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第一课的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
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
整
第一课:观察动植物
教学目标
- 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学会观察、比较不同动植物的特点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
教学内容
1. 动植物的基本特征
- 动物:有机体结构、运动能力
- 植物:有机体结构、光合作用
2. 动植物的分类
- 动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 植物:种子植物、无种子植物
3. 动植物的观察
- 观察不同动物的外形、行为特点
- 观察不同植物的叶子、花朵等特征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动植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观察的愿望
2. 讲解:向学生介绍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让他们了解不同动植物的特点
3.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动植物的观察实验,让他们亲自观察、比较不同动植物的特征
4.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归纳总结动植物的分类规律、特征等
5. 练检测:布置相关的练题,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6. 课堂小结:复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资源
- 动植物图片
- 观察实验材料(不同动植物样本、放大镜等)
- 练题
教学评价
- 观察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表现
- 练题的正确率和问题解答情况
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 带领学生参观动植物园,进一步拓展他们对动植物的了解。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是一门让孩子们以探索自然为基础的学科,它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科学全册》这本教材中,四年级上册涵盖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们建立对科学的基本认知和实验技能。
本文将围绕着《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介绍几个具体内容,并提供相关教案和教学活动。
第一课:生活中的力这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力,并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了解力的作用。
教案如下:1. 导入:呈现一系列运动中的现象,如石头滚下山坡,水龙头喷水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有什么力量在起作用?2. 概念解释:通过图片和文字解释力的概念,并给出例子,如重力、推力和拉力。
3. 实验活动:设计一个实验,比较不同重物下落的速度,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和步骤指导。
4. 总结: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力的特点和作用。
让学生自己找到身边生活中的力的例子,并进行归纳。
第二课:光线的传播这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光线的传播方式,并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光的传播。
教案如下:1. 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光线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见过光吗?它是怎样传播的?2. 知识讲解:通过图片和文字解释光的传播方式,如直线传播、直线反射和折射。
3.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实践活动,使用镜子进行光线的反射实验。
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4. 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能看见自己的影子?为什么太阳光会被云层遮挡?第三课:植物的种子这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发芽过程。
教案如下:1. 导入:播放一段关于植物的种子的视频,让学生对种子有一个初步了解。
2. 知识讲解:通过图片和文字解释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外层、种子壳、种子芽等部分。
3. 观察实验:提供几种常见植物的种子,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第一课《让小车运动起来》1.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2.树上苹果掉落,小孩子从滑滑梯滑下,水往低处流,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3.(一定的拉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在小缆车实验中,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
小车运动的方向和所给力的方向是(相同)的。
4.小车实验时,每种情况至少测量(三次),求(平均值),力求实验结果更准确。
5、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需要施加一定的(动力);要使运动的物体停止运动,需要施加一定的(阻力)。
第二课《用气球驱动小车》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小车运动的远近与(气球的充气量)、(气球数量)、(喷气口粗细)、(喷气方向)有关,还跟地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喷气式飞机、火箭、烟花、用桨划船)都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4、用气球驱动小车,小车的运动速度(先慢后快再慢)。
第三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1.(橡皮筋)、(弹簧)、(拉开的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3.(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4.一定条件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的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也(越远)。
第四课《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大小的一种工具。
2.弹簧测力计的组成主要包括(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和弹簧),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先要(调零{或校零})。
3.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到拉力会伸缩)的特征制成的。
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示数也(越大)。
4.科学上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5.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优质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天气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的特征。
2.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描述。
教学难点: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
教学准备: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
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
准备好科学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你关心天气的变化吗?你看过天气预报吗?”老师在黑板上写“今天天气怎么样?”如果有人问你“今天天气怎么样?”你准备怎么回答?二、探究内容:1、了解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是天气的基特征。
(1)思考: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天天气都在发生变化,我们怎样描述天气的变化?(2)指导看“城市天气预报图”。
问:在这张天气预报图中,是怎样反映天气变化的?图中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3)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老师提示:图上标出的温度是指当地的日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变化范围。
(4)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相应的天气符号。
(5)学生分组讨论:·说说自己遇到过哪些天气。
·在不同的天气里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的,自己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把它写在学生活动记录本上。
·怎样把这些天气归类。
(按云量、降雨量、气温、风速和风向分类。
)3、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
