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友送别诗鉴赏

合集下载

赠友送别诗鉴赏2014

赠友送别诗鉴赏2014

鹧鸪天 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运用你所了解的送别诗的意象,拟写空处
送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常见意象
• 1、杨柳、杨花或柳絮 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 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 上“柳” 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 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12、颈颔联哪两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细朋友雨远湿去帆的,海门帆大湿海而深重阔,;目飞不鸟能入及;雨远,望振只 翅羽见深远江而”不为又岸“速雨富之远。 所树有”” 湿层,既次栖写重 的身感出“写的于了”实景雨海迟,幕物门,之、”又又中浦既表,表树是 现达湿这帆 了了润些对葱广席 惜朋绿阔、 别友。、鸟 的远邈“ 沉行的重留心恋情、。关切、怅惘、凄凉的感情。
• 2、长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 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 3、南浦 一是指专有的地名,一是指某一地区中位于 这个地区南侧的水浦,再一个是指河流的分口处,江 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 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运用你所了解的送别诗的意象,拟写空处
鹧鸪天 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 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 层新意?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 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 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 沾襟比散丝。

赠友送别诗鉴赏

赠友送别诗鉴赏

赠友送别诗鉴赏二.概念赠友送别诗,顾名思义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

较简单,是高考诗词鉴赏常涉及的题材。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

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古代诗人送别的习俗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1、折柳送别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饮酒饯别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唱歌送别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三、送别诗常见的思想内容及情感。

下面对送别诗歌思想内容作一较为具体的概括,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种情况: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

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如: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第二句“风烟望无津”一句,用“风烟”、“望”两个词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

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雨所遮,间接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⒉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体贴入微的宽慰、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别董大(其一)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赠友送别诗鉴赏

赠友送别诗鉴赏

赠友送别诗鉴赏“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

因此,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赠友送别诗主要为抒写离别之情。

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1、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开心。

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于一般的凄清缠绵、低徊留连,悲凉伤感的情调之外,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2、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

以喻显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

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

帆影已经消失了,而李白还在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借酒抒情的,如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又作《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三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赠友送别诗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赠友送别诗

常用手法
直抒胸臆 情景关系 比喻、拟人、夸张、借代 虚写(虚实结合) ……
温故而知新1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 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真题1
(2022·全国乙卷)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 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 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 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 长安在Hale Waihona Puke 边。(2022·全国乙卷)
译文: 在做官之前,像虞卿和魏齐,这是从小的穷朋友,算
是很早的了;在穷困中,像韩信和南昌亭长之间寄食交 往的穷朋友,也算是很早的了。
金秋八月送你离去,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 声中我更觉忧愁。
远眺你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 江独自流淌。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
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
正与这美景相称。
CB.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友中人也的曾风使采用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三、 D四.诗句中的前意后思两是次:那使里用的“美君景”一,都直是为指世即人将所离称别道的,友人, 含你义到并了无蜀不中同地。区也一定会说风景很美。诗中
2.请简要赏析诗的颈联。
颈联借景抒情,
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 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孤灯、寒雨、浮 烟、湿竹,四个意象是多么凄凉。诗人写此景正 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其中的孤、寒、湿、暗、 浮诸字,都是得力的字眼,

高考赠友送别诗鉴赏(课件)

高考赠友送别诗鉴赏(课件)

三、以喻显情
• 送沈子福之江东 •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四、借酒抒情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1、长亭 • 2、杨柳 • 3、美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 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 词以致意”。 • 4、南浦
送魏万之京
李颀
•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思考
•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 特征(离别的环ຫໍສະໝຸດ )?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 的什么情绪?
2.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
• 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 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 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 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 依依惜别的心情。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一、直抒胸臆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闪途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 ——高适《别董大》 •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话潭水身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 李白的《赠汪伦》
二、借景抒情 融情入景
•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 ——薛涛《送友人》 •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赠友送别诗鉴赏.

赠友送别诗鉴赏.

