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会学论文周威
体育哲学 周威
对体育哲学的个人理解:答:体育哲学,体育科学的学科之一,以一般哲学为指导、以体育实践和体育具体学科为基础,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基本问题和矛盾关系,揭示体育深层次本质及其辩证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体育观、体育认识论、体育科学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体系。
体育哲学主要研究体育的本质、基本矛盾和体育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认识体育的经验,建立科学的体育观念和方法;阐明体育对人生存、发展的价值及价值体系。
其内容涵盖天、地、人大系统观,生命观,人体观,体育与社会的进步及人的发展,体育本质论和基本矛盾,体育价值观,体育思想的发展及体育文化的演进,体育科学论,体育哲学范畴论,体育科学方法论等。
他的基本任务是:从体育的已有认识中概括出新的哲学范畴,以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指导体育运动实践和体育科学研究,为体育科学化、现代化发展服务,并对各门具体的体育学科起普遍指导作用。
大众体育(含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哲学辨析答:我认为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根本,没有大众体育就没有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大众体育升华的一个结果,因每个人的个体差异而产生的!如果说大众体育是民之根本,那么竞技体育就是锦上添花。
大众体育亦称学校体育,群众体育。
是为了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总称。
主要形式有锻炼小组、运动队、辅导站、体育之家、体育活动中心、体育俱乐部、棋社,以及个人自由体育锻炼等。
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应遵循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和业余、自愿、小型、多样、文明的原则。
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提高民族素质和完成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
大众体育在中国古代就有体现,从五禽戏到咏春拳,从蹴鞠到太极拳,直到现在也就很多人推崇,至于摔跤、骑射等,更是在现代运动当中得到直接的体现,我觉得,竞技体育源于大众体育。
而竞技体育的最高等的级别应该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挑战人类极限”,“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深入人心,所有的体育活动都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组成部分。
体育社会学心得
体育社会学心得引言体育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一种运动形式,更是一种社会现象。
体育社会学作为研究体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对于揭示体育对社会的影响、体育在社会中的角色扮演以及体育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体育社会学,我深刻认识到体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并且对体育在塑造社会和个体行为、推动社会变革等方面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体育与社会关系的多重层面体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涵盖了多重层面,可以从社会结构、群体行为和个体认同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社会结构与体育体育作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与社会的组织结构密切相关。
体育组织、体育机构以及体育俱乐部等,都是体育在社会中的体现。
这些组织和机构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播体育文化、组织体育赛事等重要责任,对于塑造社会风貌、推动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群体行为与体育体育活动往往是一个集体性质的社会行为,它可以凝聚人心、激发社会热情。
体育赛事、体育节日等都可以成为社会群体的凝聚力,带动社会的整体团结和向心力。
同时,体育竞技也是群体行为的体现,个体在团队中合作、竞争的过程中体现了社会交往的方式和规则。
个体认同与体育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个体的认同和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体育,个体可以建立自我认同,增强自信心,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体育运动员更是通过取得成就和荣誉来构建自我身份认同,成为社会上的偶像和楷模。
体育对社会的影响体育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积极的影响,也包括消极的影响。
积极影响1.促进社会团结与凝聚:体育活动可以促进社会团结和凝聚力的增强,有助于建立社会和谐稳定的秩序。
2.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动:体育活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通过体育的推动,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3.人际交往的机会:体育活动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机会,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丰富社会关系。
消极影响1.负面竞争与压力:体育竞技中的激烈竞争和压力,有时会导致一些消极情绪的产生,例如逃避、不公平等。
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建设的研究
理论前沿zhigong falv tiandi-237-职工法律天地 2017 年第 11 期摘 要:体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运动本质,和体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这是一门比发展较为迅速的学科,尤其是随着这些年的经济和科技的进步。
近年来,随着体育行业的快速发展,从事体育行业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大。
并且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关注度也随之增高,给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带来了很多的发展机会,该学科是各大体育高校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学科。
为了让体育社会学跟上新时期学科的发展,所以要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现状和未来的方向进行深刻的探讨和研究。
该论文将资料查找和逻辑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和起来对体育人文社会学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体育人文社会学;发展现状;发展前景体育人文社会学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从事体育运动人的内心想法,和与体育活动相关的社会行为。
探讨体育的核心问题,呈现体育运动对社会的贡献,概括体育运动的发展历程,促进体育运动绿色高效发展。
目前,因为体育行业的高速发展,人文社会学也开始面临机遇和挑战。
为了这个学科可以更好的和新时代的学科建设相接轨,对该学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和探讨是大势所趋。
一、当前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状况随着当前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体育人文社会学也得到了迅速的进步。
理论成果丰富。
其研究对象已经基本确立,即研究体育运动中的人文现象和社会现象。
当前学科的研究以体育与经济、体育变革和发展方向、实施全面健身计划、体育人文社会基本理论等为重点。
第一,探究时机最佳。
邓小平理论是社会人文学的探究基础,它给体育改革和创新确定了发展目标,使问题研究更加透彻。
同时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也给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条件,例如社会调查中政治的进入和大力帮助。
目前是建国至今体育人文社会发展的最好时机,研究空间宽松,研究气氛格外浓烈,所以,一些理论问题取得了巨大成就[1]。
第二,人才储备充足。
新时期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研究