(1)说说你知道哪些天气预报的新内容。
(2)阅读本地地区发布的天气预报的新内容:空气质量预报、降水概率、舒适度指数、紫外线强度。
(3)讨论:气象台为什么要向社会预报以上这些天气、环境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生活?(4)师:你还知道气象台可以为我们发布哪些关于天气的信息?(火险等级、穿衣指数…..)三、板书设计晴天多云阴天小雨天中雨天大到暴雨天雷雨天大风天台风天飓风天炎热天凉爽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目标:1. 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征。
2. 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的形态结构。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认识常见的植物。
2. 观察和描述植物的形态结构。
教学难点:1. 了解植物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植物标本或图片。
2. 放大镜。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2. 探究:1. 分组观察植物标本或图片,让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
2. 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的特征,如:叶子、茎、花、果实等。
3. 组织学生讨论,总结植物的特征。
3. 展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组观察到的植物特征。
4. 小结:教师总结学生探究的结果,强调植物的特征。
5.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并与家人分享。
第二课时:探索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难点:1. 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植物生长的视频或图片。
2. 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2. 探究:1.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了解。
2. 教师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茎生长、叶子生长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3. 展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组观察到的植物生长变化。
4. 小结:教师总结学生探究的结果,强调植物的生长过程。
5.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并与家人分享。
第二单元:探索地球的秘密课时安排:4课时第四课时:地球的演变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钓鱼第一课:认识鱼类- 目标:通过观察和感受,让学生初步了解鱼类的外形和特点,培养他们对鱼的兴趣。
- 教学活动:- 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看到不同种类的鱼,并询问学生对鱼的认识和了解。
- 2. 通过观察大屏幕上播放的鱼类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鱼类的生活性和特点。
- 3.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的鱼缸,让他们亲自观察和感受不同种类的鱼,并和同伴分享观察结果。
- 4. 结束课堂,布置课后作业:设计一个鱼类海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鱼。
第二课:钓鱼的基本方法- 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钓鱼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对钓鱼的兴趣,并了解到钓鱼的环保意义。
- 教学活动:- 1. 复前一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设计的鱼类海报,引发钓鱼话题。
- 2. 向学生介绍钓鱼的基本装备和工具,并讲解使用方法。
- 3.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钓鱼装备的分析和实际操作,体验钓鱼的过程。
- 4.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要保护鱼类资源?钓鱼的环保意义是什么?第三课:钓鱼的技巧和安全知识- 目标:培养学生掌握钓鱼的技巧和安全知识,增强他们参与钓鱼活动的自信心和安全意识。
- 教学活动:- 1. 复前两课的内容和研究成果,让学生回顾自己在上一课的钓鱼体验。
- 2. 向学生介绍钓鱼的常见技巧,并示范演示。
- 3.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钓鱼技巧的模拟操作,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
- 4. 强调钓鱼的安全知识,讲解如何避免意外和保护自己的安全。
第四课:鱼类的保护与环境保护- 目标:通过研究鱼类保护的意义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 教学活动:- 1. 向学生介绍鱼类面临的威胁和环境污染的影响。
-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鱼类资源和水域环境?- 3.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活动,设计海报、标语等,传播环境保护的理念。
- 4.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感受我们的呼吸》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感受我们的呼吸》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呼吸与消化章节的第一课《感受我们的呼吸》,主要介绍了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如何感受到呼吸的存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呼吸的过程和呼吸器官的作用,培养对呼吸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
-掌握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
-理解呼吸的过程。
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呼吸的现象。
-能够正确使用科学术语表达对呼吸的理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对呼吸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呼吸器官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理解呼吸的过程。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周围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但对于呼吸这一主题,学生可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
因此,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简短的呼吸活动,例如深呼吸和数数呼吸。
-老师说:“大家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呼出来。
我们再来数数呼吸的次数,看看谁能坚持最久。
”-学生们跟随老师的指导进行呼吸活动。
2.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呼吸现象,询问他们有没有注意到自己每天都在进行呼吸。
-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自己每天都在进行呼吸呢?你们能感受到呼吸的存在吗?”第二环节:呈现知识1. 通过图片、模型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呼吸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如鼻子、喉咙、肺等。
-老师使用幻灯片或展示板上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呼吸器官的位置,并简单介绍它们的功能。
-老师说:“这是我们的鼻子,它可以让空气进入我们的身体。
这是我们的喉咙,它连接着我们的鼻子和气管。
这是我们的肺,它们帮助我们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
”2. 讲解呼吸器官的作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他们对呼吸器官的认识和理解。
最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全册)本文档为最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的集合,共包括全册内容。
第一单元身边的物体第一课水的三态-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三态及变化过程。
- 教学重点: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 教学难点:感性理解水的三态。
- 教学过程:通过展示实物,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让学生明确物质有三态,了解变化规律。
第二课空气和呼吸-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存在,掌握呼吸的方法。
-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呼吸的过程。
- 教学难点:感性理解空气和呼吸。
- 教学过程:通过图片、实验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空气的存在和呼吸的过程。
