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学派 介绍

合集下载

布拉格学派_百度百科

布拉格学派_百度百科
3月德军占领捷克后,学会成员流散,活动中断,至1948年方恢复,其组织存在至1952年。后来,特伦卡、瓦赫克等人以及一些年轻的捷克学者继承布拉格学派的传统,在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以现代语文学部功能语言学小组的形式从事研究工作。
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的鼎盛时期是20年代末和30年代。当时学会同各国语言学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进行过许多学术交流活动。有些语言学家虽非学会成员,但因观点不同程度地接近布拉格学派,也对功能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如奥地利的K.比勒、法国的A.马丁内和E.班维尼斯特、波兰的J.库里沃维奇、挪威的A.萨默费特、荷兰的A.W.德·格罗特等。
/p/的区别特征是双唇爆破(同/t/、/k/对立)、声带不振动(同/b/对立)、软腭封住鼻腔通路(同/m/对立),但送气特征不是区别性的,因为没有同/p/对立的不送气音。从音系的角度看,音位就是区别特征的总和。20世纪50年代初,已经移居美国的雅柯布逊又同别的学者合作,通过声学实验,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套理论。
特鲁别茨科伊在书中还提出了“中和”的概念,即辨义性对立在一定的语音位置上可能不再对立,从而丧失其辨义功能。例如在德语和俄语中,词末只能出现清音/p/、/t/、/k/等,不能出现浊音/b/、/d/、/g/等,因而清音浊音不再对立,换言之,二者在词末位置上彼此泻土恕S秩缬⒂镏?p/、/t/、/k/与/b/、/d/、/g/的对立,在/s/后也彼此中和了,因为没有spark—*sbark,still—*sdill,skate—*sgate的对立(/s/后的/p/、/t/、/k/是不送气的清音)。
标记
实际切分
主要贡献
布拉格学派的缺陷形成与发展
代表人物
基本观点
与哥本哈根学派的分歧
与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区别

布拉格学派名词解释

布拉格学派名词解释

布拉格学派名词解释布拉格学派是20世纪初在捷克布拉格兴起的一股哲学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弗朗茨·布伯、爱德华·胡塞尔、路德维克·维特根斯坦等。

该学派的主要思想是对现象学和语言哲学进行深入研究,对认识论和逻辑学进行批判性反思。

布拉格学派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现象学。

他们认为,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而是要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和剖析,可以揭示事物的真实本质和内在联系。

这种思想对后来的哲学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语言哲学。

布拉格学派认为,语言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但同时也是人们对于世界认识的限制因素。

他们对语言的构造和运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强调语言的含义是通过使用和上下文相关的。

他们主张要通过对语言的剖析和分析,揭示语言的内在结构和含义,以达到对世界的更准确的认知。

布拉格学派还对认识论和逻辑学提出了批判性的反思。

他们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和逻辑学方法过于简化和片面,不能很好地解释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们主张要将哲学研究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以更全面和综合的方式来认识和解释现实世界。

布拉格学派的思想对于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思想观念在哲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虽然他们的学派并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理论体系,但他们的思想对于后来的哲学思潮产生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总之,布拉格学派是20世纪初在捷克兴起的一股哲学思潮,他们对现象学和语言哲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认识论和逻辑学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

他们的思想对于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哲学思潮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狭义的布拉格学派是指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以来,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以及在学术观点,学术活动上跟这个学会有密切联系的一批语言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广义的布拉格学派则包括参加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学会等语言学团体,继承布拉格语言学会传统的当代语言学家。

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活动中心是布拉格语言学会。

(一)形成与发展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于1926年10月。

创建人是布拉格查理大学教授V.马泰休斯。

主要成员除捷克学者 B.哈弗拉内克、B.特伦卡、J.瓦赫克、V.斯卡利奇卡、J.穆卡若夫斯基、A.V.伊萨钦科等人外,还有当时侨居国外的俄国语言学家H.C.特鲁别茨科伊(在维也纳)、R.雅柯布逊(在捷克)和S.O.卡尔采夫斯基(在日内瓦)。

1929年,学会向第一次国际斯拉夫学者代表大会(在布拉格召开)提交一份《提纲》,全面阐述了自己的理论原则;1930年,他们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音系学代表会议上又详述了自己对语言(尤其是对语音结构)的观点。

