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十大基本观念

初中化学十大基本观念

初中化学十大基本观念根据我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界定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应建构的“物质观(微粒观和元素观)、结构观、转化观、能量观、分类观、实验观、守恒观、定量观、辩证观和STSE观”等十大初中化学基本观念。

1.物质观物质观包括微粒观和元素观。

其基本思想——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不同层次的微粒构成的;世间万物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微粒观的主要观点:①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特征(很小、运动的.有间隙)及联系。

②物质变化的微观本质。

③构成物质的微粒数及其变化的计量。

其主要方法:物质构成描述法、物质变化的微粒解释法、微粒图示法。

元素观的主要观点:①物质与元素的关系:元素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或化合态存在,因此物质有单质与化合物之分。

②元素与原子的关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③根据元素的性质,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元素具有一定的化合价。

④建立以某元素为核心的物质家族。

看到某一种元素,能够想到含有该元素的一系列物质。

该元素在各物质中存在时的形态,包括它的化合价、所处的微观环境等。

其主要方法:物质组成描述法、化合价及化学式推断法、元素系列物质推断法。

2.结构观结构观的基本思想——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用途、存在之间存在相关性。

其有以下主要观点: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反映物质的结构。

②物质的性质决定它在自然界的存在和用途。

③物质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化学性质的变化。

④通过物质所反映出的化学反应和性质,可认识和确定物质的结构。

其主要方法:结构性质推断法、性质用途推断法。

3.转化观转化观的基本思想——物质转化遵循强制弱的规律。

其有以下主要观点:①化学变化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②化学变化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

③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④化学变化普遍存在“强制弱”的规律,例如: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溶度积大的制溶度积小的)、气体(沸点高的制沸点低的)或水(电离程度大的制电离程度小的);置换反应中金属活动性强的制活动性弱的。

化学教案-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化学教案-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化学教案-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教案-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教案-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

2.使学生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4.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演讲法、讨论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媒体电视机、放像机、投影仪、实物。

教学过程[引言]在高中,化学仍是一门必修课。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引自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讲话。

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学完本节课后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投影]运用纳米技术拍出的照片[讲解]照片上的两个字是在硅晶体表面,通过操纵硅原子“写出”的。

“中国”两个字“笔画”的宽度约两纳米(1nm=1 10-9m),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说明人类已进入操纵原子的时代,目前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掌握。

我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

[过渡]化学在人类进步的历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播放录像]化学发展史(如无录像片可阅读课文)[讲解]化学经历了史前的实用技术阶段到以原子-分子论为代表的近代化学阶段,以及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物质结构理论为代表的现代化学阶段。

[投影板书]实用技术近代化学现代化学(冶金、火药、造纸)(原子-分子学说)(物质结构理论)[讲解]早期的化学只是一门实用技术,在这一方面我国走在世界的前列。

我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是化学的成就。

我国的烧瓷技术世界闻名。

精美的青铜制品(见彩图)世上罕见,以上这些科学技术在世界人类的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对药物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广泛探究之下,产生了原子-分子学说,使化学从实用技术跨入了科学之门。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发现了大量元素,同时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根本性规律——元素周期律。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建立,使物质世界的秘密进一步揭开,合成物质大量出现。

引言

引言

然而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却 有一种世俗的看法使很多人恨化学、 怕化学,认为化学是破坏人类环境和 安全的头号杀手,认为化学一无是处 ,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请阅读来自美国的以下一段材料:
伊格洛克中学的一名学生赢得大爱达荷瀑布市科学
大会的一等奖。他试图向人们说明,我们已经被搞假科 学的奇谈怪论者所吓倒,他们在社区到处散布恐慌。他 在论文中呼吁人们签署一项请愿书,要求对一种名为“ 一氧化二氢”的化学物质进行严格控制,或者完全予以 废除。理由还非常充足,因为: 1、 它有可能引发过多出汗和呕吐; 2、 它是酸雨的主要成分; 3、 处在气体状态时,它能引起严重的灼伤; 4、 发生事故时,吸入也有可能致命; 5、 它是腐蚀的成因; 6、 它会使汽车制动装置效率减低; 7、 在不可救治的癌症病人肿瘤中已经发现该物质。 8、对此上瘾的人离开它168小时便会死亡。
内啡肽:让人幸福,减少痛苦的物质
梅拉多宁:让人心烦意乱的物质
如果它在人体内积聚过多时,会导致人的情绪发生变 化,如烦燥,沮丧,忧郁,想乱发脾气。如果情绪不好, 最好清晨早一点起床,可使不良情绪得到逐渐消失。
教学过程
环境保护 环境中的“化学”
教学过程
环境保护 环境中的“化学”
化学家认为:物质固有的性质是由它的 组成、结构和所处的状态决定的。物质的变化 是组成原有物质的各种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但是它们的组合方式和过程不能随心所欲的, 通常要受到体系的能量、分子的化学结构和反 应条件的严格控制。因此,只有化学才能够担 负起既要满足人类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 又要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的要求,从而 导致了绿色化学的提出和其内涵的持续扩展。 而解决这些问题又不能不依靠化学。
教师点拨指导 教学过程 学生代表汇报