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理解呼吸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物体与能量第一课能量与物体- 教学目标:了解物体的运动、发光、变形都与能量的转化有关。
- 教学重点:能量与物体的关系。
- 教学难点:区分能量类型。
- 教学过程:通过展示实物和动图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发光、变形都与能量的转化有关。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物体的运动变化和能量转化。
第二课火的利用- 教学目标:了解火的危害与利用,并掌握消防知识。
- 教学重点:火的利用和消防知识。
- 教学难点:感性认识火的危害,掌握消防知识。
- 教学过程:通过图画、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感性认识火的危害,明确火的利用方法,并掌握消防知识。
第三单元物种和环境第一课多样的生命-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
- 教学重点: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及特征。
- 教学难点:感性认识生命多样性。
- 教学过程: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感性认识生命的多样性,了解地球上不同生物的特征。
第二课生命的连续性- 教学目标:认识生物有生殖和发育的特点,了解人类的生殖过程。
- 教学重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人类的生殖过程。
- 教学难点:感性认识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 教学过程:通过展示图片和小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性认识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了解人类的生殖过程。
第四单元生物和生命第一课植物的生长-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和需要。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课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学内容: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立式导热油泵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3.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过程:一、认识天气现象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
(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3.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4.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5.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三、总结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深圳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5《声音的强与弱》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5《声音的强与弱》【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力的大小会影响振动幅度的大小,进而影响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事实上是能量变化的一种体现。
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我们对同一个物体用的力大,传递的能量就多,物体的振动幅度就大,声音就强:用的力小,传递的能量少,物体的振动幅度就小,声音就弱。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真实地观察、探究,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声音的强弱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难点:能如实观察并记录物体的振动幅度,并与发出的声音强弱相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音叉演示装置、演示台、钢尺、橡皮筋、教学课件。
学生:1把钢尺、1根两端固定了的橡皮筋、1面鼓和鼓槌、1颗塑料泡沫、1个分贝仪、学生活动单。
【教学过程】一、聚焦:什么是声音的强弱(时间:5分钟)1.导语:听听这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声音的强与弱)2.声音的强弱,我们平时还会怎么说?(联系生活)3.设问:声音强的时候物体在振动吗?弱的时候呢?它们的振动情况一样吗?设计意图:学生已有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认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将观察点聚焦到振动与物体发出的声音的关系)二、探究活动:观察记录声音的强弱和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时间:10分钟)1.设问:现在给你这些物体,要让它们发出一个强的声音和一个弱的声音时,看看振动有什么不同,你们会吗?追问:怎么让它们发出一个强的声音?一个弱的声音呢?(请学生上台演示)(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发出一个强的声音、一个弱的声音的方法,暴露学生前概念:“声音的强弱”和“用力的大小”有关)2.导语:请统一观察红点位置的振动情况,用示意图的方式记录到活动单上。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共24课)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青岛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共24课)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青岛版教案第一课:人与动物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和动物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
2. 理解人类对动物的依赖关系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课本、图片、动物标本、PPT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几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动物,引起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并引出人与动物的关系。
2. 学习与概念解释(15分钟)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和动物的身体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理解人与动物具有共同的呼吸、进食和移动等特征,但也有不同之处。
3. 组织讨论(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思考人类对动物的依赖关系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并组织讨论,并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4. 观察动物标本(10分钟)学生观察动物标本,了解不同的动物种类和特征,加深对人与动物的认识。
5. 知识巩固(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些常见的动物,提问学生关于动物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6. 总结课堂内容(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人类对动物的依赖关系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并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自然界中最小的单位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构成和性质。
2. 理解物质的变与不变。
3. 掌握水和空气的性质及相关实验。
教学准备:课本、实验器材、PPT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物质,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物质的性质,引起学生对物质的兴趣。
2. 学习与概念解释(15分钟)通过PPT介绍物质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由原子和分子构成,以及物质的性质和变与不变的概念。
3. 实验展示(15分钟)教师进行一些实验示范,比如通过烧纸、燃烧烧杯中的酒精等,引导学生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理解燃烧和蒸发等现象。
4. 探究性实验(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和空气的性质及相关现象,加深对物质的理解。
5. 知识巩固(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些与物质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我们关怀天气探索活动分析:1.经过引导学生观看一张“都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
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事情。