此后语言学界遂以"布拉格学派"称之。

学会自1929~1939年出版了 8卷《布拉格语言学会学报》,发表了许多有国际影响的著作,此外,自1935年起还创办了期刊《词与语文》。

1939年 3月德军占领捷克后,学会成员流散,活动中断,至1948年方恢复,其组织存在至1952年。

后来,特伦卡、瓦赫克等人以及一些年轻的捷克学者继承布拉格学派的传统,在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以现代语文学部功能语言学小组的形式从事研究工作。

布拉格学派的鼎盛时期是20年代末和30年代。

当时学会同各国语言学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进行过许多学术交流活动。

有些语言学家虽非学会成员,但因观点不同程度地接近布拉格学派,也对功能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如奥地利的K.比勒、法国的A.马丁内和E.班维尼斯特、波兰的J.库里沃维奇、挪威的A.萨默费特、荷兰的A.W.德·格罗特等。

三.布拉格学派

三.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是由索绪尔关于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的理论发展出来的,主要包括三个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

下面我们先介绍布拉格学派。

一布拉格学派的形成1926年,特鲁别茨柯依(H.C.Tpy euko ,1890—1938)、马德修斯(V.Mathesius,1832—1945)、雅可布逊(R.Jakobson,1896—1982,20至30年代侨居布拉格,后移居美国,在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在布拉格成立布拉格语言学会(Cercle Linguistique de Prague)。

1928年,第一次语言学家国际会议在海牙召开,他们在会议上十分活跃,提出了好几篇音位学论文,被称为“布拉格音位学派”。

1929年的国际斯拉夫学会议上,他们提出了布拉格学派的论纲,1929—1939年,他们出版了《布拉格语言学会会刊》(Travaux du Cercle Linguistiquede Prague)。

1935—1953年,出版季刊《词与文》(SaS),刊物的副标题是:布拉格语言学会机关刊物。

1953年布拉格语言学会在组织上解体后,《词与文》变成了捷克科学院的刊物,至今仍在出版。

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理论,既受到索绪尔很大的影响,也受到波兰著名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特内(J.Baudoin de Courtenay,1845—1929)的影响。

博杜恩早在1870年就明确地提出语言和言语区分的问题。

1876年己提出应区分语言的静态和动态的思想,这些,都与索绪尔的理论有共同之处。

博杜恩的最大贡献在音位学方面。

在1881年,他就指出,必须明确地区分音素和音位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单位。

音素是一种纯语音现象,而音位则是词的某一部分语音性质的总和。

他提出必须区分两门不同的语音学学科:人类语音学和心理语音学。

人类语音学从生理—声学观点研究人类语言所有的语音,即音素。

西方文论

西方文论

名词解释:布拉格学派:(发起者、贡献最大者、内涵、理论主张、影响、评价)①理论渊源:1926年雅各布森与马捷齐乌斯共同创立布拉格语言学学会,到1935年更名捷克结构主义。

一方面肯定索绪尔的共时性语言学研究,一方面反对脱离历史发展过程单纯谈论共时性,以结构和功能为两个基本点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文学作品不只是言语或文学性的东西,而是一种系列结构,一种与各种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系列结构。

②主要特征:⑴注重语言的功能研究。

文学语言的特点是最大限度的偏离日常生活实用语言的指称功能,而把表现功能放到首位。

⑵类比方法是布拉格学派的主要研究手段之一。

通过对音位类比的研究来区分词语和语法的意义,从而达到对语言体系结构乃至文学作品结构的把握。

⑶把共时性语言学研究与历时性语言学研究结合起来。

解释语言本质的最佳研究途径是对语言体系作共时性分析,但共时性分析不可能否认历史进程对语言体系的影响,要正确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就必须深入探讨历史的语言环境。

⑷读者阅读是作品审美价值实现的原因。

一部作品印刷成书只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只有被读者阅读之后,其审美价值才能真正实现,且由于审美标准不同,审美价值是可变的不确定的。

这些观点预示着接受美学的基本观点。

③地位影响:布拉格学派存在时间较长且较活跃,是连接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的桥梁,对现代西方文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它提出的语言的功能研究、类比方法的运用、共时性与历时性研究的结合以及在对读者的转向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它过分夸大艺术形式的作用,用形式来规定文艺本质,把文学发展规律和形式发展规律等同起来。

虽然艺术形式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一规律是由社会文化和艺术内容的发展所决定的,艺术形式无法自我规定。

