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专题讲义中点用法类
教学案精编中考一轮复习中点的用法
中点的妙用【方法指导】与中点有关的图形问题,是初中数学的重要题型,除了线段的中点的定义,我们又学过很多与中点有关的重要结论。
联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善于联想,才能更好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学们当你遇到中点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呢?当你看到这个专题后,能给你带来一定的启示。
看到中点该想到什么?下面介绍四种在做题过程中最常用又使很多学生纠结的方法:1、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三线合一”要出现。
2、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要出现。
3、三角形+两边的中点,“三角形的中位线”要应用。
4、线段的中点+平行线,“八字型的全等”要出现。
意思是:遇到两条平行线所截得的线段的中点时,常联想“八字型”全等三角形;这个方法来源于梯形的一种作辅助线方法:“等积变形”,连结梯形上底一端点和另一腰中点,并延长与下底延长线交于一点,构成三角形。
(如图)5、有中点时,常会出现面积的一半(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6、圆中遇到弦的中点,常联想“垂径定理”【知识回顾】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和顶角的三线合一。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题型赏析】一、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三线合一”要出现。
例1:如图,在△ABC中,∠A=90°,AB=AC,O是BC的中点,如果在AB和AC上分别有一个动点M、N在移动,且在移动时保持AN=BM,请你判断△OM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点拨: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该题的关键一步是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推知OA=OB=OC . 练习:如图1所示,在△ABC 中,AB=AC=5,BC=6,点M 为BC 中点, MN ⊥AC 于点N ,则MN 等于( )A .65 B .95 C .125 D .165二、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要出现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DAB=∠DCB=90°,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M 、N 分别是边BD 、AC 的中点. (1)求证:MN ⊥AC ;(2)当AC=8cm ,BD=10cm 时,求MN 的长.点拨:本题综合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解题时,通过作辅助线AM 、MC 构建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来解答问题.三、三角形+两边的中点,“三角形的中位线”要运用。
中考数学中点四大模型专题知识解读
中点四大模型专题知识解读【专题说明】线段中点是几何部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后面学习的中线,中位线等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几何证明题中也屡次出现.那么,如果在题中遇到中点你会想到什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还是中位线定理?今天我们重点探究“倍长中线”法以及平行线间夹中点时延长中线交平行等的应用。
【方法技巧】模型1 :倍长中线法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当题中出现中线时,我们经常根据需要将AD延长,使延长部分和中线相等,这种方法叫做“倍长中线”.如下图:此时,易证△ACD≌EDB,进而得到AC=BE且AC//BE.模型2:平行线夹中点如图,AB//CD,点E是BC的中点.可延长DE交AB于点F.模型3:中位线如图,在△ABC中,点D是AB边的中点.可作另一边AC的中点,构造三角形中位线.如下图所示:由中位线的性质可得,DE//BC且DE=1/2BC.模型4:连接直角顶点,构造斜中定理【典例分析】【模型1 倍长中线法】【典例1】【阅读理解】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ABC中,若AB=8,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EDB的理由是.A.SSS B.SAS C.AAS D.HL(2)求得AD的取值范围是.A.6<AD<8 B.6≤AD≤8 C.1<AD<7 D.1≤AD≤7【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问题解决】(3)如图2,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EF.求证:AC =BF.【变式1-1】(1)在△ABC中,AB=5,AC=3,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2)受到(1)启发,请你证明下面的问题: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求证:BE+CF>EF.【变式1-2】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是BC中点,连接AD并延长到点E,连接BE.(1)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CD≌△EBD,并给出证明.(2)若AB=5,AC=3,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变式1-3】阅读下面的题目及分析过程,并按要求进行证明.已知:如图,E是BC的中点,点A在DE上,且∠BAE=∠CDE.求证:AB=CD.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一般方法是应用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观察本题中要证明的两条线段,它们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且它们分别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因此,要证明AB=CD,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现给出如下三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请任意选择其中两种对原题进行证明.(1)延长DE到F,使得EF=DE;(2)作CG⊥DE于G,BF⊥DE于F交DE的延长线于F;(3)过点C作CF∥AB交DE的延长线于F.【模型2 平行线夹中点】【典例2】如图,已知AB=12,AB⊥BC,垂足为点B,AB⊥AD,垂足为点A,AD=5,BC =10,点E是CD的中点,求AE的长.【变式2-1】如图,AB∥CD,∠BCD=90°,AB=1,BC=4,CD=3,取AD的中点E,连结BE,则BE=.【变式2-2】如图,公园有一条“Z”字形道路AB﹣BC﹣CD,其中AB∥CD,在E、M、F 处各有一个小石凳,且BE=CF,M为BC的中点,连接EM、MF,请问石凳M到石凳E、F的距离ME、MF是否相等?说出你推断的理由.【变式2-3】如图:已知AB∥CD,BC⊥CD,且CD=2AB=12,BC=8,E是AD的中点,①请你用直尺(无刻度)作出一条线段与BE相等;并证明之;②求BE的长.【模型3 中位线】【典例3】如图,△ABC中,AD平分∠BAC,E是BC中点,AD⊥BD,AC=7,AB=4,则DE的值为()A.1B.2C.D.【变式3-1】如图,在△ABC中,D,E,F分别是边AB,BC,CA的中点,若△DEF的周长为10,则△ABC的周长为.【变式3-2】如图,等边△ABC的边长是4,D,E分别为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F,使,连接CD和EF.(1)求证:CD=EF;(2)四边形DEFC的面积为.【变式3-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在BC的延长线上,CE=DE=2BC.CD 的中点为F,DE的中点为G,连接AF,FG.(1)求证:四边形AFGD为菱形;(2)连接AG,若BC=2,,求AG的长.【模型4 连接直角顶点,构造斜中定】【典例4】用三种方法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已知:如图,∠BCA =90°,AD=DB.求证:CD=AB.【变式4-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为10,则该斜边长为()A.5B.10C.15D.20【变式4-2】如图,点E是△ABC内一点,∠AEB=90°,D是边AB的中点,延长线段DE 交边BC于点F,点F是边BC的中点.若AB=6,EF=1,则线段AC的长为()A.7B.C.8D.9【变式4-3】用两种方法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已知:如图1,在Rt△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求证:CD=AB.证法1:如图2,在∠ACB的内部作∠BCE=∠B,CE与AB相交于点E.∵∠BCE=∠B,∴.∵∠BCE+∠ACE=90°,∴∠B+∠ACE=90°.又∵,∴∠ACE=∠A.∴EA=EC.∴EA=EB=EC,即CE是斜边AB上的中线,且CE=AB.又∵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即CD与CE重合,∴CD=AB.请把证法1补充完整,并用不同的方法完成证法2.专题02 中点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应用(知识解读)【专题说明】线段中点是几何部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后面学习的中线,中位线等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几何证明题中也屡次出现.那么,如果在题中遇到中点你会想到什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还是中位线定理?今天我们重点探究“倍长中线”法以及平行线间夹中点时延长中线交平行的应用。