化学课件《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优秀ppt1 人教版

化学课件《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优秀ppt1 人教版
我国以人工合成叶绿素,已经实现
光能
CO2+2H2O 燃烧 CH4+2O2
同时这样地球将会变得更干净
六、环境及生命科学
1、环境包括:大气、土地、水、矿产、森林、生物及 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2、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等 污染源主要有:工业三废、生活垃圾、农用化肥农药、固体废弃物、放 射性、噪音等 3、食品污染:
记忆合金
记忆合金
低温下的超导技术
生物陶瓷
生物陶瓷
五、能源
地球上的主要能源追根溯源是来自太阳
1、化石能源(石油、煤、天然气)——不可再生 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可再生 核能、氢气能源——新型能源
2、解决能源问题的思路: ① 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② 寻找新能源
自然界中能源的再生
光能
6CO2+6H2O 叶绿素 C6H12O6+6O2↑
化学与材料、能源、环境、声明等息息相关,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一种材料的发现往往带动世界技术的革命,世界经济。如:智能 芯片的研制、新药物的开发、纳米材料的应用等
2、如何学好化学?
① 多记 ② 勤练 ③ 常问 ④ 多联想 ⑤ 多观察 ⑥ 善思考 注重化学实验的作用; 掌握有关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视训练科学方法;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 培养自学能力
(D )
(A) 半导体 (B) 光导纤维 (C) 液晶高分子 (D) 耐高温材料
4、为了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C)
(A) 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B) 减少含铅废气的排放量
(C) 减少氟氯代烃的排放量 (D)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5、一切生命过程说到底都是靠(光合作用)来完成的

2023年重庆市中考化学真题(a卷)(解析版)

2023年重庆市中考化学真题(a卷)(解析版)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1分)
17.水是生态之基、生产之要、生命之源。用化学用语填空。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
(2)生理盐水中含有的主要阴离子_____。
(3)大量使用磷肥容易使水体富营养化。KH2PO4中磷元素 化合价_____。
(4)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操作依次为称量、过滤、溶解和蒸发
C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铜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过滤
D
增加鱼池中的氧气含量
打开鱼池水泵,将水喷向空中
A.AB.BC.CD.D
16.向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渐加入少量生石灰(忽略水挥发和CO2影响),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有
A 1个B.2个C.3个D.4个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
24.AgNO3溶液是实验室中的常用试剂。AgNO3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温度稍高或光照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 (假设气体全部逸出)。现有一瓶100g10%的AgNO3溶液,久置后(不考虑水分挥发),将瓶内物质过滤,得到固体1.08g和若干滤液。试计算:
(1)AgNO3中N和O的质量比为_____。
D.“酒”中的乙醇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12.《科学》刊登了用CO2为原料,不依赖光合作用人工合成淀粉的成果,其中第一步反应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相等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相等D.反应的后ZnO-ZrO2的质量不相等
13.劳动教育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下列劳动方法或解释不合理的是
B、袁隆平为我国杂交水稻高产稳产做出突出贡献,故B不符合题意;