且语言学方法只是一种研究文艺的手段,不能将之当成研究目的。

文学性:文学性是指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独特性质。

文学性就是文学的性质和文学的趣味,它存在于文学语言的联系和构造之中。

讲稿:布拉格学派的文学理论

讲稿:布拉格学派的文学理论

讲稿:布拉格学派的文学理论布拉格学派的文学理论一、概述布拉格学派是结构主义思想的发源地。

形式主义文论放弃了他们的“文学自足体”的美学孤立主义(自我封闭主义)之后,他们从纯形式主义立场后退,认为文学作品应当置于其社会环境来考察时,形式主义就引出了结构主义,“科学本身在变化---因而我们随之变化”(爱亨鲍姆)。

布拉格学派的主要代表:穆卡洛夫斯基、雅可布森、沃迪契卡。

二、文学的符号学性质:布拉格学派对文学本质的考察符号学思想是布拉格学派解释文学本质特征的固定出发点。

穆卡洛夫斯基《艺术作为符号的事实》(1934)是美学史上第一篇系统的艺术符号学论文,为布拉格学派的理论奠定了独特的基础。

在文章中他说:“艺术具有符号性质这一点,不仅显示于艺术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也显示于艺术作品的结构组织里”(转引自《文学史》第一辑,第91页)。

把艺术作品当作显示结构性质的一个符号,这就意味着文学研究思路的变化:研究文学,除了关注文学作品之外,还要探讨作者、读者以及最重要的一环----文学结构的历史性。

对一个结构主义的理论家来说,符号是解释文学特异性所必需的概念。

由于符号概念的引入,布拉格学派便跨过了形式主义文论的局限。

1、符号学理论的基本术语要诠:符号:符号是传达意义的载体。

任何意义的传达不使用一定的符号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可以说,意义本身就是从符号所组成的信息中产生的。

例如,足球裁判吹哨判罚点球:发送者(裁判)---能指(哨音、手势)---所指(犯规违例、暂停、判罚点球)---接受者(编码)(信息)(解码)从上述事例的分析可知,符号的完整定义是:发送者用一个可以感知的物质刺激,使接受者能约定性的了解某种不在场的事物的情况,这一可以感知的东西,就叫做符号。

能指/所指:二者是符号的组成因素。

能指是符号中的“显现”(即可以感知)的部分;所指是符号的意指对象部分。

在语言符号中,能指就是语言的“音-形”部分,所指是语言的“意”,即它所指代的事物或意义、思想、情感等。

布拉格学派的教育

布拉格学派的教育

布拉格学派的教育一、布拉格学派的概述1.1 布拉格学派的起源与背景1.2 布拉格学派的教育理念1.3 布拉格学派的教育实践二、布拉格学派的教育特点2.1 自由发展2.2 以儿童为中心2.3 关注情感和社交发展2.4 多元学习方式三、布拉格学派的教育方法与策略3.1 布拉格学派的游戏与戏剧教育3.2 个体化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3.3 环境与材料的重要性3.4 学习评估与反思四、布拉格学派的教育在当代的影响与应用4.1 布拉格学派的启示与启发4.2 创新教育方法的借鉴4.3 布拉格学派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挑战4.4 推广布拉格学派教育的可能路径结语参考文献一、布拉格学派的概述布拉格学派是20世纪中叶捷克斯洛伐克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以捷克教育家罗夫朗德(Jan Amos Comenius)为代表。

该学派以自由发展、以儿童为中心、关注情感和社交发展以及多元学习方式等特点而闻名。

1.1 布拉格学派的起源与背景布拉格学派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当时斯大林主义的教育体系让人们感到束缚和压抑。

为了改变教育的现状,一些教育家开始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其中罗夫朗德的思想对布拉格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布拉格学派的教育理念布拉格学派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布拉格学派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自愿的、开放的过程,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1.3 布拉格学派的教育实践布拉格学派的教育实践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社交和身体等方面。

他们通过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儿童的自我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式,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

二、布拉格学派的教育特点布拉格学派的教育特点是其独特之处,其教育方法和理念与传统的教育有所区别。

2.1 自由发展布拉格学派注重儿童的自由发展,强调儿童的个体差异和自主性。

他们认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潜能和兴趣,应该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

1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1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1.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继索之后,出现了三派结构主义语言学:布拉格、哥本哈根、美国结构主义。

布拉格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泰休斯、特鲁别茨柯依、雅克布逊。

这个学派的突出贡献是创建了音位学(phonology)。

但是,因为他们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成分的区分功能,又被称为功能语法学派。

这是索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

(1)结构-功能语言观简单说,其观点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其基本观点是:重视历时语言研究的同时,强调共时语言研究的首要地位;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

