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物与环境(3)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维护水分平衡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主要分布在干热草原和 荒漠地区。
15
旱生植物的适应特征 • 形态适应
– 发达的根系、叶面积很小、发达的储水组织
• 生理适应
– 原生质渗透压特别高
➢ 水生植物2-3Pa ➢ 中生植物<20Pa ➢ 旱生植物40(60)-100Pa
16
• 植物 根系 和水 分的 关系
17
• 骆驼刺:发达的根系
与矮小的植株
• 仙人掌:退化的叶刺与发达的储水组织
(2)水生植物
• 水体环境的特征:
– 弱光;缺氧;粘性高;密度大;温度变化平缓。
• 水生植物的适应特征:
– 发达的通气组织 – 机械组织不发达或退化不发达甚至脱化 – 水下叶片很薄,且多分裂成带状、线状 – 水生植物的类型 :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1. 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 水是任何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 水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 水对稳定环境温度有重要意义 –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水使生物保持一定的状态
9
2. 水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水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水分影响:种子萌发;生理代谢(蒸腾、呼吸和光合 作用)
– 水分对植物生长有最低、最适和最高值三基点
• 为土壤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和基质; • 提供生物生活所必须的矿质元素和水分; • 维持丰富的土壤生物区系; • 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
2. 土壤质地与结构对生物的作用
• 土壤质地 :土粒按直径大小分为粗砂、细粒、粉砂和粘粒, 不同大小土粒的组合称为土壤质地。土壤分为砂土、壤土 和粘土三大类。
• 土壤结构:指土壤固相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度以及团聚 体的大小、多少和稳定度。
• 水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水分不足时,引起动物的滞育和休眠 – 许多动物的周期性繁殖与降水季节密切相关
10
3. 水对物种数量和分布的影响
• 对动植物种类与数量的影响
– 降水量最大的赤道热带雨林种的植物达52种/公顷,而 降水量较少的大兴安岭红松林中,仅有植物10种/公顷
• 对植被的分布的影响
– 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分为3个等雨量区,因而植被类型 也分为3个区:湿润森林区、干旱草原区和荒漠区
作业1:
• 请分析骆驼和仙人掌如何适应沙漠的干热 环境.
二、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一)土壤的生态学作用及性质
– 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 土壤的理化性质对生物的作用 – 土壤中的生物特征
(二)植物对土壤的适应
– 植物的生态类型 – 盐碱土植物
(一)土壤的生态学作用及性质
1.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土壤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生命支持系统。
• 土壤质地与结构常常通过影响土壤的其它理化性质来影响 生物的活动
36
3. 土壤的水分、空气和温度对生物的作用
(1)土壤水分
– 土壤的矿质营养必需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 植物水分的主要来源,太少引起干旱,太多又导致涝害 – 影响土壤内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和分布
(2)土壤的空气
• 等渗动物:动物血液和体液的渗透浓度与海水总渗透 浓度大致相等,如海胆、贻贝等;
• 高渗动物:血液和体液的渗透浓度略高于海水,如海 月水母、枪乌贼等。
• 低渗动物:动物的血液和体液大大低于海水的渗透浓 度,如鲱、鲑等。
(2) 陆生动物
• 保水、储水机制:减小皮肤的透水性;减少身体的表 面蒸发;减少呼吸失水;减少排泄失水;利用代谢水
11
全球植被分布
(三)生物对水分的适应
1.生物体的水分获得与损失途径
• 水分的丧失途径 – 植物:蒸发(蒸腾作用、扩散作用)失水, 分泌失水。 – 动物:蒸发失水,排泄、分泌失水。
• 水分获得途径 – 植物:根部吸收,叶面吸收。 – 动物:食物,体表吸收。
13
2. 植物对水的适应
• 根据栖息地不同把植物分为水生和陆生植物。 (1)陆生植物 • 根据水分条件划分的陆生植物的类型
形态结构适应
昆虫具有几丁质的体壁,防止水分的过量蒸发; 两栖类动物体表分泌粘液以保持湿润; 哺乳动物有皮质腺和毛,防止体内水分过多蒸发。
行为的适应
沙漠动物昼伏夜出或穴居。 迁徙:在水分和食物不足时,迁移到别处。
生理适应