第37卷第1期 2019年1月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rbin Sport UniversityVol.37 No.1Jan.2019新时期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研究Research o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 in the New Period周铭扬\王政\钱北军2ZHOU Ming- yang1,WANG Zheng1,QIAN Bei- jun2摘要:新时期体育社会组织的改革与发展是当前我国体育事业腾飞发展的关键,大力发展体育社会组织也是新时代发展的题中之义。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今我国体育社会组织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改善、发展机会增多、发展需求提升以及发展环境优化的条件下,体育社会组织必须7表担起新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与责任。
新时期体育社会组织的改革方向应该从:降低体育社会组织的登记准入门槛,严格把控体育社会组织市场行为;加强社会力量对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加强体育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推广“伞状结构”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完善体育社会组织法律体系建设与制度保障这几方面推进。
关键词:新时期;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发展中图分类号:G80 -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2808(2019)01 -0040 -07Abstract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jD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the new er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China,and vigorously developing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is also t he theme of tlie development of tlie new era.In this paper,literature,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re used to study the current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in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lie conditions of tlie improvement of tli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the increase of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the promotion of de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the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mustshoulder the important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entrusted by the new era.The reform direction of sjD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the new period should be:lowering th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strictly controlling the marl^et behavior of sports so tions;strengthiening the cultivation and support of social forces to sports social or strengthening the self-construction of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promote their healthy andorderly development;changing the development mode and pushing forward We sh 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ie legal system and the guarantee of t!ie system of ganizations.Key words :New period;New tasl^ ;New action;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收稿日期:2018 -08 -09;修回日期:2018 -09 -26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6TYB004); 2018年度苏州市体育局体育科研局管课题(编号:TY2018 -424); 2017年度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改培育课题(编号:2017QYJG08);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编号:PAPD)。
关于体育社会学论文范文2篇
关于体育社会学论文范文 2篇关于体育社会学论文范文一:休闲体育社会学论文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也意味着社会中的劳动人口由第一产业向 第二、三产业的转变过程,它体现了社会生活及生产水平的总体进 步。
城市的发展有利也有弊,他在某种程度上为人们的生活及生产方式制造了更多的不利因素。
曾有学者认为 :由于政治、经济、文 化及科技的迅速发展,全球城市化发展趋势的明显加强,使得城市 规划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其中就包括对休闲体育的规划,这就 说明一个问题:休闲体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不但没有被削弱 反而越来越重要。
但为了促进休闲体育的发展,我们应建立与之相 匹配的城市休闲空间。
而现在这种问题却难以解决。
在城市化发,许多城市因为人口较多,交通堵塞,环境质量差及空间 拥挤等问题,导致城市休闲规划严重受阻,大多数人有时间却没空 间从事体育活动。
当然,理论上讲,这与当时人们在规划城市发展 过程中缺少对休闲体育观念上的认识有关。
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城 市中的人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2休闲体育业与城市化的发展罗歇?苏认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也伴随着人们娱乐精神的成 长,城市作为娱乐发展的根源及基地,为人们进行娱乐活动提供了 更多的项目选择。
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1城市发展过程中 ,缺少对休闲体育产业空间的规划展过程中首先,原先的以密集型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逐渐转向工业化农业形式,使得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其次,相对于农村来讲,城市经济的繁荣不断吸引着新一代的年轻人疯狂追逐多彩的新生活,他们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最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变得逐渐密集并形成一些小的城镇,他们在生活和生产方式上采用城市化发展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镇逐渐发展成一个个独立的城市。
在这种城市化演变过程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上逐渐彼此依赖,很长时间以后就会形成属于自己的交际圈,节奏化和规律化的生活方式以及一些法定假日,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休闲时间,使得大多数人有了想要休闲和从事休闲活动的可能。
体育社会学3篇
体育社会学第一篇:体育社会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体育社会学是以体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分支。
它将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关注体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功能及影响,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和解释体育现象,探讨体育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体育社会学研究体育的功能和意义。
体育既是身体锻炼,也是情感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体育在个人和群体中都起到了促进健康、增强信心、增进社交等作用。
此外,体育也有利于国家和政府的意识形态宣传和国际形象塑造等方面。
其次,体育社会学研究体育的组织和管理。
体育运动需要有组织、有纪律的环境来进行。
因此,体育的组织和管理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例如,研究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运动员经纪人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可以了解这些组织的内部运作,为管理和组织提供有效的指导。
再次,体育社会学研究体育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承载着某个社会文化的元素。