不分析语言成分与其它成分的关系,不考虑语言成分在交际中的功能,就不可能理解和评价一个成分;要研究分析实现各种功能的语体,因为各种表达手段都适用于不同的交际需要;应从语言功能入手,然后去研究语言形式。

“说话人先想到要表达什么,然后才去寻找适宜的语言形式”。

布拉格学派最主要的特点还是功能语言观。

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际功能。

当然有些成分还能完成交际之外的任务,如运用古英语成分可表庄重(thou:你)。

显而易见,语言的使用取决于说话人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布拉格学派从一开始就注意到语义的研究,这是他们与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根本区别。

50年代后,新布拉格学派继承了前辈的基本原则。

新派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语言不是一个绝对统一、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不完全平衡的系统,由许多互相依存的次系统构成。

这些次系统常被称为语言平面如音位平面、词汇平面、句法平面等。

(人们普遍认为,古英语的词汇由综合性变化到中古英语词汇的分析性变化,必然影响到中古英语词汇和早期现代英语的句法平面。

古英语的词序是“自由词序”……但是,这种变化不一定都是音位系统的,相反,有的音位变化倒是因其它系统上的变化引起的,如词形和词汇平面上的变化。

)关于语言系统的开放性,雅在1929年就有所发现。

语言是动态结构。

语言系统的这种不平衡、运动的性质来源于语言的交际功能。

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语言必须一次又一次打破自己的平衡,才能满足交际的需要。

西方语言学史-第三章 布拉格学派综述

西方语言学史-第三章 布拉格学派综述

第三章 结构主义语言学第二节布拉格学派● 一、布拉格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二、布拉格学派的基本观点● 三、布拉格学派的主要理论● 四、布拉格学派的主要成就● 五、布拉格学派的现实意义一、布拉格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索绪尔理论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

结构主义语言学可看成现代语言学的标志之一,对后世影响巨大。

狭义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专指美国的描写主义语言学,广义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则包括了分支的语言学派,如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他们共同偏重于语言的结构和分类。

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了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 布拉格学派对索绪尔的思想既有吸收和继承,也有发展和创新。

他们用索绪尔的理论阐述音位的概念,用结构主义的观点解释语言成分等等,标志着索绪尔的语言理论第一次被全面地应用于实际的语言分析之中。

布拉格学派对语言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他们在音位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

其代表人物—特鲁别茨柯伊的《音位学原理》中所总结的音位理论,是欧美语言学史上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布拉格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布拉格学派,又称功能语言学派,创建于1926年,最初以语言学研究小组的形式开展学术讨论,后来影响逐渐扩大,成为国际语言学界公认的语言学派。

● 狭义的布拉格学派是指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以来,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以及在学术观点、学术活动上跟这个学会有密切联系的一批语言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广义的布拉格学派则包括参加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学会等语言学团体,继承布拉格语言学会传统的当代语言学家。

一、布拉格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捷克的马泰休斯、特鲁别茨科依、雅可布逊、卡尔采夫斯基、哈兰尼柯等。

法国语言学家本维尼斯特、马丁内虽然是法兰西学派的后期重要人物,但他们的观点与布拉格学派基本一致,也曾积极参加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活动,因此,也被看做布拉格学派的重要人物。

● 1926年秋,布拉格语言学会在布拉格成立。

● 1928年,布拉格学会在参加第一届国际语言学会议(海牙时把音位学的观点第一次公诸于世.引起很大的反响。

讲稿布拉格学派的文学理论

讲稿布拉格学派的文学理论

讲稿布拉格学派的文学理论讲稿布拉格学派的文学理论布拉格学派,是20世纪中叶成立于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重要哲学学派,它主要研究语言、文学和艺术等领域,其中文学理论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布拉格学派的文学理论主要关注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认为语言是构建现实的主要手段,而文学则是语言的最高形态,它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揭示现实世界的本质和真相。

布拉格学派的文学理论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叙事学、诗歌学和戏剧学。

其中,叙事学主要关注叙事文学,提出了“情节”和“叙述者”的概念,认为情节是文学作品的骨架,是组织叙述的基础,而叙述者则是情节在文学作品中呈现的手段,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桥梁。

诗歌学则主要关注诗歌的语言特征,认为诗歌是一种不同于日常语言的特殊语言形式,它使用了具有象征和隐喻性质的语言,以达到诗歌独特的审美效果。

戏剧学则主要关注戏剧作品的结构与表现形式,强调戏剧作品的演出和行为要素对于意义的构建和传达的重要性。

叙事学方面,布拉格学派提出了“情节”的概念,认为情节是文学作品的骨架。

布拉格学派认为,情节是由事件和情节元素之间的关系构成的,这些元素可以是时间、空间、人物、动作等。

情节的功能是组织叙述,使文学作品呈现出完整的故事。

而情节的主要作用则是让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结构、内涵和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叙述者则是情节在文学作品中呈现的手段,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桥梁。