高一化学得绪言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高一化学得绪言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造纸
黑火药 瓷器
冶金
中 国 古 代 的 重 要 化 学 工 艺
白瓷双腹龙柄传瓶 隋朝时期 盛水器 秘色瓷碗 钧窑玫瑰紫海棠式花盆 1957 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 3、瓷器 唐朝时期 辽宋西夏金时期 陶猪 小口尖底陶瓶 高18.6厘米、口径4.5厘米、 甜白釉暗花三系罐 素三彩菊花耳瓶 瓷器也是中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早在 食器 陈设品 四系青瓷尊 腹径 6.3厘米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 6000 年 仰韶文化汲水工具 明朝时期 1987 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地宫出土 新石器时代即有了陶器,至商代中期开始有较成 新石器时代 晚期 河姆渡文化 高 14.5 厘米、口径 19.5 ~ 24.5 厘米 明朝时期 此器两瓶身相联,联接处上伸一杯 1958 年陕西省宝鸡市北首岭出土 陈设品 高 7.1 厘米、口径 25厘米 钧窑遗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境内,现已发现窑址 100多处,其 熟的瓷器,解放后在屯溪等地发现了大量的商周 西周时期 西周 1973 年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 盛器 式口,颈部有凹弦纹三周。釉施及 高 36.3 厘米、口径 10.5 厘米、足径 11.5 厘米 高 46.2 厘米 法门寺相传始建于东汉,唐时建有护国真身宝塔及地宫,供 中钧台八卦洞窑是北宋末年建立的官窑,专门烧制宫廷陈设 时期的青釉器“(原始瓷)”,唐代景德镇制瓷 盛酒器 高 9.4 厘米、口径 10.3 厘米、底径 14.3 厘米 长 6.7厘米 于腹部弦纹以下,有冰裂纹细开片, 素三彩是明代新出现的瓷釉新品种,它以 养佛指舍利。地宫中的许多文物是唐皇室供奉的,其中的秘 的花盆、洗、尊等瓷器。钧窑瓷器属北方青瓷系统,釉色以 在其腹部两侧的环耳处系绳,汲 技术即达很高水平,景德镇瓷器洁白而半透明, 河南省洛阳市出土 近底部分及底部露胎。高岭土(瓷 从事稻作生产的河姆渡氏族,其 黄、绿、紫三种釉色为主,不用红色,在 色瓷是作为贡瓷的越窑精品,属宫廷专用。因其釉色、形制 青蓝为基调,因釉料中含氧化铜,烧成的瓷器可于青蓝中呈 在长安有“假玉器”之称。而浙江绍兴越窑的青 水时手提绳子将瓶置于水中,因 土)含铁量较高,经过1300℃高温 高 18.2 厘米 家畜饲养业也有一定规模,饲养 这是永乐年间(公元 1403~1424年)的白瓷产品。“甜白釉” 白瓷胎体上直接加彩或刻绘,然后罩一层 少为人知,故以“秘色”相称。器物以青绿釉为主,釉内夹 现紫红色,人们称其为“窑变”。钧窑的另一特点是烧制的 瓷也很有名,诗人陆龟蒙赞之“九秋风露越窑开, 瓶腹是空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 只能烧成青瓷器,经过控制而降低 这是以瓷土作胎,经高温烧成的原始资器。它的胎 实是“白釉”,在“白釉”的生产过程中把铁的含量减少到 的家畜主要是猪、狗和水牛,猪的数量最多,破碎 “雪白”,再次入炉经低温烧制而成。其中 杂玛瑙细末,釉面润泽晶莹,釉层有透明感。这次出土的瓷 瓷器釉面往往有“蚯蚓走泥”纹,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釉 夺得千峰翠色来。”周代(951~960)有名的柴 瓷土中的含铁量,克服铁的呈色干扰,即能烧制成白瓷。中 瓶就倒置于水中;注满水后,重 最低程度,又在脱胎、半脱胎的洁白胎体上施纯净的透明釉 以三色中某一色为地,则被称为某色地三 质呈灰白色,无吸水性,青灰色釉,敲击时能发出 器共 19件,器形有瓶、碗、盘、碟等,大部分在同出土的文 的猪骨和牙齿在遗址中到处可见。河姆渡遗址还出 层发生干裂,低粘度釉在高温作用下流入裂口,形成这种特 窑产品有“青如天,明如镜,声如磬”之赞语。 国在北齐时已开始烧制白瓷,但当时烧成的白瓷普遍泛青, 心移到瓶的中下部,瓶口就朝上 ,经高温烧制就能使“白釉”更加诱人,被称之为“甜白釉 彩,如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 物帐上被明确记为“秘色瓷”。因地宫封闭于唐咸通十五年 有的纹路。这件传世的宋代钧窑花盆,造型端庄,色彩斑斓 铿锵的声音,是中国古代瓷器的早期形态。 土一件陶盆,其上刻有一束捆扎整齐的稻穗和猪纹 唐代由丝绸之路传至阿拉伯、波斯等,11世纪制 说明含铁量偏高,烧制温度偏低,烧制工艺还不够成熟。这 ”。明代的“甜白釉”受到后代的极高评价,被称为“甜白 素三彩成器后明净优雅。 直立起来。 (公元874年),可知秘色瓷最晚在咸通年间已经烧制了。 ,晶莹的天蓝釉色中映现出宛如玫瑰般的紫红。 ,反映了养猪与农业的密切关系。 瓷技术也随之传入阿拉伯等地。 件隋代白瓷器,胎、釉已完全不见白中泛青现象。 ”、“堆蜡美玉”、“纯净无杂”、“透亮明快”等等。

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学会记忆: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的效率。
通过联想创设情境,联系知识,完成记忆过程。
下面有几个词语:
美国男人(坐在)椅子(上,用)英语指导学生(说)硫酸 硫酸、男人、沉淀、英语、椅子、 你能复述出几个? (会跟)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沉淀(生成)。
学生、指导、氢氧化钠、美国
硫酸、男人、沉淀、英语、椅子、 学生、指导、氢氧化钠、美国
高一化学教师:莫自明
本课要解决的问题
1. 2.
什么是“化学”? 我们为什么要学化学? 如何学好化学?
3.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 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二、我们为什么要学化学: (一)、化学发展简史
实用技术
冶金、酿酒、火药、造纸、 化石燃料的开采使用等 原子——分子学说
返回
延,土地沙漠化,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等!
能源问题:
1、分类:
化石能源(石油、煤、天然气)——不可再生
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可再生 核能、氢气能源——新型能源 2、解决能源问题的思路: ① 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② 寻找新能源
利用太阳能促使燃料循环使用的构想图
燃烧热 燃料
CH CH3OH 4 CO NH3 ……
(三) 化学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
1、化学与材料: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是人类进步 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化学与环境: 环境问题的解决,依然要回归到化学的发展上来,绿色化学 成为未来化学发展的方向。 3、化学与能源: 新能源的开发,离不开化学的发展。
4、化学与生命: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化工厂,人体中的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以及探索生命的奥秘都离不开化学。“人类基因组计划”一旦 成功,就可以控制和预防疾病,甚至可以延缓衰老。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教案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认知性学习目标了解化学发展简史及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初步理解“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的含义。

(二)技能性学习目标掌握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三)体验性学习目标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指导化学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逐步使其产生持久稳定的学习动机。

教学用具:(一)实验用品(二)教学用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学过程:【引言】手机可能已经成为大家的必备行头之一了,而且还孕育出了拇指文化。

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要买手机,你的手机都有哪些的功能,又该如何操作呢?与之相类似,在高中化学是我们的必修课之一,大家是否想过在高中为什么学习化学,化学都有哪些作用,又该如何学呢。