例如,某种体育运动是普及的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传统,或者体育比赛成为国家和地区间展示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一种手段。
了解体育运动的文化背景和其中的社会意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和社会的变迁。
最后,体育社会学研究体育和社会的互动关系。
体育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例如,在发达国家中,从商业和媒体角度看,体育已经成为了一种产业。
而在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体育的功能往往是更加基础和实际的。
体育社会学可以探究这些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体育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体育社会学是一种以体育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分支。
研究体育的功能和意义、组织和管理、文化和社会意义和体育和社会的互动关系等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体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第二篇:体育社会学中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在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方法。
这些理论和方法不仅涉及社会学和体育学等学科,而且包括运动心理学、管理学、文化和媒体学等。
关于运用体育社会学理论分析体育社会问题
关于运用体育社会学理论分析体育社会问题[论文摘要]在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孳生各种体育社会问题是一种必然现象。
体育社会学在创建自身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正视体育社会问题,也只有在研究体育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建立其理论。
[论文关键词]体育社会学;理论;教学;和谐发展一、体育社会学理论概述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
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美国《社会学拜客认为》:“体育社会学以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制度,研究他的结构、内容、变革和发展,研究以体育运动为特点的社会行为、关系和作用、包括系统内的和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二、当前体育的社会结构和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体育社会现象出现了集注化、扩大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体育社会现象的集中化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种现象开始不再依附于其他社会现象(如教育、文化等),成为一种专门的社会现象。
全球的“体育人”以及和体育有关的人在增加,体育的社会组织的扩张,各国政府对体育的关注度在提升,体育占用社会的总时间在不断增加,因此体育中形成了一一些有别于传统的社会关系,如球迷与俱乐部、球员与业主、社区居民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等,这些新社会关系的出现吸引着社会的注意力,同时也以各种方式影响着社会经济、政治、人口、军事、宗教、民族等的变迁与发展,要想解释、理解和管理这些社会现象进一步求得体育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们诉诸于体育社会学这门学科。
中国体育人口年龄结构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中国体育人口性别结构与中国人口性别结构形成较大反差。
随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和产业就业结构、教育结构的调整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体育人口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具有组织形式基层化,参与主体老年为主,组织管理居民自治与行政主导相结合。
高校羽毛球体育教学调查与思考_华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羽毛球运动的调查报告
职教探索与研究 2007.0222高校羽毛球体育教学调查与思考——华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羽毛球运动的调查报告周威(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 510631)[摘 要]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属性和适应人们追求时尚、关注健康需求的运动项目。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我校大学城校区、本部和南海校区的大学生羽毛球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表明羽毛球师资力量不足,场地缺少,学生自我健身意识不够。
[关键词] 大学生;羽毛球运动;调查;思考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on the Badminton Teaching in UniversityZHOU Wei(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Abstract: The badminton sports is an item that has deep cultural inside story, the lofty attribute and adapts the people to pursue fashion, pays attention to healthy demand. The text us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to survey the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adminton sports. And it indicated that the badminton teachers and the location lack, and students self- healthy consciousness is insufficient.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badminton sports,investigation, thinking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属性和适应人们追求时尚、关注健康需求的运动项目。
浅析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的论文
浅析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文关键词:我国体育社会学历程趋势论文摘要:回顾了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预测了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趋势。
认为:体育社会学将成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中的第一热点学科,学术水平将跻身世界前列,学科知识将在体育院校(系)中得到普及,跨学科研究的特点将更加明显,研究视线将紧跟时代发展和体育实践步伐。
1国际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情况体育社会学是十九世纪末才初见端倪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体育社会学最先产生于发达的欧美国家。
1898年,美国学者发表了世界上最早的体育社会学论文。
二战后,体育社会学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以及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都积极开展了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工作。
由于体育社会学在世界各国的发展,1964年在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icss),次年由该学会主办的《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刊物出版,这标志着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将跨越国家和地区走向世界,成为学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正是该学会的成立,带来了自1964年以来,体育社会学发展进程中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世界许多国家都加人到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行列,像中国、韩国、波兰、匈牙利等国的体育社会学研究迅速展开。
1980年北美体育社会学学会(nasss)的成立,标志着体育社会学在地区研究中正形成集团优势。
为了从组织上强调可以广泛参与的学术性,以促进该学科的深人发展,1994年7月,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改名为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