布拉格学派认为,叙述者的存在和表现方式对于叙事格局和意义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叙述过程中,叙述者不仅仅是一个叙事者,更是一个主题的阐释者、价值观的传达者,是将事件和情节联系起来的纽带。

在诗歌学方面,布拉格学派主要关注诗歌的语言特征。

他们认为,诗歌是一种具有象征和隐喻性质的语言形式,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不同。

诗歌的语言是经过精心的构思和运用的,它可以通过语言的美感和音乐性来触发读者的情感反应,使读者对于诗歌作品的意义和内涵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布拉格学派主张,诗歌的语言需要具有一种独特的充实感,该语言可以进行意义扩张、形式伸展,并产生意义的差异和关联。

什么是布拉格学派

什么是布拉格学派

什么是布拉格学派
(1)理论渊源:1926年雅各布森与马捷齐乌斯共同创立布拉格语言学学会,到1935年更名捷克结构主义。

一方面肯定索绪尔的共时性语言学研究,一方面反对脱离历史发展过程单纯谈论共时性,以“结构”和“功能”为两个基本点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2)主要特征:
①注重语言的功能研究。

艺术的自主功能和交际功能是对立而统一的,这为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类比方法是布拉格学派的主要研究手段之一。

通过对音位类比的研究来区分词语和语法的意义,从而达到对语言体系结构乃至文学作品结构的把握。

③把共时性语言学研究与历时性语言学研究结合起来。

他们认为,揭示语言本质的最佳研究途径是对语言体系作共时性分析,强调共时性分析不可能否认历史进程对语言体系的影响,要正确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就必须深入探讨历史的语言环境。

④认为读者阅读是作品审美价值实现的原因,由于审美标准不同,审美价值是可变的不确定的。

这些观点预示着接受美学的基本观点。

(3)评价:
①布拉格学派存在时间较长且较活跃,是连接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的桥梁,对现代西方文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②他们认为文学作品不只是言语或文学性的东西,而是一种系列
结构,一种与各种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系列结构。

捷克结构主义为后来法国结构主义文论的发展开拓了前景。

③但它过分夸大艺术形式的作用,用形式来规定文艺本质,把文学发展规律和形式发展规律等同起来。

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艺术形式无法自我规定,且语言学方法只是一种研究文艺的手段,不能将之当成研究目的。

欧洲功能主义学派

欧洲功能主义学派

欧洲功能主义学派-布拉格学派欧洲功能主义学派1.布拉格学派布拉格学派(布拉格语言学会)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26年,V.马泰休斯(1882-1946)领导召开了该学会的第一次会议。

布拉格学派实践了一种独特的研究风格,即共时语言学研究。

它对语言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待语言。

布拉格学派一度成为影响语言学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源头,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像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布拉格学派曾影响到美国语言学的每一项重要发展"(Bolinger, 1968)。

1、布拉格学派的主要特点布拉格学派最明显的特点是结构-功能语言观。

对语言的看法:布拉格学派把语言看作是一个用于交际、由多种表达手段构成的、为实现某种目的的服务的功能系统,因而从一开始就把功能纳入研究范围并作为研究重点,开创了功能语言学的先河。

研究方法:反对新语法学派的历史主义和分割主义,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他们的基本观点:①在重视历时语言研究的同时,强调共时语言研究的首要地位。

对语言的共时研究由于可以得到全面的、可控制的语言材料以供参考而被充分强调,同时,也没有严格的理论藩篱被树立起来将之同历时语言研究相分离。

②布拉格学派强调语言的系统性这一本质属性。

指出语言系统中的任何成分如果以孤立的观点去加以研究,都不会得到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要作出正确的评价,就必须明确该成分与同一语言中相共存的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

换句话说,语言成分之所以存在,就在于他们彼此功能上的对比或对立。

③要研究实现各种功能的语体。

十分注意分析口语和书面语间的关系,来决定各自的具体功能。

④应从语言功能入手,然后去研究语言形式。

布拉格学派的研究重点与其语言观紧密相关的是,该学派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成果突出的领域是语音学和音位学(phonology)。

特鲁别茨柯依(Trubetzkoy)建立的音位学理论可以被看作是该学派最突出的贡献。

三.布拉格学派[精华]