这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我想通过这堂课大家对他们都会有一定的了解,套用一句经典的话“化学天地,我的地盘我做主”。

【板书】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投影】运用纳米技术拍出的照片。

【讲述】这张图片中的汉字“中国”是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人员,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探针移动硅原子所形成的图形,那些深黑色的沟槽是硅原子被拔出后立下的笔画,它的宽度仅2nm,是当时已知最小汉字。

通过这张图片向我们展示这样一个事实,现在我们对物质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分子和原子时代,而这正时化学研究的领域。

下面咱们首先就探讨一下化学的研究领域是什么。

【板书】一、化学的研究对象【讲述】我们要学习化学,那么首先要明确就是化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什么。

化学所研究的是地球上的、地球外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

大家看到了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很广泛的,涉及到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自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化学就与已经我们形影不离了。

2021届高考化学冲刺专题训练:STSE与传统文化(解析版)

2021届高考化学冲刺专题训练:STSE与传统文化(解析版)

STSE与传统文化【原卷】1.(2021•江西新余市•高三一模)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的透气小袋,可防止被盛装食品受潮B.和的熔点均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C.小苏打可用于制作发酵粉,在医疗上也可以用作治疗胃酸过多D.我国自主研发的“龙芯4000列”芯片与光导纤维是同种材料2.(2021•河北石家庄市•高三一模)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当开采可燃冰,有可能引发温室效应B.过期药品和纸箱均需投人到可回收垃圾箱内C.油脂发生皂化反应后所得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以缓解环境污染并提高燃烧效率3.(2021•河北石家庄市•高三一模)下列关于新冠病毒传播及防疫的说法错误的是A.含有病毒的飞沫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为气溶胶B.医用口罩中无纺布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其原料来源于石油化工产品C.制作防护服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D.酒精和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相同4.(2021•江西九江市•高三二模)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被蚊子叮咬后发痒,可在该处涂抹稀碳酸氢钠溶液B.误服氯化钡应大量吞食蛋清外,还应加服碳酸钠解毒C.为了防止新冠疫情蔓延,95%的酒精可有效杀灭病毒D.将液化石油气燃料灶改烧天然气,应增大空气的进气量5.(2021•河北高三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对现象或事实的相关解释错误的是A.石油的裂化可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利用高温条件下大分子烃分解为小分子烃B.“84消毒液”可杀灭新冠病毒,利用次氯酸钠的强氧化性使蛋白质变性C.打开啤酒倒入杯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压强减小使碳酸分解为CO2而大量逸出D.使用BaSO4作钡餐进行X射线透视,利用了BaSO4难溶水而易溶于胃酸的性质6.(2021•江西鹰潭市•高三一模)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具有较高强度B.淀粉、纤维素、脂肪、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除去锅炉中的水垢时,可先用碳酸钠溶液处理,使水垢蓬松,再加入酸去除D.碳酸钡可用于肠胃X射线造影检查7.(2021•湖南常德市•高三一模)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煤改气”“燃煤脱硫”等有利于改善环境B.二氧化氯泡腾片遇水产生ClO2用于杀菌消毒C.“嫦娥五号”使用的氧化铝陶瓷属于金属材料D.“凡铁分生熟……既炒则熟”指的是氧化除碳8.(2021•湖南怀化市•高三一模)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材料,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制作N95型口罩的“熔喷布”,其主要组成为聚丙烯,聚丙烯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华为5G手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C.中国天眼FAST用到的高性能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D.“蛟龙号”深潜器的外壳是特种钛合金,该钛合金比金属钛硬度高、耐高压、耐腐蚀9.(2021•云南昆明市•昆明一中高三月考)《尚书•牧誓》描写了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在商朝都城郊外的牧野誓师的场景:“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化学对人类文明、健康及社会进步的贡献1

化学对人类文明、健康及社会进步的贡献1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今天,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在学术报告厅听了俞汝勤院士作的题为《化学对人类文明、健康及社会进步的贡献》的学术讲座。

我们都知道,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都是化学技术的应用。

正是这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

因此,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博士1979年在美国化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在今天以前,我对这句话的含义还知之甚少,但听过俞院士的精彩讲解后,我对化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19世纪,化学科学建立了以道尔顿原子论、分子结构的原子价键理论为中心内容的经典原子分子论;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随着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奠定了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基础;人工合成尿素,彻底动摇了“生命力论”,使有机化学得到迅猛发展。

20世纪,现代物理技术、测试手段的发展大大拓宽了人们的观察视野。

化学科学也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理论,帮助人们发现了许多物质结构和性质关系的初步规律,为预测化学反应的可能性、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合成化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功能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们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必须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这一切都离不开化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其他学科齐头并进,迅猛发展,成为21世纪自然科学的中心学科。

在化学科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积累了物质制备的一系列方法,特别是随着现代合成技术、分离和检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够设计并创造出符合某种需要、具有特定性质的新物质。

化学合成技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帮助化学家合成或从自然界分理出更多的物质,以满足人类的需要,这是化学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

化学科学的发展将帮助人们解决工农业生产中的许多技术问题,提供所需要的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开发高效的洁净能源。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是著名化学家西博格博士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是著名化学家西博格博士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是著名化学家西博格博士于1979年在美国化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的一句名言。

