以床前明月为主题,抒发了诗人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于如月般明亮的未来的向往。
其中“疑是地上霜”则暗示着秋天即将到来,且夜中的天气已经非常寒冷,让人愈加思念家乡和亲人。
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展示了诗人的刻骨思念心情,他不禁抬头观赏寂静的明月,感叹万物皆有灵,人生感悟,在思念故乡之际,发出了一份深切思考与对未来的向往。
【第三篇】《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翻译及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它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于离别的不舍之情,又通过对草木的生死变化展现了人生的无常。
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句,大力描绘了草木经历四季变换的生命轨迹。
其中“离离”则暗示了离人之痛,而“一岁一枯荣”则传递了寂寞芳心的无奈,犹如人生的枯荣有时会无法掌控。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体现了生命的延续延续,即使经历烧痕依然坚强,孕育着新颖和希望,格外鼓励人们坚强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境。
【结语】以上三篇古诗词,囊括了古诗词的文学及精神内涵,可以作为小学一年级语文必备的素材,同时也为学习者提供了启示和思考,让他们在欣赏东方文化的同时,也学会更好地珍视生命,立志创造自己的更多的价值。
(完整word版)小学语文古诗赏析(含详细注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必背古诗文70 首小学语文古诗赏析作者:小小初音day1、江南yuè——《汉乐府》江南可釆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huì汉乐府:原是汉初釆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己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xi Ǎng郊祀(s ì) 、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釆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釆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釆莲:釆摘莲蓬。
何:何等,多么。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孑。
可:在这里有“ 适宜”、“正好”的意思。
【古诗今译】江南又到了适宜釆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 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 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赏析】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釆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愛情的意思。
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 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曰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
还 止于此,《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必背古诗文70 首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釆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作者:小小初音day1、江 南——《汉乐yuè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huì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s ì)、巡行、朝会、宴飨xiǎng 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采莲:采摘莲蓬。
何:何等,多么。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古诗今译】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赏析】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
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
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2、敕(chì)勒(lè)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背景:相传这是北齐人斛(hú)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
这首歌原为卑(bēi)语,后被翻译成汉语。
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注词释义:川:指平原。
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
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
即今蒙古包。
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见:同“现”,呈现,显露的意思。
这里不读jiàn。
古诗今译: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
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
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
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
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3、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作者背景:骆宾王(约640-684),唐代诗人,婺(wù)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
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少年时就有诗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一。
注词释义: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
这里代指脖子。
向天:朝着天空。
清波:清清的水波。
拨:划。
古诗今译: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
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名句赏析:据说这首小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
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
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
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正昂着颈高叫着,像是在谈天,像是在以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
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
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多么纯真美丽的画面啊!这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他们认识生活的开始,尤如小鸟冲向大自然,多么欢畅。
它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的童趣,纯洁了我们的心灵。
4、风qiáo——【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作者背景:李峤qiáo(644~713) ,唐代诗人。
字巨山。
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少有才名。
20岁时,擢zhu ó进士第。
举制策甲科。
注词释义:①解:能够。
②三秋:农历九月,指晚秋,深秋。
③二月:农历二月,指早春。
④过:经过。
⑤斜:倾斜。
诵读:情绪轻快活泼。
“解落”、“ 能开”、“ 千尺浪”、“ 万竿斜”都要重读,语调要抑扬顿挫,使人觉得仿佛听到了飒飒的风声。
古诗今译:风,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简析: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
5、咏 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 āo。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背景: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年青时就因为诗文写得好而闻名。
为人狂欢,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 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jīn、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他的诗清新疏朗而富有机趣,以《回乡偶书》、《咏柳》等传诵最广。
注词释义:咏:歌唱,赞美。
碧玉: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
妆:打扮。
绦:丝带。
古诗今译: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
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
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
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
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
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6、凉州词——【唐】王之涣huàn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r èn 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背景:王之涣(668-742),唐代诗人。
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豪放不羁j ī,常击剑悲歌。
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
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鹊楼》等。
注词释义:凉州词:又名《凉州歌》,唐代传唱于凉州的乐曲名。
凉州,在今甘肃武威。
仞:长度单位。
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万仞,形容极高。
羌笛:古时西北少数民族所吹的一种管乐器。
杨柳:指《折杨柳》曲调。
何须:何必。
度:经过。
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是唐时通往西域的要路关口。
古诗今译:奔腾的黄河就来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万仞高山。
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杨柳不绿,春风从来未到过玉门关。
名句赏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
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两句合在一起,用大笔写意的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
后两句笔锋一转,引入羌笛之声。
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习,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词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
可如今在这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也不可能,这怎能不让人更感悲伤。
全诗表现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
7、登鹳guàn 雀q u è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词释义:尽:沉没,消失。
穷:尽,达到极点。
更:再。
古诗今译:夕阳西沉,渐渐没入连绵的群山,黄河奔腾,汇入浩瀚的大海。
虽然眼前一片壮阔,但要打开千里视野,看得更清更远,那还须再登上一层层高楼。
【赏析】黄昏时分登上鹳guàn 鹊què楼,万里河山,尽收眼底;夕阳也在遥远的天际渐渐沉落。
首二句诗“缩万里于咫zhǐ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苍茫壮阔,气势雄浑。
末二句是境界的升华,出人意表、别有一番新意,既有高瞻远瞩之胸襟,又寓孜孜进取之深意,有情有理。
有人说“诗忌说理”,应当说,诗歌不要生硬枯燥抽象地说理,而不是说诗歌不能宣扬哲理。
在这首诗里,诗人把道理和景物、情事自然贴切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感觉不到它是在说理,而是理在其中。
全诗四句二联,对仗工整、气势连贯、厚重有力。
为唐诗中之不朽之作。
8、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背景: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他的诗淡雅清新,多写田园隐逸生活。
和王维齐名,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有《春晓》、《宿建德江》等。
注词释义:眠:睡觉。
闻:听见。
啼鸟:鸟鸣。
夜来:昨夜。
古诗今译: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糊糊,似乎有沙沙风雨声,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名句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
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
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
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
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里的一场春雨。
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
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田,沁qìn人心脾,使人陶醉。
9、凉州词——【唐】王翰(hàn)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作者背景: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豪放,能文善诗。
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
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注词释义:凉州: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戍边的要地。
葡萄美酒:指西域盛产葡萄,可酿制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