三.布拉格学派[精华]

布拉格学派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是由索绪尔关于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的理论发展出来的,主要包括三个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

下面我们先介绍布拉格学派。

一布拉格学派的形成1926年,特鲁别茨柯依(H.C.Tpy euko ,1890—1938)、马德修斯(V.Mathesius,1832—1945)、雅可布逊(R.Jakobson,1896—1982,20至30年代侨居布拉格,后移居美国,在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在布拉格成立布拉格语言学会(Cercle Linguistique de Prague)。

1928年,第一次语言学家国际会议在海牙召开,他们在会议上十分活跃,提出了好几篇音位学论文,被称为“布拉格音位学派”。

1929年的国际斯拉夫学会议上,他们提出了布拉格学派的论纲,1929—1939年,他们出版了《布拉格语言学会会刊》(Travaux du Cercle Linguistiquede Prague)。

1935—1953年,出版季刊《词与文》(SaS),刊物的副标题是:布拉格语言学会机关刊物。

1953年布拉格语言学会在组织上解体后,《词与文》变成了捷克科学院的刊物,至今仍在出版。

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理论,既受到索绪尔很大的影响,也受到波兰著名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特内(J.Baudoin de Courtenay,1845—1929)的影响。

博杜恩早在1870年就明确地提出语言和言语区分的问题。

1876年己提出应区分语言的静态和动态的思想,这些,都与索绪尔的理论有共同之处。

博杜恩的最大贡献在音位学方面。

在1881年,他就指出,必须明确地区分音素和音位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单位。

音素是一种纯语音现象,而音位则是词的某一部分语音性质的总和。

他提出必须区分两门不同的语音学学科:人类语音学和心理语音学。

人类语音学从生理—声学观点研究人类语言所有的语音,即音素。

1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1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1.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继索之后,出现了三派结构主义语言学:布拉格、哥本哈根、美国结构主义。

布拉格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泰休斯、特鲁别茨柯依、雅克布逊。

这个学派的突出贡献是创建了音位学(phonology)。

但是,因为他们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成分的区分功能,又被称为功能语法学派。

这是索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

(1)结构-功能语言观简单说,其观点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其基本观点是:重视历时语言研究的同时,强调共时语言研究的首要地位;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

不分析语言成分与其它成分的关系,不考虑语言成分在交际中的功能,就不可能理解和评价一个成分;要研究分析实现各种功能的语体,因为各种表达手段都适用于不同的交际需要;应从语言功能入手,然后去研究语言形式。

“说话人先想到要表达什么,然后才去寻找适宜的语言形式”。

布拉格学派最主要的特点还是功能语言观。

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际功能。

当然有些成分还能完成交际之外的任务,如运用古英语成分可表庄重(thou:你)。

显而易见,语言的使用取决于说话人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布拉格学派从一开始就注意到语义的研究,这是他们与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根本区别。

50年代后,新布拉格学派继承了前辈的基本原则。

新派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语言不是一个绝对统一、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不完全平衡的系统,由许多互相依存的次系统构成。

这些次系统常被称为语言平面如音位平面、词汇平面、句法平面等。

(人们普遍认为,古英语的词汇由综合性变化到中古英语词汇的分析性变化,必然影响到中古英语词汇和早期现代英语的句法平面。

古英语的词序是“自由词序”……但是,这种变化不一定都是音位系统的,相反,有的音位变化倒是因其它系统上的变化引起的,如词形和词汇平面上的变化。

)关于语言系统的开放性,雅在1929年就有所发现。

语言是动态结构。

语言系统的这种不平衡、运动的性质来源于语言的交际功能。

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语言必须一次又一次打破自己的平衡,才能满足交际的需要。

布拉格学派介绍

布拉格学派介绍

布拉格学派介绍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尤瑟夫·乌斯佩恩斯基(Josef Vachek)、维勒姆·马尔泽尔(Vilém Mathesius)、尤利乌斯·奥普谢尔(Julius Pokorny)和尤利乌斯·宁切尔(Julius Nyč)、尤利乌斯·奥普谢尔(Julius Pokorny)等等。

这些学者们对语言进行研究时,主要关注语言结构和语言表达的意义。

布拉格学派的重要思想之一是结构主义。

他们认为语言是一种完整的系统,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构成了语言的结构。

布拉格学派的学者着重研究语言层次结构,例如音素、音节、词汇、句子等等。

他们认为通过研究这些层次,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的运作方式。

另一个重要的思想是功能主义。

布拉格学派的学者们认为语言的结构和使用是为了实现交流的功能。

他们研究语言时,不仅仅关注语言的形式,还关注语言的意义和交际功能。

布拉格学派的研究者们提出了很多关于语用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交际功能和意义的表达方式。