目前,该组织现有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260多个,分布在世界48个国家中。
进人新世纪,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已连续举办了五届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这对促进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2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2. 1引进创建阶段与国际体育社会学相比,我国体育社会学起步较晚。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论体育课程社会学研究的人文性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论体育课程社会学研究的人文性引言:体育课程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体能和技能的手段,更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
体育课程在塑造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在塑造他们的价值观、社交能力和人文素养。
本文旨在探讨体育课程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人文性,以及如何将这种人文性转化为实际操作。
第一部分:体育课程与社会学的关系体育课程作为一种社会化的过程,与社会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社会学研究关注的是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问题,而体育课程正是在这个社会背景下进行的。
通过对体育课程的社会学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体育活动对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产生的影响,以及体育课程如何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
第二部分:体育课程的人文性体育课程的人文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体育课程强调团队合作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合作能力。
其次,体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和坚持不懈的品质,通过锻炼身体来培养学生的毅力和意志力。
此外,体育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通过体育活动来促进学生的社会融入和参与。
第三部分:如何将体育课程的人文性转化为实际操作为了将体育课程的人文性转化为实际操作,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整。
首先,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通过体育活动来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其次,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游戏化教学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能力,不仅仅关注他们的技能水平,还要关注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结论:体育课程的社会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体育活动对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产生的影响,以及体育课程如何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
体育课程的人文性体现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自律品质和社会参与意识等方面。
为了将体育课程的人文性转化为实际操作,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整。
体育教学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策略的研究
体育教学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策略的研究作者:周威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6期周威(辽东学院体育部,辽宁丹东 118005)摘要: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对通过体育教学来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目的在于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学的特殊作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使之能够有效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关键词:体育教学;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策略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1)06-0127-02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素质的需求已从传统的单一型向着综合型发生着有机的转变,健康的心理素质已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在我国于199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现阶段,由于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尚处于构建阶段,因而在内容体系、措施手段等方面不够完善,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由此而引发的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产生的厌学、辍学甚至轻生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来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高等院校作为为社会直接培养与输出各种人才的重要基地,应本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宗旨,注重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切实发展.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体育具有增强体质、促进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特殊功效.因而,加强对通过体育教学来提高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使之形成有效地干预策略体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是高校体育教学所面临的全新课题.而加强对此方面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能够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完善.1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1.1 体育运动能有效地改善人的情绪.在心情郁闷的时候去运动一下能有效的宣泄坏的心情,尤其是遭受挫折后产生的消沉与低落能得到有效地消除或转移.1.2 体育运动能培养人的意志.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人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可以增强自信,提高自尊,还能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1.3 体育运动能使人际关系和谐.由于体育运动具有集体性和公开性的特征,因而,在体育运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互助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2 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2.1 能够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体育教学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对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才能达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即要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知动作的形象;通过触觉和肌肉本体感觉来体验与感知动作的要领、肌肉用力的程度及动作的具体特征和相互间的有效衔接,进而建立正确完整的动作表象.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得学生的感知能力、观察力以及形象记忆、动作记忆能力等得到有效地发展与提高.