学生经过对这张图的观看,能够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具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纳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咨询学生还懂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预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举行分类。
5.(室外)观看、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落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举行观看。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看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看到的现象举行交流。
7.引导学生考虑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日子有啥妨碍或提咨询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啥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妨碍着我们的日子。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也许不过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
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办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日子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
能够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办法对自个儿的记录举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初步感知能够从云量、落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懂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办法: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举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看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妨碍着我们的日子,提该关怀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懂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预备:1.用天气符号标注都市天气事情的中国地图一张;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对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一、认识天气现象1.出示一张“都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依照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科版
教科版本科学四年级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单元第二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四上学习目标(一)科学概念:知道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溶解的物质可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从水中分离出来。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水中混合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溶解问题的乐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实验。
重点观察、比较、描述食盐、沙和面粉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
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异同。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一袋食盐过河,河水很深,把它的食盐淹没了,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
这是为什么呢?什么是溶解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盐溶解在水中,所以小毛驴觉得轻了很多。
通过小毛驴的背上变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一、食盐在水中溶解了1.观察、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小勺、玻璃棒、食盐、水1、取一平匙盐,放在烧杯的水中观察。
做食盐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得到结论一些物质(如食盐等)可以溶解通过观察、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和后面的沙子面粉作比较。
让学生了解一些物质(如食盐等)可以溶解在水2、轻轻的搅拌几下后观察。
3、再搅拌一会儿,静置,观察。
填写观察记录观察结论是什么呢?观察结论:一些物质(如食盐等)可以溶解在水中。
怎样来观察、描述沙子在水中的状态呢?观察、描述沙子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小勺、玻璃棒、沙子、水1、观察没放入水中的沙子是什么样。
2、取一平匙沙子,放在烧杯的水中观察。
3、轻轻的搅拌几下后观察。
在水中。
做实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
填写观察记录填写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做面粉是否在水中溶解的实验填写观察记录中。
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沙子在水中的状态,继而得出结论。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案第一课:鸟的觅食法课时目标:通过学习鸟类的觅食法,让学生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并能够观察鸟类的觅食行为。
教学重点:了解鸟类的觅食法。
教学难点:观察鸟类的觅食行为,总结鸟类的觅食法。
教学准备:图片、PPT、小饼干、鸟类觅食模型。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 (5分钟)教师用PPT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大家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对!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繁殖方式。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很好!我们要学习鸟的觅食法。
Step 2 学习新知 (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鸟类觅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鸟的动作和所觅食的对象,让学生描述鸟类的觅食方式。
2.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种类的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鸟类的嘴型和脚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嘴型和脚型与觅食方式之间的关系。
3.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鸟巢图片,让学生猜测不同形状的鸟巢适用于觅食哪种食物,激发学生的思维。
Step 3 实践探究 (30分钟)1. 教师将准备好的小饼干撒在教室地板上,并放置一个高处,让学生模拟鸟类觅食。
2.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个学生担任观察员,观察其他小组学生的觅食行为。
3. 观察员记录下学生觅食时的动作和选择食物的方式,并总结不同小组学生的觅食行为。
Step 4 总结归纳 (10分钟)1. 观察员向全班汇报观察结果,展示图片和记录表。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种类的鸟类觅食方式,以及不同形状的鸟巢的意义。
3. 教师出示鸟类觅食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进一步理解鸟类觅食方式。
Step 5 拓展延伸 (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鸟类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分析它们的觅食方式,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
Step 6 小结复习 (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所学知识点和方法,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第一单元:物质变化课时安排:- 第一课:物质的变化- 第二课:水的变化- 第三课:空气的变化- 第四课:物质变化的实验第一课: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 了解物质的变化是常见现象之一- 掌握物质的变化有时是可以逆转的教学内容:- 物质的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变- 通过实例说明物质的变化是可以逆转的教学重点:- 理解物质的变化是常见现象之一教学难点:- 掌握物质的变化有时是可以逆转的第二课:水的变化教学目标:- 了解水的变化形式及其特点- 掌握水的蒸发和冷凝的过程教学内容:- 水的蒸发是液态水变为水蒸气的过程- 水的冷凝是水蒸气变为液态水的过程教学重点:- 理解水的蒸发和冷凝的过程教学难点:- 掌握水的蒸发和冷凝的过程第三课:空气的变化教学目标:- 了解空气的变化形式及其特点- 掌握空气的膨胀和挤压的过程教学内容:- 空气的膨胀是气体体积增大的过程- 空气的挤压是气体体积减小的过程教学重点:- 理解空气的膨胀和挤压的过程教学难点:- 掌握空气的膨胀和挤压的过程第四课:物质变化的实验教学目标:- 进行简单的物质变化实验- 归纳总结物质变化的规律教学内容:- 进行物质变化的实验,例如石头破碎、水的蒸发和冷凝等- 通过实验结果归纳总结物质变化的规律教学重点:- 进行简单的物质变化实验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物质变化的规律以上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的完整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四年级教案