西博格(Glemm Theodore Seabory,1912—1999)是美国核化学家,曾于195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他一生致力于核化学研究,在长达60年的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西博格1912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艾斯佩明镇。

1937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CB)化学博士学位,1939年成为该校的教职员,开始在加大辐射实验室(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前身)从事天然放射性元素研究,之后很快转入人造放射性元素合成。

他发现了钍、镤、铀、钚在周期表中的错位现象,于1944年提出著名的“锕系概念”,认为重天然放射性元素和人工合成的超铀元素形成了新的过渡系即“锕系”(5f系),它类似于稀土系列的“镧系”(4f系),进而修改了当时的元素周期表版本。

在以后的半个世纪中,核化学家和核物理学家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发现了20种超铀元素(93—112号元素),西博格与他的同事发现了其中10种元素(94—102号和106号),使周期表中的元素扩展了将近20%,充分证实了“锕系理论”的正确性。

西博格的一生主要贡献还包括发现了易裂变的同位素:钚—239和铀233,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钚—238和其它放射性同位素。

1941年2月西博格合成了94号元素钚(钚—238),不久又合成了钚—239,一个月后采用慢中子轰击钚—239靶,观察到其具有类似于铀—235的裂变性质。

西博格发现的另一种钚的放射性同位素,钚—238日后被用于制造核电池,应用于空间技术等领域。

在过去四十年间,美国成功发射22艘载有钚—238电池的航天器,其中8艘为人造卫星,5艘为“阿波罗”登月飞船,9艘为外层行星探测器。

美国空间技术的发展与西博格早期的研究工作,以及在AEC任职期间确保“空间核辅助动力计划”(SNAP)的实施是分不开的。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化学试题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化学试题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未知1.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糖油粑粑”是一道传统美食,制作时加入蔗糖作配料,蔗糖属于单糖 B .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海水稻制成的大米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淀粉的含量 C .成熟苹果的汁液能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是因为苹果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和纤维素 D .高铁“复兴号”车厢连接关键部位使用了聚四氟乙烯板,聚四氟乙烯不能使2Br 的4CCl 溶液褪色2.有机物M 可用作香料,以M 为原料合成一种有机酸的反应如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化合物M 和N 互为同分异构体B .化合物M 和乙酸乙酯互为同系物C .化合物M 和N 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 .化合物M 和N 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3.2CsICl 是一种碱金属的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既可表现氧化性又可表现还原性,则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s 显+1价B .向2CsICl 溶液中通入2Cl ,有单质碘生成C .2CsICl 是离子化合物D .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2CsICl 溶液,溶液褪色二、单选题4.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28153414.4g Si N 中含质子的数目为7N AB .4105.8gC H 充分裂解生成乙烷的分子数为0.1N AC .1mol 雄黄(44As S ,结构)含有4N A 个As-S 键D .标准状况下,223Na S O 与24H SO 溶液混合产生22.4L 气体时转移电子数为4N A三、未知A .AB .BC .CD .D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键角大小关系:432NH NH NH +->>四、单选题12.在三个容积均为1L的密闭容器中以不同的氢碳比[n(H2)/n(CO2)]充入H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CO2(g)+6H2(g)C2H4(g)+ 4H2O(g)ΔH。