中考数学复习几何模型专题讲解4---中点模型(解析版)
中考数学复习几何模型专题讲解专题4 4 中点模型中点模型名师点睛中点模型,提到中点,我们需要想到关于中点的以下知识点:①三角形中线平分三角形面积,等分点等分面积;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④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这四点使我们已经深入学习过的有关中点运用的知识点,今天重点在结合四点的基础上探究另外一种中点模型,我们简称“平中对模型”,即“平行线+中点+对顶角”构造全等或相似模型,与倍长中线法相通。
A B C D E A B C DEFE D C B A典题探究例题1. 如图,在△ABC 的两边AB 、AC 向形外作正方形ABDE 和ACFG ,取BE 、BC 、CG 的中点M 、Q 、N .求证:MQ =QN .【解答】证明:连接BG 和CE 交于O ,∵四边形ABDE和四边形ACFG是正方形,∴AB=AE,AC=AG,∠EAB=∠GAC,∴∠EAB+∠EAG=∠GAC+∠EAG,∴∠GAB=∠EAC,在△BAG和△EAC中,,∴△BAG≌△EAC(SAS),∴BG=CE.∵BE、BC、CG的中点M、Q、N,∴MQ=CE,QN=BG,∵BG=CE,∴QN=MQ.变式练习>>>>变式练习1. 如图,在△ACE中,点B是AC的中点,点D是CE的中点,点M是AE的中点,四边形BCGF和四边形CDHN都是正方形.求证:△FM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解答】证明:连接MB、MD,设FM与AC交于点P,∵B、D、M分别是AC、CE、AE的中点,四边形BCGF和四边形CDHN都是正方形,∴MD∥AC,且MD=AC=BC=BF;。
初三数学的中点问题类型
初中数学中的中点问题类型及其解决方案一、引言初中数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中点问题作为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涵盖了方程式、不等式、二次函数等多个方面,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和实际应用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数学中点问题的类型、解题方法与技巧、教育改革和拓展活动的影响以及学习建议与策略。
二、初中数学中点问题的类型1. 方程式:方程式是初中数学中点问题的基础,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
这类问题通常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购物时的价格计算、工程中的进度控制等。
2. 不等式:不等式是初中数学中另一个重要的中点问题。
它描述了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常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范围和限制问题。
例如,在制定预算、安排人员等场景中,不等式可以用来确定各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
3.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难点之一,但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物理学中的抛物线运动、经济学中的股票价格波动等。
三、解题方法与技巧1. 方程式:首先需要认真审题,找出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适当的公式或方法进行计算。
在解方程时,要注意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的正确运用。
2. 不等式:解题时需要注意不等式的性质和运算规则,如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等。
此外,还需要掌握解不等式的基本步骤,如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3. 二次函数:解题时需要掌握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图像和性质,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解决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时,可以通过配方或顶点式等方法来求解;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函数表达式进行建模和分析。
四、深化理解与培养能力教育改革和拓展活动对于深化学生对中点问题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至关重要。
数学初中中点总结
数学初中中点总结一、中点的定义和性质在数学中,中点是指一条线段的中间点,即将一条线段平均划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
以下是关于中点的定义和性质的总结:1.定义:若线段AB的中点为M,则AM = MB。
2.定理1:如果一个线段的两个端点对换,则线段的中点也对换。
3.定理2:两个线段的中点连线平行于这两个线段。
4.定理3:一个线段的中点将线段平分为两个相等部分。
5.定理4:如果三个点A、B、C在同一条线段上,且B是AC的中点,则AB = BC。
二、中点的求解方法在求解一个线段的中点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 使用坐标求解假设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是A(x₁, y₁)和B(x₂, y₂),则线段AB的中点M的坐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解:M = ((x₁ + x₂) / 2, (y₁ + y₂) / 2)我们可以将上述公式应用于平面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和三维空间中的线段。
2. 使用向量求解我们可以使用向量的加法运算来确定线段的中点。
假设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是A和B,则线段AB的中点M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解:M = (A + B) / 2其中,A和B是线段的位置向量。
3. 使用尺规作图法求解尺规作图是一种用尺子和圆规来进行几何作图的方法。
我们可以使用尺规作图来求解线段的中点。
方法如下:•步骤1:画出线段AB;•步骤2:以点A为圆心,以线段AB的长度为半径画一个圆;•步骤3:以点B为圆心,以线段BA的长度为半径画一个圆;•步骤4:两个圆的交点即为线段AB的中点M。
三、数学应用中点的概念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几何图形的性质证明在几何证明中,我们常常需要证明线段的性质。
通过使用中点的性质和定理,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证明某些几何图形的性质。
例如,在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我们可以使用中点将对角线平分的性质来简化证明过程。
2. 向量运算在向量运算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两个向量的中点。
通过求解两个向量的位置向量的中点,我们可以方便地计算向量的和、平均值等。
中考数学复习几何问题 专题02 中点四大模型
专题02 中点四大模型模型1:倍长中线或类中线(与中点有关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模型分析如图①,AD 是△ABC 的中线,延长AD 至点E 使DE =AD ,易证:△ADC ≌△EDB (SAS ). 如图②,D 是BC 中点,延长FD 至点E 使DE =FD ,易证:△FDB ≌△EDC (SAS )当遇见中线或者中点的时候,可以尝试倍长中线或类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目的是对已知条件中的线段进行转移. 模型实例如图,在△ABC 中,AB =12,AC =20,求BC 边上中线AD 的范围.②图B课堂巩固提升1.如图,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DM ⊥DN ,如果BM 2+CN 2=DM 2+DN 2,求证:AD 2=41(AB 2+AC 2).24A模型2: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可以考虑与顶点连接用“三线合一”模型分析等腰三角形中有底边中点时,常作底边的中线,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角相等,为解题创造更多的条件,当看见等腰三角形的时候,就应想到: “边等、角等、三线合一”.模型实例例题1 如图,在△AB C 中,AB =A C =5,B C =6,M 为B C 的中点,MN ⊥A C 于点N ,求MN 长度.NMC BA课堂巩固提升1.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AE ⊥DE ,AF ⊥DF ,且AE =AF ,求证:∠EDB =∠FDC .2.已知Rt △ABC 中,AC =BC ,∠C =90°,D 为AB 边的中点,∠EDF =90°,∠EDF 绕D 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C 、CB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 、F .(1)当∠EDF 绕D 点旋转到DF ⊥AC 于E 时(如图①),求证:S △DEF +S △CEF =21S △ABC ; (2)当∠EDF 绕D 点旋转到DE 和AC 不垂直时,在图②和图③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 S △DEF 、S △CEF 、S △ABC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要证明.③图②图①图CEFCC模型3:已知三角形一边的中点,可考虑中位线定理模型分析在三角形中,如果有中点,可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 DE ∥BC ,且DE =21BC 来解题.中位线定理中既有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又有数量关系,该模型可以解决角问题,线段之间的倍半、相等及平行问题. 