储水的胃; 储藏丰富的脂肪,在消耗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分; 血液中具有特殊的脂肪和蛋白质,不易脱水。
21
• 沉水植物
• 浮水植物
• 挺水植物
3. 动物对水的适应
(1)水生动物
保持盐分与水分的平衡是水生动物适应环境的基础, 主要通过调节体内的渗透压来维持水分平衡 。
① 淡水动物
– 淡水动物对环境是高渗性,导致水不断渗入动物体 内。
– 补充丢失的盐分方法:食物补充、鳃主动吸收盐类
25
② 海洋动物
2生物与环境(3)
2.4 物质因子的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一、水因子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二、土壤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三、大气的生态作用
2
一、水因子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一)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与分布 (二) 水的生态作用 (三)生物对水的适应
3
(一) 水的存在形式与分布
1. 水以多种形式存在与地球
极地干燥带等。 我国降水量的地域分布
华南地区;长江流域;秦淮地区;兴安以西行秦岭以 北地区;黄河上游;内蒙西部和新疆南部。
6
图:中国年降雨量
7
(2)相对湿度 定义: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变化规律
随温度变化、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及其地区 差异、地理位置差异而变化。
(二)水的生态作用
–湿生植物 –中生植物 –旱生植物
14
湿生植物:不能长时间忍受缺水,抗旱能力差,多生长在水
边或潮湿的环境中。如水稻、秋海棠。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中生植物:适于生长在水分条件适中的环境中,形态结构及
适应性介于湿生植物与旱生植物之间,种类最多、分布最广 和数量最大的陆生植物。
旱生植物:生长在干旱环境中,能忍受较长时间的干旱,且
–海洋、冰盖 –大气中水蒸气 –陆地各种水域及地下水、冰雪 –无机化合物中的水 –生物体中的水
4
2. 陆地上水的分布
(1)降水量 定义:降水量是指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
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单位:mm。 变化规律
主要受海陆位置、地形、季节的影响 可分为低纬度湿润带、低纬度少雨带、中纬度湿润带、
15
旱生植物的适应特征 • 形态适应
– 发达的根系、叶面积很小、发达的储水组织
• 生理适应
– 原生质渗透压特别高
➢ 水生植物2-3Pa ➢ 中生植物<20Pa ➢ 旱生植物40(60)-100Pa
16
• 植物 根系 和水 分的 关系
17
• 骆驼刺:发达的根系
与矮小的植株
• 仙人掌:退化的叶刺与发达的储水组织
(2)水生植物
• 水体环境的特征:
– 弱光;缺氧;粘性高;密度大;温度变化平缓。
• 水生植物的适应特征:
– 发达的通气组织 – 机械组织不发达或退化不发达甚至脱化 – 水下叶片很薄,且多分裂成带状、线状 – 水生植物的类型 :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1. 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 水是任何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 水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 水对稳定环境温度有重要意义 –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水使生物保持一定的状态
9
2. 水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水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水分影响:种子萌发;生理代谢(蒸腾、呼吸和光合 作用)
– 水分对植物生长有最低、最适和最高值三基点
• 为土壤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和基质; • 提供生物生活所必须的矿质元素和水分; • 维持丰富的土壤生物区系; • 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
2. 土壤质地与结构对生物的作用
• 土壤质地 :土粒按直径大小分为粗砂、细粒、粉砂和粘粒, 不同大小土粒的组合称为土壤质地。土壤分为砂土、壤土 和粘土三大类。
• 土壤结构:指土壤固相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度以及团聚 体的大小、多少和稳定度。
• 水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水分不足时,引起动物的滞育和休眠 – 许多动物的周期性繁殖与降水季节密切相关
10
3. 水对物种数量和分布的影响
• 对动植物种类与数量的影响
– 降水量最大的赤道热带雨林种的植物达52种/公顷,而 降水量较少的大兴安岭红松林中,仅有植物10种/公顷
• 对植被的分布的影响
– 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分为3个等雨量区,因而植被类型 也分为3个区:湿润森林区、干旱草原区和荒漠区
作业1:
• 请分析骆驼和仙人掌如何适应沙漠的干热 环境.