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同素异形体

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同素异形体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同素异形体1.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力的洁净新能源B. 据报导,一定条件下氢气可转变为金属氢,金属氢与氢气互为同位素C. 煤的液化是将煤处理成清洁能源,可减少环境污染D. 海水提镁、炼铁、制造玻璃等工业都用到石灰石2.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W的质子数是X、Y、Z、M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A. 简单离子的半径:W>Z>Y>XB. W和M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C. 五种元素中只有X存在同素异形体D. 工业上采用电解W和Z形成的化合物制备W单质3.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A. 化合物:干冰、冰水共存物、烧碱、小苏打B. 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葡萄糖C. 同素异形体:活性炭、C60、石墨烯、金刚石D. 混合物:铝热剂、纯净矿泉水、分析纯盐酸、漂白粉4.下图中△H1=−393.5kJ⋅mol−1,△H2=−395.4kJ⋅mol−1,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性强B. 石墨变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C. 石墨变为金刚石是放热反应D. 1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大1.9kJ5.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制出我国首批氧−18气体,氧−18是氧的一种同位素,称为重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8g氧−18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1molB. 0.1mol重氧气体的体积是2.24LC. 重氧气体的摩尔质量为36gD. 0.1mol重氧水所含中子数约是6.02×1023个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735Cl表示中子数为18的氯元素的一种核素B. 乙酸乙酯(CH3COOCH2CH3)和硬脂酸甘油酯()互为同系物CH3−CH:−CH−CH]C. 的名称为2−乙基丁烷D. CH3(CH2)2CH3和CH(CH3)3互为同素异形体7.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N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断裂lmolN−N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 N≡N放出945kJ热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N4晶体属于由非极性键构成的分子晶体B. 氮元素非金属性比磷强,可知N4沸点比P4(白磷)高C. lmol N4气体转变为N2气体放出888kJ热量D. N4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8.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维勒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界限,汤姆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B. 甲壳素、棉花、铜氨纤维、涤纶、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C. “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D. 有一种新发现的固态碳,称为“纳米泡沫”,外形似海绵,密度小有磁性,这种碳与金刚石的关系是同素异形体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任何元素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B. 、互为同位素, 2与 2互为同素异形体C. 常温下,4.48L 2含有8N A个中子(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D. O2−、Mg2+、Ne的结构示意图都可以用表示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与属于同分异构体B. CH3COOCH2CH3与CH3CH2COOCH3中均含有甲基、乙基和酯基,为同一种物质C. C60与 14C互为同素异形体D. 乙酸与硬脂酸互为同系物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B. 氨气与硝酸合成氮肥属于人工固氮C. 金刚石、石墨和富勒烯互为同素异形体D. 硬铝、青铜和不锈钢都属于合金12.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 H、D、T互为同素异形体B. H2O2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和极性共价键C. NH4Cl的电子式为:D. CO2分子的比例模型图:13.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则在上述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不属于化学变化B. 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C. 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的总能量高D. 石墨和金刚石是碳元素的同位素14.C、Si、S都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三者的单质均存在同素异形现象B. 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酸性氧化物C. CO2、SiO2、SO2都能与H2O反应,其反应类型相同D. 同温度、同浓度三溶液的pH:Na2SiO3<Na2SO3<Na2CO315.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结构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B.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依次增大C. ⅦA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弱D. 16O2与 18O2互为同位素,它们的性质基本相同16.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煤通过物理变化液化后再作为能源,可减少PM2.5引起的危害B. 重金属盐可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吞服“钡餐”会引起中毒C. 光导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玻璃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 外形似海绵、密度小、有磁性的碳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17.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O2和O3互为同位素B. 在相同的温度与压强下,等体积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分子数C. O2和O3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D. 等物质的量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质子数18.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 水与冰B. O2与O3C.D.19.石墨烯(如图甲)是目前科技研究的热点,可看做将石墨的层状结构一层一层的剥开得到的单层碳原子层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石墨烯是一种极佳的导体,可被广泛地应用于诸多电子设备当中.将氢气加入到石墨烯排列的六角晶格(即每个碳原子上)中可得到石墨烷(如图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A. 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B. 石墨烯转变为石墨烷可以看作加成反应C. 石墨烷是一种绝缘材料N A个六元碳环D. 12g石墨烯中理论上有1620.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物质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多,H3、O4、C60、N5+等已被发现.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H2与H3属于同素异形体B. O2与O4属于同位素C. C60的质量数为720g/molD. N5+中含有36个电子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 11H、 12H、 13H为三种不同的核素② 11H、 12H、 13H互为同位素③水与重水互为同素异形体④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⑤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6纵行⑥互为同位素的原子性质相同⑦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⑧0.03mol铜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O2、N2O4)气体共0.05mol.该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60.A. ①②⑦⑧B. ①②③⑥C. ①②⑥⑦D. ①②⑦2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两倍,X、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Y、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Z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只能形成一种单质B. 原子半径:X<Y<Z<WC. 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D.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一种强碱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接触法制硫酸B. 科学家应用STM技术可以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C. 有一种新发现的固态碳,称为“纳米泡沫”,外形似海绵,密度小,有磁性,这种碳与金刚石的关系是互为同位素D. 人类开发、利用各种金属的时间先后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24.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10−9米,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具有特殊的性质.例如将单质铜制成“纳米铜”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对“纳米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下“纳米铜”比铜片的还原性强,反应时反应速率快B. “纳米铜”颗粒更细小,化学反应时接触面大,所以反应速率快C. “纳米铜”与铜是同素异形体D. 常温下“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得电子,反应时反应速率快25.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正确的是()A. 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通讯光缆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 不锈钢餐具和温度计中的水银都属于合金C. 福岛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质 131I和 127I互为同素异形体,化学性质几乎相同D.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化学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26.某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①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 16O与 18O间的相互转化②煤的汽化和液化属于物理变化③潮解、焰色反应、汽油去油污、用CS2清洗管壁上的硫均属于物理变化④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⑤酸分子中含有几个H,则称为几元酸⑥H2和D2是同素异形体⑦白磷应保存在水中。

《好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经典习题(含答案)

《好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经典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冰毒是一种毒品,能引发急性心脑疾病,并出现狂躁、暴力、自杀等倾向,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丙胺(化学式为C10H15N)。

下列有关甲基苯丙胺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是82 B.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15:lC.是由C、H、N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D.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解析:C【解析】A.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相对分子质量是12×10+15+14=149;B.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5:14=120:15:14;C.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称为有机物。

C10H15N是由C、H、N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D.C10H15N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氮。

选C2.下列疾病与摄入蛋白质不足有关的是()A.佝偻病B.侏儒症C.贫血症D.大脖子病B解析:BA、钙是构成骨胳和牙齿的主要元素,缺乏钙元素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症,不符合题意;B、儿童和青少年摄入蛋白质不足,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身高体重低于正常儿童,甚至影响智力的正常发育,符合题意;C、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铁元素会患缺铁性贫血,不符合题意;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碘元素会患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葡萄糖存在于葡萄糖汁和其他带甜味的水果里,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B.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C.葡萄糖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1D.葡萄糖是多原子分子构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解析:C【分析】由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A、葡萄糖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6)=6:1:8,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错误;B、由化学式可知,1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C原子、12个H原子、6个O原子,故错误;C、由化学式可知,1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C原子、12个H原子、6个O原子,则C、H、O的原子个数比为6:12:6=1:2:1,故正确;D、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2+16×6=180,所以葡萄糖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化学发展史——人类进步的关键