赠友送别诗鉴赏知识目标⑴复习送别类诗歌鉴赏题,牢记送别诗中常见主题和意象;⑵明确送别诗常用的抒情手法,并能结合诗句分析此类诗歌抒发的具体的感情。

能力目标:⑴体会赠别诗的鉴赏方法;⑵总结赠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答题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⑴体会赠别诗的鉴赏方法,提高古诗鉴赏能力;⑵总结赠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答题模式【教学难点】能结合诗句分析此类诗歌抒发的具体的感情。

一.导课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品味这千古之“伤”… …二.概念赠友送别诗,顾名思义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

较简单,是高考诗词鉴赏常涉及的题材。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

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 别离" 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

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柳永在《雨霖铃》中的感叹“多情自古伤离别”,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矣!”“送别”是古代文人在诗歌中经常表现的一种题材。

增友送别诗

增友送别诗

增友送别诗一、原文:《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二、衍生注释:1. “孤蓬”:蓬草遇风飞散,在古诗文中常用来比喻孤身一人的游子。

这里是诗人将友人比作孤蓬,表示友人即将独自远行。

2. “班马”:离群的马。

这里写出主客分别时,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愿离别而萧萧长鸣。

三、赏析:主题上,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

情感真挚且深沉,从开头描写送别的环境,青山白水环绕,画面看似平静美丽,却隐隐透着离别的愁绪。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直接点明分别之事,将友人比作孤蓬,生动地表现出友人远行的孤单。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采用比喻的手法,浮云飘忽不定如同游子的心意,而落日缓缓下沉似我对于友人这个“故人”的不舍之情。

结尾“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更是将这种分别时的不舍推向高潮,马都不忍分别而嘶鸣,何况人呢。

通过这些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诗人将送别友人时的各种复杂情感细腻地传达给读者。

四、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他是唐代著名诗人,性格豪放洒脱,他的诗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奇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其诗作题材广泛,不论是山水诗、赠别诗还是抒发个人志向的诗,都充满了独特的韵味。

他一生中游历众多地方,交友广泛,很多诗作都是他丰富人生经历的写照。

五、运用片段:1. 在火车站,小赵要去远方打拼,他的好朋友小李前来送行。

火车即将启动的时候,小李对小赵说:“兄弟,你这一去就如同李白说的‘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啊,不过不管走到哪,可别忘了咱这老哥儿们。

”这时候他们都忍不住红了眼眶,好像真的有那种古人离别的惆怅。

2. 大学毕业季,同学们都各奔东西。

在校园门口,晓妍和她的闺蜜小萱道别。

晓妍看着小萱的背影,喊道:“‘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小萱,在外面要好好照顾自己啊。

”这简单的一句诗,把她们之间四年的深厚情谊和即将分别的不舍表达得淋漓尽致。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精品专题03赠友送别诗 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精品专题03赠友送别诗  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精品专题专题03 赠友送别诗一.赠友送别诗概说送别诗,即人们送行时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是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考究中国送别诗产生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交通不便、通讯滞后、社会混乱等,另外,离别的具体缘由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生活所迫,或为仕途奔走,或为建功立业,或为战争充军,或为遭遣贬谪,不得不远走异域,都使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 送别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往往有“送”、“别”等字样。

二. 送别诗的典型意象:地点意象:长亭、南浦、古道、渡口、阳关、灞桥等时间意象:黄昏、傍晚、月夜等景物意象:芳草、杨柳、笛声、远山、酒、船、歌等。

1.夕阳、日暮、月夜。

——时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

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暮色最能勾起他们游子的离情别绪。

另外,月也是思乡的典型意象。

2.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

(送别地)长亭:古时在城外驿道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劳劳亭:三国时期东吴时建,位于南京,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