同时,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呼吸、循环、神经细胞的兴奋与抑制等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在专注力、记忆力、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等心智素质的发展.2.2 能够强化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体育运动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自身所具备的强大吸引力,能使人从中感悟到满意、欢乐、紧张、兴奋、焦虑等多种不同程度的情感体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学自身所具备的团体性以及在同学之间自然形成的互助性,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机地形成相互间的彼此信赖,增强其责任感.而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又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增强其自尊、自信,鼓舞意志,使各种情感体验更加深刻.使得学生通过体验体育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自主地参加到体育锻炼之中,并通过运动愉快感使运动产生更显著的积极效应,使学生对体育锻炼形成持久的参与意识,使其身心健康的发展趋于协调,对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起到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并进而获得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2.3 能够充分地锻炼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改变现状的心理过程.而体育锻炼则需要为取得预期的成绩,在克服锻炼过程中相应的困难的同时,承受身体所承担的最大的运动负荷,对于意志品质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的素质水平的不同,因而总是会遇到各种困难与障碍,其中有来自内心的,诸如紧张、害怕、失意以及厌烦等情绪,也有来自外界的,例如教学设施、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制约.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识,使得学生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得到磨练与培养.所以,体育教学的过程,就是意志行动实现的过程,对于学生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等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4 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培养与完善.人格的形成及完善与人的行为密不可分.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为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国内外诸多相关的研究成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良好发展,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使得人与人之间形成彼此间的相互信赖,进而消除孤僻,愉悦身心,因而,体育运动对于人格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效应.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手段来增加情绪感染,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体育学习,可以使其自信心得到有效提升,意志力得到充分锻炼,社会交往能力得到切实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得到有机的发展,自我的身心调节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得到全面的提高,进而使之人格得到有效的培养与完善.2.5 能够有效地减缓应激,促进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可以作为一种发泄方式,在锻炼的过程中使得各种烦恼、焦虑、不安等应激情绪得到有效地宣泄,从而增进心理健康.因此,经常性的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减缓应激.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持久性意识的培养,通过科学实效的手段与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消除疲劳,减缓紧张、愤怒、抑郁、慌乱等心理应激反应,增强自信心与自尊感,进而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3.体育教学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策略3.1 建立与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的心理应急机制.在此机制的规范与指导下,对学生在学习以及日常中的心理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控,以便全面地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与导向.3.2 积极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确保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的择用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选取上,应突出娱乐性、休闲型和可接受性,以此来愉悦学生的心理,提高其体育学习的兴趣,使之在自尊、自信、情绪、意志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与发展,进而能够有效地摒弃消极因素对心理的束缚与影响,使之心理素质得到切实的培养与提高.3.3 注重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交织、渗透,共同服务于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特有作用与功能,积极探求与心理教育的最佳融合点,使得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教育能够有机融合,形成科学实效的体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4 建议4.1 要辩证地看待高校学生的心理异常问题.在调查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价其现状的过程中,既不能过于夸大其严重性,又不能随意否认其严峻性,要以辩证的观点面对现实,以实事求是的负责态度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干预策略.4.2 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辩证地处理教育内容多样性与统一性、选择性与共同基础性的关系,以期实现促进学生整体性的共同发展.4.3 要强化对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知识、技能以及方法的专项教育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使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使得体育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培养方面更具实效性.参考文献:〔1〕徐乃友.创新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之友(B版),2007(05).〔2〕朱荣.色彩与体育教学[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06).〔3〕胡茂胜.体育教学的宽与严[J].甘肃教育,2005(05).〔4〕王义武.论体育教学中挫折教育的作用及实施[J].大众商务,2009(12).〔5〕马骏.论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4(03).。
中国体育文化的哲学追求
中国体育文化的哲学追求
孙威
【期刊名称】《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7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
研究表明: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是中国体育困局的文化根源。
中国体育是利用运动之“器”探索精神自由之“道”的文化实践活动,其哲学理想是“真善美”,东西方文化融合共存是实现体育文化追求的途径。
【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孙威
【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体育部,吉林吉林132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05
【相关文献】
1.奥运文化与中国体育文化的价值差异与哲学思辨 [J], 巩庆伟
2.土家人精神生活与智慧追求的绚丽历史长卷——《土家族哲学通史》的追求、特色与方法 [J], 李维武
3.体育异化现象的人类学及哲学思考——兼论中国体育文化发展 [J], 姜庆和
4.全球化与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哲学思考 [J], 周慕发
5.将哲学与人生作为永恒追求——探讨哲学与人生课程对中职生的影响 [J], 陶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育社会学论文2009
2009-05-31 16:21着全球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现代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在不断提高,由此带来了世界体育运动的大繁荣。