化学发展史——人类进步的关键
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这一 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提出了原子学 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 所有这一切都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77年 1799年 1802年 1803年 1804年 1807年 1808年 1810年 1811年 1828年 1834年 1852年 1857年 1860年 1861年 1864年 1867年 1869年 1874年 1884年 1887年 1893年
• 硫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淡蓝色 火焰,在氧气中生成蓝紫色 火焰,生成SO2 • 碳在空气中燃烧,有耀眼的 黄色火焰,生成CO2,燃烧 不完全生成CO •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 火焰,生成液态的H2O •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是产 生淡蓝色火焰,生成CO2
四、定量化学时期,既近代化学时期。
• 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
�古代化学:17世纪以前,主要从事炼丹、炼金、医用化 学、冶金。特点:没有形成理论体系,研制出来的物质和 实验器皿,为化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近代化学: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明确了化学的科学 性,创造和建立了化学的理论体系。有影响的成果是:波 义耳提出了元素的概念,拉瓦锡开创了实验定量分析的科 学方法,否定了“燃素说”,道尔顿提出了化学原子的科学 概念,创立了“原子学说”,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率, 创建了原始周期表等等。此时化学出现了无机、有机、分 析、物理化学四个分支。 �现代化学:从19世纪末至今,揭示了原子的内部结构和 微观离子运动规律,揭示了分子运动本质。主要成果有: 卢瑟福含核原子的“天体行星模型”,量子力学基础上的原 子结构模型和化学键理论;化学的发展高度分化又高度综 合,产生了如计算机化学、固体化学、生物化学、高分子 化学、合成化学、环境化学等许多边缘学科。 �未来化学将向着更系统、更微观、更分化、更综合的方 向迈进。环境化学、功能材料化学、生命化学、能源化学 等将成为热点领域。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是着名化学家西博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是着名化学家西博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是著名化学家西博格博士于1979年在美国化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的一句名言。

西博格(Glemm Theodore Seabory,1912—1999)是美国核化学家,曾于195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他一生致力于核化学研究,在长达60年的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西博格1912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艾斯佩明镇。

1937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CB)化学博士学位,1939年成为该校的教职员,开始在加大辐射实验室(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前身)从事天然放射性元素研究,之后很快转入人造放射性元素合成。

他发现了钍、镤、铀、钚在周期表中的错位现象,于1944年提出著名的“锕系概念”,认为重天然放射性元素和人工合成的超铀元素形成了新的过渡系即“锕系”(5f系),它类似于稀土系列的“镧系”(4f系),进而修改了当时的元素周期表版本。

在以后的半个世纪中,核化学家和核物理学家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发现了20种超铀元素(93—112号元素),西博格与他的同事发现了其中10种元素(94—102号和106号),使周期表中的元素扩展了将近20%,充分证实了“锕系理论”的正确性。

西博格的一生主要贡献还包括发现了易裂变的同位素:钚—239和铀233,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钚—238和其它放射性同位素。

1941年2月西博格合成了94号元素钚(钚—238),不久又合成了钚—239,一个月后采用慢中子轰击钚—239靶,观察到其具有类似于铀—235的裂变性质。

西博格发现的另一种钚的放射性同位素,钚—238日后被用于制造核电池,应用于空间技术等领域。

在过去四十年间,美国成功发射22艘载有钚—238电池的航天器,其中8艘为人造卫星,5艘为“阿波罗”登月飞船,9艘为外层行星探测器。

美国空间技术的发展与西博格早期的研究工作,以及在AEC任职期间确保“空间核辅助动力计划”(SNAP)的实施是分不开的。

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

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著名化学家西博格博士1979年在美国化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明确指出了化学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进步所具有的巨大作用。

(一)化学1.化学是一门尽量减少环境变化对人类生活影响的科学。

2.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高中化学的学习领域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展,获取学习资源的方式也将增多,学校已经不再是我们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教材在手里,学校在窗外”。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点拨:用化学知识作载体培养化学学科能力,在“做”科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课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1)课前预习;(2)听课;(3)复习;(4)完成作业(5)课外等几个阶段。

1、关于预习:根据不同学校教师上课习惯的不同,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

比如教师基本使用探究的学习方式则最好不进行预习,这样才能防止一些结论性的知识先入为主,束缚了你自己探求的翅膀。

如果是以讲授为主的课堂学习方式,可以进行预习。

可以这样进行:“划”,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

在课本上圈圈点点。

“写”,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对于重要内容适当记忆。

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2、关于听课: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慢慢提高认识能力,因此对老师的渗透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尤为注意。

做到眼到、心到(即思想集中)、耳到和手到,关键是心到,即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想懂所学内容,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这四到各有其特点。

对于眼到,除以演示实验等直观教学看得全面外,重要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分清主次现象,能迅速捕捉一瞬即逝或现象不够突出和不够明显,而又属于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的现象。

这就要求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时要记住这些现象。

关于耳到、心到,着重点是开动思维器官,听清和思索教师从现象、事实到结论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或演绎推理过程,以及说理、论证过程和操作及装置的原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而随着科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类生活已经发生质的飞跃。