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

劳劳亭的由来,是借用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

”的诗句之意。

自东吴后,故人即以此为送别点。

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

高中语文-诗与别离——赠友送别诗鉴赏

高中语文-诗与别离——赠友送别诗鉴赏

心对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刘诗则通过一个“自”字,以无情衬有
情,表现了朋友离去后自己心中的伤感和孤独。
②送别诗的四大意象
柳(柳枝、柳条、柳丝、柳叶、柳絮等) 以“柳”寓 “留”,以“青”托“情”,以“缕”谐“旅”,以 “丝”代“思”,以软条拟柔情,以细叶状愁眉,以 飞絮零落喻人生飘沦。
酒 把酒壮行,借酒浇愁,以酒劝慰。
②送别诗的四大意象
月 一方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另一方面 月光普照大地,是离人们异地同心的见证。所以送别 诗中的月总有一种寒冷孤寂的色彩。
劳歌一曲解行舟,
猿啼客散暮江头,
红叶青山水急流。
人自伤心水自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同作逐臣君更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青山万里一孤舟。
这两首送别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都写到“水流”,简要分析
他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相同之处:两诗都借对水流的抱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都用
了反衬的手法。(2)不同之处:许诗以水流“急”来反衬自己内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长 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 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 词。
灞桥(灞陵)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 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李白《灞陵行送别》
灞陵,汉文帝陵寝,有时写作霸陵。灞,即 灞河。因灞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位于西安东 郊白鹿原东北角。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 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 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 的著名之地。
赠友送别诗 (1)诗歌标题常含有
的标志
“送”“别”“赠”“酬” “饯”等字眼。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李白《赠汪伦》 刘禹锡《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古诗鉴赏】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四):赠友送别诗

【古诗鉴赏】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四):赠友送别诗

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四):赠友送别诗“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

因此,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特征感知】赠友送别诗主要为抒写离别之情。

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的。

如: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

以喻显情的。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借物衬情的。

赠别二首(其二)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借景抒情的。

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知识储备】送别诗或激励劝勉,或表达深情厚谊,或抒发别离之愁。

送别诗的常见意象如秋、月、雨、长亭、酒、南浦、灞桥、杨柳等。

孤帆、孤雁、秋蝉、寒鸦、西风、残阳、画角、鹧鹄、春风、落叶、残红、败荷、江水、兰舟等。

【牛刀小试】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赠友送别诗

赠友送别诗
【“赠友送别诗”的特点与鉴赏】
温故知新,背诵学过的送别诗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别董大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 送卢梅坡 刘 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 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阙的结构 上起什么作用? 答: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 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意思答对即可)(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 容具体说明。 答: 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 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 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1.(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它一语双关,从 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渺、雨雾蒙蒙,其实 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2)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 结尾一句既直接抒情,抒发了离情,余味深长,言有尽而 意无穷。
谢亭送别
许浑

诗歌鉴赏之赠友送别诗鉴赏

诗歌鉴赏之赠友送别诗鉴赏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 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 董大》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6
❖ 3、坦陈心志的告白;诗人多在艰难困厄之际, 借诗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借送别言志。这 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 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
❖ 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 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
居易《南浦别》
a
10
❖ 3、杨柳,草,酒——物
❖ 杨柳。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 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 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其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柳” 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 舍之意;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能够传达出亲 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 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 如: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 劳劳亭。劳劳亭,三国时期东吴时建,位于南京,离建康古 城大约十五里。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我国成语 中,就有“劳燕分飞”之说。劳劳亭的由来,是借用乐府民 歌《孔雀东南飞》中“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诗句 之意。即描写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被迫分离,两人恋恋不舍 而送别。自东吴后,故人即以此为送别点。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 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 居易《琵琶行》
a
8
❖ 2、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地

赠友送别诗鉴赏分析

赠友送别诗鉴赏分析

•情感3:抒发对情谊的珍视。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情感4:表现诗人的志趣。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⑴空间意象: 长亭、谢亭、灞陵桥(亭)、南浦、 劳劳亭、渡口、阳关、古道
⑵时间意象: 黄昏、月夜、秋
(三)、送人还荆州 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1、诗歌颔联历来被人称颂,试简单赏析。(4分) 1分 答:运用想象(虚实结合、融情于景)的手法, 1分 由眼前的景色想象流水与云梦水泽的早晨相连, 1分 青山和洞庭湖的春天不分,流露出对游人一路山 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 1分
• • • •
(二)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诗中“渺茫”一词历来被人称赞,试赏析。 (4分) 1分 •答:“渺茫”一词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既写 1分 出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的景象,更是诗 人茫然心境的描摹,抒发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 然若失。 1分 1分
• 六、实战演练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 穷树,带雨埋云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 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案: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 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赠友送别诗鉴赏方法及试题阅读训练与答案