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四年级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世界”中的第一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材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理解声音传播的条件。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条件。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锣、振动演示器、米粒、尺子等。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音响、鼓、锣、振动演示器、米粒、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演示:敲击鼓、锣,让学生听到声音。
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 例题讲解通过敲击鼓、锣,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现象。
讲解声音传播的条件,如空气、固体、液体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现象。
4. 知识拓展讲解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的概念。
演示不同音调的声音,让学生区分音调的高低。
5. 课堂小结强调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原理物体振动产生声音2. 声音传播的条件空气、固体、液体等3. 声音的响度和音调响度:声音的大小音调:声音的高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为什么在不同的环境下,声音的传播效果会有所不同?2. 答案日常生活中,如敲击桌子、拍打篮球等都会产生声音。
声音的传播效果受到环境(如空气、固体、液体等)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程度。
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是否讲解清楚。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应用,如音乐、通信等。
探索声音在不同环境下的传播效果,如水下、太空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1. 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条件,确保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篇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选3篇(一)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掌握四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包括物质的变化、水的变化、空气和光的利用。
掌握科学实验的根本方法和过程。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学习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各种资,如实验室、图书等,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掌握水的变化过程和规律,掌握空气的利用和光的利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才能,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材、实验器材、实验模型等。
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Unit 1 物质的变化第一课:水的物态变化教学内容:1. 通过观察实验,理解水的三种物态变化,即液态、固态和气态。
2. 理解水在不同物态下有不同的性质和用处。
学习活动:1. 向学生展示水在不同物态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水的不同形态。
2. 组织学生观察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冰的熔化过程。
3. 引导学生讨论水的不同物态下的性质和用处。
第二课:固态物质的变化教学内容:1.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如燃烧、溶解等。
2. 理解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学习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固态物质的特点。
2. 组织学生进展实验,观察不同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固态物质的变化规律。
Unit 2 水的变化第一课:水的蒸发和沸腾教学内容:1.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沸腾过程,理解水的变化规律。
2. 理解水蒸气的性质和用处。
学习活动:1. 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模型,引导学生猜想水蒸发和沸腾的过程。
2. 组织学生进展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沸腾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水的蒸发和沸腾的规律。
第二课:水的结冰和融化教学内容:1.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结冰和融化过程,理解水的变化规律。
四年级苏教版科学教案上册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苏教版科学教案上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知识点。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是针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教学。
总共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1.留意常见动物的特征和生活特点。
2.探索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种类。
3.理解光线的传播以及木制、金属、塑料等材料的不同性质。
4.了解并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征。
5.学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6.探索水的性质,理解水的变化和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
7.了解小鸟能够飞行的原理和构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制作一张包含动物、植物和物体的图片展示,并让学生观察,简单介绍一下图片上的内容。
2.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关于动物、植物和物体的问题,如:“动物有哪些特征?”、“植物有什么样的生长特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有什么特征?”等。
二、学习和探究(30分钟)1.第一课:动物的特征和生活特点-图片展示介绍一种常见动物的特征和生活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观察到的动物特征和生活特点。
-教师总结归纳,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动物的特征和生活特点。
2.第二课: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种类-介绍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种类,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进行讲解。
-学生观察一盆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特点,并讨论植物的需求和繁殖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分享,总结归纳植物的生长特点和不同种类。
3.第三课:光线的传播和物体的性质-通过实验或示范展示光线的传播和物体的性质,如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物体的透明度和导电性等。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实验或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归纳物体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光线的传播和不同材料的性质特点。
4.第四课: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征-通过图片展示或实物观察,让学生观察和讨论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4.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5.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酒泉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