在将来,化学将越来越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联系,渗透到人类的生活的各方面。

可以毫不犹豫的说:现在,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从人类学会使用火,就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

我们的祖先钻木取火、利用火烘烤食物、寒夜取暖、驱赶猛兽,充分利用燃烧时的发光发热现象。

当时这只是一种经验的积累。

化学知识的形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而它的发展,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历史的前进。

正是化学的应用,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

今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各种物质,浩瀚的宇宙和地球上人类能用肉眼见到和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以原子或分子存在的物质,都是我们要研究的对象。

20世纪的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实验与理论一直是化学研究中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两个方面。

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受到自然科学其他学科发展的影响,并广泛地应用了当代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化学在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合成和测试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而且在理论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四大分支学科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化学分支学科。

作为21世纪的时代标志,人类开始掌握和使用核能。

放射化学和核化学等分支学科相继产生,并迅速发展;同位素地质学、同位素宇宙化学等交叉学科接踵诞生。

元素周期表扩充了,已有118号元素,并且正在探索超重元素以验证元素“稳定岛假说”。

与现代宇宙学相依存的元素起源学说和与演化学说密切相关的核素年龄测定等工作,都在不断补充和更新元素的观念。

各种高分子材料合成和应用,为现代工农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军事技术,以及人们衣食住行各方面,提供了多种性能优异而成本较低的重要材料,成为现代物质文明的重要标志。

高分子工业发展为化学工业的重要支柱。

20世纪也是有机合成的黄金时代。

化学的分离手段和结构分析方法已经有了很大发展,许多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纷纷获得圆满解决,还发现了许多新的重要的有机反应和专一性有机试剂,在此基础上,精细有机合成,特别是在不对称合成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的充分相信,在21世纪新时代,化学将越来越快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关键。

在生活方面,化学也和人们息息相关。

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化学,认识化学,去感受化学的魅力与魔力。

化学渗透在人类的方方面面,获取一些化学小知识,也可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人们穿的衣服几乎都是有机合成材料,如尼龙、晴纶等作为衣服的料子。

在农业方面,通过人工合成氨,制造氮肥,使得粮食增产,解决世界人口吃饭问题。

还有化肥防治蚊虫毒害。

在医药方面,合成各种药物,尤其是有机化学合成药物,具有手性的药物有抗癌作用。

药物可以从动植物中提炼而出,也可以人工合成,为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做好了储备。

在住的方面,有三大无极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还有就是合金,建起了高楼大厦,同时我们住在钢筋混凝土建成的楼房里,有各种空气清新剂为我们提供新鲜的空空气。

还有各种实用的化学小技能,比如:下雪天在路面上撒盐,食盐融与水后放出大量的热,可以使雪尽快融化,不易使地面结冰,如果结冰撒上盐盐融与水放热,也会使冰融化,这样地面的摩擦力就增强了,有效的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铜,铝器用旧了,用醋涂擦后清洗;毛衣穿久了,有些部位会磨得发亮,可用醋、水各半的混合液在发亮部位喷洒一下,再洗涤,就可恢复原样。

蒸馒头时,馒头发黄,可在锅中加入适量醋,再蒸一会后,馒头就会变白。

炖骨头汤的时候,先要加几滴醋,便于吸收.骨头的主要成分是羟基磷酸钙,加醋酸,可使羟基磷酸钙转换为便于人吸收的钙盐。

醋的作用除了调味外,还能帮助人体进行消化,另外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它有腐蚀性,能消除保温瓶及高压锅等内壁的污垢。

遇天冷或久置未用。

笔不出油时,可将笔头放入温水中浸泡片刻后再在纸上划动笔尖,即可写出字来。

方化学在生活中的小应用举不胜举,每个人都要知道化学。

化学将在未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然而,化学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只要科学的合理利用它,才能推进我们时代的发展,促进人类进步。

在化学给我们带来福祉时,它也同时存在着许多弊端。

最突出的是它带来了三大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除此之外还有白色污染的日渐严重、化工方面的含氰废水的排放、反应副产物造成基因突变,形成病变、更甚的是有作为一种造假的手段出现,比如含三聚氰胺的奶粉,瘦肉精,催肥剂,苏丹红等等,这些更是在腐蚀着我们的生活。

而解决他们的关键,还是利用化学,逐步改善。

所以不得不说,人类进步的关键,还是化学。

推动绿色化学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是近十年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新化学婴儿”。

它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广泛。

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

世界上很多国家已把“化学的绿色化”作为新世纪化学进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用化学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去消除对人体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因此也称环境友好化学或洁净化学。

实际上,绿色化学不是一门全新的科学。

绿色化学不但有重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而且说明化学的负面作用是可以避免的,显现了人的能动性。

绿色化学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学科学高度发展以及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作用的产物,对化学本身而言是一个新阶段的到来。

作为新世纪的一代,不但要有能力去发展新的、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以防止化学污染;而且要让年轻的一代了解绿色化学、接受绿色化学、为绿色化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当今的清洁能源也在快速的发展,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加强,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已成必然趋势。

清洁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海潮能这些能源。

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

他们正在快速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不用多久,相信他们将成为能源消耗的主要方式。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是著名化学家西博格博士于1979 年在美国化学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讲话中的一句名言。

现今已进入21时代,相信这句话在不久之后会被证明是正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