模型实例例题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E 、F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连接EF 并延长,分别与BA 、CD 的延长线交于点M ,N .求证:∠BME =∠CNE .NM FEDBA巩固提升1.(1)如图1,BD ,CE 分别是△ABC 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 作AD ⊥BD ,AE ⊥CE ,垂足分别为D ,E ,连接DE ,求证:DE ∥BC ,DE =(AB +BC +AC ); (2)如图2,BD ,CE 分别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其他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成立?(3)如图3,BD 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CE 是△ABC 的外角平分线,其他条件不变,DE 与BC 还平行吗?它与△ABC 三边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对其中一种情况进行证明.12ED CBA图1G FEDCBA图2FED CBA图32.问题一: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 中,AB 与CD 相交于点O ,AB =CD ,E ,F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连接EF ,分别交DC ,AB 于点M ,N ,判断△OMN 的形状,请直接写出结论.问题二:如图②,在△ABC 中,AC >AB ,D 点在AC 上,AB =CD ,E ,F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连接EF 并延长,与BA 的延长线交于点G ,若∠EFC =60°,连接GD ,判断△AGD 的形状并证明.图1NMO FE DC BAE图2G ABCDF模型4: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可以考虑构造斜边中线模型分析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遇见斜边中点时,经常会作斜边上的中线,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CD =AB ,来证明线段间的数量关系,而且可以得到两个等腰三角形:△ACD 和△BCD ,该模型经常会与中位线定理一起综合应用. 模型实例例题3 如图,在△ABC 中,BE ,CF 分别为AC ,AB 上的高,D 为BC 的中点,DM ⊥ EF 于点M ,求证:FM =EM .DCBA12M FEDCBA巩固提升1.如图,在△ABC 中,∠B =2∠C ,AD ⊥BC 于D ,M 为BC 的中点,AB =10,求DM 的长度.2.已知,△ABD 和△ACE 都是直角三角形,且∠ABD =∠ACE =90°,连接DE ,M 为DE 的中点,连接MB ,MC ,求证:MB =MC .MEDCBA3.问题1:如图①,三角形ABC 中,点D 是AB 边的中点,AE ⊥ BC ,BF ⊥AC ,垂足分别为点E ,F .AE 、BF 交于点M ,连接DE ,DF ,若DE =kDF ,则k 的值为 .问题2:如图②,三角形ABC 中,CB =CA ,点D 是AB 边的中点,点M 在三角形ABC 内部,且∠MAC =∠MBC ,过点M 分别作ME ⊥BC ,MF ⊥ AC ,垂足分别为点E ,F ,连接DE ,DF ,求证:DE =DF .问题3:如图③,若将上面问题2中的条件“CB =CA ”变为“CB ≠CA ”,其他 条件不变,试探究DE 与D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图1MFE DC B A图2A BCDE FM图3ABCDEF M课后练习1.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是中线,AE 是角平分线,点F 是AE 上任意一点(不与A ,E 重合),连接BF 、CF .给出以下结论:①AB EB AC EC =;②1()2DAE ACB ABC ∠=∠-∠;③11()()22AB AC AD AB AC -<<+;④AB CF AC BF +>+.其中一定正确的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2.如图,在△ABC 中,AB=8,AC=5,AD 是△ABC 的中线,则AD 的取值范围是( )A .3<AD<13B .1.5<AD<6.5C .2.5<AD<7.5D .10<AD<163.在△ABC 中,AC =6,中线AD =5,则边AB 的取值范围是( )A .1<AB <11 B .4<AB <13C .4<AB <16D .11<AB <164.在ABCF 中,2BC AB =,CD AB ⊥于点D ,点E 为AF 的中点,若50ADE ∠=︒,则B 的度数是( )A .50︒B .60︒C .70︒D .80︒5.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6,则第三边的中线长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6.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F 分别为边CD ,AD 的中点,CF 与EA 、EB 分别交于点M 、N .已知8AB =,12BC =,则MN 的长为______________.7.在中,是边上的中线,若,则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8.在平行四边形中,为边的中点,且交射线于点,若,则的长度为________9.已知:在中,AC=BC ,∠ACB=90°,点D 是AB 的中点,点E 是AB 边上一点.(1)直线BF 垂直于CE 于点F ,交CD 于点G (如图1),求证:AE=CG ;(2)直线AH 垂直于CE ,垂足为H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M (如图2),求证:.ABC ∆AD BC 7,5AB AC ==AD ABCD E CD EAF DAE AF ∠=∠,BC F 133AF CF ==,BFABC BCE CAM ≌10.已知,△ABC中,AC=BC,∠ACB=90°,CD为边AB上的中线,若E是线段CA上任意一点,DF⊥DE,交直线BC于F点.G为EF的中点,连接CG并延长交直线AB于点H.(1)试说明:①AE=CF;②CG=GD;(2)若AE=6,CH=10,求边AC的长.。
关于中点的知识点
中点是几何学中一个基本概念,它在许多数学和几何问题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点的定义、性质和一些常见的应用。
一、中点的定义中点是指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之间的中间位置点。
在一条线段AB上,记中点为M,则AM=MB。
简而言之,中点就是将一条线段分成两个相等部分的点。
二、中点的性质 1. 中点分割线段中点将一条线段分割成两个相等的部分。
这意味着,如果AM=MB,则M是线段AB的中点;反之亦然,如果M是线段AB的中点,则AM=MB。
2.中点和线段长度的关系线段的长度等于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
如果线段AB的长度为d,则AM=MB=d/2。
也就是说,线段长度的一半就是线段中点到任一端点的距离。
3.中点构成的线段平行于原线段如果线段AB的中点为M,构造线段MC,使得MC与AB重合,那么MC与AB平行。
这是因为中点将线段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所以MC和AB有相同的长度和方向,因此它们平行。
三、中点的应用 1. 平行线的构造中点的概念常用于线段平行线的构造中。
给定线段AB和一点C,在点C处通过线段AB的中点M,可作出平行于线段AB的线段MC。
2.三角形的性质中点在研究三角形的性质时也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中,中点是底边的中点;在等边三角形中,中点是边的中点。
3.证明几何定理中点的概念在证明几何定理时也经常被使用。
例如,证明平行线与三角形内一条边的中点连线构成平行线。
四、中点的推广除了线段,中点的概念还可以推广到其他几何图形中。
例如,三角形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即三角形三个顶点构成的线段的中点。
总结:中点是几何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它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了解中点的定义、性质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定理。
无论是在解决几何问题还是在证明几何定理时,中点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对中点的认识和理解是进行几何学学习的基石之一。
微专题 中点问题六大方法
方法四 遇到三角形一边垂线过这边中点时,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例 4 如图,在Rt△ABC中,∠ACB=90°,BC=3,AC=4,点D是AB的中点,过点
7 D作DE⊥AB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则CE 的长为____6____. 【思考】点D是AB的中点且DE⊥AB,你想到了哪些学过的知识:D__E_是__线__段__A_B__的__垂__直__ _平__分__线__,__线__段__垂__直__平__分__线__上__的__点__到__线__段__两__端__点__的__距__离__相__等__._
W
点击链接至综合提升
针对训练
5. 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O上的一点,OD⊥BC于点D,AC=6,则OD的长为
(B)
A
第5题图
6. 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ABC的两边AC,BC分别交半圆于D,E,且E为BC的 中点,已知∠BAC=50°,则∠C=____6_5_°__.
例5题图
方法总结 如图,(1)圆心O是直径的中点,常与已知中点连接,或过点O作一边的平行线或垂直 构造中位线解题; (2)圆中遇到弦的中点,联想“垂径定理”,出现“四中点一垂直”解决相应问题; (3)圆中遇到弧的中点,利用“一等四等”、“垂径定理”解决相应问题.
点E是弦AB的中点
点C是 »AB 的中点
∵D是BC的中点,∴BD=CD,
∵∠BDG=∠CDA,AD=GD,
∴△ADC≌△GDB(SAS).
∴AC=GB,∠G=∠EAF. 又∵AF=EF,
∴∠EAF=∠AEF.
∵∠AEF=∠BED,
∴∠G=∠BED.
例6题解图①
∴BE=BG.
∴BE=AC.
【思考】聪明的你还能想到哪些作辅助线的方法,至少再写出一种并解答.