二、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一)土壤的生态学作用及性质
– 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 土壤的理化性质对生物的作用 – 土壤中的生物特征
(二)植物对土壤的适应
– 植物的生态类型 – 盐碱土植物
(一)土壤的生态学作用及性质
1.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土壤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生命支持系统。
• 土壤质地与结构常常通过影响土壤的其它理化性质来影响 生物的活动
36
3. 土壤的水分、空气和温度对生物的作用
(1)土壤水分
– 土壤的矿质营养必需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 植物水分的主要来源,太少引起干旱,太多又导致涝害 – 影响土壤内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和分布
(2)土壤的空气
• 等渗动物:动物血液和体液的渗透浓度与海水总渗透 浓度大致相等,如海胆、贻贝等;
• 高渗动物:血液和体液的渗透浓度略高于海水,如海 月水母、枪乌贼等。
• 低渗动物:动物的血液和体液大大低于海水的渗透浓 度,如鲱、鲑等。
(2) 陆生动物
• 保水、储水机制:减小皮肤的透水性;减少身体的表 面蒸发;减少呼吸失水;减少排泄失水;利用代谢水
11
全球植被分布
(三)生物对水分的适应
1.生物体的水分获得与损失途径
• 水分的丧失途径 – 植物:蒸发(蒸腾作用、扩散作用)失水, 分泌失水。 – 动物:蒸发失水,排泄、分泌失水。
• 水分获得途径 – 植物:根部吸收,叶面吸收。 – 动物:食物,体表吸收。
13
2. 植物对水的适应
• 根据栖息地不同把植物分为水生和陆生植物。 (1)陆生植物 • 根据水分条件划分的陆生植物的类型
形态结构适应
昆虫具有几丁质的体壁,防止水分的过量蒸发; 两栖类动物体表分泌粘液以保持湿润; 哺乳动物有皮质腺和毛,防止体内水分过多蒸发。
行为的适应
沙漠动物昼伏夜出或穴居。 迁徙:在水分和食物不足时,迁移到别处。
生理适应
储水的胃; 储藏丰富的脂肪,在消耗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分; 血液中具有特殊的脂肪和蛋白质,不易脱水。
21
• 沉水植物
• 浮水植物
• 挺水植物
3. 动物对水的适应
(1)水生动物
保持盐分与水分的平衡是水生动物适应环境的基础, 主要通过调节体内的渗透压来维持水分平衡 。
① 淡水动物
– 淡水动物对环境是高渗性,导致水不断渗入动物体 内。
– 补充丢失的盐分方法:食物补充、鳃主动吸收盐类
25
② 海洋动物
2生物与环境(3)
2.4 物质因子的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一、水因子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二、土壤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三、大气的生态作用
2
一、水因子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一)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与分布 (二) 水的生态作用 (三)生物对水的适应
3
(一) 水的存在形式与分布
1. 水以多种形式存在与地球
极地干燥带等。 我国降水量的地域分布
华南地区;长江流域;秦淮地区;兴安以西行秦岭以 北地区;黄河上游;内蒙西部和新疆南部。
6
图:中国年降雨量
7
(2)相对湿度 定义: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变化规律
随温度变化、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及其地区 差异、地理位置差异而变化。
(二)水的生态作用
–湿生植物 –中生植物 –旱生植物
14
湿生植物:不能长时间忍受缺水,抗旱能力差,多生长在水
边或潮湿的环境中。如水稻、秋海棠。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中生植物:适于生长在水分条件适中的环境中,形态结构及
适应性介于湿生植物与旱生植物之间,种类最多、分布最广 和数量最大的陆生植物。
旱生植物:生长在干旱环境中,能忍受较长时间的干旱,且
–海洋、冰盖 –大气中水蒸气 –陆地各种水域及地下水、冰雪 –无机化合物中的水 –生物体中的水
4
2. 陆地上水的分布
(1)降水量 定义:降水量是指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
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单位:mm。 变化规律
主要受海陆位置、地形、季节的影响 可分为低纬度湿润带、低纬度少雨带、中纬度湿润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