当今,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社会体育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展,涉及的部门和人员不断增多,体育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体育被认为是一种社会现象。
[1]体育运动实践中出现的许多,愈加需要靠体育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来解决。
因此,体育社会学研究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
了解、学习和借鉴国外研究者的经验,对提高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2 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现状从近年来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成果来看,研究的主要热点包括体育与社会关系、体育全球化和体育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2.1 体育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必然要受到社会整体发展的影响。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都在影响着体育运动发展的进程。
因此,“整个社会和体育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体育社会学中最时兴的研究中心”。
[2]2.1.1 体育与政治的关系曾有些人认为,体育就是体育,它与政治毫无关系。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体育与政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不少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者认为,体育经常也为一个国家的政治服务,体现国家的意志,得到政府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
[3]体育的发展由此而得到了来自外部的强大的动力。
因此,各国体育工作者在制定本国的体育政策和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到政治这一重要的因素。
日本体育社会学家认为:“日本的体育已被政治体系和经济体系所渗透。
虽然它失去了自己的自主性,但是它却获得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力量。
”[4]20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和东欧阵营的分崩离析,致使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东西方文化在这些国家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引起体育体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一变化突出地反映了体育与政治的密切关系,这些变化也引起全世界体育社会学家的,成了20世纪90年代研究的一个热点。
[5]长期以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竞技体育被国家垄断系统所推动,造成了大众体育因经费缺乏而未能得到发展。
浅析体育社会学研究视角探析(一)
浅析体育社会学研究视角探析(一)论文关键词:体育社会学;研究视角;研究对象论文摘要:近年来,体育社会学研究日趋活跃,其研究对象与其他社会学科研究对象的交叉与重叠之处越来越多,这些学科各自独特的研究视角是使它们独立开来的标志。
从体育社会学的方法论、原理体系等方面着手,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及比较、归纳等逻辑分析方法,对该学科的研究视角进行了阐释,认为此学科是运用社会学的思维方式和基本原理来解释体育领域中的社会现象,体育社会学所形成的一套比较系统的概念、命题、假设及理论框架对其学科研究视角具有规范作用。
随着体育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体育社会学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广泛,该学科成为体育社会科学领域中常用的学科名称,它的性质和作用得到了较充分的讨论和界定。
但是,何为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却很少有人问津。
从学科方法论上探讨体育社会学与其相近学科之间的关系,远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
似乎只要对体育领域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就可以冠之为体育社会学研究视角。
其实,研究视角不同于一般的分析角度。
“研究视角是科学共同体普遍认同的思维框架,是一种研究的范式,也是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的更高层次的概括和抽象,具有较长时期的稳定性;分析角度则是研究者个体对研究对象具体属性的选择性研究,或者是对研究过程的不同方面的选择性研究等,可以随意转换”。
体育社会学是体育社会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体育社会科学体系中的诸多基础学科视角为我们认识体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及促进现代体育的发展与繁荣都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体育社会学研究视角的认识深刻地影响着体育社会学的学术规范。
本文主要通过对体育社会学研究视角的探析,借以明了体育社会学的学术空间,同时也试图揭示体育社会学在体育科学体系中的价值。
1、社会科学一些学科研究体育现象的视角社会科学是科学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科学研究肩负着两个使命:一是,提供理解具体问题的新知识并提供解决意见;二是,为社会成员提供考察社会现象的主要形式。
浅析体育社会现象之性质一社会学的视角【精品论文】
浅析体育社会现象之性质一社会学的视角【精品论文】浅析体育社会现象之性质一社会学的视角==================================================================== ==论文关键词:体育社会学;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现象论文摘要:从社会学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出发,对体育社会现象的性质进行了综合剖析,同时对社会学理论进行了简要评价,指出体育对社会既具有多方面的正功能,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体育主体在体育社会中彼此发生着互动作用,这种互动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性质;社会学的三种主要理论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将三种理论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阐释体育社会现象和问题。
目前,在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中,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体育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实证调查的研究相当普遍,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但是,运用社会学理论对体育社会现象进行理论阐释的理论研究则不多见。
理论研究的缺乏必然影响体育实践的发展,同时也会障碍体育社会学学科整体的建设和发展。
因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为此,本文拟从社会学的三种主要理论:功能主义(理论)、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出发,对体育社会现象之性质进行剖析,并对三种社会学观点进行简要评价,以加深我们对体育社会现象以及社会学理论的理解,为推动体育社会学理论研究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1、体育对社会具有正功能—功能主义观点社会学功能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的每个部分对整个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功能,社会各个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社会整体之间都相互依赖,互相影响。
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见一致性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础。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帕森斯(Talcott Parsons,1902一1979)和墨顿(Robert King Merton,1920一)。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功能、共同的价值观以及社会秩序和稳定。
体育游戏的特点及实践应用
体育游戏的特点及实践应用
周威
【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1(008)004
【摘要】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体育游戏进课堂,本文通过对体育游戏的性质特点及在实践教学中具体运用产生的效果,突出阐明了如何把体育游戏有针对性地运用到体育教学的各个部分,以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页数】2页(P57-58)