线段中点知识点总结
线段中点知识点总结一、线段中点的定义线段中点是指线段的两个端点之间的中间位置的点,具体来说,一个线段上的点M被称为线段AB的中点,即AM = MB。
二、线段中点的性质1. 线段中点的坐标假设线段AB的两个端点分别为A(x1, y1)和B(x2, y2),则线段AB的中点M的坐标为M((x1 + x2)/2, (y1 + y2)/2)。
2. 线段中点的判定如果一个点M(x, y)满足AM = MB,则M是线段AB的中点。
3. 线段中点的作图若要画出线段AB的中点M,只需连接AB的两个端点,并画出中垂线,中垂线与AB的交点即为M。
4. 线段中点定理线段中点定理是指: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边平行于另一个边的一半,则这个边上的中点与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连线平行于另一个边。
具体来说,设AB//CD,M为AB的中点,N为CD的中点,则MN//AD,并且MN = 1/2 * AD。
5. 线段中点与平行线如果有线段的两个端点与所在直线的两个点分别构成的两个三角形的底边上的等角相同(或对顶角相等),那么这个线段的中点同时也是这个线段中线的中点。
6. 线段中点与距离假设二维空间中有一个点O及其两个不同的点A和B。
则对于点C,若AC = BC,则C在AB中点上或者与AB垂直。
稍广义地说当AC = BC时只有一个点C,在AB的中垂线上,且AC = BC。
三、线段中点的应用1. 几何证明在几何证明中,线段中点定理、线段中点与平行线的性质常常被用于推导各种结论。
2. 动态几何在动态几何学软件中,线段中点的坐标性质被广泛应用,可以通过拖动线段的两个端点来改变线段中点的位置验证性质。
3. 数学建模在线段中点的坐标计算中,线段的中点坐标性质可以应用于数学建模中,比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通过线段中点的坐标计算可以简化一些数学模型的复杂度。
4. 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形学中,线段的中点与平行线性质及计算中点坐标等知识对图形的坐标变换、画直线、画圆等操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中点的八大用法
中点的八大用法
1. 计算中点
中点是两个数的平均值,可以用公式计算:
中点 = (数1 + 数2) / 2
例如,数1为2,数2为6,则中点为 (2+6)/2 = 4。
2. 判定中点
当两个数都已知,可以利用中点的定义来判定任意一个数是否为这两个数的中点。
如果这个数等于这两个数的平均值,则它是中点。
3. 求线段中点
在几何中,我们可以利用中点的概念来确定一个线段的中点。
只需要将线段两端点的横纵坐标分别相加除以2,就可以得到线段的中点坐标。
4. 拆分线段
通过线段的中点,可以将线段等分为两个长度相等的部分。
这种拆分方法在数学和计算机图形学中经常使用。
5. 布局设计
在设计中,中点可以作为布局的基准点,使设计更加对称美观。
例如,在网页设计中,中点可以用来排版页面元素使得页面看起来更加整洁。
6. 统计学
在统计学中,对于一组数据,可以找到它们的中点并计算出平均值,以便评估数据的分布情况和趋势。
7. 物理学
在物理学中,中点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质心。
质点系统的质心是它们所有的质量的平均位置,而且它的运动符合牛顿第一定律。
8. 艺术创作
在艺术创作中,中点可以用来创造视觉上的平衡和对称。
例如,在绘画和雕塑中,艺术家通常会使用中点来确定物体的比例关系和对称性。
专题1.2平分---中点问题的常见模型-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必会几何模型剖析(全国通用)
【分析】本题中,点E已经是AB的中点,由CD平分∠ACB,
AD⊥CD,想到可以构造等腰三角形,利用三线合一,使点D
成为另一个中点,从而让ED变成“看得见”的中位线.
解:延长AD交BC于F.
∵CD平分∠ACB,AD⊥CD
∴∠ACD=∠FCD,∠ADC=∠FDC=90º,
8
的中点,若BD=16,则EF的长为____.
9.如图,在△ABC中,AB=8,AC=6,AD,AE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点C作
1
CG⊥AD于点F,交AB于点G,连接EF,则线段EF的长为____.
C
A
D
N
B
M
F
E
C
A
D
A
G
B
B
F
E D
C
强化训练
中点问题的常见模型
提升能力
11.如图,在△ABC中,若∠B=2∠C,AD⊥BC,E为BC边中点,求证:AB=2DE.
∵AB=AC,AD=AC. ∴AB=AD. ∴∠ADB=∠ABD=20º.
∴∠ADC=∠ADB+∠BDC=50º.
D
A
1 2
N
4
3
M
C
针对训练
垂直平分线模型
知识点二
2.如图,已知AB=24,AB⊥BC于点B,AB⊥AD于点A,AD=10,BC=20.若点E是CD
13
的中点,则AE的长是_____.
∴BF=CF=EF=0.5EC
∴∠ABF=∠CEB.
G F
M
B
E
A
∵∠DCE=∠CEB, ∴∠ABF=∠DCF.
初中数学中点的5大用法
初中数学中点的5大用法
在初中数学中,点是基本的几何概念,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初中数学中点的五大用法:
表示位置:点是表示空间中一个确定位置的数学工具。
在坐标系中,一个点通常由坐标(x,y)表示,其中x 表示横坐标,y 表示纵坐标。
这有助于几何图形的绘制和定位。
线段的中点:点常用于表示线段的中点。
中点是线段上距离两端相等的点。
通过中点,可以进行线段的等分、划分和相关计算。
图形的顶点:在图形中,点被用来表示多边形的顶点。
多边形是由一系列连接的线段组成,其中每个顶点都是一个点。
函数图像上的点:在函数图像上,点表示函数在特定输入值处的输出值。
这有助于可视化函数的性质、变化趋势和关键点。
平面图形的构造:点用于平面几何图形的构造。
通过在平面上标记点,可以绘制线段、角、多边形等图形。
点的位置和关系是几何构造的基础。
这些用法涵盖了初中数学中点的主要应用领域,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几何概念。
通过点的概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几何图形,同时点也是引入坐标系和代数概念的重要媒介。
1。
初三数学的中点问题类型
初三数学的中点问题类型数学初三的中点问题类型是指关于中点的各种问题类型。
在初中数学中,中点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线段的性质,几何图形的对称性等内容。
下面我将从几何和代数两个角度来介绍初三数学中与中点相关的问题类型。
一、几何:1.线段中点:给定一个线段,问题可能涉及到线段中点的性质、如何找到线段的中点以及利用中点判断线段的性质。
例如:如何用尺规画出一个线段的中点?一个线段的中点是否恰好在线段上?如何判定两个线段的中点是否相等?2.多边形的中点:问题可能涉及到多边形的对称性质,如何找到多边形的中点以及利用中点判断多边形的性质。
例如:如何找到一个三角形的重心?如何用尺规画出一个四边形的中点?3.平行线段的中点:问题可能涉及到平行线段的中点的性质,如何找到平行线段的中点以及利用中点判断线段的性质。
例如:如何找到两个平行线段的中点?二、代数:1.数列中点:给定一个数列,问题可能涉及到数列中点的性质、如何找到数列的中点以及利用中点判断数列的性质。
例如:一个数列的中点是否恰好在数列上?如何找到一个数列的中点?2.等差数列的中点:问题可能涉及到等差数列的中点的性质,如何找到等差数列的中点以及利用中点判断数列的性质。
例如:如何找到一个等差数列的中点?3.等比数列的中点:问题可能涉及到等比数列的中点的性质,如何找到等比数列的中点以及利用中点判断数列的性质。
例如:如何找到一个等比数列的中点?以上只是初三数学中与中点相关的一些问题类型,实际上数学中还有很多其他与中点有关的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到初中数学的各个知识点,例如线段、多边形、数列等,通过学习和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用版2022年九年级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中点坐标在函数中的应用
A(2,-3),B(-1,0),M(m,m2-2m﹣3),N(1,n)
N
MM
N
M
A
B
A
B
xA+xM=xB+xN yA+yM=yB+yN
A
B
xA+xN=xB+xM yA+yN=yB+yM
N
xA+xB=xM+xN yA+yB=yM+yN
课程小结
中点坐标公式(已知两端点,求中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为(x1, y1)、B为(x2,y2), 则AB的中点P的坐标为 中点坐标公式逆用(已知一端点和中点,求另一端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为(x1, y1)、 AB的P中点的 坐标为(xP, yP),则B为 (2xP- x1 ,2yP- y1 )