赠友送别诗鉴赏方法及试题阅读训练与答案

赠友送别诗鉴赏方法及试题阅读训练与答案赠友送别诗鉴赏方法1.从主题入手,体会诗中所抒之情(情感本质)。

黄彻在《蛩溪诗话》中指出:“昔人论文字,以意为主。

”立意问题非常复杂,只能就比较常见的加以简要分析。

表现离别的愁思,这是最为常见的,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领悟作者所抒何情。

因为赠别诗词是以抒情为主,而情景交融又是中华诗词独有的抒情方法,所以其次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才能领悟到作者所抒何情。

如刘长卿《别严士元》: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可以这样问曰:“诗人在这首诗中怎样多层次地描绘江南水乡的景物?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答题之前首先要看出前三联全是写景,其次要懂得每联各写何景。

在此基础上对每联诗意作简要概括即可。

首联总写江南水乡初春的特点──春寒料峭,乍阴乍晴,变幻不定;颔联具体描摹江南春景,3.领会诗词中所蕴含的典故的含义,懂得诗人怎样化用前人诗文送魏大从军_________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以三个古代立功边疆的英雄人物比喻魏大,寄以希望,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

开篇以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和魏绛消除边患这两个典故起,很自然地切合送魏大从戎,希望他能像霍去病和魏绛一样杀敌建功,保卫边疆。

而魏绛和魏大同姓,用这样的典故更显得有诗趣,古人写诗填词常用此法。

接下以赵充国喻魏大,《汉书》称其为“六郡良家子”,他抗击匈奴,官至后将军。

这一典故用得很别致,不直接点出是用典,而是通过送别时的交谈透出,别有一番风味。

最后以燕然勒石的窦宪喻魏大,激励友人勇立战功,诗人在使用这四个历史上的抗敌英雄的典故时,或用其言,或用其事,或直接点出其名,或只说出其出生地,各不相犯,富有变化,表现出纯熟的技艺。

赠友送别诗

赠友送别诗

赠友送别诗鉴赏一、内容及主题倾向1、直接抒写离别之情,茫然、怅然若失,依依不舍的愁苦,离别时的惆怅哀婉,惜别哀伤,盼再相见。

如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2、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慰藉中寄希望,情深意长的勉励,或慰勉之中又有难舍难分之情。

如李颀的《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3、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或个人际遇的感伤,或表明自己高洁的气节,或表达政治上的失意,或渲泄对朝廷的不满,或表明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宽慰。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对友人的担忧和思念,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二、写作技巧融情于景:诗人触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不外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之属,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

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言下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

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

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通过写柳条藤蔓、黄莺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思心绪。

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那彻夜流溢的烛泪,都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以乐景衬哀情: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送别友人诗》鉴赏