【作者】周威
【作者单位】丹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辽宁,丹东,118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3
【相关文献】
1.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J], 朱林澳
2.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游戏中的实践应用 [J], 夏松豪
3.初中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J], 李海春
4.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J], 邵艳
5.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J], 邵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育教育社会实践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体育教育作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通过社会实践调查,分析了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体育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引言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身心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旨在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探讨体育教育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中的作用,为提高我国体育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二、体育教育社会实践调查与分析1. 调查方法本次社会实践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法,对某地区100所中小学校的体育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
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0份,其中男生500份,女生450份。
访谈对象包括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和家长。
2. 调查结果与分析(1)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能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体育课程,但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部分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针对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育素养。
(2)体育设施与师资调查发现,部分学校体育设施不完善,场地、器材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日常锻炼需求。
同时,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
(3)家长观念与支持调查发现,部分家长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学习成绩才是孩子的首要任务。
此外,家长在支持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方面存在不足,如接送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等。
三、体育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1. 提高身体素质体育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通过体育锻炼,青少年可以锻炼身体,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从而提高身体素质。
浅析体育社会学对运动训练学的影响(一)
浅析体育社会学对运动训练学的影响(一)论文关键词:体育社会学;运动员;竞技体育;运动训练学论文摘要:从三方面论述了体育社会学对运动训练学的影响。
从概念卜对社会学、体育科学、体育社会学进行了比较。
体育社会学对竞技体育的冲击力主要从竞技体育的功能、竞技体育异化来体观。
重点论述了体育社会学在运动训练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
竞技体育是通过运动训练和比赛表现出来的,正确处理好体育社会学与运动训练的关系,是竞技水平提高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1、社会学和体育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学是现代社会科学中从某种特有的角度,对社会、对人,对社会和人的关系等进行综合性的研究的学科。
顾名思义,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的学说。
社会学的创始人法国的孔德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则的实证研究”,因此他认为社会学就是社会的百科全书。
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共同生活的科学”。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将社会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部门应用社会学,它的研究成果,必然会加深人们对体育的理解,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
它又要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途径。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是体育基础学科。
它的研究成果必将增加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使社会学更加丰富更加全面。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科学。
2、体育社会学与竞技体育竞技体育以惊人的冲击力向国际化、科学化和高水平化推进,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世界竞技体育主宰了体育运动发展的命运,成为当代体育运动的主体。
它深刻地作用于人类,强烈地干预社会,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和平、进步和温馨,但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和困扰。
现代科技对中国体育的影响
Impact on China sports from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olution
作者: 周威[1];熊国庆[2]
作者机构: [1]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2]华中农业大学体育部,湖北武汉430070
出版物刊名: 体育学刊
页码: 16-18页
主题词: 科技革命;体育产业;中国体育
摘要:现代科技革命带来了大科学、高技术、信息化新时代,其引起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化全方位地影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科学化,加快了体育改革的步伐;促进体育再教育产业、健身娱乐市场、体育产品国内和国际市场逐步形成,使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大加快体育产业化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体育后备人才人才青黄不接看体育事业的未来————一以湖北为例案例分析:在前不久国内刚刚结束的室内田径竞标赛中上海站中,我省运动员出人意料的荣获三块金牌,金牌排名位于全国第二,苏雄锋很擅长在室内田径锦标赛中出彩,去年,他正是在南京室内田径锦标赛中,以8米27的成绩,打破男子跳远项目的亚洲纪录。
广州亚运憾失金牌后,他奔赴海南集训,在缺席了此前南京站的比赛后,他在昨天跳出7米91的成绩,尽管这个成绩一般,但他仍然拿到了冠军。
在男子60米的争夺中,湖北队小将郑东升继亚运会接力夺金之后,延续了好状态,他在预赛和决赛中分别跑出6秒72和6秒67的成绩,获得男子60米的冠军,而于维英在女子1500米争夺中,为湖北再添一金。
在男子60米栏决赛中,湖北小伙张建新获得第三。
赛后,在现场督战的省田径中心主任朱庆民说:“为了接下来的世锦赛选拔赛,出于保护的目的,这一次只让苏雄锋跳了两跳,队员们这次表现不错,取得这样的成绩很难得。
”(网络资料)前言:今世界的竞争体育不单是依靠一线队员的竞争,后备人才的储备竞争将直接决定各国竞技体育在世界排名的走向。
后备人才是否充足决定着项目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我国田径运动后备力量薄弱,对基层运动队训练以及年轻队员的选拔、培养及训练工作重视不够,使部分项目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正文:湖北省的田径项目在全国一直处于中游水平,这一次突然有了大的进步我觉得原因有三:1.湖北省对于体育事业的一贯支持。
湖北省每年投入在体育事业中的资金很大,在城市建设这方面一直是以广场建设为中心,大力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促进市民日常体育锻炼的效果,加大了对基层体育设施的建社与传播,根式贯彻落实国家相关要求与规定,促进学校体育的开展。