课后作业
m3 m2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为反比例函数 y x (x>0,m>1)图象上的一点,A点的横坐标为m,B为(0,-m),
连接AB,AC⊥AB交y轴于点C,延长CA至点D使AC=AD,过
点A作AE∥x轴,过点D作DE⊥AE于点E。
(1)用含m的式子表示点A的坐标 (2)DE= ;设点D为(x,y),求y关于x的
坐标为(xP, yP),则B为 (2xP- x1 ,2yP- y1 )
角度 2 中点坐标在中心对称(旋转)中的应用
知识 (1)点C(1,-4)关于原点对称得到的C′坐标为(-1,4)。 预备 (2)点C(1,-4)关于点(2,0)对称得到的C′坐标
为(3,4)。 (3)点C(1,-4)关于点(m,n)对称得到的C′ 坐标为(2m-1,2n+4) 。
角度 2 中点坐标在中心对称(旋转)中的应用
关于中点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中点的知识点总结一、中点的定义1. 平面中点的定义在平面几何中,中点是指一条线段的中心点,也是该线段的中央连接点。
如果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为A和B,则这条线段的中点通常用M来表示。
中点M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确定:将线段AB的两个端点连成直线,再将这条直线平分,即可确定中点M。
2. 空间中点的定义在立体几何中,中点是指一个三维空间中的点,它可以被定义为两个端点之间的平均点。
如果一个空间的两个点为A和B,则这两个点之间的中点可以用M来表示。
中点M的坐标可以根据A和B的坐标计算得出。
二、中点的性质1. 对于线段来说,中点到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证明:假设中点为M,线段的两个端点为A和B。
根据中点的定义,AM=BM。
因此,中点到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 对于三角形来说,连接两个边的中点可得到一个平行于第三边的线段。
证明:假设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A、B和C,连接AB的中点为M,连接AC的中点为N。
根据中点的性质,AM=MB,AN=NC。
根据定理可知,MN平行于BC。
3. 中点可以被用来构造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证明:假设三角形的两个边长分别为AB和AC,其中M是AB的中点,N是AC的中点。
通过连接AM和AN,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通过连接MN,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等边三角形。
4. 空间中点的性质对于空间中的三维点来说,连接两个点的中点M可以被用来确定这两个点的中点。
如果两个点的坐标分别为(x1, y1, z1)和(x2, y2, z2),则中点M的坐标可以通过计算(x1+x2)/2, (y1+y2)/2, (z1+z2)/2得出。
这个公式同样适用于四维或更高维空间中的中点。
三、中点的相关定理1. 线段中点定理线段中点定理指出:如果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为A和B,连接AB的中点为M,则AM=1/2AB,BM=1/2AB。
这个定理说明了一个性质:线段的中点将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2. 中点连线定理中点连线定理指出:连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的中点可以得到一个平行于第三边的线段。
中考数学基本模型—中点模型,初三数学专题复习总结倍长中线练习题
中考数学基本模型——中点模型线段中点是几何部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后面学习的中线,中位线等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几何证明题中也屡次出现.那么,如果在题中遇到中点你会想到什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还是中位线定理?今天我们重点探究“倍长中线”法以及平行线间夹中点时延长中线交平行的应用线相交.即“延长中线交平行”此时,易证△BEF≌△CED模型三如图,在△ABC中,点D是AB边的中点.可作另一边AC的中点,构造三角形中位线.如下图所示:时,只需将AE延长和DC的延长线相交,就一定会得到全等三角形,进而得到我们需要的结果.证明:如图,延长AE交DC的延长线于点F.∵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即AB//DF∴∠BAE=∠CFE,∠B=∠FCE又∵点E是BC中点∴BE=CE∴△ABE≌△FCE∴CF=AB=CD,AE=FE∴DF=2CD,又∵AD=2CD∴AD=DF,又因为点E是AF的中点∴DE⊥AF即∠AED=90°.反思:对于本题,还可以延长AE至点F使EF=AE,连接CF.通过证明△ABE ≌△FCE得到AB//CF,利用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得到D、C、F三点共线.再证明△DAF是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到结论.对于第二种方法,同学们可以自己尝试.例2、在△ABC中,AB=AC,点F是BC延长线上一点,以CF为边,作菱形CDEF,使菱形CDEF与点A在BC的同侧,连接BE,点G是BE的中点,连接AG、DG.(1)如图①,当∠BAC=∠DCF=90°时,直接写出AG与DG的位置和数量关系;(2)如图②,当∠BAC=∠DCF=60°时,试探究AG与DG的位置和数量关系,(3)当∠BAC=∠DCF=α时,直接写出AG与DG的数量关系.分析:由题可知,DE//BF,且点G是BE的中点,满足平行线间夹中点,所以可将DG延长与BF相交.证明:(1)AG=DG,且AG⊥DG.如图,延长DG交BF于点H,连接AH,AD.∵四边形CDEF是正方形,∴DE//CF即DE//BC∴∠GBH=∠GED,∠GHB=∠GDF又∵点G是BF的中点∴GB=GF∴△GBH≌△GDF(AAS)∴GD=GH,BH=DF∵DE=DC,∴BH=CD因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ACD=180°-45°-90°=45°=∠ABC∴△ABH≌△ACD∴AH=AD,∠BAH=∠CAD∴∠DAH=∠CAD+∠CAH=∠BAH+∠CAH=∠BAC=90°∴△DA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点G是DH的中点∴AG=DG且AG⊥DG.反思:若将正方形绕点C旋转任意角度,在旋转的过程中,上述结论还成立吗?试试看。
微专题9 中点常见问题及辅助线作法++++课件+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人教版(山东)
量关系
5
【针对训练】
2.△ABC中,AB=AC,∠BAC=120°,BC=2
为( B )
3 3
A.
4
3 3
B.
8
C.
3
4
D.
3
8
1
3,D为BC的中点,AE= AB,则△EBD的面积
4
6
类型3
边的垂线+中点,构造等腰三角形
特点 经过线段的中点,出现线段的垂线
示例
结论
点D是BC中点,DE⊥BC,连接BE,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得到:
BE=CE
7
【针对训练】
3.(2024·临沂郯城县二模)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90°,AB=BC=2AD=8,
边CD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CD于点E,F,则AE的长为
A.6
B.4 3
C.7
D.2 14
(C )
8
4.(2024·烟台蓬莱区二模)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点O为对角线BD的中点,
微专题9
中点常见问题
及辅助线作法
2
类型1
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作斜边上的中线
特点 在直角三角形中,有斜边上的中点
示例
结论
思路
作用
在 Rt△ABC 中 , ∠ C=90°, 点 D 为 AB 的 中 点 , 作 斜 边 上 的 中 线 CD, 则 有
1
CD=AD=BD= AB
2
(1)有时有中点无直角,要寻找直角,可简记为“直角+中点,等腰必呈现”.