《送别友人诗》鉴赏
著有《晋书》一百一十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明人由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辑有《沈隐侯集》。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送别友人诗原文:
பைடு நூலகம்君东我亦西。
衔悲涕如霰。
浮云一南北。
何由展言宴。
方作异乡人。
赠子同心扇。
遥裔发海鸿。
连翻出檐燕。
春秋更去来。
参差不相见。
翻译:无
赏析:无
作者资料:
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在齐仕著作郎、尚书左丞、骠骑司马将军,为文惠太子萧长懋太子家令,“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之士,沈约为“竟陵八友”之一,与谢朓交好。齐梁禅代之际,他帮助梁武帝萧衍谋划并夺取南齐,建立梁朝。曾为武帝连夜草就即位诏书。萧衍认为成就自己帝业的`,是沈约和范云两个人。萧衍封他建昌县侯,官至尚书左仆射,后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晚年与梁武帝产生嫌隙。十二年(513年),忧惧而卒,时年七十三。诏赠本官,赐钱五万,布百匹。有司谥请谥沈约为“文”,梁武帝道:“怀情不尽曰隐。”故改谥为“隐”。天监十二年八月十五日,卒于任,归葬蔺村(今浙江德清县新安镇群益村百子堂)。沈约生前与名道陶弘景相交,沈约死后陶弘景悼好友沈约诗“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应是陶弘景痛苦心境的写照。
送别友人诗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为南北朝诗人沈约此诗一共十句每句无言字数虽然少内容却写得十分的伤感可见诗人在表达上面的一绝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欢迎大家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目标⑴复习送别类诗歌鉴赏题,牢记送别诗中常见主题和意象;⑵明确送别诗常用的抒情手法,并能结合诗句分析此类诗歌抒发的具体的感情。

能力目标:⑴体会赠别诗的鉴赏方法;⑵总结赠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答题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⑴体会赠别诗的鉴赏方法,提高古诗鉴赏能力;⑵总结赠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答题模式【教学难点】能结合诗句分析此类诗歌抒发的具体的感情。

一.导课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品味这千古之“伤”……二.概念赠友送别诗,顾名思义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

较简单,是高考诗词鉴赏常涉及的题材。

这类诗的一般写法是: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

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古代诗人送别的习俗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三、赠友送别诗的特点⒈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①孤蓬:飞蓬,枯后根易折,随风飞转,诗里借喻远行的朋友。

②班马:离群之马。

)问题:(1)第三联既有景又有情,其中的情景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

(2)诗中流露出诗人什么样情感?解析: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夕阳徐徐落下,似乎不忍与大地分离,隐喻诗人对朋友难舍之情。

而在这红日夕照的背景下送别,又特别另人感到难舍难分。

全诗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赏析:全诗最传神的动作是“看”字,分手后,离人登舟而去,他却频频回首来看,别离时刻的千种相思,万般离愁,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更何况每一次回首都让离人肝肠寸断。

想看不忍看,明知伤心又不得不看的矛盾心情,把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诗歌末句的“安心去吧,不要再回头了”劝慰,让我们不难想象诗人如何强抑自己的感情,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经无以复加了。

⒉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过渡:有一种感情“失去才知道珍贵”,这就是离别之情。

如果说爱情是缠绵悱恻的悲歌,那么友情则是情牵意绕的古曲,而亲情更是感天动地的乐章。

离情中有情人晶莹的泪水,有朋友的依依不舍,有母亲鬓边的白发,更有赤子拳拳的情怀。

也许相见就意味着离别,离别就意味着伤感,但有谁能否认这离别是美的,这伤感也是美的。

浓烈的感情化作语言的珠玑散落在历史的盘中。

离别是一种痛,痛得令人肝肠寸断,我想问一句,难道离别只有涟涟的泪水和无尽的哀伤吗?不。

通过我们课上的学习和课下的阅读积累,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诗人敢于跳出送别诗伤感的通套,他们的诗别开天地,或对美景加以赞扬或对友人寄以祝福,清新秀丽,为送别诗添上了明快积极的一笔!别董大(其一)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①高适写此诗应在得意的浪游时期,他的《别董大》之二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可见其当时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

②董大,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琴客,是一位音乐圣手。

)问题(1)前两句景物特点是__渲染离别的__。

(2)(2)说说后两句诗中所蕴含情感。

解析:①苍凉,悲壮。

②对友人的劝勉之情;对自己的希望和慰藉。

赏析:唐人送别诗中,那些凄清缠绵、留恋低徊的作品固然感人,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以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豪放健美的色彩。