此外,布拉格学派也对语言之外的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们的方法和观点不仅适用于语言学,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例如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

布拉格学派的学者们提出了一种综合的方法论,认为研究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综合考虑其内在结构和外部功能,这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思路。

然而,布拉格学派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布拉格学派过度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忽视了语言的使用和意义。

他们认为语言的意义并不完全由语言本身决定,还与社会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了对布拉格学派的修正和发展,在其基础上加入了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观点。

尽管布拉格学派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存在一些争议,但其贡献仍然不可忽视。

布拉格学派对语言学和哲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奠定了基础。

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

专题:二十世纪的语言学(大纲)一、索绪尔与结构主义语言学(一)索绪尔的生平(二)索绪尔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贡献(三)结构主义语言学第一部分绪论要点第二部分一般原则要点第三部分共时语言学要点第四部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分支流派(主要讲前三派)1.布拉格学派2.哥本哈根学派,又称语符学派3.美国学派,又叫描写语言学派4.伦敦学派5.莫斯科学派二、乔姆斯基和转换生成语法(视课时情况)布拉格学派,又称功能学派创始人是马德修斯,代表人物是特鲁别茨科依、雅各布逊等。

主要成就是发展了索绪尔的语言社会观,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认为语言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功能。

他们最突出的成果是音位学研究。

狭义的布拉格学派是指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以来,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以及在学术观点,学术活动上跟这个学会有密切联系的一批语言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广义的布拉格学派则包括参加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学会等语言学团体,继承布拉格语言学会传统的当代语言学家。

布拉格学派接受了索绪尔的基本理论,承认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但不把语言形式与超语言因素截然分开,重视语言的共时研究,但并不把它与历时研究割裂开来;他们还接受了俄国语言学家库尔德内的功能观,对语言进行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研究,因而自称为结构-功能学派。

这个学派颇有影响。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作过这样的评价:"在欧洲语言学团体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布拉格语言学会,美国语言学的每一项重要发展,都与这一学派的学说有关。

"这一学派的先驱者是马泰修斯。

1926年10月,他与雅科布逊,哈弗拉奈克,贝克尔等6人发起,建立了布拉格语言学会。

参加学会的外族人中,以俄罗斯人最多,除雅科布逊外,著名的有:特鲁贝茨柯依,卡尔采夫斯基,柯别茨基,依萨钦柯等。

俄罗斯翼成员大多专注于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忽视语言与超语言因素的关系。

捷克斯洛伐克的会员多数比较重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注意语言理论的应用性。

他们被称为捷克翼或马泰修斯翼。

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
2.音位的定义及划分音位的原则。 3.分析了语音特征
(二)句法功能
马泰休斯认为有必要把句子的实际切分和形式切分区别开来。形式切分是一种传统语法上的切分,而实义切分则是一种功能交际切分。马氏又指出,句子的形式切分的基本要素是语法主语和语法谓语,实际切分的基本要素分别是表达的出发点和表达的核心,即主位和述位。前者是说话人要叙述的对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表示已知的或不言而喻的信息;后者说明前者做什么或怎么样,表示新的信息。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捷克的马泰休斯、特鲁别茨科依、雅可布逊、卡尔采夫斯基、哈兰尼柯等。法国语言学家本维尼斯特、马丁内虽然是法兰西学派的后期重要人物,但他们的观点与布拉格学派基本一致,也曾积极参加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活动,因此,也被看做布拉格学派的重要人物。
二、布拉格学派的基本观点
在布拉格学派形成的诸多观点中,有三点至为重要。
第一,对语言的共时研究由于可以得到全面的、可控制的语言材料以供参考而被充分强调,同时,也没有严格的理论藩篱被树立起来将之同历时语言研究相分离。
第二,布拉格学派强调语言的系统性这一本质属性。指出语言系统中的任何成分如果以孤立的观点去加以研究,都不会得到正确的分析和评价。要作出正确的评价,就必须明确该成分与同一语言中相共存的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

索绪尔理论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可看成现代语言学的标志之一,对后世影响巨大。狭义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专指美国的描写主义语言学,广义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则包括了分支的语言学派,如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他们共同偏重于语言的结构和分类。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了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一、布拉格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布拉格学派,又称功能语言学派,创建于1926年,最初以语言学研究小组的形式开展学术讨论,后来影响逐渐扩大,成为国际语言学界公认的语言学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拉格学派是语言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创建人是布拉格查理大学教授V.马泰休斯。