的取值范围是 ( C )
A.2<AD<16
B.0<AD<16
专题——中点的妙用(初三数学)-
专题——中点的妙用(初三数学)-方法专题:中点的妙用联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品质。
善于联想,才能更好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学们当你遇到中点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呢?学习完这个专题后,能给你带来一定的启示。
看到中点该想到什么? 1、等腰三角形中遇到底边上的中点,常联想“三线合一”的性质;2、直角三角形中遇到斜边上的中点,常联想“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三角形中遇到两边的中点,常联想“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4、两条线段相等,为全等提供条件(遇到两平行线所截得的线段的中点时,常联想“八字型”全等三角形);5、有中点时常构造垂直平分线;6、有中点时,常会出现面积的一半(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7、倍长中线 8、圆中遇到弦的中点,常联想“垂径定理” 一、等腰三角形中遇到底边上的中点,常联想“三线合一”的性质 1、如图1所示,在△ABC中,AB=AC=5,BC=6,点M为BC中点,MN⊥AC于点N,则MN等于() A.B.C.D.N M B O C A 二、直角三角形中遇到斜边上的中点,常联想“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如图,在Rt⊿ABC中,∠A=90°,AC=AB,M、N分别在AC、AB上。
且AN=BM.O为斜边BC的中点.试判断△OM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2, 将长为2的线段的两端放在正方形相邻的两边上同时滑动.如果点从点出发,沿图中所示方向按滑动到点为止,同时点从点出发,沿图中所示方向按滑动到点为止,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线段的中点所经过的路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A.2B.4-C.D.三、三角形中遇到两边的中点,常联想“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4、(直接找线段的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且AC=BD,M、N分别是AB、CD的中点,MN分别交BD、AC于点E、F.你能说出OE与OF的大小关系并加以证明吗?5、(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如图所示,在三角形ABC中,AD是三角形ABC∠BAC的角平分线,BD⊥AD,点D是垂足,点E是边BC的中点,如果AB=6,AC=14,求DE的长6、(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如图所示,AB∥CD,BC∥AD ,DE⊥BE ,DF=EF,甲从B出发,沿着BA、AD、DF的方向运动,乙B出发,沿着BC、CE、EF的方向运动,如果两人的速度是相同的,且同时从B 出发,则谁先到达F点?7、(综合使用斜边中线及中位线性质,证明相等关系问题)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CD∥AB,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S、P、Q分别是DO、AO、BC 的中点.求证:△SPQ是等边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点类联想融通:试试看,与中点有关的知识与题目能想起多少?中点等分线段,是线段的对称中心、是线段中垂线的垂足,进而得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垂径定理、中点加平行可出现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过中点的中线等分该三角形面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由两条同圆直径共中点得矩形;由圆弧中点可得相等的圆心角、圆周角、角平分线......本单元只对“中线等分三角形面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中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见中点造全等、见中点作中位线”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一、中线等分三角形面积我们知道:对称轴平分轴对称图形的面积、过对称中心的直线平分中心对称图形的面积.下面研究的是“三角形的中线平分三角形面积”的用法.解法归一:遇等分多边形面积题目时,最常用的方法是把多边形先转化为三角形,再借助中线等分三角形面积来解决.例3 -1 -1 (1)你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把图3-l-l①~图3-l-1③中△ABC的面积四等分.图3-l-l①图3-l-1②图3-l-1③交流分享:三角形中线等分三角形面积!连续使用中线,可把一个三角形的面积n等分.(2)请你在图3-1-1④~3-1-1⑥中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把梯形ABCD的面积二等分.图3-l-2④图3-l -2⑤图3-l -2⑥交流分享:(1)先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再利用中线,可等分一个多边形的面积;(2)借助一腰中点,把梯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梯形常用的辅助线之一.例3-1-2 (1)如图3-1-2①,过点A画一条平分△ABC面积的直线;(2)如图3-1-2②,已知l1∥l2,点E、F在l1上,点G,H在l2上,试说明△EGO 与△FHO面积相等的理由;(3)如图3-1-2③,点M在△ABC的边上,过点M画一条平分三角形面积的直线,写出画法.图3-1-2①图3-1-2②图3-1-2③交流分享:解决(3)需要把(1)、(2)结合起来用.即从图中给定的一点等分图形的面积时,先用中线找出一种分割法,再在此基础上利用“平行线下的同底等高面积相等”进行等积转化,根据定点的不同,可得不同的面积等分线.体验与感悟03-11、定义:“把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一条面积等分线.”(1)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分别所在的直线一定是三角形的面积等分线的是__________;(2)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面积等分线是________;(3)请你尝试用不少于三种方法画出下列图形面积等分线.分享交流:当进行多边形的面积问题探究遇到困难时,将它转化为三角形,再去思考,常有奇效.2、如图3-1-2,已知△ABC的面积为a.延长△ABC的边BC到点D,延长边CA 到点E,延长边AB到点F,使CD=BC,AE=CA,BF=AB,连接DE、DF、FE,得到△DEF,此时我们称△ABC向外扩展了一次.可以发现,扩展一次后得到的△DEF 的面积是原来△ABC面积的____________倍.扩展了n次后得到的△DEF的面积是原来△ABC面积的____________倍.图 3-1-3 图3-1-4①3、如图3-1-4中,E、G、F、H分别为任意四边形ABCD的边AD、AB、BC、CD 的中点.(1)在图3-1-4①中,四边形EBFD的面积与四边形ABCD的面积关系是;(2)在图3-1-4②中,如果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0,则S1+S2+S3+S4= __________.图3-1-4②4、定义:我们把被三角形一边中线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友好三角形”.如图3-1-5①,在△ABC 中,CD 是边上的中线,那么△ACD 和△BCD 是“友好三角形”,并且BCD ACD S S △△=.应用:如图3-1-5②,在矩形ABCD 中,AB =4,BC =6,点E 在AD 上,点F 在BC 上,AE =BF ,AF 与BE 交于点O .(1)求证:△AOB 与△AOE 是“友好三角形”;(2)连接OD ,若△AOE 和△DOE 是“友好三角形”,求四边形CDOF 的面积.图3-1-5① 图3-1-5②探究:在△ABC 中,∠A =30°,AB =4,点D 在线段AB 上,连接CD ,△ACD 和△BCD 是“友好三角形”,将△ACD 沿CD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CD A '△,若CDA '△与△ABC 重合部分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的41,请直接写出△ABC 的面积.提醒:遇等分多边形面积怎么下手?二、见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与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作中线1、连结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后,得两个等腰三角形、三条等线段,并且三顶点共圆;2、特别地,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把它分为两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出现4个45°角、2组等边、2组长度为1:2的边;3、逆用可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解法归一:见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和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连中线,找边、角、线段的相等关系,或借助三点共圆进行角转化.例3-2-1如图3-2-1,四边形ABCD中,∠ABC=∠ADC=90°,M是AC的中点,MN⊥BD于N点,求证:BN=DN.图3-2-1交流分享:连结MB、MD的一个等腰三角形.例3-2-2 如图3-2-2,在Rt△POQ中,OP=OQ=4.把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PQ中点M处,以M为旋转中心旋转三角尺,三角尺的两直角边与△POQ 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A、B.(1)求证:MA=MB;(2)连接AB.探究:在旋转三角尺的过程中,△AOB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3-2-2交流分享:(1)连结MO,即见斜边的中点,作斜边上的中线;(2)见含二次整式的最值,用二次函数性质,或用完全平方公式配方.