《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作。

诗的前两句写眼前之景,纯用白描手法,曛,,曛黄,指夕阳西沉时景色。

日暮黄昏,黄云千里且大雪纷纷,于北风狂吹之中,唯见高空断雁,出没寒云。

此等景象,气象雄浑,意境悲凉。

使人顿生沦落之感,游子何之之意。

似有壮士啸响于耳侧。

眼见别意凄酸,似将拘于俗套,景物描写仿佛在为抒情蓄势?是写恋恋不舍的离情还是写真挚的友谊?都不是,高适却把临别赠语说得体贴入微而又坚定不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直率豪爽,不必含蓄委婉;又因其沦落,才化希望为慰藉,并在慰藉之又充满信心和力量。

诗歌语言质朴无华,却如一轮灿阳喷薄而出,情感炽热,让人荡气回肠。

恰如诗家所谓“为壮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赏析: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大地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

二句中“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

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又为迷蒙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

颈联奇峰突起铸就千古名句:“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心心相印,就算远在天涯,相隔千山万水,但情感交流也如同近邻一般。

”诗句意境开阔,音调爽朗,一洗悲酸之态。

尾联以劝慰作结。

歧路,岔路也,古人送别常在岔路口处分手,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无为,不要的意思。

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小儿女那样情意绵绵。

⒊借送别言志。

这类诗以送别为题,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多含身世之感。

过渡:从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端的一件事情。

离别的感情,往往会激发人们更多的感触,而这感触又往往与身世际遇有关。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王昌龄因不拘小节先后两次被贬,一次被贬岭南,归来后任江宁丞,本诗写作于此时,正值众口交毁之际。

几年后被贬到更为遥远的龙标。

当时他的朋友辛渐从江宁到润州(今镇江)再到扬州,然后北上到洛阳(诗人的故乡)诗人和朋友在润州的芙蓉楼分别。

赏析:首句写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无边无际的愁网。

“入”字描摹出夜雨悄然而至的动态。

夜雨增添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别离的气氛。

寒意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离人的心头。

(因离情满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自可想见。

)清晨,天色已亮辛渐将登舟北归。

使人遥望江北远山,想到行人不久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情油然而生,作者融情于景,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茫平野之上的楚山之上,明写山孤,实写人孤。

“玉壶”象征高洁清白的品质,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平安健康,而是传达了自己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诗的后两句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问题:⑴三、四句壮阔明朗的画面展示出诗人,以“小谢”自比流露出诗人。

⑵七、八句表现了诗人。

⑶“抽刀断水”这一细节显示出诗人的要求。

解析①豪迈开阔的胸襟,自信。

②对高洁理想境界和追求。

③摆脱精神苦闷。

小结:刚才同学们讲伤别、喜别,都是离人一时心情的起伏。

而如果一首诗,既包含了心潮的起落,又展示出长久以来多舛命运的感情积淀,那么它所表达的离情别绪就必然更加震人心魄,这就是我们组讲解的送别诗,它寄无限人生感慨于依依惜别之中。

分析这样的诗歌,不能不把特定人物放在特定历史时期来看,像李白,他豪迈的语言归结于他豪迈的性格,悲伤的格调则归结于长期不平的际遇。

⒋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诗题名为送别,但全诗却无别意,在形象的描写中流露出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⒌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

这类诗内涵丰富,表意侧重点也不明显。

如谢眺《新亭渚别范零陵云》把离别之情、劝慰之情和内心的希冀巧妙融为一体:“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广平听力籍,茂陵将见求。

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师:多少人鲜活的生命历程构成了一部浩瀚的送别诗史。

诗歌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却是诗歌的全部。

当离人的眼泪化成钻石,当离别的悲歌化为永恒的乐章,让我们期待重逢在灿烂的季节!小结:这些诗从情感上看,或“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意极为凄悲,催下泪下;或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气贯长虹,如“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或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绮丽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围,使人心旷神怡,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或慨叹尘世之喧嚣,追慕山林之空灵寂静,赞叹僧人之清静脱俗,富有禅意之情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将送别诗按主题划分为五大类,并不是说要把所有送别诗歌的内容生硬分离归入其中,我们应该知道,许多送别诗歌中的情感是复杂的,其内容和情感的复杂与多元性为后世文学创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