2.有良好的体育分为与环境。
湖北省是一所高校云集的大省,每年湖北省高水平运动员的测试比赛在就不乏来自全国各地的冲着本地各大高校前来竞赛的运动员。
各大高校也是大力抓体育,广受体育方面的特殊人才,从选材到培养一条龙。
其中更是不乏高校与省体工队积极联系,共同培养运动员,形成了一种复合式,立体式的后备人才培养空间,为各项体育运动的开展创造条件。
3.充足的人口基础。
湖北省人民从小就热爱体育事业,依托坐落长江边上的天然地理优势,孩子们从小就开始从事体育方面的培训,每个阶段里都有专门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一层一层的选拔与系统的训练,促成了人才源源不断的现象,从而在全国整体体育人才紧缺的大气候下依旧保持较强的上升势头!我个人总结出2008年之前的湖北省世界冠军运动员:1984年周继红女子十米跳台冠军1988年陈静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1992年李小双男子自由体操冠军伏明霞女子十米跳台冠军乔红女子乒乓球双打冠军1996年李小双男子体操全能冠军伏明霞女子十米跳台冠军女子三米跳板冠军乔红女子乒乓球双打冠军2000年伏明霞女子三米跳板冠军杨威男子体操团体冠军郑李辉男子体操团体冠军高崚羽毛球混双冠军肖海亮男子双人三米跳板冠军2004年高崚羽毛球混双冠军李婷网球女双冠军2008年杨威男子体操团体冠军男子体操全能冠军程菲女子体操团体冠军廖辉男子举重69公斤级别冠军从以上材料我们不难看出,我省一直是奥运会上的金牌大户,不像有些省份,突然一年获得几块金牌,然后就一直‘剃光头’,成为奥运会上的暴发户!从84年奥运会到现在,我省就从来没有在奥运会上空手而归过,这一点在全国上下只有浙江省能与我们平起平坐!从84年到08年金牌总数仅次于辽宁!湖北培养出来的名将特别多,大多是各个项目上的领军人物,如伏明霞(三界奥运获得四枚个人项目金牌,她退役前郭晶晶的命运和现在的吴敏霞一样),李小双(两块奥运金牌获得者,90年代中国男子体操代表人物),乔红(92、96年蝉联乒乓球女双奥运冠军)高崚(两块奥运金牌获得者,中国羽毛球界截至目前为止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运动员),杨威(三块奥运金牌,上一界体操男队核心)程菲(虽只有一块奥运金牌,但她是中国获得体操世界冠军最多的女运动员),可以说湖北能在全运会上夺冠的项目拿到奥运会上也能去争一下金牌,因为湖北体育走的一直是精品路线。
湖北能做到这一点和长期以来的体育基础和底蕴有关,有些省份可以在一界奥运会上发威,但可能下一次就颗粒无收。
典型的例子就是2000年奥运湖南省有李小鹏、熊倪、刘旋、龚智超、杨霞等人拿金牌,结果2004年居然剃光头。
还有河南2004年有陈中、贾占波、孙甜甜等人夺冠军,到2008年竟然吃鸭蛋。
像这些省份只是奥运会上的爆发户,不如湖北这样一支奥运长期绩优股。
湖北省不仅在基层大力发展体育,在政府等机构中也是将体育放在举轻重,的位置,从领导班子与省直属体育机关里面人才分析来看,在专业构成上,从总体来看,体育类专业占比最高,为28%;法律类专业最少,仅占3%;非体育、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对口专业所占比例为40%,几近人才总量的一半(此种情况在省级、地市级、县级三层次中的表现相差无几),说明在我省各层级管理人才队伍中,非对口专业比例偏高,不利于推进管理活动的专业化。
在年龄结构上较为均衡,中间年龄层占比较高,至少在“十一五”计划期间不致出现年龄断层的危险,但46岁以上年龄的人数较之35岁以下者偏多(超出50%),此情况在省级和地市级管理人才队伍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体育类, 740,28%经济类, 276,11%法律类, 90,3%管理类, 472,18%其他, 1022,40%体育类经济类法律类管理类其他湖北省体育机关公务员及直属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构成图总数1060科研系列, 22,2%卫生系列, 36,3%教师系列, 388,37%新闻出版系列,9, 1%经济系列, 84,8%会计系列, 190,18%统计系列, 9, 1%翻译系列, 0, 0%图文系列, 48,5%工程系列, 36,3%法律系列, 5, 0%其他系列, 233,22%科研系列卫生系列教师系列新闻出版系列经济系列会计系列统计系列翻译系列图文系列工程系列法律系列其他系列湖北省体育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类构成图总数1060本科, 331, 31%专科, 492, 47%中专及以下,214, 20%博士, 0, 0%硕士, 23, 2%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中专及以下湖北省体育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构成图从各类别人员的数量比例来看,科研与经济系列人才所占比例很低,仅为2%和8%,与当前体育“科技兴体”和“体育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表现出了明显不协调的特点。
法律人才资源比例更低,不到1%,亦与体育法治化建设的趋势相悖。
在所有人员类型中,教师系列的人员数量比例最高,为37%(据查,原因在于存在相当数量的体育中专);其他类人员比例排名第二(22%),而其他类人员显然不应属于体育核心人才范畴;相对而言,预计未来当属于核心专业技术人才的科研、经济、法律、会计等人才队伍,其数量比例却相对较小。
从学历水平与能级结构来看,即使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整体学历层次仍然表现出一定的高学历人员数量偏少而低学历人员比例过大的特点,如下述:在能级结构上,中级职称所占比例最大,达到47%;初级及以下职称比例也达到了37%,正高级仅有5人,未及1%,副高级职称人数为16%。
在学历构成方面,硕士23人,仅占2%;本科331人,占31%;专科492人,占47%;而中专及以下达到214人,占20%。
我省优秀运动员在能级结构上“塔尖”部分较为薄弱,健将级运动员121人,仅占运动员总数的19.5%,其中,国际级健将仅占3.9%。
对于我省力争进入全国竞技体育第一集团的目标来说,顶尖水平运动员数量的不足成为达成上述目标的一个关键问题。
此外,优秀运动员队伍结构问题还体现在总量上面,如前所述,优秀运动员总人数为623人,数量偏少,仅占全省体育人才资源的1.9%。
竞技运动员肩负着全运会与08奥运会的艰巨任务,是达成我省体育战略目标的核心力量,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将会直接影响到我省竞技体育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学历结构上,初中及以下的低学历优秀运动员达到总人数的45.9%,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运动员不到10%。
由于竞技体育人才必将面对二次就业的特点,面对社会发展的高学历需求趋势,过低的学历显然将成为运动员再就业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联系本研究后面所分析的退役运动员不尽理想的安置率,对于低学历运动员的出路问题不能不让人感到担忧。
若不能有效解决这一矛盾,不仅难于吸纳更多新的体育人才加入竞技体育团队,对保障现役运动员心理的稳定也将是一个极为不利的因素,对体育组织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在年龄构成上,优秀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19岁,25岁以上不足10%,优秀竞技体育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还需进一步提高,运动员人才效用应当设法予以充分发挥,延长运动员运动寿命,增加其效能发挥,从而提高优秀运动员效用和培养效率。
我省体育教练员队伍,总体学历水平尚可,但仍缺乏高学历的知识型教练和高等级的尖子教练,复合型的高端教练员人才更为紧缺。
竞技体育领域竞争激烈,教练员作为竞技体育运动的主要力量,综合能力与整体素质的任一点缺陷都可能造成竞争弱势。
而缺乏此类高端教练员人才,对我省保持和提高竞技体育竞争力是很不利的。
运动员的学历知识水平则普遍低下,对于运动员的成才及再就业均十分不利。
一方面,学历知识水平的欠缺对于运动员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将反映在竞技运动中,对运动员水平的提升造成阻碍;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到优秀运动员退役后的再就业,难以再就业的运动员又使得社会对竞技体育的支持力减弱,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在役运动员的“军心”,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制约了运动员队伍的竞争力。
从总体发展趋势看,当前我省优秀运动员队伍规模较小,与当前竞技体育的投入有限有关。
未来随着我省经济发展和体育社会化、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优秀运动员队伍规模必将扩大,要求也将更高。
根据我省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未来对于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员人才资源的需求具体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方面,对于运动员在学历知识层次上,未来几年内会有更高的要求,其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1.学历知识水平较高、发展较全面的运动员人才,其职业转型的难度将会较其他运动员小得多,成功转业的机会也会比其他运动员大,这样将为体育组织大大减轻负担,同时为体育组织带来良好的社会效应;2.知识结构全面、学历较高的运动员,将更有机会转变为优秀的教练员人才,因此他是一个更宝贵的可持续利用、开发的人才资源;3.综合素质的提高、学识的进步往往能使一个运动员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所从事的竞技运动,更理智、更成熟地面对竞技体育激烈的竞争,同时这样的运动员常常是更容易被指导和更能够理解教练意图的运动员,而这些优势和特点,往往可以带来更好的竞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