例3-2-3 如图3-2-3,△ABC与△DE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DF=90°,AB、EF的中点均为O,连结BF、CD,求证:BF=CD.图3-2-3交流分享:连结OC、OD,即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时连中线,问题迎刃而解.体验与感悟03-21、如图3-2-4,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已知CD=2,AC=3,则BC= .图3-2-4 图 3-2-52、如图 3-2-5,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C⊥BD,BC=7,则梯形的面积是()A.25 B.50 C.252D.302 43、如图 3-2-6,DE为△ABC的中位线,点F在DE上,且∠AFB=90°.(1)若AB=5,BC=8,则EF的长为___________;(2)若∠ABC=52°,则∠F AD= °.图 3-2-6 图3-2-7 图3-2-84、如图3-2-7,有两个互相垂直的滑槽,一根没有弹性的木棒的两端A、B能在滑槽内自由滑动(滑槽及木棒的宽度忽略不计),当点A从上向下至O的滑动过程中,木棒中点P走过的轨迹是 .5、如图3-2-8,△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BE⊥AC,AF⊥BC,则∠EFC= .6、如图3-2-9,在△ABC中,∠ABC=90°,BD为AC的中线,过点C作CE⊥BD 于点E,过点A作BD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点F,在AF的延长线上截取FG=BD,连接BG、DF.若AG=13,CF=6,则四边形BDFG的周长为 .图3-2-97、(1)问题探究如图1,M为△ABC的BC边中点,且2MA=BC,求证:∠BAC=90°.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交流得到以下证明思路:思路一直接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思路二延长AM到D使DM=MA,连接DB,DC,利用矩形的知识…思路三以BC为直径作圆,利用圆的知识…思路四…请选择一种方法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2)结论应用要求直接运用(1)中命题的结论完成以下两道题:①如图2,线段AB经过圆心O,交⊙O于点A,C,点D在⊙O上,且∠DAB=30°,OA=a,OB=2a,求证:直线BD是⊙0的切线;②如图3,△ABC中,M为BC的中点,BD⊥AC于D,E在AB边上,且EM=DM,连接DE,CE,如果∠A=60°,请求出△ADE与△ABC面积的比值.8、在△ABC中,∠BAC=90°,AB=AC=6,D为BC的中点.(1)如图3-2-11①,当点F、E分别从C、A两点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CA、AB运动,到点A、B时停止;设△DEF的面积为y,F点运动的时间为x(x>0),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如图3-2-11②在(1)的条件下,点F、E分别沿CA、AB的延长线继续运动,求此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图3-2-11①图3-2-11②9、如图3-2-12,梯形ABCD中,AD∥BC,∠DCB=45°,CD=2,BD⊥CD.过点C作CE⊥AB于E,交对角线BD于F,点G为BC中点,连接EG、AF.(1)求EG的长;(2)求证:CF=AB+AF.图3-2-12交流分享:几何证明与计算、方程、函数相结合,是今后命制几何探究题的一种趋势.10、(1)如图3-2-13① ,△ABC 与△DEF 都是等边三角形,AB 、EF 的中点均为O ,连结BF 、CD ,请你先猜想线段BF 、线段CD 的数量关系,再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3-2-13②,若△ABC 与△DEF 都是等腰三角形,AB 、EF 的中点均为O ,且顶角∠ACB =∠EDF =α,请直接写出CDBF 的值(用含α的式子表示).图3-2-13① 图3-2-13②11、(1)如图1,将两块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和△DEF 叠放在一起,其中∠ACB =∠E =90°,BC =DE =6,AC =FE =8,顶点D 与边AB 的中点重合,DE 经过点C ,DF 交AC 于点G .则重叠部分(△DCG )的面积等于 .(2)将△DEF 绕点D 旋转,使DE ⊥AB 交AC 于点H ,DF 交AC 于点G ,如图2,这时重叠部分(△DGH )的面积等于 .12、设MAN ∠31∠α=.如图3-2-15,将MAN ∠放置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cm 的网格中,角的一边AM 与水平方向的网格线平行,另一边AN 经过格点B ,且AB =2.5cm .现要求只能使用带刻度的直尺,请你在图中作出∠α,并简要说明做法(不要求证明).图3-2-15 备用图 提醒:请回味与感悟一下遇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点与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中点时怎样作辅助线.三、见中点,“9”变“8”,作全等名词解释:什么是“9”变“8”?由如图1到如图2,是否像数字“9”变成了“8”?此名是我的2011届学生所取,往届学生有叫它“小旗”变“哑铃(沙漏)”的.它的本质是根据中点是线段对称中心,构造“8”型全等三角形.图1 图2解法归一:见中点,找“9”,然后把“9”变“8”.如图1:C 是线段AB 的中点,线段AB 的端点B 与中点C 处有一个△BCD ,则ACBD 为“9”,于是过另一端点A 作BD 的平行线,与DC 的延长线相交,得到一对“8”型中心对称的全等三角形.例 3-3-1 (1)如图3-3-1①,在△ABC中,已知AB=5,AC=3,则中线AD 长度的范围是 .(2)如图3-3-1②,在梯形ABCD中,∠D=90°,M是AB的中点,若CM=6.5,BC+CD+DA=17,则梯形ABCD的面积等于 .(3)如图 3-3-1③,已知E、F、G、H是正方形ABCD四边的中点,四边形MNPQ的面积等于6,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等于 .图3-3-1①图3-3-1②图 3-3-1③交流分享:(1)延长AD,再过B作AC的平行线实现“9”变“8”;(2)延长DA、CM交于点N实现“9”变“8”,再借助“勾股定理”求出CD与DN;(3)过A作BM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K,通过“9”变“8”把△BME进行转化.体验与感悟03-31、如图 3-3-2,AB∥CD,E、F分别为AC、BD的中点,若AB=5,CD=3,则EF=()A.4B.3C.2D.12、如图3-3-3,梯形ABCD的面积是4cm2,M为腰CD的中点,连结AM、BM,则△ABM的面积为 .3、如图 3-3-4,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3,AD=4,∠ABC=600,过BC的中点E作EF⊥AB,垂足为点F,则△DEF的面积是 .图 3-3-2 图3-3-3 图 3-3-44、如图3-3-5,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BC 的平行线交B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F.若AB⊥AC,试判断四边形AD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图3-3-55、已知点P 是Rt △ABC 斜边AB 上一动点(不与A 、B 重合),分别过A 、B 向直线CP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Q 为斜边AB 的中点.(1)如图1,当点P 、Q 重合时,AE 与BF 的位置关系是 ,QE 与QF 的数量关系是 ;(2)如图2,当点P 在线段AB 上不与点Q 重合时,试判断QE 与QF 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3)如图3,当点P 在线段BA (或AB )的延长线上时,此时(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画出图形并给予证明.6、(1)如图1,在△ABC 中,∠ACB =90°,∠A <45°,点O 为AB 的中点,将直角∠DOE 的顶点与O 点重合,边OE 经过点C ,另一边OD 与AC 交于点M . 求证:222BC AM MC +=;(2)如图2,将∠DOE 绕点O 旋转,若OD 与射线CA 相交于点M ,OE 与射线BC 相交于点N ,连接MN ,那么222BC AM MC +=成立吗?说明理由.图1 图27、(1)现有5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矩形纸片,排列形式如图1所示.请将其分割后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要求:在图1中画出并指明拼接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平行四边形即可);(2)如图2,在面积为2的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分别连结AF、BG、CH、DE得到一个新的平行四边形MNPQ,请在图2中探究平行四边形MNPQ面积的大小(画图并直接写出结果).图1 图2提示:找中点,“9”变“8”8、在图1至图3中,直线MN与线段AB相交于点O,∠1=∠2=45°.(1)如图1,若AO=OB,请写出AO与BD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2)将图1中的MN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图2,其中AO=OB.求证:AC=BD,AC⊥BD;(3)将图2中的OB拉长为AO的k倍得到图3,求BDAC的值.提示:把AOBD 当“9”或把BOAC 当“9”作平行.提醒:请回味与感悟一下什么是“9”变“8”?何时找“9”?如何变“8”?四、见中点(或等分点)作平行用相似解法归一:(1)从中点(或等分点)做平行是最常见的辅助线作法,作平行后得中位线或相似;(2)题目中有线段比、或线段积、或线段平方时,常借助平行得相似来解决; (3)题目中相关线段所在三角形一看就不全等时,通常借助相似找关系.例 3-4-1 如图3-4-1,已知OA =OB ,OA ⊥OB ,点C 为OB 中点,点D 在OA 上且31=AO AD ,连结AC ,BD 交于点P .求APPC的值.图3-4-1交流分享:从O 、A 、B 、C 、D 处皆可作平行线得相似或全等.例 3-4-2已知,在△ABC中,BC>AC,点D在△ABC所在的平面上,且AD=BC,连结DC.作过AB、DC的中点E、F的直线,直线EF与直线AD、BC分别相交于点M、N.