一般认为布拉格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泰休斯(Vilem Mathesius)、特鲁别茨科伊(Trubetzkoy)和雅柯布(Roman Jacobson)
布拉格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在J.N.博杜恩·德·库尔德内和F. de索绪尔的影响下形成的。

他们同哥本哈根学派、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看法有同有异。

相同之处是反对德国新语法学派的历史主义及分割主义,认为语言是一个系统,应对其结构进行共时的研究,不同之处是布拉格学派把语言的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研究。

他们认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作交际工具,语言是一个由多种表达手段构成的、为特定目的服务的功能系统。

因此要用功能的观点去研究语言。

布拉格学派认为句子能从语法角度分析也能从功能角度分析用主位和述位来分析句子。

主位指已知信息或在给定语境是明确的话语起点前信息,述位指说话者陈述的有关或涉及话语起点内容。

布拉格学派的理论有:音位理论、句法功能、语言功能、系统和共时研究。

音位理论
在语言学领域,布拉格学派的突出贡献在于音位学。

而这一学派有关音位学的理论在其代表人物之一特鲁别茨柯依的《音位学原理》这一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

该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1、确定了音位学的研究范围
特鲁别茨柯依把统一的语音学划分为两门科学即语音学和音位学:语音学即是关于言语的声音的学科;音位学,即关于语言的声音的科学。

语音学只应该研究语音物理性质和心理性质,音位学则只应该研究功能方面,把音位学看成是对语音功能的研究,这样也就把语音学和音位学区分开来,确定了音位学的研究范围。

2、明确了音位的定义
特鲁别茨柯依从语音对立和特征出发,认为音位是某种语言中最小的具有辨义对立特征的语音单位。

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音位的三个特征:A具有区别性;B是最小的语音单位;C只能通过区别性特征来确定。

3、提出了划分音位的原则
一,如果两个音不能相互替换或者相互替换之后就会改变词的意义或者把词歪曲到不能辨认的程度,那么它们就是不同音位的体现。

二,如果两个音出现在同样的位置,并且能相互替换而不改变词义,则它们是同一个音位的变体。

4、分析了语音特征
特鲁别茨柯依把各种语言中构成辨义对立的语音特征分为元音特征、辅音特征和非音质特征。

句法功能
布拉格语言学派在句法的功能分析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马泰休斯认为有必要把句子的实际切分和形式切分区别开来。

形式切分是一种传统语法上的切分,而实义切分则是一种功能交际切分,即从功能角度分析句子的方法。

具体而言,它是从心理角度来看待句子的。

马氏又指出,句子的形式切分的基本要素是语法主语和语法谓语,实际切分的基本要素分别是表达的出发点和表达的核心,即主位和述位。

主位指已知信息或在给定语境是明确的话语起点前信息,述位指说话者陈述的有关或涉及话语起点内容。

语言功能
功能和系统是布拉格学派的两句箴言,对语言进行功能和系统研究是他们的基本要求。

所谓功能是就语言在现实社会里的实际作用而言的,是言语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具体而言,布拉格学派提出了以下三大理论:(1)马泰休斯二功能说(2)比勒的三功能说(3)雅柯布森的六功能说。

1960年, 雅柯布森发表了著名的论文《语言学和诗学》,把比勒的三功能理论框架扩展为六功能理论框架,即语境(指称功能referential),内容(诗歌功能poetic) ,说话人(表情功能emotive),听话人(呼吁功能conative),接触(寒暄功能phatic),代码(元语功能metalingual)
系统和共时研究
布拉格学派认为语言是一种具有合目的的特性的功能系统。

语言是系统的, 语言的变化也是系统的。

变化是系统的有两点理由。

第一,从变化的目的看, 变化是语言系统进行结构上的调整, 以维护系统的平衡。

第二, 从变化的动因看, 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语言系统的内部。

布拉格学派认为必须强调共时分析的优先地位,但又不能把共时分析和历时分析对立起来。

不能在共时方法和历时方法之间架上不可逾越的障碍。

认识语言本质和特性的最好方法是对现代语言作共时分析。

因为只有语言现状才能提供详尽的材料,使人们可能有直接感觉。

共时描写也不能绝对排除进化概念,因为在共时分析部分,也总能察觉到正在消失的东西、现存的东西和正在形成中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