如图 3-4-2①,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点N恰好与点F重合,取AC 的中点H,连结HE、HF,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结论∠AMF=∠BNE(不需要证明).当点D在图3-4-2②或3-4-2③中的位置时,∠AMF与∠BNE有何数量关系?请分别写出猜想,并任选一种情况证明.图3-4-2①图3-4-2②图3-4-2③交流分享:辅助线的作法其实在图3-4-2①中已给出,照着做即可.提醒:请回味与感悟一下有中点时辅助线的作法与技巧吧.体验与感悟03-41、如图3-4-3,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若EF=2,BC=5,CD=3,则Ctan=( )A.34B.43C.35D.45 3-4-3FEDCBA3-4-4PFDCBEA2、如图 3-4-4,在四边形ABCD 中,P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PEF =180,则∠PFE 的度数是 .3、如图 3-4-5,E 、F 、G 、H 分别是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则:①四边形EFGH 一定是 ;②若使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那么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应满足 .3-4-5HE DGF CBA4、如图3-4-6,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E 、F分别是边AD 、AB 的中点,EF 交AC 于点H ,则HCAH的值为 .图3-4-65、如图 3-4-7,梯形ABCD 中,AB ∥CD ,点E 、F 、G 分别是BD 、AC 、DC 的中点.已知两底差事6,两腰和是12,则△EFG 的周长是( )A .8B .9C .10D .123-4-7FE B GCDA 3-4-8F EDCBA6、如图 3-4-8,在△ABC 中,延长BC 到D ,使CD =BC .取AB 的中点F ,连结FD 交AC 于点E .若AB =a ,FB =EC ,求AC 的长.7、(1)如图3-4-9①,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E 、F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连结EF 并延长,分别与BA 、CD 的延长线交于点M 、N ,则∠BME =∠CNE (见例3-4-2的图3-4-2②,不需证明).(2)如图3-4-9②,在△ABC 中,AC >AB ,D 点在AC 上,AB =CD ,E 、F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连结EF 并延长,与BA 的延长线交于点G ,若∠EFC =600,连结GD ,判断△AGD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3-4-9①M NDF ECBA3-4-9②FDG ECBA8、如图3-4-10,点B在线段AC上,点D、E在AC同侧,∠A=∠C=90°,AD=BC=2,AB=CE=4,点P为线段AB上的动点,连接DP,作PQ⊥DP,交直线BE于点Q.当点P从A点运动到B点时,求线段DQ的中点F所经过的路径(线段)长.图3-4-109、已知:在△AOB与△COD中,OA=OB,OC=OD,∠AOB=∠COD=90°.(1)如图3-4-11①,点C、D分别在边OA、OB上,连结AD、BC,点M为线段BC的中点,连结OM,则线段AD与OM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位置关系是;(2)如图3-4-11②,将图3-4-11①中的△COD绕点O逆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α(0°<α<90°).连结AD、BC,点M为线段BC的中点,连结OM.请你判断(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图3-4-11①图3-4-11②提醒:请回味与感悟一下有中点时辅助线的作法与技巧吧.五、第03单元提高题友情提示:做下列题目时,想想它们分别是上面讲到的哪种题型,用到哪个知识点,哪种方法.1、请你用一条直线或折线等分四边形的面积,要求不少于三种方法,画在图 3-5-1①~3-5-1③中.3-5-1③3-5-1②AB CDABCD 3-5-1①D CB A2、如图 3-5-2,△ABC 中,AB =AC ,D 是AB 上的一点,且AD =23AB ,DF ∥BC ,E为BD 的中点.若EF ⊥AC ,BC =6,则四边形DBCF 的面积为 . 3、如图 3-5-3,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BC ,AD ∥BC ,点E 是AB 的中点,且AD +BC =DC .下列结论中:①△ADE ∽△BEC ;②DE 2=DA ·DC ;③若设AD =a ,CD =b ,BC =c ,则关于x 的方程ax 2+bx +c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④若设AD =a ,AB =b ,BC =c ,则关于x 的方程ax 2+bx +c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期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5-4DF PCEBQA 3-5-3DCBEA3-5-2FE D CBA4、如图 3-5-4,已知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CD =900,BC =CD =2AD ,E 、F 分别是BC 、CD 边的中点.连结BF 、DE 交于点P .连结CP 并延长交AB 于点Q ,连结AF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CP 平分∠BCDB . △ABF 为等腰三角形C .四边形ABED 为平行四边形 D .CQ 将梯形ABCD 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5、直角三角形通过剪切可以拼成一个与该直角三角形面积相等的矩形.方法如下图所示:请你用上图所示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设计一种方案,对任意三角形(如图3-5-5①)和任意四边形(如图3-5-5②),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图形面积相等的矩形.3-5-5①3-5-5②6.已知,线段OA⊥OB,点C为OB中点,D为线段OA上一点.连结AC,与BD 交于点P.(1)如图 3-5-6①,当OA=OB,且14ADAO时,tan∠BPC的值为;图 3-5-6①图 3-5-6②(2)如图 3-5-6②,当AD︰AO︰OB=1︰n︰2n tan∠BPC的值.7、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与等腰直角三角形CEF 具有公共的顶点C ,∠ABC =∠CEF =90°,连接AF ,M 是AF 的中点,连接MB 、ME .(1)如图3-5-7①,当CB 与CE 在同一直线上时,请猜想MB 、ME 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如图3-5-7②,当∠BCE =45°时,请猜想MB 、ME 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图3-5-7① 图3-5-7②8、在图3-5-8所示直角坐标系中,函数122+=x y 的图像分别交x 轴、y 轴于A 、B 两点.过点A 的直线交y 轴正半轴于点M ,且点M 为线段OB 的中点. (1)求直线AM 的解析式;(2)试在直线AM 上找一点P ,使得AOB ABP S S △△=,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3-5-8yxOMAB(3)(本问较难,可选做)若点H 为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这样的点H ,使以A 、B 、M 、H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H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1)如图 3-5-9①,F 为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一点,过点F 作EF ⊥AB 于E ,取DF 中点G ,连结EG 、CG .求证: EG =CG ;3-5-9①GFE DCBA(2)将图 3-5-9①中△BEF 绕B 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3-5-9②所示,再连结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通过观察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均不要求证明)3-5-9②FE DCBA10.在△ABC 中,点P 为BC 的中点.(1)如图 3-5-10①,求证:)(21AC AB AP +<;3-5-10①PCBA(2)延长AB 到D ,使得BD =AC ;延长AC 到E ,使得CE =AB ,连结DE .1)如图3-5-10②,连结BE ,若∠BAC =600,请你探究线段BE 与线段AP 之间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加以证明.2)请在图 3-5-10③中,证明:BC 12DE .图3-5-10② 图3-5-10③提示:以BD 、BC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11、如图 3-5-1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5,BC =10,F 为AD 的中点,CE ⊥AB 于E ,设∠ABC =α(600≤α≤900). (1) 当α=600时,求CE 的长. (2) 当600< α<900时,① 是否存在正整数k ,使得∠EFD =k ∠AEF ,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 连结CF ,当CE 2-CF 2取得最大值时,求tan ∠DCF 的值.3-5-11BE CDFA交流分享:几何证明与计算、方程、函数相结合是今后命制几何探究题的一种趋势.12、已知:△AOB 中,AB =OB =2,△COD 中,CD =OC =3,∠ABO =∠DCO .连接AD 、BC ,点M 、N 、P 分别为OA 、OD 、BC 的中点.(1)如图 3-5-12①,若A 、O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BO =600,则△PMN 的形状是 ,请证明你的结论;图3-5-12①(2)如图 3-5-12②,若若A、O、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BO=2α,证明△PMN∽△BAO,并计算ADBC的值(用含α的式子表示).图3-5-12②(3)在图3-5-12②中,固定△AOB,将△COD绕点O旋转,直接写出PM的最大值.。